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deling and Softwar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facial Transition Zone of Ellipsoidal Aggregate in Cement-Based Composites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建建 ZHANG Lijuan +1 位作者 孙国文 WANG Caihui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19年第3期648-655,共8页
The interfacial transition zone (ITZ) between the aggregates and the bulk paste is the weakest zone of ordinary concrete, which largely determines its mechanical and transporting properties. However, a complete unders... The interfacial transition zone (ITZ) between the aggregates and the bulk paste is the weakest zone of ordinary concrete, which largely determines its mechanical and transporting properties. However, a complete understanding and a quantitative modeling of ITZ are still lacking. Consequently, an integrated modeling and experimental study were conducted. First,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model of the ITZ volume fraction about the rotary ellipsoidal aggregate particles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nearest surface function formula. Its calculation programs were written based on Visual Basic 6.0 language and achieved visualization and functionalization. The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TZ volume fraction of the ellipsoidal aggregate particles and the overlapping degree between the ITZ wer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Finally, the calculation models of ITZ volume fraction on actual ellipsoidal aggregate were given, based on cobblestones or pebbles particles with naturally ellipsoidal shap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alculation model proposed is highly reli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FACIAL transition zone (ITZ) CEMENT-BASED composites ellipsoidal AGGREGATE volume FRACTION visualization software development
下载PDF
Introduction of Simulating the Motion of Rigid Ellipsoidal Objects in Ductile Shear Zone Based on the Jeffery's Theory
2
作者 Yang Rui Da Zhijia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S1期123-124,共2页
Rigid ellipsoidal objects(gravels and porphyroclasts)in ductile zon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indicate the kinematics and dynamics.Jeffery’s theory(Jeffery G,1922),a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for the rotation oft... Rigid ellipsoidal objects(gravels and porphyroclasts)in ductile zon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indicate the kinematics and dynamics.Jeffery’s theory(Jeffery G,1922),a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for the rotation ofthe rigid objects(no deformation)in the Newtonian fluid of the simple deformation field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by geologists to the study of fabrics in rocks.The the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roduction of Simulating the Motion of Rigid ellipsoidal Objects in Ductile Shear zone Based on the Jeffery’s Theory
下载PDF
特发性视网膜前膜患者椭圆体带的连续性与最佳矫正视力的关系
3
作者 朱晓博 闫艳妮 +3 位作者 王倩 杨靖妍 周金琼 魏文斌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视网膜前膜(iERM)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CFT)、椭圆体带(EZ)中断比例与最佳矫正视力(BCVA)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了2014年至2018年在开滦集团9个社区医院体检的开滦集团职工iERM患者336例50... 目的探讨特发性视网膜前膜(iERM)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CFT)、椭圆体带(EZ)中断比例与最佳矫正视力(BCVA)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了2014年至2018年在开滦集团9个社区医院体检的开滦集团职工iERM患者336例500眼进行分析,其中男215例(64.0%),女121例(36.0%);年龄31~89(66.4±8.8)岁。按照gass分级分3组:gass 0级组(201例305眼)、gass 1级组(75例101眼)及gass 2级组(60例94眼)。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BCVA(转换为logMAR视力)与gass分级、EZ中断比例、CFT的相关性。结果500眼BCVA(logMAR)和CFT分别为0.45±0.28和(337.6±101.8)μm,共86眼(17.2%)出现EZ中断。gass 0级组、gass 1级组及gass 2级组间BCVA(logMAR)(0.62±0.29、0.48±0.23、0.26±0.32)、CFT[(283.20±79.30)μm、(335.50±84.50)μm、(394.00±135.60)μm]及EZ中断比例(2.6%、20.8%、60.6%)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各级gass分组间,年龄与BCVA无相关性(r^(2)=0.021,P=0.314),BCVA与CFT(r^(2)=0.531,P=0.000)、EZ中断比例(r^(2)=0.304,P=0.000)及gass分级(r^(2)=0.587,P=0.000)均呈正相关。结论EZ连接中断可以出现在iERM的早期阶段。BCVA与CFT、EZ中断比例及gass分级均相关,gass 2级iERM的EZ中断发生率显著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视网膜前膜 椭圆体带 黄斑中心凹厚度 最佳矫正视力
下载PDF
基于修正椭球体理论的隧道松动区及松动土压力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方焘 梁连 陈其志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13-1122,共10页
隧道松动区的预测对松动土压力的计算至关重要。因此,为了精确简便地预测不同地质特性和工况下隧道极限松动区,首先从地层损失的角度对椭球体理论进行修正;然后利用自主设计的试验装置并结合PIV技术对修正后的椭球体理论进行验证;最后... 隧道松动区的预测对松动土压力的计算至关重要。因此,为了精确简便地预测不同地质特性和工况下隧道极限松动区,首先从地层损失的角度对椭球体理论进行修正;然后利用自主设计的试验装置并结合PIV技术对修正后的椭球体理论进行验证;最后结合椭球体理论以及松动区内部土体主应力轴旋转对隧道松动土压力公式进行修正。研究表明:①随着地层损失的产生、增大,隧道上方地层流出区域和极限松动区域类似椭圆的形状并且其长短半轴均逐渐扩大;通过对比可知修正后的椭球体理论较现有理论与试验结果更加吻合。②修正后的松动土压力公式综合考虑了松动滑移范围及土拱效应,通过和相关文献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修正后松动土压力计算公式的合理性,因此该公式可用于砂性地层中隧道和管线上方的松动土压力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椭球体理论 PIV技术 松动区 土拱效应
下载PDF
玻璃体积血患者玻璃体切割术中黄斑区微结构形态与术后早期视力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宋德弓 王文战 +3 位作者 万光明 邓先明 李龙 石径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38-641,共4页
目的探究玻璃体积血患者玻璃体切割术中黄斑区微结构形态与术后早期(1个月内)视力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2021年12月至2022年8月因玻璃体积血行玻璃体切割术的患者40例42眼。术中均获得患者清晰... 目的探究玻璃体积血患者玻璃体切割术中黄斑区微结构形态与术后早期(1个月内)视力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2021年12月至2022年8月因玻璃体积血行玻璃体切割术的患者40例42眼。术中均获得患者清晰的黄斑区OCT图像,用于分析黄斑中心凹厚度(CFT)、感光细胞层中椭圆体带(EZ)连续性与术后早期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关系。按照EZ连续性结构划分为EZ连续组18例19眼(A组)、EZ断裂组11例12眼(B组)和EZ消失组11例11眼(C组),对三组患者间的性别、年龄、术中CFT、术前及术后早期BCVA进行比较。亚组分析:排除包含黄斑囊样水肿、黄斑前膜、神经纤维层萎缩、板层及全层黄斑孔的黄斑病变患者12例13眼,将剩余的28例29眼患者按照术后早期BCVA的恢复程度进行分组,即术后早期BCVA(logMAR)≤0.3为预后较好组(9例10眼),术后早期BCVA(logMAR)>0.3为预后较差组(19例19眼),对两组患者间的性别、年龄、术中CFT、术前BCVA及术中EZ连续性异常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A组、B组、C组患者间性别、年龄、术前BCVA、术中CF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组、B组、C组患者术后早期BC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A组患者术后早期BCVA优于B组和C组(均为P<0.05),B组患者术后早期BCVA优于C组(P<0.05)。亚组分析中,预后较好组与预后较差组患者性别、术前BCVA、术中CF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EZ连续性异常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术后早期视力恢复较好组患者术中EZ连续性异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术后早期视力恢复较差组。结论术中以感光细胞层EZ的连续性为依据,预测玻璃体积血患者术后早期视力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区微结构 椭圆体带 术中OCT 黄斑中心凹厚度 视力
下载PDF
青少年近视对外层视网膜厚度和脉络膜厚度影响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何洁琼 王艳华 《临床眼科杂志》 2023年第2期105-111,共7页
目的量化分析10~18岁青少年近视眼外层视网膜和脉络膜厚度,分析外层视网膜和脉络膜厚度与近视程度及眼轴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共纳入120例(120只眼)。按屈光度分为正视组与低度、中度、高度近视组。频域相干光层析成像术(EDI-OCT)... 目的量化分析10~18岁青少年近视眼外层视网膜和脉络膜厚度,分析外层视网膜和脉络膜厚度与近视程度及眼轴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共纳入120例(120只眼)。按屈光度分为正视组与低度、中度、高度近视组。频域相干光层析成像术(EDI-OCT)确定外层视网膜和脉络膜分布,ImagePro Plus软件测量各层厚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Pearson相关,线性回归分析不同屈光度外层视网膜厚度与脉络膜厚度的关系。结果(1)黄斑中心凹与黄斑中心凹颞侧1.5 mm直径处,高度近视组光感受器外节到色素上皮层厚度比正视组薄,近视组脉络膜厚度,外层视网膜总厚度比正视组薄,近视组椭球体区厚度比正视组厚(P<0.05)。黄斑旁中心凹1.5 mm直径鼻侧处,近视组光感受器外节到色素上皮层厚度,脉络膜厚度,外层视网膜总厚度比正视组薄,椭球体层厚度比正视组厚(P<0.05)。(2)黄斑中心凹与黄斑中心凹1.5 mm直径鼻侧及颞侧处,脉络膜厚度与屈光度呈正相关(r=0.715,r=0.718,r=0.745,P<0.001),眼轴呈负相关(r=-0.647,r=-0.658,r=-0.639,P<0.001)。椭球体区厚度与屈光度呈负相关(r=-0.645,r=-0.827,r=-0.694,P<0.001)眼轴呈正相关(r=0.406,r=0.447,r=0.675,P<0.001)。外层视网膜总厚度与眼轴呈负相关(r=-0.240,r=-0.276,r=-0.325,P<0.001)。(3)椭球体区厚度和脉络膜厚度变化与近视屈光度相关。结论本研究得出10~18岁青少年的近视程度对外层视网膜厚度及脉络膜厚度有影响,外层视网膜厚度及脉络膜厚度与屈光度和眼轴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近视 视网膜 脉络膜 椭球体区
下载PDF
巩膜扣带术与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累及黄斑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后对黄斑结构改变及视力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崔丽 姜燕荣 +1 位作者 赵明威 黎晓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26-929,共4页
背景 视网膜脱离患者在成功完成视网膜复位手术后并不能很快恢复视力,其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 目的 比较累及黄斑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巩膜扣带术和玻璃体切割术后黄斑椭圆体区完整性、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下积液的发生率及留存时... 背景 视网膜脱离患者在成功完成视网膜复位手术后并不能很快恢复视力,其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 目的 比较累及黄斑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巩膜扣带术和玻璃体切割术后黄斑椭圆体区完整性、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下积液的发生率及留存时间,探讨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下积液存留对视力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确诊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66例66眼的病例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巩膜扣带术组和玻璃体切割术组,记录2个组患者病程、屈光状态、最佳矫正视力LogMAR、有无合并症等,观察黄斑区神经上皮下积液存留时间及黄斑椭圆体区完整性,计算2个组在术后1个月时黄斑区神经上皮下积液的发生率. 结果 术前巩膜扣带术组及玻璃体切割术组间年龄、性别、病程、屈光度及LogMAR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巩膜扣带术组视网膜下积液平均存留(96&#177;60)d,玻璃体切割术组为(21&#177;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66,P=0.000).术后1个月时,巩膜扣带术组黄斑区神经上皮下积液发生率为78.6%,大于玻璃体切割术组的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891,P=0.000),巩膜扣带术组黄斑区神经上皮下积液完全吸收患者与未完全吸收患者LogMAR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85,P=0.003);术后6个月时,巩膜扣带术组与玻璃体切割术组LogMAR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76,P--0.065),巩膜扣带术组黄斑区神经上皮下积液完全吸收患者与未完全吸收患者LogMAR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55,P=0.087).视网膜神经上皮下积液吸收后,2个组内黄斑椭圆体区连续患者与椭圆体区缺失患者LogMAR视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巩膜扣带术组:t=2.555,P=0.015;玻璃体切割术组:t=4.005,P=0.001). 结论 椭圆体区受损程度与视网膜脱离时间有关,而椭圆体区的完整性明显影响患者的视力预后.对于累及黄斑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玻璃体切割术后视网膜神经上皮下积液吸收较巩膜扣带术快;视网膜神经上皮下积液的存留延缓视力的恢复,手术方式对最终的视力恢复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巩膜扣带术 玻璃体切割术 视网膜神经上皮下积液 椭圆体区
下载PDF
内界膜剥除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割术后黄斑前膜形成及视力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付燕 谢天皓 +3 位作者 杨娜 李丽英 张月玲 顾朝辉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2-66,共5页
目的研究累及黄斑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ILM)剥除对预防黄斑前膜(ERM)形成和视力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累及黄斑的RRD患者74例74眼。所有患者均... 目的研究累及黄斑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ILM)剥除对预防黄斑前膜(ERM)形成和视力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累及黄斑的RRD患者74例74眼。所有患者均接受玻璃体切割术及硅油眼内填充,且术后视网膜均成功复位。根据玻璃体切割术中是否行ILM剥除,将患者分为ILM未剥除组36例36眼和ILM剥除组38例38眼;所有受检者均于玻璃体切割术后3~5个月行硅油取出术。分别于术前及硅油取出术后1、6和12个月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彩色眼底照相、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术后1个月,2个组患眼中均未发现ERM;术后6个月,ILM未剥除组中3眼形成ERM,占8.33%,ILM剥除组2眼出现ERM,占5.26%,2个组ERM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7);术后12个月,ILM未剥除组中共9眼出现ERM,占25.00%,ILM剥除组中共4眼出现ERM,占10.53%,2个组ERM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74,P=0.102)。2个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间BCVA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时间)=31.692,P<0.001);各组内术后1、6、12个月BCVA均明显优于术前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组间BCVA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_(组别)=0.117,P=0.773)。OCT结果显示,术后12个月时ILM未剥除组中椭圆体带完整者25眼,占77.78%,ILM剥除组椭圆体带完整者30眼,占78.95%,2个组间椭圆体带完整眼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75,P=0.350)。结论与单纯玻璃体切割术比较,累及黄斑的RRD患者玻璃体切割术中联合ILM剥除不能预防术后ERM的发生,对患者的视力预后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孔源性/手术 黄斑前膜 视力 内界膜剥除 椭圆体带
下载PDF
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术后发生视物变形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付燕 张月玲 +3 位作者 顾朝辉 张海江 王丽英 耿任飞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06-909,共4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PPV)术后成功复位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发生视物变形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纳入2017-01/2019-01在我院确诊的RRD患者94例94眼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行经睫状体平坦部标准23G PPV手术。首次PPV后...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PPV)术后成功复位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发生视物变形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纳入2017-01/2019-01在我院确诊的RRD患者94例94眼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行经睫状体平坦部标准23G PPV手术。首次PPV后视网膜解剖复位。于PPV术前及术后1、6、12mo,至末次随访,行BCVA、眼压、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视物变形评分表(M-chart表)、OCT检查,并分析发生视物变形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1mo,94眼中50眼(53%)存在视物变形,视物变形(+)组平均M值为0.68±0.28,累及黄斑和未累及黄斑的RRD患者发生视物变形有差异(P<0.01),术后不同随访时间M值变化有差异(F=26.442,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OR=9.020,95%CI:1.808~45.011,P=0.007)、EZ完整性中断(OR=10.570,95%CI:2.909~38.400,P<0.01)是RRD复位术后视物变形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PPV术后成功复位的RRD患者术后发生视物变形程度逐渐减轻,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和EZ完整性中断是发生视物变形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视物变形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椭圆体带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填塞及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治疗大直径特发性黄斑裂孔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巧林 周云帆 +2 位作者 徐向忠 蒋沁 李柯然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798-1802,共5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术(PPV)联合内界膜(ILM)填塞及鼠神经生长因子(NGF)注射治疗大直径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2018-05/2020-05在南京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检查确诊并行PPV联合ILM填塞及鼠NGF注射的大直...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术(PPV)联合内界膜(ILM)填塞及鼠神经生长因子(NGF)注射治疗大直径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2018-05/2020-05在南京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检查确诊并行PPV联合ILM填塞及鼠NGF注射的大直径IMH患者16例16眼纳入研究。所有入组患者均接受经睫状体扁平部三通道23G PPV联合ILM填塞及鼠NGF注射治疗。观察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裂孔闭合率、分析黄斑裂孔闭合的OCT分型、中心凹外层结构包括椭圆体带(EZ)、外界膜(ELM)的连续性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患者术前BCVA为1.15±0.21,术后3、6mo BCVA分别为1.02±0.19、0.87±0.24(F=34.966,P<0.01);术后3、6mo BCVA较术前均有改善(P<0.01),且术后6mo BCVA较术后3mo改善(P<0.01)。术后患者裂孔闭合率为100%,OCT所显示的闭合形态中,11眼为U型闭合(69%);3眼为V型闭合(19%);2眼为不规则闭合(13%)。术后6mo,U型、V型及不规则闭合组眼的BCVA分别为0.75±0.18、1.1±0.19、1.20±0.00(F=6.937,P<0.01),其中U型闭合组的BCVA恢复明显优于V型闭合组和不规则闭合组(P=0.027、0.007)。术后6mo,U形闭合组中有10眼(91%)ELM恢复连续性、7眼(64%)EZ恢复连续性,V型闭合组中有2眼(67%)ELM恢复连续性、1眼(33%)EZ恢复连续性,不规则闭合眼中未见ELM、EZ连续性恢复(P<0.05)。随访期间未发现眼部及全身并发症。结论:PPV联合ILM填塞及鼠NGF注射治疗对大直径IMH安全有效,NGF与ILM的协同作用可促进裂孔的闭合,有利于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完整性恢复及术后视功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直径特发性黄斑裂孔 玻璃体切割 内界膜填塞 鼠神经生长因子 椭圆体带
下载PDF
特发性黄斑前膜玻璃体切割手术后视力与黄斑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崔丽 邹吉新 +1 位作者 刘新 赵丹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0年第6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黄斑前膜(idiopathic macular epiretinal membrane,IMEM)玻璃体切割手术后视力与黄斑结构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6年5月于本院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IMEM患者40例(40只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椭圆体区(ellip... 目的:探讨特发性黄斑前膜(idiopathic macular epiretinal membrane,IMEM)玻璃体切割手术后视力与黄斑结构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6年5月于本院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IMEM患者40例(40只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椭圆体区(ellipsoid zone,EZ)的完整性将病例分为完整组(n=26)和不完整组(n=14)。随访12个月,观察EZ结构修复、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fovea thickness,CFT)及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情况。分析CFT与BCVA的相关性,比较两组手术前后CFT及BCVA。结果:术后12个月,不完整组中10例EZ结构得到修复,4例EZ结构仍不完整。术后12个月,40例患者术后CFT为(306.30±136.82)μm明显低于术前(471.93±149.01)μm(P<0.05);40例患者中37例(92.5%)术后BCVA提高,术后最小分辨角对数视力(logMAR)为(0.44±0.17)优于术前(0.85±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VA与CFT无相关性(r=0.594,P=0.445)。术后12个月,两组的CF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完整组的logMAR(0.39±0.14)优于不完整组的(0.53±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EM玻璃体切割术后CFT降低,视力得到改善,EZ完整性影响视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前膜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黄斑中心凹厚度 椭圆体区
下载PDF
污染区对部分打开井井底压力响应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欧阳伟平 刘曰武 万义钊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4-240,共7页
钻井造成的污染区对部分打开井的影响不同于裸眼井.为了分析污染区对部分打开井井底压力响应的影响,建立了一种部分打开井的二维轴对称渗流模型,模型考虑了真实的污染区以及储层渗透率各向异性特征.利用有限元数值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 钻井造成的污染区对部分打开井的影响不同于裸眼井.为了分析污染区对部分打开井井底压力响应的影响,建立了一种部分打开井的二维轴对称渗流模型,模型考虑了真实的污染区以及储层渗透率各向异性特征.利用有限元数值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获得了部分打开井的井底压力响应及储层压力分布.根据压力响应及压力分布特征,将部分打开井的压力响应过程划分为5个流动阶段,其中早期局部径向流动和椭球流动是该类井最典型的特征.对污染区的影响分析表明:传统方法中的表皮系数S并不等于污染区引起的机械表皮系数Sd;无量纲井筒储存系数不能与机械表皮系数组合.修正了传统方法中部分打开井的井底压力公式,验证了部分打开井的总表皮计算公式,为该类井的井底压力响应解释及产能预测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打开井 污染区 椭球流动 数值试井 表皮系数
下载PDF
基于Sysweld的T形管焊接件温度及应力应变场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李智钟 周建平 +1 位作者 许燕 李丙如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7-80,94,共5页
采用双椭球体热源分布模型,基于Sysweld软件平台,对常用的暖气运输管道中T形管焊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仿真.首先通过UG建立三维模型并导入Hypermesh进行了网格划分,之后在Sysweld中对焊接过程进行模拟仿真,获得了温度场及应力应变场的分... 采用双椭球体热源分布模型,基于Sysweld软件平台,对常用的暖气运输管道中T形管焊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仿真.首先通过UG建立三维模型并导入Hypermesh进行了网格划分,之后在Sysweld中对焊接过程进行模拟仿真,获得了温度场及应力应变场的分布情况.然后对焊接过程温度云图及焊件整体形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热源处的温度达到2 500℃左右,在焊缝周围形成了明显的热影响区;并在焊缝区域出现应力集中情况,其最大应力为277 MPa,在其材料的屈服应力范围内(345 MPa);且在焊缝处出现下凹现象,最大变形量为0.29 mm.此次分析为实际焊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形管焊接 数值模拟仿真 热影响区 双椭球热源模型
下载PDF
5A06铝合金间断焊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4
作者 曾志 王立君 +1 位作者 王月 罗奇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49-853,共5页
在红外测温实验的基础上,采用由表面高斯热源和内部双椭球热源组成的复合热源,对5A06铝合金筒形结构间断焊角焊缝的温度场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模拟中综合考虑了对流、辐射等边界条件对焊接热过程的影响,对复合热源的各项参数进行了计... 在红外测温实验的基础上,采用由表面高斯热源和内部双椭球热源组成的复合热源,对5A06铝合金筒形结构间断焊角焊缝的温度场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模拟中综合考虑了对流、辐射等边界条件对焊接热过程的影响,对复合热源的各项参数进行了计算和校正.根据双椭球热源参数的定义,设计了相应的正交试验,采用解析法对热源参数进行计算并做了多指标回归分析.与红外测温结果相比,模拟的熔池形状较为准确,焊接热循环过程中温度误差约为7%.结果表明,表面高斯热源和内部双椭球热源组合的复合热源模型对计算铝合金MIG(熔化极氩弧焊)焊温度场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测温 复合热源 双椭球热源 熔化区 熔合线
下载PDF
雁林寺韧性剪切带磁组构与有限应变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诚 徐春霞 +3 位作者 徐增连 郑芳文 袁志辉 唐春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6-11,共6页
雁林寺韧性剪切带是在湖南大瑶地区中元古界地层中发育的一条近北东向的剪切带,带内发育有S-C组构、核幔构造、旋转碎斑和压力影等韧性剪切标志。利用磁组构和有限应变对该剪切带的剪切类型和变形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雁林寺韧... 雁林寺韧性剪切带是在湖南大瑶地区中元古界地层中发育的一条近北东向的剪切带,带内发育有S-C组构、核幔构造、旋转碎斑和压力影等韧性剪切标志。利用磁组构和有限应变对该剪切带的剪切类型和变形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雁林寺韧性剪切带以纯剪切为主,也有部分的简单剪切。运动方式以挤压为主,含有部分走滑的成分,走滑分量是右行剪切。剪切带中岩石的磁化率椭球体与应变椭球体存在共轴关系,磁化率椭球可以作为岩石形变的"显示器"。磁化率主值与主应变值具有相关性,因此磁化率椭球与应变椭球具有相同的形状。对于缺乏应变标志物地区,磁化率椭球可作为应变椭球分析的一种替代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雁林寺韧性剪切带 岩石磁组构 有限应变 湖南大瑶地区
下载PDF
岩土体对锚索预应力的响应特性
16
作者 冯金健 胡毅夫 +1 位作者 张爱民 景觅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4期68-72,共5页
基于空间半无限体理论,对外锚头预应力线荷载在岩土体中的传递规律进行了研究.给出了锚墩下岩土体内任意点的应力及位移分布形式及相应的表达式.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与理论计算一致的结果,结果表明:锚墩下岩土体形成一个近似椭球状的压缩... 基于空间半无限体理论,对外锚头预应力线荷载在岩土体中的传递规律进行了研究.给出了锚墩下岩土体内任意点的应力及位移分布形式及相应的表达式.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与理论计算一致的结果,结果表明:锚墩下岩土体形成一个近似椭球状的压缩区,位移等值线呈U型.锚墩下岩土体的应力和位移均呈双曲线形式分布,锚墩之间部分岩土体在一定深度内形成无应力锥区.据此提出锚索间距的"预应力墙厚度"设计法,锚墩间无应力区锚杆补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力学 预应力锚索 岩土体 似椭球体压缩区 无应力锥
下载PDF
提升终端进近运行效率的进场航路点优化研究
17
作者 王维 柳跃朋 《现代电子技术》 2021年第22期61-65,共5页
目前,航空器进近管制多依赖于管制员的经验,影响了终端区进近效率和机场跑道运行容量。文章创新性地通过添加航路点形成双边进场模式,利用4D航迹预测技术,通过建立椭球形保护区和采用遗传算法,实现了航空器进近路径和飞行间隔的精确控... 目前,航空器进近管制多依赖于管制员的经验,影响了终端区进近效率和机场跑道运行容量。文章创新性地通过添加航路点形成双边进场模式,利用4D航迹预测技术,通过建立椭球形保护区和采用遗传算法,实现了航空器进近路径和飞行间隔的精确控制。应用表明,4D航迹预测技术能有效削减超出航空器间隔标准的时间冗余,基于椭球保护区的碰撞风险预测能在保障飞行安全的前提下缩小航空器空间间隔,遗传算法可保证每架航空器的飞行路径符合总体最优要求,航空器总体进近时间节约了8.1%。上述模型和算法可作为管制员指挥时的实时决策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路点 进近路径 双边进场模式 飞行间隔控制 椭球保护区 碰撞预测
下载PDF
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翻转覆盖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啸 贺涛 +1 位作者 程谷萌 邢怡桥 《临床眼科杂志》 2018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应用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翻转覆盖法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IMH),观察术后黄斑裂孔解剖结构及视力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临床确诊IMH患者31例(31只眼),其中男性8例(8只眼),女性23例(23只眼),患者年龄范围:42~82岁,平均(65.68±8.39... 目的应用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翻转覆盖法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IMH),观察术后黄斑裂孔解剖结构及视力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临床确诊IMH患者31例(31只眼),其中男性8例(8只眼),女性23例(23只眼),患者年龄范围:42~82岁,平均(65.68±8.39)岁,行23G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翻转覆盖及注气术。于术后5 d,2周,1、3、6个月进行随访,所有患眼手术前后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眼底广角眼底照相,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SD-OCT)检查。观察手术后患者黄斑裂孔愈合率,手术前后BCVA变化情况,黄斑裂孔的愈合类型,翻转覆盖的内界膜与裂孔的位置关系,椭圆体区缺损直径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黄斑裂孔愈合率为100%。手术前后BCVA有显著性差异(t=8.50,P<0.05),术后视力提高。30例裂孔呈"U"型愈合,1例裂孔呈"V"型愈合。29例内界膜瓣完全贴附于视网膜,2例内界膜未完全贴附视网膜并成桥样附着在裂孔正上方。术后椭圆体缺失直径逐渐减小。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瓣翻转覆盖术治疗IMH可以取得较高的解剖学复位率和裂孔愈合率,提高视力患者视力,是治疗IMH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裂孔 内界膜翻转覆盖 相光干断层扫描 椭圆体区
下载PDF
空间任意位置椭球面最小区域拟合及误差评定方法
19
作者 涂鲜萍 雷贤卿 +1 位作者 王世锋 崔静伟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62-266,共5页
结合椭球面的几何特性,提出了采用几何优化逼近搜索的方法实现空间任意位置椭球面最小区域评定和拟合的方法。首先,在测量点包容的范围内取两点作为被拟合椭球面的两个焦点,并以这两个焦点为基准点、以一定边长创建正方体、以正方体顶... 结合椭球面的几何特性,提出了采用几何优化逼近搜索的方法实现空间任意位置椭球面最小区域评定和拟合的方法。首先,在测量点包容的范围内取两点作为被拟合椭球面的两个焦点,并以这两个焦点为基准点、以一定边长创建正方体、以正方体顶点构造一系列的辅助焦点;然后以辅助焦点为被拟合抛物面的焦点构造一系列的辅助椭球面,计算测量点相对于这些辅助抛物面的距离极差;通过比较、判定和重新设定基准点和辅助点来逐步搜索理想焦点,实现被测椭球面的最小区域拟合,得到被测椭球面的最小区域误差。阐述了搜索原理和具体步骤,算例表明该方法收敛速度快,可以得到全局最优解,可以有效、精确地评定椭球面形状误差,实现被测椭球面的最小区域拟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球面 几何搜索逼近 最小区域拟合 最小区域误差
下载PDF
非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术后黄斑区血流及结构的改变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曾思雨 杜磊 邢怡桥 《临床眼科杂志》 2021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非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PPV)后黄斑区血流及结构改变。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本院确诊视网膜脱离的患者36例(36只眼)纳入研究(PPV组),患者的对侧眼作为对照组。PPV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 目的探讨非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PPV)后黄斑区血流及结构改变。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本院确诊视网膜脱离的患者36例(36只眼)纳入研究(PPV组),患者的对侧眼作为对照组。PPV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及对照组均进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OCTA)检查。观察PPV组术后各个时期视网膜全层厚度(FT)、椭圆体带断裂、浅层视网膜血流密度(SVD)、深层视网膜血流密度(DVD)等变化情况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结果PPV组患者术后BCVA随着时间延长逐渐改善,在术后各时期,椭圆体带断裂者BCVA均较椭圆体完整者差(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PPV组患者术后1周时均发生不同程度的黄斑水肿,FT显著增加,而SVD、DVD显著降低(均P<0.05);术后1个月到术后6个月,FT、SVD及DVD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术后6个月时FT恢复正常(P>0.05),SVD、DVD仍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非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即使手术成功修复,术后也有可能发生椭圆体带断裂、视网膜血流灌注减少,观察术后黄斑区血流及结构的动态改变,可为将来实施改善视功能的干预治疗提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椭圆体带 黄斑区血流密度 视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