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2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inical outcomes of triceps reflecting anconeus pedicle and olecranon osteotomy approach for distal humerus intercondylar fractures
1
作者 Rohit Ailani Sanjeev Kumar Bhuyan +2 位作者 Brejesh Kumar Prasad Amit Kumar Namrata Dawani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24年第6期570-577,共8页
BACKGROUND The preferred treatment for distal humeral intercondylar fractures is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While there is consensus about the posterior approach,several posterior approaches have been develo... BACKGROUND The preferred treatment for distal humeral intercondylar fractures is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While there is consensus about the posterior approach,several posterior approaches have been developed.It is debatable as to which approach is best.AIM To compare triceps reflecting anconeus pedicle(TRAP)and olecranon osteotomy approaches for internal fixation of distal humeral intercondylar fracture.METHODS In total,40 cases of Arbeitsgemeinschaft für Osteosynthesefragen/Association of the Study of Internal Fixation type C,closed,and Gustilo type I intercondylar humeral fractures were included.Patients ranged in age from 18 years to 70 years.The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into two groups:TRAP group and olecranon osteotomy group,with 20 cases in each.All were followed up at 6 wk,3 months,6 months,and 12 months.Functional outcomes were measured in terms of flexion-extension arc,Disabilities of Arm,Shoulder and Hand score,and 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RESULTS The mean age was 43.2 years in the TRAP group and 37.5 years in the olecranon osteotomy group.The mean operative time and mean duration of hospital stay in the TRAP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the olecranon osteotomy group(119.5 vs 111.5 min and 9.85 vs 5.45 d,respectively).The mean arc of flexion-extension,Disabilities of Arm,Shoulder and Hand score,and 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 were comparable without an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groups at the 12-month follow-up(107.0 vs 106.2,18.3 vs 15.7,and 84.2 vs 86.2,respectively).Ulnar paresthesia and superficial infections were comparable in both groups(2 cases vs 3 cases and 3 cases vs 2 cases,respectively).Hardware prominenc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olecranon osteotomy group,mostly due to tension band wiring.CONCLUSION Both approaches were equivalent,but there is a need for further study including higher numbers of subjects and longer study duration to prove the benefits of one approach over the ot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bow joint Humeral fracture OSTEOTOMY INTERNAL Fracture fixation
下载PDF
不同术式治疗GartlandⅢ型不稳定性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效果对比
2
作者 孙少松 邓斌 张星晨 《西藏医药》 2024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 分析不同术式治疗GartlandⅢ型不稳定性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GartlandⅢ型不稳定性肱骨髁上骨折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采用闭合复位外侧两枚克氏针固定术)和对照组40例(采用切... 目的 分析不同术式治疗GartlandⅢ型不稳定性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GartlandⅢ型不稳定性肱骨髁上骨折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采用闭合复位外侧两枚克氏针固定术)和对照组40例(采用切开复位双侧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临床相关指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骨折愈合时间: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两组术式对效果差异不大,但观察组并发症较多,而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长且术中出血较多,两种术式对GartlandⅢ型不稳定性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治疗均有优劣,可根据患儿状况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闭合复位外侧两枚克氏针固定术 切开复位双侧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
下载PDF
正骨十四法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金烨 黎清斌 +4 位作者 黄雨寒 李慧 王文静 梁泳彤 张兆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2513-2518,共6页
【目的】探讨正骨十四法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6月佛山市中医院骨科收治的58例Gartland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保守组... 【目的】探讨正骨十四法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6月佛山市中医院骨科收治的58例Gartland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保守组(正骨十四法联合小夹板外固定)28例和手术组(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30例,观察2组患儿的骨折愈合时间、Baumann角、提携角、肘关节活动度、前臂旋转活动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运用Flynn肘关节功能评分评价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后,保守组的优良率为92.9%(26/28),手术组为90.0%(27/30),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组患儿的骨折愈合时间及前臂旋前、前臂旋后、肘伸、肘屈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手术组患儿的Baumann角略小于保守组,提携角略大于保守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并发症方面,保守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1%(2/28),明显低于手术组的30.0%(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式治疗儿童Gartland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疗效和肘关节功能恢复,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骨折复位更好,而正骨十四法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损伤更少,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骨十四法 小夹板固定 肱骨髁上骨折 儿童 骨折愈合 肘关节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Simple lateral elbow dislocation:A case report
4
作者 Mehmet Albayrak 《World Journal of Surgical Procedures》 2023年第2期7-13,共7页
BACKGROUND Simple lateral elbow dislocation(SLED)is a rare type of elbow dislocation;however,its treatment may be complicated by accompanying soft tissue or neurovascular damage.Herein,we report a rare case of SLED ma... BACKGROUND Simple lateral elbow dislocation(SLED)is a rare type of elbow dislocation;however,its treatment may be complicated by accompanying soft tissue or neurovascular damage.Herein,we report a rare case of SLED managed secondarily with open reduction and soft tissue repair following failure of closed reduction.CASE SUMMARY A 67-year-old woman suffered SLED after falling on her outstretched left hand with her elbow extended.She developed pain,swelling,and movement restriction in the elbow;there were no neurovascular symptoms,except for numbness in the 4th and 5th digits.Radiologic investigation confirmed the SLED,and a closed reduction under anesthesia was performed.The follow-up radiographs at 1-wk revealed failure of reduction;accordingly,open reduction with 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 and common extensor origin repair were carried out.The patient regained full elbow range of motion by six weeks.CONCLUSION Adequate concentric reduction for SLED,conservatively or surgically,reduces complications and provides a more functional joi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mon extensor origin elbow joint capsule 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 Closed reduction Open reduction FLUOROSCOPY Case report
下载PDF
肘关节造影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
5
作者 任小军 苏春红 +5 位作者 陈永刚 移志刚 丁界先 刘文忠 董平 夏亚一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肘关节造影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肘关节造影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24例肱骨外髁骨折患儿。记录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肘关节恢复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Flynn肘关节评分标准... 目的探讨肘关节造影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肘关节造影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24例肱骨外髁骨折患儿。记录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肘关节恢复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Flynn肘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18~24个月。骨折均愈合,时间8~16周。术后未发生肘外翻畸形、肱骨外髁缺血性坏死、骨化性肌炎、缺血性肌挛缩以及神经症状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4例患儿肘关节功能未完全恢复正常,但不影响生活,Flynn肘关节评分等级均为良;20例肘关节功能均恢复至健侧水平,Flynn肘关节评分等级均为优。结论采用肘关节造影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术中能清楚显示儿童肱骨远端的软骨成分,有助于判断骨折的移位程度和闭合复位的质量,避免不必要的切开复位及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造影 闭合复位 经皮固定 儿童肱骨外髁骨折
下载PDF
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和闭合骨折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闭合性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对比研究
6
作者 何健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10期41-44,共4页
对比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和闭合骨折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闭合性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242例闭合性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儿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n=52)和... 对比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和闭合骨折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闭合性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242例闭合性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儿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190)。对照组患儿接受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患儿接受闭合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各项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发现,在儿童闭合性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治疗中,闭合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法所取得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法,其更有助于改善患儿关节功能,预防并发症的出现,减轻患儿疼痛感,促进患儿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闭合性肱骨髁上骨折手术 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 闭合骨折复位内固定 关节功能
下载PDF
撬拨和切开复位后植入物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51
7
作者 熊浩 刘伟 +6 位作者 林伟文 夏雄超 李贝 区彩琼 赖茂松 黄瑞良 艾合买提江.玉素甫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6期4919-4925,共7页
背景:尽管目前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对许多跟骨骨折患者有效,但在跟骨骨折的分类、治疗、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方法的选择方面尚未达成一致意见。目的:比较经皮撬拔复位和切开复位后植入物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 背景:尽管目前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对许多跟骨骨折患者有效,但在跟骨骨折的分类、治疗、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方法的选择方面尚未达成一致意见。目的:比较经皮撬拔复位和切开复位后植入物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骨二科自2010年5月至2012年10月治疗56例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临床资料,年龄15-61岁。采用撬拨复位治疗27例,切开复位植入物内固定治疗29例。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6.5个月。治疗后复查X射线片显示跟距关节面基本恢复正常,撬拔复位固定组,Bohler角分别由治疗前的(17.88±2.06)°恢复至治疗后的(30.60±2.89)°,切开复位内固定组,Bohler角分别由治疗前的(17.55±2.46)°,恢复至治疗后的(31.69±2.29)°,经统计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治疗后功能,撬拔复位固定组优14足,良6足,中5足,差2足,优良率74.0%;切开复位植入物内固定组优11足,良13足,中4足,差1足,优良率82.7%,两组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撬拔复位和切开复位植入物内固定方法治疗跟骨骨折都是比较实用有效的选择。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应用撬拨复位方法,提高了手术效率和复位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学术探讨 骨关节植入物跟骨骨折 内固定 切开复位 撬拨复位 Gissane’s角 Bohler’s角 形态学 骨折移位 手术指征 术前评估 骨折并发症
下载PDF
关节置换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合并骨质疏松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对比
8
作者 朱睿智 曲强 +3 位作者 崔鹏飞 刘栋 张永涛 王昌耀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69-1874,共6页
背景:稳定型转子间骨折可以通过闭合复位内固定得到很好的修复效果,但对于合并骨质疏松的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目前没有具有绝对优势的手术方式。目的:通过对比闭合复位内固定与关节置换的相关指标,探究关节置换治疗合并骨质疏松老年不... 背景:稳定型转子间骨折可以通过闭合复位内固定得到很好的修复效果,但对于合并骨质疏松的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目前没有具有绝对优势的手术方式。目的:通过对比闭合复位内固定与关节置换的相关指标,探究关节置换治疗合并骨质疏松老年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02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2组,Gamma3组62例,采用Gamma3内固定系统治疗;关节置换组40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或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信息、住院情况、髋关节功能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①Gamma3组和关节置换组在负重时间(P<0.001)、住院时间(P<0.05)、术中出血量(P<0.001),手术时长(P<0.001)方面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关节置换组平均负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比闭合复位内固定的Gamma3组短;Gamma3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长均优于关节置换组;②两组患者在术后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分项百分制髋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方面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526,0.788,0.228);③提示关节置换在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老年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能使患者实现早期负重和功能锻炼;谨慎选择适合的患者和假体类型进行关节置换会使患者获得更大的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不稳定型 关节置换 骨质疏松 闭合复位内固定
下载PDF
复位锁定钢板不同放置方式治疗对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临床疗效、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廷玖 张东 +1 位作者 曾凡伟 李智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79-82,共4页
目的分析复位锁定钢板不同放置方式治疗对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临床疗效、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8年11月收治的56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采用撬拨复位皮外放置锁定钢... 目的分析复位锁定钢板不同放置方式治疗对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临床疗效、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8年11月收治的56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采用撬拨复位皮外放置锁定钢板固定术)27例和B组(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29例。比较2组术中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暴露时间)和手术前后跟骨结节关节角(Bohler角)和跟骨交叉角(Gissane角)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1年后,评估2组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于B组(P<0.05);与术前相比,2组术后Bohler角和Gissane角有显著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2组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比较,撬拨复位皮外放置锁定钢板固定术在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跟骨 撬拨复位皮外放置锁定钢板固定术 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 手术后并发症 出血 关节功能
下载PDF
经肘外侧入路治疗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勇 蒋赛 《临床骨科杂志》 2007年第4期376-376,共1页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骨折固定术 肘关节/畸形 儿童
下载PDF
侧卧位后外侧入路治疗踝部旋后-外旋型Ⅲ、Ⅳ度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
11
作者 陆晨星 陈凤华 +2 位作者 许炜民 刘琰 徐力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4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侧卧位后外侧入路治疗踝部旋后-外旋型Ⅲ、Ⅳ度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3年4月在泰州市中医院骨伤科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8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资料,其中40例选择仰卧位后内侧入路的患者设为对照组,4... 目的:探讨侧卧位后外侧入路治疗踝部旋后-外旋型Ⅲ、Ⅳ度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3年4月在泰州市中医院骨伤科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8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资料,其中40例选择仰卧位后内侧入路的患者设为对照组,40例选择侧卧位后外侧入路手术设为研究组。对两组的手术情况及术后情况进行对比,并对比两组手术前后的踝关节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失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用时、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方面对比,研究组均比对照组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天,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疼痛评分、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研究组的踝关节活动度、足踝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旋后-外旋型Ⅲ、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选择侧卧位后外侧入路可在不增加术中失血量的情况下,获得比后内侧入路更好的临床疗效,其对于患者足踝功能、踝关节活动受限等情况均可有效改善,还可减轻术后患者的疼痛感受和炎症反应,降低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使患者得以顺利出院,对骨折的愈合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后-外旋型 踝关节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后外侧入路 后内侧入路
下载PDF
GartlandⅢ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评价4年随访报告 被引量:2
12
作者 韦宜山 刘万林 +2 位作者 刘永刚 白锐 黄洁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6年第1期4-8,共5页
目的:探讨Gartland Ⅲ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肘关节屈伸功能的远期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88例Gartland Ⅲ肱骨髁上骨折行肘后正中切口入路,直视下复位骨折并用2枚克氏针交叉固定,石膏固定3周。3周后开始行肘关节功能锻炼,根据术后不同... 目的:探讨Gartland Ⅲ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肘关节屈伸功能的远期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88例Gartland Ⅲ肱骨髁上骨折行肘后正中切口入路,直视下复位骨折并用2枚克氏针交叉固定,石膏固定3周。3周后开始行肘关节功能锻炼,根据术后不同时间采用主动运动、助动运动和持续被动运动相结合的方法恢复肘关节功能。结果:81例患儿获6个月~4年的随访,平均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采用李稔生肘关节疗效判断标准:优70例(86.42%),良9例(11.11%),可2例(2.47%),无差者。本组术后均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Gartland Ⅲ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行早期系统的肘关节功能锻炼,可最大限度地恢复肘关节功能,降低肘内翻的发生率,远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肘关节功能 骨折内固定术
下载PDF
骨盆后环损伤致骶髂关节脱位的内固定手术入路研究进展
13
作者 孙波 古源楷 +1 位作者 杨向群 赵良瑜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1期89-93,共5页
高能量冲击易导致骨盆后环损伤,并以骶髂关节脱位最为常见。骶髂关节作为躯干与下肢传递负荷的枢纽,对维持骨盆后环的稳定性至关重要,一旦发生损伤脱位,需及时开展手术恢复骨盆后环的稳定性。目前针对骶髂关节内固定的手术入路主要分为... 高能量冲击易导致骨盆后环损伤,并以骶髂关节脱位最为常见。骶髂关节作为躯干与下肢传递负荷的枢纽,对维持骨盆后环的稳定性至关重要,一旦发生损伤脱位,需及时开展手术恢复骨盆后环的稳定性。目前针对骶髂关节内固定的手术入路主要分为前入路及后入路,手术入路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术野暴露、内固定稳定性以及患者预后,因此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及固定方式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围绕骶髂关节手术固定点的选择、手术入路以及术后并发症展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损伤 骶髂关节脱位 复位固定 手术入路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合并肘关节骨折的疗效
14
作者 崔留超 田林 谭玉忠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40-42,46,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合并肘关节骨折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对25例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合并肘关节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后微型钢板内固定。结果术后25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 目的探讨应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合并肘关节骨折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对25例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合并肘关节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后微型钢板内固定。结果术后25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并发症。按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包括肘关节疼痛(45%)、屈伸活动度(20%)、稳定性(10%)及5个日常生活中的活动项目(25%),即梳头、吃饭、个人卫生、穿衬衣、穿鞋,评分在85~95分,平均90分,优20例,良5例,优良率100%。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后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可恢复解剖结构完整性,且内置物小,固定牢固,可以早期进行肘关节功能训练,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钢板 内固定 MasonⅢ型 桡骨头骨折 肘关节骨折
下载PDF
寰枢椎脱位后路内固定与复位技术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马仁财 马向阳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24年第2期145-153,共9页
寰枢椎后路手术是治疗寰枢椎脱位的常用方法,复位及内固定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后路固定技术目前主要包括线缆技术、椎板夹技术、Magerl技术、钉板固定和钉棒固定,复位技术包括后路撑开联合侧块支撑或植骨技术、后路撑开和/或加压复位技... 寰枢椎后路手术是治疗寰枢椎脱位的常用方法,复位及内固定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后路固定技术目前主要包括线缆技术、椎板夹技术、Magerl技术、钉板固定和钉棒固定,复位技术包括后路撑开联合侧块支撑或植骨技术、后路撑开和/或加压复位技术。本文对寰枢椎后路内固定及复位技术的研究现状及优缺点进行综述,旨在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关节不稳定性 后路手术 内固定器 复位
下载PDF
手法复位夹板固定结合外敷中药治疗Barton骨折的效果
16
作者 杨健 李澄清 李云璋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8期140-142,共3页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结合外敷中药治疗Bart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23年10月门诊及住院符合Barton骨折确诊患者70例,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固定患肢于前臂中立位,试验组给...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结合外敷中药治疗Bart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23年10月门诊及住院符合Barton骨折确诊患者70例,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固定患肢于前臂中立位,试验组给予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固定基础上增加外敷中药。比较两组的骨折愈合情况及疗效。结果试验组肿胀消退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复位夹板固定结合外敷中药治疗Barton骨折的效果满意,可有效防止骨折再次移位,缩短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TON骨折 腕关节 手法复位 夹板固定 外敷中药
下载PDF
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三踝骨折的效果
17
作者 吴清华 钟南 曾辉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0期36-41,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三踝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2年12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三踝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传统组(n=40)和改良组(n=40)。改良组给予改良后外侧...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三踝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2年12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三踝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传统组(n=40)和改良组(n=40)。改良组给予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传统组给予传统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1d、3d、1周疼痛程度,术前、术后6个月踝关节活动度及踝关节功能,术前、术后第1天炎症因子及并发症。结果:改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1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踝关节跖屈、背伸活动度、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均升高,改良组踝关节背伸活动度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两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均升高,改良组CRP、PCT水平略低于传统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肢感觉麻痹、感染发生率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三踝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方面,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具有与传统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相当的手术效果,且不影响患者术后炎症相关因子水平,但相较而言,改良后患者疼痛程度更轻,踝关节功能恢复越快,术后并发症也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后外侧入路 内侧入路 切开复位内固定 三踝骨折 踝关节功能
下载PDF
儿童桡骨颈骨折撬拨复位后经皮克氏针与弹性髓内钉内固定的效果比较
18
作者 高峰 王建新 +1 位作者 禹明洋 邹许亭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2期205-206,共2页
目的 对比撬拨复位后经皮克氏针与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130例行撬拨复位内固定的桡骨颈骨折患儿根据内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克氏针组和弹性髓内钉组,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以及肘关节功能。结果 ... 目的 对比撬拨复位后经皮克氏针与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130例行撬拨复位内固定的桡骨颈骨折患儿根据内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克氏针组和弹性髓内钉组,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以及肘关节功能。结果 克氏针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弹性髓内钉组(P <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 3个月,克氏针组的MEPS评分均显著高于弹性髓内钉组(P <0.05);术后6个月,两组的ME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撬拨复位后经皮克氏针与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桡骨颈骨折患儿均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但经皮克氏针可减轻手术创伤,有利于患儿肘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针 弹性髓内钉 撬拨复位 桡骨颈骨折 肘关节功能
下载PDF
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干骨折患儿的效果比较
19
作者 高峰 王建新 +1 位作者 禹明洋 邹许亭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4期137-139,143,共4页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干骨折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60例股骨干骨折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交锁髓内...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干骨折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60例股骨干骨折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Lysholm膝关节功能量表(LKS)]评分、膝关节屈膝度、应激反应指标[肾上腺素(E)、β-内啡肽(β-EP)、皮质醇(Cor)]水平,围术期指标水平,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LKS评分和膝关节屈膝度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E、β-EP、Cor水平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优良率为90.00%(27/30),高于对照组的6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低于对照组的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干骨折患儿可提高治疗优良率、LKS评分和膝关节屈膝度,降低应激反应指标、围术期指标水平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 切开复位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 股骨干骨折 膝关节功能 应激反应 并发症
下载PDF
牛膝活血汤辅助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应用价值
20
作者 张亚磊 宁增恩 李建 《中国疗养医学》 2024年第8期60-64,共5页
目的探讨牛膝活血汤辅助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踝关节功能、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商丘市中医院收治的13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65例... 目的探讨牛膝活血汤辅助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踝关节功能、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商丘市中医院收治的13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65例(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观察组65例(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牛膝活血汤)。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踝关节活动度、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骨转换标志物[β-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N-端骨钙素(N-MID)、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安全性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96.92%VS 84.62%,P<0.05);治疗后,观察组背伸角度、跖屈角度、AOFAS评分分别为(26.78±7.92)°、(45.85±11.28)°、(85.63±6.54)分,高于对照组的(19.26±5.42)°、(33.62±9.22)°、(63.02±5.14)分,VAS评分(2.11±0.50)分低于对照组(4.76±0.38)分,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β-CTx、N-MID、IL-1、IL-1β、TNF-α、MDA、AOPP水平分别为(533.21±97.74)ng/L、(36.35±10.11)μg/L、(18.82±4.27)μg/L、(3.42±1.04)pg/mL、(8.26±2.01)pg/mL、(6.08±1.06)μmol/L、(13.22±3.41)μmol/L,低于对照组的(701.24±103.75)ng/L、(50.27±9.75)μg/L、(25.03±4.34)μg/L、(5.69±1.19)pg/mL、(13.22±3.40)pg/mL、(8.74±1.21)μmol/L、(20.19±4.73)μmol/L,血清ALP、BGP、SOD水平分别为(94.11±18.37)U/L、(5.75±1.31)μg/L、(98.57±12.85)U/mL,高于对照组(80.02±16.67)U/L、(4.52±1.40)μg/L、(77.46±15.82)U/mL,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踝关节骨折患者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后使用牛膝活血汤治疗的疗效确切,可改善踝关节功能,减轻疼痛程度,促进骨代谢恢复,纠正炎症-氧化应激紊乱,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牛膝活血汤 踝关节功能 炎症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