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xidative Molecular Layer Deposition Tailoring Eco-Mimetic Nanoarchitecture to Manipulate Electromagnetic Attenuation and Self-Powered Energy Conversion 被引量:3
1
作者 Jin-Cheng Shu Yan-Lan Zhang +1 位作者 Yong Qin Mao-Sheng Cao 《Nano-Micro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9期224-237,共14页
Advanced electromagnetic devices,as the pillars of the intelligent age,are setting off a grand transformation,redefining the structure of society to present pluralism and diversity.However,the bombardment of electroma... Advanced electromagnetic devices,as the pillars of the intelligent age,are setting off a grand transformation,redefining the structure of society to present pluralism and diversity.However,the bombardment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n society is also increasingly serious along with the growing popularity of"Big Data".Herein,drawing wisdom and inspiration from nature,an eco-mimetic nanoarchitecture is constructed for the first time,highly integrating the advantages of multiple components and structures to exhibit excellent electromagnetic response.Its electromagnetic properties and internal energy conversion can be flexibly regulated by tailoring microstructure with oxidative molecular layer deposition(oMLD),providing a new cognition to frequency-selective microwave absorption.The optimal reflection loss reaches≈−58 dB,and the absorption frequency can be shifted from high frequency to low frequency by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oMLD cycles.Meanwhile,a novel electromagnetic absorption surface is designed to enable ultra-wideband absorption,covering almost the entire K and Ka bands.More importantly,an ingenious self-powered device is constructed using the eco-mimetic nanoarchitecture,which can conver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to electric energy for recycling.This work offers a new insight into electromagnetic protection and waste energy recycling,presenting a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radar stealth,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aerospace engineering,et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xidative molecular layer deposition Eco-mimetic nanoarchitecture Microwave absorption electromagnetic attenuation Self-powered energy conversion device
下载PDF
Multifunctional WSe_(2)/Co_(3)C composite for efficient electromagnetic absorption, EMI shielding, and energy conversion 被引量:2
2
作者 Yuhang Zhu Tingting Liu +1 位作者 Lin Li Maosheng Cao 《Nano Research》 SCIE EI CSCD 2024年第3期1655-1665,共11页
Currently,as the electromagnetic(EM)environment becomes increasingly complex,single-function EM materials can hardly resist the increasing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and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develop multi... Currently,as the electromagnetic(EM)environment becomes increasingly complex,single-function EM materials can hardly resist the increasing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and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develop multifunctional EM materials.In this work,multifunctional WSe_(2)/Co_(3)C was prepared by simple hydrothermal methods.Its dielectric performance and EM response were investigated.Efficient absorption,shielding performance,and energy conversion devices were customized.By tailoring the loading content,WSe_(2)/Co_(3)C can switch between EM absorption and EMI shielding.The maximum shielding effectiveness(SE)of WSe_(2)/Co_(3)C reached 36 dB,and high reflection loss(RL)of-60.28 dB and wide effective absorption bandwidth(EAB)of 6.16 GHz can be obtained at low thickness.The multiple EM attenuation mechanisms brought by the combination of two-dimensional(2D)WSe_(2) and magnetic Co_(3)C are considered to be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enhanced EM attenuation ability.The WSe_(2)/Co_(3)C composite provides a viable candidate for developing multifunctional EM materials in 2–18 G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Se_(2) Co_(3)C electromagnetic property microwave absorption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hielding energy conversion
原文传递
Influence of iron powder content on the electromagnetic and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soft magnetic geopolymer composite 被引量:1
3
作者 Tao Ma Gonghui Gu +1 位作者 Feng Chen Ning Wang 《Journal of Road Engineering》 2023年第3期288-299,共12页
In the induction heating of airport pavement to remove snow and ice,soft magnetic geopolymer composite(SMGC)can be used to gather the dissipated electromagnetic energy,thus enhancing the energy utilization efficiency.... In the induction heating of airport pavement to remove snow and ice,soft magnetic geopolymer composite(SMGC)can be used to gather the dissipated electromagnetic energy,thus enhancing the energy utilization efficiency.The aim of this work is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iron powder content on the electromagnetic and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SMGC,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design of soft magnetic layer within airport pavement structur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crease of iron powder content reduces the resistance and magnetoresistance of SMGC by decreasing the content of non-magnetic phases between iron powder.However,the reduction of iron powder spacing also provides a shorter transmission path for the inter-particle eddy currents in the SMGC specimen,which enhances the exchange coupling between iron powder,thus increasing the electromagnetic loss.Therefore,the compatibility between magnetic permeability and electromagnetic loss should be considered comprehensively in the mix design of SMGC.In addition,although iron powder can enhanc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MGC by improving the density of geopolymer matrix,the excessive amount of iron powder can lead to a weak interfacial transition zone between geopolymer matrix and iron powder.According to the induction heating results,optimized SMGC can improve the energy transfer efficiency of induction heating by 24.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ft magnetic geopolymer Mechanical performance electromagnetic performance Induction heating energy conversion efficiency
下载PDF
面向新型电力传感器的能量收集技术
4
作者 吴翊 何海龙 +2 位作者 姜浩赟 李友群 纽春萍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8-578,共11页
电力传感器作为能源互联网的关键基础设施,其持续稳定的电力供应是保证能源互联网高效运行的前提。然而,传统供电方式存在诸多局限。全面梳理了面向新型电力传感器的能量收集技术,包括振动能量收集、温差能量收集、光伏能量收集和电磁... 电力传感器作为能源互联网的关键基础设施,其持续稳定的电力供应是保证能源互联网高效运行的前提。然而,传统供电方式存在诸多局限。全面梳理了面向新型电力传感器的能量收集技术,包括振动能量收集、温差能量收集、光伏能量收集和电磁能量收集等,这些技术利用环境中的分布式能源,通过不同的转换机理为传感器提供电力,有望解决供电难题。阐述了各种能量收集技术的应用现状,分析了目前所面临的关键技术挑战,如能量转换效率低、工作条件要求苛刻、器件可靠性和集成度有待提高等;探讨了未来能量收集技术的创新方向,包括开发新型高性能材料、优化器件结构设计、使用复合式收集技术等,以期实现更高的能量利用效率,满足新型电力传感器的实际需求,推动智能电网等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收集技术 电力传感器 分布式能源 振动能量收集 温差能量收集 光伏能量收集 电磁能量收集 转化效率 可靠性 集成度
下载PDF
感应加热卷烟烟具用电磁屏蔽材料
5
作者 唐伟 陈昆 +5 位作者 李桂琴 李朝建 张淑媛 戚祖强 罗家懋 雷宝灵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8-115,165,共9页
本研究采用COMSOL有限元软件仿真能量转换效率随屏蔽材料磁导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μ″=0时,μ'越大,能量转换效率越高;当μ″≠0,则存在μ'与μ″的最佳匹配值。根据仿真结果,选取合适的屏蔽材料,在感应加热卷烟烟具保持... 本研究采用COMSOL有限元软件仿真能量转换效率随屏蔽材料磁导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μ″=0时,μ'越大,能量转换效率越高;当μ″≠0,则存在μ'与μ″的最佳匹配值。根据仿真结果,选取合适的屏蔽材料,在感应加热卷烟烟具保持谐振状态,且发热体温度满足要求的基础上,采用功率分析仪测试烟具1个工作循环的能耗。测试结果表明:在240~320 kHz频率范围内,采用铁氧体材料,μ'越高,效果越优。当μ'为220时,可将1个工作循环能耗由978.14 J降至833.40 J,能量转转效率提升14.80%。采用纳米晶材料,当μ=2064-j349时,性能最优,1个工作循环能耗可降至811.30 J,能量转换效率提升17.06%,随μ'及μ″的进一步提高,能耗逐渐增大,此规律与仿真结果一致。因此,通过合理选择电磁屏蔽材料可提高感应加热卷烟烟具的能量转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加热卷烟烟具 电磁屏蔽 能耗 能量转换效率 COMSOL
下载PDF
电磁轨道发射器能量转换过程
6
作者 陈少辉 王炅 +2 位作者 成文凭 严萍 徐伟东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72,共13页
为提高电磁轨道炮发射效率,探讨电磁轨道发射器的能量转换过程及规律,依据电路和电动力学理论,构建了由动生阻抗、轨道电感、轨道电阻和枢轨接触电阻等组成的发射器非线性数学模型,搭建了耦合结构力、速度、位移等因素的发射器仿真模型... 为提高电磁轨道炮发射效率,探讨电磁轨道发射器的能量转换过程及规律,依据电路和电动力学理论,构建了由动生阻抗、轨道电感、轨道电阻和枢轨接触电阻等组成的发射器非线性数学模型,搭建了耦合结构力、速度、位移等因素的发射器仿真模型,在分析动生阻抗、轨道电感、轨道电阻和枢轨接触电阻特性的基础上,揭示了发射器的脉冲电源激励、脉冲电源和轨道电感共同激励、轨道电感主激励三阶段能量转换规律,得到某次试验发射器能量转换过程和各负载消耗能量占比,其中轨道电阻消耗能量占比52.73%最高,降低轨道电阻、轨道电阻梯度和摩擦系数等仿真参数后,发射器效率由27.27%提升至60.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轨道炮 发射效率 能量转换 动生阻抗 轨道电阻 轨道电感
下载PDF
车用机电复合储能系统的能量特性分析
7
作者 李红 吕江毅 +1 位作者 宋建桐 闫栋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06-913,共8页
针对混合动力汽车制动能量回收-释放过程中多元能量转化形式限制的问题,本工作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车用机电复合储能系统。车辆减速时,系统可将一部分汽车后轮传递的动能转化为电化学能存储于电池中,其余部分直接以动能形式储存。首先,分... 针对混合动力汽车制动能量回收-释放过程中多元能量转化形式限制的问题,本工作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车用机电复合储能系统。车辆减速时,系统可将一部分汽车后轮传递的动能转化为电化学能存储于电池中,其余部分直接以动能形式储存。首先,分析了该系统在汽车加速、减速工况下的能量转换特性,推导出电磁耦合器在额定状态下机械端口、电气端口的转换功率。其次,基于MATLAB/Simulink中建立的系统模型,讨论了汽车以60 km/h初速度减速至42 km/h下巡航时系统的功率特性和能量特性,减速过程中电磁耦合器输出功率由1.257 kW增大到1.546 kW,其传递的功率约为额定功率的1.14~1.41倍。此过程中,该系统可将来自汽车后轮动能的72.34%直接储存于飞轮中,27.66%的能量经电磁耦合器电气端口转换后储存于电池中。最后,搭建了车用机电复合储能系统运行试验台,验证了系统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 能量回收 飞轮储能 电磁耦合器 能量转换
下载PDF
磁性液体摩擦-电磁复合能量收集器的力电耦合机制研究
8
作者 杨晓锐 郑昊 +2 位作者 龙辉 安国庆 杨文荣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406-4416,I0019,共12页
基于摩擦发电和电磁感应发电原理,利用磁性液体同时作为摩擦层和磁体,文中提出一种将低频振动能转化为电能输出的磁性液体摩擦-电磁复合发电机。理论分析磁场作用下复合振动能量收集系统不同工作模块的动力学特性和力电耦合机制,借助有... 基于摩擦发电和电磁感应发电原理,利用磁性液体同时作为摩擦层和磁体,文中提出一种将低频振动能转化为电能输出的磁性液体摩擦-电磁复合发电机。理论分析磁场作用下复合振动能量收集系统不同工作模块的动力学特性和力电耦合机制,借助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复合能量收集系统磁场、电场、流体场和输出电动势的多场耦合仿真模型,设计低频正弦激励下复合能量收集系统输出电能实验测试平台,探究外部激振频率和外磁场强度等因素对电能输出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磁性液体摩擦-电磁复合能量收集器可以在低频环境中将振动能量有效转换为电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液体 复合能量收集器 摩擦纳米发电机 电磁感应 能量转换
下载PDF
纳米纤维素/MXene多功能电磁干扰屏蔽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刘星彤 刘坤 +3 位作者 周柯宇 黄雄伟 徐婷 司传领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47,共11页
电磁干扰(EMI)屏蔽材料在日益密集的电磁环境中显得尤为重要。纳米纤维素具有低密度、优异的力学性能、高度的结构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等特点;MXene具有类金属的高电导率、大纵横比、高比表面积及优良的电化学特性等优点。因此,将纳米纤维... 电磁干扰(EMI)屏蔽材料在日益密集的电磁环境中显得尤为重要。纳米纤维素具有低密度、优异的力学性能、高度的结构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等特点;MXene具有类金属的高电导率、大纵横比、高比表面积及优良的电化学特性等优点。因此,将纳米纤维素与MXene复合能够制备高性能EMI屏蔽复合材料。本文对不同维度纳米纤维素/MXene EMI屏蔽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进行综述,包括宏观复合纤维、薄膜和气凝胶复合材料,重点总结了纳米纤维素/MXene EMI屏蔽复合材料的多功能性应用,包括光热转化、储能和柔性传感等,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素 MXene 电磁干扰屏蔽 光热转化 储能 柔性传感
下载PDF
110 kV双断口快速开关效率优化分析
10
作者 和帅 王智勇 +3 位作者 吴中友 李钊 李德召 陈新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79,88,共8页
电磁斥力效率的优化研究,以往研究主要针对斥力盘、线圈等关键零件的结构优化和参数匹配,以及预充电电容的电压和容值的优化分析,很少有关于开关辅助支撑结构件对效率影响的分析研究。不同结构形式和材质的辅助支撑结构件对斥力盘效率... 电磁斥力效率的优化研究,以往研究主要针对斥力盘、线圈等关键零件的结构优化和参数匹配,以及预充电电容的电压和容值的优化分析,很少有关于开关辅助支撑结构件对效率影响的分析研究。不同结构形式和材质的辅助支撑结构件对斥力盘效率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文中以快速开关支撑板作为分析研究对象,在不改变样机结构形式的前提下,提出了通过设计导磁板,对支撑板开槽等方式,降低支撑板的涡流损耗,提高电磁斥力效率。文章最后,基于仿真结果,对一款110 kV双断口快速开关样机进行了改造设计。试验结果表明,在容值不变情况下,增加导磁板或者支撑板开槽可以有效降低电容预充电压,提高斥力机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斥力机构 快速开关 能效转化 仿真分析 优化设计
下载PDF
异步机状态的能量观及其对同步发电机不对称短路的启示
11
作者 程小华 《防爆电机》 2023年第2期1-4,共4页
从能量(功率)的角度,详尽分析了异步机全部五种状态的特征。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制动状态的特征:从定子和转子两个方向汲取功率,用于转子绕组的铜耗。该铜耗转化为热能,导致转子绕组过热,甚至被烧毁。从中得到对同步发电机不对称短路的启示... 从能量(功率)的角度,详尽分析了异步机全部五种状态的特征。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制动状态的特征:从定子和转子两个方向汲取功率,用于转子绕组的铜耗。该铜耗转化为热能,导致转子绕组过热,甚至被烧毁。从中得到对同步发电机不对称短路的启示:负序猛于虎,千万要当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步机 能量观 转子铜耗 电磁功率 转换功率 同步发电机 不对称短路
下载PDF
一种有效抑制可植入无线能量传输中EMI的方法
12
作者 柴东林 吉彦平 +2 位作者 李嘉伟 王文思 师瑞峰 《现代电子技术》 2023年第20期69-75,共7页
随着植入式医疗器械的广泛使用,尤其是脑机接口火爆一时,磁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凭借在传输效率以及传输距离上的独特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但磁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在传播过程中需要借助磁耦合将发射侧的电能转化为高频磁场,其中产... 随着植入式医疗器械的广泛使用,尤其是脑机接口火爆一时,磁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凭借在传输效率以及传输距离上的独特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但磁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在传播过程中需要借助磁耦合将发射侧的电能转化为高频磁场,其中产生的电磁辐射EMI问题将无法满足YY9706.102.2021等相关医用电磁兼容的标准。为此,文中通过对频率为13.56 MHz下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和抑制EMI技术的相关文献进行充分研究,深入阐述植入式无线能量传输技术中EMI问题产生的根源和解决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地应用扩频技术,显著抑制EMI的增益。其次,对抑制基频高次谐波的方法进行研究,并深入讨论如何使用小体积的共模电感替代大体积磁环来抑制EMI。文中创新性地将扩频技术和谐波抑制配合使用解决无线能量传输中的EMI问题,且不影响磁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的效率和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能量传输 电磁干扰(EMI) 植入式医疗器械 磁谐振 磁耦合 电能转换 谐波抑制
下载PDF
三轴电磁式振动能量采集器设计与验证
13
作者 王康达 任慧敏 +3 位作者 李振明 路永玲 何志祝 李臻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3-421,共9页
针对传统化学电池需定期更换并进行周期性充电、在户外环境无法长期稳定供电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悬浮式电磁振动能量采集器。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对能量采集器进行了理论分析,制作了三轴电磁式振动能量采集器,分别在X、Y、Z三个方向布置振动... 针对传统化学电池需定期更换并进行周期性充电、在户外环境无法长期稳定供电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悬浮式电磁振动能量采集器。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对能量采集器进行了理论分析,制作了三轴电磁式振动能量采集器,分别在X、Y、Z三个方向布置振动能量采集器单体,设计了能量转换电路,将收集到的电能转变为3.3 V直流电。开展了台架测试和应用场景测试,结果表明,振动能量采集器单体在振动幅度为10 mm、振动频率为9 Hz时输出性能最高,最大输出功率为43.11 mW。探究了振动能量采集器单体在不同振动幅度和振动频率下的直流输出性能,在振动幅度大于10 mm、振动频率为4~8 Hz时可为LIS3DH加速度传感器稳定供电。通过沿X、Y、Z轴布置的振动能量采集器单体阵列,使振动能量采集器具备全方向收集振动能量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收集振动能量的效率与适应性。该采集器可应用于诸如机器振动、波浪、人体运动等多种场景的振动能量收集,实现为无线传感网络节点等低功耗用电器供能,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可为研究低功耗电子元器件的自供电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能量采集器 自供电技术 电磁感应 能量转换电路 低频振动
下载PDF
基于蚁群算法的同步感应线圈炮结构参数优化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文彪 曹延杰 +1 位作者 张媛 邹本贵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416-1422,共7页
能量转换效率一直是制约同步感应线圈炮(SICG)工程应用的重要因素。对于SICG系统,任何机电参数的改变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系统能量转换效率。为了提高SICG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建立了SICG的机电模型,以驱动线圈的结构参数、电枢结构... 能量转换效率一直是制约同步感应线圈炮(SICG)工程应用的重要因素。对于SICG系统,任何机电参数的改变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系统能量转换效率。为了提高SICG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建立了SICG的机电模型,以驱动线圈的结构参数、电枢结构参数以及两者的轴向中心距为变量,以能量转换效率为目标函数,采用蚁群算法对60 mm口径的SICG系统进行了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系统能量转换效率从5.32%提高到15.2%.为了验证优化结果,搭建了SICG实验装置并进行了效率验证实验,优化结果得到了有效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学 同步感应线圈炮 能量转换效率 蚁群算法 驱动线圈 电枢
下载PDF
超材料吸波结构的电磁-热能转换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强 于坤 +2 位作者 宋镇江 龚新刚 何泓材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9-82,87,共5页
设计了一种由金属-介质-金属组成的超材料吸波结构,仿真得到在2.433 GHz处吸收率达到0.99,能量损耗分析表明电磁波能量主要由介质损耗消耗,转化为热能。进一步仿真分析该吸波结构在2.433 GHz,且功率密度为0.086 W·cm^(-2)的电磁波... 设计了一种由金属-介质-金属组成的超材料吸波结构,仿真得到在2.433 GHz处吸收率达到0.99,能量损耗分析表明电磁波能量主要由介质损耗消耗,转化为热能。进一步仿真分析该吸波结构在2.433 GHz,且功率密度为0.086 W·cm^(-2)的电磁波作用下的温度分布,表明温度最高达到55℃。最后通过实验证实,并结合热电模块,实现电磁-热能-电能转换。该研究可用于温度控制和能量无线传输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材料 电磁波吸收结构 吸收率 电磁能 能量转换 能量无线传输
下载PDF
直流螺旋线圈电磁发射器的能量转换效率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栋 刘振祥 +3 位作者 舒挺 杨丽佳 沈志 欧阳建明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3-108,145,共7页
综合考虑换向过程、炮口剩余磁能和电阻的能量损耗等因素,建立等效电路模型,通过理论、数值计算和实验的方法,对比分析了常规螺旋发射器和一种新型螺旋发射器的效率。结果表明:电阻焦耳热损耗的能量最大,其次是换向磁能损失,而炮口剩余... 综合考虑换向过程、炮口剩余磁能和电阻的能量损耗等因素,建立等效电路模型,通过理论、数值计算和实验的方法,对比分析了常规螺旋发射器和一种新型螺旋发射器的效率。结果表明:电阻焦耳热损耗的能量最大,其次是换向磁能损失,而炮口剩余磁能损失最小。降低电阻、增大互感梯度、减小驱动线圈单元的匝数、增大工作电流等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发射器的能量转换效率。然而,较大的互感梯度也会带来较大的换向磁能和炮口磁能损失,造成炮管烧蚀甚至损坏、能量泄放和效率降低。另外,恒流工作模式的螺旋发射器理论效率超过轨道炮,且新型螺旋发射器结构的理论效率接近100%,未来有望在超导或较低电阻的情况下实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发射 线圈炮 螺旋线圈发射器 能量转换效率
下载PDF
基于电磁能的生命探测技术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7
作者 游林儒 吴庆家 文小琴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78-180,共3页
根据人体在电磁场中的感应特性以及电磁波的能量转换规律,提出了基于电磁能的生命探测器设计方案。首先探讨该探测器的理论原理,它是利用电磁波发送和接收的能量转换规律及人体在磁场中的感应特性,研究了人体对电磁场中能量转化的影响;... 根据人体在电磁场中的感应特性以及电磁波的能量转换规律,提出了基于电磁能的生命探测器设计方案。首先探讨该探测器的理论原理,它是利用电磁波发送和接收的能量转换规律及人体在磁场中的感应特性,研究了人体对电磁场中能量转化的影响;接着利用该原理研制开发了生命探测器,并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当人体进入该探测器产生的静电场时,探测器能够正确检测到人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探测 电磁能 技术 能量转换 探测器 电磁场 能量转化 电磁波
下载PDF
一种电磁式声电换能器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姚丽 董卫 吴仲武 《电声技术》 2013年第1期33-38,共6页
设计制作了一种由Helmholtz共鸣器和电磁式换能器组成的电磁式声电转换单元,对其等效输入阻抗和输出电压的频响特性进行了初步探索。实验结果表明,当电磁声电转换单元的等效输入声阻抗最小时其输出电压幅值达到最大,并且通过改变电磁式... 设计制作了一种由Helmholtz共鸣器和电磁式换能器组成的电磁式声电转换单元,对其等效输入阻抗和输出电压的频响特性进行了初步探索。实验结果表明,当电磁声电转换单元的等效输入声阻抗最小时其输出电压幅值达到最大,并且通过改变电磁式换能器的结构,能够有效地提高声电转换效果;Helmhotlz共鸣器的谐振频率是影响电磁式声电转换单元谐振频率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式 声电转换单元 谐振频率 噪声发电
下载PDF
基于改进NSGA-Ⅲ的电磁超声换能器多目标优化 被引量:11
19
作者 金亮 冯时 +1 位作者 杨庆新 曹佳豪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9-59,共11页
电磁超声换能器(EMAT)的设计与优化是一个变量多、分析复杂和优化难度大的多目标优化问题。通过建立的电磁超声换能器电磁-力-声有限元模型,得到了洛伦兹力、磁致伸缩效应、感应电流密度和振动位移等优化目标的样本集,构建了多支持向量... 电磁超声换能器(EMAT)的设计与优化是一个变量多、分析复杂和优化难度大的多目标优化问题。通过建立的电磁超声换能器电磁-力-声有限元模型,得到了洛伦兹力、磁致伸缩效应、感应电流密度和振动位移等优化目标的样本集,构建了多支持向量机的代理模型。提出一种基于参考点和拥挤度相结合的改进NSGA-Ⅲ优化方法,对优化目标进行优化设计,并通过多指标加权灰靶决策模型从Pareto解集中选择最满意的优化方案。将计算结果与其他优化方法进行对比,改进NSGA-Ⅲ算法在复杂多目标问题中有更好的计算效果。通过实验验证了优化过程的合理性和优化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优化后电磁超声换能器检测信号提升约25%,有效提高换能效率,为电磁超声换能器参数优化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超声换能器 多目标优化设计 NSGA-Ⅲ 多指标加权灰靶决策模型 换能效率
下载PDF
增强型导弹四极场电磁轨道发射器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志勇 冯刚 +1 位作者 刘瑜倩 刘少伟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7-83,共7页
为满足导弹发射过程中大推力、高能量、特殊电磁环境的实际需求,降低驱动电流量级,提出了整体增强型导弹四极场电磁轨道发射器模型和分段增强型导弹四极场电磁轨道发射器模型。理论分析了 2种模型的能量转换效率,结合具体算例进行了对... 为满足导弹发射过程中大推力、高能量、特殊电磁环境的实际需求,降低驱动电流量级,提出了整体增强型导弹四极场电磁轨道发射器模型和分段增强型导弹四极场电磁轨道发射器模型。理论分析了 2种模型的能量转换效率,结合具体算例进行了对比说明;利用有限元分析法对导轨内电流分布、模型推力性能、发射组件受力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段增强型的能量转换效率较整体增强型高,且随分段数目的增加而提高;在保护板作用下,2种模型中导轨内电流的邻近效应得以缓解;2种增强模型的推力大小相当,且较基本型均有较大提升,因而在保证所需发射推力的情况下可以减小驱动电流量级;整体增强型中导轨和保护板受力较大,而分段增强型的导轨和保护板受力较小,且其发射过程中存在周期性变化。2种增强模型均不同程度地优化了发射器的发射性能,可为导弹电磁发射工程化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分段增强型的综合性能更优于整体增强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弹电磁发射器 四极场电磁轨道发射 整体增强 分段增强 能量转换效率 发射推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