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脱钩理论的安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动态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程会强 陈豹 《西部论坛》 2013年第4期91-97,共7页
在中部崛起和皖江城市带开发的大背景下,工业发展成为安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但高能耗和高碳排放也成为伴生安徽经济增长的一个不争事实。根据安徽省1990—2011年的经济数据,计算安徽省经济增长的碳排放总量,运用脱钩理论分析安徽经... 在中部崛起和皖江城市带开发的大背景下,工业发展成为安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但高能耗和高碳排放也成为伴生安徽经济增长的一个不争事实。根据安徽省1990—2011年的经济数据,计算安徽省经济增长的碳排放总量,运用脱钩理论分析安徽经济增长的碳排放动态脱钩变化,分析表明安徽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脱钩存在复钩的可能,且表现为三阶段动态复钩的变化趋势。据此,安徽省应调整产业结构、审慎产业转移、开发清洁能源、加大环保治理投入和加强森林碳汇,实现低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钩理论 脱钩弹性指数 相对脱钩 绝对脱钩 复钩 经济增长 碳排放 低碳发展 安徽省
下载PDF
区域低碳发展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郑立群 陈伟伟 张宇 《河南科学》 2013年第1期108-112,共5页
结合低碳经济发展理论及国内外实践成果,提炼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发展结构、技术因素、生活方式和碳汇发展等5个低碳发展影响因素.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建立了区域低碳发展影响因素关系模型,使用我国各省区的统计数据对因素间的作... 结合低碳经济发展理论及国内外实践成果,提炼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发展结构、技术因素、生活方式和碳汇发展等5个低碳发展影响因素.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建立了区域低碳发展影响因素关系模型,使用我国各省区的统计数据对因素间的作用关系进行了验证与量化.通过拟合程度检验,证明假设模型与观测资料基本相契合.根据模型输出的路径系数,探讨了各影响因素、观测指标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对区域低碳发展的影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区域低碳发展 结构方程模型 低碳影响因素 路径系数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中国绿色低碳创新发展测度、区域差异及成因识别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旭辉 陶贻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4-136,共13页
厘清绿色低碳创新发展的时空分异及其成因对于实现重大国家战略区域协同推进“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采用序关系分析法和熵值法相结合的LWM主客观组合赋权法,基于创新资源配置、创新创造活力、创新效益溢出三个维度对2010—201... 厘清绿色低碳创新发展的时空分异及其成因对于实现重大国家战略区域协同推进“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采用序关系分析法和熵值法相结合的LWM主客观组合赋权法,基于创新资源配置、创新创造活力、创新效益溢出三个维度对2010—2019年重大国家战略区域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进行综合测度,在此基础上借助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和QAP方法全面揭示和识别重大国家战略区域绿色低碳创新发展空间非均衡性及其成因。研究发现:①样本考察期内,重大国家战略区域绿色低碳创新发展均呈现波动上升态势,但各个区域及省域间存在显著差距,粤港澳处于绝对领先地位,黄河流域处于较低水平;②重大国家战略区域绿色低碳创新发展整体差异较大,总体差异随时间推移呈现上升的趋势,区域间差异是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③重大国家战略区域绿色低碳创新发展总体离散程度呈扩大趋势,京津冀、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呈多级分化状态,黄河流域大体上分化为两极;④知识扩散是影响地区绿色低碳创新差异的主导力量,其次为技术转化、生态建设和人才支撑,创新载体与财政支持的影响较弱。在新时代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背景下,研究结果对于全面协同提升重大国家战略区域绿色低碳创新发展水平,推动形成优势互补的高质量发展格局具有重要启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低碳创新发展 Dagum基尼系数 区域差异 二次指派程序
下载PDF
旅游低碳化发展水平评价与动态分析——以山东省和浙江省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广海 龚荷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62-69,共8页
以省域为视角,通过借鉴、改进旅游消费剥离系数,对旅游产业六部门的碳足迹进行测度,具体以山东省和浙江省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两省的旅游产业碳足迹现状与变化趋势。同时,从低碳旅游发展潜力、低碳旅游产业实力、低碳旅游保障力三个方面... 以省域为视角,通过借鉴、改进旅游消费剥离系数,对旅游产业六部门的碳足迹进行测度,具体以山东省和浙江省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两省的旅游产业碳足迹现状与变化趋势。同时,从低碳旅游发展潜力、低碳旅游产业实力、低碳旅游保障力三个方面,系统构建指标评价体系以综合反映旅游低碳化发展内涵,运用较为客观的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从而对旅游低碳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引入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以浙江省为参考系,对山东省旅游低碳化发展水平进行动态监测与比较,为低碳旅游标准的制定提供量化依据,为促进类似省份旅游业结构的优化、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转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化发展水平 旅游消费剥离系数 碳足迹 动态偏离-份额
下载PDF
动态预测视角下产业系统碳排放强度减排压力分析——基于低碳发展弹性系数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万军 路正南 朱东旦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2-37,共6页
本文利用2001-2014年我国产业部门相关数据,基于ARIMA模型,对2020年我国碳排放强度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显示2020年中国实现减排目标的概率较大。在预测结果的基础上,利用低碳发展弹性系数计算了既定目标下,我国具体产业部门的减排压力,... 本文利用2001-2014年我国产业部门相关数据,基于ARIMA模型,对2020年我国碳排放强度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显示2020年中国实现减排目标的概率较大。在预测结果的基础上,利用低碳发展弹性系数计算了既定目标下,我国具体产业部门的减排压力,结论是:6种低碳发展情形下,完全脱钩发展、基本脱钩发展和弱脱钩发展的17个产业部门,在碳配额后,碳减排压力相对较小,而弱联结发展、联结发展以及超联结发展的22个产业部门,碳减排压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系统 碳排放强度 目标减排 ARIMA模型 低碳发展弹性系数
下载PDF
福建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弹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黄朝宗 杨建州 +1 位作者 蔡锦村 张钰洁 《莆田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43-48,共6页
以福建省为样本区域,利用2000—2012年的生态足迹增长速度和GDP增长速度的数据,采用生态经济弹性模型,测度福建省的生态经济弹性,分析福建省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性。研究表明福建省总体上看生态经济弹性较低,经济增长对资源的依赖程度和... 以福建省为样本区域,利用2000—2012年的生态足迹增长速度和GDP增长速度的数据,采用生态经济弹性模型,测度福建省的生态经济弹性,分析福建省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性。研究表明福建省总体上看生态经济弹性较低,经济增长对资源的依赖程度和对环境的压力正在降低,生态经济系统较为协调,但2008年后生态经济弹性出现反弹,生态足迹增长速度加快,对福建省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根据生态经经济弹性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提出提升人口素质、倡导绿色消费、调整能源结构、推进产业升级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生态 经济弹性 低碳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低碳生产的影响
7
作者 宋鸽 闫勇 张雪峰 《世界石油工业》 2021年第1期39-43,共5页
在制造业强国战略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下,中国制造业正在探寻兼顾行业高质量发展和低碳生产的道路。通过选取2001年至今已公开发布的中国制造业数据进行分析,构建制造业低碳生产影响因素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高质量劳动力投入,研发... 在制造业强国战略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下,中国制造业正在探寻兼顾行业高质量发展和低碳生产的道路。通过选取2001年至今已公开发布的中国制造业数据进行分析,构建制造业低碳生产影响因素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高质量劳动力投入,研发投入和能源消费结构对制造业低碳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素质劳动力的投入与能源消费结构绿色转型可促进制造业碳生产率提升,研发投入对制造业碳生产率的影响暂不显著。中国制造业企业可以通过提升高素质劳动力投入比重、避免粗放劳动要素投入,以及促进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来实现制造业低碳生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最小二乘法 制造业 高质量发展 低碳生产 碳排放系数
下载PDF
基于多指标信息融合的城市低碳发展水平测度研究
8
作者 姚艺千 齐新 刘奇韵 《环境生态学》 2023年第12期47-53,共7页
在已有研究基础上,从碳排放水平、经济发展、能源消耗、交通出行、科学教育、资源环境、工业发展7个准则层以及30个指标层设计城市低碳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融合两阶段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以及基尼系数等方法,构建融合多指标信息的... 在已有研究基础上,从碳排放水平、经济发展、能源消耗、交通出行、科学教育、资源环境、工业发展7个准则层以及30个指标层设计城市低碳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融合两阶段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以及基尼系数等方法,构建融合多指标信息的城市低碳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综合评价了中国各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结果表明:(1)我国城市低碳发展仍存在区域不平衡的问题,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受经济高质量发展、城市行政等级、产业转型等因素影响。(2)我国城市低碳发展力度受相关政策影响,科学可行的政策对于城市低碳发展水平具有强大导向作用以及推力,促使其朝积极健康的方向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低碳发展 两阶段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基尼系数
下载PDF
中国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测度、区域差距与空间收敛性研究——来自八大综合经济区的证据 被引量:12
9
作者 丁涛 黄宇菲 +1 位作者 冯奎 吴华清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44,共17页
本文采用“逐层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熵值”非线性规划法、TOWA-GA混合算子方法,首次以八大综合经济区的视角对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分析,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β收敛方法揭示八大综合经济区低碳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和空间收敛性... 本文采用“逐层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熵值”非线性规划法、TOWA-GA混合算子方法,首次以八大综合经济区的视角对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分析,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β收敛方法揭示八大综合经济区低碳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和空间收敛性特征。研究发现:八大综合经济区低碳经济发展整体上呈稳步向好的趋势,但仍存在总体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现象;八大综合经济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非均衡性特征明显,总体差异水平不高且呈波动上升趋势,北部沿海经济区的内部差异最大,东部沿海经济区和大西北经济区的区域间差异最大,区域间差异对八大综合经济区总体差异的贡献最大;八大综合经济区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且全国层面和东北、东部沿海、南部沿海、大西北、大西南、长江中游、黄河中游7个综合经济区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北部沿海经济区不存在绝对β收敛,但存在显著的条件β收敛。本文研究内容对制定八大综合经济区差异化政策,落实八大综合经济区协同发展战略具有理论和现实上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大综合经济区 低碳经济 区域协调发展 Dagum基尼系数 空间收敛
原文传递
中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水平测度 被引量:91
10
作者 张友国 窦若愚 白羽洁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3-102,共20页
研究目标:测度中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水平。研究方法:建立指标体系和指数,应用时空极差熵权法、基尼系数、泰尔指数、σ收敛模型和2012~2017年全国及省级层面的数据。研究发现:研究时期内全国及几乎所有省级绿色低碳循环发... 研究目标:测度中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水平。研究方法:建立指标体系和指数,应用时空极差熵权法、基尼系数、泰尔指数、σ收敛模型和2012~2017年全国及省级层面的数据。研究发现:研究时期内全国及几乎所有省级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水平都有所提升;只有发展动力指数改善显著,生产系统指数和发展效益指数改善幅度不大,生活系统指数则逐年下降;全国区域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水平总体平衡但有扩大趋势,不过区域间发展效益指数有收敛趋势。研究创新:在辨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异同的基础上,将发展动力与发展效益、生产系统与生活系统纳入统一的逻辑框架,全面立体地测度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水平。研究价值:界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科学内涵,揭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水平的变化趋势和区域差异性,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提供清晰可靠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指标体系 时空极差熵权法 基尼系数 泰尔指数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经济发展与碳中和协同演进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曼琪 陈少强 《城市与环境研究》 CSSCI 2022年第4期94-110,共17页
城市是推进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要主体。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其碳中和进程与潜力、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路线与进度均存在显著差异。深入认识中国城市经济发展与碳中和进程相对趋势变化的异质性,对差异化的碳中和政策和战略制定具有重要... 城市是推进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要主体。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其碳中和进程与潜力、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路线与进度均存在显著差异。深入认识中国城市经济发展与碳中和进程相对趋势变化的异质性,对差异化的碳中和政策和战略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弹性系数法考察2000-2020年中国城市经济发展与碳中和的时空演化进程,根据其相对演化趋势将城市分为四种类型;基于随机森林分类模型得到特征重要性排序,刻画不同类型城市的典型社会经济特征;使用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经济与碳中和发展趋势的核心影响因素;最后综合不同类型城市的时空演变和社会经济特征,围绕主要影响因素,结合国内外碳中和先行城市经验,提出实现经济发展与碳中和协同演进的路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中国城市经济增速总体上放缓,但与碳中和的差距在加速缩小;2010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城市逐步实现经济与碳中和协同发展,空间上呈现出由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向西部地区推进的趋势;近年来部分城市尤其是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开始缺乏经济增长动力,或趋近或背离碳中和,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部的部分地区。不同类型城市具有较为鲜明的时空分布、社会经济和资源禀赋特征,应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制定多元化、差异化的碳中和路径,并积极探索区域性的碳中和协同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协同发展 弹性系数 随机森林分类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