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mulating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Concentrically Braced Frames Using Physical Theory Brace Models 被引量:1
1
作者 Liang Chen Lucia Tirca 《Open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2013年第2期69-81,共13页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assess the accuracy of brace models formulated in Drain 2DX and OpenSees by comparing the simulated results with those obtained from experimental tests. Both, Drain 2DX and OpenSees rely on...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assess the accuracy of brace models formulated in Drain 2DX and OpenSees by comparing the simulated results with those obtained from experimental tests. Both, Drain 2DX and OpenSees rely on the physical theory brace model. In this study, experimental tests conducted on the behaviour of structural hollow section braces subjected to symmetric and asymmetric quasi-static cyclic loading were selected for calibrating the numerical model. In addition, the predicted failure strain parameter resulted from a proposed empirical equation as a function of slenderness ratio, width-to-thickness ratio and steel properties was used to define the low-cycle fatigue material that was assigned to model braces in OpenSees. It is concluded that both Drain 2DX and OpenSees brace models give a good prediction in terms of maximum tensile and buckling force, as well as interstorey drift. However, in Drain 2DX, the brace model is not able to replicate the out-of-plan buckling and the braced frame model cannot provide an accurate response when the system experiences highly nonlinear demand. To emphasise the differences in performance between Drain 2DX and OpenSees, the behaviour of a 4-storey concentrically braced frame with zipper bracing configuration, located in Victoria, BC, was investig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CE model plastic HINGE hysteretic Energy SEISMIC Response TIME-HISTORY Analysis
下载PDF
考虑加载历史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的梁轨相互作用附加力 被引量:2
2
作者 于向东 黄铮 敬海泉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0-221,共12页
目前,大多数考虑加载历史的梁轨相互作用研究都集中在梁桥、拱桥以及斜拉桥等桥型上,对于悬索桥上考虑加载历史的梁轨相互作用研究还存在不足,采用理想弹塑性滞回模型模拟道床纵向阻力,建立以五峰山大桥为研究对象的高速铁路大跨度悬索... 目前,大多数考虑加载历史的梁轨相互作用研究都集中在梁桥、拱桥以及斜拉桥等桥型上,对于悬索桥上考虑加载历史的梁轨相互作用研究还存在不足,采用理想弹塑性滞回模型模拟道床纵向阻力,建立以五峰山大桥为研究对象的高速铁路大跨度悬索桥梁轨相互作用分析模型,研究多因素耦合作用时加载历史对梁轨相互作用附加力的影响规律,以及往复荷载和循环荷载作用后道床纵向阻力的滞回特性对于梁轨相互作用产生的残余应力及位移的影响规律。分别采用加载历史法和线性叠加法计算温度、挠曲和制动荷载耦合作用下钢轨纵向附加应力,分析往复荷载和循环荷载作用下钢轨内部残余应力和梁轨残余相对位移的分布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在多因素耦合作用下,虽然2种方法的梁轨相互作用附加力分布规律总体趋势保持一致,但是线性叠加法计算结果相较于加载历史法过于保守;钢轨在往复荷载和循环荷载作用下存在明显残余应力且经历过一次循环后其内部的残余应力就能达到收敛的稳定值,这是道床纵向阻力的弹塑性滞回特性决定的;温度因素不管是在多因素耦合作用下还是在往复或者循环荷载作用下对梁轨相互作用附加力的产生都占据主导地位,表明温度作用对考虑加载历史的悬索桥上梁轨相互作用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轨相互作用 高速铁路悬索桥 加载历史 弹塑性滞回模型 多因素耦合
下载PDF
双尺度一致割线刚度算子的第二类BFGS表达方法
3
作者 向东 高向玲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9-48,98,共11页
将双尺度一致割线刚度算子的第二类BFGS表达方法纳入到混凝土双标量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为了在计算效率和稳健性之间寻求一个较好的平衡点,在结构尺度,采用拟牛顿方法进行刚度矩阵更新求解;在材料尺度,通过第二类BFGS更新方法构造刚度... 将双尺度一致割线刚度算子的第二类BFGS表达方法纳入到混凝土双标量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为了在计算效率和稳健性之间寻求一个较好的平衡点,在结构尺度,采用拟牛顿方法进行刚度矩阵更新求解;在材料尺度,通过第二类BFGS更新方法构造刚度矩阵进行迭代求解。基于第一类和第二类BFGS更新算式,建立了一维和二维的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采用两尺度一致割线刚度的求解策略,对钢筋混凝土柱和剪力墙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类BFGS割线刚度算子的构造方法对梁柱单元的分析均具有较好的适用性。而墙板分层壳单元的分析结果表明:第二类BFGS表达方法较第一类BFGS表达方法具有更好的数值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损伤本构 拟牛顿算法 双尺度分析 滞回曲线
下载PDF
考虑受压屈曲的圆钢管杆单元等效弹塑性滞回模型 被引量:16
4
作者 谢道清 沈金 +1 位作者 邓华 张瑞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0-165,共6页
强震作用下网格结构杆件的破坏形式为受拉屈服和受压屈曲,而常用的理想弹塑性模型却不能考虑杆件受压屈曲的情况。使用LS-DYNA软件对不同长细比圆钢管杆单元的受压极限承载力、屈曲前后平衡路径以及卸载路径进行计算,并分析拉压往复作... 强震作用下网格结构杆件的破坏形式为受拉屈服和受压屈曲,而常用的理想弹塑性模型却不能考虑杆件受压屈曲的情况。使用LS-DYNA软件对不同长细比圆钢管杆单元的受压极限承载力、屈曲前后平衡路径以及卸载路径进行计算,并分析拉压往复作用下的滞回规律。通过统计这些杆单元的轴力、伸长量与长细比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个能同时考虑受拉屈服和受压屈曲的圆钢管杆单元的等效弹塑性滞回模型。进一步将该等效弹塑性模型应用于一球面网壳结构的罕遇地震作用时程计算,发现杆件的破坏形式和结构薄弱区域与理想弹塑性模型的结果有明显区别,也反映了该等效弹塑性滞回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杆屈曲 弹塑性本构模型 滞回模型 弹塑性时程分析 网格结构
下载PDF
铅剪切阻尼器的阻尼力模型与设计 被引量:34
5
作者 李冀龙 欧进萍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7-73,共7页
基于理想弹塑性本构关系,推导了铅剪切阻尼器的两个阻尼力模型。根据能量原理,考虑剪切变形均匀性假设,横截面各点剪应力同时屈服,得到了均匀变形阻尼力模型(均匀模型)。依据剪应力分布规律和变形连续性条件,引进一个剪应变分布函数,用... 基于理想弹塑性本构关系,推导了铅剪切阻尼器的两个阻尼力模型。根据能量原理,考虑剪切变形均匀性假设,横截面各点剪应力同时屈服,得到了均匀变形阻尼力模型(均匀模型)。依据剪应力分布规律和变形连续性条件,引进一个剪应变分布函数,用来描述剪切屈服后剪应变随屈服区扩展的变化规律,通过横截面剪力平衡方程,确定了非均匀变形阻尼力模型(非均匀模型)。两个理论模型的滞回曲线与Robinson SeismicLtd公司的实验曲线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小位移时非均匀模型能精确模拟实验曲线,而均匀模型的计算结果明显大于实验数据;大位移时二者均与实验曲线吻合较好。证明了非均匀模型的极限阻尼力是均匀模型的最大阻尼力(屈服剪力)。以极限阻尼力和屈服位移为参数,给出了阻尼器的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尼力模型 理想弹塑性 铅剪切阻尼器 均匀模型 非均匀模型 滞回曲线 极限阻尼力 设计方法
下载PDF
隔振泡沫塑料的试验建模 被引量:3
6
作者 唐一科 龚宪生 顾乾坤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20-22,共3页
对一种增强泡沫塑料隔振器进行试验数学建模。在分析隔振器振动试验数据和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根据位移-恢复力滞回曲线对应速度大于零和速度小于零的情况,把回线分解为上下两条。利用隔振器性质相同、安装几何对称条件、上下两条恢复力... 对一种增强泡沫塑料隔振器进行试验数学建模。在分析隔振器振动试验数据和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根据位移-恢复力滞回曲线对应速度大于零和速度小于零的情况,把回线分解为上下两条。利用隔振器性质相同、安装几何对称条件、上下两条恢复力曲线关于位移反对称的特性,用幂函数多项式,按最小二乘的原理拟合代表试验数据的上下两条恢复力曲线,并经数学变换,把恢复力分解成非线性非滞回弹性恢复力和滞回非线性阻尼力两部分。研究结果表明,这一思路和方法是可行的。研究为这类隔振器数学模型建立提供了有效手段,为恢复力的参数识别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也为隔振器动力设计及动力优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泡沫塑料 隔振器 非线性 滞后特性 建模
下载PDF
钢-混凝土组合框架地震弹塑性时程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蒋丽忠 曹华 余志武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共8页
通过对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钢管混凝土柱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试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简化的适用于组合结构刚度退化三线型恢复力模型;根据所提出的恢复力模型及滞回规则,编制了地震弹塑性时程响应分析程序;结合算例,用所编制程序的计... 通过对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钢管混凝土柱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试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简化的适用于组合结构刚度退化三线型恢复力模型;根据所提出的恢复力模型及滞回规则,编制了地震弹塑性时程响应分析程序;结合算例,用所编制程序的计算结果与相关文献中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所编制程序的正确性。计算表明,此恢复力模型及程序能应用于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的弹塑性时程反应分析中,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滞回曲线 恢复力模型 弹塑性地震响应
下载PDF
双轴反复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空间框架结构滞回全过程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姬守中 江欢成 吕西林 《力学季刊》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55-462,共8页
实际地震中结构所承受的地震作用是多维的。结构的恢复力特性是反映其抗震性能的一个重要属性。对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柱、梁塑性铰区的计算模型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塑性铰区等效长度的简便计算公式;建立了“有限纤维”空间线性梁单元模... 实际地震中结构所承受的地震作用是多维的。结构的恢复力特性是反映其抗震性能的一个重要属性。对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柱、梁塑性铰区的计算模型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塑性铰区等效长度的简便计算公式;建立了“有限纤维”空间线性梁单元模型并推导出了其刚度矩阵;使用“弥散法”来考虑梁锚固钢筋在结点区的粘结滑移对结构整体变形的影响。最后使用空间杆系模型对—承受双向反复荷载的框架结构进行了计算分析。分析表明所建立的计算模型是精确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框架结构 塑性铰 有限纤维模型 滞回曲线 双向反复加载
下载PDF
FRP增强混凝土框架节点恢复力模型 被引量:7
9
作者 彭亚萍 王铁成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8-103,共6页
为研究FRP增强混凝土梁柱节点及其组成框架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基于FRP增强混凝土梁柱节点的拟静力试验结果,分析了各类试验节点的滞回特性.考虑刚度退化的影响,提出FRP增强混凝土框架节点的三折线恢复力模型及其特征参数取值范围,并给... 为研究FRP增强混凝土梁柱节点及其组成框架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基于FRP增强混凝土梁柱节点的拟静力试验结果,分析了各类试验节点的滞回特性.考虑刚度退化的影响,提出FRP增强混凝土框架节点的三折线恢复力模型及其特征参数取值范围,并给出层间混杂FRP加固节点的恢复力模型表达式.结果表明,各类FRP加固节点的抗震性能相对于对比构件有明显的提高,相对而言层间混杂FRP的增强作用更为有效.所建立的恢复力模型骨架曲线与试验值非常接近,此模型可用于FRP增强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弹塑性动力反应分析及其节点的抗震加固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P 增强 框架结构 节点 恢复力模型 滞回性能 混杂纤维
下载PDF
双周期标准化的位移放大系数谱 被引量:2
10
作者 童根树 蔡志恒 张磊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8-75,共8页
采用理想弹塑性滞回模型,分析了4类场地共370条地震波作用下,单自由度体系的动力响应,得到了弹塑性体系与相应弹性体系间最大位移的关系,建立了等延性的位移放大系数谱Cd,用以评估新建或已有结构体系的弹塑性变形。考虑了二阶效应和阻... 采用理想弹塑性滞回模型,分析了4类场地共370条地震波作用下,单自由度体系的动力响应,得到了弹塑性体系与相应弹性体系间最大位移的关系,建立了等延性的位移放大系数谱Cd,用以评估新建或已有结构体系的弹塑性变形。考虑了二阶效应和阻尼比的影响,并采用2个特征周期Tga和TgR对周期进行标准化(Tga和TgR将整个周期划分为:加速度敏感区、速度敏感区和位移敏感区),标准化后的位移放大系数谱,保留了特征周期处的谷值特性,消除了场地类别的差异。结果表明:二阶效应和阻尼比对位移放大系数都有影响,并随周期变化,在特征周期附近的影响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弹塑性滞回模型 位移放大系数 特征周期 二阶效应 谷值特性
下载PDF
FRP-混凝土-钢双壁空心管柱塑性铰区弯矩-转角恢复力模型 被引量:7
11
作者 钱稼茹 刘明学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48-52,共5页
采用Clough双线性恢复力模型作为双壁空心管柱塑性铰区弯矩-转角关系恢复力模型。推导了骨架线上两个控制点即屈服点和极限点的弯矩、转角计算式。基于建立的弯矩-转角恢复力模型,计算了9个双壁空心管柱试件截面的屈服弯矩和极限弯矩以... 采用Clough双线性恢复力模型作为双壁空心管柱塑性铰区弯矩-转角关系恢复力模型。推导了骨架线上两个控制点即屈服点和极限点的弯矩、转角计算式。基于建立的弯矩-转角恢复力模型,计算了9个双壁空心管柱试件截面的屈服弯矩和极限弯矩以及水平力加载位置的屈服水平位移、极限水平位移和水平力-位移滞回曲线,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P-混凝土-钢双壁空心管柱 塑性铰区 弯矩-转角关系 Clough双线性恢复力模型 控制点
下载PDF
塑性损伤模型在板柱节点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建平 丁慧 樊成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5年第4期121-125,共5页
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广泛应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分析中,损伤模型是非线性分析主要本构模型,它可以很好模拟混凝土构件的受力性能。通过用ABAQUS对钢筋混凝土板受力性能的模拟,结合试验验证塑性损伤模型的可行性,进一步介... 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广泛应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分析中,损伤模型是非线性分析主要本构模型,它可以很好模拟混凝土构件的受力性能。通过用ABAQUS对钢筋混凝土板受力性能的模拟,结合试验验证塑性损伤模型的可行性,进一步介绍塑性损伤模型中相关参数的设置方法,采用参数分析法,研究了混凝土膨胀角、黏性系数、受拉硬化、受拉损伤等参数的取值以及混凝土滞回等。分析结果表明:在准确合理建模和设置参数的前提下,可以利用ABAQUS中的塑性损伤模型准确的模拟板柱节点的静力性能,从而减小试验工作量,节约开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性损伤模型 膨胀角 黏性系数 受拉硬化 滞回
下载PDF
橡胶垫隔震装置的双向弹塑性恢复力模型
13
作者 张玉良 汪洋 张铜生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2003年第4期18-22,共5页
改进了铅芯叠层钢板橡胶垫隔震装置的 Park 模型,提出其双向弹塑性恢复力模型。建议的模型克服了 Park 模型不能从橡胶垫力学试验曲线上直观获取所需参数的缺点。采用本文建议模型的结构分析程序 HBTA2.0可以方便地用于实际隔震结构的... 改进了铅芯叠层钢板橡胶垫隔震装置的 Park 模型,提出其双向弹塑性恢复力模型。建议的模型克服了 Park 模型不能从橡胶垫力学试验曲线上直观获取所需参数的缺点。采用本文建议模型的结构分析程序 HBTA2.0可以方便地用于实际隔震结构的弹塑性动力分析,计算结果也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结构 橡胶垫 双向弹塑性恢复力模型 Park模型
下载PDF
空间网架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的关键技术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玉萍 《甘肃工业大学学报》 1998年第1期98-103,共6页
就弹塑性动力分析问题,针对空间网架结构陈述了其中的几个关键技术,并就恢复力模型问题首次提出了考虑杆件真实工作性态的模型多折线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出结构的弹塑性刚度、团聚质量阵和阻尼阵.
关键词 多折线模型 弹塑性刚度 网架结构 时程分析法
下载PDF
钢板件考虑损伤的滞回性能分析
15
作者 郑宏 顾强 《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1期29-34,共6页
在结构钢弹塑性各向异性损伤本构模型的基础上,采用U.L.格式的壳体大挠度双重非 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四边简支板件进行面内拉压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性能分析,结合 GBJ17-88塑性设计中对箱型截面翼缘宽厚比限值的规定,提出新的建议.
关键词 弹塑性各向异性损伤本构模型 双重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板件滞回性能 钢结构 拉压循环荷载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双柱墩滞回性能数值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宜峰 李爱群 +1 位作者 王浩 王春峰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76-781,共6页
为了探究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双柱墩的力学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在详细阐述弹塑性损伤帽盖模型的基础上,利用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建立了钢筋混凝土双柱墩精细有限元数值模型,并基于正交试验设计原理,采用低周反复加载制度,进行了不同... 为了探究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双柱墩的力学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在详细阐述弹塑性损伤帽盖模型的基础上,利用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建立了钢筋混凝土双柱墩精细有限元数值模型,并基于正交试验设计原理,采用低周反复加载制度,进行了不同轴压比、配筋率、配箍率、混凝土强度的钢筋混凝土双柱墩滞回性能的数值模拟实验.计算结果表明:该精细有限元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钢筋混凝土双柱墩的滞回性能;双柱墩的配筋率对其最大抗力与延性能力2个指标的影响最为显著;轴压比与混凝土强度对这2个指标的影响较大;配箍率在超过一定数值后,对这2个指标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柱墩 弹塑性损伤帽盖模型 正交试验 加载制度 滞回性能
下载PDF
考虑P-Δ效应的弹塑性反应谱归一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蔡志恒 童根树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7-131,共5页
为了获得考虑P-Δ效应的强度折减系数R谱和弹塑性动力放大系数β谱,对理想弹塑性(EPP)滞回模型的单自由度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进行分析,得到不同场地类别、结构自振周期、位移延性、阻尼比和二阶效应的反应谱,并利用2个特征周期Tga和... 为了获得考虑P-Δ效应的强度折减系数R谱和弹塑性动力放大系数β谱,对理想弹塑性(EPP)滞回模型的单自由度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进行分析,得到不同场地类别、结构自振周期、位移延性、阻尼比和二阶效应的反应谱,并利用2个特征周期Tga和TgR对横轴进行标准化处理.结果表明:周期标准化的R谱和β谱很好地保留了特征周期处的峰值特性,延性、结构周期、二阶效应和阻尼比都对β谱起着显著影响,利用β谱来计算弹塑性地震力,要比采用R来对弹性地震力折减的结果更加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弹塑性滞回模型 地震力折减系数 动力放大系数 特征周期 二阶效应
下载PDF
基于ANSYS自定义单元的半刚性梁柱节点抗震滞回性能模拟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冰洋 刘永华 刘中宪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8-104,共7页
采用峰值指向滞回模型模拟半刚性连接在循环荷载下的非线性行为,建立了能同时考虑几何、材料和连接非线性的精细塑性铰法平面梁柱单元模型,利用ANSYS用户可编程特性(UPFs),对自定义单元进行编译并嵌入到ANSYS平台中。利用试验数据拟合... 采用峰值指向滞回模型模拟半刚性连接在循环荷载下的非线性行为,建立了能同时考虑几何、材料和连接非线性的精细塑性铰法平面梁柱单元模型,利用ANSYS用户可编程特性(UPFs),对自定义单元进行编译并嵌入到ANSYS平台中。利用试验数据拟合得到滞回模型参数,经自定义单元进行分析计算,得到节点的载荷-位移滞回曲线。通过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表明: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该单元模型具有很大优势,可用于半刚性梁柱节点的滞回性能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刚性连接 滞回性能分析 ANSYS二次开发 精细塑性铰模型
下载PDF
基于三维弹塑性损伤演化的斗拱节点滞回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明谦 许清风 +3 位作者 周乾 陈溪 冷予冰 张富文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3-108,113,共7页
斗拱节点是传统木结构中典型的木-木连接节点之一,其滞回性能对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至关重要。为跟踪斗拱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损伤演化过程,基于木材三维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开展了斗拱节点滞回性能的有限元模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 斗拱节点是传统木结构中典型的木-木连接节点之一,其滞回性能对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至关重要。为跟踪斗拱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损伤演化过程,基于木材三维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开展了斗拱节点滞回性能的有限元模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有限元模型能合理表征节点滞回曲线的捏拢效应、强度软化行为和刚度退化行为。有限元模型对节点的初始刚度和水平承载力的预测结果与已有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模拟误差小于12.5%。该模型能合理反映栌斗和木枋在加载过程中的转动变形和斗拱节点的损伤演化过程。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斗拱节点的承载力和耗能能力随轴向压力的逐渐增加而增加,当轴向压力超过40kN后,节点的承载力增幅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塑性损伤模型 斗拱节点 滞回性能 轴向压力
下载PDF
箍筋约束混凝土本构模型在弹塑性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龚敏锋 杨栋 张谨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45-52,111,共9页
箍筋可显著提高混凝土构件延性,在弹塑性分析中,合理的箍筋约束混凝土本构模型可更真实地反映结构的动力响应。已有的部分抗震性能化相关标准和规程中,给出了建议的约束混凝土本构模型和相应的构件性能评价准则,但由于本构模型多样且评... 箍筋可显著提高混凝土构件延性,在弹塑性分析中,合理的箍筋约束混凝土本构模型可更真实地反映结构的动力响应。已有的部分抗震性能化相关标准和规程中,给出了建议的约束混凝土本构模型和相应的构件性能评价准则,但由于本构模型多样且评价准则存在差异,应用不同方法对结构弹塑性分析结果带来的影响尚不明确。基于目前工程中常用的Mander模型、Kent-Park模型和钱稼茹模型等约束混凝土本构,结合现有不同的性能评价方法展开了一系列研究。从工程应用角度,对比分析了不同本构模型的适用范围、骨架曲线差异和应用便捷性;基于某钢筋混凝土压弯试件和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对比分析了不同模型对构件滞回性能和结构层间位移角等宏观弹塑性响应的影响,以及应用不同评价方法对构件性能评价结果的影响。结论可为工程项目在进行动力弹塑性分析时,如何选择和应用箍筋约束混凝土本构模型,以及了解现有不同性能评价方法的特点和差异,提供良好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束混凝土 本构模型 弹塑性分析 滞回性能 性能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