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硫燃料油对斑马鱼早期发育阶段的毒性效应
1
作者 梁靖雨 肖开妍 +2 位作者 何飞 陆志波 林思劼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24-1438,共15页
低硫燃料油(low sulphur fuel oil,LSFO)是指硫含量小于0.5%的燃料油.为控制航行过程中尾气硫化物的排放,减少大气污染,LSFO正逐步取代传统高硫燃料油在全球海域被广泛使用,但有关LSFO的环境风险和毒理学研究仍十分有限.本研究选取3种... 低硫燃料油(low sulphur fuel oil,LSFO)是指硫含量小于0.5%的燃料油.为控制航行过程中尾气硫化物的排放,减少大气污染,LSFO正逐步取代传统高硫燃料油在全球海域被广泛使用,但有关LSFO的环境风险和毒理学研究仍十分有限.本研究选取3种不同类型的LSFO:中质油WRG(wide range gas oil)、轻质油MGO(marine gas oil)和重质油VLSFO(very low sulphur fuel oil),通过制备其水溶性组分(water accommodated fractions,WAFs)溶液,综合分析LSFO及其WAFs的理化性质和组成成分;并以斑马鱼胚胎/仔鱼为受试生物,探究3类LSFO的WAFs的潜在生物毒性.结果表明,轻质油MGO及其WAFs中半挥发性有机物(semi-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SVOCs)、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和总石油烃(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TPH)含量之和最高,中质油WRG次之,重质油VLSFO最低.WAFs的浓度由SVOCs和VOCs浓度之和表示,根据《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分级标准,WRG的WAFs急性毒性特征为低毒,而MGO的WAFs和VLSFO的WAFs分别为高毒和极高毒,其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58 mg·L^(−1)和0.83 mg·L^(−1).MGO和VLSFO的WAFs对胚胎孵化抑制浓度(EC20)分别为0.85 mg·L^(−1)和0.65 mg·L^(−1).未稀释的MGO和VLSFO的WAFs会导致仔鱼出现鱼鳔发育不完全/未充气等畸形.3种LSFO的WAFs均会诱导胚胎/仔鱼体内活性氧物种含量显著升高.基于毒性单位模型的组分毒性差异分析表明,以萘类化合物为主的轻质多环芳烃是主要毒性贡献因子,LSFO的WAFs组分间可能存在拮抗作用从而减弱其生物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硫燃料油(LSFO) 斑马鱼 胚胎 仔鱼 急性毒性 氧化损伤
下载PDF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胚胎及仔稚幼鱼发育研究 被引量:52
2
作者 雷霁霖 马爱军 +1 位作者 刘新富 门强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18,共10页
采用体视镜对大菱鲆胚胎期发育全过程进行连续观察 ,研究其胚胎正常发育特征 ,并继续对胚后期的仔、稚、幼鱼发育阶段采用测量、手绘、照相等方法进行形态学与生态学研究。结果表明 ,大菱鲆胚胎发育与其他硬骨鱼浮性卵鱼类基本相似 ,属... 采用体视镜对大菱鲆胚胎期发育全过程进行连续观察 ,研究其胚胎正常发育特征 ,并继续对胚后期的仔、稚、幼鱼发育阶段采用测量、手绘、照相等方法进行形态学与生态学研究。结果表明 ,大菱鲆胚胎发育与其他硬骨鱼浮性卵鱼类基本相似 ,属端黄卵 ,盘状分裂。在水温 1 3℃条件下 ,约经 1 1 6h完成孵化。胚后仔、稚、幼鱼阶段 ,体背部色素逐步增深 ,鱼体逐渐由透明变为不透明 ,由两侧对称变为不对称。 3日龄仔鱼开口 ;1— 9日龄仔鱼 ,体色呈红色 ,称之为“红苗” ;1 0— 2 4日龄 ,黑色素增多 ,称之为“黑苗” ;2 5日龄以上 ,体披大量花状色素 ,称之为“花苗” ,由此鱼体变宽 ,右眼开始上升 ;30日龄苗 ,右眼已上移至头顶背部 ;35— 38日龄苗 ,右眼已完全转移至左侧 ,变态完成而达鲆鲽类所特有的形态、生态和生理状态 ;60—90日龄苗 ,背部正常体色为沙色 (sandcolor) ,全长已达 5 0— 60mm ,可以作为商品苗出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胚胎 幼鱼 发育 仔鱼 稚鱼 形态学 生态学
下载PDF
人工养殖银鲳子代胚胎发育及仔稚幼鱼形态观察 被引量:26
3
作者 施兆鸿 彭士明 +2 位作者 王建钢 孙鹏 尹飞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7-274,共8页
采用人工培育的子代银鲳(Pampus argentus)为亲本,对银鲳的胚胎及胚后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测量,以期为今后苗种培育和繁殖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资料。银鲳成熟卵子为端黄卵,单个油球,卵径(1.417±0.063)mm,油球径(0.575±... 采用人工培育的子代银鲳(Pampus argentus)为亲本,对银鲳的胚胎及胚后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测量,以期为今后苗种培育和繁殖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资料。银鲳成熟卵子为端黄卵,单个油球,卵径(1.417±0.063)mm,油球径(0.575±0.031)mm。在水温(20.0±0.5)℃、盐度24±1、pH8.0~8.5条件下,受精卵经36h孵化出膜。初孵仔鱼在水温19.0~24.0℃、盐度23±1、pH8.0~8.5、光照2000~3000lx条件下,经60d培育成幼鱼。银鲳早期发育分前期仔鱼、后期仔鱼、稚鱼和幼鱼,前期仔鱼以卵黄囊吸收消化为主要形态特征;后期仔鱼分化出侧囊、食道、胃、幽门盲囊和肝脏等消化器官,外形特征是鱼体腹两侧星状黑色素及金黄色斑点明显,背鳍和臀鳍鳍条原基出现,13日龄仔鱼全长(5.586±0.479)mm,体高(1.068±0.087)mm;稚鱼期消化器官进一步完善,脊索末端向上曲屈,随后尾下骨出现并且尾下骨末端与体轴倾斜,至35日龄尾下骨与体轴垂直,45日龄体高明显增高,全长(25.560±3.870)mm,体高(11.157±1.266)mm。幼鱼期胸鳍前端呈尖形,尾鳍上下两侧生长加快形成深叉状,鳞片完全长成,60d时全长为(41.000±3.300)mm,体高达(19.750±1.620)mm,此时体形与成鱼已无差别。此外,本研究还对仔稚幼鱼的划分、鲳属鱼类中主要品种胚胎与仔稚鱼发育的异同点以及育苗中容易出现死亡的关键时期进行了分析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鲳 胚胎 仔稚鱼 幼鱼 形态特征
下载PDF
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发育早期的脂肪酸组成变化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徐善良 王亚军 +1 位作者 王丹丽 严小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38-444,共7页
采用GC/MS法分析了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的未受精卵、胚胎、仔鱼、稚鱼及幼鱼各阶段的脂肪酸组成特点及含量变动,旨在研究条石鲷发育早期脂肪酸的组成和变化规律。共检测到28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FA)13种,单不饱和脂肪酸(... 采用GC/MS法分析了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的未受精卵、胚胎、仔鱼、稚鱼及幼鱼各阶段的脂肪酸组成特点及含量变动,旨在研究条石鲷发育早期脂肪酸的组成和变化规律。共检测到28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FA)13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7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8种。结果表明:(1)鱼卵中主要脂肪酸依次为C16:0、C22:6(n-3)(DHA)、C20:5(n-3)(EPA)和C18:1(n-9)(油酸);(2)胚胎及内源性营养阶段,主要利用C16:0、C18:0以及C18:1作为能量来源,EPA和DHA被优先保存下来;(3)摄食轮虫和桡足类AA、EPA、DHA含量显著提高,摄食卤虫则C18:1(n-9)、C18:2(n-6)及C18:3(n-3)含量迅速增加;(4)在稚鱼期必需脂肪酸AA、DHA含量不足,而EPA过高,可能引起细胞膜磷脂中DHA与EPA比例失衡,出现稚鱼"死亡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石鲷 胚胎 仔鱼 稚鱼 幼鱼 脂肪酸
下载PDF
微囊藻毒素对大鳞副泥鳅胚胎和幼鱼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17
5
作者 李效宇 刘永定 +2 位作者 宋立荣 雷腊梅 王山杉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8-319,共2页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大鳞副泥鳅 胚胎发育 毒性 发育毒理学
下载PDF
云斑尖塘鳢胚胎和早期仔鱼的发育 被引量:20
6
作者 廖志洪 王春 +1 位作者 林小涛 许忠能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8-22,共5页
对云斑尖塘鳢(Oxyeleotrismarmoratus)胚胎和早期仔鱼的发育进行了观察,详细描述了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在28℃恒定水温条件下,云斑尖塘鳢的胚胎发育历时80h30min,可分为24个发育分期。在整个发育过程中,眼、耳囊、心脏、消化道、肾... 对云斑尖塘鳢(Oxyeleotrismarmoratus)胚胎和早期仔鱼的发育进行了观察,详细描述了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在28℃恒定水温条件下,云斑尖塘鳢的胚胎发育历时80h30min,可分为24个发育分期。在整个发育过程中,眼、耳囊、心脏、消化道、肾脏、鳔、胸鳍和尾鳍等得到了优先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塘鳢 发育阶段 仔鱼 发育过程 胚胎 形态特征 水温 早期 肾脏 心脏
下载PDF
施氏鲟的胚胎及胚后发育研究 被引量:34
7
作者 刘洪柏 宋苏祥 +3 位作者 孙大江 范兆廷 贾世杰 苏辉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2000年第3期5-10,共6页
施氏鲟的成熟卵为典型的多黄卵,受精后胚盘隆起不明显,卵裂为特殊的辐射裂,与多数硬骨鱼类有明显差别,与两栖类卵裂相似,且卵裂方式有明显的硬骨鱼类盘状卵裂的痕迹。施氏鲟的胚胎发育可分为受精卵、卵果期、囊胚期、原肠期、卵黄... 施氏鲟的成熟卵为典型的多黄卵,受精后胚盘隆起不明显,卵裂为特殊的辐射裂,与多数硬骨鱼类有明显差别,与两栖类卵裂相似,且卵裂方式有明显的硬骨鱼类盘状卵裂的痕迹。施氏鲟的胚胎发育可分为受精卵、卵果期、囊胚期、原肠期、卵黄栓期、神经胚期、视泡形成期、心脏形成博动期和孵出期;胚后发育则分为卵黄囊期仔鱼、晚期仔鱼和稚鱼期。水温17~19℃时,施氏鲟胚胎发育历时95~104 h,总积温需用 1710~1872℃·h。胚后发育水温为20~23℃,刚孵出的仔鱼全长9.42~11.0 mm,体重29~39 mg;出膜后第 30天的平均全长42.8 mm,平均体重3.2 g,其外部形态与成鱼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氏鲟 胚胎发育 胚后发育
下载PDF
盐度对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胚胎、仔鱼发育过程中能量收支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胡先成 周忠良 +3 位作者 赵云龙 王艳 秦芬 徐晓倩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69-575,共7页
提要在淡水、1.00、2.00、3.00、4.00盐度等条件下,采用鱼类生物能量学的方法,测定了河川沙塘鳢胚胎、仔鱼发育过程中的耗氧率、NH3-N排泄率,并对不同盐度下河川沙塘鳢胚胎、仔鱼发育过程中的能量流转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发育时... 提要在淡水、1.00、2.00、3.00、4.00盐度等条件下,采用鱼类生物能量学的方法,测定了河川沙塘鳢胚胎、仔鱼发育过程中的耗氧率、NH3-N排泄率,并对不同盐度下河川沙塘鳢胚胎、仔鱼发育过程中的能量流转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发育时期,盐度对耗氧率和NH3-N排泄率都有显著影响,以1.00盐度条件下的耗氧率为最低,而NH3-N排泄率则在淡水条件下为最低并随着盐度的升高逐渐增高;盐度对河川沙塘鳢胚胎、仔鱼发育过程中的能量收支有显著影响,以1.00盐度条件下的能量分配模式为最佳模式,代谢耗能占食物能的比例(R/C)最低,为35.06%,而生长能占食物能的比例(G/C)最高,达到58.55%,能量收支方程为:100C=6.40U+35.06R+58.55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川沙塘鳢 胚胎 仔鱼 盐度 耗氧率 NH3-N排泄率 能量收支
下载PDF
胭脂鱼胚胎及仔鱼早期发育观察 被引量:11
9
作者 万远 占阳 +5 位作者 欧阳珊 周春花 吴春林 谢义元 周平 吴小平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8-82,共5页
为建立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Bleeker)]人工繁殖技术,采用连续观察法研究胭脂鱼人工授精受精卵的发育过程,详细记录了胭脂鱼胚胎发育各阶段形态特征。胭脂鱼胚胎发育从受精卵到孵化出膜可划分29个发育时期,在水温17.6℃~19.4... 为建立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Bleeker)]人工繁殖技术,采用连续观察法研究胭脂鱼人工授精受精卵的发育过程,详细记录了胭脂鱼胚胎发育各阶段形态特征。胭脂鱼胚胎发育从受精卵到孵化出膜可划分29个发育时期,在水温17.6℃~19.4℃条件下,胚胎发育共历时147.68h,发育积温为2572.65℃。出膜后,仔鱼经8d发育,鳔开始充气,第10天左右达到开口期。文中讨论了鱼类胚胎发育时间与温度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胭脂鱼 胚胎 早期发育 积温
下载PDF
水体中铅暴露对南方鲇 Silurus meridionalis胚胎发育和仔鱼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罗其勇 闫玉莲 +3 位作者 李健 房树林 潘天扬 谢小军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7-74,共8页
采用人工受精获得的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 Chen胚胎和仔鱼为实验对象,以Pb(NO3)2为毒物源,在水温22.5℃条件下,观察了水体中不同质量浓度铅(Pb)暴露对南方鲇胚胎孵化率、畸形率、自主运动、孵化历时的影响,并进行了初孵仔鱼的Pb... 采用人工受精获得的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 Chen胚胎和仔鱼为实验对象,以Pb(NO3)2为毒物源,在水温22.5℃条件下,观察了水体中不同质量浓度铅(Pb)暴露对南方鲇胚胎孵化率、畸形率、自主运动、孵化历时的影响,并进行了初孵仔鱼的Pb暴露毒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水体中Pb2+质量浓度分别为0(对照),4,8,12和16mg/L的条件下,南方鲇胚胎孵化率随着Pb质量浓度的上升呈下降趋势,分别为84.94%,71.23%,69.75%,66.57%和64.69%,各Pb质量浓度处理组的孵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孵出的仔鱼出现心包水肿,脊柱弯曲以及尾巴弯曲退化等畸形特征,畸形率随着Pb质量浓度的升高呈上升趋势,分别为10.27%,15.28%,22.28%和36.67%,各Pb暴露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37%)(p<0.05);各Pb质量浓度暴露组胚胎在出膜前期的自主运动频率分别为63.86,52.71,48.43和47.14次/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78.00次/min)(p<0.05);各Pb质量浓度暴露组的胚胎孵化历时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孵化后在净水(未加入Pb(NO3)2的实验水体)中养殖的卵黄囊期仔鱼72h死亡率随着其胚胎期Pb暴露质量浓度的上升呈上升趋势,胚胎期Pb暴露质量浓度分别为0,4,8,12和16mg/L的条件下,仔鱼期的净水死亡率分别为9.45%,18.22%,20.95%,24.05%和26.29%,胚胎期各Pb质量浓度暴露组所获仔鱼的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根据水体Pb暴露对南方鲇初孵仔鱼急性中毒致死的观测结果推算,其96h半致死质量浓度(96hLC50)为0.32mg/L.本研究结果表明,南方鲇胚胎对水体Pb暴露的耐受性高于其初孵仔鱼,可能与南方鲇的受精卵卵膜较厚,对水体中的Pb2+进入胚胎具有较大的阻滞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Pb) 胚胎 仔鱼 急性毒性 南方鲇 LEAD (Pb)
下载PDF
膨胀蔷薇珊瑚与壮实鹿角珊瑚的胚胎和幼虫发育 被引量:13
11
作者 黄洁英 黄晖 +2 位作者 张浴阳 杨剑辉 尤丰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7-73,共7页
造礁石珊瑚的有性繁殖是修复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为国内首次报道造礁石珊瑚有性繁殖和幼体发育过程,为利用有性繁殖技术恢复珊瑚礁生态系统提供了发育生物学上的理论基础。海南省三亚市鹿回头海域的大部分珊瑚在2009年3... 造礁石珊瑚的有性繁殖是修复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为国内首次报道造礁石珊瑚有性繁殖和幼体发育过程,为利用有性繁殖技术恢复珊瑚礁生态系统提供了发育生物学上的理论基础。海南省三亚市鹿回头海域的大部分珊瑚在2009年3月底至4月中发生有性繁殖行为。2009年4月11日晚采集膨胀蔷薇珊瑚Montipora turgescens和壮实鹿角珊瑚Acropora robusta自然排放的受精卵,研究其胚胎及幼虫发育的过程。通过连续观察和显微拍摄记录了2种珊瑚的受精卵发育过程,结果显示,受精卵经过分裂变为桑葚胚;桑葚胚经过进一步发育变形为虾片状,进而发育成盘状幼体;盘状幼体由四周向内弯曲形成碗状的结构,进而出现原肠胚及纤毛,发育成为椭圆型或圆形的浮浪幼虫;浮浪幼虫发生附着变态,长出触手,发育成珊瑚幼体。通过观察还发现,膨胀蔷薇珊瑚的卵母细胞中本身就含有黄褐色虫黄藻,壮实鹿角珊瑚的卵母细胞中没有虫黄藻,其共生的虫黄藻是在发育过程中从周围环境获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蔷薇珊瑚 壮实鹿角珊瑚 珊瑚胚胎 珊瑚幼虫发育 虫黄藻 附着变态
下载PDF
双齿围沙蚕胚胎及幼体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柳敏海 蒋霞敏 张永靖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17,共5页
2003~2004年,观察了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胚胎及幼体发育.结果表明,成熟卵为绿色,卵径175~228 μm,多油球;胚胎发育经历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担轮幼虫期;后担轮幼虫期胚体脱卵膜孵化;幼体从3刚节疣足幼虫开始,在3... 2003~2004年,观察了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胚胎及幼体发育.结果表明,成熟卵为绿色,卵径175~228 μm,多油球;胚胎发育经历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担轮幼虫期;后担轮幼虫期胚体脱卵膜孵化;幼体从3刚节疣足幼虫开始,在3刚节疣足幼虫后期开始摄食;4刚节疣足幼虫后期纤毛轮消失,进入匍匐阶段;10刚节疣足幼虫形态与生态都与成体相似;从受精卵发育到4刚节疣足幼虫的时间在不同水温情况下变化较大,水温在25~26℃为118 h、而水温在27.5~32℃为82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 胚胎 幼体发育
下载PDF
盐度对棘头梅童鱼胚胎发育和仔鱼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陈林 周文玉 潘桂平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8-392,共5页
观察比较了11个盐度梯度[0、5、10、15、20、25、30(自然海水)、35、40、45、50]下,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eidus)胚胎的沉浮情况、孵化时间、孵化率和畸形率,并测定了初孵仔鱼的不投饵存活系数(SAI)。结果表明:(1)棘头梅童鱼胚胎在... 观察比较了11个盐度梯度[0、5、10、15、20、25、30(自然海水)、35、40、45、50]下,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eidus)胚胎的沉浮情况、孵化时间、孵化率和畸形率,并测定了初孵仔鱼的不投饵存活系数(SAI)。结果表明:(1)棘头梅童鱼胚胎在海水盐度为30及以上时100%漂浮;盐度为25时,95%漂浮,5%悬浮;盐度为20时95%悬浮,5%沉底;盐度为15时95%沉底,5%悬浮;盐度为10及以下时100%沉底。在水温18~20℃的条件下,棘头梅童鱼胚胎在盐度5~40范围内经28~32 h能孵化出仔鱼,盐度对孵化时间影响不显著(P>0.05)。但孵化率和畸形率因盐度不同而有显著差异。综合分析表明棘头梅童鱼胚胎孵化的适宜盐度范围为15~35,孵化最适盐度范围在20~30之间。(2)在可孵出鱼苗盐度范围(5~40)内,棘头梅童鱼仔鱼SAI值为(1.80±0.03)~(11.85±0.02),与卵的孵化率呈正相关关系。仔鱼生存的适宜生长盐度为10~30,最适盐度范围为20~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头梅童鱼 盐度 胚胎 发育 仔鱼 不投饵存活系数
下载PDF
灭虫精对草鱼胚胎—仔鱼的慢性毒性短期试验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福军 王明学 翟良安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11,共3页
慢性毒性短期试验的结果表明 :灭虫精对草鱼胚胎—仔鱼的NOEC (无可见效应浓度 )、LOEC (最低可见效应浓度 )、ChV (慢性毒性值 )和ACR (急性毒性与慢性毒性的比值 )以及MSD (最小显著差异 )分别是0 15 ,0 3 0 ,0 2 1,1 71mg·L-... 慢性毒性短期试验的结果表明 :灭虫精对草鱼胚胎—仔鱼的NOEC (无可见效应浓度 )、LOEC (最低可见效应浓度 )、ChV (慢性毒性值 )和ACR (急性毒性与慢性毒性的比值 )以及MSD (最小显著差异 )分别是0 15 ,0 3 0 ,0 2 1,1 71mg·L-1和 66 98%。MSD值表明利用草鱼胚胎—仔鱼慢性毒性短期试验来评价和监测灭虫精的毒性尚不够灵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灭虫精 草鱼 胚胎 仔鱼 短期慢性毒性 鱼药
下载PDF
河川沙塘鳢早期发育过程中耗氧率及NH_3-N排泄率的变化 被引量:10
15
作者 翁敏婵 郭莎园 胡先成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5期14-18,共5页
为研究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在早期发育过程中的生理代谢和能量利用状况,在20.8~24.6℃的水温条件下连续测定了河川沙塘鳢早期发育过程中的耗氧率和NH3-N排泄率。结果显示,河川沙塘鳢受精卵的耗氧率较低,机体代谢维持... 为研究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在早期发育过程中的生理代谢和能量利用状况,在20.8~24.6℃的水温条件下连续测定了河川沙塘鳢早期发育过程中的耗氧率和NH3-N排泄率。结果显示,河川沙塘鳢受精卵的耗氧率较低,机体代谢维持较低的水平;随着胚胎的发育耗氧率逐渐升高,至孵化前期,耗氧率急剧增加,由0.3151μg·h-1上升至0.7055μg·h-1(p<0.05),此后耗氧率随发育呈线性增加;此外,NH3-N排泄率随发育进行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在胚胎发育早期没有显著性差异,眼黑色素出现期开始明显增加(p<0.05),至眼晶体形成期达到胚胎发育阶段的最大值,仔鱼刚孵出时稍有下降,之后缓慢增加,从8日龄仔鱼到16日龄稚鱼,NH3-N排泄率呈显著性增加(p<0.05),此后NH3-N排泄率维持在一个恒定水平。研究揭示河川沙塘鳢在早期发育过程中随发育时间推进,机体代谢强度逐步增加,且在发育过程中以蛋白质作为氧化底物,为胚胎发育提供了主要的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川沙塘鳢 胚胎 仔鱼 稚鱼 耗氧率 NH3-N排泄率
下载PDF
温度对秋冬季生殖真鲷胚胎发育及仔、稚鱼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18
16
作者 陈政强 林锦宗 +1 位作者 张雅芝 郑金宝 《厦门水产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3-70,共8页
秋冬季生殖的真鲷胚胎发育的适宜水温低于27℃而高于15℃,最适水温在24~18℃范围之内;胚胎发育的生物学零度是10.6℃,胚胎发育时间与水温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仔、稚鱼对降温的适应能力与其个体大小,起止温度高低正相... 秋冬季生殖的真鲷胚胎发育的适宜水温低于27℃而高于15℃,最适水温在24~18℃范围之内;胚胎发育的生物学零度是10.6℃,胚胎发育时间与水温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仔、稚鱼对降温的适应能力与其个体大小,起止温度高低正相关,而与水温的下降速度、下降幅度负相关,水温低于15℃时容易出现仔、稚鱼大量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冬季 生殖 鲷鱼 温度 胚胎 稚鱼
下载PDF
近江蛏养殖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瑞 张云飞 +3 位作者 林旭吟 黄标武 陈武各 杨元乙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6期401-407,共7页
采用野外实地调查、常规生物学测定、连续观察等方法对近江蛏(Sinonovacula rivularissp.nov.)外部形态、胚胎、幼虫和稚贝发育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近江蛏的贝壳形态与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相似,壳长与壳高之比值较缢蛏大... 采用野外实地调查、常规生物学测定、连续观察等方法对近江蛏(Sinonovacula rivularissp.nov.)外部形态、胚胎、幼虫和稚贝发育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近江蛏的贝壳形态与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相似,壳长与壳高之比值较缢蛏大,成体近江蛏(壳长60 mm以上)壳长与壳高之比平均为3.43±0.13,成体缢蛏(壳长60 mm以上)为3.16±0.12;近江蛏壳长(L)与壳高(H)的关系为:H=0.2691 L+1.6053(n=325),相关系数为0.9964;近江蛏繁殖期为10~11月,其胚胎、幼虫和稚贝发育过程与缢蛏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江蛏 性状 胚胎 幼虫 稚贝
下载PDF
厦门文昌鱼人工繁殖和幼虫发育及其变态的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方永强 翁幼竹 +3 位作者 戴燕玉 吕小梅 方少华 张跃平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2-107,共6页
用组织学和胚胎学方法对厦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文昌鱼的生殖季节、胚胎发育和幼虫培育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区文昌鱼生殖季节可分为两个繁殖时期,从6月初开始至7月初为繁殖高峰期,8和9月为繁殖小产期.观察人工繁殖得出,文昌鱼(... 用组织学和胚胎学方法对厦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文昌鱼的生殖季节、胚胎发育和幼虫培育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区文昌鱼生殖季节可分为两个繁殖时期,从6月初开始至7月初为繁殖高峰期,8和9月为繁殖小产期.观察人工繁殖得出,文昌鱼(Branchiostomabelcheri)产卵时间在傍晚19:00前后,可以观察到雌、雄文昌鱼的产卵和排精行为:雄性文昌鱼先离开沙,并跃出水面快速游动和排精,接着雌鱼也跃出水面,所有的卵通过破裂的性腺壁进入到围鳃腔并通过围鳃孔到水中受精,受精率在98.5%以上,还观察了文昌鱼幼虫发育并变态为幼鱼(长度为1.05~13.5mm)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昌鱼 生殖季节 人工繁殖 产卵和排精行为 胚胎和幼虫发育
下载PDF
抗真菌药物对远海梭子蟹离体胚胎(卵)孵化及幼体培育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廖永岩 赵丽梅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63-370,共8页
分别添加孔雀石绿、亚甲基蓝、制霉菌素、达克宁、里劳素等抗真菌药 ,进行远海梭子蟹离体卵孵化 ,并对孵化出的蟹幼体进行人工培育至幼蟹 .结果发现 ,孔雀石绿孵化率最高 ;里劳素氵蚤Ⅰ 2 4h存活率最高 .0 .2mg/dm3 浓度孔雀石绿孵化率... 分别添加孔雀石绿、亚甲基蓝、制霉菌素、达克宁、里劳素等抗真菌药 ,进行远海梭子蟹离体卵孵化 ,并对孵化出的蟹幼体进行人工培育至幼蟹 .结果发现 ,孔雀石绿孵化率最高 ;里劳素氵蚤Ⅰ 2 4h存活率最高 .0 .2mg/dm3 浓度孔雀石绿孵化率达 1 6 % .0 .1mg/dm3 里劳素氵蚤Ⅰ 2 4h存活率达 7.2 % .在 2 4.5~ 2 7.5℃下 ,从氵蚤状幼体至大眼幼体为 1 2d ,存活率为 51 .3% ;从大眼幼体至第一期幼蟹需 4d ,存活率为 1 7.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海梭子蟹 抗真菌药 胚胎培养 幼体培育 孔雀石绿 亚甲基蓝 孵化率
下载PDF
铜、锌、镉对唐鱼胚胎及初孵仔鱼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浓度评价 被引量:18
20
作者 陈国柱 方展强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2期28-31,共4页
采用静水法生物测试研究铜(Cu2+)、锌(Zn2+)和镉(Cd2+)对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胚胎和初孵仔鱼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浓度评价。结果显示,Cu2+对唐鱼胚胎12、24h LC50分别为2.4092mg/L和0.4039mg/L;Zn2+和Cd2+对唐鱼胚胎24h LC50分别为3... 采用静水法生物测试研究铜(Cu2+)、锌(Zn2+)和镉(Cd2+)对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胚胎和初孵仔鱼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浓度评价。结果显示,Cu2+对唐鱼胚胎12、24h LC50分别为2.4092mg/L和0.4039mg/L;Zn2+和Cd2+对唐鱼胚胎24h LC50分别为372.9mg/L和50.0mg/L。Cu2+对唐鱼初孵仔鱼12、24和48h LC50都是0.3228mg/L,其安全浓度为0.0986mg/L;Zn2+对唐鱼初孵仔鱼24、48h LC50分别为72.44mg/L和25.17mg/L,其安全浓度为0.9116mg/L;Cd2+对唐鱼初孵仔鱼24、48h LC50分别为36.5mg/L和20.59mg/L,其安全浓度为1.9654mg/L。结果表明,重金属元素对唐鱼胚胎和初孵仔鱼毒性依次为Cu2+>Cd2+>Zn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鱼 胚胎及初孵仔鱼 急性毒性和安全浓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