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Size and Initial Water Content on the Effective Diffusion Coefficient during Convective Drying of Sweet Potato Cut into Cubic and Cylindrical Shapes
1
作者 Ibrango Abdoul Salam Ouoba Kondia Honoré +3 位作者 Bama Désiré Traoré Yssa Zongo Karim Ouedraogo Salifou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2024年第6期71-82,共12页
In this article, we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of size and initial water content on the effective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sweet potatoes samples cut into cubic and cylindrical shapes. The sizes of the cubic samples a... In this article, we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of size and initial water content on the effective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sweet potatoes samples cut into cubic and cylindrical shapes. The sizes of the cubic samples are 0.5, 1, 1.5, 1.75, 2, 2.5 and 3 cm edge with a respective initial water content of 2.7, 3.76, 3.48, 2.68, 3.28, 2.17 and 2.29 kg/kgms. For cylindrical samples, the radius is set at 0.5 cm and sample heights are 1, 1.5, 2, 2.5, 3, 3.5 and 4 cm with respective water contents of 2.2, 3.19, 2.85, 2.1, 2.17, 2.39 and 2.03 kg/kgms. The effective diffusion coefficients of cubic samples are of the order of 10−10 and 10−9 m2∙s−1 grew with sample edge. As for the cylindrical samples, the effective diffusion coefficients were of the order of 10−9 m2∙s−1 and there was no linear correlation between cylinder height and their effective diffusion coefficient. As for the examination of the initial water content on the effective diffusion coefficient, it turned out that the initial water content had no influence on the effective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the sweet potato samp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ffective diffusion Coefficient Initial water Content Sweet Potato CUBIC CYLINDRICAL
下载PDF
Resistance of the diffusive boundary layer to salt release from saline sediments to freshwater
2
作者 GAO Zengwen ZHENG Xilai XU Qinxuan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1期23-28,共6页
The diffusive boundary layer (DBL) is the zone for matter exchange between surface water and aquatic sediments. To elucidate the influence of DBL on salt release from saline sediments to freshwater, two experiments ... The diffusive boundary layer (DBL) is the zone for matter exchange between surface water and aquatic sediments. To elucidate the influence of DBL on salt release from saline sediments to freshwater, two experiments with or without wind blowing were conducted.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s, a 3.5 cm DBL is formed above the smoothed sediments at a steady wind field and this thickness is greater than other studies. The observed flux of salt through the DBL is 6% larger than the calculated value from Fick' s first law.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molecular diffusion is the dominant mechanism for salt transport through the DBL. The presence of DBL suppresses the hydrodynamic enhancement for matter exchange between sediments and overlying water. Therefore, salts in the sediments of a polder reservoir may influence the water quality chronic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diment-water interface diffusive boundary layer molecular diffusion salt transport resistance effect
下载PDF
Mechanisms of shale hydration and water block removal 被引量:3
3
作者 ZENG Fanhui ZHANG Qiang +3 位作者 GUO Jianchun ZENG Bo ZHANG Yu HE Songgen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SCD 2021年第3期752-761,共10页
Shale samples of Silurian Longmaxi Formation in the Changning area of the Sichuan Basin, SW China, were selected to carry out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CT imaging, high-pressure mercury injection, low-temperature ... Shale samples of Silurian Longmaxi Formation in the Changning area of the Sichuan Basin, SW China, were selected to carry out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CT imaging, high-pressure mercury injection, low-temperature nitrogen adsorption and imbibition experiments to compare the hyd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ontmorillonite and illite, analyz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water block removal of shale, and reveal the mechanisms of pore structure evolution during shale hydration. The hyd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hale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omposition of clay minerals, the shale with high illite content is not susceptible to hydration and thus has limited room for pore structure improvement;the shale with high montmorillonite is susceptible to hydration expansion and thus has higher potential of pore structure improvement by stimulation;the shale with high illite content has stronger imbibition in the initial stage, but insufficient diffusion ability, and thus is likely to have water block;the shale with high montmorillonite content has weaker imbibition in the initial stage but better water diffusion, so water blocking in this kind of shale can be removed to some degree;the shale reservoir has an optimal hydration time, when it is best in physical properties, but hydration time too long would cause damage to the reservoir, and the shale with high illite content has a shorter optimal hydration time;inorganic cations can inhibit the hydration of clay minerals and have stronger inhibition to illite expansion, especially K^(+);for the reservoir with high content of montmorillonite, the cation content of fracturing fluid can be lowered to promote the shale hydration;fracturing fluid with high K^(+) content can be injected into reservoirs with high illite content to suppress hyd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LE clay minerals HYDRATION microscopic pore structure water block effect fracturing fluid diffusion optimal hydration time water block removal
下载PDF
基于Modified Page函数和Box-Behnken响应面法的黄姜干燥参数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康宏彬 陈锶钦 +1 位作者 肖波 王雷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5-142,共8页
为优化热泵干燥黄姜片工艺,探究最佳干燥参数,以干燥温度、黄姜片厚度、出风速度三个为试验因素,采用Box-Behnken正交试验设计,确定黄姜片热泵干燥最佳工艺,计算每组试验中黄姜片的水分比,并采用PyCharm软件确定黄姜片热泵干燥的最佳数... 为优化热泵干燥黄姜片工艺,探究最佳干燥参数,以干燥温度、黄姜片厚度、出风速度三个为试验因素,采用Box-Behnken正交试验设计,确定黄姜片热泵干燥最佳工艺,计算每组试验中黄姜片的水分比,并采用PyCharm软件确定黄姜片热泵干燥的最佳数学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干燥温度和黄姜片厚度对干燥速率影响较大,出风速度对干燥速率影响较小,整个干燥过程基本处于降速干燥,升速干燥时间较短。Box-Behnken正交试验得出最佳干燥工艺为温度63℃、黄姜片厚度2 mm、出风速度2 m/s。选取Lewis、Page、Modified Page、Henderson and Papis、Tow-term 5个薄层干燥常见数学模型,通过比较决定系数、离差平方和、均方根误差,确定Modified Page为干燥过程中最优模型。黄姜片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与干燥温度、黄姜片厚度、出风速度具有正相关性,其值在1.46×10^(-8)~4.68×10^(-8)范围内变化,干燥活化能为39.71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姜片 热泵干燥 数学模型 有效水分扩散系数 干燥活化能
下载PDF
富水砂层宾汉浆液柱形渗透扩散模型及其试验研究
5
作者 王雪松 程桦 +2 位作者 姚直书 荣传新 谢鲍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4-133,共10页
【目的】富水砂层灾害防控是困扰隧道、深大基坑等安全施工的重大难题,常通过袖阀管向地层内渗透注浆来提高强富水弱胶结砂质地层抗渗性和承载力,其注浆结石体近似为圆柱形。【方法】为探究砂层渗透注浆柱形扩散机理,首先构建考虑迂曲... 【目的】富水砂层灾害防控是困扰隧道、深大基坑等安全施工的重大难题,常通过袖阀管向地层内渗透注浆来提高强富水弱胶结砂质地层抗渗性和承载力,其注浆结石体近似为圆柱形。【方法】为探究砂层渗透注浆柱形扩散机理,首先构建考虑迂曲效应的宾汉浆液在砂层内渗透注浆的辐射管道流柱形扩散模型,然后研制一套砂层渗透注浆柱形扩散模型试验装置,开展不同颗粒级配被注砂土、不同注浆压力和不同水灰比水泥基浆液条件下的砂层渗透注浆试验,探究浆液扩散规律,最后结合试验结果验证理论合理性。【结果和结论】结果表明:当被注砂土粒径较小且黏性土含量较高时,注浆压力对扩散半径影响较小,浆液水灰比是影响注浆扩散形态的主控因素:此时若浆液水灰比较大,则渗滤效应不显著,注浆扩散半径较大且不容易发生串浆,但砂土颗粒之间的黏结强度沿径向逐渐降低;此时若浆液水灰比较小,则渗滤效应显著,浆液扩散较短距离后孔隙空间即被完全淤堵,土层交界面会成为浆液优势扩散面,出现串浆现象。当被注砂土粒径较大且黏性土含量较低时,低压稀浆与高压浓浆条件均可使浆液在砂土内充分扩散,但砂土孔隙分布的随机性、空间差异性和颗粒型浆液扩散的迂曲效应、渗滤效应会导致注浆结石体形状不是规则的圆柱体。浆液压力在扩散方向上衰减速度先快后慢,注浆扩散半径理论计算值比试验值大6.10%~10.97%,起始注浆压力理论计算值与试验值的相对误差为–0.48%~18.62%。研究成果可为砂层渗透注浆参数设计提供理论支撑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水砂层 渗透注浆 宾汉浆液 柱形扩散 迂曲效应 渗滤效应
下载PDF
氢氧化钙处理鲜马铃薯渣干燥动力学研究
6
作者 王骞 汪洋 +5 位作者 汪瑞 赵萍 赵瑛 王亮杰 牛涛 赵静怡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31-138,共8页
目的探讨氢氧化钙[Ca(OH)_(2)]处理鲜马铃薯渣的干燥效率及其干燥动力学。方法研究干燥温度(30、40、50、60℃)、相对湿度(13%、33%、54%、75%)和载物量(10、30、50、70 g)对Ca(OH)_(2)处理鲜马铃薯渣的干燥曲线、干燥速率曲线、水分有... 目的探讨氢氧化钙[Ca(OH)_(2)]处理鲜马铃薯渣的干燥效率及其干燥动力学。方法研究干燥温度(30、40、50、60℃)、相对湿度(13%、33%、54%、75%)和载物量(10、30、50、70 g)对Ca(OH)_(2)处理鲜马铃薯渣的干燥曲线、干燥速率曲线、水分有效扩散系数以及干燥活化能的影响,并建立干燥动力学模型,将干燥特性曲线进行非线性拟合。结果Ca(OH)_(2)处理鲜马铃薯渣主要为降速干燥,干燥温度越高,相对湿度越低,载物量越少,鲜马铃薯渣的干燥速率越快,水分有效扩散系数为2.48554×10^(-11)~13.15592×10^(-11)m^(2)/s,干燥活化能为12.06kJ/mol。Logarithmic为Ca(OH)_(2)处理鲜马铃薯渣拟合程度最好的干燥动力学模型。结论经Ca(OH)_(2)处理的鲜马铃薯渣较容易干燥,Logarithmic模型可以较好描述其水分变化规律,为描述和预测Ca(OH)_(2)处理鲜马铃薯渣干燥过程中的水分变化规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钙 鲜马铃薯渣 水分有效扩散系数 干燥活化能 干燥动力学
下载PDF
PEMFC扩散层中气体组分反应和传递格子Boltzmann模拟
7
作者 邬芊申 魏光华 +1 位作者 王思茗 张朝阳 《新能源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6-284,共9页
通过格子Boltzmann方法中的多组分Shan-Chen模型对燃料电池气体扩散层与双极板流道特征结构进行模型构建,探究不同孔隙率、压缩比以及积水液滴位置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内气体组分传递的影响。模拟结果发现小孔隙率会造成气体的... 通过格子Boltzmann方法中的多组分Shan-Chen模型对燃料电池气体扩散层与双极板流道特征结构进行模型构建,探究不同孔隙率、压缩比以及积水液滴位置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内气体组分传递的影响。模拟结果发现小孔隙率会造成气体的堵塞,影响传质效率,而气体扩散层的压缩效应导致结构变形进而造成气体在流道进口处的堵塞;压缩导致气体通道变得狭窄,促进氧气接触下部的催化层发生反应,流道附近的反应强度会随着压缩比的增加而增加;当积水液滴位于扩散层中部时,其能够将部分的反应气体引导到催化层处,从而增加反应气体的浓度;而位于底部的液滴会将催化剂覆盖从而阻碍催化反应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气体扩散层 格子BOLTZMANN方法 压缩效应 积水液滴
下载PDF
Water-Excluding Underwater Glue Induced by Marangoni Effect
8
作者 Ke Zhang Xizi Wan +7 位作者 Zi-Yu Liu Feilong Zhang Jingwei Lu Jingxin Meng Ye Tian Haeshin Lee Lei Jiang Shutao Wang 《CCS Chemistry》 CSCD 2024年第5期1289-1299,共11页
Marangoni effect at the two-phase interface with different surface tension as a unique mass transfer phenomenon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daily life and industrialmanufacture.However,their marvelous liquid-driving capab... Marangoni effect at the two-phase interface with different surface tension as a unique mass transfer phenomenon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daily life and industrialmanufacture.However,their marvelous liquid-driving capability between miscible liquids has long been ignored,especially in water environments.Here,we first reveal a distinct underwater Marangoni effect between the solvent of glues and the water layer on solid surfaces.Driven by the Marangoni effect,organic solvents with water solubility,high dielectric constant,and low diffusivity could effectively exclude the interfacial water layer,enabling direct and effective contact between glues and solid surfaces.Our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theoretical simulation proved that a relatively large ratio of the Marangoni number in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and to the vertical direction ensured an effective underwater adhesion of the water-excluding glue.This surface engineering approach provides an alternative to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of molecular engineering for realizing underwater adhe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angoni effect underwater adhesion dynamic water-excluding water layer solvent diffusion
原文传递
活性碳吸附处理甲基紫废水过程研究(Ⅰ)——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金利 郭翠梨 +3 位作者 陆红 袁兵 韩跃斌 冀秀玲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81-484,共4页
实验测定了甲基紫水溶液中甲基紫在两种粒径活性炭中的吸附特性 ,应用以传热计算类比的方法得到了甲基紫在活性炭颗粒中的有效扩散系数 ,在等温吸附条件下 。
关键词 吸附 染料废水 颗料有效扩散系数 活性碳 废水处理
下载PDF
热风-脉动压差闪蒸干燥对苹果片水分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5
10
作者 王雪媛 陈芹芹 +4 位作者 毕金峰 高琨 周林燕 吴昕烨 吕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287-293,共7页
该文应用菲克第二定律、采用低场核磁共振及磁共振成像系统(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差示量热扫描、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技术,分析不同预干燥温度对苹果片脉动压差闪蒸干燥过程中水分扩散和微观结构的变化。试验结果显示:随... 该文应用菲克第二定律、采用低场核磁共振及磁共振成像系统(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差示量热扫描、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技术,分析不同预干燥温度对苹果片脉动压差闪蒸干燥过程中水分扩散和微观结构的变化。试验结果显示:随预干燥温度升高,水分扩散速率加快,有效水分扩散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变大,整体范围在9.84×10-9~7.24×10-8 m2/s;干燥作用引起水分状态由高自由度向低自由度迁移,自由水含量在干燥初期迅速降低,不易流动水含量先增加后降低;MRI结果表明:苹果鲜样水分集中于中心部位,随干燥进行,水分向外扩散并均匀分布于样品中,含水率的降低,导致图像亮度呈现降低趋势,同时样品表现出向中心收缩的现象;脉动压差闪蒸干燥过程中,含水率与玻璃化转变(Tg)和水分活度(aw)之间表现出极显著相关性(R〉0.90,p〈0.01),含水率的降低引起Tg升高、aw降低,且Tg与aw之间呈线性相关(R2〉0.81);水分的散失导致微观结构发生变化,细胞破裂形成空腔,脉动瞬间的真空作用促使苹果片多孔海绵状结构进一步形成,赋予其酥脆口感。该试验可以为苹果片在脉动压差闪蒸干燥方面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 核磁共振 苹果片 水分有效扩散系数 玻璃化转变温度 水分活度 微观结构
下载PDF
蒸养混凝土的表层伤损效应 被引量:29
11
作者 贺智敏 龙广成 +1 位作者 谢友均 柳俊哲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94-1000,1008,共8页
通过试验研究蒸养混凝土的毛细吸水性和氯离子扩散性能,分析蒸养混凝土表层与内部微观结构特征的差异,探讨了蒸养混凝土的表层伤损效应及其机理.结果表明:相对于标养混凝土,蒸养混凝土表层位置处(由表及里约10mm范围)的毛细吸水性及氯... 通过试验研究蒸养混凝土的毛细吸水性和氯离子扩散性能,分析蒸养混凝土表层与内部微观结构特征的差异,探讨了蒸养混凝土的表层伤损效应及其机理.结果表明:相对于标养混凝土,蒸养混凝土表层位置处(由表及里约10mm范围)的毛细吸水性及氯离子扩散速率均基本较大;蒸养过程会对混凝土表层微观结构造成显著的伤损,且这种伤损主要集中在混凝土由表及里约10mm范围;蒸养混凝土表层区较大的温度梯度及肿胀变形是蒸养混凝土产生表层伤损效应的根本原因;粉煤灰和矿渣掺入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蒸养作用对混凝土表层造成的伤损程度,有效提高蒸养混凝土抵抗水及氯离子迁移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养混凝土 毛细吸水性 氯离子扩散 孔结构 伤损效应
下载PDF
海岸带波浪破碎区污染物运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唐军 邹志利 +1 位作者 沈永明 邱大洪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42-547,共6页
由于波浪在岸滩上的演化、破碎使得污染物在海岸带的运动规律变得十分复杂。通过实验模拟,研究了缓坡海岸(坡度为1∶100和1∶40)波浪破碎区污染物的运动规律,给出了不同时刻污染物在该区域的运动变化趋势。讨论并分析了在斜向规则入射... 由于波浪在岸滩上的演化、破碎使得污染物在海岸带的运动规律变得十分复杂。通过实验模拟,研究了缓坡海岸(坡度为1∶100和1∶40)波浪破碎区污染物的运动规律,给出了不同时刻污染物在该区域的运动变化趋势。讨论并分析了在斜向规则入射波、不规则入射波及不同入射波波高作用下污染物在沿岸波浪破碎区域的运动变化方向和相应的运动范围分布规律。给出并分析了近岸波浪破碎区域污染物运动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物 运动规律 实验 海岸带 波浪破碎区 污水处理
下载PDF
木材超声波-真空协同干燥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何正斌 郭月红 +1 位作者 伊松林 张璧光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结合超声波和真空干燥的优点,采取超声波--真空协同干燥方法,对核桃楸试件进行干燥。在不同干燥温度、绝对压力、超声波功率和频率的条件下,检测木材干燥过程中内部水分的有效扩散系数,并建立对应条件下的干燥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超声... 结合超声波和真空干燥的优点,采取超声波--真空协同干燥方法,对核桃楸试件进行干燥。在不同干燥温度、绝对压力、超声波功率和频率的条件下,检测木材干燥过程中内部水分的有效扩散系数,并建立对应条件下的干燥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超声波--真空协同干燥过程中,木材内部水分有效扩散系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绝对压力对于水分有效扩散系数影响较小;干燥过程中,温度对干燥速率起着主要作用,相同温度、不同压力下木材的干燥速率随着时间的变化趋势一致;通过有效扩散系数和菲克单方向扩散方程得到的干燥模型和实际干燥动力学很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木材真空干燥 水分有效扩散系数 干燥速率
下载PDF
大厚度黄土自重湿陷性场地浸水湿陷变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50
14
作者 马闫 王家鼎 +3 位作者 彭淑君 李永伟 王军海 陈玮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37-546,共10页
在晋中地区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进行了打设注水孔的浸水试验,提出了一种浸水试坑外部土层水平位移的监测方法,对地表及地下湿陷变形、水分扩散规律、浸水湿陷范围、试坑周围裂缝发展及试坑外围地下水平位移进行了监测和研究,对地... 在晋中地区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进行了打设注水孔的浸水试验,提出了一种浸水试坑外部土层水平位移的监测方法,对地表及地下湿陷变形、水分扩散规律、浸水湿陷范围、试坑周围裂缝发展及试坑外围地下水平位移进行了监测和研究,对地区修正系数0?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该场地黄土湿陷经历初始浸水、湿陷起始、剧烈湿陷、稳定湿陷、剧烈固结、稳定固结6个阶段;探讨了浸水过程中水分扩散规律及其对湿陷变形的影响,提出了"湿陷沉降迟滞–突变"效应并用"层壳"作用对其进行了解释;对比其它试验资料发现地面湿陷影响范围与自重湿陷性土层厚度的比值具有一定规律,均在1.6左右;建立了一个以面积为权重的0?反算方法并算得该地区0?为0.7;试坑周围的裂缝发展经历侧向拉开、纵向发展、新裂缝产生、受压变窄4个阶段;该场地实测自重湿陷下限深度为18 m;试坑外围浅部土层向试坑中心方向位移,深部土层则向外部位移,拐点的深度随与试坑距离的增大而减小。研究成果已经应用于该场区后期地基设计,并可指导该地区未来工程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厚度湿陷性黄土 浸水试验 水分扩散 湿陷迟滞-突变效应 β0的计算方法 水平位移
下载PDF
不同含水量细砂介质中挥发苯的有效扩散系数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文谦 刘菲 +1 位作者 陈鸿汉 许文婕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9-72,共4页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在土壤多孔介质中的有效扩散系数是土壤气相抽提(soil vapor extraction,SVE)传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笔者以苯为研究对象,采用土柱扩散试验,对不同含水量条件下挥发苯在细砂介质中的有效扩散系数和扩散规律进行研...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在土壤多孔介质中的有效扩散系数是土壤气相抽提(soil vapor extraction,SVE)传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笔者以苯为研究对象,采用土柱扩散试验,对不同含水量条件下挥发苯在细砂介质中的有效扩散系数和扩散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吸附型矿物含量少的细砂介质,含水量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挥发苯的扩散过程。含水量在50g.kg-1时,扩散最快;低于50g.kg-1时,随含水量增大扩散能力增强;高于50g.kg-1时,扩散能力则随含水量增大而减弱。同一扩散柱中,随着扩散距离增加,挥发苯的有效扩散系数增大,这可能与其蒸汽分压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苯 有效扩散系数 含水量 扩散
下载PDF
非饱和多孔介质中耦合传输过程的改进模型 被引量:6
16
作者 范爱武 刘伟 李光正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10,共3页
基于湿分迁移温度效应的“表面张力-粘滞流”理论,对Liu等提出的非饱和多孔介质中热、湿、气耦合运移的“六场-相变-蒸汽扩散模型”进行了改进,得到了新的数学模型.除了考虑毛细力、惯性力、粘性力、达西阻力、重力以及气液之间的相互... 基于湿分迁移温度效应的“表面张力-粘滞流”理论,对Liu等提出的非饱和多孔介质中热、湿、气耦合运移的“六场-相变-蒸汽扩散模型”进行了改进,得到了新的数学模型.除了考虑毛细力、惯性力、粘性力、达西阻力、重力以及气液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和相变之外,改进模型中还反映了多孔介质水分运移的温度效应.与其他经典模型相比,提出的改进模型的最大特点是它在水势、水力传导系数和水的扩散系数中直接反映温度效应,而不需要增加新的反映温度效应的附加项.因此,该模型应用起来更为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多孔介质 水势 水力传导系数 扩散系数 温度效应
下载PDF
纳滤软化锅炉用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显球 王力友 张玉清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04年第2期19-21,共3页
采用小型纳滤装置对长江水源的南京市自来水进行了软化处理的试验研究 .试验结果表明在较宽的操作压力和温度范围内 ,硬度的去除率在 90 %以上 ,产水的总硬度在 0 3mmol/L以下 ,满足热水锅炉的用水要求 .NF90膜对硬度的去除率接近10 0... 采用小型纳滤装置对长江水源的南京市自来水进行了软化处理的试验研究 .试验结果表明在较宽的操作压力和温度范围内 ,硬度的去除率在 90 %以上 ,产水的总硬度在 0 3mmol/L以下 ,满足热水锅炉的用水要求 .NF90膜对硬度的去除率接近10 0 %,产水总硬度在 0 0 1mmol/L以下 ,满足中、低压蒸汽锅炉用水要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滤 软化 溶解扩散理论 Donnan效应
下载PDF
孔隙介质水泥浆液渗透注浆有效扩散距离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张玉 郭豪 +3 位作者 陈铁林 王荣鑫 程少振 廖晓东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536-2551,共16页
为分析渗滤效应对注浆效果的影响机制以及有效扩散距离的计算,首先研制“一维渗透有机玻璃分段拼接式注浆管系统”。然后以碎砾石和水泥浆液为例,考虑孔隙率、水灰比、注浆压力和注浆时间这4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水... 为分析渗滤效应对注浆效果的影响机制以及有效扩散距离的计算,首先研制“一维渗透有机玻璃分段拼接式注浆管系统”。然后以碎砾石和水泥浆液为例,考虑孔隙率、水灰比、注浆压力和注浆时间这4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水灰比浆液在不同孔隙率、注浆压力和注浆时间下的扩散规律。分别得到不同试验组合的真实扩散距离和有效扩散距离,以及有效扩散距离与这4个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与既有理论计算模型进行对比。最后简要分析渗滤效应的影响机制,并对既有理论模型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渗滤效应具有明显的时空效应,它与渗流时间、扩散距离有关。注浆口附近一定距离内的渗滤效应更为明显,对浆液渗透起着关键性作用,特别是决定难以注入时间。有效扩散距离与4个影响因素的函数关系符合幂函数数学模型,基于试验的有效扩散距离计算结果相对比较合理,可为多孔岩土体或人工填筑层介质注浆工程的科学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 注浆 孔隙介质 水灰比 渗滤效应 扩散距离
下载PDF
库岸深层老滑坡间歇性复活的动力学机制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缪海波 殷坤龙 王功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645-2653,共9页
库岸深层老滑坡在季节性降雨和周期性库水位变动联合作用下往往表现出间歇性复活特征。在这一复活过程中,滑动期与间歇期交替出现,滑带土经历不同速率的剪切和不同时长的固结。从滑动期内残余强度的剪切速率效应、间歇期内峰值抗剪强度... 库岸深层老滑坡在季节性降雨和周期性库水位变动联合作用下往往表现出间歇性复活特征。在这一复活过程中,滑动期与间歇期交替出现,滑带土经历不同速率的剪切和不同时长的固结。从滑动期内残余强度的剪切速率效应、间歇期内峰值抗剪强度的恢复特征以及间歇期过渡到滑动期的孔隙水压力触发过程3个方面着手,建立了描述库岸深层老滑坡间歇性复活的动力学方程。塘角村1号滑坡滑带土试样的环剪试验结果显示:残余强度在较小速率范围内表现出负速率效应,而当剪切速率达到一定值后残余强度不再减小,且有微弱增长趋势;峰值强度在短时间内有较明显的恢复,但在较小位移后衰减至残余强度;孔隙水压力触发剪切破坏的发生滞后于所施加的水压力,这一滞后过程为孔隙水压力的扩散过程。基于试验成果,根据所建立的动力学方程,对库岸深层老滑坡间歇性复活的动力学机制进行了讨论,从而为此类滑坡的预测和防灾减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岸深层老滑坡 间歇性复活 剪切速率效应 强度恢复 孔隙水压力扩散
下载PDF
床面粗糙度和底床渗透率对泥-水界面物质交换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樊靖郁 陈春燕 +2 位作者 赵亮 王岱峰 王道增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2-239,共8页
泥-水界面物质交换过程对自然水体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起重要作用,粗糙底床界面物质交换过程涉及到床面粗糙度和底床渗透率的影响。通过实验室环形水槽实验测量得到水力粗糙砂质底床条件下界面物质交换通量的定量数据和变化特征,采用参... 泥-水界面物质交换过程对自然水体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起重要作用,粗糙底床界面物质交换过程涉及到床面粗糙度和底床渗透率的影响。通过实验室环形水槽实验测量得到水力粗糙砂质底床条件下界面物质交换通量的定量数据和变化特征,采用参数化方法分析有效扩散系数与其主要影响参数之间的依赖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参数变化范围内,受上覆水平均流速、床面粗糙度和底床渗透率的共同作用,有效扩散系数从水力光滑区、过渡粗糙区至完全粗糙区呈现较为明显的分段变化特征,采用渗透率雷诺数可将有效扩散系数与其主要影响参数的依赖关系进行较为一致的描述。基于双参数(粗糙雷诺数和渗透率雷诺数)分析,确定了不同流动区域的相应阈值以合理表征床面粗糙度和底床渗透率对界面物质交换特性的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水界面 物质交换 粗糙底床 渗透率 有效扩散系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