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n Flexural Strength and Fracture Toughness of Particulate Filled Glass-Epoxy Hybrid Composites
1
作者 Basappa Hulugappa Mysuru Venkataramaiah Achutha Bheemappa Suresha 《Materials Sciences and Applications》 2016年第11期710-729,共20页
Multifunctional hybrid polymer composites were projected as novel solutions to meet the demands in various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ranging from automotive to aerospace. This investigation focuses on processing, flexur... Multifunctional hybrid polymer composites were projected as novel solutions to meet the demands in various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ranging from automotive to aerospace. This investigation focuses on processing, flexural strength and fracture toughness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glass fabric reinforced epoxy (G-E) composites and graphite/fly ash cenosphere (FAC) modified interface between the epoxy matrix and glass fabric. Hand lay-up followed by compression moulding method was used to fabricate the laminates. Flexural and fracture toughness tests at room temperature, elevated temperature and cryogenic temperature were conducted to assess the flexural strength (FS) and mode-I plane-strain fracture toughness (K<sub>IC</sub>). The experimental and characterization efforts suggest that both graphite and FAC fillers improve bonding at the interface. The study showed that the graphite is more favorable for enhancing FS and KIC of G-E composites. Graphite filled G-E hybrid composites with significant FS and KIC to that of unfilled and FA filled G-E were successfully achieved by incorporating 10 wt% graphite. The incorporation of fillers resulted in improvement of FS, which increased by 43% and 37.7% for 10Gr+G-E and 10FAC+G-E hybrid composites respectively. All composites show a 26% improvement in KIC at cryogenic temperature and a decrease of 12.5% at elevated temperature. According to the SEM observations, fiber debonding from the matrix is suppressed due to the presence and uniform distribution of graphite. In addition, micro-pores, matrix shearing, active toughening mechanisms induced by graphite, such as crack deflection, layer breakage and delamination of graphite layers contributed to the enhanced KIC of hybrid G-E compos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ticulate Filled g-e Flexural Strength Plane-Strain Fracture Toughness Temperature effect FRACTOgRAPHY
下载PDF
稻米淀粉黏滞性QTL定位及其G×E互作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沈圣泉 庄杰云 +3 位作者 舒庆尧 包劲松 吴殿星 夏英武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289-1294,共6页
用珍汕97B/密阳46构建RIL群体及其遗传图谱,经海南陵水和浙江杭州两地遗传试验,以精米粉RVA谱5个参数特征值PKV、HPV、CPV、BDV和SBV作为研究稻米淀粉黏滞性的指标,运用检测QTL主效应、上位性效应和G×E互作效应的遗传分析方法,进行... 用珍汕97B/密阳46构建RIL群体及其遗传图谱,经海南陵水和浙江杭州两地遗传试验,以精米粉RVA谱5个参数特征值PKV、HPV、CPV、BDV和SBV作为研究稻米淀粉黏滞性的指标,运用检测QTL主效应、上位性效应和G×E互作效应的遗传分析方法,进行QTL联合分析。结果表明,(1)在检测到涉及5个性状的9个主效应QTL中,除PKV位于第5染色体qPKV5外,其余8个QTL均位于第6染色体上;(2)5个性状均检测到位于第6染色体RM197-RZ516区间的主效应QTL,很可能它们为同一基因,该基因还与Wx基因处于相同区域;(3)检测到与PKV、HPV、CPV、BDV等4个性状有关的QTL主效基因均表现有G×E互作,且方向一致,在海南试验中有增效作用;(4)还检测到涉及5个性状的10对上位性互作效应,但均未发现有显著的上位性×环境互作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RIL群体 QTL定位 上位性效应 g×e互作效应 淀粉黏滞性
下载PDF
稻米透明度QTLs主效应、上位性效应和G×E互作效应检测 被引量:8
3
作者 沈圣泉 庄杰云 +2 位作者 王淑珍 舒庆尧 夏英武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7-371,共5页
利用珍汕97B/密阳46构建的RIL群体(ZM-RIL)及其相应分子遗传图谱,以海南和杭州两地试验的精米透光率(%)作为稻米透明度考察指标,应用检测QTL主效应、加×加上位性效应和G×E互作效应的遗传分析方法,对该性状两个环境下数据进行... 利用珍汕97B/密阳46构建的RIL群体(ZM-RIL)及其相应分子遗传图谱,以海南和杭州两地试验的精米透光率(%)作为稻米透明度考察指标,应用检测QTL主效应、加×加上位性效应和G×E互作效应的遗传分析方法,对该性状两个环境下数据进行联合分析.共检测到5个控制该性状的主效应QTL,分别位于第2、6(2个)、8、10染色体上,总的遗传贡献率19.15%.其中,qTR2-2增加透明度的有效基因来源于母本;其余4个(qTR6-1、qTR6-2、qTR8-2、qTR10)则来自于父本.qTR6-1还与环境存在显著的GE互作效应.此外,还检测到2对控制稻米透明度的加性上位性互作基因,但它们均未与环境存在显著互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RIL群体 QTL定位 加×加上位性效应 g×e互作效应 稻米透明度
下载PDF
The Limitations of Polygenic Hypothesis and Theorizing about Dual Multiple Factors and Three Normal Distributions 被引量:2
4
作者 Tingzhen Zhang Xiaoming Jia Zhao Xu 《Applied Mathematics》 2016年第9期912-919,共8页
The original data of Nilsson-Ehle experiment in wheat were analyzed with existent genetic knowledge. It indicated that the core of polygenic hypothesis from this experiment was that a character similarity produced by ... The original data of Nilsson-Ehle experiment in wheat were analyzed with existent genetic knowledge. It indicated that the core of polygenic hypothesis from this experiment was that a character similarity produced by additive effect of multiple genes was the basis of continuous variation. Its precondition was for effective genes to have equal effect, to show merodominance and binomial distribution  and  to inherit independently. In fact, quantitative characters were determined by many genes with different property, effect and behavior. So it was difficult to solve all problems of continuous variation by the aid of polygenic hypothesis. The researchers should seek new ways. With Mendelian group as research object and by means of Lyapunov central limit theorem it was proved that both genotypic value G and the environmental effect in a niche E were subordinated to the normal distribution and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additivity of the normal distribution the phenotype P = G + E also obeyed the normal distribution P = G + E ~  and quantitative characters showed continuous variation, whether or not the linkage was presented, whether or not every gene effect was equal, whether or not there were dominance and what kind of dominance between alleles. Moreover it was discussed that the quantitative characters in self-fertilized organism and clone were submitted to the normal distribution and presented continuous variation to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heritance of Quantitative Character Mendelian Population Central Limit Theorem genotypic Value g environmental effect e Phenotype P Normal Distribution
下载PDF
Multi-Environment Evaluation and Genotype ×Environment Interaction Analysis of Sorghum [<i>Sorghum bicolor</i>(L.) Moench] Genotypes in Highland Areas of Ethiopia
5
作者 Amare Seyoum Zigale Semahegn +12 位作者 Amare Nega Sewmehone Siraw Adane Gebereyhones Hailemariam Solomon Tokuma Legesse Kidanemaryam Wagaw Temesgene Terresa Solomon Mitiku Yirgalem Tsehaye Moges Mokonen Wakjira Chifra Habte Nida Alemu Tirfessa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20年第12期1899-1917,共19页
Sorghum [<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orghum bicolor</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L.) Moench] is a high-yielding, nutrient-use efficient, a... Sorghum [<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orghum bicolor</span></i><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L.) Moench] is a high-yielding, nutrient-use efficient, and drought tolerant crop that can be cultivated on over 80 per cent of the world’s agricultural land. However, a number of biotic and abiotic factors are limiting grain yield increase. Diseases (leaf and grain) are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major biotic factors hindering sorghum productivity in the highland and intermediate altitude sorghum growing areas of Ethiopia. In addition, the yield performance of crop varieties is highly influenced by genotype × environment (G × E) interaction which is the major focus of researchers while generating improved varieties. In Ethiopia, high yielding and stable varieties that withstand biotic stress in the highland areas are limited. In line with this, the yield performance of 21 sorghum genotypes and one standard check were evaluated across 14 environments with the objectives of estimating magnitude G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E interaction for grain yield and to identify high yielder and stable genotypes across environments. The experiment was laid out using 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 Design with three replications in all environments. The combined analysis of variance across environments revealed high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environments, genotypes and G × E interactions of grain yield suggesting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G × E interaction. The results of the combined AMMI analysis of variance indicated that the total variation in grain yield was attributed to environments effects 71.21%, genotypes effects 4.52% and G × E interactions effects 24.27% indicating the major sources of variation. Genotypes 2006AN7010 and 2006AN7011 were high yielder and they were stable across environments and one variety has been released for commercial production and can be used as parental lines for genetic improvement in the sorghum improvement program. In general, this research study revealed the importance of evaluating sorghum genotypes for their yield and stability across diverse highland areas of Ethiopia before releasing for commercial production.</sp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 × e Interaction Additive Main effect and Multiplicative Interaction (AMMI) genotype and genotype by environment (gge) genotypes & Stability
下载PDF
GSP系列水质稳定剂在铁合金电炉循环冷却水中的应用
6
作者 严惠勤 《铁合金》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22,共3页
针对电炉热量大、水温高、水冷设备容易结垢的运行特点,总结了应用全有机配方GSP-518和杀菌灭藻剂GSP-111进行循环冷却水水质稳定处理的经验。
关键词 水质稳定剂 循环冷却水 全有机配方 协同效应 结垢 铁合金电炉
下载PDF
小麦灌浆期耐热性QTL定位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世平 昌小平 +1 位作者 王成社 景蕊莲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119-2129,共11页
【目的】以普通小麦加倍单倍体(DH)群体(旱选10号×鲁麦14)的150个株系为材料,鉴定其灌浆期耐热相关生理性状及千粒重耐热指数,并进行QTL定位,以期发掘具有显著效应以及不同环境中稳定表达的主效QTL,为改良小麦耐热性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以普通小麦加倍单倍体(DH)群体(旱选10号×鲁麦14)的150个株系为材料,鉴定其灌浆期耐热相关生理性状及千粒重耐热指数,并进行QTL定位,以期发掘具有显著效应以及不同环境中稳定表达的主效QTL,为改良小麦耐热性提供理论依据及分子标记。【方法】运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法,以耐热指数为耐热性指标,对DH群体在田间雨养和灌溉2种土壤水分条件下的耐热性进行QTL定位。【结果】2种土壤水分条件下共检测到12个控制不同性状耐热指数的加性效应QTL,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范围为2.64%—11.41%,其中,9个QTL与环境存在互作效应,对耐热指数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1.41%—4.66%;检测到17对上位性效应QTL,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2.45%—8.84%,其中,仅4对与环境有互作效应,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0.62%—2.32%。控制耐热性的QTL来自双亲,DH群体中有耐热性超亲的株系存在。【结论】评价小麦灌浆期的耐热性,千粒重耐热指数是最直接的指标,生理性状指标为耐热性鉴定的间接辅助指标,其中,旱地条件下选用旗叶相对含水量耐热指数作为间接指标较好,而灌溉条件下选用气冠温差耐热指数较好。染色体1B、2D、5A、5B、6A、6B和7A对灌浆期耐热性贡献较大。千粒重耐热指数和旗叶叶绿素含量耐热指数的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叶绿素荧光参数耐热指数和气冠温差耐热指数的遗传以上位性效应为主,而叶片相对含水量耐热指数的遗传加性效应与上位性效应都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耐热指数 加性效应 上位性效应 基因与环境互作
下载PDF
基于化学指纹图谱和抗血小板聚集效价的丹参质量评价 被引量:20
8
作者 刘振杰 史志龙 +6 位作者 王伽伯 张海珠 李春雨 牛明 何琴 甄汉深 肖小河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93-699,共7页
通过化学分析和生物活性评价考察丹参药材的品质差异,探讨丹参抗血小板聚集生物活性的主要贡献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建立丹参药材HPLC指纹图谱,以抗血小板聚集相对效价作为指标,评价不同产地不同批次丹参药材的品质差异,构... 通过化学分析和生物活性评价考察丹参药材的品质差异,探讨丹参抗血小板聚集生物活性的主要贡献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建立丹参药材HPLC指纹图谱,以抗血小板聚集相对效价作为指标,评价不同产地不同批次丹参药材的品质差异,构建基于化学表征及生物效价测定的评价模式。结果表明,不同批次丹参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很高(相似度0.930~0.998),而其抗血小板聚集相对效价相差10倍,提示化学指纹图谱难以反映丹参的活性和质量差异。通过化学指纹图谱与抗血小板聚集生物效价进行谱效相关分析,筛选出与生物活性相关系数大于0.5的6个色谱峰: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及2个未知化合物。对上述4种已知化合物单体进行活性验证发现,隐丹参酮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最强,而其它3种丹参酮类化合物几乎没有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进一步比较丹参中高含量成分丹酚酸B与低含量成分隐丹参酮的活性贡献,结果表明,两者的活性贡献基本相当,说明隐丹参酮是丹参中低含量高活性成分,对评价丹参质量具有重要贡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抗血小板聚集 指纹图谱 生物效价 谱效相关 质量评价
下载PDF
孟德尔群体数量性状遗传的概率论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贾小明 张廷桢 +1 位作者 张焕玲 张晓龙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6-110,261,共6页
以随机交配的孟德尔群体为对象,用Lyapunov和De Moivre-Laplace中心极限定理证明,当基因位点数n充分大时,在一般孟德尔群体和p=q=1/2的Hardy-Weinberg平衡群体中,基因型值(G)均呈正态分布;用Lyapunov中心极限定理证明,当环境因子n充分大... 以随机交配的孟德尔群体为对象,用Lyapunov和De Moivre-Laplace中心极限定理证明,当基因位点数n充分大时,在一般孟德尔群体和p=q=1/2的Hardy-Weinberg平衡群体中,基因型值(G)均呈正态分布;用Lyapunov中心极限定理证明,当环境因子n充分大时,以个体数众多为特点的孟德尔群体的小生境环境效应(E)呈正态分布。从概率论角度阐述G、E之间的独立性。由相互独立正态分布的可加性得出了P=G+E呈正态分布,即孟德尔群体的数量性状呈正态分布。从基因型和环境两方面讨论了数量性状的遗传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德尔群体 随机交配 基因型值g 环境效应e ge的独立性 正态分布 数量性状遗传 中心极限定理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角果相关性状对抗裂角性遗传贡献率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崔嘉成 梅德圣 +6 位作者 李云昌 刘佳 付丽 彭鹏飞 王军 王会 胡琼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61-468,共8页
为了明确油菜角果相关性状对抗裂角性的影响,以11个甘蓝型油菜品系及由其配制的30个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为材料,利用估算条件方差和预测条件遗传效应值的统计方法对采集于湖北新洲和汉川两个试验基地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果皮重对... 为了明确油菜角果相关性状对抗裂角性的影响,以11个甘蓝型油菜品系及由其配制的30个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为材料,利用估算条件方差和预测条件遗传效应值的统计方法对采集于湖北新洲和汉川两个试验基地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果皮重对抗裂角指数(Silique shatter resistance index,SRI)的表型方差贡献率和加性遗传方差贡献率均最高,分别达28.2%和56.8%;角果长次之,分别为17.5%和33.4%;各性状对SRI的显性遗传方差贡献率均较小;结角密度对SRI的显性×环境互作遗传方差的贡献率最高,为44.7%。对SRI加性效应贡献率最高的角果性状因亲本的不同而异,说明现有抗裂角性好的亲本角果抗裂性的遗传基础可能不同。可以利用抗裂角性加性效应大且遗传基础不同的亲本,通过杂交聚合对SRI遗传贡献率大的性状,进一步提高现有杂交油菜亲本的抗裂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遗传贡献率 抗裂角指数 角果相关性状 遗传效应 环境互作
下载PDF
基因型×环境互作下杂交粳稻谷粒性状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马洪文 殷延勃 +1 位作者 武绍湖 王昕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5-70,共6页
利用6个不育系和8个恢复系配制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采用基因型×环境互作下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研究杂交粳稻谷粒性状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长厚比、宽厚比的加性及加性×环境互作效应均达极显著水... 利用6个不育系和8个恢复系配制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采用基因型×环境互作下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研究杂交粳稻谷粒性状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长厚比、宽厚比的加性及加性×环境互作效应均达极显著水平;粒长、长厚比、宽厚比的显性效应达极显著水平,粒宽的显性×环境互作效应达极显著水平,粒宽的遗传存在显著的显性×环境互作效应。遗传相关分析表明,粒长与粒宽的加性和加性×环境互作效应、与长宽比的加性和加性×环境互作效应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粒长与粒厚的加性×环境互作效应、与宽厚比的显性效应呈极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型×环境互作 杂交粳稻 谷粒性状 遗传效应
下载PDF
丁硫克百威防治甘蓝蚜、棉蚜药效试验 被引量:3
12
作者 韩巨才 刘慧芹 +1 位作者 王美琴 王全亮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0-21,共2页
田间试验表明 :2 0 %丁硫克百威乳油是一种对害虫杀虫活性高、持效长、使用安全的杀虫剂。防治甘蓝蚜 ,使用剂量 30ml/6 6 7m2 ,药后 7、14天防效均可达 90 %以上 ;防治棉蚜 ,使用剂量30~ 6 0ml/6 6 7m2 ,药后 3天 ,防效可达 85 %~ 96... 田间试验表明 :2 0 %丁硫克百威乳油是一种对害虫杀虫活性高、持效长、使用安全的杀虫剂。防治甘蓝蚜 ,使用剂量 30ml/6 6 7m2 ,药后 7、14天防效均可达 90 %以上 ;防治棉蚜 ,使用剂量30~ 6 0ml/6 6 7m2 ,药后 3天 ,防效可达 85 %~ 96 .3% ,药后 7天 ,防效为 6 8.5 %~ 8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硫克百威 甘蓝蚜 棉蚜 防治 药效试验 杀虫剂
下载PDF
双交组合农艺性状的ADAA模型及其分析方法 被引量:4
13
作者 许自成 朱军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47-256,共10页
根据双交组合方式的交配设计,运用Cockerhaln广义遗传模型的建模原理,提出了适用于分析作物农艺性状的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ADAA模型),推导了不同世代群体的遗传效应分量。采用不同世代对双交组合ADAA模型及... 根据双交组合方式的交配设计,运用Cockerhaln广义遗传模型的建模原理,提出了适用于分析作物农艺性状的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ADAA模型),推导了不同世代群体的遗传效应分量。采用不同世代对双交组合ADAA模型及其缩减的AD模型进行蒙特卡罗模拟比较,结果表明:采用 MINQUE( 1)法可以无偏估计各遗传方差分量,采用 AUP法能够有效地预测各遗传效应值。分析ADAA模型的世代数以不少于3个(亲本、单交F和双交F1)为宜,分析缩减的AD模型则只需2个世代(亲本和双交F1)即可。在考虑上位性效应的情形下,根据亲本及其杂交组合遗传效应的无偏预测值,提出了预测双文组合农艺性状杂种优势的新方法。最后对基因型×环境互作和杂种优势互作离差等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交设计 农艺性状 杂种优势预测 ADAA模型
下载PDF
耐储蔬菜与反季蔬菜价格波动的联动效应分析--以北京市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辛士波 王笛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2-60,共9页
价格波动是蔬菜市场的常态,但过度波动会直接影响到蔬菜的消费和生产。冬春季节的耐储蔬菜价格与反季蔬菜价格波动频繁,研究二者的价格联动效应,分析其波动规律,对于保障蔬菜市场供需平衡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运用E-G协整模型、Granger... 价格波动是蔬菜市场的常态,但过度波动会直接影响到蔬菜的消费和生产。冬春季节的耐储蔬菜价格与反季蔬菜价格波动频繁,研究二者的价格联动效应,分析其波动规律,对于保障蔬菜市场供需平衡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运用E-G协整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BEKK-GARCH模型,研究了北京市耐储蔬菜价格与反季蔬菜价格波动的联动效应,结果表明:耐储蔬菜价格与反季蔬菜价格波动态势基本一致,但反季蔬菜价格异常波动特征明显;从长期来看,耐储蔬菜价格指数与反季蔬菜价格指数具有显著的双向因果关系与正向联动效应,且耐储蔬菜价格波动对反季蔬菜价格波动的推动作用占据主导地位;从短期来看,耐储蔬菜价格与反季蔬菜价格波动存在ARCH效应与GARCH效应,且存在双向波动传递效应。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如下建议:第一,构建完善的价格指数信息平台,建立基于耐储蔬菜与反季蔬菜价格的监测预警机制,实时监控蔬菜价格的异常波动,合理引导其消费和生产;第二,大力扶持耐储蔬菜市场建设,合理规划外埠蔬菜引进计划,有效调控耐储蔬菜与反季蔬菜供应总量与结构;第三,设立财政补贴,建立耐储蔬菜与重点反季蔬菜专项价格调节基金,合理调控蔬菜价格的过度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储蔬菜 反季蔬菜 联动效应 e-g协整模型 gRANgeR因果检验 BeKK-gARCH模型
下载PDF
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各射孔簇破裂压力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冯福平 雷扬 +2 位作者 胡超洋 韩旭 黄芮 《天然气与石油》 2017年第3期85-91,共7页
为了提高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射孔簇的起裂效率,针对段内多条裂缝同步扩展的特点,考虑裂缝间的应力阻隔效应以及缝内有效净压力的变化,根据待压段的诱导应力建立了不同射孔簇破裂压力计算模型,并分析了各射孔簇破裂压力的变化规律。通过... 为了提高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射孔簇的起裂效率,针对段内多条裂缝同步扩展的特点,考虑裂缝间的应力阻隔效应以及缝内有效净压力的变化,根据待压段的诱导应力建立了不同射孔簇破裂压力计算模型,并分析了各射孔簇破裂压力的变化规律。通过研究得出认识: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多条裂缝同步扩展时存在应力阻隔效应,待压段受到的诱导应力为之前各段最后一簇裂缝缝内有效净压力产生的诱导应力的叠加;距离上一段压裂位置最远的射孔簇破裂压力最低,段内多射孔簇间的破裂压力差异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多簇起裂的最好时机是在施工初期,可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排量,利用射孔孔眼的节流效应提高井底压力,实现多簇裂缝的依次起裂;段内较小的应力变化会引起较大的破裂压力差异,诱导应力引起的各射孔簇破裂压力的变化在射孔参数设计和压裂参数优化时必须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多簇压裂 破裂压力 应力阻隔 诱导应力 有效净压力
下载PDF
基因×环境互作下杂交粳稻上部三叶形态性状遗传效应分析
16
作者 马洪文 殷延勃 +2 位作者 王昕 武绍湖 吴斌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16,21,共4页
利用3个粳稻BT型不育系和6个粳型恢复系配制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采用基因×环境互作下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分析杂交粳稻上部三叶形态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剑叶面积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控制,剑叶宽、倒二叶宽、倒三叶厚主... 利用3个粳稻BT型不育系和6个粳型恢复系配制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采用基因×环境互作下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分析杂交粳稻上部三叶形态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剑叶面积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控制,剑叶宽、倒二叶宽、倒三叶厚主要受基因显性效应控制,倒二叶主要受基因加性×环境互作效应控制,剑叶长、剑叶厚主要受基因显性×环境互作效应控制,倒二叶长、倒二叶面积、倒三叶长、倒三叶宽、倒三叶面积主要受基因加性×加性上位性×环境的互作效应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环境互作 杂交粳稻 叶片性状 遗传效应
下载PDF
三正态分布——数量性状遗传理论新解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廷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期4-6,共3页
用与生产关系密切且广泛存在的孟德尔群体,讨论数量遗传理论。首先,对Nilsson-Ehle小麦粒色实验的原始资料进行分析,得知小麦种皮的深红色受3对基因控制,进而作X2检验,说明数量性状受多基因控制。用Lyapunov中心极限定理证明,基因型值G... 用与生产关系密切且广泛存在的孟德尔群体,讨论数量遗传理论。首先,对Nilsson-Ehle小麦粒色实验的原始资料进行分析,得知小麦种皮的深红色受3对基因控制,进而作X2检验,说明数量性状受多基因控制。用Lyapunov中心极限定理证明,基因型值G呈正态分布,小生境环境效应E呈正态分布。从概率角度,阐述G与E的独立,用正态分布的可加性合成G与E,使P=G+E呈正态分布,并且绘制出三正态曲线图。这说明在随机交配下,不论是否连锁,不论基因效应是否相等,不论等位基因是否存在显性和什么样的显性,表现型值P均服从正态分布。吸收微效多基因假说的合理内核,引入环境效应,其应用范围突破微效多基因假说,更加全面和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量性状遗传 孟德尔群体 中心极限定理 基因型值g 环境效应e 表现型值P 正态分布
下载PDF
数学学习的知识转化机制
18
作者 朱福胜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6年第5期39-43,共5页
数学学习既有一般学习的特征,又有数学学科的自身要求。数学知识的转化伴随着个体的整个数学学习过程。在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中,数学知识转化的方式主要表现为:从客观知识到个体知识和从个体知识到公共知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是... 数学学习既有一般学习的特征,又有数学学科的自身要求。数学知识的转化伴随着个体的整个数学学习过程。在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中,数学知识转化的方式主要表现为:从客观知识到个体知识和从个体知识到公共知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是数学知识的两种主要形态,两种不同类型的数学知识之间可以互相转化。主动参与数学活动是实现数学知识转化的基本前提,数学交流是数学知识转化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学习 知识转化 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付艳华 郑繁 高雁鹏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7-422,共6页
针对生产性服务业和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和现状,提出了一种测算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产业结构影响的方法.该方法运用E-G指数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进行了测定,结合灰色关联分析法及层次分析法从定量定性角度动态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 针对生产性服务业和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和现状,提出了一种测算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产业结构影响的方法.该方法运用E-G指数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进行了测定,结合灰色关联分析法及层次分析法从定量定性角度动态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程度,并以沈阳市为例进行了介绍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准确地测算出生产性服务业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程度,且生产性服务业对第二产业的影响大于对第三、第一产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产业结构 eg指数 灰色关联分析 层次分析法 影响程度 测算方法
下载PDF
一种新型超低损耗大有效面光纤的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韩镝 肖华 +2 位作者 钟媛 劳雪刚 韩超 《电信科学》 2020年第12期41-48,共8页
采用双包层的波导结构结合纯二氧化硅芯的技术方案,通过包层氟掺杂的设计与芯/包层之间粘度匹配的优化,实现了超低损耗大有效面积ULA-130型G.654.E光纤的制造,然后利用自行搭建的光纤非线性系数测量系统和自主设计的光纤宏弯损耗松绕设... 采用双包层的波导结构结合纯二氧化硅芯的技术方案,通过包层氟掺杂的设计与芯/包层之间粘度匹配的优化,实现了超低损耗大有效面积ULA-130型G.654.E光纤的制造,然后利用自行搭建的光纤非线性系数测量系统和自主设计的光纤宏弯损耗松绕设备,结合现有技术对ULA-130光纤的各项性能技术指标进行了研究。该光纤在1550 nm波长的衰减系数为0.159 dB/km,有效面积为133μm2,非线性系数为1.67×10^10 W−1。理论计算与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该光纤具有优异的衰减系数和非线性性能,适用于大容量、高速率和长距离光通信骨干网传输系统,相对于常规的G.652.D光纤,可以显著改善系统的光信噪比,提升系统的传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损耗 大有效面积 g.654.e 非线性系数 骨干网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