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ctivities of Urease and Phosphatase in Integrated Vertical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and Purification Effect of Black and Malodorous River 被引量:3
1
作者 崔伟 张勇 黄民生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1年第8期1186-1190,共5页
[Objective]The activities of urease and phosphatase in integrated vertical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and purification effect of black and malodorous river were studied.[Method]Honeycomb stone and soft filler were used ... [Objective]The activities of urease and phosphatase in integrated vertical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and purification effect of black and malodorous river were studied.[Method]Honeycomb stone and soft filler were used as matrix,the biological grid integrated vertical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system was built to strengthen treatment for black and malodorous river,and the activities of urease and phosphatase of two fillers in different functional areas of constructed wetland were tested to study the film formation property of two fillers in different functional areas.[Result]Both urease and phosphatase activities on biofilm of soft filler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on biofilm of honeycomb stone filler;indicating that choosing soft filler was more advantageous to the growth of biofilm;and urease activity ha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total nitrogen removal rate,while phosphatase activity had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total phosphorus removal rate.[Conclusion]This study provided evidences for utilizing the activities of urease and phosphatase to evaluate the purification effect of black and malodorous river and choose appropriate fill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grated vertical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UREASE PHOSPHATASE Black and malodorous river Purification effect
下载PDF
Effects of Cd^(2+) and Pb^(2+) on the substrate biofilms in the integrated vertical-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被引量:1
2
作者 Zhang Jinlian Cheng Shuiping +2 位作者 He Feng Liang Wei Wu Zhenbi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8期900-906,共7页
The effects of single Cd^(2+)and Pb^(2+),and combined Cd^(2+)and Pb^(2+)on dehydrogenase activity and polysaccharide content of the substrate biofilms in the integrated vertical-flow constructed wetland(IVCW)were stud... The effects of single Cd^(2+)and Pb^(2+),and combined Cd^(2+)and Pb^(2+)on dehydrogenase activity and polysaccharide content of the substrate biofilms in the integrated vertical-flow constructed wetland(IVCW)were studied.Dehydrogenase activities decreased linearly with the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s of Cd^(2+)and Pb^(2+)at different times(6,24,72,and 120 h).The activities at both 6 and 24 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at 72 and 120 h in the case of single and combined treatments.The single Cd^(2+)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 pb^(2+) biofilms dehydrogenase activity polysaccharide content integrated vertical-flow constructed wetland(IVCW)
下载PDF
Treatment Efficiency of Integrated Vertical-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for Saline Wastewater
3
作者 WANG Qishuo YANG Lei WU Zhenbin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CAS 2010年第6期544-548,共5页
The integrated vertical-flow constructed wetland(IVCW) was simulated with three suits of designed experiment columns planted with Kandelia candel.Units A,B and C were irrigated with sewage of different salinity(A... The integrated vertical-flow constructed wetland(IVCW) was simulated with three suits of designed experiment columns planted with Kandelia candel.Units A,B and C were irrigated with sewage of different salinity(A:10‰ B:20‰,C:30‰),respectively.The removal rates of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NH3-N and NO3--N dropped 90.4%-48.6%,80.2%-40.3% and 84.8%-60.9%,respectively,when salinity increases from 10‰ to 30‰.The removal rate of TP increased 14%-31.2%,oppositely.A 20-day inflow salinity drastic change shock affective trial was done on units D and E.Unit D was used as a control and irrigated with saline sewage(20‰).Unit E was irrigated with sewage with low salinity(5‰) as a salinity drastic change shock on the third and fourth days.DOC,NH3-N and NO3--N removal efficiency of unit E showed a three-stage process of change,"rapidly decrease,increase beyond the normal standard,and then back to the normal standard".TP removal value was negative during the 2-day shock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grated vertical-flow constructed wetland(IVCW) saline wastewater treatment performance salinity shock
原文传递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macrophytes in the decontamination of and electricity generation from swine wastewater via an integrated constructed wetland-microbial fuel cell process 被引量:13
4
作者 Feng Liu Lei Sun +4 位作者 Jinbao Wan Liang Shen Yanhong Yu Lingling Hu Ying Zhou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3期252-263,共12页
Plants constitute a major element of constructed wetlands(CWs).In this study,a coupled system comprising an integrated vertical flow CW(IVCW) and a microbial fuel cell(MFC) for swine wastewater tre atment was develope... Plants constitute a major element of constructed wetlands(CWs).In this study,a coupled system comprising an integrated vertical flow CW(IVCW) and a microbial fuel cell(MFC) for swine wastewater tre atment was developed to research the effects of macrophytes commonly employed in CWs,Canna indica,Acorus calamus,and Ipomoea aquatica,on decontamination and electricity production in the system.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root types and amounts of oxygen released by the roots,the rates of 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 and ammonium nitrogen(NH4^+-N) removal from the swine wastewater differed as well.In the unplanted,Canna indica,Acorus calamus,and Ipomoea aquatica systems,the COD removal rates were 80.20%,88.07%,84.70%,and 82.20%,respectively,and the NH4+-N removal rates were 49.96%,75.02%,70.25%,and 68.47%,respectively.The decontamination capability of the Canna indica system was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other systems.The average output voltages were 520±42,715±20,660±27,and 752±26 mV for the unplanted,Canna indica,Acorus calamus,and Ipomoea aquatica systems,respectively,and the maximum power densities were 0.2230,0.4136,0.3614,and0.4964 W/m^3,respectively.Ipomoea aquatica had the largest effect on bioelectricity generation promotion.In addition,electrochemically active bacteria,Geobacter and Desulfuromonas,were detected in the anodic biofilm by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analysis,and Comamonas(Proteobacteria),which is widely found in MFCs,was also detected in the anodic biofilm.These results confirmed the important role of plants in IVCW-MF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grated vertical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MICROBIAL fuel cell SWINE wastewater Dissolved oxygen(DO)
原文传递
补充碳源强化潮汐流人工湿地脱氮效果的研究
5
作者 杨学子 徐洪斌 +1 位作者 郭宝磊 高照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61-869,共9页
针对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现存问题,构建了以加气混凝土、火山岩和砾石作为组合基质的潮汐流人工湿地(TFCW),探究进水碳氮比(C/N)对其去除污染物的影响;以河南省两种常见的农业废弃物(玉米芯和小麦秸秆)浸出液作为碳源,探究补充碳源... 针对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现存问题,构建了以加气混凝土、火山岩和砾石作为组合基质的潮汐流人工湿地(TFCW),探究进水碳氮比(C/N)对其去除污染物的影响;以河南省两种常见的农业废弃物(玉米芯和小麦秸秆)浸出液作为碳源,探究补充碳源对TFCW去除污水中污染物的强化效果。结果表明:提高进水C/N可以不同程度地增强TFCW对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和总磷(TP)的去除率,但对氨氮的去除率影响不显著。玉米芯和小麦秸秆系列固体碳源浸出液前期释碳速率较快,结合浸出液的可生化性与反硝化性能,确定热处理玉米芯浸出液适合作为补充碳源。热处理玉米芯浸出液作为补充碳源能够使TFCW对各污染物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TFCW在农村地区的运用具备一定可行性,制备的固体碳源浸出液作为TFCW的补充碳源,能为农村地区人工湿地高效脱氮提供一种经济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活污水 潮汐流人工湿地 固体碳源 尾水深度净化
下载PDF
铁碳强化潮汐流-潜流复合人工湿地处理模拟养殖尾水的启动运行效果
6
作者 张美 王家宏 白杨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0-811,共12页
为探究潮汐流-潜流复合人工湿地对含四环素养殖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本研究构建陶粒(一级系统)和铁碳+陶粒(二级CCW系统)基潮汐流-潜流复合人工湿地(TC组),以及陶粒(一级系统)和陶粒(二级PCW系统)基潮汐流-潜流复合人工湿地(对照组),研... 为探究潮汐流-潜流复合人工湿地对含四环素养殖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本研究构建陶粒(一级系统)和铁碳+陶粒(二级CCW系统)基潮汐流-潜流复合人工湿地(TC组),以及陶粒(一级系统)和陶粒(二级PCW系统)基潮汐流-潜流复合人工湿地(对照组),研究其对模拟养殖尾水的启动运行效果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特性.结果表明:①加入0.2 mg/L的四环素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人工湿地启动期对污染物的去除,尤其对一级系统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CODCr、TP、NH_(4)^(+)-N和TN平均去除率分别降低0.59%、1.51%、9.57%和1.97%;②二级CCW系统去除率均高于二级PCW系统,且四环素实验组(TC组)中促进作用更为明显.CODCr、TP、NH_(4)^(+)-N、TN在TC组中平均去除率分别增加5.81%、2.47%、0.91%、1.02%,铁碳填料的加入强化了常规污染物的去除;③TC组和对照组填料表面生物膜差异较小,二级CCW系统较二级PCW系统生物膜附着更为明显,铁碳填料的加入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④二级CCW系统物种丰富度及生物多样性高于二级PCW系统.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作为人工湿地典型菌落,铁碳填料的加入使二者丰富度明显增加,对氮的去除产生积极作用.研究显示,铁碳填料的加入强化了潮汐流-潜流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氮磷的去除,该结果可为养殖尾水的净化处理提供数据支持和一定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流-潜流人工湿地 养殖尾水 铁碳填料 启动期 四环素
下载PDF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基质理化性质对nirS和nirK型反硝化菌多样性的影响
7
作者 赵伟 朱四喜 +3 位作者 夏国栋 高宁 赵斌 王众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140,共9页
深入研究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基质理化性质及其对相关脱氮反硝化微生物的影响,可为解析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及提高脱氮效率提供理论依据。2020年12月采集贵州喀斯特地区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4口池(一级垂直流下行池、一级垂直流上行池、二级... 深入研究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基质理化性质及其对相关脱氮反硝化微生物的影响,可为解析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及提高脱氮效率提供理论依据。2020年12月采集贵州喀斯特地区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4口池(一级垂直流下行池、一级垂直流上行池、二级垂直流下行池、二级垂直流上行池)的基质样品,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反硝化功能基因序列,分析其种群组成和多样性特征,并采用冗余分析揭示反硝化菌群落与基质理化性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中4口池的基质理化性质存在显著差异;pH在4口池中均呈中性,溶解氧(DO)呈先下降后升高趋势,下行池的基质电导率(EC)均比上行池要高;总氮(TN)、总磷(TP)含量随着人工湿地梯级呈显著下降趋势,未出现厌氧现象;NO_(3)^(-)-N和NH_(4)^(+)-N含量在二级垂直流下行池中大量积累并达到峰值。在多样性分析中,nirS、nirK型反硝化菌丰度随着人工湿地梯级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多样性随人工湿地级数逐渐降低,且下行池丰度多样性显著高于上行池。基质中nirS型反硝化菌共5门9属,nirS型为6门14属,变形菌门是nirS、nirK型反硝化菌群的共同优势菌门,相对丰度为55.36%~65.72%、30.06%~45.66%。nirS、nirK型反硝化菌共有OTUs数分别为392、245,并与反硝化菌群OTUs数目趋势一致,从多角度表明nirS型反硝化菌群丰度明显高于nirK型,且共有OTUs占有率高达41.6%和41.7%,表明各级池中反硝化菌群相似度较高。冗余分析表明基质中nirS和nirK反硝化菌群的构建主要受pH、NH4+-N、DO、TP、TN影响,且nirS型对pH、nirK型对NH4+-N的响应更为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rS和nirK型 反硝化菌 Illumina高通量测序 冗余分析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
下载PDF
复合潜流-潮汐流人工湿地基质对微污染水体的净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子钰 田伟君 +5 位作者 高惠子 杨淑洁 赵婧 储美乐 张丹彤 江俊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4-112,共9页
为强化组合人工湿地对微污染水体的修复,构建了两级复合潜流-潮汐流组合人工湿地(IVCW-TFCW1)和一个单独运行的潮汐流人工湿地(TFCW2)。连续运行结果表明:在进水中,COD、NH_(3)-N、TN、TP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06.69、9.36、14.36和1.03 mg&... 为强化组合人工湿地对微污染水体的修复,构建了两级复合潜流-潮汐流组合人工湿地(IVCW-TFCW1)和一个单独运行的潮汐流人工湿地(TFCW2)。连续运行结果表明:在进水中,COD、NH_(3)-N、TN、TP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06.69、9.36、14.36和1.03 mg·L^(-1)的条件下,IVCW-TFCW1能够有效地净化微污染河水,其对COD、NH_(3)-N、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3.79%、98.62%、77.24%、18.16%。其中,IVCW对COD、NH_(3)-N的去除率达到87.38%和97.29%,二级TFCW1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净化,使其出水浓度降至6.60和0.13 mg·L^(-1),达到了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Ⅰ类标准。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比较,发现不同湿地单元对COD、NH_(3)-N、TN的净化效果均表现为:IVCW-TFCW1>IVCW>TFCW2;对于TP的净化效果:TFCW1>IVCW>IVCW-TFCW1。微生物群落分析结果表明,IVCW中硝化螺菌属丰度显著高于TFCW1和TFCW2。TFCW2中具有除磷作用的黄杆菌属丰度明显高于IVCW和TFCW1,揭示了不同湿地单元微生物进行脱氮除磷机制与净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潜流-潮汐流组合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基质 微污染水体 净化效果 群落分析
下载PDF
水力负荷和填料对华南冬季条件下潮汐流人工湿地去除氨氮的影响
9
作者 张权 杨永强 +2 位作者 邹宇环 吴世军 陈繁荣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6-130,136,共6页
供氧不足是导致传统人工湿地硝化速率和水力负荷低的关键因素。此外,低温条件下微生物活性下降会进一步加剧该问题。针对上述情况,构建两组供氧能力强的潮汐流实验柱,在华南冬季条件下考察水力负荷和填料对系统NH_(4)^(+)-N去除效率的... 供氧不足是导致传统人工湿地硝化速率和水力负荷低的关键因素。此外,低温条件下微生物活性下降会进一步加剧该问题。针对上述情况,构建两组供氧能力强的潮汐流实验柱,在华南冬季条件下考察水力负荷和填料对系统NH_(4)^(+)-N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H_(4)^(+)-N去除负荷与水力负荷成正比。以沸石与碎石混合填充的潮汐流实验柱(TFCW-Z)对NH_(4)^(+)-N的平均去除率(67.20%~77.28%)显著高于以碎石填充的实验柱(TFCW-G)NH_(4)^(+)-N平均去除率(43.23%~51.77%)(p<0.05)。在日平均温度为6~19.5℃,水力负荷为4 m/d条件下,TFCW-Z出水中NH_(4)^(+)-N质量浓度始终低于黑臭水体标准值8 mg/L,此时NH_(4)^(+)-N平均去除率为67.20%,NH_(4)^(+)-N平均去除负荷高达47.96 g/(m2·d),表明潮汐流人工湿地在华南地区黑臭水体治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臭水体 潮汐流人工湿地 低温 填料 水力负荷
下载PDF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真菌群落与基质微环境的关系研究
10
作者 朱四喜 夏国栋 +2 位作者 赵伟 高宁 王众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481-4490,共10页
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喀斯特地区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中基质微环境的真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进行测序与分析,以探究真菌群落与基质微环境之间的关系,为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的维护、高效脱氮以及周边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依据。... 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喀斯特地区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中基质微环境的真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进行测序与分析,以探究真菌群落与基质微环境之间的关系,为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的维护、高效脱氮以及周边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各级湿地基质微环境对真菌群落特征表现有显著影响,土壤真菌多样性及丰度呈现出了先减小再增加的趋势。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罗兹菌门(Rozell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壶菌门(Chytridiomycota),数量占80%以上。此外,孢霉菌门(Mortierellomycota)与单毛壶菌门(Monoblepharomycota)也占有一定比例。从一级垂直流下行池至生物稳定塘的过程中,各级湿地的不同导致属水平真菌群落结构有显著性差异,木霉菌属(Trichoderma)、鬼伞属(Coprinellus)、Paraphaeosphaeria、Aquamyces分别为一级垂直流下行池至、上行池以及二级垂直流下行池、上行池的优势菌属,生物稳定塘的优势菌属是塞伯林德纳属(Cyberlindnera)与口蘑属(Tricholoma)。冗余分析以及斯皮尔曼分析表明,环境因子的不同也是导致各级湿地中真菌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中,影响真菌群落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为pH值、溶解氧质量浓度、氨态氮质量比、硝态氮质量比和总氮质量比,与此同时子囊菌门青霉属菌(Penicillium)、镰刀菌属(Fusarium)与木霉属(Trichioderma)的真菌对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脱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 高通量测序 真菌群落 脱氮
下载PDF
建筑废砖作为人工湿地填料深度除磷探讨——以濮阳市某生活污水处理厂出水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昌伟 刘红茹 韩健 《四川环境》 2023年第2期36-39,共4页
针对建筑废砖作为人工湿地填料除磷的可行性,以濮阳市某生活污水厂二级出水为原水,利用四级串联人工湿地系统,进行了废砖填料对城市污水总磷的深度处理效果的探讨。结果表明:当系统进水总磷浓度为2.12±1.24mg/L时,出水总磷浓度可降... 针对建筑废砖作为人工湿地填料除磷的可行性,以濮阳市某生活污水厂二级出水为原水,利用四级串联人工湿地系统,进行了废砖填料对城市污水总磷的深度处理效果的探讨。结果表明:当系统进水总磷浓度为2.12±1.24mg/L时,出水总磷浓度可降至0.48±0.27mg/L;预测废砖填料除磷的最大去除容量为107(mg-P/L-填料),达到最大去除容量的时间为265天;建筑废砖适宜作为人工湿地除磷填料。为回收利用建筑垃圾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废砖 人工湿地 除磷 潮汐流 深度处理
下载PDF
人工湿地基质环境因子对AOA和AOB多样性的影响
12
作者 高宁 朱四喜 +3 位作者 夏国栋 赵伟 赵斌 王众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9-46,共8页
该文以贵州某地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氨氧化古菌(AOA)和氨氧化细菌(AOB)群落分布与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等级人工湿地对基质环境因子和微生物AOA和AOB群落分布特征均有显著影响,总体上AOB群落多... 该文以贵州某地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氨氧化古菌(AOA)和氨氧化细菌(AOB)群落分布与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等级人工湿地对基质环境因子和微生物AOA和AOB群落分布特征均有显著影响,总体上AOB群落多样性及丰度均大于AOA,且AOB主导氨氧化过程。AOA的优势菌门主要为泉古菌和奇古菌门,AOB中变形菌门占优。人工湿地发现优势菌属为亚硝化弧菌属、亚硝化单胞菌属和亚硝化螺菌属。冗余分析表明,人工湿地基质环境因子导致AOA和AOB群落分布呈显著差异。AOA群落主要影响因子为铵态氮、pH和电导率,且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硝态氮会限制AOA群落的生长发育。对于AOB群落,p H与亚硝化螺菌属是主要影响因子,且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亚硝化单胞菌属和亚硝化弧菌属主要影响因子是铵态氮、硝态氮和总氮,且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溶解氧呈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可为人工湿地功能微生物资源利用及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氧化古菌 氨氧化细菌 群落多样性 环境因子 人工湿地
下载PDF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硝化与反硝化作用 被引量:118
13
作者 贺锋 吴振斌 +2 位作者 陶菁 成水平 付贵萍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7-50,共4页
研究了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各基质层的硝化与反硝化菌数量以及硝化与反硝化作用强度 .结果表明 ,基质中硝化菌数量为 7 5× 10 3 ~ 1 1× 10 5MPN·g-1,反硝化菌数量为 7 5× 10 6~ 1 1× 10 7MPN·g-1.硝化... 研究了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各基质层的硝化与反硝化菌数量以及硝化与反硝化作用强度 .结果表明 ,基质中硝化菌数量为 7 5× 10 3 ~ 1 1× 10 5MPN·g-1,反硝化菌数量为 7 5× 10 6~ 1 1× 10 7MPN·g-1.硝化作用强度为 0 0 1~ 6 35 μg·(g·d) -1,反硝化作用强度为 3 37~ 4 19μg·(g·d) -1.沿水流方向硝化菌数量和硝化作用强度明显降低 ,其变化趋势呈显著正相关 (r =0 96 6 1,p <0 0 0 1) .反硝化菌数量和反硝化作用强度比较稳定 ,沿水流方向略有上升 ,其变化趋势呈显著正相关 (r =0 772 2 ,p <0 0 2 5 ) .沿水流方向 ,硝化作用与反硝化作用强度变化呈显著负相关 (r=- 0 9776 ,p <0 0 0 1) ,这与人工湿地的溶氧状况和污水中氨氮含量较高相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 硝化作用 反硝化作用 硝化菌 反硝化菌
下载PDF
潮汐流及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效果比较研究 被引量:27
14
作者 吕涛 吴树彪 +4 位作者 柳明慧 鞠鑫鑫 常永江 陈理 董仁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618-1624,共7页
利用室内潮汐流和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装置,对不同类型人工湿地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潮汐流人工湿地有利于CODCr和氨氮的去除,去除率分别达到94%和95%,灯芯草水平潜流人工湿中因为湿地植物吸收和根区效应等作用使其总... 利用室内潮汐流和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装置,对不同类型人工湿地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潮汐流人工湿地有利于CODCr和氨氮的去除,去除率分别达到94%和95%,灯芯草水平潜流人工湿中因为湿地植物吸收和根区效应等作用使其总氮去除率达到51%,CODCr和氨氮去除率分别为76%和49%,无植物水平潜流人工湿地中CODCr、氨氮和总氮去除率最差,分别为70%、34%和36%;潮汐运行方式可改善湿地内部的氧环境,提高微生物活性,潮汐流人工湿地中微生物活性达到0.3mg·g-1,是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近3倍;三组人工湿地基质微生物硝化作用强度与对应氨氮去除效果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89(P<0.05),表明微生物的硝化作用是主要的氨氮脱除途径,且硝化作用强度可作为反映湿地氨氮脱除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潮汐流 水平潜流 处理效果 基质微生物
下载PDF
低温下潮汐流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净化效果 被引量:18
15
作者 叶捷 彭剑峰 +4 位作者 高红杰 宋永会 张盼月 曾光明 邱光磊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4-300,共7页
潮汐流人工湿地是将湿地按时间序列周期性地充水和排干,使得湿地内部形成好氧-厌氧交替过程,从而实现并强化污染物去除的新型人工湿地形式.该研究主要考察了低温条件下(9~13℃)潮汐流人工湿地与传统连续流人工湿地对污染物处理的效能差... 潮汐流人工湿地是将湿地按时间序列周期性地充水和排干,使得湿地内部形成好氧-厌氧交替过程,从而实现并强化污染物去除的新型人工湿地形式.该研究主要考察了低温条件下(9~13℃)潮汐流人工湿地与传统连续流人工湿地对污染物处理的效能差异,以及运行工况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同时对各人工湿地系统中微生物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力负荷为0.2 m3/(m2.d)条件下,采用3个周期/d的潮汐流人工湿地,出水ρ(DO)为0.61 mg/L,高于连续流人工湿地的0.22 mg/L;NH4+-N,CODCr及PO43--P的去除率达到48.57%,68.96%及29.02%,分别比连续流人工湿地提高了约30%,20%和20%.同时,通过对各反应器内微生物呼吸作用和脱氢酶活性等的对比研究发现,3个周期/d的潮汐流人工湿地中微生物具有更高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流 人工湿地 低温 微生物活性 复氧能力
下载PDF
潮汐流人工湿地的除氮效果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亚琼 崔丽娟 +1 位作者 李伟 李凯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72-1178,共7页
为研究TF-CW(tidal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潮汐流人工湿地)的除氮效果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以连续流模拟装置(A组)为对照,设置3种潮汐进水方式〔RAT(闲置时间∶反应时间)分别为1∶1、1∶2、2∶1,依次记做B组、C组、D组〕,运行175... 为研究TF-CW(tidal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潮汐流人工湿地)的除氮效果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以连续流模拟装置(A组)为对照,设置3种潮汐进水方式〔RAT(闲置时间∶反应时间)分别为1∶1、1∶2、2∶1,依次记做B组、C组、D组〕,运行175 d,分析不同进水方式下TF-CW模拟装置对TN、NH4+-N、NO3--N、TOC的去除效果及其在不同处理深度上的变化.结果表明:A、B、C、D组T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2.41%±4.84%、84.82%±5.09%、86.09%±3.99%、90.23%±3.05%.A组TN和NH4+-N的去除效果与B、C、D组均差异显著(P〈0.05),其中D组TN和NH4+-N的去除效果均最好;A组对NO3--N的总体去除效果较优;RAT并不影响TOC的去除率.不同进水方式下,NH4+-N的去除率均在0~15 cm深度内最大,ρ(TOC)处于较低水平(0~20 mg/L),二者均随处理深度的不断增加而逐渐下降;ρ(NO3--N)在0~15 cm深度内迅速上升.随着闲置时间的增加,ρ(DO)逐渐升高.TN和NH4+-N的去除率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基本保持恒定,主要影响因子有ρ(DO)、RAT、ORP(oxidation reduction potential,氧化还原电位)和ρ(TOC);而NO3--N的去除率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其主要影响因子有p H、电导率和水温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流 连续流 人工湿地 氮去除 深度
下载PDF
水平流-垂直流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的净化效果研究 被引量:23
17
作者 刘雯 崔理华 +3 位作者 朱夕珍 罗莉 黄婉娟 钟德海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04-606,共3页
采用人工处理池,将水平流与垂直流湿地系统组合成复合式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研究了此系统在停留时间为5d时对城市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水平流-垂直流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效果相当稳定,其对化粪池出水中COD,BOD5,TP,TN,SS的平均去除... 采用人工处理池,将水平流与垂直流湿地系统组合成复合式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研究了此系统在停留时间为5d时对城市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水平流-垂直流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效果相当稳定,其对化粪池出水中COD,BOD5,TP,TN,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2%,80%,83%,33%和60%以上。而种植系统去除效果明显高于无种植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流 垂直流 人工湿地 净化效果 复合系统 化粪池出水
下载PDF
潜流-上行垂直流复合人工湿地对氮磷去除效果 被引量:25
18
作者 帖靖玺 郑正 +4 位作者 钟云 罗兴章 王勇 孔刚 于鑫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5-269,共5页
研究了潜流-上行垂直流复合人工湿地工艺对NH4+-N、NO3--N、TN和TP的去除效果。在处理负荷为30 L.d-1,水力停留时间为4.8 d时,该工艺对NH4+-N、NO3--N、TN和TP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5%、52%、79%和81%。对3种含氮化合物... 研究了潜流-上行垂直流复合人工湿地工艺对NH4+-N、NO3--N、TN和TP的去除效果。在处理负荷为30 L.d-1,水力停留时间为4.8 d时,该工艺对NH4+-N、NO3--N、TN和TP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5%、52%、79%和81%。对3种含氮化合物的去除效果可以根据运行时间分为两阶段,在两阶段中,对NH4+-N、NO3--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3%和99%,35%和98%,71%和98%。对TP的去除效果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则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流 上行垂直流 复合人工湿地 NH4^+-N NO3^--N TN TP
下载PDF
构建湿地堵塞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34
19
作者 付贵萍 吴振斌 +2 位作者 张晟 成水平 贺锋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44-149,共6页
研究了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 (IVCW)中与填料堵塞相关的填料粒径、渗透性能、有机质含量等因素的变化 .经过颗粒分析得知填料粒径在 2~ 5mm间 ,运用自制的砂样管对填料进行原位采样 ,渗透试验结果表明IVCW填料层的渗透系数随填料深度的... 研究了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 (IVCW)中与填料堵塞相关的填料粒径、渗透性能、有机质含量等因素的变化 .经过颗粒分析得知填料粒径在 2~ 5mm间 ,运用自制的砂样管对填料进行原位采样 ,渗透试验结果表明IVCW填料层的渗透系数随填料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IVCW填料各层中 ,渗透系数最小值存在于表层以下 15~ 30cm处 .IVCW系统运行 5 2个月后 ,仅填料表面至 15cm深处有少量有机质存在 ,15cm深度以下有机质含量极少 ,表明IVCW系统运行稳定 ,未出现堵塞现象 .文中通过分析填料堵塞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对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IVCW) 堵塞 渗透系数 有机质
下载PDF
复合垂直流与潜流人工湿地沿程脱氮除磷对比研究 被引量:20
20
作者 栾晓丽 王晓 +1 位作者 赵钰 强艳艳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6-29,34,共5页
针对复合垂直流和潜流人工湿地对COD、TP、NH4+-N、NO3-N和TN的沿程去除规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夏季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去除效果均好于潜流人工湿地。对于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污染物的去除主要集中在下行流池,且在进水端0~20c... 针对复合垂直流和潜流人工湿地对COD、TP、NH4+-N、NO3-N和TN的沿程去除规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夏季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去除效果均好于潜流人工湿地。对于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污染物的去除主要集中在下行流池,且在进水端0~20cm对COD、TP、NH4+-N和TN都有快速降解的过程。对于潜流人工湿地,进水端0~40cm主要是COD和TP的快速降解沉淀,之后硝化作用逐渐加强,潜流人工湿地沿程均会发生反硝化作用,TN浓度基本呈均匀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 潜流人工湿地 COD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