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nge trend of natural gas hydrates in permafrost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1960-2050)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 warming and their impacts on carbon emissions
1
作者 Zhen-quan Lu Chu-guo Wu +5 位作者 Neng-you Wu Hai-long Lu Ting Wang Rui Xiao Hui Liu Xin-he Wu 《China Geology》 CAS 2022年第3期475-509,共35页
Global warming and the response to it have become a topic of concern in today’s society and are also a research focus in the global scientific community.As the world’s third pole,the global warming amplifier,and the... Global warming and the response to it have become a topic of concern in today’s society and are also a research focus in the global scientific community.As the world’s third pole,the global warming amplifier,and the starting region of China’s climate change,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is extremely sensitive to climate change.The permafrost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is rich in natural gas hydrates(NGHs)resources.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 warming,whether the NGHs will be disassociated and enter the atmosphere as the air temperature rises has become a major concern of both the public and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Given this,this study reviewed the trend of global warming and accordingly summari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Based on this as well as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GHs in the permafrost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changes in the response of the NGHs to global warming,aiming to clarify the impacts of global warming on the NGHs in the permafrost of the plateau.A noticeable response to global warming has been observed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Over the past decades,the increase in the mean annual air temperature of the plateau was increasingly high and more recently.Specifically,the mean annual air temperature of the plateau changed at a rate of approximately 0.308-0.420℃/10a and increased by approximately 1.54-2.10℃in the past decades.Moreover,the annual mean ground temperature of the shallow permafrost on the plateau increased by approximately 1.155-1.575℃and the permafrost area decreased by approximately 0.34×10^(6)km^(2) from about 1.4×10^(6)km^(2) to 1.06×10^(6)km^(2) in the past decades.As indicated by simulated calculation results,the thickness of the NGH-bearing permafrost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has decreased by 29-39 m in the past 50 years,with the equivalent of(1.69-2.27)×10^(10)-(1.12-1.51)×10^(12)m^(3) of methane(CH_(4))being released due to NGHs dissociation.It is predicted that the thickness of the NGH-bearing permafrost will decrease by 23 m and 27 m,and dissociated and released NGHs will be the equivalent of(1.34-88.8)×10^(10)m^(3) and(1.57-104)×10^(10)m^(3)of CH_(4),respectively by 2030 and 2050.Considering the positive feedback mechanism of NGHs on global warming and the fact that CH_(4) has a higher greenhouse effect than carbon dioxide,the NGHs in the permafrost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will emit more CH_(4) into the atmosphere,which is an important trend of NGH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 warming.Therefore,the NGHs are destructive as a time bomb and may lead to a waste of efforts that mankind has made in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and carbon neutrality.Accordingly,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human beings should make more efforts to conduct the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the NGHs in the permafrost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accelerate research on the techniques and equipment for NGHs extraction,storage,and transportation,and exploit the permafrost-associated NGHs while thawing them.The purpose is to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into the atmosphere and mitigate the atmospheric greenhouse effect,thus contributing to the global goal of peak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and carbon neutr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change Global warming PERMAFROST Gas hydrate Greenhouse effect Carbon emission Peak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Carbon neutrality Qinghai-Tibet Plateau Environment geological survey engineering China
下载PDF
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心墙拱效应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勇 李炎隆 +1 位作者 温立峰 李维妹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28,共10页
心墙拱效应是影响土石坝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心墙力学特性复杂且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对心墙拱效应具有重要影响。首先对比了直心墙、斜心墙、下直上斜式心墙拱效应的差异,在此基础上选取岸坡坡度、河谷宽度、覆盖层... 心墙拱效应是影响土石坝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心墙力学特性复杂且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对心墙拱效应具有重要影响。首先对比了直心墙、斜心墙、下直上斜式心墙拱效应的差异,在此基础上选取岸坡坡度、河谷宽度、覆盖层厚度以表征坝体所处的地形地质条件。基于数值计算定量研究复杂地质条件对沥青混凝土心墙拱效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心墙应力拱效应主要集中在心墙中部3/4坝高附近及靠近岸坡处;斜心墙应力拱效应相对较小,可以很好地改善心墙的整体受力状况;岸坡变陡,斜心墙整体的拱效应强度增加,应力传递的核心区域由心墙中部拓宽至心墙两岸坡;随着河谷宽度的增加,应力传递的重心逐渐由底部转移到心墙两岸及心墙中上部;斜心墙整体的应力拱效应并非随着河谷宽度的增加单调变化,当坝轴线长度与坝高比值增加到3~4时,河谷产生的河谷效应对斜心墙变形及拱效应的影响大幅下降;随着覆盖层厚度的增加,斜心墙底部的拱效应明显增强,底部的拱效应系数分布逐渐集中化、区域化,容易产生局部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凝土心墙 地形 地质 拱效应 土石坝
下载PDF
泸定地震诱发灾害特征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邓建辉 韦晓 +1 位作者 戴仕贵 邓辉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26,共10页
2022年9月5日,四川省泸定县海螺沟景区发生6.8级地震,震中烈度Ⅸ度。相较于2008年汶川8级地震和2013年芦山7级地震,此次地震震级要小,但是地震区为山区,地质灾害发育,造成交通中断、118人死亡或失踪。为探究泸定地震损失情况,作者对泸... 2022年9月5日,四川省泸定县海螺沟景区发生6.8级地震,震中烈度Ⅸ度。相较于2008年汶川8级地震和2013年芦山7级地震,此次地震震级要小,但是地震区为山区,地质灾害发育,造成交通中断、118人死亡或失踪。为探究泸定地震损失情况,作者对泸定县和石棉县的主要地震影响区进行了为期5 d的考察。基于考察成果和区域地质资料,对地质灾害孕育、建筑结构震损和人员伤亡情况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灾后重建提供参考。主要结论如下:1)地质灾害的上盘效应不突出,灾害主要分布于烈度Ⅶ度及其以上地区,规模小,以崩塌或落石和浅层滑坡为主,偶见基岩平面滑动和土体圆弧形滑动。2)地质灾害形式受地质条件控制。泸定县得妥镇以上为干热河谷,山坡卸荷较强,风化程度低,主要灾害形式为落石;得妥镇以下降雨量相对较大,山坡卸荷、风化严重,主要灾害形式为浅层滑坡。3)地质灾害主要出现在山脊、陡缓坡交接部位、侵蚀沟槽两壁,以及公路沿线。工程扰动是地质灾害密集分布和人员伤亡的促发因素。4)建筑结构震损主要出现在Ⅸ度烈度区,以磨西镇的震损最为严重。农村自建房屋和老旧建筑施工质量是影响结构抗震能力的主要问题,灾后重建房屋选址需要考虑场地效应影响。5)在高山峡谷地区,公路边坡加固和建筑结构避开落石影响区是降低地震伤亡率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地震 地质灾害 结构震损 地质条件 场地效应 防控措施
下载PDF
铁路道砟材质选型分析与建议
4
作者 井国庆 谢家乐 +1 位作者 段姝琪 郭云龙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3,共7页
我国铁路覆盖范围广,沿线所处地质环境复杂、气候多变,铁路运维面临巨大挑战。有砟道床作为铁路重要组成部分,其养护维修一直以来倍受关注,然而,岩石材料具有多样性和分布不均衡性,且我国道砟材质标准及选型较为单一,并未考虑地质及气... 我国铁路覆盖范围广,沿线所处地质环境复杂、气候多变,铁路运维面临巨大挑战。有砟道床作为铁路重要组成部分,其养护维修一直以来倍受关注,然而,岩石材料具有多样性和分布不均衡性,且我国道砟材质标准及选型较为单一,并未考虑地质及气候环境等因素,给铁路建设及运维带来一系列问题。针对此,总结世界各国道砟选型方式及方法,对比复杂环境道砟材质选型标准,归纳新型道砟材料,并且解释了标准中用于道砟性能量化的指标及其试验方法。对比各国所道砟材质及其配套的选型标准,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针对我国现有道砟规范问题,可以考虑根据铁路沿线地质和气候等因素选择道砟材质;(2)目前仍没有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并且不破坏道床的方式来得到道床堆积密度;(3)为实现双碳目标,在有条件的新建或改建线路上可考虑选用建筑固废、工业固废等新型道砟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道砟 母岩 地质条件 气候条件 有砟道床 道砟规范
下载PDF
论煤-水-土多资源协调开发
5
作者 王双明 孙强 +9 位作者 袁士豪 师庆民 侯恩科 陈凯 黄震 吴海波 武佳坤 耿济世 张玉良 黄金廷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共10页
煤炭及其伴生资源是地质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规模和高强度开采会引起近地表岩石圈、土壤圈、水圈的联动响应,进而反向制约煤炭及其伴生资源的安全开采与开发。围绕煤矿区的煤-水-土多资源协调开发,基于多学科知识交叉的地球关键带理念,... 煤炭及其伴生资源是地质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规模和高强度开采会引起近地表岩石圈、土壤圈、水圈的联动响应,进而反向制约煤炭及其伴生资源的安全开采与开发。围绕煤矿区的煤-水-土多资源协调开发,基于多学科知识交叉的地球关键带理念,阐述煤-水-土协调开发的必要性以及多圈层、多过程、多尺度、多目标的耦合关系,为煤炭安全绿色开发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思考。(1)立足煤炭安全高效开采、土壤-水资源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多目标多维度角度,剖析大规模、高强度开发背景下采前、采中、采后地质条件动态演化、多资源时空关系、生态环境响应特征,提出煤炭资源开发生命周期条件下的煤炭资源区的地质调查战略和开发策略。(2)开展煤-水-土多资源量的系统调查和地质结构精细表征,全面理解和综合评价煤-水-土赋存特征和相互依存关系,形成集资源禀赋、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等于一体的地质调查评价体系和方法,提出基于煤炭开发、多资源利用、水土保护、生态屏障、土地安全等一体化的全链条调控措施和开发策略与开发政策。(3)监控开发过程中地层地质功能结构变化,理解煤-水-土空间组合结构及分层界面效应和煤(岩)-水-土相互作用的动态演化规律,构建复杂地层结构煤炭安全开采和水-土资源协调开发覆岩变形的演化模型,厘清煤-水-土空间结构及其对开采活动的约束效应,发展地球科学、采矿学、生态学、水文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煤炭绿色开发地质保障理论与技术。煤-水-土协调开发研究服务于煤炭安全开采与地质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破解多资源开发瓶颈及其地质环境制约之间矛盾,通过对煤炭开采全生命周期内的地质条件和环境效应的关键影响因素、状态参数阈值、演化驱动机制的理解,构建地质环境约束、开采模式调控、系统规划利用的煤-水-土多资源协调开发时空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水-土协调开发 开采地质条件 多界面效应 动态耦合响应 时空演化规律 全链条综合开发
下载PDF
像元尺度上薏米植被指数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研究
6
作者 尹佳琪 张梅 +3 位作者 罗箭宇 陈玉光 杨欣虹 董雨鑫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6期66-72,共7页
本文旨在研究气象条件对薏米生长的影响,为更好的了解气象条件对薏米生长的影响,通过使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作为衡量指标。基于辽阳薏米种植区像元尺度上2013—2020年的遥感数据,结合同期气象台站的气象数据,采用相关分析和T-检验等... 本文旨在研究气象条件对薏米生长的影响,为更好的了解气象条件对薏米生长的影响,通过使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作为衡量指标。基于辽阳薏米种植区像元尺度上2013—2020年的遥感数据,结合同期气象台站的气象数据,采用相关分析和T-检验等方法,进行了逐个像元的分析。能够很好的反映植被长势和空间特异特征。结果表明,在多年时间序列水平上,生长季的气象因子变化对薏米植被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其中,气温、降水、日照、相对湿度与薏米NDVI值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尤其气温的影响最为明显。薏米NDVI对前推一月气温敏感性反映最强,并且在生长季薏米NDVI对气温滞后效应最强,其次是对日照时数、相对湿度滞后效应,而对降水的滞后效应则不显著。本研究对于理解薏米种植区的生态环境变化及其对薏米生长趋势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薏米 气象因子 NDVI 相关分析 气象条件 气温敏感性 滞后效应
下载PDF
气候政策不确定性变化与能源市场收益率——基于条件分位数的证据
7
作者 徐义国 韩新运 胡超敏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2-141,共10页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并向低碳能源转型的过程中,气候政策的不确定性越来越成为影响能源市场回报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全球主要能源市场的历史收益数据和气候政策不确定性数据,通过QVAR模型构建基于不同条件分位数的溢出指数,研究了气候...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并向低碳能源转型的过程中,气候政策的不确定性越来越成为影响能源市场回报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全球主要能源市场的历史收益数据和气候政策不确定性数据,通过QVAR模型构建基于不同条件分位数的溢出指数,研究了气候政策不确定性变化与能源市场收益率在整个条件分布上的关联性并分析左右尾部的溢出特征。结果表明:在不同条件下,气候政策不确定性变化对能源市场收益率存在差异性影响,极端状态下为能源市场回报溢出效应的净接收方,正常状态下则为净输出方。气候政策不确定性变化与能源市场回报总溢出效应由中间分位点向左右尾部逐渐提升,且溢出指数在整个条件分位数上呈现出U型结构。随着冲击规模增加,气候政策不确定性变化与能源市场回报的左右尾部溢出传染效应增强,且在极端上行与极端下行状态表现出非对称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政策不确定性 传统能源 清洁能源 市场收益率 条件分位数 溢出效应
下载PDF
铕异常在地质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郑方顺 宋国学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832-2856,共25页
Eu是地学界最受关注的变价稀土元素(Eu、Eu^(2+)和Eu^(3+))。长期以来,“Eu异常”(δEu)作为重要的地球化学参数而被广泛应用于刻画精细地质过程。一般认为,Eu^(2+)的存在及其在自然环境中的稳定性是造成“Eu异常”的主要原因,但查阅近... Eu是地学界最受关注的变价稀土元素(Eu、Eu^(2+)和Eu^(3+))。长期以来,“Eu异常”(δEu)作为重要的地球化学参数而被广泛应用于刻画精细地质过程。一般认为,Eu^(2+)的存在及其在自然环境中的稳定性是造成“Eu异常”的主要原因,但查阅近期有关文献显示,很多关于“Eu异常”的成因解释存在模棱两可甚至相互矛盾的情形。本文在梳理“Eu异常”的定义以及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总结了不同地质过程中Eu异常的应用现状及相关的实验地球化学成果,包括岩浆演化、热液作用、沉积作用、变质作用、风化作用等。综合研究表明,造成不同地质过程中“Eu异常”差异的主要因素有:(1)母岩浆(熔/流体)的Eu含量;(2)不同矿物相的晶体化学效应(离子半径);(3)温度-压力条件;(4)氧化-还原条件(氧、硫逸度);(5)水-岩作用;(6)流体酸碱度(pH值);(7)络合作用;(8)吸附作用;(9)风化作用;以及(10)星云冷凝与挥发等。其中,“Eu异常”的定量表述和应用均涉及到岩浆、熔/流体或矿物中Eu^(2+)和Eu^(3+)的精确测定。但纵观当前应用于地球科学的众多测试手段,除X射线吸收光谱(XAS)可以原位测定Eu^(2+)、Eu^(3+)的相对含量外,尚缺乏精确测定研究对象中Eu^(2+)、Eu^(3+)含量的可行方法。由此提出,实验地球化学将是解决“Eu异常问题”的新途径,利用已知Eu^(2+)、Eu^(3+)含量的熔/流体开展重要地质过程的模拟,可有效揭示“Eu异常”变化的关键制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铕异常 地质过程 氧化还原条件 晶体化学效应 实验地球化学
下载PDF
致密砂岩气储层多尺度“地质-工程”双甜点评价新方法 被引量:9
9
作者 朱海燕 龚丁 张兵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6-86,共11页
勘探开发实践证实水平井分段体积压裂是致密砂岩气储层开发的关键技术,其中储层甜点是井位部署和储层压裂分段和射孔位置优选的主要依据,但由于致密砂岩气储层通常为砂泥岩不等厚互层,天然裂缝展布情况与地应力状态复杂,且“地质—工程... 勘探开发实践证实水平井分段体积压裂是致密砂岩气储层开发的关键技术,其中储层甜点是井位部署和储层压裂分段和射孔位置优选的主要依据,但由于致密砂岩气储层通常为砂泥岩不等厚互层,天然裂缝展布情况与地应力状态复杂,且“地质—工程”双甜点识别精度低、重合度低、压裂改造参数优化缺乏依据。为此,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思路,建立了考虑全烃含量、储层孔隙度等因素的地质甜点预测模型,提出了考虑岩性、破裂形态、断裂力学特征、扩容剪胀效应等因素的多尺度三维工程甜点评价新方法,随后形成了致密砂岩气储层“地质—工程”双甜点评价新模型。最后,以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地区致密砂岩气田为例,建立了多尺度三维双甜点模型,并优选两口井,对其双甜点剖面与施工压力和改造体积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剪胀角对研究区域工程甜点分布影响最大,其次为耗散能、弹性模量和断裂能;②高地质甜点段并不一定是页岩气高产段;③高工程甜点段施工压力相对较低,改造相对充分;④优质地质甜点与优质工程甜点在空间位置上一致性较差。结论认为,致密砂岩气储层的改造应以地质甜点为基础,工程甜点为核心,综合考虑双甜点的分布,该多尺度“地质—工程”双甜点评价新方法为致密砂岩气储层甜点预测及开发方案的优化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储层 复杂地质条件 多尺度 地质工程一体化 双甜点评价 扩容剪胀效应 布井 井眼轨迹 射孔位置 压裂设计优化
下载PDF
复杂地质条件下深部煤层瓦斯高效抽采技术探索 被引量:4
10
作者 贾秉义 陈建 方秦月 《中国矿业》 2023年第8期89-94,共6页
我国大部分煤矿区地质条件复杂,开采深度逐年增加,瓦斯抽采困难。与浅部煤炭资源开采相比,深部煤炭资源开采所面临的瓦斯问题将更复杂。理论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开采深度增加,钻孔周边应力条件更复杂,钻孔稳定性变差,易出现塌孔,钻孔有效... 我国大部分煤矿区地质条件复杂,开采深度逐年增加,瓦斯抽采困难。与浅部煤炭资源开采相比,深部煤炭资源开采所面临的瓦斯问题将更复杂。理论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开采深度增加,钻孔周边应力条件更复杂,钻孔稳定性变差,易出现塌孔,钻孔有效抽采半径减小,瓦斯抽采效果降低。为了探索适合于复杂地质条件下深部煤层开采瓦斯治理的技术措施,在分析了不同深度条件下钻孔抽采效率的情况下,以淮南矿区为例,分别进行了穿层钻孔水力加砂压裂、顺层长钻孔“一孔两消”以及地面钻井掏煤辅助消突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三种技术对于区域瓦斯强化抽采、工作面高效消突以及深部高压强突煤层石门揭煤均具有明显效果。试验成果为我国复杂地质条件下深部煤层瓦斯高效治理提供技术支撑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开采 瓦斯高效抽采 复杂地质条件 抽采效果 淮南矿区
下载PDF
地质工程勘查中钻探技术方法及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何汉衡 逯娟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3年第10期160-163,共4页
随着科技进步及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工程地质勘查的钻探技术已逐渐发展成型并不断创新升级。钻探技术为地质勘查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和安全保障,已经成为地质工程勘查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在进行野外地质调查时为... 随着科技进步及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工程地质勘查的钻探技术已逐渐发展成型并不断创新升级。钻探技术为地质勘查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和安全保障,已经成为地质工程勘查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在进行野外地质调查时为了全方面了解地质信息,可通过钻探技术对岩体和断层进行处理,然后提取地质信息并结合化探、物探和遥感等多元化信息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从而确定其地质构造和地质规律。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无论是生产还是人们生活都需要大量矿产资源支持,为了促进我国经济的整体快速发展和改善社会生活质量,要积极发展和创新钻探技术,加强钻探技术和设备在我国工程勘查中的普及和应用,达到双向带动发展,对地质工程勘查质量的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该文通过综述地质钻探技术和使用条件,分析地质钻探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各应用方法的使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工程 勘查 钻探技术 应用效果 使用条件
下载PDF
岩土工程地质勘查技术与质量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越凯 蒋亮 +2 位作者 崔家瑞 吕泽阳 陈赫曦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3年第7期209-211,共3页
分析岩土工程中的地质勘查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明确地质勘查技术在岩土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原则;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梳理具体的地质勘查流程以及质量控制要素。通过地质勘查,可以获得岩土工程所在地区的地质构成情况、水文情况、历史上的... 分析岩土工程中的地质勘查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明确地质勘查技术在岩土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原则;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梳理具体的地质勘查流程以及质量控制要素。通过地质勘查,可以获得岩土工程所在地区的地质构成情况、水文情况、历史上的地震发生情况以及地震的强度等信息。围绕这些信息进行综合考量,可提高岩土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科学性、可行性,是现代岩土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地质勘查 地质构成 水文情况 地震效应 质量控制
下载PDF
综合物探技术在复杂地质条件地层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汪汪 《高速铁路技术》 2023年第2期53-58,共6页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各类物探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单一物探方法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为提高超前探测的精准度,本文采用多种物探方法在三大岩类(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地层中开展综合物探,对比印证各方法预报结果并进行...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各类物探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单一物探方法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为提高超前探测的精准度,本文采用多种物探方法在三大岩类(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地层中开展综合物探,对比印证各方法预报结果并进行论证分析,准确地预报出隧道掌子面前方的风险源,有效地指导了现场施工。工程实例证明综合物探技术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 复杂地质条件 预报效果 综合物探 风险源
下载PDF
局地气候条件下高大平房仓玉米内环流均温储粮技术应用及控温效果分析
14
作者 丰博 周斌 +6 位作者 吴文福 连中易 乌云山丹 李志民 景雷 邓玉刚 孙凤阳 《现代食品》 2023年第7期1-5,27,共6页
针对长春地区高大平房仓玉米粮堆在局地气候条件影响下产生的“热皮冷芯”现象,进一步引发的虫霉滋生、霉变发热等危害粮食度夏期间安全的问题,本文利用环流均温控温的储粮技术,将冬季粮堆内积蓄的冷量,通过环流风机引至粮堆上部空间,... 针对长春地区高大平房仓玉米粮堆在局地气候条件影响下产生的“热皮冷芯”现象,进一步引发的虫霉滋生、霉变发热等危害粮食度夏期间安全的问题,本文利用环流均温控温的储粮技术,将冬季粮堆内积蓄的冷量,通过环流风机引至粮堆上部空间,使低温气流透过表层粮堆向下流动,与局部的高温高湿区域进行充分的热湿交换,从而达到降低粮温的目的。根据两个试验仓的对比分析结果,采用内环流均温的控温方法,可以有效节能地控制粮堆温度,延缓粮食品质的劣变,对内环流均温储粮技术的科技成果转化及建构高效、科学、绿色、智能的储粮安全技术体系提供了试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地气候条件 高大平房仓 内环流均温 控温效果
下载PDF
实例分析减隔震技术在桥梁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15
作者 郭宏伟 《建筑技术开发》 2023年第8期129-132,共4页
以某特大桥梁工程为研究实例,对桥梁结构设计中的减隔震技术应用原理和应用优势进行分析,结合工程概况与施工地质环境等因素条件,深入阐述桥梁结构减隔震技术应用的设计流程和基本条件,提出桥梁结构减隔震设计中的整体设计架构和细节设... 以某特大桥梁工程为研究实例,对桥梁结构设计中的减隔震技术应用原理和应用优势进行分析,结合工程概况与施工地质环境等因素条件,深入阐述桥梁结构减隔震技术应用的设计流程和基本条件,提出桥梁结构减隔震设计中的整体设计架构和细节设计内容,并在本工程实例基础上对比分析几种不同的减隔震设计方案,通过对比分析确定摩擦摆隔装置在本工程减震设计中能够发挥最佳效果,并指出桥梁工程减隔震设计的注意事项内容,以期为桥梁结构中减隔震技术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结构 减隔震技术 地质条件 减震效果
下载PDF
北京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的地质问题 被引量:21
16
作者 蔡向民 何静 +1 位作者 白凌燕 刘鸿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05-1111,共7页
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是在地质体中进行的,因此地质体的性质和结构、地下水的赋存状态等地质条件对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有重要影响。北京平原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地质问题主要有地下水的赋存状态、地下水位的变化、地面沉降... 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是在地质体中进行的,因此地质体的性质和结构、地下水的赋存状态等地质条件对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有重要影响。北京平原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地质问题主要有地下水的赋存状态、地下水位的变化、地面沉降、活动断裂、隐伏岩溶塌陷、地下有害气体等等。这些问题对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应对措施不当可能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在编制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时应注意对地质条件的研究。这对防范风险,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资源规划 地质条件 影响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的环境效应 被引量:19
17
作者 王淑红 宋海斌 颜文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60-165,共6页
天然气水合物是近些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超级洁净能源,因其在能源勘探、海底灾害环境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的重要性而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本文综述了天然气水合物在形成、分解过程中的加剧全球气候变暖、海底灾害和影响海洋生... 天然气水合物是近些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超级洁净能源,因其在能源勘探、海底灾害环境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的重要性而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本文综述了天然气水合物在形成、分解过程中的加剧全球气候变暖、海底灾害和影响海洋生物等环境效应;指出将地质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与天然气水合物产生的这些环境效应结合将成为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环境效应 全球气候变化 海底地质灾害
下载PDF
云南省核桃主产区气候因子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肖良俊 马婷 宁德鲁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9-31,共3页
利用云南省核桃主产区40个县的11个气候因子数据,分析各项气候因子对云南核桃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云南核桃对温度和水分要求较高,其中,温度(包括1月均温、7月均温、年均温、≥10℃积温)对云南核桃分布的影响最大,是第1主导因子;水分(... 利用云南省核桃主产区40个县的11个气候因子数据,分析各项气候因子对云南核桃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云南核桃对温度和水分要求较高,其中,温度(包括1月均温、7月均温、年均温、≥10℃积温)对云南核桃分布的影响最大,是第1主导因子;水分(包括年降雨量、年均相对湿度)对云南核桃分布的影响较大,是第2主导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核桃 气候条件 主要影响因子
下载PDF
不同地理气候条件对玉米杂交新组合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程伟东 杜青 +6 位作者 张刘其 谭贤杰 李石初 吴崇藜 周锦国 李桂珍 磨康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9-36,共8页
【目的】分析玉米杂交新组合在广西南宁市和马来西亚民都鲁市的种植表现,探讨其对不同环境气候的适应性及稳定性,为选育丰产稳产、适应性广的杂交新品种及种质改良提供参考。【方法】2013年分别在广西南宁市和马来西亚民都鲁市对15个... 【目的】分析玉米杂交新组合在广西南宁市和马来西亚民都鲁市的种植表现,探讨其对不同环境气候的适应性及稳定性,为选育丰产稳产、适应性广的杂交新品种及种质改良提供参考。【方法】2013年分别在广西南宁市和马来西亚民都鲁市对15个玉米杂交新组合进行试种,以马来西亚品种NK7328为对照,分别调查不同组合生育期、植株性状、果穗性状、籽粒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等,并进行稳定性和适应性分析。【结果】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百粒重、单穗重和穗行数3个性状稳定性较好,而实际产量、生育期、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行粒数、秃尖长等性状稳定性较差,易受环境变化的影响。所有参试组合在南宁和民都鲁试点的产量分别为6209.27~10847,01和5041.01~7990.97kg/ha;除NP6外,参试15个组合在南宁试点的产量比民都鲁试点增加253.00~5147.00kg/ha,但部分组合的单穗重和百粒重与产量表现不一致;在南宁试点以NP11的产量、单穗重和百粒重最高。在民都鲁试点,NP6的产量、单穗重和百粒重整体表现较高,其次为KJ1226。在南宁和民都鲁试点,参试组合的生育期分别为110.67—120.33和85.67~90.33d,在南宁试点的生育期比民都鲁试点增加24.33-31.33d。综合来看,在两试点株高和穗位高均表现较好的玉米杂交组合为12上HP02、NP2、NP6、S126和KJ1226,表现较差的组合为S12A226。S126、12上HP02、NP41、GD1219、NP2在两个试点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优于其他组合,NP11、NP5在南宁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稳定性,而GA1366在民都鲁丰产性和适应性较好。【结论】S126和12上HP02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均优于其他组合;杂交组合的遗传特性(基因型)是决定其产量及相关性状是否受环境气候变化影响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杂交新组合 地理气候条件 产量性状 果穗性状 影响
下载PDF
两种地质气候条件对岩土换热器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付祥钊 王勇 +1 位作者 朱照华 刘宪英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06-109,共4页
建立了地源热泵岩土换热器的简易数理模型 ,计算分析了竖直埋管的岩土换热器性能 ,并在重庆和上海两地进行了岩土换热器试验 ,发现短期运行参数与实验数据一致 ,长期连续运行性能参数小于实际值。计算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 ,岩土性能及由... 建立了地源热泵岩土换热器的简易数理模型 ,计算分析了竖直埋管的岩土换热器性能 ,并在重庆和上海两地进行了岩土换热器试验 ,发现短期运行参数与实验数据一致 ,长期连续运行性能参数小于实际值。计算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 ,岩土性能及由年平均温度决定的岩土原始温度对岩土换热器性能有显著影响。在砂岩中设置的换热器比沉积土中的性能好。岩土原始温度越低 ,换热器夏季的换热性能越强。综合考虑地质气候条件 ,上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 热泵 岩土 换热器 地质气候条件 数理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