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upling Effects of A Deep-Water Drilling Riser and the Platform and the Discharging Fluid Column in An Emergency Disconnect Scenario 被引量:5
1
作者 MENG Shuai CHEN Yong CHE Chi-dong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20年第1期21-29,共9页
As drilling operations move into remote locations and extreme water depths, recoil analysis requires more careful considerations and the incidence of emergency disconnect is increased inevitably. To accurately capture... As drilling operations move into remote locations and extreme water depths, recoil analysis requires more careful considerations and the incidence of emergency disconnect is increased inevitably. To accurately capture the recoil dynamics of a deep-water riser in an emergency disconnect scenario, researchers typically focus on modelling the influential subsystems (e.g., the tensioner, the mud discharge and seawater refilling process) which can be solved in the preprocessing, and then the determined parameters are transmitted into an existing global riser analysis software. Distinctively, the current study devotes efforts into the coupling effects resulting from that the suspended riser reacts the platform heave motion via the tensioner system in the course of recoil and the discharging fluid column follows the oscillation of the riser in the mud discharge process. Four simulation models are established based on lumped mass method employing different formulas for the top boundary condition of the riser and the discharging flow acceleration. It demonstrates that the coupling effects discussed above can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recoil behavior during the transition phase from initial disconnect to the final hang-off state. It is recommended to develop a fully- coupled integrated model for recoil analysis and anti-recoil control system design before extreme deep-water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oil analysis emergency disconnect coupling effect platform excitation
下载PDF
Effect Due to the Particle Nature of the Doppler Shifted Radiation on the Dynamics of the Spherical Light Emitting Source
2
作者 Sameer Yadav 《Journal of High Energy Physics, Gravitation and Cosmology》 2023年第3期693-698,共6页
The Doppler effect is a phenomenon of intrinsic kinematic character.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kinematic Doppler effect for the case where the source is moving and the observer is at rest in the classical limit. The par... The Doppler effect is a phenomenon of intrinsic kinematic character.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kinematic Doppler effect for the case where the source is moving and the observer is at rest in the classical limit. The particle nature properties of radiation are considered and how it affects the dynamics of the Source has been studied. The dynamical and kinematical equations have been derived by considering this effect. It has been conclusively shown that a moving light-emitting source experiences a finite recoil momentum in the direction opposite to the direction of motion and come to rest in finite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ppler effect Light Emission Frequency Shift recoil Momentum
下载PDF
强冲击载荷下电磁阻尼器磁阻尼力影响分析
3
作者 梁仕民 杨国来 +1 位作者 王义金 胡自明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1-27,共7页
永磁式电磁阻尼器具有无接触、无污染、结构简单和可靠性高等优点,将其应用在火炮制退机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火炮在发射后产生的强冲击载荷使得电磁阻尼器的加速度最高可达1200 m/s^(2),因此在强冲击载荷下磁阻尼力的影响亟需分析... 永磁式电磁阻尼器具有无接触、无污染、结构简单和可靠性高等优点,将其应用在火炮制退机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火炮在发射后产生的强冲击载荷使得电磁阻尼器的加速度最高可达1200 m/s^(2),因此在强冲击载荷下磁阻尼力的影响亟需分析。为确保电磁阻尼器能够满足火炮制退机的使用要求,引入火炮后坐运动方程得到强冲击载荷下磁阻尼力的变化规律,同时利用解析模型和有限元模型对模型进行相互映证。对电磁阻尼器在后坐过程中产生的寄生效应如端部效应、磁性饱和与涡流去磁效应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后坐过程中,端部效应使得端部区域磁场强度降低,从而降低磁阻尼力;磁性饱和使得涡流区域的面积增加,导致涡流去磁效应加强,使磁阻尼力曲线产生“马鞍”型效应。通过对磁阻尼力的影响进行分析,为后续电磁阻尼器的设计和优化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阻尼器 后坐运动方程 磁阻尼力 寄生效应
下载PDF
激光测振仪在火炮后坐位移测试中的应用
4
作者 周琦 陈前昆 李盼菲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24年第5期42-44,48,共4页
后坐位移是火炮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参数。本文介绍了一种激光测振仪测量火炮后坐位移的测量方法,以某火炮为试验对象,得到水平射击条件下后坐位移的运动曲线,三组试验数据的最大位移分别为-29.9mm、-30.23mm、-29.47mm。结果表明:该方法... 后坐位移是火炮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参数。本文介绍了一种激光测振仪测量火炮后坐位移的测量方法,以某火炮为试验对象,得到水平射击条件下后坐位移的运动曲线,三组试验数据的最大位移分别为-29.9mm、-30.23mm、-29.47mm。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火炮后座位移的测量具较高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炮 后坐位移 激光测振 多普勒效应
下载PDF
自进式多孔射流钻头径向水平井钻进能力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邸飞 李根生 +2 位作者 黄中伟 宋先知 迟焕鹏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11,共5页
自进式多孔射流钻头前、后向孔眼参数对径向水平井钻进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室内破岩试验研究了多孔射流钻头前向孔眼参数对破岩效果的影响,建立了自进式多孔射流钻头射流反冲力计算模型,研究了后向孔眼参数对射流反冲力的影响。研... 自进式多孔射流钻头前、后向孔眼参数对径向水平井钻进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室内破岩试验研究了多孔射流钻头前向孔眼参数对破岩效果的影响,建立了自进式多孔射流钻头射流反冲力计算模型,研究了后向孔眼参数对射流反冲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破岩体积随着前向孔眼扩散角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着前向孔眼直径的增大,破岩体积逐渐增大;在相同的后向孔眼当量直径下,射流反冲力与后向孔眼数量无关;随着后向孔眼直径的增大,射流反冲力先增大后减小,射流钻头压降逐渐减小;后向孔眼直径的选择要兼顾射流反冲力和射流钻头压降,以保证射流钻头的自进和破岩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进式 射流钻头 径向水平井 破岩效果 反冲力 孔眼扩散角 孔眼直径
下载PDF
固体光声效应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阳恩 尚志远 +1 位作者 董彦武 王公正 《陕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17-118,共2页
材料在低强度激光照射下产生光声效应的主要机理是热弹膨胀[1].激光强度较高时,照射到固体材料表面,会产生蒸发、光击穿,从而产生等离子体.作者在文[2]的基础上,从理论上研究了被蒸发的物质以一定的上升速度离开固体材料表... 材料在低强度激光照射下产生光声效应的主要机理是热弹膨胀[1].激光强度较高时,照射到固体材料表面,会产生蒸发、光击穿,从而产生等离子体.作者在文[2]的基础上,从理论上研究了被蒸发的物质以一定的上升速度离开固体材料表面时所产生的反冲压力作用,以及在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 光声效应 激光辐射
下载PDF
人-枪系统中不同自动方式对枪械后坐作用影响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王长庚 徐万和 徐诚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41-747,共7页
为了研究枪械在人-枪系统中后坐作用的特性和影响因素,基于不同自动方式下枪械的内弹道特性、后坐机理以及枪机运动,结合刚体动力学和碰撞动力学,分别建立了在立姿射击时,考虑人-枪作用的导气式和自由枪机式两种枪械后坐作用的动力学模... 为了研究枪械在人-枪系统中后坐作用的特性和影响因素,基于不同自动方式下枪械的内弹道特性、后坐机理以及枪机运动,结合刚体动力学和碰撞动力学,分别建立了在立姿射击时,考虑人-枪作用的导气式和自由枪机式两种枪械后坐作用的动力学模型,并对枪械在人-枪作用过程中的后坐作用力、后坐速度、肩部水平位移等特征物理量进行数值分析和实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种不同自动方式的枪械后坐作用力、射手的后坐速度和位移随后坐时间的变化规律、最大值出现的次数和时间并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枪械 后坐作用 动力学 数值分析
下载PDF
考虑液体空化的火炮制退机性能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杨玉栋 张培林 +2 位作者 傅建平 张晓东 王成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94-98,共5页
结合液体空化理论和制退机非工作腔的空化超声检测与压力测试,研究了制退液的空化效应及其对制退机工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火炮后坐冲击作用下,制退液发生了剧烈的空化效应,后坐结束时非工作腔内充满制退液泡沫,并不存在真空段。... 结合液体空化理论和制退机非工作腔的空化超声检测与压力测试,研究了制退液的空化效应及其对制退机工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火炮后坐冲击作用下,制退液发生了剧烈的空化效应,后坐结束时非工作腔内充满制退液泡沫,并不存在真空段。制退液泡沫在复进过程中逐渐溃灭,因此在复进"真空消失点"处制退机非工作腔并不提供液压阻力。复进过程中非工作腔提供的液压阻力峰值仅为复进节制腔液压阻力平均值的8.91%。考虑制退液空化效应时,火炮复进液压阻力功比传统理论值小4.5%,火炮最大复进速度比传统理论值大10.5%。试验结果证实了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该结论为制退机的合理设计与故障诊断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退机 制退液 空化效应 超声检测 压力测试
下载PDF
γ能谱康普顿平台的反冲电子密度分布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黄铭 程敏熙 曾柳芳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8年第11期44-47,共4页
在γ能谱测量实验中,以刚性小球弹性碰撞作为γ光子与电子的碰撞模型,研究康普顿效应的反冲电子密度与反冲角度的关系,并对结果作出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 康普顿效应 Γ能谱 反冲电子 散射截面
下载PDF
一种强有力的表征手段——穆斯堡尔谱学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金升 尹衍升 +2 位作者 张银燕 马来鹏 张淑卿 《现代仪器》 2003年第6期33-36,共4页
介绍穆斯堡尔谱仪作为现代高科技表征手段的意义,论述穆斯堡尔效应的基本原理,讨论穆斯堡尔谱学及其特点,介绍测量原理,并与其它精细测试仪器设备作比较。
关键词 穆斯堡尔效应 无反冲共振 超精细相互作用 测量原理 穆斯堡尔谱学
下载PDF
考虑边界滑移和惯性效应的磁流变液缓冲器特性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加刚 余永刚 +1 位作者 廖昌荣 叶宇浩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72-680,共9页
为满足某埋头弹火炮反后坐装置对不同弹种发射时的可调节适配性,并在满足最大后坐力的同时减小最大后坐位移,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级环形通道的磁流变液缓冲器。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缓冲器磁路,得出了阻尼通道平均磁感应强度与励磁电流的关... 为满足某埋头弹火炮反后坐装置对不同弹种发射时的可调节适配性,并在满足最大后坐力的同时减小最大后坐位移,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级环形通道的磁流变液缓冲器。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缓冲器磁路,得出了阻尼通道平均磁感应强度与励磁电流的关系;利用安东帕流变仪测试数据,辨识了磁流变液在零磁场和磁场下的模型参数;建立阻尼通道中磁流变液的流动微分方程,在考虑惯性项和边界滑移条件下,得出了阻尼通道内磁流变液的流速分布特征,推导了缓冲器的阻尼力与活塞速度之间关系;根据理论研究结果,制作磁流变液缓冲器,构建了落锤冲击实验台,并进行不同冲击速度的冲击实验。研究表明:不同惯性效应和边界滑移条件下磁流变液流动速度分布规律相似,但流动速度峰值不同;边界滑移系数为0.000 1时磁流变液缓冲器的理论缓冲力与实验值接近;在冲击速度为1.55 m/s、电流从0 A变化到3 A时,缓冲力峰值增大了15 000 N;在冲击速度为1.90 m/s、电流从0 A变化到4 A时,缓冲力峰值增大了25 000 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炮 反后坐装置 磁流变液 缓冲器 滑动边界 惯性效应
下载PDF
论光电效应与康普顿效应的同一性和差异性
12
作者 别业广 胡妮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5期51-53,共3页
讨论了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作用本质、能量关系及作用效果,论述了两种效应的同一性和差异性。
关键词 光电效应 康普顿效应 同一性 差异性
下载PDF
BBK模型中非一阶效应和交换效应的理论研究
13
作者 杨欢 高矿 +1 位作者 吴兴举 张穗萌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133-138,共6页
用BBK模型和修正后的BBK模型对低能、共面非对称几何条件下电子离化氢原子的三重微分散射截面进行了计算,并把结果与一级玻恩近似下的计算结果以及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对修正后的BBK模型中非一阶效应和交换效应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发现该... 用BBK模型和修正后的BBK模型对低能、共面非对称几何条件下电子离化氢原子的三重微分散射截面进行了计算,并把结果与一级玻恩近似下的计算结果以及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对修正后的BBK模型中非一阶效应和交换效应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发现该模型中末态三体间的屏蔽包含了极强的非一阶效应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3C模型 BINARY峰 recoil 交换效应
下载PDF
再谈“流浪地球”——让地球脱离太阳系最少需要做多大的功?
14
作者 于凤军 田俊龙 +1 位作者 汤振杰 鞠林 《大学物理》 2021年第1期12-16,共5页
从一部国产科幻大片《流浪地球》的一项宏大计划出发,针对该计划第二步——让地球脱离太阳系,利用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和逃逸速度、有效反冲喷射速度概念,计算了在地球质量能够满足生命存在的需要的条件下,让它脱离太阳系所需的最少... 从一部国产科幻大片《流浪地球》的一项宏大计划出发,针对该计划第二步——让地球脱离太阳系,利用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和逃逸速度、有效反冲喷射速度概念,计算了在地球质量能够满足生命存在的需要的条件下,让它脱离太阳系所需的最少做功为2.72×1032焦耳,并从能源角度讨论让地球脱离太阳系的可能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浪地球 做功 动量守恒 动能定理 逃逸速度 有效反冲
下载PDF
C^(6+)单离化氦原子反应TDCS的分析与讨论
15
作者 孟广伊 钟玲 张程华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2期139-142,共4页
在共面非对称几何条件下,将能壳上跃迁矩阵元表示为结构因子和末态道两粒子间关联因子的乘积,推导出C6+离化He原子在不同动量转移下三重微分散射截面解析表达式,分析了实参数和有效电荷对散射截面角分布的影响.
关键词 TDCS BINARY峰 recoil 动量转移 有效电荷
下载PDF
N^+和Bi^+离子注入InP反冲原子P和In深度分布偏离的研究
16
作者 张通和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337-342,共6页
本文给出了用背散射和沟道技术所分析的N^+和Bi^+注入InP中In和P原子位移的面密度分布。发现移位原子In和P面密度分布峰的深度随注入剂量的增大而加深。在相同的剂量下磷原子分布峰与表面的距离比In原子峰的大。从移位原子面密度分布峰... 本文给出了用背散射和沟道技术所分析的N^+和Bi^+注入InP中In和P原子位移的面密度分布。发现移位原子In和P面密度分布峰的深度随注入剂量的增大而加深。在相同的剂量下磷原子分布峰与表面的距离比In原子峰的大。从移位原子面密度分布峰的移动和分布的展宽与注入剂量的关系出发,研究了离子注入过程中所存在的反冲效应。并讨论了移位原子的反冲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注入 INP 反冲效应 N^+ Bi^+
下载PDF
深海钻井隔水管紧急脱离反冲平台偏离效应
17
作者 王乐 袁金永 +1 位作者 缪东青 孟帅 《船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9-36,45,共9页
建立深海隔水管横向和纵向反冲响应耦合有限元模型,探究钻井平台的横向偏离效应。相比于一维模型,考虑横向位移可更加准确地计算系统的潜存势能;同时,引入悬挂隔水管单摆运动可更接近作业实际并可对顶端挠性接头转角等因素进行分析。研... 建立深海隔水管横向和纵向反冲响应耦合有限元模型,探究钻井平台的横向偏离效应。相比于一维模型,考虑横向位移可更加准确地计算系统的潜存势能;同时,引入悬挂隔水管单摆运动可更接近作业实际并可对顶端挠性接头转角等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顶端平台横向偏离使低端总成与井口在反冲过程中最小距离增大,有利于避免与井口相撞,但可能导致挠性接头转角及张紧器液压缸冲程超限。钻井平台偏离效应对选择最佳紧急断开时刻(即垂荡相位角)也有重要影响。该成果可为优化深海隔水管反冲响应特性预报程序及抗反冲控制系统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钻井隔水管 紧急脱离 反冲响应 偏离效应
下载PDF
C^(6+)单离化氦原子反应TDCS的研究
18
作者 孟广伊 杨晓红 王维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4期379-381,共3页
在共面非对称几何条件下,分析了C6+离化He原子在出射电子能量为E2=1eV,动量转移分别为0.45a.u.、0.65a.u.和1.0a.u.时的三重微分散射截面,讨论了不同动量转移下的三重微分散射截面随散射角的曲线变化,得到了与实验结果比较相似的结果.
关键词 重离子 三重微分散射截面 BINARY峰 recoil 动量转移
下载PDF
正交投影对三重微分散射截面(TDCS)的影响
19
作者 祖新慧 潘哲峰 张程华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105-107,共3页
从跃迁矩阵元的后滞形式出发,计算了在入射能量为150 eV,敲出能量分别为3 eV和5 eV,散射角1θ=16°的TDCS.取末态波函数为库仑波函数和平面波函数的乘积;初态波函数为平面波、类氢离子基态波和库仑因子C12的乘积;通过正交投影使跃... 从跃迁矩阵元的后滞形式出发,计算了在入射能量为150 eV,敲出能量分别为3 eV和5 eV,散射角1θ=16°的TDCS.取末态波函数为库仑波函数和平面波函数的乘积;初态波函数为平面波、类氢离子基态波和库仑因子C12的乘积;通过正交投影使跃迁矩阵元的后滞形式第一项为零,另外还考虑了屏蔽效应,这样所得出的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数值符合的更好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重微分散射截面 BINARY峰 recoil 正交投影 有效电荷
下载PDF
氮化镓在不同中子辐照环境下的位移损伤模拟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谢飞 臧航 +3 位作者 刘方 何欢 廖文龙 黄煜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45-53,共9页
电子器件中的半导体材料经过中子辐照后产生大量位移损伤,进而影响器件性能,氮化镓(GaN)材料是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 GaN基电子器件在国防、空间和航天等辐射服役环境中具有重要应用.本文利用蒙特卡罗软件Geant4模拟了中子在GaN材料中的... 电子器件中的半导体材料经过中子辐照后产生大量位移损伤,进而影响器件性能,氮化镓(GaN)材料是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 GaN基电子器件在国防、空间和航天等辐射服役环境中具有重要应用.本文利用蒙特卡罗软件Geant4模拟了中子在GaN材料中的输运过程,对在大气中子、压水堆、高温气冷堆和高通量同位素堆外围辐照区四种中子辐照环境下GaN中的初级反冲原子能谱及加权初级反冲原子能谱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在四种辐照环境下GaN中初级反冲原子能谱中,均在0.58 MeV附近处出现不常见的"尖峰",经分析该峰为核反应产生的H原子峰,由于低能中子(n, p)反应截面较大,该峰的强弱和低能中子占总能谱的比例有关;通过对比四种中子辐照环境下GaN中初级反冲原子能谱分布可知,大气中子能谱辐照产生的初级反冲原子能量更低、分布范围更广,裂变堆能谱下较高能量的初级反冲原子的比例较大,大气中子和高通量同位素堆辐照环境下的初级反冲原子能谱与加权初级反冲原子谱形状更相似,结合核反应产物对电学性能的影响,高通量同位素堆外围辐照区更适合用于模拟GaN在大气中子环境下的辐照实验.该结果对GaN基电子器件在辐射环境下长期服役评估研究和GaN材料的反应堆模拟中子辐照环境实验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ANT4 氮化镓 初级反冲原子能谱 中子辐照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