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Mg-Preflow for p-AlGaN Electron Blocking Layer on the Electroluminescence of Green LEDs with V-Shaped Pits
1
作者 Ai-Xing Li Chun-Lan Mo +5 位作者 Jian-Li Zhang Xiao-Lan Wang Xiao-Ming Wn Guang-Xu Wang Jun-Lin Liu Feng-Yi Jiang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2期88-92,共5页
In GaN-based green light-emitting diodes(LEDs) with and without Mg-preflow before the growth of p-Al GaN electron blocking layer(EBL) are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A higher Mg doping concentration is achieved in... In GaN-based green light-emitting diodes(LEDs) with and without Mg-preflow before the growth of p-Al GaN electron blocking layer(EBL) are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A higher Mg doping concentration is achieved in the EBL after Mg-preflow treatment,effectively alleviating the commonly observed efficiency collapse and electrons overflowing at cryogenic temperatures.However,unexpected decline in quantum efficiency is observed after Mg-preflow treatment at room temperature.Our conclusions are drawn such that the efficiency decline is probably the result of different emission positions.Higher Mg doping concentration in the EBL after Mg-preflow treatment will make it easier for a hole to be injected into multiple quantum wells with emission closer to pGaN side through the(8-plane rather than the V-shape pits,which is not favorable to luminous efficiency due to the preferred occurrence of accumulated strain relaxation and structural defects in upper QWs closer to p-GaN.Within this framework,apparently disparate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regarding electroluminescence properties,in this work,are well reconcil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N EBL effect of Mg-Preflow for p-AlGaN Electron Blocking Layer on the electroluminescence of Green LEDs with V-Shaped Pits
下载PDF
A full numerical calculation of the Franz-Keldysh effect on magnetoexcitons in a bulk semiconductor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同意 赵卫 +2 位作者 朱海燕 朱少岚 刘雪明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06年第9期2151-2157,共7页
We have performed a full numerical calculation of the Franz-Keldysh (FK) effect on magnetoexcitons in a bulk GaAs semiconductor. By employing an initial wlue metho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a perfect m... We have performed a full numerical calculation of the Franz-Keldysh (FK) effect on magnetoexcitons in a bulk GaAs semiconductor. By employing an initial wlue metho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a perfect matched layer, the numerical effort and storage size are dramatically reduced due to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both computed domain and number of base functions. In the absence of an electric field, the higher magnetoexcitonic peaks show distinct Fano lineshape due to the degeneracy with continuum states of the lower Landau levels. The magnetoexcitons that belong to the zeroth Landau level remain in bound states and lead to Lorentzian lineshape, because they are not degenerated with continuum states. In the presence of an electric field, the FK effect on each magnetoexcitonic resonance can be identified for high magnetic fields. However, for low magnetic fields, the FK oscillations dominate the spectrum structure in the vicinity of the bandgap edge and the magnetoexcitonic resonances dominate the spectrum structure of higher energies. In the moderate electric fields, the interplay of FK effect and magnetoexcitonic resonance leads to a complex and rich structure in the absorption spectr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anz-keldysh effect magnetoexciton bulk semiconductor optical absorption spectrum
下载PDF
Mechanism of voltage tunable electroluminescence of porous silicon 被引量:1
3
作者 Wang, RQ Li, JJ +3 位作者 Chen, Y Cai, SM Liu, ZF Zhang, SL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7年第8期648-652,共5页
ALTHOUGH electroluminescence(EL)from silicon anodes in contact with various electrolyteswas first reported by Gee in 1960,it did not attract much attention until Canham in 1990obtained highly efficient visible photolu... ALTHOUGH electroluminescence(EL)from silicon anodes in contact with various electrolyteswas first reported by Gee in 1960,it did not attract much attention until Canham in 1990obtained highly efficient visible photoluminescence(PL)on porous silicon(PS)at room tem-perature.This is important for both fundamental interest in nanocrystall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OUS silicon VOLTAGE TUNABLE electroluminescence quantum CONFINEMENT effect.
原文传递
Effects of a prestrained InGaN interlayer on the emission properties of InGaN/GaN multiple quantum wells in a laser diode structure
4
作者 曹文彧 贺永发 +3 位作者 陈钊 杨薇 杜为民 胡晓东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7期415-419,共5页
The electroluminescence (EL) and photoluminescence (PL) spectra of InGaN/GaN multiple quantum wells (MQWs) with a prestrained InGaN interlayer in a laser diode structure are investigated. When the injection curr... The electroluminescence (EL) and photoluminescence (PL) spectra of InGaN/GaN multiple quantum wells (MQWs) with a prestrained InGaN interlayer in a laser diode structure are investigated. When the injection current increases from 5 mA to 50 mA, the blueshift of the EL emission peak is 1 meV for the prestrained sample and 23 meV for a control sample with the conventional structure. Also, the in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 and the EL intensity at the injection current of 20 mA are increased by 71% and 65% respectively by inserting the prestrained InGaN interlayer. The reduced blueshift and the enhanced emission are attributed mainly to the reduced quantum-confined Stark effect (QCSE) in the prestrained sample. Such attributions are supported by the theoretical simulation results, which reveal the smaller piezoelectric field and the enhanced overlap of electron and hole wave functions in the prestrained sample. Therefore, the prestrained InGaN interlayer contributes to strain relaxation in the MQW layer and enhancement of light emission due to the reduction of QC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luminescence quantum-confined Stark effect InGaN/GaN quantum wells laser diode
下载PDF
将21世纪诺奖实验引入大学物理实验教学——LED中的量子斯塔克效应
5
作者 邓冬梅 张欢 《大学物理》 2024年第2期33-36,48,共5页
目前大学物理实验中所涉及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实验多为20世纪的经典实验.百年经典诺奖的实用价值和教育意义已被实践验证.为了深入探索最新诺奖成果的教育价值,使大学生的实验教学与时俱进,与前沿研究接轨,本文将2014年的发光二极管(LED)... 目前大学物理实验中所涉及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实验多为20世纪的经典实验.百年经典诺奖的实用价值和教育意义已被实践验证.为了深入探索最新诺奖成果的教育价值,使大学生的实验教学与时俱进,与前沿研究接轨,本文将2014年的发光二极管(LED)诺奖实验引入大学物理实验.首先,使学生掌握可见光LED中的多量子阱结构及其发光机理.重点追踪中村修二获奖后对LED的更深入研究,通过对LED发光光谱随注入电流变化的研究,向学生直观展示LED中的量子限制斯塔克效应,并计算出量子阱中压电电场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二极管(LED) 量子限制斯塔克效应 量子阱 电致发光
下载PDF
激光晶化形成纳米硅基电致发光材料及其性质研究
6
作者 陈贺 李晓静 张洋洋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55-260,共6页
为实现基于硅基材料的高效光源,提出激光晶化形成纳米硅基电致发光材料性能研究,来明确了激光晶化形成纳米硅基电致发光材料的基本性能。主要以选择的纳米硅基电致发光材料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激光晶化技术完成制备工作,其次设计对电... 为实现基于硅基材料的高效光源,提出激光晶化形成纳米硅基电致发光材料性能研究,来明确了激光晶化形成纳米硅基电致发光材料的基本性能。主要以选择的纳米硅基电致发光材料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激光晶化技术完成制备工作,其次设计对电致发光材料性能计算方法,最后设计吸收光谱、固态与薄膜态量子产量、发光寿命、发光率四方面的测定环节,依此对晶化处理和未晶化的两个样本进行电致发光材料测定。结果表明:晶化后的电致发光材料中存在尺寸可控的纳米硅量子,且当氧气量充足时,晶化后的致电发光材料的硅粒子产出量会逐渐增加;光学带隙要比原始沉积样本要小,且当精光密度增加时光学带隙发生进一步缩减;晶化后的样本发光寿命有、无氧两种状态均为1200 ns,发光率可达到99%。以上结果说明激光晶化形成纳米硅基电致发光材料性能优越,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以期可为日后的纳米硅基电致发光材料研究与制作过程中提供理论支撑,在此基础上制备出性能更加优异的电致发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硅基电致发光材料 纳米硅量子 激光晶化 材料制备 量子限制效应 发光效率
下载PDF
磷光铱配合物的纯度对其电致发光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常桥稳 刘志伟 +5 位作者 王登科 姜婧 晏彩先 李杰 陈家林 刘伟平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96-1401,共6页
采用不同的真空热梯度升华条件,获得了不同纯度的乙酰丙酮酸二(2-苯基吡啶)铱Ir(ppy)2(acac)。以不同纯度Ir(ppy)2(acac)为客体材料,制备了结构为ITO∶Mo O3/CBP/CBP∶Ir(ppy)2(acac)/TPBi/Li F∶Al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其中CBP和T... 采用不同的真空热梯度升华条件,获得了不同纯度的乙酰丙酮酸二(2-苯基吡啶)铱Ir(ppy)2(acac)。以不同纯度Ir(ppy)2(acac)为客体材料,制备了结构为ITO∶Mo O3/CBP/CBP∶Ir(ppy)2(acac)/TPBi/Li F∶Al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其中CBP和TPBi分别是4,4'-二(9-咔唑)联苯和1,3,5-三(1-苯基-1H-苯并咪唑-2-基)苯。评价了不同纯度磷光铱配合物制备的器件的电致发光性能,探索了磷光铱配合物纯度对器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Ir(ppy)2(acac)升华后可以提高器件的稳定性,纯度高的材料可以在较低的掺杂浓度下获得较高的发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光铱配合物 纯度 电致发光性能 OLED 影响
下载PDF
用光伏效应研究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中的接触性质 被引量:3
8
作者 刘祖刚 张志林 +3 位作者 沈悦 赵伟明 蒋雪茵 许少鸿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26-232,共7页
首次发现了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的光生伏特效应,通过对器件的光电流响应谱的详细研究,分析了不同结构的有机发光器件中的有机半导体之间,以及有机半导体与电极材料之间的半导体接触性质,发现有机发光材料Alq3,有机空穴传输材... 首次发现了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的光生伏特效应,通过对器件的光电流响应谱的详细研究,分析了不同结构的有机发光器件中的有机半导体之间,以及有机半导体与电极材料之间的半导体接触性质,发现有机发光材料Alq3,有机空穴传输材料daimine与金属铝电极之间形成阻挡接触,是电致发光器件发光和产生光电效应的根本原因;而双层器件中有机层Alq3与diamine之间的结是双层器件产生高发光效率的原因,正是这种结在双层器件中起了局限载流子和激子的作用,使发光亮度大为提高,结合分区掺杂实验结果,给出了较完善的能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致发光 光生伏打效应 发光器件
下载PDF
多孔硅于甲酸—甲酸钠溶液阳极偏压下的电致发光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占军 李经建 +2 位作者 武斌 刘忠范 蔡生民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587-1591,共5页
用荧光分光光度法现场监测了多孔硅于甲酸-甲酸钠溶液阳极偏压下的电致发光行为发现该体系的电致发光峰值随着阳极偏压增大而发生蓝移;发光峰能量值与阳极偏压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斜率与多孔硅在阴极偏压下电致发光的结果一致.扫描探针... 用荧光分光光度法现场监测了多孔硅于甲酸-甲酸钠溶液阳极偏压下的电致发光行为发现该体系的电致发光峰值随着阳极偏压增大而发生蓝移;发光峰能量值与阳极偏压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斜率与多孔硅在阴极偏压下电致发光的结果一致.扫描探针技术研究表明:多孔硅的表面形貌明显地影响其发光性质.提出了多孔硅在甲酸-甲酸钠溶液中阳极偏压下的电致发光与多孔硅表面的Si-H键的氧化作用有关的发光机理发现了多孔硅于甲酸-甲酸钠溶液中在阳极偏压下电压调制的可见光发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硅 电致发光 甲酸 甲酸钠 电势偏压 电压调制 量子限制效应 阳极偏压 硅发光材料 电氧化
下载PDF
基于PVK的高色纯度高稳定性有机电致红光器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少鹏 王利顺 +3 位作者 邱晓丽 赵方超 居秀琴 刘素玲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28-733,共6页
利用旋涂法和真空蒸镀法相结合的方法,根据能量空间传递的原理制备了PVK∶Ir(piq)2(acac)体系的红色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器件的结构为ITO/CuPc/PVK∶Ir(piq)2(acac)/BCP/Alq3/LiF/Al。研究了不同主客体掺杂比对器件发光性能的影响,... 利用旋涂法和真空蒸镀法相结合的方法,根据能量空间传递的原理制备了PVK∶Ir(piq)2(acac)体系的红色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器件的结构为ITO/CuPc/PVK∶Ir(piq)2(acac)/BCP/Alq3/LiF/Al。研究了不同主客体掺杂比对器件发光性能的影响,得到了高色纯度、单色性较好的红光器件。当Ir(piq)2(acac)掺杂的质量比为1∶0.08时,器件的综合性能达到最佳,发光峰位于625nm,CIE坐标为(x=0.66,y=0.33)。通过对各层厚度的合理选择,形成相对优化的微腔结构,充分利用其对光谱的窄化效应,使得器件的EL光谱的发射半峰全宽仅为55nm,提高了器件的发光性能。器件光谱具有很好的单色性,色纯度达到9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 Ir(piq)2(acac)红色发光 色纯度 窄化效应
下载PDF
基于电致发光效应的光学电压传感器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李长胜 王伟岐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2016年第1期30-40,共11页
本文综述了基于电致发光效应的光学电压传感器机理、分类及其主要特性,分析总结了此类传感器的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提出未来研究课题的建议。电致发光型电压传感器的主要优点在于不需要载波光源,因而可以有效避免以往光学... 本文综述了基于电致发光效应的光学电压传感器机理、分类及其主要特性,分析总结了此类传感器的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提出未来研究课题的建议。电致发光型电压传感器的主要优点在于不需要载波光源,因而可以有效避免以往光学电压器中工作光源性能不稳定所引起的传感器性能变化;此外,此类电压传感器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可以实现较高的性能价格比。今后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合理选择电压传感材料与器件、提高传感器的温度和湿度稳定性等。电致发光型电压传感器在电力工业和航空航天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与实验中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电压传感器 电致发光效应 电致发光材料 发光二极管
下载PDF
ZnS…Cu电致发光电压传感器及其温度漂移补偿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长胜 陈佳 +1 位作者 王伟岐 郑岩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2017年第4期514-521,共8页
利用ZnS…Cu电致发光粉末与环氧树脂胶混合,设计制作了一种梯形电极结构的电压传感单元,实现了电致发光电压传感器输出信号的温度漂移补偿。电致发光电压传感信号通过2根塑料光纤传输到2个硅光电探测器,并选择其开路电压作为传感器的输... 利用ZnS…Cu电致发光粉末与环氧树脂胶混合,设计制作了一种梯形电极结构的电压传感单元,实现了电致发光电压传感器输出信号的温度漂移补偿。电致发光电压传感信号通过2根塑料光纤传输到2个硅光电探测器,并选择其开路电压作为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在同一外加电压条件下,梯形电极区域内的电场分布是不均匀的,因而不同场点的发光亮度不同。通过测量梯形电极区域内2个不同发光点的发光强度随外加电压的变化,并对两路输出电压传感信号进行数据拟合与计算,可获知被测电压的有效值,并可实现对输出信号温度漂移的补偿。在-40~60℃范围内,采用上述温度漂移补偿方法测量了有效值在0.7~1.5 k V范围内的工频电压,传感器输出信号的非线性误差低于1.6%,验证了该温度漂移补偿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电压传感器 电致发光效应 高电压测量 温度漂移补偿
下载PDF
芘类有机半导体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慧 刘霞 +2 位作者 唐超 范曲立 黄维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1-124,共14页
由于芘具有大环共轭和易于修饰的特性,近年来,芘类共轭衍生物成为有机半导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最主要的文献报道为芘类电致发光材料,它们从化学结构上可分为四类材料:小分子、寡聚物、树枝状大分子和聚合物。其中小分子芘衍生物又可分为... 由于芘具有大环共轭和易于修饰的特性,近年来,芘类共轭衍生物成为有机半导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最主要的文献报道为芘类电致发光材料,它们从化学结构上可分为四类材料:小分子、寡聚物、树枝状大分子和聚合物。其中小分子芘衍生物又可分为单取代衍生物、双取代衍生物和四取代衍生物。同时,近年来也有部分文献开始报道芘类材料在场效应晶体管、太阳能电池和其他方面的应用。文中按以上内容,分别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提出了该类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芘类衍生物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材料 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
下载PDF
ZnS:Cu电致发光薄膜的交流电压传感特性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佳 李长胜 +1 位作者 郭素文 郑岩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6-9,共4页
实验研究了ZnS:Cu电致发光薄膜材料的交流电压传感特性。将被测交流电压直接施加于电致发光薄膜样品,通过测量样品的发光亮度与外加电压之间的关系实现了电压测量。在25℃室温条件下,实验测量了有效值为50V至350V的工频交流电压,发现样... 实验研究了ZnS:Cu电致发光薄膜材料的交流电压传感特性。将被测交流电压直接施加于电致发光薄膜样品,通过测量样品的发光亮度与外加电压之间的关系实现了电压测量。在25℃室温条件下,实验测量了有效值为50V至350V的工频交流电压,发现样品的发光亮度与被测电压有效值之间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实验数据的非线性误差低于2.8%;实验研究了样品的发光亮度、发光阈值电压以及击穿电压与被测电压频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该电致发光薄膜样品的发光亮度随被测电压频率变化关系曲线存在极大值,发光阈值电压和击穿电压均随被测电压频率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电压传感器 电致发光效应 ZnS:Cu电致发光薄膜
下载PDF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电极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欧谷平 宋珍 +2 位作者 陈金伙 桂文明 张福甲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5年第11期720-728,共9页
介绍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电极研究进展,着重分析了电极性能的改进机制。对于阳极,为了利干空穴的注入和可见光透射,一般应选择功函数较高的透明导电材料。由于铟锡氧化物(ITO)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阳极材料,所以着重探讨了对ITO膜各种... 介绍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电极研究进展,着重分析了电极性能的改进机制。对于阳极,为了利干空穴的注入和可见光透射,一般应选择功函数较高的透明导电材料。由于铟锡氧化物(ITO)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阳极材料,所以着重探讨了对ITO膜各种处理方法的改进机理,认为虽然氧空位浓度、C污染、Sn浓度都对ITO的表面功函数有影响,但C污染是主要因素;一种较好的处理方法是既能有效清除C污染,同时又尽可能使ITO膜的电阻率降低,所以中度氧等离子体处理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途径。对于阴极,为了利于电子的注入,应选择功函数较低且化学性质较为稳定的材料;层状阴极可以较好地实现这一目的,并分别从隧穿效应、界面能带弯曲及减少淬灭中心等方面解释了金属/绝缘层双层阴极的改进机理,认为这三个方面共同起了作用,但主次不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阴极 阳极 隧道效应
下载PDF
单层有机半导体微腔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廖克俊 王万录 《半导体光电》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71-173,共3页
制作了DBR/ITO/PPV/Al微腔结构 ,研究了这种结构PPV发光器件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特性。实验结果表明 ,由简单地调节夹于两金属电极镜面之间的PPV层厚度可实现微腔效应。
关键词 光发射器件 电致发光 微腔效应 有机半导体
下载PDF
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的电流限制机制
17
作者 朱德喜 叶辉 +1 位作者 王军培 甄红宇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09-212,共4页
以共轭聚合物聚(2-甲氧基-5-(2′-乙基-己氧基)-1,4-对苯乙炔)为发光材料制备复合阴极结构(LiF/Al)的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针对不同发光层厚度和阴极修饰层厚度的器件进行电流-电压测试,研究引起器件电流限制的机制.结果表明,单金属阴极... 以共轭聚合物聚(2-甲氧基-5-(2′-乙基-己氧基)-1,4-对苯乙炔)为发光材料制备复合阴极结构(LiF/Al)的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针对不同发光层厚度和阴极修饰层厚度的器件进行电流-电压测试,研究引起器件电流限制的机制.结果表明,单金属阴极器件的电流特性为载流子输运体限制机制;当阴极修饰层(LiF)厚度为2nm左右时,电流特性以载流子注入限制为主;而当阴极修饰层为其他厚度时,2种限制机制同时存在.对具有不同阴极修饰层厚度的器件的电流-电压特性提出理论模型,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较为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致发光 电流限制 复合阴极 隧穿效应
下载PDF
Ge纳米结构的制备技术与发光特性研究进展
18
作者 张雷 彭英才 +2 位作者 马蕾 徐卓 王侠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1-106,共6页
Si基纳米发光材料与器件的研究是目前半导体光电子技术领域中的一个活跃前沿.除了Si纳米晶粒、Si量子点和Si/SiO2超晶格等Si纳米结构之外,属于同族元素的Ge纳米结构也因其所具有的优异特性,而呈现出良好的发光性能.评述了Ge纳米结构的... Si基纳米发光材料与器件的研究是目前半导体光电子技术领域中的一个活跃前沿.除了Si纳米晶粒、Si量子点和Si/SiO2超晶格等Si纳米结构之外,属于同族元素的Ge纳米结构也因其所具有的优异特性,而呈现出良好的发光性能.评述了Ge纳米结构的制备方法与发光特性在近年内取得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纳米结构 光致发光 电致发光 与氧相关的缺陷 量子限制效应
下载PDF
Quantum confinement effect in electroluminescent porous silicon
19
作者 王荣秋 李经建 +4 位作者 陈泳 汤鸣 王宇 蔡生民 刘忠范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1998年第4期337-344,共8页
The voltage\|tuned electroluminescence (EL) of n\|type porous silicon (PS) in a persulphate solution under cathodic polarization was studied. A blue shift with the increase of cathodic polarization and a time\|depende... The voltage\|tuned electroluminescence (EL) of n\|type porous silicon (PS) in a persulphate solution under cathodic polarization was studied. A blue shift with the increase of cathodic polarization and a time\|dependent red shift at constant potential of EL spectra have been observed. To investigate the voltage tuning mechanism and luminescence quenching mechanism for the electroluminescence of PS, FT\|IR, AFM and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were u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oltage\|tuned electroluminescence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selective excitation of different sizes of PS crystallites, which agrees with the "quantum confinement model" in PS luminesc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ous silicon electroluminescence voltage tuning LUMINESCENCE red SHIFT quantum CONFINEMENT effect.
原文传递
多孔硅的电致发光操作模型研究
20
作者 倪梦莹 韩玲玲 徐金东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55-58,共4页
通过实验分别实现了固、液两种类型的多孔硅电致发光模型.根据液态下的化学反应,分析了"空穴消耗,电子注入"机制,解释了液态下电致发光的载流子产生和复合机制.利用固态模型的I-V特性曲线,分析了多孔硅发光二极管的载流子产... 通过实验分别实现了固、液两种类型的多孔硅电致发光模型.根据液态下的化学反应,分析了"空穴消耗,电子注入"机制,解释了液态下电致发光的载流子产生和复合机制.利用固态模型的I-V特性曲线,分析了多孔硅发光二极管的载流子产生机制和发光机理.实验分析为进一步提高多孔硅电致发光效率,实现硅基光电集成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硅 电致发光 载流子注入 量子限制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