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Use of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nd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to Investigate Microbiota of Piglets after Feeding Oregano
1
作者 Katrin Stelter Andreas Berk +4 位作者 Lutz Geue Stefanie Barth Petra Schlien Alexander Swidsinski Sven Danicke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s》 2014年第17期1628-1636,共9页
A total of 80 piglets (7.9 ± 1.0 kg) were used in a feeding experiment with dried oregano. The diets differed in their oregano content: 0 g, 2 g, 4 g and 8 g oregano/kg feed, corresponding to 0, 23.5, 46.9 and 93... A total of 80 piglets (7.9 ± 1.0 kg) were used in a feeding experiment with dried oregano. The diets differed in their oregano content: 0 g, 2 g, 4 g and 8 g oregano/kg feed, corresponding to 0, 23.5, 46.9 and 93.9 mg carvacrol/kg DM. After the experimental period of 5 weeks, 20 piglets of both extreme feeding groups were slaughtered: 10 animals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10 animals of the group that received 8 g oregano/kg. Ingesta samples of jejunum, caecum and colon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by FISH and PCR RFLP to compare the diversity of microbiota. The results showed n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microbiota in response to oregano. The patterns of the PCR-RFLP showed a similarity of 61.8% - 91.8% in both feeding groups. In conclusion, an effect of oregano on the in- testinal microbiota could not be shown under the methods u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GLETS Origanum vulgare L.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Intestinal Microorganisms
下载PDF
The Dissemination and Contemporary Construction of Folklore in the Context of Multiple Interactions-Take the Liangshan Water Margin as an Example
2
作者 JIANG Ting-ting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2年第5期538-543,共6页
Folklore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to show local culture and express people’s emotions in the way of oral transmission.Tradition holds that folklore loses its vitality without oral narration.However,it is difficult to ... Folklore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to show local culture and express people’s emotions in the way of oral transmission.Tradition holds that folklore loses its vitality without oral narration.However,it is difficult to find the traditional context of telling and disseminating folklore only by word of mouth.More often,under the impetus of multiple contexts and different forces,folklore in multiple media is widely spread through mutual reference and integration.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water Margin theory circulating in Liangshan area is enough to illustrate this point.Water Margin has a very long history of inheritance,from government officials to ordinary people,under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media,dissemination and inheritance,become a rich local cultural capital.In the current social development context,the spread of the outlaws of the Marsh is no longer a simple word of mouth.The emergence of high-tech means such as Television and the Internet,as well as the promotion of cultural tourism,has reconstructed the legend of the contemporary water Margin figures.In the process of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local legend of the water margin in Liangshan,the joint efforts of national forces and market factors have promoted the blending and exchange of three different levels of literature,such as elite literature dominated by the legend of the water margin,popular literature represented by folk quyi and folk literature spread orally by the general public,forming a communication situation of mutual learning,mutual tolerance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elegance and custo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angshan water margin theory transmission elegant and vulgar interaction state and market contemporary construction
下载PDF
从符号双轴看杂技雅俗的当代阐释 被引量:2
3
作者 董迎春 张艳秋 《符号与传媒》 2024年第1期149-162,共14页
杂技在当代的发展一直没有厘清的一个问题是“就雅”还是“就俗”。双轴关系是任何符号文本所固有的品质,杂技作为身体表意的符号美学,其聚合轴与组合轴的选择与组合造就了其在不同时期的雅俗品质。当代杂技艺术在聚合轴的丰富性上不断... 杂技在当代的发展一直没有厘清的一个问题是“就雅”还是“就俗”。双轴关系是任何符号文本所固有的品质,杂技作为身体表意的符号美学,其聚合轴与组合轴的选择与组合造就了其在不同时期的雅俗品质。当代杂技艺术在聚合轴的丰富性上不断做出各种尝试,从身体表意、服装、化妆、道具的配合到叙事内容的意义阐释,有了多样聚合,才有多元文本,聚合轴上的多样选择使得当代杂技呈现出“双轴共现”文本增生现象。解释的力量决定了符号发出者和符号文本的结构方向,解释意义在符号过程中的重要性决定了群众“聚合参与”的可能性,杂技艺术产业是中国式文化现代化的表现之一,时代主旋律因素赋能为其提供了新的发展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双轴 当代杂技 雅俗 泛艺术化 当代阐释
下载PDF
理想的文学鉴赏何以可能?
4
作者 周凹凸 薛富兴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3期108-116,共9页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篇提出一个关于理想性文学鉴赏的理论模型,此模型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首先是理想鉴赏者的两项必备要素--一是大量文学鉴赏感性经验之积累,二是对作品的客观、理性态度;其次是由“六观”组成的完善鉴赏视野系...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篇提出一个关于理想性文学鉴赏的理论模型,此模型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首先是理想鉴赏者的两项必备要素--一是大量文学鉴赏感性经验之积累,二是对作品的客观、理性态度;其次是由“六观”组成的完善鉴赏视野系统,此“六观”实由前四观--位体、置辞、通变与奇正构成,后两观属于“置辞”,且以文学作品自身之要素、体裁与存在语境为根本依据;最后,以对文学创作--“情动而辞发”之心理回溯构成的文学鉴赏论--“披文以入情”。刘勰自信的文学鉴赏观实基于儒家对人类语言符号的自信。刘勰的文学鉴赏理论模型实质上是文学鉴赏的专业化、精英化模型,是魏晋时期中国古代文学在创作环节进入专业化和精英化的产物。刘勰持精英立场将此模型视为关于文学鉴赏的唯一恰当模式,然而雅俗共存,而非以雅代俗才是更为合理的文学鉴赏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观 六观 披文入情 自信的鉴赏 雅俗共存
下载PDF
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锋作家对明清世情传统的承续与转换 被引量:1
5
作者 毛金灿 《写作》 2024年第1期61-70,共10页
20世纪90年代,先锋作家集体向古典文学传统汲取叙事经验,以完成审美风格的转变。这首先是源于“通俗文学热”和先锋文学“接受遇冷”带来的创作焦虑。大众化想象与精英化现实的二元对峙,倒逼先锋作家的创作观念向中国通俗文学传统急剧... 20世纪90年代,先锋作家集体向古典文学传统汲取叙事经验,以完成审美风格的转变。这首先是源于“通俗文学热”和先锋文学“接受遇冷”带来的创作焦虑。大众化想象与精英化现实的二元对峙,倒逼先锋作家的创作观念向中国通俗文学传统急剧倾斜。先锋作家试图重新承续明清世情小说的叙事资源,其文本的审美特征既有通俗文学传奇故事的基本要素,又蕴含严肃文学观照人性命运的叙述逻辑,以“外严肃,内通俗”的文学面貌,理性地汲取“雅俗融汇”的文学经验,扬弃明清小说说教劝讽的社会功效,超脱了“新写实小说”黯淡萎靡的时代情绪,进而完成对世情传统的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文学 明清小说 世情传统 雅俗融合
下载PDF
雅俗之间:苏轼饮食赋的经典构建
6
作者 王祖琪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6-154,共9页
苏轼的饮食赋写作祖述《诗》《骚》,导源于俳辞,将《楚辞》的高洁旨趣与俳辞的幽默诙谐寓于一身,体现了有意变革的文学主张,使赋体完成了由娱神,到娱人,再到娱己的功用。苏轼以全部生命体验投入,在审美取向与情志追求上打破雅与俗的边界... 苏轼的饮食赋写作祖述《诗》《骚》,导源于俳辞,将《楚辞》的高洁旨趣与俳辞的幽默诙谐寓于一身,体现了有意变革的文学主张,使赋体完成了由娱神,到娱人,再到娱己的功用。苏轼以全部生命体验投入,在审美取向与情志追求上打破雅与俗的边界,克服内在情志的对立冲突,不再刻意强调赋体书写对象的雅俗性质,而是以平和的心态,以审美的态度书写日常生活。可以说,苏轼对雅俗关系的思考递嬗过程也是逐渐实现自我的人格养成过程。苏轼的饮食赋不是简单的“游戏文字”,而是奠定了一种经典范式,对后世有开创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饮食赋 雅俗 辞赋史
下载PDF
清人词论中的雅俗之辨诠论
7
作者 彭志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3期86-93,共8页
词之雅俗是词学长久以来热衷论争的重要话题。清人处于千年古代词史的收束期,对词之雅俗进行了持续性探讨。清初,论词者尝试矫正明中后期以来的近俗风气,并借助于辨析关涉雅俗的各类范畴,推动了崇雅之风的崛起与近俗习气的日益式微。清... 词之雅俗是词学长久以来热衷论争的重要话题。清人处于千年古代词史的收束期,对词之雅俗进行了持续性探讨。清初,论词者尝试矫正明中后期以来的近俗风气,并借助于辨析关涉雅俗的各类范畴,推动了崇雅之风的崛起与近俗习气的日益式微。清中叶,接续前贤对词之雅俗的阐述,论词者分从语言运用、音律表现、体制特征、情感呈现等方面考量雅正在词体中发挥的作用,促使去俗崇雅成为衡量词体的重要标准。清末,围绕词之雅正展开了更具广度、深度的探讨,其中尤以陈廷焯的系列论述最为深刻全面。经过清朝两百多年的努力,最终实现了论词以雅正为宗尚的目标,是为古代词学批评史中关涉雅俗问题的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词论 雅俗之辨 去俗崇雅
下载PDF
俗化与雅化:唐寅与仇英绘画艺术比较 被引量:7
8
作者 程明震 曹正伟 《东南文化》 2003年第9期87-90,共4页
唐寅“俗化”和仇英“雅化”之相对转化的动态过程,随着明清市民文化的普遍认同和传播,中国绘画出现了文人画与院体画交融发展的现象。
关键词 俗化 雅化 风格
下载PDF
梅尧臣诗中的审丑意识——兼论宋诗以俗为雅风格的形成 被引量:7
9
作者 邱志诚 冯鼎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841-848,共8页
梅尧臣诗是我国文学审丑之先声,是宋代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条件和文学自身发展演变的结果。梅诗审丑对宋诗"力避陈熟""以俗为雅"风格的创立起了奠基性质的作用,对后世文学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 宋诗 梅尧臣 审丑 雅俗 复古 创新
下载PDF
子弟书对《红楼梦》语言艺术的继承与创新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嘉伟 丛国巍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0年第2期167-170,共4页
曾流行于京津、沈阳地区的满族曲艺子弟书继承了《红楼梦》雅俗相谐的语言艺术。雅致之处,妙化诗词,"如乐中琴瑟";同时,俗语、比喻陈字见新、朴语生色,富于生活气息。子弟书满汉合璧,延续了《红楼梦》的艺术生命,可称是对《... 曾流行于京津、沈阳地区的满族曲艺子弟书继承了《红楼梦》雅俗相谐的语言艺术。雅致之处,妙化诗词,"如乐中琴瑟";同时,俗语、比喻陈字见新、朴语生色,富于生活气息。子弟书满汉合璧,延续了《红楼梦》的艺术生命,可称是对《红楼梦》光辉地再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弟书 《红楼梦》 语言 雅俗
下载PDF
论反庸俗的学校文化取向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建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7-93,共7页
受社会庸俗文化的影响,学校文化庸俗现象愈加严重。学校文化价值"功利化",重工具轻价值,缺乏正确的目的感;学校文化内容"低俗化",重低级轻品位,缺乏高雅的境界感;学校文化过程"形式化",重形式轻本质,缺... 受社会庸俗文化的影响,学校文化庸俗现象愈加严重。学校文化价值"功利化",重工具轻价值,缺乏正确的目的感;学校文化内容"低俗化",重低级轻品位,缺乏高雅的境界感;学校文化过程"形式化",重形式轻本质,缺乏深沉的历史感;学校文化结果"媚俗化",重鄙俗轻高尚,缺乏崇高的道德感。反庸俗的学校文化就是要构建高雅文化,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形塑学校文化新常态,使学校文化回归到思想启蒙、价值引领与教育引导等本真意涵上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文化 庸俗文化 反庸俗 高雅文化
下载PDF
从《世说新语》看玄言诗的世俗底蕴 被引量:4
12
作者 徐国荣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3期109-114,共6页
在对玄言诗人界简要探讨的基础上,把前人的材料摆出来进行充分分析,可以看出玄言诗时代存在的可疑性。实际上,东晋文人们的诗歌趣尚不是玄言诗,而仍是汉魏体制的诗歌。从玄言诗主体的创作心态可以看出,玄言诗其实是一种“雅化的世... 在对玄言诗人界简要探讨的基础上,把前人的材料摆出来进行充分分析,可以看出玄言诗时代存在的可疑性。实际上,东晋文人们的诗歌趣尚不是玄言诗,而仍是汉魏体制的诗歌。从玄言诗主体的创作心态可以看出,玄言诗其实是一种“雅化的世俗”,而山水诗则只是对玄言诗误人歧途时的无意间的一种拯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言诗 雅化 《世说新语》 文学研究 世俗化 山水诗 诗歌
下载PDF
盛唐集贤学士之文学地位与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胡旭 李芸华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0-118,共9页
唐开元中期崇儒重文,以张说、张九龄等为中心的集贤学士地位崇高,文学活动十分频繁。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京城文坛,成为文学创作的核心。然而到了开元后期及天宝年间,随着意识形态上的慕道用法,文学之士风光不再,集贤院也不再是文学... 唐开元中期崇儒重文,以张说、张九龄等为中心的集贤学士地位崇高,文学活动十分频繁。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京城文坛,成为文学创作的核心。然而到了开元后期及天宝年间,随着意识形态上的慕道用法,文学之士风光不再,集贤院也不再是文学中心,京城的文学队伍因之而变得松散。集贤学士显赫之时,上与帝王显贵游宴雅集,下与聚集于京师的各地才俊往还酬唱,促进了雅俗诗风的交融,使文学创作向更高的层次推进,于盛唐诗歌声律、风骨兼备特质的形成,意义重大。集贤学士在为文方面普遍崇雅黜浮,强调气益雄浑,对中唐古文运动的影响非常深刻。而且,一些位居中枢的集贤学士,培养、选拔了一批文学新人,为中唐文体文风的变革奠定了基础。盛唐文学的内容、风格及成因,与集贤学士的创作和影响皆有着某种程度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贤学士 文学中心 雅俗诗风 唐文三变
下载PDF
明代乐户禁弛与雅俗文化的互动 被引量:6
14
作者 丁淑梅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4期165-169,共5页
乐户是自北魏立乐籍以来从事各种官方及民间文化娱乐活动的特殊社会群体。明代是乐籍制度急遽变迁的重要时期。乐户向民间的流播 ,使其名籍隶属、生存境遇以及职业所长发生了很大变化 ;同时 ,奏雅乐歌舞、操百戏俗艺的乐户成为官方权力... 乐户是自北魏立乐籍以来从事各种官方及民间文化娱乐活动的特殊社会群体。明代是乐籍制度急遽变迁的重要时期。乐户向民间的流播 ,使其名籍隶属、生存境遇以及职业所长发生了很大变化 ;同时 ,奏雅乐歌舞、操百戏俗艺的乐户成为官方权力话语和民间意识互动的重要中介 ,并由此带来了雅俗文化观念的对峙与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户 管理 禁弛 雅俗文化
下载PDF
姚鼐与袁枚诗学关系考论 被引量:4
15
作者 潘务正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30-437,共8页
姚鼐与袁枚的诗学论争是嘉道之际诗坛的重要事件。二人虽有不错的交情,但诗学观却有着较大的分歧。姚鼐代表的桐城诗学以理学为根基,提倡人品与诗品的统一;袁枚则反感理学,艳情是其性灵诗学的主要内容。袁枚提倡性灵,对俚俗表现出浓厚... 姚鼐与袁枚的诗学论争是嘉道之际诗坛的重要事件。二人虽有不错的交情,但诗学观却有着较大的分歧。姚鼐代表的桐城诗学以理学为根基,提倡人品与诗品的统一;袁枚则反感理学,艳情是其性灵诗学的主要内容。袁枚提倡性灵,对俚俗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姚鼐主张人品的纯正,自然要求诗歌语言及情感格调高雅,对俗体诗表现出强烈的厌恶之情。性灵诗学注重天赋,轻视后天的努力,反对模拟;桐城诗学虽不忽视天赋,但更看重人工,主张由模拟求变化。姚鼐在与袁枚的诗学论争中,凸显了桐城诗学的特色,桐城诗派由此成长为嘉道以后诗坛的一股重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鼐 袁枚 性情 雅俗 天赋 人工
下载PDF
“语”与一些术语所指的分混问题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荐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5-82,共8页
"语"是汉语语言学史上较早问世的一个术语单位。在成为术语前,"语"所指就是时人嘴里俚俗的自由短语。"语"在先秦成为术语后,最初似不定指某一类"语",也可指他类"语",只要那"语&... "语"是汉语语言学史上较早问世的一个术语单位。在成为术语前,"语"所指就是时人嘴里俚俗的自由短语。"语"在先秦成为术语后,最初似不定指某一类"语",也可指他类"语",只要那"语"是古朴、俚俗的。作为术语单位,"语"的所指起初并不清晰而单一,是模糊而混沌的。因谚语产生早、数量大、流传广、影响深,"语"曾偏指谚语;"语"虽可有俗有雅,但其所指却极少是后世出现的成语;伴随"词语"等词语的创造,"语"的所指与"词"的所指也时相接近。这一切或都表明,"语"与一些术语在所指上存在分混不清的复杂情形,值得重视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谚语 成语 雅俗 指称
下载PDF
民间佛教的学理诠释与中国佛教史的再认识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利安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1-97,177,共8页
长期以来,我们对中国佛教史的认识一直受制于精英阶层对经典的学理诠释,而忽视了民间阶层对经典的实践运用。在这两种不同社会阶层的不同经典对待中,经典意趣呈现出重大分野,并开启出不同的发展路径。随着权威的退场与信仰的浸入,民间... 长期以来,我们对中国佛教史的认识一直受制于精英阶层对经典的学理诠释,而忽视了民间阶层对经典的实践运用。在这两种不同社会阶层的不同经典对待中,经典意趣呈现出重大分野,并开启出不同的发展路径。随着权威的退场与信仰的浸入,民间社会完全颠覆了经典诠释的本有体系,形成与精英佛教彼此呼应的民间佛教,从而塑成中国佛教雅俗共存的内在结构。我们不但可以从经典诠释及其实践变异角度对这种现象进行解释,更可以借鉴经典诠释的理路对这种信仰型佛教进行学理性诠释,并藉此获得对中国佛教史的重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诠释 民间佛教 雅俗关系 信仰哲学
下载PDF
《红楼梦》中的“雅”文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云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7-54,共8页
通俗小说《红楼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普遍的文化传统、文化背景及文化心理,形象地展现了中国文化中雅的特征。“雅”字强调正、规范、中心、美好,《红楼梦》主旨定于“雅正”,写的是世家大族的兴衰遭际,使用的是标准的... 通俗小说《红楼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普遍的文化传统、文化背景及文化心理,形象地展现了中国文化中雅的特征。“雅”字强调正、规范、中心、美好,《红楼梦》主旨定于“雅正”,写的是世家大族的兴衰遭际,使用的是标准的北方官话,于雅人、雅事、雅景、雅物的书写中极尽俗雅之分化。了解《红楼梦》的“雅”,利于培养我们的“文化自觉”与文化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文化 雅俗转化
下载PDF
1905:电影《定军山》新探 被引量:1
19
作者 姜静楠 包磊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100-103,共4页
《定军山》的诞生,具有丰厚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与现实指向,对它的研究不能仅限于目前学界所示的中国电影(戏曲片)滥觞的具体的感性描摹。《定军山》的诞生,有其艺术发展规律和文化传播规律的可能性与必然性,是民族文化心理结构、艺术... 《定军山》的诞生,具有丰厚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与现实指向,对它的研究不能仅限于目前学界所示的中国电影(戏曲片)滥觞的具体的感性描摹。《定军山》的诞生,有其艺术发展规律和文化传播规律的可能性与必然性,是民族文化心理结构、艺术雅俗转换机制与京剧的兴衰历程、电影的艺术本性及特定时代和文化景观诸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必然产物。《定军山》的诞生,不仅是电影的中国本土化的特殊范本,更是中国电影的民族化的已然"存在"——奠定了中国独有的"影戏"传统,包含了迄今为止中国电影的全部遗传基因和文化代码,不仅指涉到新时期"电影与戏剧离婚"等电影观念的大讨论,也为新世纪以来的国产大片提供了历史的镜鉴与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军山》 接受美学 雅俗互补 历史因素
下载PDF
大陆新武侠小说崛起之我见 被引量:12
20
作者 朱丕智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8-43,共6页
大陆新武侠小说的崛起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上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文学现象,蕴含着重大的多方面的文学意义和价值。它是港台新武侠小说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对传统的雅俗观念的强烈冲击和微妙消解,也为当代文学如何在困境中发展带来... 大陆新武侠小说的崛起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上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文学现象,蕴含着重大的多方面的文学意义和价值。它是港台新武侠小说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对传统的雅俗观念的强烈冲击和微妙消解,也为当代文学如何在困境中发展带来诸多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新武侠 港台新武侠 武侠小说 雅俗观念 当代文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