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lectroless copper-phosphorus coatings with the addition of silicon carbide (SiC) particles
1
作者 Soheila Faraji Afidah Abdul Rahim +1 位作者 Norita Mohamed Coswald Stephen Sipau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5期615-622,共8页
Cu-P-silicon carbide (SiC) composite coatings were deposited by means of electroless plating.The effects of pH values,temperature,and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sodium hypophosphite (NaH2PO2·H2O),nickel sulf... Cu-P-silicon carbide (SiC) composite coatings were deposited by means of electroless plating.The effects of pH values,temperature,and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sodium hypophosphite (NaH2PO2·H2O),nickel sulfate (NiSO4·6H2O),sodium citrate (C6H5Na3O7·2H2O) and SiC on the deposition rate and coating compositions were evaluated,and the bath formulation for Cu-P-SiC composite coatings was optimised.The coating compositions were determined using energy-dispersive X-ray analysis (EDX).The corresponding optimal operating parameters for depositing Cu-P-SiC are as follows:pH 9;temperature,90oC;NaH2PO2·H2O concentration,125 g/L;NiSO4·6H2O concentration,3.125 g/L;SiC concentration,5 g/L;and C6H5Na3O7·2H2O concentration,50 g/L.The surface morphology of the coatings analys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shows that Cu particles are uniformly distributed.The hardness and wear resistance of Cu-P composite coatings are improved with the addition of SiC particles and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SiC con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less deposited coating electroless copper plating silicon carbide particles sodium hypophosphite HARDNESS wear resis-tance
下载PDF
Effect of Addition of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TFE) and Silicon Carbide (SiC) on Properties of Electroless Nickel Alloy Coatings 被引量:1
2
作者 WUYu-cheng HUXiao-ye WANGWen.fang HUANGXin-min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05B期1102-1105,共4页
Electroless nickel (copper)-phosphorus-silicon carbide (SiC)-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TFE) composite coatings were prepared by adding SiC and PTFE into electroless nickel (copper)-phosphorus alloy baths. The effects ... Electroless nickel (copper)-phosphorus-silicon carbide (SiC)-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TFE) composite coatings were prepared by adding SiC and PTFE into electroless nickel (copper)-phosphorus alloy baths. The effects of addition of SiC and PTFE on depositing rate, microhardness, wear resistance and anti-friction of the resulted composite coating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electroless nickel (copper)-phosphorus alloy coatings were greatly improved in depositing rate, microhardness, wear resistance and antifriction by co-deposited proper amount of SiC and PT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电解淀积 聚四氟乙烯 碳化硅 镍合金
下载PDF
The Shaping and Densification of Silicon Carbide while Avoiding Alumina as a Sintering Additive
3
作者 Katja Rade Sasa Novak Spomenka Kobe 《材料科学与工程(中英文A版)》 2011年第3X期301-311,共11页
关键词 烧结助剂 碳化硅 添加剂 氧化铝 电泳沉积 弹性模量 断裂韧性 抗弯强度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ZrC-SiC composite coatings by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and study of co-deposition mechanism
4
作者 Qiaomu Liu Jia Liu Xingang Luan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2期2942-2949,共8页
In this work, the Zr C-SiC composite coatings were co-deposited by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using ZrCl4, MTS, CH4 and H2 as raw materials. The morphologies, compositions and phases of the composite coatings were ... In this work, the Zr C-SiC composite coatings were co-deposited by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using ZrCl4, MTS, CH4 and H2 as raw materials. The morphologies, compositions and phases of the composite coating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EDS) and X-ray diffraction(XR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orphologies, compositions and phases of the composite coatings were related to the deposition temperature, the flow rate of the carrier H2 gas, and the ratio of C/Zr. Moreover, the co-deposition mechanism of the composite coatings was also studied. It was found that different deposition temperatures resulted in different deposition mechanisms. At temperatures in the range of 1150–1250℃, the Zr C-SiC co-deposition was controlled by the surface kinetic process. At temperatures in the range of 1250–1400℃, the Zr C-SiC co-deposition was controlled by the mass transport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 Zirconium carbide silicon carbide Composite coatings Co-deposition mechanism
原文传递
电泳共沉积法制备金刚石/Al_(2)O_(3)/玻璃复合涂层的工艺
5
作者 薛志萍 陆静 +2 位作者 毛现艳 黄身桂 郭桦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303-313,共11页
以304不锈钢为基体,采用电泳共沉积法制备复合涂层,并通过烧结方式实现涂层在基体的固化。研究电泳共沉积过程中不同悬浮液组成、沉积电压、沉积时间和Al^(3+)质量分数等因素对涂层性能的影响,对涂层进行微观结构表征和力学性能测试,并... 以304不锈钢为基体,采用电泳共沉积法制备复合涂层,并通过烧结方式实现涂层在基体的固化。研究电泳共沉积过程中不同悬浮液组成、沉积电压、沉积时间和Al^(3+)质量分数等因素对涂层性能的影响,对涂层进行微观结构表征和力学性能测试,并使用该工艺制备抛光盘,用于蓝宝石的抛光。结果表明:当沉积电压为50 V,沉积时间为6 min,添加质量分数为0.10%的Al^(3+)时,可获得光滑、均匀的金刚石/Al_(2)O_(3)/玻璃复合涂层;复合涂层经450℃烧结3 h后,表面致密均匀,硬度达521 HV,复合涂层的耐磨性、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均良好;使用抛光盘对蓝宝石进行抛光,可将表面粗糙度降低9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电泳共沉积 复合涂层 烧结 抛光盘
下载PDF
基于电泳沉积工艺的低黏附抗菌涂层的制备
6
作者 王瑶芝 于丹凤 +2 位作者 文武 钱钦 吴旭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35-1541,共7页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AEMA)、甲基丙烯酸羟丙酯(HPMA)和乙烯基硅油(Vi-PDMS)为单体,合成了乙烯基硅油改性聚丙烯酸酯。将其与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聚体(HDIT)固化剂共混,利用电泳沉积工艺...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AEMA)、甲基丙烯酸羟丙酯(HPMA)和乙烯基硅油(Vi-PDMS)为单体,合成了乙烯基硅油改性聚丙烯酸酯。将其与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聚体(HDIT)固化剂共混,利用电泳沉积工艺,阳离子树脂带动功能性单体定向移动到阴极表面与羟基反应并沉积,经过交联固化后,进一步负载纳米银杀菌剂,获得了兼具抗细菌黏附与杀菌功能的涂层。采用FTIR、^(1)HNMR、SEM对涂层进行了表征,采用光学接触角测量仪测试了涂层的水接触角和滑动角,对其抗细菌黏附性能及杀菌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兼具低黏附与杀菌功能涂层。涂层表面具有优异的防油污、细菌及猪血黏附的能力,涂层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细菌黏附效果达到99.9%以上。即使经过强酸、强碱等极端环境以及摩擦3000次后,涂层表面仍具有优异的防液体黏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性 低黏附涂层 电泳沉积 聚丙烯酸酯 乙烯基硅油 纳米银 功能材料
下载PDF
C/SiC复合材料表面化学气相沉积涂覆SiC涂层及其抗氧化性能 被引量:18
7
作者 闫志巧 熊翔 +2 位作者 肖鹏 谢建伟 黄伯云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98-1102,1108,共6页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1100℃,在碳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表面制备SiC涂层,研究了涂层连续沉积和分4次沉积(每次沉积时间为6h)所制备的SiC涂层的微观结构和涂层样品的氧化性能。结果表明:两种SiC涂层的厚度均约为40μm,且4次沉积制备的...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1100℃,在碳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表面制备SiC涂层,研究了涂层连续沉积和分4次沉积(每次沉积时间为6h)所制备的SiC涂层的微观结构和涂层样品的氧化性能。结果表明:两种SiC涂层的厚度均约为40μm,且4次沉积制备的SiC涂层为一个连续的整体。涂层连续沉积时,表面只出现裸露裂纹;分4次沉积制备时,表面出现大量边缘有SiC生长锥的附着裂纹,附着裂纹在高温氧化时易发生自愈合。与连续涂层样品相比,4次涂层能显著提高C/SiC样品的抗氧化性能。4次涂层样品经1400℃,50h氧化后,质量损失为0.88%,质量损失速率稳定在6.30×10–5g/(cm2·h),且4次涂层样品具有优异的抗热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 化学气相沉积 碳化硅 涂层 氧化
下载PDF
低温化学气相沉积SiC涂层显微结构及晶体结构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刘荣军 张长瑞 +3 位作者 周新贵 曹英斌 刘晓阳 张彬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107-1111,共5页
在CH_3SiCl_3-H_2体系中,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在1000~1300℃制备了SiC涂层。研究了SiC涂层的沉积速率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发现低温化学气相沉积SiC为动力学控制过程,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85~156 kJ/mol。SiC涂层的外观颜色及涂层表面... 在CH_3SiCl_3-H_2体系中,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在1000~1300℃制备了SiC涂层。研究了SiC涂层的沉积速率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发现低温化学气相沉积SiC为动力学控制过程,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85~156 kJ/mol。SiC涂层的外观颜色及涂层表面的显微结构随沉积温度变化而呈现规律的变化:当沉积温度<1150℃时,SiC涂层的外观颜色为银白色,涂层表面致密、光滑;当温度≥1150℃时,SiC涂层外观颜色逐渐变暗,涂层表面变得疏松、粗糙。利用XRD分析了不同沉积温度下SiC涂层的晶体结构,随着温度的升高,SiC涂层的结晶由不完整趋向于完整;当沉积温度≥1150℃,SiC涂层的XRD谱图中除了β-SiC外还出现了少量α-S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涂层 沉积温度 低温化学气相沉积 显微结构 晶体结构
下载PDF
电泳沉积-烧结制备石墨材料SiC涂层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赵文涛 蒲延芳 +2 位作者 吴永涛 闻学兵 史景利 《材料导报(纳米与新材料专辑)》 EI 2010年第1期473-475,483,共4页
采用电泳沉积法在石墨基体上制备厚度可控的Si涂层,考察了电泳沉积参数(电压、沉积时间、固含量及添加剂量)对涂层沉积量的影响。所制备的Si涂层通过烧结与石墨基体发生在位反应形成SiC涂层。用SEM观察涂层烧结前后的形貌,发现烧结后Si... 采用电泳沉积法在石墨基体上制备厚度可控的Si涂层,考察了电泳沉积参数(电压、沉积时间、固含量及添加剂量)对涂层沉积量的影响。所制备的Si涂层通过烧结与石墨基体发生在位反应形成SiC涂层。用SEM观察涂层烧结前后的形貌,发现烧结后Si渗入基体内部。孔径分布数据表明所形成的SiC涂层导致石墨孔径变小。实验提供了一种制备SiC涂层的新方法,电泳沉积-烧结可用于C/SiC复合材料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泳沉积 烧结 SIC 涂层
下载PDF
SiC_w/TZP陶瓷复合材料电泳沉积电极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黄勇 张宗涛 +1 位作者 张立明 江作昭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21-127,共7页
研究了电极过程对SIC_w/TZP复合材料电泳沉积成型动力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电泳沉积是由带电颗粒的电泳迁移和颗粒在电极上放电沉积两个串联过程所组成,其中较慢的步骤成为控制电泳沉积成型速率的关键步骤。电泳迁移遵循... 研究了电极过程对SIC_w/TZP复合材料电泳沉积成型动力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电泳沉积是由带电颗粒的电泳迁移和颗粒在电极上放电沉积两个串联过程所组成,其中较慢的步骤成为控制电泳沉积成型速率的关键步骤。电泳迁移遵循电泳规律,而沉积过程遵循电化学规律。随着pH值从低到高,电泳沉积成型由电泳控制向沉积控制转变,转变点处成型速率最大。实验还发现电泳沉积成型也存在过电位,过电位的大小取决于固体颗粒的化学组成和电极种类,TZP粉末和SiC_w在聚丙烯酸铵为悬浮剂的水溶液中在Al电极上的过电位分别为3V和5V。SiC_w和TZP共沉积时沉积坯体的组成取决于电极种类和料浆中两者的配比浓度,其规律遵守Nernst方程,即过电位效应和浓度(活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泳沉积 电极反应 四方多晶氧化锆 碳化硅
下载PDF
沉积位置对化学气相沉积SiC涂层微观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付前刚 李贺军 +2 位作者 史小红 李克智 黄剑锋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9-52,共4页
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SiC涂层,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不同位置沉积产物的微观形貌、相组成以及厚度进行了测试.推导出了沉积位置与反应气源过饱和度的定性关系,分析了反应气源过饱和度对SiC涂... 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SiC涂层,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不同位置沉积产物的微观形貌、相组成以及厚度进行了测试.推导出了沉积位置与反应气源过饱和度的定性关系,分析了反应气源过饱和度对SiC涂层形貌、晶粒尺寸以及涂层厚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沿着沉积炉内气体流动的方向,反应气源的过饱和度逐渐降低,沉积所得β SiC涂层形貌由颗粒状向须状转变,晶粒尺寸与涂层厚度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位置 化学气相沉积 SIC涂层 微观组织
下载PDF
稀释气体对化学气相沉积SiC涂层生长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荣军 张长瑞 +2 位作者 周新贵 曹英斌 刘晓阳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563-1566,共4页
以CH_3SiCl_3-H_2为反应气体,采用Ar和H_2作为稀释气体,在1100℃、负压条件下,由化学气相沉积制备了SiC涂层,研究了稀释气体对涂层沉积速率、形貌以及晶体结构的影响。以Ar为稀释气体时,随着稀释气体流量的增加沉积速率迅速减小;... 以CH_3SiCl_3-H_2为反应气体,采用Ar和H_2作为稀释气体,在1100℃、负压条件下,由化学气相沉积制备了SiC涂层,研究了稀释气体对涂层沉积速率、形貌以及晶体结构的影响。以Ar为稀释气体时,随着稀释气体流量的增加沉积速率迅速减小;用Ar作稀释气体制备的SiC涂层相对粗糙,随着Ar流量的增加,晶粒簇之间的空隙较大,涂层变得疏松。XRD分析表明:当稀释气体Ar流量超过200 ml/min时,涂层中除了β-SiC外,还逐渐出现了少量的α-SiC。以H_2为稀释气体时,当H_2流量增加到400 ml/min时,涂层的沉积速率迅速增大;以H_2为稀释气体制备的SiC涂层致密、光滑,沉积的SiC涂层全部是β-SiC,且具有非常强的(111)晶面取向,涂层中无α-SiC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释气体 化学气相沉积 SIC涂层 生长行为
下载PDF
石墨基体电泳沉积法制备SiC涂层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文涛 史景利 +2 位作者 郭全贵 宋进仁 刘朗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1-54,共4页
采用电泳沉积法在石墨基体上涂敷SiC。通过对SiC悬浮液外部参数的控制,得到沉积时间、电压、添加剂量、固含量对沉积状况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优化条件并在优化条件下制备样品,经烧结处理即得石墨的SiC涂层。用SEM观察涂层的微观结... 采用电泳沉积法在石墨基体上涂敷SiC。通过对SiC悬浮液外部参数的控制,得到沉积时间、电压、添加剂量、固含量对沉积状况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优化条件并在优化条件下制备样品,经烧结处理即得石墨的SiC涂层。用SEM观察涂层的微观结构,XRD用于烧结前后的相鉴定。结果表明,石墨基体上电泳沉积法制备均匀的SiC涂层简便可行。涂层为颗粒的物理堆积且存在孔隙,在实验烧结条件下SiC没有发生相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泳沉积 SIC 石墨
下载PDF
金刚石颗粒弥散WC-Co复合物的烧结及其韧化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立学 金志浩 宫本钦生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1-55,共5页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方法制备了金刚石颗粒(平均粒径为12μm、25μm及50μm)以20%的体积比弥散WC-10wt%Co硬质合金的致密复合物,为防止金刚石颗粒的氧化和石墨化,用高温化学反应方法在其表面生成了一层牢固结合的纳米尺寸的碳化...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方法制备了金刚石颗粒(平均粒径为12μm、25μm及50μm)以20%的体积比弥散WC-10wt%Co硬质合金的致密复合物,为防止金刚石颗粒的氧化和石墨化,用高温化学反应方法在其表面生成了一层牢固结合的纳米尺寸的碳化硅保护膜。所得烧结体的相对密度均可达到98%。弥散金刚石颗粒基本保持了基体的高硬度,但是使复合物的断裂韧性得到了显著提高,金刚石粒度为50μm时,韧性高达17.8MPa·m1/2。沿金刚石颗粒周围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裂纹偏转及停止现象。金刚石粒度的变化对力学性能的影响不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SIC涂层 SPS WC-CO 韧性
下载PDF
铝基复合材料增强体碳、碳化硅和氧化铝表面涂层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于志强 陈剑锋 +1 位作者 武高辉 孙东立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54-60,共7页
基体与增强体间的界面对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性质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增强体表面处理和表面涂层可以使界面的性质得以改善。增强体涂层可分为金属涂层、陶瓷涂层 ;单层和多层涂层。涂层的常用制备方法有 :化学镀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及溶胶 ... 基体与增强体间的界面对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性质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增强体表面处理和表面涂层可以使界面的性质得以改善。增强体涂层可分为金属涂层、陶瓷涂层 ;单层和多层涂层。涂层的常用制备方法有 :化学镀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及溶胶 凝胶法等。本文针对铝基复合材料三种重要的增强体 :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 增强体 碳化硅 氧化铝 表面涂层
下载PDF
化学气相沉积制备SiC涂层——Ⅱ.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朱庆山 邱学良 马昌文 《化工冶金》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89-292,共4页
1前言碳化硅材料具有很高的强度和硬度、低的热膨胀系数和良好的导热性能,是一种重要的高温结构材料和高温半导体材料[1],有比较好的热稳定性和较高的击穿电压及宽广的能带结构.研究表明,在抗氧化温度低于1800oC时,它是... 1前言碳化硅材料具有很高的强度和硬度、低的热膨胀系数和良好的导热性能,是一种重要的高温结构材料和高温半导体材料[1],有比较好的热稳定性和较高的击穿电压及宽广的能带结构.研究表明,在抗氧化温度低于1800oC时,它是最好的抗氧化涂层材料[2].碳化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气相沉积 涂层 动力学 碳化硅 石墨
下载PDF
C涂层对SiC纤维介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于新民 周万城 +2 位作者 朱冬梅 郑文景 罗发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171-1174,共4页
以丙烯(C3H6)和氮气(N2)为反应气,用低压化学气相沉积(LPCVD)法在SiC纤维表面制备了热解碳层。考察了碳层厚度对纤维介电性能、反应气中C3H6体积分数对碳层微观结构及纤维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100nm厚碳层后,纤维复介电常数实... 以丙烯(C3H6)和氮气(N2)为反应气,用低压化学气相沉积(LPCVD)法在SiC纤维表面制备了热解碳层。考察了碳层厚度对纤维介电性能、反应气中C3H6体积分数对碳层微观结构及纤维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100nm厚碳层后,纤维复介电常数实部由76.4~73.8增加到176.9~174.3,虚部由67.5~66.0增加到214.7~210.2。但碳层厚度进一步增大到200nm后,介电常数的增加不多。当C3H6体积分数由0.6降为0.45时,碳层结构有序化程度降低,晶粒变粗大,纤维介电常数实部由176.9~174.3降为156.4~153.7,虚部由214.7~210.2降为194.5~18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纤维 化学气相沉积(CVD) 热解碳层 介电性能 功能材料
下载PDF
烧结温度对包混/复合添加工艺制备多孔SiC陶瓷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阳 赵宏生 +2 位作者 刘中国 张凯红 李自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0-42,共3页
采用包混工艺合成了核壳结构的先驱体粉体,并引入一定量Al2O3、SiO2和Y2O3复合添加剂,通过成型、炭化和烧结工艺制备了多孔碳化硅陶瓷;分析了样品的物相、表面形貌、孔隙率、热导率、热膨胀系数、抗弯强度和抗热震性能。结果表明,在较... 采用包混工艺合成了核壳结构的先驱体粉体,并引入一定量Al2O3、SiO2和Y2O3复合添加剂,通过成型、炭化和烧结工艺制备了多孔碳化硅陶瓷;分析了样品的物相、表面形貌、孔隙率、热导率、热膨胀系数、抗弯强度和抗热震性能。结果表明,在较低的烧结温度下制得了多孔碳化硅陶瓷,在1650℃烧结的多孔碳化硅陶瓷综合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多孔陶瓷 烧结温度 包混 复合添加
下载PDF
一种新型CVD铁涂层吸波纤维 被引量:3
19
作者 许永平 程海峰 +1 位作者 陈朝辉 唐耿平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24,共4页
利用Fe(CO)5受热分解,以CVD方法在SiC纤维表面涂覆单质铁的涂层。研究表明,涂层的引入对SiC纤维力学性能基本没有损伤;纤维依靠涂层导电,其电阻率显著降低;改变工艺条件,可以在较大范围内调节涂层纤维的介电常数,同时也引入了磁损耗机制... 利用Fe(CO)5受热分解,以CVD方法在SiC纤维表面涂覆单质铁的涂层。研究表明,涂层的引入对SiC纤维力学性能基本没有损伤;纤维依靠涂层导电,其电阻率显著降低;改变工艺条件,可以在较大范围内调节涂层纤维的介电常数,同时也引入了磁损耗机制;采用较低的沉积温度和较高的载气流速,可以提高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同时有好的频散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纤维 羰基铁 化学气相沉积法 涂层 电磁参数
下载PDF
SiC纤维表面C涂层的制备及介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郑文景 周万城 +1 位作者 罗发 于新民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6-39,共4页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在SiC纤维表面沉积了100nm厚的C涂层,研究了制备温度对C涂层微观结构、单丝纤维体电导率及纤维编制体介电性能的影响。采用SEM和RAM显微技术(Raman microscopy)对C涂层的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在SiC纤维表面沉积了100nm厚的C涂层,研究了制备温度对C涂层微观结构、单丝纤维体电导率及纤维编制体介电性能的影响。采用SEM和RAM显微技术(Raman microscopy)对C涂层的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保持C涂层厚度一致,当沉积温度由800℃升到900℃后,C涂层的石墨化程度提高,晶粒变大,SiC纤维单丝体电导率由0.745Ω-1.cm-1升到6.289Ω-1.cm-1;SiC纤维编制体的复介电常数实部由90升到132,介电损耗由0.95升到1.14,其中虚部由87升到150。实部增大与载流子浓度增大有关,虚部增大与材料漏导电有关。认为这是SiC纤维表面沉积的C层使纤维电导率增大所致。直流电导损耗是其主要损耗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气相沉积(CVD) SIC纤维 C涂层 体电导率 拉曼光谱 介电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