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0篇文章
< 1 2 6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pper Ions Removal from Wastewater by Electrocoagulation Using Cement-based Cathode Plates
1
作者 YOU Song WU Jing +5 位作者 WANG Shizhe WANG Wei LI Qiong ZAHNG Ganggang DING Qinjun WANG Luoxin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2期387-393,共7页
The present work uses PEO solution to well disperse carbon fiber and identifies percolation thresholds of carbon fiber and carbon black which are used as conductive fillers.The resultant cathode plates have an average... The present work uses PEO solution to well disperse carbon fiber and identifies percolation thresholds of carbon fiber and carbon black which are used as conductive fillers.The resultant cathode plates have an averag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27.3 MPa and flexural strength of 29.09 MPa,which demonstrate excell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The Cu^(2+)removal efficiency was measured at different current densities in EC process with cement-based cathode plate,while the voltage changes were record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ement-based cathode plate operated stably and achieved 99.7%removal of 1 L of simulated wastewater with a Cu^(2+)concentration of 200 ppm at a current density of 8 m A/cm^(2)for 1 h.Characterization of floc and tested cathode plates,SEM and EDS analyses,and repeatability testing of the tested plates demonstrate the reusability of the plates,proving that cement-based plates can effectively replace metal cathode plates,reduce the cost of EC and improve the applicability of EC dev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coagulation cathode plate cement-based conductive materials copper ions repeatability
下载PDF
Mass-producible low-cost flexible electronic fabrics for azo dye wastewater treatment by electrocoagulation
2
作者 Chaoyi Yin Jingyuan Ma +2 位作者 Jian Qiu Ruifang Liu Long Ba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7期222-230,共9页
Electrocoagulation is progressively becoming an ecologically friendly water treatment method owing to its lack of secondary pollution,high active ingredient concentration,high treatment effectiveness,simple equipment,... Electrocoagulation is progressively becoming an ecologically friendly water treatment method owing to its lack of secondary pollution,high active ingredient concentration,high treatment effectiveness,simple equipment,and simplicity of automated control implementation.Herein,electrocoagulation is offered as a method for treating wastewater containing azo dyes using a revolutionary flexible electronic fabric that can be mass-producible at a reasonable price.A computer-controlled machine embroiders 316L stainless steel fiber(316L SSF)onto an insulating fabric to manufacture a flexible electronic device of cathode and anode with a monopolar arrangement on the fabric surface.Using methyl orange(MO)solution to simulate azo dye wastewater,the decolorization rate of 500 ml MO reached 99.25%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50 mg·L^(-1)initial mass concentration,120 min electrolysis time,15 mA·g^(-1)current density,1 cm electrode spacing,0.1 mol·L^(-1)NaCl,pH 7.6,200 r·min^(-1)rotational speed of the stirrer,and 22-25℃ room temperature.In addition,it is feasible to embroider flexible electronic fabrics with varied sizes and numbers of electrodes based on the amount of treated sewage to increase the degradation rate,which has significant practical application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exible electronic fabric 316L Stainless steel fiber EMBROIDERY electrocoagulation Wastewater treatment
下载PDF
Fe^(2+)活化与电絮凝活化PAA对SMX的降解效果研究
3
作者 刘晓艳 宋浪 +2 位作者 詹焕 张旭龙 黄金兵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2-198,共7页
文章选用磺胺甲恶唑(SMX)作为研究对象,考察电絮凝活化过氧乙酸(EC/PAA)降解SMX的效果,并对EC/PAA体系的缓冲能力及对SMX降解机理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在初始pH值为7、电解质Na_(2)SO_(4)浓度为50 mmol/L、PAA浓度为10 mg/L、SMX浓度为3 ... 文章选用磺胺甲恶唑(SMX)作为研究对象,考察电絮凝活化过氧乙酸(EC/PAA)降解SMX的效果,并对EC/PAA体系的缓冲能力及对SMX降解机理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在初始pH值为7、电解质Na_(2)SO_(4)浓度为50 mmol/L、PAA浓度为10 mg/L、SMX浓度为3 mg/L、初始电流强度为60mA和极板间距为2cm的最佳实验条件下,EC/PAA体系20 min内能降解96%的SMX;溶液中共存的H_(2)O_(2)与PAA能够产生协同作用,协同系数SI达到30.125 0。在反应初始pH值为4~8时,反应结束后p H值均可缓冲至7左右,表明该体系具有很好的p H缓冲作用和电絮凝作用;而Fe^(2+)/PAA体系对SMX的降解主要是通过改变溶液pH值进行的,没有缓冲作用。经电子顺磁共振(EPR)鉴别,EC/PAA缓冲体系中的活性物种主要为羟基自由基(·OH)、有机自由基(CH_(3)COO·和CH_(3)COOO·)以及1O2,大部分为·OH,这些自由基共同作用将SMX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絮凝 活化 过氧乙酸 ·OH 磺胺甲恶唑
下载PDF
老年患者急性鼻出血内镜下电凝止血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1
4
作者 郭明明 刘涵尧 +1 位作者 王金辉 欧阳顺林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2期79-85,共7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急性鼻出血,需内镜下电凝止血术治疗的相关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予以验证,以便治疗时能选择恰当的止血方式。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2年12月该科228例单侧急性鼻出血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接受内镜下...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急性鼻出血,需内镜下电凝止血术治疗的相关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予以验证,以便治疗时能选择恰当的止血方式。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2年12月该科228例单侧急性鼻出血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接受内镜下电凝止血术,分为电凝止血组(n=112)和保守填塞组(n=116),探讨内镜下电凝止血术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 curve),使用校正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模型的预测性能和一致性。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服用抗凝药物和出血部位与内镜下电凝止血有关(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大、存在高血压、长期服用抗凝药物,以及出血部位位于后鼻区或位置不明的患者,接受内镜下电凝止血术的可能性更高(P<0.05);基于上述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老年患者急性鼻出血内镜下电凝止血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曲线下面积(AUC)为0.856(95%CI:0.805~0.907)。校正曲线和DCA显示,该列线图干预收益的阈值范围大。结论基于年龄、高血压、服用抗凝药物和出血部位建立的老年患者急性鼻出血内镜下电凝止血的列线图模型,预测能力和区分度好,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急性鼻出血 内镜下电凝止血术 列线图 预测模型
下载PDF
电絮凝处理脱硫废水及其用于反渗透预处理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童欣 刘文杰 +1 位作者 龙一飞 胡将军 《工业水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9-176,共8页
为了研究电絮凝法对脱硫废水的处理效果及其作为反渗透预处理技术的作用,利用铁铝阳极电絮凝法对脱硫废水进行预处理,探讨工艺条件对电絮凝效果的影响,然后用反渗透法进一步处理出水,对比研究有无电絮凝时反渗透的膜性能,对絮凝体和阴... 为了研究电絮凝法对脱硫废水的处理效果及其作为反渗透预处理技术的作用,利用铁铝阳极电絮凝法对脱硫废水进行预处理,探讨工艺条件对电絮凝效果的影响,然后用反渗透法进一步处理出水,对比研究有无电絮凝时反渗透的膜性能,对絮凝体和阴极沉积物进行表征实验以分析电絮凝预处理脱硫废水的机理。结果表明:使用铁铝阳极可在短时间内实现较好的去除效果,最佳条件:反应时间为60 min、初始pH为8、电流密度为8 mA/cm^(2),污染物通过氧化、还原和絮凝反应被去除,在反渗透前进行电絮凝预处理,膜通量稳定在36.4 L/(m^(2)·h),Zn^(2+)、Pb^(2+)、Mg^(2+)、Ca^(2+)、Cl^(-)总去除率分别为99.5%、99.3%、95.3%、91.0%、80.2%。电絮凝对脱硫废水有较好的净化效果,作为反渗透的预处理步骤能有效减少膜污染,提高出水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絮凝 脱硫废水 预处理 反渗透
下载PDF
电絮凝处理模拟铬黑T染料废水 被引量:1
6
作者 孙策 任巧琳 +3 位作者 李青青 张蔚 李璇 王忠德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89,共5页
电絮凝(EC)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无需添加药剂、污泥少以及无二次污染等优点。采用电絮凝技术处理模拟铬黑T(EBT)染料废水,研究了不同电解质及其浓度、电流密度、初始pH以及溶液初始浓度对染料废水的脱色率和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的... 电絮凝(EC)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无需添加药剂、污泥少以及无二次污染等优点。采用电絮凝技术处理模拟铬黑T(EBT)染料废水,研究了不同电解质及其浓度、电流密度、初始pH以及溶液初始浓度对染料废水的脱色率和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技术对染料废水的色度和COD的去除均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在纯Al板为电极,染料废水浓度为100 mg/L,极板间距为15 mm,NaCl浓度为0.75 g/L,电流密度为10 mA/cm^(2),溶液初始pH为6的实验条件下,电解20 min,脱色率可达97.5%,COD去除率为61.3%。电絮凝过程中不仅可以产生有较强吸附作用的絮体,还可以产生能够破坏染料分子中发色基团的强氧化性物质,从而降低废水的色度和COD含量。因此,电絮凝技术在染料废水的处理方面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絮凝 铬黑T AL电极
下载PDF
基于电絮凝-电氧化工艺的油田采出水达标处理及节能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高越 《石油石化节能与计量》 CAS 2024年第3期32-36,共5页
为实现油田采出水的高效、环保处理,符合现阶段绿色矿山的建设要求,文中结合电絮凝和电氧化工艺特点,进行单因素影响实验,考察了不同因素对两种工艺采出水中油、悬浮物和COD值的影响,通过组合工艺实现水质深度处理,并利用现场装置进行... 为实现油田采出水的高效、环保处理,符合现阶段绿色矿山的建设要求,文中结合电絮凝和电氧化工艺特点,进行单因素影响实验,考察了不同因素对两种工艺采出水中油、悬浮物和COD值的影响,通过组合工艺实现水质深度处理,并利用现场装置进行连续长周期监测,完成实验。结果表明,电絮凝工艺中油的去除率始终高于COD,电氧化工艺中COD值的去除率高于油和悬浮物,电絮凝工艺的最优条件为运行时间60 min、电流0.8 A,此时油、悬浮物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95.41%、92.67%和85.42%;电氧化工艺的最优条件为运行时间40 min、催化剂添加量300 g/L;现场采出水组合处理工艺改造后,每天平均节约清水量500 m^(3),每年可减少泄漏量1000 m^(3),由此核算的节水及环保效益合计254.7万元,投资回收期为1.65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絮凝 电氧化 采出水 COD 达标 悬浮物
下载PDF
正弦交流电絮凝处理含锌电镀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周益辉 易师 +1 位作者 雷细平 徐涛 《电镀与涂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6-143,共8页
[目的]电镀废水中的Zn^(2+)污染控制是当前重要的工业水环境技术问题。[方法]采用正弦交流电絮凝技术和自制的电絮凝装置从废水中除去Zn^(2+)。采用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对电絮凝装置进行了流场分析,并通过实验研究了溶液初始pH、电流密... [目的]电镀废水中的Zn^(2+)污染控制是当前重要的工业水环境技术问题。[方法]采用正弦交流电絮凝技术和自制的电絮凝装置从废水中除去Zn^(2+)。采用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对电絮凝装置进行了流场分析,并通过实验研究了溶液初始pH、电流密度、初始锌离子浓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去除Zn^(2+)的影响,使用响应面优化方案的Box-Behnken设计获得Zn^(2+)最高去除效率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钛篮孔板大于3层有利于实现电絮凝装置流场均匀分布;在pH=9、含120 mg/dm^(3)Zn^(2+)的模拟废水溶液中,施加电流密度为0.31 A/m2、频率为50 Hz正弦交流电,通电21.3 min,Zn^(2+)的去除率可达到98.80%。[结论]响应面优化可用于正弦交流电絮凝处理含Zn^(2+)废水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锌电镀废水 正弦交流电絮凝 响应面优化 装置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电凝法制作C57/BL6J小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评价
9
作者 康赟赟 唐东宁 +1 位作者 张健 夏青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07,共8页
目的通过改良电凝法制作小鼠局灶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的方法、筛选适用于模型小鼠的评价指标,为开展脑缺血相关的长期研究提供模型参考。方法选用C57/BL6J雄性小鼠4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n=34)和对照组(n=12)。采用凝血器永久性凝... 目的通过改良电凝法制作小鼠局灶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的方法、筛选适用于模型小鼠的评价指标,为开展脑缺血相关的长期研究提供模型参考。方法选用C57/BL6J雄性小鼠4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n=34)和对照组(n=12)。采用凝血器永久性凝断小鼠右侧大脑中动脉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通过激光散斑血流成像仪监测造模前、造模后20min、造模后1d的脑血流灌注量;通过Longa评分、mNSS评分、平衡木行走实验、圆筒实验、转角实验评价小鼠造模后1、7、14d的神经功能;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测量缺血灶梗死范围,以评估模型是否成功及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缺血侧皮质中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双肾上腺皮质激素(DCX)蛋白表达。结果激光散斑血流成像仪监测显示,大脑中动脉电凝灼烧后缺血侧的脑血流量明显降低;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造模后1、7、14d的Longa评分和mNSS评分明显升高(P<0.05);平衡木行走实验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造模后1、7、14d评分均降低(P<0.05);圆筒实验结果显示,与术前相比,造模后1、7、14d模型组的前肢使用不对称性均增加(P<0.05);转角实验结果显示,与术前相比,造模后1、7、14d模型组的侧向指数均有提高(P<0.05)。TTC染色显示,假手术组大脑组织无损伤,模型组的梗死灶在手术侧大脑的感觉运动皮层区和尾壳核。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缺血侧脑皮层中GFAP的蛋白表达水平呈高表达,模型组1d(P<0.05)、模型组7d(P<0.01)、模型组14d(P<0.01)的GFAP蛋白表达水平升高;DCX的蛋白表达水平在造模后1、7、14d升高(P<0.05);BDNF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模型组1d的BDNF蛋白表达水平在缺血后显著升高(P<0.05)。结论将电凝位置由MCA与大脑下静脉交界的远端位置改为MCA与嗅束交界内侧2mm段部位可以成功制备小鼠MCAO模型,该模型可用于脑缺血后急慢期神经功能修复机制及神经可塑性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凝法 大脑中动脉 脑缺血小鼠 评价指标
下载PDF
农村饮用水除氟技术的生命周期环境评价和费用分析
10
作者 冯健恒 陈明如 +4 位作者 周斌龙 郭旭 于占成 白昱 周律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58-1964,共7页
全球超过2.6亿人受高氟地下水影响,对于常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的农村来说,由于经济、管理等原因,饮用水除氟实现的难度大、要求高,因此,通过多角度综合对比研究不同饮用水除氟技术在农村分散分质供水条件下除氟的优劣,为农村饮用水除氟... 全球超过2.6亿人受高氟地下水影响,对于常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的农村来说,由于经济、管理等原因,饮用水除氟实现的难度大、要求高,因此,通过多角度综合对比研究不同饮用水除氟技术在农村分散分质供水条件下除氟的优劣,为农村饮用水除氟提供更全面的依据和借鉴,实现农村绿色可持续供水。该研究针对农村地区饮用水除氟,从除氟效果、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和生命周期费用角度对比研究电絮凝、化学混凝、吸附3种技术。结果表明:①电絮凝技术除氟效果优于化学混凝和吸附技术,当药剂浓度(以铝计)为200 mg/L时,电絮凝和化学混凝技术处理后的氟浓度分别为(0.36±0.18)和(1.6±0.2)mg/L,吸附技术所需要的吸附剂是电絮凝和化学混凝技术所产生絮体量最大值的3.6倍。②电絮凝、化学混凝和吸附技术的电极或药剂在多数环境影响指标中贡献率为12%~92%,因此减少电极或药剂的使用量是最佳选择。③电絮凝技术的生命周期费用相较于化学混凝和吸附技术低8%~41%。研究显示,对于农村分散式地区,电絮凝是更有优势的饮用水除氟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除氟 电絮凝 化学混凝 吸附 生命周期评价 生命周期费用
下载PDF
择期行内镜下高频电凝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术后低血糖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11
作者 郑德旺 胡荣 +2 位作者 王媛媛 王鑫成 姜文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91-95,共5页
目的分析择期行内镜下高频电凝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术后低血糖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200例择期行内镜下高频电凝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其中男性104例,女性96例;年龄34~77岁,平均年龄50.6岁;身体质量指数(BM... 目的分析择期行内镜下高频电凝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术后低血糖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200例择期行内镜下高频电凝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其中男性104例,女性96例;年龄34~77岁,平均年龄50.6岁;身体质量指数(BMI)20.1~23.3 kg/m^(2),平均BMI 21.3 kg/m^(2);息肉数目,单发92例,多发108例;合并2型糖尿病45例;睡眠质量差59例;焦虑抑郁66例。统计术后1 d低血糖发生情况,发生低血糖者纳入低血糖组,未发生低血糖者纳入非低血糖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发生低血糖的影响因素。结果200例患者中,21例术后发生低血糖,总发生率为10.50%;单因素分析显示,低血糖组年龄≥60岁、合并2型糖尿病、术前禁食时间≥10 h、术前无补液、术前睡眠质量差、术前存在焦虑抑郁情绪、术后不合理补液者占比高于非低血糖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2型糖尿病、术前禁食时间≥10 h、术前无补液、术前睡眠质量差、术前存在焦虑抑郁情绪、术后不合理补液均为择期行内镜下高频电凝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术后低血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择期行内镜下高频电凝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术后低血糖发生率较高,与患者年龄、高血糖病史、术前禁食时间、术前术后补液情况、术前睡眠质量及焦虑抑郁情绪均有关,临床可据此制定预防措施,降低术后低血糖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息肉 内镜 高频电凝肠息肉切除术 低血糖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利用响应曲面法研究垃圾渗滤液的电絮凝处理效果
12
作者 常蓉 赵扬 +2 位作者 张辰 周小刚 王彬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95-1404,共10页
通过研究不同电流密度、极板间距的单电极电絮凝体系在120 min内对老龄垃圾渗滤液中COD、氨氮的去除效果,基于BBD响应曲面法探究了电流密度、极板间距、反应时间的单独及相互作用,从优化目标污染物去除率与电絮凝体系能耗角度分析电絮... 通过研究不同电流密度、极板间距的单电极电絮凝体系在120 min内对老龄垃圾渗滤液中COD、氨氮的去除效果,基于BBD响应曲面法探究了电流密度、极板间距、反应时间的单独及相互作用,从优化目标污染物去除率与电絮凝体系能耗角度分析电絮凝构建策略。结果表明,电流密度、极板间距、反应时间3个单一因素与COD、NH_(3)-N去除率存在显著相关性,电流密度与反应时间呈正相关,与极板间距呈负相关,3个因素两两交互对COD、NH_(3)-N的去除影响不显著。在极板间距5.5 cm、电流密度80 mA·cm^(-2)、反应时间120 min的运行条件下目标污染物去除率最大,COD为87%,NH_(3)-N为86.5%。从安全、经济、环境多方面综合考虑,在长时间、低电流密度和短时间、高电流密度这2个电絮凝构建体系下可实现污染物高效净化及电解池体系低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絮凝 垃圾渗滤液 响应曲面法 去除率 能耗
下载PDF
电解质及曝气条件对酸性铁电絮凝成矿及其固载重金属的影响
13
作者 易苁利 黄子元 +1 位作者 马欢心 冯春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6-827,共12页
本文针对酸性重金属废水开展了一系列铁电絮凝实验,重点考察不同电解质种类以及曝气与否对形成铁矿物种类和絮凝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酸性电絮凝过程可分为铁积累阶段和成矿阶段,积累阶段主要是Fe(Ⅱ)/Fe(Ⅲ)的生成与富集,矿物形成和重... 本文针对酸性重金属废水开展了一系列铁电絮凝实验,重点考察不同电解质种类以及曝气与否对形成铁矿物种类和絮凝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酸性电絮凝过程可分为铁积累阶段和成矿阶段,积累阶段主要是Fe(Ⅱ)/Fe(Ⅲ)的生成与富集,矿物形成和重金属去除主要发生在成矿阶段.使用NaNO_(3)作为电解质易使铁阳极钝化,导致低成矿量和重金属去除率;在无曝气条件下NaCl、Na_(2)SO_(4)、NaH_(2)PO_(4)电解质体系产生的主要铁矿物分别为磁铁矿、绿锈和蓝铁矿;曝气条件下NaCl、Na_(2)SO_(4)体系产生氢氧化铁,NaH_(2)PO_(4)体系产生磷酸铁.重金属固载实验结果表明,磁铁矿和绿锈对Cd(Ⅱ)、Cu(Ⅱ)和Ni(Ⅱ)均表现出优异的吸附效果,但磁铁矿对于Cd(Ⅱ)的吸附效率高于绿锈;蓝铁矿和磷酸铁对Cu(Ⅱ)和Cd(Ⅱ)吸附效果优异,对Ni(Ⅱ)较差;氢氧化铁絮体对4种重金属的固载效果均较差.浸出实验说明磁铁矿和绿锈对重金属固载稳定性优于其他铁矿物.研究结果为铁电絮凝技术应用于酸性重金属废水处理提供重要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絮凝 支持电解质 曝气 铁矿物 重金属固载
下载PDF
湿润烧伤膏联合双极电凝止血术治疗鼻出血的疗效及其对疼痛、创面愈合和并发症的影响
14
作者 杨一卿 狄悦 +2 位作者 齐正元 李春娇 付志强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6期1791-1792,F0003,共3页
目的探究湿润烧伤膏联合双极电凝止血术治疗鼻出血的疗效及其对疼痛、创面愈合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鼻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 目的探究湿润烧伤膏联合双极电凝止血术治疗鼻出血的疗效及其对疼痛、创面愈合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鼻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行双极电凝止血术治疗,观察组行湿润烧伤膏联合双极电凝止血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30 min、2 h、6 h、24 h的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后一般情况(术后72 h内鼻腔总出血量、鼻腔恢复通气时间及复发)、创面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0 min、2 h、6 h、24 h的VAS评分分别为(4.38±1.25)、(3.86±1.13)、(2.89±0.78)、(1.35±0.62)分,均低于对照组[(5.78±1.62)、(4.43±1.04)、(3.63±0.95)、(2.18±0.7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2 h内鼻腔总出血量为(17.58±4.93)mL,少于对照组[(22.31±5.65)mL],鼻腔恢复通气时间为(3.15±0.54)d,短于对照组[(3.40±0.6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为(6.74±1.02)d,短于对照组[(9.82±0.9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00%,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用湿润烧伤膏可明显提高双极电凝止血术治疗鼻出血的临床疗效,减少术后出血量,缓解疼痛,促进创面愈合,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润烧伤膏 双极电凝止血术 鼻出血 疼痛 创面愈合 并发症
下载PDF
高温超稠油采出水的电絮凝实验及机理分析
15
作者 谢亮 石姝彤 +5 位作者 郑帅 吴隽玮 孙鑫格 张琦 杨萍萍 曾玉彬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1-110,共10页
采用电絮凝技术处理高温超稠油采出水,考察了反应时间、电流密度和极板间距对电絮凝处理效果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对电絮凝处理超稠油采出水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电絮凝过程净化机理和电极钝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电絮凝... 采用电絮凝技术处理高温超稠油采出水,考察了反应时间、电流密度和极板间距对电絮凝处理效果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对电絮凝处理超稠油采出水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电絮凝过程净化机理和电极钝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电絮凝技术能有效去除高温超稠油采出水中的油、COD和SiO_(2),反应时间对COD和SiO_(2)去除率影响极显著。当反应时间为27.2 min,电流密度为8.6 mA/cm2,极板间距为1.8 cm时,COD和SiO_(2)去除率分别为81.0%和100%。电絮凝对采出水起净化作用的是铝离子与OH-结合生成的多核羟基铝络合物胶体。采出水中Cl-含量的增加使铝板的钝化程度略有减弱,而SO42-和HCO3-含量的增加使铝板的钝化程度增加;当采出水呈中性时,铝板的钝化程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超稠油采出水 电絮凝 响应面法 钝化
下载PDF
鼻腔黏膜糜烂引起鼻出血的临床治疗与疗效观察
16
作者 陈柳叶 王茂鑫 +2 位作者 王梦琪 蔺文魁 安飞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24年第3期182-185,167,共5页
目的探讨鼻腔黏膜糜烂引起鼻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观察治疗后黏膜恢复情况,探索最佳的精细化治疗方案。方法选取137例门诊就诊的鼻腔黏膜糜烂引起鼻出血的患者进行不同方式治疗,出血明显的使用双极电凝止血后用涂有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 目的探讨鼻腔黏膜糜烂引起鼻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观察治疗后黏膜恢复情况,探索最佳的精细化治疗方案。方法选取137例门诊就诊的鼻腔黏膜糜烂引起鼻出血的患者进行不同方式治疗,出血明显的使用双极电凝止血后用涂有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贝复新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004001)的明胶海绵贴敷,局部渗血的使用纱泰祺可吸收止血纱贴敷;3d后门诊换药后使用生理性海水冲洗鼻腔,然后局部涂抹贝复新凝胶,随访8~12w,鼻内窥镜记录黏膜恢复情况,对治疗前后进行患者主观感受和客观变化统计学分析。结果137例患者治疗前、后主观症状及内镜下黏膜客观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鼻腔黏膜糜烂引起的鼻出血可选择精细化治疗方案,可以有效地控制出血及修复鼻腔黏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黏膜糜烂 鼻出血 电凝止血 黏膜修复
下载PDF
管式电絮凝技术去除化工膜浓水硅污染物的研究
17
作者 熊威 祝海涛 +1 位作者 吴雅琴 董鹏宇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25,137,共5页
在硅污染物对膜系统的干扰阻碍零排放工艺进一步推行背景下,构建管式电絮凝平台,对化工膜浓水中硅污染物去除进行研究,试图找到解决该问题的科学方法。本文对两种化工膜浓水进行研究,对电絮凝装置的电流、废水的初始pH,水力停留时间,阳... 在硅污染物对膜系统的干扰阻碍零排放工艺进一步推行背景下,构建管式电絮凝平台,对化工膜浓水中硅污染物去除进行研究,试图找到解决该问题的科学方法。本文对两种化工膜浓水进行研究,对电絮凝装置的电流、废水的初始pH,水力停留时间,阳极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电流从1 A增加至5 A时,硅的去除率从80.2%提升至90.9%;当pH从5提升到9时,硅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逐渐增加,在pH=9时,效果最优,硅的去除率为89.6%;当HRT从15 min降低到5 min时,处理量提升3倍的条件下,硅的去除率仍为86.5%,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在阳极类型探究时,发现铁阳极和铝阳极除硅效果均达到92.2%,效果优良。两种废水的处理能耗分别1.7 kWh/m^(3)和1.26 kWh/m^(3),均低于苏伊士工程手册推荐的2~4 kWh/m^(3),具有良好的节能优势。从以上结论可得,管式电絮凝技术有可能为零排工艺中硅污堵的问题提供科学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式电絮凝技术 零排放工艺 化工膜浓水 硅污染物
下载PDF
超声刀联合双极电凝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效果
18
作者 田鹏 刘冰 张锋刚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5期39-42,共4页
目的分析甲状腺结节手术中实施超声刀联合双极电凝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50例需要实施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编号的奇偶性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两组均行常规开放式超声刀甲状... 目的分析甲状腺结节手术中实施超声刀联合双极电凝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50例需要实施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编号的奇偶性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两组均行常规开放式超声刀甲状腺手术,对照组术中实施丝线结扎法止血,观察组术中实施双极电凝止血。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炎症指标、治疗效果以及免疫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及术中止血耗时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观察组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低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的CD4^(+)、CD4^(+)/CD8^(+)、自然杀伤(NK)细胞高于对照组,CD8^(+)、CD4^(+)CD25^(+)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刀联合双极电凝治疗甲状腺结节可以显著降低手术损伤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但无法提升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超声刀 双极电凝 手术损伤
下载PDF
EMR与电凝电切术式治疗胃肠道息肉的效果及对机体炎症的影响分析
19
作者 郭文强 王蒙恩 薛丽婷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6期9-12,共4页
目的研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式(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与内镜下电凝电切术式治疗胃肠道息肉的效果及对机体炎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3年2月—2024年2月福建省福清市医院收治的100例胃肠道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手术... 目的研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式(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与内镜下电凝电切术式治疗胃肠道息肉的效果及对机体炎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3年2月—2024年2月福建省福清市医院收治的100例胃肠道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内镜下电凝电切术式,观察组行EMR术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围术期基础指标水平、机体炎症指标水平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94.00%(4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2,P=0.037)。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 d,观察组降钙素原水平、白细胞介素-17水平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内镜下电凝电切术式,EMR用于胃肠道息肉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患者机体炎症水平,安全性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息肉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下电凝电切术式 机体炎症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prostate resectoscope in the treatment of massive rectal bleeding after transrectal prostate puncture
20
作者 Hong-Mei Li Fa-Ying Yang +3 位作者 Song Tu Peng Yan Jun Qian Jia-Xi Yao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4年第18期3438-3443,共6页
BACKGROUND Ultrasound-guided prostate biopsy is a reliable diagnostic procedure for prostate cancer diagnosis with minimal procedure-related trauma.However,complications,such as massive rectal bleeding may occur after... BACKGROUND Ultrasound-guided prostate biopsy is a reliable diagnostic procedure for prostate cancer diagnosis with minimal procedure-related trauma.However,complications,such as massive rectal bleeding may occur after the puncture.We hypothesized that using a transrectal resectoscope could help treat massive rectal bleeding after transrectal prostate punctures.AIM To identify a simpl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massive rectal bleeding after transrectal prostate punctures.METHODS Patients requiring treatment for massive rectal bleeding after transrectal prostate punctures were included.A SIMAI resectoscope was inserted through the anus.Direct electrocoagulation was performed for superficial bleeding points.Part of the rectal mucosa or surface muscle layer was removed to expose deep bleeding points,followed by electrocoagulation.An electric cutting ring was used to compress and stop the bleeding for jet-like points before electrocoagulation.The fluid color in the drainage tube was monitored postoperatively for continuous bleeding.RESULTS Eight patients were included from 2012 to 2022.None of the patients with massive rectal bleeding after the transrectal prostate punctures improved with conventional conservative and blood transfusion treatments.Two patients had an inferior artery embolism,and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was ineffective.All patients received emergency transanal prostate resection,which immediately stopped the bleeding.Four days after the procedure,the patients had recovered and were discharged.CONCLUSION Using a transanal prostate resection instrument is a simple,safe,and effective method for treating massive rectal bleeding after transrectal prostate pun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coagulation Hemostasis Transanal prostate resection instrumentation Prostate punctur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