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and Employment in the Countryside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Xu FANG Xingchen HU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9年第7期8-11,15,共5页
Focusing on the talent training in the strategy of revitalizing the countryside, this paper uses questionnaire survey, field surve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chi-square test and other methods to study the willingness o... Focusing on the talent training in the strategy of revitalizing the countryside, this paper uses questionnaire survey, field surve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chi-square test and other methods to study the willing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to "go to the countryside" to contribute to rural development after graduation, as well a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illing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to "go to the countryside" is negative after graduation, and engaging in rural education and returning to their hometown to start a business is the mainstream will of college students to "go to the countryside". The one-sidedness of the understanding of rural areas, less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low wages, poor infrastructure conditions and the views of the older generation are the important reasons that hinder college students from "going to the countryside". The good environment in rural areas and the guidance of policies are the biggest promoting factors for "going to the countryside". The willingness of rural college students to "go to the countryside"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urban college students. The freshman s willingness to "go to the countryside" is the most positive, and the graduate students willingness to "go to the countryside" is the most negative. The college students majoring in agriculture are most willing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 while the students of "medicine","literature" and "art" are most unwilling to "go to the countryside". Whether or not to participate in the "volunteer activities for the country people" has no impact on the willingness to "go to the countrys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RAL REVITALIZATION WILLINGNESS to "go to the countryside" QUESTIONNAIRE survey CHI-SQUARE test
下载PDF
Analysis on New Paradigms of Informatization in the Countryside
2
作者 Fei XUE Lina WANG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4年第1期72-74,共3页
Through the analyses of several typical paradigms of informatization in the countryside,the status of informatization in the countryside and some unresolved issues were studied. A new way was proposed to develop rural... Through the analyses of several typical paradigms of informatization in the countryside,the status of informatization in the countryside and some unresolved issues were studied. A new way was proposed to develop rural information with embedded mobile phone terminal,and to explore an inexpensive and efficient information services paradigm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in the countrys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ORMATIZATION in the countryside NEW PARADIGM In
下载PDF
乡村振兴中国家与农民关系的社会化调适 被引量:3
3
作者 印子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3-172,共10页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政策实践,指向了社会学持续关注的国家与农民关系问题。公共资源下乡中国家与农民之间的互动不仅在器物和组织两个层面展开,还集中体现在价值层面。在乡村振兴的积极案例中,国家与农民关系的新形态表现为器物层面...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政策实践,指向了社会学持续关注的国家与农民关系问题。公共资源下乡中国家与农民之间的互动不仅在器物和组织两个层面展开,还集中体现在价值层面。在乡村振兴的积极案例中,国家与农民关系的新形态表现为器物层面上国家资源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组织层面上社会动员能力的提升,价值层面上农民国家认同感的强化。国家输入的公共资源只有以高度社会化的方式与农民互动时,农民才可能按照特定的行动逻辑将“国家”内化于心,国家权力才算实现了社会合法性的确认和再生产。为了实现国家与农民关系的社会化调适,社会治理公共性的建设不应停留于权力运作的策略层面。国家应充分发掘、激活蕴藏于乡村社会中的本土资源,将自上而下输入的公共资源转化为推动乡村社会开展自主建设的内生要素。如此,公共资源的下乡才能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促成国家濡化能力在基层的再造,实现现代国家在社会中的扎根和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国家与农民关系 治理公共性 国家资源下乡 农村环境卫生治理 社会合法性 社会认同
下载PDF
资源下乡背景下乡村关系的差序格局及其形塑逻辑 被引量:1
4
作者 姜国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6-146,共11页
以“一乡−多村”为乡村关系的两个主体,突破过去将乡村关系中的“村”视为一个抽象整体的研究进路,提出“乡村关系的差序格局”。在“行政消解自治”乡村一体化的背景下,乡镇与其下辖的各行政村的关系存在“亲疏远近”之别。形塑这种亲... 以“一乡−多村”为乡村关系的两个主体,突破过去将乡村关系中的“村”视为一个抽象整体的研究进路,提出“乡村关系的差序格局”。在“行政消解自治”乡村一体化的背景下,乡镇与其下辖的各行政村的关系存在“亲疏远近”之别。形塑这种亲疏远近的要素主要有三个:一是特定行政村在中央或地方涉农政策中的重要性。政策性位置越突出,其与乡镇的关系越亲近。二是特定行政村村治情况良善与否。村干部治村能力越强,其与乡镇的关系越亲近。三是特定行政村在体制内有无先赋性外联关系。这种外联关系越重要,其与乡镇的关系越亲近。自上而下的各类资源在各行政村之间的配置,相应由乡村关系的差序格局来形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下乡 乡村关系 差序格局 驻村工作队 政绩思维
下载PDF
乡村振兴:嵌入视角下工商资本与乡土社会的互动探究
5
作者 杨雪云 穆颀昌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9-86,98,共9页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工商资本参与到农业生产之中,在我国农业发展与农村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工商资本作为“外来者”嵌入到乡土社会中,原有结构中的社会关系、经济活动、思想观念会自然产生排斥反应,再加...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工商资本参与到农业生产之中,在我国农业发展与农村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工商资本作为“外来者”嵌入到乡土社会中,原有结构中的社会关系、经济活动、思想观念会自然产生排斥反应,再加之许多工商资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忽略了经营环境的本土性,致使下乡资本面临着严峻的嵌入困境。若使下乡资本转变自己“外来者”的身份属性,使自身内化到乡土社会中,达到扎根乡土的目的,就需要其与农村进行良性互动。这种互动是双方互为主体,主动做出改变以适应对方发展的双向互动。即工商资本在下乡过程中获得乡土性的同时,农村的生活方式与农业生产活动也不断具有城市性,双方互相建构,不断推进我国的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进程,助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资本下乡 嵌入性 村企互动
下载PDF
The Movement of Going to the Mountain Areas and the Countryside
6
《Beijing Review》 2009年第18期40-40,共1页
In December 1968, Mao Zedong, then leader of China, gave a directive that it is necessary for "educated youth" in cities to work in the countryside. Since then, a large-scale movement of students going to th... In December 1968, Mao Zedong, then leader of China, gave a directive that it is necessary for "educated youth" in cities to work in the countryside. Since then, a large-scale movement of students going to the mountain areas and the countryside had been carried out throughout the country. In more than 10 years, around 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Movement of going to the Mountain Areas and the countryside
原文传递
资本下乡与农民进厂——双重嵌入性与S镇桑蚕产业发展
7
作者 管兵 曾曼佳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5-174,共10页
乡村振兴依赖产业发展。农村产业发展既需要符合政策目标,又需要适应乡土社会。在学理上需要从政治嵌入性和社会嵌入性角度去分析农村产业发展的具体机制。以中西部省份S镇桑蚕产业大规模经营及其用工模式为经验案例,研究讨论在双重嵌... 乡村振兴依赖产业发展。农村产业发展既需要符合政策目标,又需要适应乡土社会。在学理上需要从政治嵌入性和社会嵌入性角度去分析农村产业发展的具体机制。以中西部省份S镇桑蚕产业大规模经营及其用工模式为经验案例,研究讨论在双重嵌入性之下资本下乡和用工模式的实践特征。研究发现资本下乡需要大规模经营,这依赖地方政府推动大面积土地流转,从而在产业组织架构上依附于地方权力结构。在具体用工模式上资本依赖乡土关系,并通过乡土关系最大化实现在地化雇工,这亦是政策本身的目标。双重嵌入性是对资本的硬约束,降低其自主性。在这一过程中资本依然具有部分能动性,在农村产业发展过程中实现自身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下乡 乡村振兴 用工模式 嵌入
下载PDF
竞争性适配:县域项目资源下乡的运作机理与路径探索
8
作者 杨丽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2,共9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实现对农村公共品的有效供给成为重要的社会议题。作为一种制度内自上而下供给方式的项目制,在基层运转的过程中呈现“去竞争性”的运作特征,引发供需错配、民众认可度不高等诸多实践困境。湖南省长沙市C县在国家政... 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实现对农村公共品的有效供给成为重要的社会议题。作为一种制度内自上而下供给方式的项目制,在基层运转的过程中呈现“去竞争性”的运作特征,引发供需错配、民众认可度不高等诸多实践困境。湖南省长沙市C县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通过构建项目运作的自主空间、民主化的平台建设、嵌入性的资源输入,促进了项目资源、群众需求、村庄发展的一体化发展,探索出以县域为统筹单位的竞争性适配的公共品供给模式。研究发现竞争性适配的公共品供给模式通过县域的自主性统筹、民主化的项目运作、合法化的项目激励,保障了项目下乡过程中村庄的主体性、干部的积极性、群众的参与性,产生出推动村庄公共品有效供给的项目效能和集体性再生产的治理效能。其所彰显出来的对分散的项目资源进行类别化和在地化的整合、建立合理的项目运作统筹层级、强化项目落地中的竞争机制与民主制度建设等先进经验,对项目制的基层运作、农村公共品的有效供给、基层善治都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制 项目下乡 公共品供给 竞争性适配
下载PDF
资本下乡的经营策略与农业强国建设
9
作者 赵晓峰 包智俊 赵祥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53,共9页
我国的农业强国建设并不意味着要消灭小农户。在维护小农户利益的基础上,资本下乡与农业强国建设具有一定的适配性。研究发现,基于资本属性和投资目的的不同,下乡资本可划分为外来资本和本地资本,这两类资本在进入农业时存在着投机和投... 我国的农业强国建设并不意味着要消灭小农户。在维护小农户利益的基础上,资本下乡与农业强国建设具有一定的适配性。研究发现,基于资本属性和投资目的的不同,下乡资本可划分为外来资本和本地资本,这两类资本在进入农业时存在着投机和投资两种动机,不同类型的资本和不同动机的资本相互匹配形成了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资本下乡的四种理想类型,投资型资本衍生出生产规模化和服务规模化两种经营策略,对应着农业现代化的两种道路。要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强国,需要综合考虑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并将农业产业发展置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视域中,建立起资本报酬有限与劳动报酬稳步增长的有机衔接机制、大中小不同类型规模经营主体协同发展机制、亩均土地产出率与人力资本效益相协调的发展机制和高收益农产品与大众消费品搭配合理的生产配置机制。在此基础上,分阶段稳步推进农业强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下乡 农业强国 家庭经营 生产规模化 服务规模化
下载PDF
从适应到自主:资本下乡背景下农业雇工管理模式变迁
10
作者 望超凡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4-143,共10页
下乡资本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经营主体,破解资本化农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雇工管理困境对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资本化的农业经营方式与传统的小农农业生产体系之间存在张力,使得资本主体在下乡初期会遭遇雇工管理困境... 下乡资本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经营主体,破解资本化农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雇工管理困境对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资本化的农业经营方式与传统的小农农业生产体系之间存在张力,使得资本主体在下乡初期会遭遇雇工管理困境,此时资本主体必须通过适应性自我改造才能实现入场。但当资本深度参与农业经营后,会从生产者属性、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和外部社会结构等多个方面改造农业生产体系,使之适配资本化的农业经营方式,进而化解资本主体的雇工管理困境。研究认为,随着资本下乡参与农业经营的程度不断加深,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将逐渐适应资本化的经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下乡 产业振兴 农业发展 资本主体性 农业经营
下载PDF
国家在场:资本下乡与村落共富效应的路径
11
作者 陶自祥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58,共9页
资本是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生产要素。在资本下乡背景下,村企如何实现互惠共赢是促进乡村振兴与村落共同富裕的时代课题。资本下乡有序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关键在于地方政府引导资本市场逻辑与乡土逻辑的有效对接,推... 资本是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生产要素。在资本下乡背景下,村企如何实现互惠共赢是促进乡村振兴与村落共同富裕的时代课题。资本下乡有序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关键在于地方政府引导资本市场逻辑与乡土逻辑的有效对接,推动工商资本与村落打造利益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在场 共同富裕 资本下乡 村企借力
下载PDF
农地流转、耕地“非粮化”与粮食安全——兼论“谁来种粮”问题
12
作者 何阳 段邵聪 肖慧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82,共9页
维护粮食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保障,而耕地“非粮化”制约着中国粮食安全。基于农地流转再利用的资本逐利视域,立足不同区域的实证案例,发现耕地“非粮化”现象广泛地存在于农地流转中,农地经营户在流转耕地上偏好种植果木等经济作... 维护粮食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保障,而耕地“非粮化”制约着中国粮食安全。基于农地流转再利用的资本逐利视域,立足不同区域的实证案例,发现耕地“非粮化”现象广泛地存在于农地流转中,农地经营户在流转耕地上偏好种植果木等经济作物,而非粮食作物。究其原因,农地流转本质上是资本下乡对耕地利用的再造,而资本下乡秉承着逐利性原则。受限于市场经济内生机制、政府干预形式和力度缺陷、公共政策执行存在偏差及农地流转合同未规定耕地使用方式等因素影响,农地经营户种植粮食作物的比较效益偏低,难以满足资本逐利需要。当前,囿于农村劳动力空心化及老龄化、土地承包期限延长至30年政策等条件制约,不应盲目地将农村流转耕地收回重新分配给农民耕种,而应遵循农地流转再利用的资本逐利逻辑。在农地流转基础上,选择区域实施商业化种粮政策,同时通过优化政府干预形式和力度,确保公共政策精准执行及利用协商治理调整合同内容方式来提升农地经营户种粮积极性,从而推动耕地“非粮化”朝着“种粮化”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农地流转 耕地“非粮化” 商业化种粮 资本下乡
下载PDF
生鲜农产品电商拼价销售影响小农生产经营的内在逻辑——基于陕西省A县甜瓜产业的考察
13
作者 周佩萱 陈辉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7-178,共12页
水果电商业态中的拼价销售模式在促进果品流通及提升水果消费总量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但该模式对小农生产经营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同样值得关注。本文基于A县甜瓜产业的田野调研经验,剖析了水果电商拼价销售运营模式,并从农产品价格形成和... 水果电商业态中的拼价销售模式在促进果品流通及提升水果消费总量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但该模式对小农生产经营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同样值得关注。本文基于A县甜瓜产业的田野调研经验,剖析了水果电商拼价销售运营模式,并从农产品价格形成和品质控制两个维度考察生鲜水果电商拼价销售模式影响小农生产经营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一方面,从价格形成过程角度看,经过消费者比价购买、电商经营者拼价销售、供应链和代办压价收购以及果农被动受价等一系列“层层压价”环节,小农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另一方面,拼价电商销售模式放大了水果销售中的品控难题,电商经营者及供应链“拼价不拼质”的销售和收购策略诱发农户“重产轻质”的种植偏好,危害地域品牌发展,也进一步加剧小农的生产经营困境。鉴于水果电商拼价销售模式存在的现实问题,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维护水果电商市场秩序和保障农业生产者利益,强化农业产业的富民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鲜农产品 电商 价格战 电商下乡 小农经营
下载PDF
分配型民主治理:项目下乡促进治理有效的实践路径
14
作者 梁伟 桂华 《求实》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82,M0005,共14页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借助项目下乡的契机促进乡村治理有效,是学界亟须回答的重要问题。研究发现,项目下乡促进治理有效的关键是通过分配型民主治理激发基层民主活力。分配型民主治理是基层民主制度的有效实践,内含了农民被动...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借助项目下乡的契机促进乡村治理有效,是学界亟须回答的重要问题。研究发现,项目下乡促进治理有效的关键是通过分配型民主治理激发基层民主活力。分配型民主治理是基层民主制度的有效实践,内含了农民被动员起来民主参与公共事务治理的过程。分配型民主治理包括两个过程:一是分配型动员,即以需求为导向分配项目资源,从而实现对农民的动员;二是过程性民主,即通过利益协商和公共权力的实践过程来实现民主治理。基层实践表明,通过竞争式资源分配、赋权式项目管理和自主性项目实践等方式实现分配型民主治理,是促进乡村治理有效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基层民主 分配型民主治理 分配型动员 过程性民主 治理有效 项目下乡
下载PDF
数字乡村战略实施的传播逻辑与优化路径
15
作者 沈费伟 胡紫依 戴辰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9-21,共13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这为乡村数字化转型指明了方向。数字乡村战略作为特殊的传播本体,在下沉至各层级、地域、人群的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效能。但从目前学界的研究成果来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这为乡村数字化转型指明了方向。数字乡村战略作为特殊的传播本体,在下沉至各层级、地域、人群的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效能。但从目前学界的研究成果来看,数字乡村战略的传播逻辑尚未得到较为完整的揭示。基于此,从传播理论的视角出发,认为传播视角为衡量数字乡村发展质量提供了全新的尺度。通过从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四个角度分析数字乡村战略实施的传播内容与特征,从受众对象、重点方向、运作模式解释数字乡村战略实施的传播逻辑与机理,最终提出优化数字乡村战略实施的传播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 数字权益 传播理论 传播效能
下载PDF
《狼图腾》“走出去”的历时性观察与启示
16
作者 高为 《出版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8-85,共8页
以《狼图腾》“走出去”近10年时间为主轴,前后各延伸10年左右,分为三个时段,以该书的出版单位—长江文艺出版社在这三个时段中的“走出去”发展历程为观察脉络,综合宏观国内外环境、中观出版生态和微观行动主体三重分析框架,历时性考... 以《狼图腾》“走出去”近10年时间为主轴,前后各延伸10年左右,分为三个时段,以该书的出版单位—长江文艺出版社在这三个时段中的“走出去”发展历程为观察脉络,综合宏观国内外环境、中观出版生态和微观行动主体三重分析框架,历时性考察《狼图腾》成功“走出去”的原因,发现时代机遇和强大的国家影响力支撑对于出版“走出去”的重要性;政府功能和市场功能既要明确边界又要协同创新,对于出版“走出去”的必要性;不同层次和环节的行动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与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对于出版“走出去”的基础性。为提高出版“走出去”水平和效果提供历史参照和现实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图腾》 出版“走出去” 出版生态 有为政府 有效市场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实现路径与运行机制
17
作者 朱战辉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3-184,共12页
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数字技术全面嵌入国家治理体制和乡村社会,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支撑作用。科层管理逻辑主导的数字下乡与乡村技术治理通过国家正式治理体制对乡村治理的... 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数字技术全面嵌入国家治理体制和乡村社会,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支撑作用。科层管理逻辑主导的数字下乡与乡村技术治理通过国家正式治理体制对乡村治理的吸纳,增强了国家介入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的能力,但同时也带来村级治理行政化和技术消解自治的意外后果,造成乡村双轨治理结构断裂和基层治理悬浮。促进数字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路径优化,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要素作用,挖掘本土性制度资源优势,使数字技术赋能与基层群众路线有机结合,探索超越科层化的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道路。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体制统一性建设、乡村治理行动者网络再造、乡村社会数字化整合,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数字乡村治理共同体,实现乡村治理的双轨并行与一体融通,是新时代乡村治理结构转型和治理机制创新的探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赋能 双轨治理 乡村治理现代化 数字乡村建设 数字下乡 乡村治理共同体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医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育人工作探索
18
作者 吴红晨 董飞龙 桑贤轲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0期189-192,共4页
“三下乡”即科技下乡、卫生下乡、文化下乡,是为满足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农村社会发展、改良农村社会风气而开展的一项惠农工程。对于医学生而言,“三下乡”可以具化为“医疗卫生事业下乡”,通过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医学... “三下乡”即科技下乡、卫生下乡、文化下乡,是为满足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农村社会发展、改良农村社会风气而开展的一项惠农工程。对于医学生而言,“三下乡”可以具化为“医疗卫生事业下乡”,通过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医学生发挥其专业优势,即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健康乡村的建设,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深入农村、了解基层,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社会责任感,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该文要探讨的主题是,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推进医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工作的开展,以求达到促进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培养国家战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医学生 三下乡 社会实践 德育教育
下载PDF
规划下乡:改革开放以来村庄规划的发展脉络及其实现逻辑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春宝 《探索》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4-75,共12页
以规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发挥规划的宏观引领和战略指导等功能,对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自改革开放以来,规划下乡大致经历了起步探索、快速发展以及优化成熟三个... 以规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发挥规划的宏观引领和战略指导等功能,对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自改革开放以来,规划下乡大致经历了起步探索、快速发展以及优化成熟三个阶段。这其中,村庄规划也呈现出从“有规可依”到“多规并行”再到“多规合一”的发展脉络。从实现逻辑来看,规划下乡是自上而下的国家意志与自下而上的农民意愿双向互动的过程。具体而言,国家意志作为规划下乡的外部推动力,有助于实现村庄规划的专业化和规范化,对乡村的有序建设发挥着强有力的引导与调控作用。同时,农民意愿作为规划下乡的内部驱动力,突显了乡村的地方性特点及乡村建设的自主性,增强了村庄规划的适应性和有效性。可见,国家与农民之间双向互动的复线关系,体现了规划下乡的深层次逻辑。这为当前切实增强村庄规划引领乡村振兴的活力与效力,提供了有益的政策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规划下乡 国家化 发展脉络
下载PDF
农村公共品的“赋能型供给”:价值内涵、逻辑机理与运作机制--以开镇小微项目的创新实践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严红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74-85,共12页
农民动员缺位和参与性不足的“最后一公里”困境是制约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项目制供给中的政府包揽代建模式内含着行政替代组织的实践逻辑,会由于基层村社组织的失语和脱嵌陷入动员困境,引发项目进村实践梗阻。“... 农民动员缺位和参与性不足的“最后一公里”困境是制约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项目制供给中的政府包揽代建模式内含着行政替代组织的实践逻辑,会由于基层村社组织的失语和脱嵌陷入动员困境,引发项目进村实践梗阻。“赋能型供给”的基层创新实践是对政府包揽代建模式的优化,实现了从“替代组织”到“赋能组织”的逻辑演变。地方政府能够在项目分类基础上,优化项目进村的建管制度,将小微项目下放到村社内部,由行政村和村民小组进行自主治理。“赋能型供给”是政府以村庄对项目的依赖性为基础,通过适度放权和有节制的行政干预,从资源、权力和规则三个层面,以属地化包干、约束型自主和制度化参与实践机制为基层村社组织进行综合赋能,使其成为国家与农民之间的联结中介和动员载体。通过重塑国家—基层村社组织—农民的互动结构,形成一个可以深入农村社会进行强动员的基层组织体系,有效化解“最后一公里”难题,提升公共品供给效率。“赋能型供给”创新实践为项目制背景下如何实现农村公共品的有效供给提供了一个可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能型供给 资源下乡 基层组织 赋能 最后一公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