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3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f the Fast-Closing Switch Used for Fault Current Limiters in Power System 被引量:1
1
作者 邹积岩 董恩源 陈金祥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2年第1期92-96,共5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type of fault current limiter (FCL) based on fast closing switch, which is composed of a capacitor bank and a reactor in series. The main control component is a fast closing switch connecte...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type of fault current limiter (FCL) based on fast closing switch, which is composed of a capacitor bank and a reactor in series. The main control component is a fast closing switch connected in parallel with the capacitors, which is driven by the electromagnetic repulsion force. It can response the order within 1 ms. When fault occurs, the switch closes and the capacitors are bypassed, and the fault current is limited by the reactor. Simulation analysis and experiment show that the electromagnetic repulsion force actuator can meet the demand of fast closing switch, it is feasible to develop the FCL with low cost and high reli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ult current limiter (FCL) electromagnetic repulsion force fast closing switch simulation.
下载PDF
轴径向静态偏心故障下外转子永磁发电机电磁转矩特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何玉灵 王世云 +4 位作者 孙凯 蒋梦雅 慈铁军 何敏 张娜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5,共14页
对外转子永磁发电机轴径向静态偏心故障下的电磁转矩特性进行了理论解析、仿真计算和实验验证。首先,在考虑齿槽效应影响条件下,引入磁导修正系数ε(θ),推导出轴径向静态偏心前后气隙磁密表达式,并考虑绕组分布情况,构建一种新型的永... 对外转子永磁发电机轴径向静态偏心故障下的电磁转矩特性进行了理论解析、仿真计算和实验验证。首先,在考虑齿槽效应影响条件下,引入磁导修正系数ε(θ),推导出轴径向静态偏心前后气隙磁密表达式,并考虑绕组分布情况,构建一种新型的永磁发电机轴径向静态偏心故障下相电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得到轴径向偏心下电磁转矩解析表达式。其次,通过有限元仿真计算得到外转子永磁发电机轴径向静态偏心下的电磁转矩波动特性。最后,在一台外转子永磁发电机上通过故障模拟实验实例印证了解析分析和仿真计算结果。结果表明:相较于正常情况,径向偏心时,电磁转矩以直流、二倍频、四倍频成分为主,随着偏心程度的加剧,电磁转矩的直流、二倍频、四倍频成分幅值将随着增大;轴向偏心时,电磁转矩谐波成分不变,随着偏心程度的加剧,各谐波成分幅值将随着减小。对外转子永磁发电机气隙偏心故障分析的一个重要补充,对此类问题的现场检测和鉴定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转子永磁发电机 轴径向静态偏心 气隙磁密 相电流 电磁转矩 故障诊断
下载PDF
Study on the Detection Methods of DC Series Arc Fault 被引量:3
3
作者 JI Shengchang LIU Yuan ZHU Yeye ZHU Lingyu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131-2137,共7页
It is difficult to detect and extinguish direct current(DC)arc in power electronics systems,and the arc could easily lead to a fire and cause great damage to surrounding equipment.A DC arc generation simulation unit i... It is difficult to detect and extinguish direct current(DC)arc in power electronics systems,and the arc could easily lead to a fire and cause great damage to surrounding equipment.A DC arc generation simulation unit is established,in which DC series arcs are generated by dragging the moving electrode away from the fixed one with the help of the stepper motor.In addition,a ferrite rod antenna is used to receive the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signals induced by the arcs.Based on experiments using the unit,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DC arc,including the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arc current and source output in corresponding time window,and the frequency-domain characteristics of arc current,are studied.With discussion on three detection methods,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variation of current and voltage of arc,the spectrum of the arc current during the discontinuous intervals and the radiating electromagnetic signal are all features that can be adopted for detecting DC series arc.Therefore,a synthetic judgment method is suggested for further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检测方法 直流电弧 DC 电磁辐射信号 电力电子系统 电弧电流 模拟单元 脉冲特性
下载PDF
Var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Tornogram Before and After Earthquakes
4
作者 Sun Cichang,Wang Xusheng,Liu Qingfang,Tao Yulu,Yu Ping,and Feng RuiInstitute of Geophysics,SSB,Beijing 100081,China Department of Geophysics,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China Seismnlogical Bureau of Hunan Province,Changsha 410001,China Center for Seismological Data and Information,SSB,Beijing 100045,China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1998年第2期70-76,共7页
Cross-well electromagnetic tomography has been used to monitor the changes of the abso rption coefficient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before and after earthquakes for 5 years at Dahuichang fault since 1992.It has been fo... Cross-well electromagnetic tomography has been used to monitor the changes of the abso rption coefficient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before and after earthquakes for 5 years at Dahuichang fault since 1992.It has been found that 3 months before the occurrence of moderately strong earthquakes(ML≥4.0,△【210 km),several special changes in tomogram appeared as follows:The mean-value of the absorption coefficient dropped about 10% compared with the annually decreasing tendency; the mean difference of pixels suddenly decreased or increased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and the entropy of the paragenic matrix in a tomogram decreased and the number of low absorption pixels increased.It is inferred that such changes in electromagnetic tomograms are attributed to the variation of micro-cracks and porosity in rocks.Electromagnetic tomography can be studied as a new technique to detect earthquake precurs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magnetIC TOMOGRAM Dahuichang fault Earthquake PRECURSOR Imageanalysis.
下载PDF
A fault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the parameter variation of apparent current
5
作者 LI Junguang LI Diquan YANG Yang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8年第3期553-562,共10页
A new fault identification method, which is called the apparent current method, based on the parameter variation of apparent current is proposed after the analysis of the limitations of the fault interpretation method... A new fault identification method, which is called the apparent current method, based on the parameter variation of apparent current is proposed after the analysis of the limitations of the fault interpretation method for the wide field electromagnetic data in the non-seismic exploration for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This method takes the study of the wide field electromagnetic theory and the mechanism of the fault generation, this method takes the wide field electromagnetic data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establishe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geoelectric section and the virtual equivalent circuit, and then uses the virtual equivalent circuit as the carrier, and applies the theoretical equation of the apparent current, and combines 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 of the study area to achieve scientific inference for location of fault in wide field electromagnetic exploration data. Theoretical model test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practical data proved that the location of underground fault can be accurately deduced by the trend of apparent current in underground space, reducing the multiple interpretations of electromagnetic data interpretation.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verified the correctness of the theory of apparent current an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method of apparent curr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DE field electromagnetIC data APPARENT current fault identification virtual EQUIVALENT circuit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下载PDF
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机失磁机理与选区渗重稀土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谢颖 孙存峻 +2 位作者 蔡蔚 任少卿 姜佳宁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83,共9页
由于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机(PMSM)具有高功率密度的设计要求,使得磁钢更易受到电磁以及高温影响致使出现不可逆失磁,为此常在磁钢制备时加入大量镝、铽等贵重稀土元素,但该方法使得磁钢材料价格激增。本文以一台“三角”型内置式永磁... 由于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机(PMSM)具有高功率密度的设计要求,使得磁钢更易受到电磁以及高温影响致使出现不可逆失磁,为此常在磁钢制备时加入大量镝、铽等贵重稀土元素,但该方法使得磁钢材料价格激增。本文以一台“三角”型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了温度、电枢电流大小以及弱磁角这三个因素对电机磁钢的失磁特性影响,进而确定磁钢的易失磁位置及失磁扩散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将电机磁钢材料的牌号更改为较低的牌号,并提出合理的选区渗重稀土设计方案,实现了在不损失电机性能的情况下,减少重稀土元素用量的目的。最后,提出一种适用于计算选区渗重稀土设计方案中最大内禀矫顽力提升倍数的方法,可为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机磁钢减重稀土研发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 失磁故障 电磁转矩 反电动势 选区渗重稀土 内禀矫顽力
下载PDF
基于时间参数融合的电磁继电器故障检测
7
作者 雷晓犇 王浩 +3 位作者 肖乔元 吴凡 胡新华 王路瑶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25,共10页
针对单一特征难以综合反映电磁继电器退化故障的问题,依据继电器故障机理选取吸合时间、释放时间、超程时间为多元故障特征变量,提出一种基于时间参数融合的电磁继电器故障检测方法。首先,考虑退化故障的模糊不确定性,根据退化特征的模... 针对单一特征难以综合反映电磁继电器退化故障的问题,依据继电器故障机理选取吸合时间、释放时间、超程时间为多元故障特征变量,提出一种基于时间参数融合的电磁继电器故障检测方法。首先,考虑退化故障的模糊不确定性,根据退化特征的模糊阈值构造模糊隶属度函数,求取其数据对继电器工作状态的隶属度,并表示为故障证据;然后,应用证据推理算法,融合多特征故障证据得到继电器故障信息;最后,通过迭代融合历史、当前以及预测的下一时刻的故障信息得到故障检测结果,并自适应调整故障信息的可靠度,兼顾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灵敏度。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误报率为5.2%,漏报率为2.0%,与现有方法相比,在准确性和抗干扰能力上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有效提高电磁继电器退化故障的检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继电器 故障检测 退化故障 证据推理
下载PDF
架空配电线路故障电弧的电磁辐射特性及故障定位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杨庆 齐玥 +2 位作者 韦思宇 王科 刘红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3-361,I0029,共10页
针对架空配电线路电弧接地故障点定位难题,该文研究架空配电线路故障电弧的电磁辐射特性,探索基于电磁辐射信号的电弧故障定位方法的可行性。通过10 k V配网真型故障模拟试验平台,分析接地电弧电磁辐射的时域与频域特性及传播衰减规律,... 针对架空配电线路电弧接地故障点定位难题,该文研究架空配电线路故障电弧的电磁辐射特性,探索基于电磁辐射信号的电弧故障定位方法的可行性。通过10 k V配网真型故障模拟试验平台,分析接地电弧电磁辐射的时域与频域特性及传播衰减规律,结果表明:电弧电流的电磁辐射特征频段为20~30 MHz,该特征频段不会受到中性点接地方式、电弧接地介质与线路结构参数的显著影响,且特征频段内辐射信号在传播过程中衰减较慢。在此基础上,设计一种小型化三角形单极子–环形组合平面天线,工作频率为20~500 MHz。利用自制天线开展小型电弧故障定位实验,为后续配网电弧故障定位的应用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架空配电线路 接地电弧 电磁辐射 时域特性 频域特性 故障定位
下载PDF
基于网格指纹匹配的光伏阵列电弧故障定位方法 被引量:4
9
作者 金辉 高伟 +1 位作者 林亮世 杨耿杰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5-815,I0030,共12页
考虑到传统的基于电磁辐射(electromagneticradiation,EMR)信号的光伏阵列电弧故障定位方法存在采样条件严苛、定位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网格指纹匹配的电弧故障定位新方法。首先,使用低采样率获取电弧EMR信号,并提取其均方根值作... 考虑到传统的基于电磁辐射(electromagneticradiation,EMR)信号的光伏阵列电弧故障定位方法存在采样条件严苛、定位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网格指纹匹配的电弧故障定位新方法。首先,使用低采样率获取电弧EMR信号,并提取其均方根值作为代表EMR强度的特征指标。然后,利用BP神经网络(backpropagationneural network,BPNN)挖掘辐照度、信号接收距离与电弧EMR信号强度的内在联系,建立预测模型。接着,根据BPNN输出的双天线阵列与电弧间的预测距离,利用三角定位法初步求得电弧所在区域。最后,网格化划分电弧所在区域的光伏组件,生成网格指纹信息,并将预测距离与指纹信息最匹配的网格的中心坐标作为电弧发生位置的最终预测坐标。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具备良好的定位能力与适应性,对电弧故障定位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306m,在定位精度与经济性上均优于EMR衰减模型定位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阵列 电弧故障定位 电磁辐射 BP神经网络 网格指纹匹配
下载PDF
基于电磁瞬态过程的GIS隔离开关分合位置确认方法研究
10
作者 张国宝 柯艳国 +4 位作者 黄伟民 杨为 赵恒阳 阮江军 何松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75,共6页
GIS隔离开关在电力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分合闸不到位故障会威胁系统安全。传统的状态检测方法所反映的腔体内部信息有限,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电磁瞬态过程的新方法。利用在GIS隔离开关带电分合过程中产生的电磁瞬态信息,通过分析电... GIS隔离开关在电力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分合闸不到位故障会威胁系统安全。传统的状态检测方法所反映的腔体内部信息有限,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电磁瞬态过程的新方法。利用在GIS隔离开关带电分合过程中产生的电磁瞬态信息,通过分析电磁瞬态信号的起止时间与开关动静触头位置关系,反演GIS隔离开关腔体内动静触头状态。同时,还提出了一种低采样频率下提取高频电磁瞬态信号特征的方法,并开发了相应的采集装置。不仅有效降低了数据采集量,同时可以成功确认GIS隔离开关的分合位置。最后通过实验证明了文中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隔离开关 工程应用 电磁信息 故障诊断 非侵入式检测
下载PDF
断层的地电响应特征及其在砂岩型铀矿地质解译中的作用——以巴楚隆起地区为例
11
作者 王恒 程纪星 +3 位作者 胡英才 陈闫 陈汉波 张濡亮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24年第4期765-772,共8页
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认为,适宜的构造斜坡带可发展为有利的铀成矿区。斜坡带内受重力、挤压等因素形成的断裂对铀成矿和保矿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北方沉积盆地内,利用大地电磁法进行断裂解译的精度不仅受沉积地层绝对电阻率的影响,也受... 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认为,适宜的构造斜坡带可发展为有利的铀成矿区。斜坡带内受重力、挤压等因素形成的断裂对铀成矿和保矿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北方沉积盆地内,利用大地电磁法进行断裂解译的精度不仅受沉积地层绝对电阻率的影响,也受地层间相对电阻率影响。为准确解译隐伏断裂,建立了不同电性差异下的正、逆断层地电模型,正反演模拟了不同电阻率差异及不同性质断层模型的一维、二维反演电阻率断面。正反演模拟结果表明:正、逆断层在反演地电断面上具有不同的特征,即正断层在断层斜面处呈倾斜形态,而逆断层在断层斜面处呈凹陷形态;一维反演结果对断裂的识别效果要优于二维反演结果。通过断层地电相应特征规律的总结,为巴楚隆起西部凹陷大地电磁剖面隐伏断裂的解译提供了依据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楚隆起 断层模拟 电磁测深 地电断面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石炭系火山岩凝析气藏的发现与勘探启示 被引量:2
12
作者 卞保力 刘海磊 +2 位作者 蒋文龙 王学勇 丁修建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6-105,共10页
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火山岩油气藏是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之一。根据录测井资料、地球化学分析数据及岩石薄片鉴定资料,结合地球物理方法,厘清了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石炭系火山岩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总结出深层火山岩气藏富集规律,明确了... 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火山岩油气藏是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之一。根据录测井资料、地球化学分析数据及岩石薄片鉴定资料,结合地球物理方法,厘清了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石炭系火山岩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总结出深层火山岩气藏富集规律,明确了有利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风城组烃源岩厚度为100~300 m,面积约为5 400 km2,整体进入生凝析油—干气阶段,生气强度大于20×108m3/km2,为凹陷提供了丰富的天然气源。(2)研究区石炭系火山岩岩性复杂,爆发作用形成的安山质火山角砾岩受到风化淋滤作用,可形成物性较好的风化壳型储层。石炭系—二叠系大型不整合面和广泛发育的深大断裂是重要的输导体系,二叠系上乌尔禾组泥岩作为区域盖层,为凝析气成藏提供了保存条件,油藏主要分布在高部位,气藏分布于低部位。(3)通过“两宽一高”(宽方位、宽频带、高密度)技术,提高地震成像精度,联合时-频电磁技术(TFEM),实现了石炭系火山岩的精细刻画,为深层油气藏的勘探提供了有力支撑。石西16井的重大突破,证实了盆1井西凹陷石炭系火山岩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藏 火山岩 风城组烃源岩 上乌尔禾组泥岩盖层 不整合面 深大断裂 “两宽一高”技术 时-频电磁技术 石炭系 盆1井西凹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新型电磁感应式无源触发器分析与设计
13
作者 吕智勇 岳海波 +6 位作者 王向军 庄劲武 李思光 薛婕 袁志方 武瑾 马丽莉 《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 2024年第3期3-8,共6页
针对混合型限流熔断器中电子触发器存在的有源触发和不能全范围分断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能够实现无源供电且具备全范围分断能力的新型电磁感应式无源触发器方案。首先介绍了新型触发器的工作原理,开展了自感应供电、幅值整定两个内容的... 针对混合型限流熔断器中电子触发器存在的有源触发和不能全范围分断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能够实现无源供电且具备全范围分断能力的新型电磁感应式无源触发器方案。首先介绍了新型触发器的工作原理,开展了自感应供电、幅值整定两个内容的分析设计;然后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将电磁场和电路进行耦合建模,基于该模型分析了铁芯线圈磁感应强度随位置的变化特性;提出了采用单霍尔芯片进行短路电流幅值判断的方法,减小了芯片的功耗,从而解决了新型触发器在低上升率工况下感应供电不足的问题;同时为了提高触发器的可靠性,设计了延时控制电路;最后根据设计参数制造样机,在短路判断幅值10 kA的限流条件下分别对混合型限流熔断器进行了8 A/μs最小短路电流上升率和33 A/μs最大短路电流上升率的检测试验,试验结果验证了分析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路 电磁感应 触发器 霍尔芯片 故障检测
下载PDF
500 kV限流器接入对南网系统过电压的影响分析
14
作者 杨帆 张旭 乐健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1-196,共6页
串联限流电抗器能有效限制500 kV电压等级的短路电流,但其接入系统后会影响系统的过电压水平,需要进一步进行安全校验。以广南站500 kV/90 kA限流器示范工程为背景,利用电磁暂态仿真软件EMTP研究500 kV限流电抗器自身的过电压以及限流... 串联限流电抗器能有效限制500 kV电压等级的短路电流,但其接入系统后会影响系统的过电压水平,需要进一步进行安全校验。以广南站500 kV/90 kA限流器示范工程为背景,利用电磁暂态仿真软件EMTP研究500 kV限流电抗器自身的过电压以及限流电抗器接入后对系统的工频过电压、操作过电压、线路断路器的暂态恢复电压,以保证系统与设备的安全运行。结果表明,无论是否采用限流电抗器,顺德-广南500 kV线路无故障甩负荷和单相故障切负荷时的工频过电压均在允许的范围内;500 kV限流电抗器接入后的顺德-广南500 kV线路合闸操作过电压未超过标准允许范围,变电站及限抗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OA能耗及电流与其设计参数相比有很大的裕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流电抗器 短路故障 过电压 电磁暂态仿真
下载PDF
具备内部故障仿真能力的永磁同步发电机电磁暂态建模与仿真方法
15
作者 邹明 许建中 赵成勇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1-157,共7页
对永磁同步发电机(PMSG)内部定子绕组故障的精确建模与仿真有助于设计有效的状态检测系统和控制保护策略。首先对PMSG内部故障特征进行分析和详细的数学推导,给出了适合电磁暂态(EMT)建模的状态空间形式的动态方程。进而提出了一种PMSG... 对永磁同步发电机(PMSG)内部定子绕组故障的精确建模与仿真有助于设计有效的状态检测系统和控制保护策略。首先对PMSG内部故障特征进行分析和详细的数学推导,给出了适合电磁暂态(EMT)建模的状态空间形式的动态方程。进而提出了一种PMSG内部故障EMT建模与仿真方法,并推导出其等效电路。利用MATLAB对推导出的方程进行了数值计算迭代求解,并在PSCAD/EMTDC中搭建了PMSG测试模型,与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和对比验证。分析结果表明,PMSG内部故障会在短路路径中产生较大的循环故障电流,但是从发电机外部特性很难判断是否发生内部故障。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PMSG内部故障EMT模型可准确反映内部故障特征,验证了所提建模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发电机 定子绕组内部故障 数值计算 电磁暂态 等效模型
下载PDF
灵活接地系统间歇性弧光接地故障识别方法研究
16
作者 谭王景 王倩 闫富平 《自动化仪表》 CAS 2024年第11期101-105,109,共6页
针对配网中性点经消弧线圈并电阻灵活接地系统发生间歇性弧光接地故障时零序保护无法动作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零序电流、故障累计持续时间的识别方法。首先,分析了灵活接地系统发生接地故障时,故障线路零序电流与非故障线路零序电流的... 针对配网中性点经消弧线圈并电阻灵活接地系统发生间歇性弧光接地故障时零序保护无法动作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零序电流、故障累计持续时间的识别方法。首先,分析了灵活接地系统发生接地故障时,故障线路零序电流与非故障线路零序电流的幅值特征。其次,利用不同线路间有效值差异并结合累计故障持续时间,提出故障识别判据。最后,通过电磁暂态分析程序建立不同电弧模型。仿真及计算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能够实现灵活接地系统间歇性弧光接地故障的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活接地系统 间歇性弧光接地故障 识别方法 零序电流 电磁暂态软件 累计故障持续时间
下载PDF
电励磁双凸极发电机偏心特性研究
17
作者 周凡 崔江 杨静 《电机与控制应用》 2024年第4期40-49,共10页
针对电励磁双凸极发电机静态偏心故障,首先对于发电机的气隙长度进行了等效解析建模,并对静偏心程度与磁链、电磁转矩以及气隙磁密等重要特性的关系进行了理论推导。然后,通过Ansys有限元建立12/8三相电励磁双凸极发电机的2D有限元模型... 针对电励磁双凸极发电机静态偏心故障,首先对于发电机的气隙长度进行了等效解析建模,并对静偏心程度与磁链、电磁转矩以及气隙磁密等重要特性的关系进行了理论推导。然后,通过Ansys有限元建立12/8三相电励磁双凸极发电机的2D有限元模型,并对电磁信号理论分析结果进行验证。最后,利用Workbench中耦合电磁、模态与谐响应分析模块对发电机的径向振动信号进行有限元仿真。研究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基本吻合,证明静偏心故障中偏心率对于电励磁双凸极发电机性能具有一定的影响,为后续其静偏心故障诊断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励磁双凸极发电机 静偏心故障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矿用智能电动阀门关键技术与发展展望 被引量:1
18
作者 汪学明 《阀门》 2024年第2期224-227,共4页
国家近年发布智慧矿山建设指南,作为管路流体控制的关键执行部件,阀门执行器的智能化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智能阀门是计算机科学、电子学、数字信号处理、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传统的阀门技术的结合。智能阀门将成为近年来阀门发展的趋势... 国家近年发布智慧矿山建设指南,作为管路流体控制的关键执行部件,阀门执行器的智能化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智能阀门是计算机科学、电子学、数字信号处理、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传统的阀门技术的结合。智能阀门将成为近年来阀门发展的趋势,尤其是多传感融合感知、智能化测量控制阀门。传统仪器在体积、功能、功耗等方面都存在一些不足,而智能阀门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因此应用范围更为广阔。本文主要是对煤矿用阀门的智能化进行研究,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阀门 智能化 电动执行器 电磁干扰 故障诊断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电磁干扰的故障检修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何健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5期40-44,共5页
新能源汽车采用电动机驱动,电控系统是其核心部件之一,负责控制车辆的各种功能和性能。由于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的复杂性和电子设备的高集成度,电磁干扰成为其常见的故障问题之一。结合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的特点,全面分析与研究电磁干扰... 新能源汽车采用电动机驱动,电控系统是其核心部件之一,负责控制车辆的各种功能和性能。由于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的复杂性和电子设备的高集成度,电磁干扰成为其常见的故障问题之一。结合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的特点,全面分析与研究电磁干扰故障问题,采用科学的检修方法应对问题,以期在未来能够有效改善新能源混合动力汽车电控系统电磁干扰的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电控系统 电磁干扰故障 检修
下载PDF
超大采高工作面乳化液泵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
20
作者 李然 叶健 +7 位作者 卢海承 赖岳华 刘昊 陈荣明 于天亮 康岩 王初亮 王大龙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3-162,共10页
随着煤矿智能无人化开采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大采高、超大采高智能无人化综采工作面陆续建成并投入生产,大采高综采高效智能化综采技术及装备又一次实现飞跃发展,这也对煤矿智能供液系统的供液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随着煤矿智能无人化开采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大采高、超大采高智能无人化综采工作面陆续建成并投入生产,大采高综采高效智能化综采技术及装备又一次实现飞跃发展,这也对煤矿智能供液系统的供液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为了满足超大采高智能无人化综采工作面供液需求,分析总结了乳化液泵在超大流量复杂工况下存在的问题,研究了提升超大流量乳化液泵站可靠性的关键技术。创新设计了一种基于人字齿轮副输入轴-曲轴轴系,解决了兆瓦级泵站系统齿轮副传动系统稳定性低的问题;进行了往复十字头-缸套摩擦副和兆瓦级传动系统关键轴承可靠性分析,提升了传动副的可靠性;通过配流阀动态特性分析、可视化技术研究与高可靠性密封技术研究,提升了超大流量高效气蚀配流性能;研究了一种基于永磁式本安型电磁铁及基于气穴卷吸的空化抑制方法及结构,提高了先导级的响应特性和卸载阀卸荷阀口抗气蚀特性,进而提升了高压大流量卸载阀的可靠性;通过创新研制云边端协同的泵站智能预警诊断系统,提升了高压大流量泵站的安全性和可用性。最后研发设计了高功重比1 250 L/min、40 MPa五柱塞乳化液泵,并在陕煤集团曹家滩煤矿122104综采工作面即世界首套10 m超大采高智能综采工作面进行了成套示范应用。超大流量智能乳化液泵站的成功研制为超大采高智能化综采工作面集成供液系统泵站配置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供液技术 动力传动技术 耐气蚀配流技术 乳化液泵 电磁卸载阀 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