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valence and Incidence of Metabolic Syndrome in a Cohort of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A Correlation between Body Mass Index and Disease Activity
1
作者 Susana Ferreira Krampe Nicole Pamplona Bueno de Andrade +1 位作者 Letícia Guimarães da Silveira Claiton Viegas Brenol 《Open Journal of Rheumatology and Autoimmune Diseases》 2020年第3期95-108,共14页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is an inflammatory disease associated with high morbidity and increase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Metabolic Syndrome (MS) is understood as a set of metabolic disorders that correlates with ...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is an inflammatory disease associated with high morbidity and increase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Metabolic Syndrome (MS) is understood as a set of metabolic disorders that correlates with obesity and sedentary lifestyle.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prevalence of MS in a cohort of patients with RA and its correlation to specific factors of the disease.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was conducted with 283 patients with RA, followed at the Rheumatology Outpatient Clinic of the Hospital de Clínicas de Porto Alegre (HCPA) between 2008 and 2016;187 continued to be followed and agreed to be reevaluated between January and November 2016. MS was defined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 and disease activity was assessed using the Disease Activity Score (DAS28). Clinical, biochemical, and anthropometric evaluations were conducted. The prevalence of MS in the first evaluation was 43.9% and, after 8 years, 59.4%. Increased waist circumference and blood pressures, elevated triglycerides and low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were the most frequent features of MS. The DAS28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reevaluation (p = 0.006). The prevalence of MS was higher at the end of 8 years;disease activity, as well as blood pressure, decreased during this period. Steroid use had also decreased at the end of follow-up. There was an increase of 15% of cases with MS in an 8-year follow-up cohort of patients, which was in agreement with the current literature and showed how the inflammatory process in RA is correlated to MS. The parameters of MS that varied the most were blood pressure, cholesterol and triglycerides. Ultimately, these parameters and disease activity must be observed closel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eumatoid Arthritis Metabolic Syndrome medical Treatment Body Mass index disease activity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白塞病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
2
作者 袁昌芬 许颖 +3 位作者 郭韫凡 吴云涛 王秀艳 张景义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311-314,共4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白塞病(BD)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103例BD患者依据电子病历疾病活动性指数(EMRAI)评分分为低活动性组(0~4分,61例)和高活动性组(5~11分,42例)。检测患者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白塞病(BD)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103例BD患者依据电子病历疾病活动性指数(EMRAI)评分分为低活动性组(0~4分,61例)和高活动性组(5~11分,42例)。检测患者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淋巴细胞计数(LY)、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IgG、IgA、IgM及补体C3、C4,计算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分析NLR、PLR与全体患者ESR、CRP、EMRAI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BD疾病活动性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NLR对BD疾病活动性的判断效能。结果高活动性组患者WBC、NEU、PLT、ESR、CRP、NLR、PLR及补体C3、C4均高于低活动性组(P<0.05),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LR与全体患者ESR、CRP、EMRAI呈正相关,PLR与全体患者ESR、CRP、EMRAI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NLR是BD疾病活动性的危险因素(OR=1.511,95%CI:1.080~2.113,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评估BD疾病活动性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06(95%CI:0.603~0.809)。结论NLR对BD患者疾病活动性有一定的判断效能,可作为BD疾病活动性评估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赫切特综合征 电子病历疾病活动性指数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疾病活动性
下载PDF
运动针法联合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观察及对BASFI、BASDAI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吴佳 梁翼 +1 位作者 李敏 余文景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3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 观察运动针法联合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肾虚督寒证的临床疗效及对巴氏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functional index, BASFI)、巴氏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指数(Bath ankylosin... 目的 观察运动针法联合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肾虚督寒证的临床疗效及对巴氏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functional index, BASFI)、巴氏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index, BASDAI)评分的影响。方法 将78例AS肾虚督寒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吲哚美辛缓释胶囊和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运动针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胸廓活动度、晨僵时间、Schober试验、疼痛关节数)、炎症相关指标[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白介素-17(interleukin-17, IL-17)]、中医证候积分、BASFI和BASDAI评分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7%,高于对照组的69.2%(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炎症相关指标、中医证候积分、BASFI和BASDI评分均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动针法联合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证疗效好,能明显改善BASFI、BASDAI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针药并用 运动针法 脊柱炎 强直性 巴氏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 巴氏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指数
下载PDF
基于植物乳杆菌GL-5的炎性肠病全营养配方食品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疾病的改善
4
作者 令建勋 张春江 +2 位作者 霍泽琪 林洋 张格祥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2期13-19,共7页
目的探讨植物乳杆菌GL-5炎性肠病全营养配方食品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疾病的改善作用。方法将78只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配方组、安素组、美沙拉嗪组和联合治疗组,适应7 d后,除正常组给予纯化水外,... 目的探讨植物乳杆菌GL-5炎性肠病全营养配方食品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疾病的改善作用。方法将78只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配方组、安素组、美沙拉嗪组和联合治疗组,适应7 d后,除正常组给予纯化水外,其余各组给予3.5%葡聚糖硫酸钠水溶液造模7 d,造模成功并干预10 d后处死。试验期间每天记录小鼠体重、摄食量、饮水量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干预结束取血清测生理生化指标评估安全性,其间进行2次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和组织病理学评分评估临床效果。结果干预后,配方组、安素组、联合治疗组的体重恢复速度和最终体重优于美沙拉嗪组和模型组;配方组和联合治疗组的摄食和饮水量显著恢复,且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模型组;各组干预后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均较造模期降低,与模型组相比,配方组、安素组、联合治疗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配方组和联合治疗组的近端结肠切片和病理学评估表现更为良好(P<0.05)。结论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过程中,尽早地给予含辅助治疗的营养支持或可能改善疾病的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植物乳杆菌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疾病活动指数
下载PDF
赋能教育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服药依从性及病情活动性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9
5
作者 林迎春 郑剑英 +3 位作者 林慧燕 谢英 陈玉梅 林水秀 《全科护理》 2017年第33期4112-4115,共4页
[目的]探讨赋能教育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服药依从性及病情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择SLE病人90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健康教育方案;观察组采用赋能教育方式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与管理。干预前后采用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 [目的]探讨赋能教育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服药依从性及病情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择SLE病人90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健康教育方案;观察组采用赋能教育方式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与管理。干预前后采用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MAQ)、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后服药依从性及病情活动度的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干预前一般资料、服药依从性、SLEDA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服药依从性(χ~2=8.31,P<0.05)及SLEDAI评分t=2.25,P<0.05)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赋能教育方式对SLE病人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与管理,更有利于提高SLE病人服药依从性,进而更有利于改善病人的病情,能更有效地控制病情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赋能教育 健康教育 服药依从性 病情活动指数
下载PDF
邵氏“五针法”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6
作者 权春分 邵素菊 《上海针灸杂志》 2019年第2期160-163,共4页
目的观察邵氏"五针法"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57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肺肠同治组28例、治肠组29例。肺肠同治组采用邵氏"五针法"加药物治疗,包括口服美沙拉嗪、柳氮磺吡... 目的观察邵氏"五针法"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57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肺肠同治组28例、治肠组29例。肺肠同治组采用邵氏"五针法"加药物治疗,包括口服美沙拉嗪、柳氮磺吡啶栓纳肛、葛根芩连汤灌肠;治肠组采用药物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Sutherland DAI);记录两组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体征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Sutherland DA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腹痛、腹泻、脓血便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肺肠同治组优于治肠组(P<0.05)。结论邵氏"五针法"联合药物治疗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减少Sutherland DAI,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结肠炎 溃疡性 肺肠同治 邵氏“五针法” 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 针药并用
下载PDF
针药并用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金焕 张剑勇 谢静静 《上海针灸杂志》 2018年第12期1399-1404,共6页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25例,针灸组予以针刺治疗,中药组予以深圳市中医院院内制剂祛斑养阴颗粒治疗,针药组予以针刺和中药并用治疗,西药组予以常规西...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25例,针灸组予以针刺治疗,中药组予以深圳市中医院院内制剂祛斑养阴颗粒治疗,针药组予以针刺和中药并用治疗,西药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判定总体临床疗效。观察中医证候临床疗效、干燥综合征患者报告指数(ESSPRI)、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指数(ESSDAI)评分、唾液流率、Schirmer试验、血清免疫球蛋白(Ig G)、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结果针药组总有效率为92.0%,中药组总有效率为76.0%,针灸组总有效率为68.0%,西药组总有效率56.0%,针药组优于针灸组、中药组、西药组(P<0.05)。针药组在ESSPR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唾液流率、IgG、ESR、CRP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和中药并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疗效及相关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针药并用 干燥综合征 中医证候积分 干燥综合征患者报告指数 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指数 唾液流率 SCHIRMER试验 血清免疫球蛋白 血沉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壮医药线点灸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Th17细胞及IL-17F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磊昌 胡丽霞 +5 位作者 肖爱娇 王雪 裴心仪 马晓飞 葛魏 肖慧荣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8-193,共6页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干预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疗效,并探讨其对辅助性T细胞17(Th17)/白细胞介素17F(IL-17F)轴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壮医药线点灸组,每组10只。采用4%葡聚糖硫酸钠(DSS)自由饮水...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干预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疗效,并探讨其对辅助性T细胞17(Th17)/白细胞介素17F(IL-17F)轴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壮医药线点灸组,每组10只。采用4%葡聚糖硫酸钠(DSS)自由饮水法制备UC大鼠模型。阳性药物组予柳氮磺胺嘧啶(SASP)灌胃,1 mL/次,2次/日,连续干预14 d;壮医药线点灸组予壮医药线点灸"天枢"和"气海"穴,1壮/穴,1次/日,双侧腧穴交替灸疗,连续干预14 d。观察记录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HE染色法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Th17细胞百分比;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维甲酸相关孤儿核受体γt(RORγt)和IL-17F含量;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RORγt和IL-17F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模型组大鼠出现粪便不成形、脓性黏液血便;镜下结肠黏膜脱落,杯状细胞消失,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增生;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DAI评分、结肠组织Th17细胞百分比、结肠组织RORγt和IL-17F含量及mRNA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壮医药线点灸组和阳性药物组大鼠大便成形,无血便;结肠黏膜炎性细胞显著减少,黏膜下层水肿明显减轻;DAI评分、结肠组织Th17细胞百分比、结肠组织RORγt和IL-17F含量及mRNA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1,P<0.05)。结论:壮医药线点灸治疗UC可能与抑制结肠组织RORγt的表达,减少Th17细胞生成,降低结肠组织中促炎因子IL-17F分泌,从而减轻结肠组织的炎性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壮医药线点灸 疾病活动指数 辅助性T细胞17 白细胞介素17F
原文传递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白塞病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
9
作者 严丽芳 柴克霞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2年第2期186-189,共4页
目的研究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与白塞病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其作为评估白塞病活动性的潜在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白塞病初治住院患者43例为病例组,体检中... 目的研究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与白塞病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其作为评估白塞病活动性的潜在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白塞病初治住院患者43例为病例组,体检中心43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根据电子病历疾病活动性指数(EMRAI)将病例组分为高活动性组和低活动性组,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的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和MHR水平,分析MHR与CRP、ESR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MHR对白塞病疾病活动性度的判断效能。结果病例组的CRP、ESR及MHR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疾病活动性组的MHR水平高于低疾病活动性组[(0.64±0.28)×10^(9)/mmol vs(0.36±0.20)×10^(9)/mmol,P<0.01]。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MHR与EMRAI、ESR、CRP分别呈正相关关系(r=0.504、0.311、0.555,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MHR区分低疾病活动性与高疾病活动性白塞病患者的最佳临界值为0.317×10^(9)/mmol,ROC曲线下面积为0.798[95%CI(0.660~0.941),P<0.01]。结论MHR与EMRAI呈正相关性,MHR对白塞病患者疾病活动度有较高判断效能,提示其或可作为白塞病活动性评估的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塞病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电子病历疾病活动性指数 C反应蛋白 红细胞沉降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