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TALA PALACE:Qing Emperor’s Memorial Tablet and Portrait Enshrined
1
作者 ZHAXICERING 《China's Tibet》 1997年第4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emperor POTALA PALACE:Qing emperor’s Memorial Tablet and portrait Enshrined
下载PDF
制造乾隆:近代西方绘制乾隆帝画像考
2
作者 高子倩 《国际汉学》 CSSCI 2024年第6期78-85,152,共9页
18世纪末,乾隆帝在西方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人物。马戛尔尼使团制图师亚历山大曾多次绘制乾隆帝画像,画面的改动体现了艺术创作与政治需求间复杂的调和历程。19世纪初,乾隆帝的形象出现简化、弱化的倾向,人像的空间位置由“在场”转向了... 18世纪末,乾隆帝在西方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人物。马戛尔尼使团制图师亚历山大曾多次绘制乾隆帝画像,画面的改动体现了艺术创作与政治需求间复杂的调和历程。19世纪初,乾隆帝的形象出现简化、弱化的倾向,人像的空间位置由“在场”转向了“悬置”。由于缺乏画面背景与装饰,观者被迫将所有注意力集中在乾隆帝画像上,这使得人像只能按照观者的既定认知被解读。19世纪中期,随着殖民活动的扩张,西方人逐渐取得了世界领域内的主体性与话语权。乾隆帝形象发生分裂,在一些画家笔下出现了妖魔化、女性化倾向,而在另一些画家笔下则出现了理想化、浪漫化倾向。从摹仿现实到改造历史,造作乾隆帝画像消解了中国的历史神圣性与文化自主权,近代西方由此掌握了对他性民族的终极阐释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画像 中国想象 形象建构 东方主义 图像叙事
下载PDF
宋代幞头形制的演化——兼论南薰殿旧藏宋帝画像与图像鉴定的相关问题 被引量:7
3
作者 黎晟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36-42,共7页
幞头初步定型于隋代,唐宋时期得以广泛使用,成为古代男性的重要首服之一。但各时期幞头的样式不断变化,体现出较大的差异。南薰殿旧藏图像中有一批当时绘制的宋代帝王画像,各帝王所戴幞头的样式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演化痕迹。对于这一演化... 幞头初步定型于隋代,唐宋时期得以广泛使用,成为古代男性的重要首服之一。但各时期幞头的样式不断变化,体现出较大的差异。南薰殿旧藏图像中有一批当时绘制的宋代帝王画像,各帝王所戴幞头的样式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演化痕迹。对于这一演化痕迹的讨论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宋代的冠服制度,并推动相关美术史专题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幞头 南薰殿 帝王 画像
下载PDF
宋、元、明时代的帝王画像 被引量:7
4
作者 郭建平(译)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8,共5页
一幅成功的中国古代帝王画像,不但要在画面中捕捉到帝王外貌的形似,还需要展示出皇帝的天子气息。宋代以传统技法描绘帝王,画中的皇帝呈现出自然平实的姿态;元代"织御容"体的帝王像,是在彰显超自然力量的西藏喇嘛教氛围下创作... 一幅成功的中国古代帝王画像,不但要在画面中捕捉到帝王外貌的形似,还需要展示出皇帝的天子气息。宋代以传统技法描绘帝王,画中的皇帝呈现出自然平实的姿态;元代"织御容"体的帝王像,是在彰显超自然力量的西藏喇嘛教氛围下创作的,迎合了蒙古人的趣味。而到了明朝,帝王像向平面化的正面像转变,画中的龙袍把皇帝的躯体连同等级结构及尊贵身份一起统摄其中,探询中国帝王画像的风格转变并提供此变化发生的历史背景,无疑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太祖画像 阿尼哥 永乐帝画像
下载PDF
文士、菩萨与皇帝——仿古行乐图中乾隆帝的自我表达 被引量:5
5
作者 赵琰哲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5年第2期25-34,共10页
清乾隆朝出现的皇帝仿古行乐图,是根据内府所藏古画改绘而成,并将乾隆帝形象置入其中。在图中,乾隆帝或化身为汉族文士悠游于林泉之间,或化身为文殊菩萨端坐接受供养。在清代严格的衣冠制度下,身着汉装的乾隆皇帝并非真实存在。这些仿... 清乾隆朝出现的皇帝仿古行乐图,是根据内府所藏古画改绘而成,并将乾隆帝形象置入其中。在图中,乾隆帝或化身为汉族文士悠游于林泉之间,或化身为文殊菩萨端坐接受供养。在清代严格的衣冠制度下,身着汉装的乾隆皇帝并非真实存在。这些仿古行乐图融虚构与真实于一体。文士与菩萨,是乾隆帝对其满洲皇帝身份之外的自我理解,也是对其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身份的虚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帝 仿古行乐图 汉装 文士 菩萨 身份 表达
下载PDF
神御在蜀:宋代四川的御容奉祀与地方政治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博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4-37,共14页
宋太宗时,成都新繁县寺僧绘成太祖御容,但绘成之后长期无人问津。然而神宗时期,这一不符合惯例的御容成为地方社会的珍稀资源,获得四川地方以及朝廷的关注,其崇奉活动在多方努力之下,终于使太祖御容拥有了修建殿宇、朝谒以时的准神御殿... 宋太宗时,成都新繁县寺僧绘成太祖御容,但绘成之后长期无人问津。然而神宗时期,这一不符合惯例的御容成为地方社会的珍稀资源,获得四川地方以及朝廷的关注,其崇奉活动在多方努力之下,终于使太祖御容拥有了修建殿宇、朝谒以时的准神御殿待遇,标志着蜀中御容殿的兴起。南宋初年,随着北方沦陷,御容流散,自太宗以下五朝御容由陕入蜀,与太祖御容同殿供奉,形成六朝御容在蜀的盛况。南宋末年,御容殿也因四川局势的败坏,不得不以迁离出蜀结局。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围绕御容殿的礼制与待遇,引出不少矛盾,其背后都折射出四川地方政治的种种特点及其与朝廷的微妙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御容殿 御容奉祀 四川 政治
下载PDF
宋代御容供奉与玉清昭应宫、京师景灵宫的礼仪问题 被引量:6
7
作者 汤勤福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1,共11页
宋朝御容供奉自太祖开始,与佛道关系极为密切,实为追荐祈福。到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祭奠御容采用国家礼仪形式,列入国家礼典,但它与原庙性质不同。神宗元丰五年(1082)按照原庙之制,将景灵宫扩建成十一殿,施行朝飨之礼,使景灵宫演变... 宋朝御容供奉自太祖开始,与佛道关系极为密切,实为追荐祈福。到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祭奠御容采用国家礼仪形式,列入国家礼典,但它与原庙性质不同。神宗元丰五年(1082)按照原庙之制,将景灵宫扩建成十一殿,施行朝飨之礼,使景灵宫演变为原庙。宋代供奉过御容的宫观还有太清宫和玉清昭应宫。御容奉安仪式与朝谒仪式不同,奉安仪式采用较多佛道仪式,一般委派大臣主持;而朝谒则少量采用佛道仪式,大多是皇帝亲自祭奠。大中祥符九年(1016)仪制是最初的荐献仪制,相对简单,而徽宗政和时期仪制十分繁杂。宫观中供奉御容用素洁之馔,这与其他国家祭祀礼仪用馔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御容 玉清昭应宫 景灵宫 礼仪
下载PDF
四川藏元铸造历史及帝王像辨正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易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2-28,101-103,共10页
四川藏元是中国封建王朝反抗外国贸易侵略,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产物,在中国封建货币史中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四川藏元的铸行经历了酝酿、试铸、朝廷批准铸造等阶段,因政权更替、社会动荡、地方势力等原因造就了诸多版式。四川藏元... 四川藏元是中国封建王朝反抗外国贸易侵略,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产物,在中国封建货币史中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四川藏元的铸行经历了酝酿、试铸、朝廷批准铸造等阶段,因政权更替、社会动荡、地方势力等原因造就了诸多版式。四川藏元的铸造是将印度卢比正面的英国女皇像换为清朝男子像,将背面的英文换为汉字,但是在流通过程中,其正面清朝男子像被传为光绪帝像,并逐渐得到认可。通过对四川藏元从最初铸造到最后退出流通的过程进行梳理,厘清了四川藏元的铸行历史,辨明四川藏元正面清朝男子像并非帝王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藏元 印度卢比 帝王像辨正 铸造历史
下载PDF
秦始皇陶俑:墓俑或功臣肖像? 被引量:1
9
作者 郭静云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5-78,共14页
文章用出土文物与文献记载的互补考证,探讨秦代时历史思想的需求以及"相术"的经验联合所衍生的肖像艺术。短期的秦帝国在许多方面造成中国文化的突破,肖像艺术的形成也是其中之一。秦始皇帝的陶俑,继承了墓俑传统,但同时用墓... 文章用出土文物与文献记载的互补考证,探讨秦代时历史思想的需求以及"相术"的经验联合所衍生的肖像艺术。短期的秦帝国在许多方面造成中国文化的突破,肖像艺术的形成也是其中之一。秦始皇帝的陶俑,继承了墓俑传统,但同时用墓俑的"旧瓶"装肖像的"新酒"成为统一天下的英雄"功臣肖像"。在郦山附近所陪葬的秦始皇的武官、文官陶俑,各有个体的面貌。此一造形具体人物的目的有二:让此一帮助始皇统一天下的可靠禁军继续保护他的永生;使参与统一天下而保卫统一者的英雄永垂不朽,以纪念统一天下之大事。不过此种"纪念"并不是给民众看的"纪念馆",而是用以祭告秦国先王神人。这两种目的,同样兼含丧葬信仰以及历史思想两种需求。由此中国文明便产生了肖像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史 秦始皇兵马俑 肖像 陪殉 墓主像 相术
下载PDF
“夷歌成章,胡人遥集”——从《职贡图》看南朝胡人图像与政治的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浒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7-81,236,共5页
本文是从"图像证史"角度对传为梁元帝《职贡图》进行的艺术史研究。文章通过对《职贡图》中不同胡国使者形象的分析,并结合画上题记和《梁书·诸夷传》、《北史·西域传》等文献,并通过与考古材料的比对,将其置于南... 本文是从"图像证史"角度对传为梁元帝《职贡图》进行的艺术史研究。文章通过对《职贡图》中不同胡国使者形象的分析,并结合画上题记和《梁书·诸夷传》、《北史·西域传》等文献,并通过与考古材料的比对,将其置于南北朝艺术史的脉络中展开研究。文章认为,值南北朝胡汉分立之时,南北双方都希冀通过复古、尊儒、崇佛、重建礼乐制度等不同的方式争夺文化上的正统地位。《职贡图》流露出梁朝对胡国"宗教外交"的诉求,具有深刻的政治寓意,表现了梁人对图像承载政治功用的期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贡图 梁元帝 胡人 政治
下载PDF
略论炎帝神农的传说与汉代画像 被引量:6
11
作者 黄剑华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33-48,共16页
炎帝神农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伟大人物,是原始农业的创始人,还发明了最早的医药等,为远古渔猎时代进化至农耕时代做出了重要贡献,所以备受先民推崇,被尊为三皇之一。后人称颂炎帝神农有八大功绩,将炎帝神农同黄帝轩辕一起称为炎黄... 炎帝神农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伟大人物,是原始农业的创始人,还发明了最早的医药等,为远古渔猎时代进化至农耕时代做出了重要贡献,所以备受先民推崇,被尊为三皇之一。后人称颂炎帝神农有八大功绩,将炎帝神农同黄帝轩辕一起称为炎黄,是华夏民族的共同祖先。汉代已经有了祭祀炎帝神农的活动,而且有专门的祭祀场所,如“神农社”之类。汉代画像中常见有对炎帝神农事迹的描绘,虽然这些事迹具有浓郁的神话传说色彩,却形象而又生动地表达了对炎帝神农的崇敬。现代各地对炎帝神农的纪念活动,便继承了汉代以来的优良传统,将寻根问祖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同时也张扬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所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传说 炎帝神农 三皇五帝 汉代画像 美术考古
下载PDF
从“天子”到“常人”:清代帝王像的世俗化传播
12
作者 李明文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51-56,共6页
清代帝王像作为帝王的画像,经历了从"天子"到"常人"的转化,这与世俗化传播是密切相关的。清代帝王像经历了严格传播控制下的私人天子像,到专业研究者群体中的艺术品,再到大众传播的商品符号的转变过程,这与传播者... 清代帝王像作为帝王的画像,经历了从"天子"到"常人"的转化,这与世俗化传播是密切相关的。清代帝王像经历了严格传播控制下的私人天子像,到专业研究者群体中的艺术品,再到大众传播的商品符号的转变过程,这与传播者关于传播对象的态度有关,也与传播媒介的选择有关。清代帝王像是神圣的事物,其经历的世俗化传播过程是"撒播"思想的有效验证,同时发展了这种传播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子 常人 清代帝王像 世俗化传播
下载PDF
从“天章召对”到“神御所在”——宋代天章阁政治职能的演变 被引量:1
13
作者 汪潇晨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13,共5页
真宗时期所建天章阁,为宋代宫禁中奉藏君主御集、御物、图籍的诸阁之首。由于仁宗朝以来的着意经营,在天章阁收藏的基础上,设立了侍从、侍讲等从官职名,同时增加了召对、问政、经筵等诸多实政职能,使得北宋天章阁成为内廷议政、延见活... 真宗时期所建天章阁,为宋代宫禁中奉藏君主御集、御物、图籍的诸阁之首。由于仁宗朝以来的着意经营,在天章阁收藏的基础上,设立了侍从、侍讲等从官职名,同时增加了召对、问政、经筵等诸多实政职能,使得北宋天章阁成为内廷议政、延见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宋初期由于内廷殿阁布局与职能的重新调整,天章阁重建后转以奉藏君主神御以及官方政治档案为主,并创立进奉仪式以显示崇奉之意。同时,随着北宋晚期带职侍从官职名的阶官化,天章阁官从担任实际文职转变为南宋以来的文臣加衔。天章阁的建制与设官、设职的演变,既体现了天章阁在两宋诸阁中的特殊地位,又反映了宋代不同时期内廷殿阁建制的调整与侍从官职能转化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章阁 召对 神御 政治职能
下载PDF
爱新觉罗氏早期宫廷肖像艺术发展考论(1583—1661) 被引量:1
14
作者 叶帆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68-75,共8页
晚明时期的满族并没有肖像艺术传统,从清太祖起兵直到清世祖逝世,爱新觉罗氏宫廷肖像艺术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清太祖早年并不重视肖像艺术,直到晚年才开始给予赞助。为清太祖工作的宫廷肖像画家甚至没有留下姓名。清太宗把肖像... 晚明时期的满族并没有肖像艺术传统,从清太祖起兵直到清世祖逝世,爱新觉罗氏宫廷肖像艺术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清太祖早年并不重视肖像艺术,直到晚年才开始给予赞助。为清太祖工作的宫廷肖像画家甚至没有留下姓名。清太宗把肖像艺术融入官修史书,重视提高宫廷肖像画家的社会地位,巩固了清初的宫廷肖像艺术传统。在多尔衮和清世祖统治时期,宫廷肖像艺术在风格上实现了明代宫廷和江南肖像艺术的有机融合,宫廷肖像画家的专业水平进一步提升。从明末清初的文化史、政治史视角切入,结合风格分析法,考察爱新觉罗氏早期宫廷肖像艺术的基本发展脉络与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新觉罗氏 宫廷肖像艺术 清太祖 清太宗 多尔衮 清世祖
下载PDF
康熙帝早期中式肖像艺术观探析
15
作者 叶帆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458-462,共5页
康熙帝中式肖像艺术思想主导了宫廷肖像艺术活动,探究其早期肖像艺术观是深入研究康熙朝宫廷肖像艺术史的基础。从文物和第一手文献史料出发,分析康熙帝早期中式肖像艺术观的内容、特点与影响。首先,康熙帝的早期肖像艺术观以满族文化为... 康熙帝中式肖像艺术思想主导了宫廷肖像艺术活动,探究其早期肖像艺术观是深入研究康熙朝宫廷肖像艺术史的基础。从文物和第一手文献史料出发,分析康熙帝早期中式肖像艺术观的内容、特点与影响。首先,康熙帝的早期肖像艺术观以满族文化为本,通过宫廷肖像艺术传达巩固满族文化传统的信号。其次,青年康熙帝借肖像艺术强化政治联姻、荣宠臣子、宣扬教化,以巩固其政治统治。再次,康熙帝年轻时追求正面肖像构图的庄严感,喜欢写实性强的肖像画,支持宫廷肖像艺术风格多元化发展。康熙帝的早期中式肖像艺术观包含文化、政治和审美意识,对康熙朝乃至清代宫廷肖像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熙帝 早期 中式肖像 艺术观
下载PDF
明宣宗肖像画中的帝王服饰研究
16
作者 刘雪琪 《西部皮革》 2023年第18期146-148,共3页
帝王服饰是中国服饰文化的组成部分,而帝王肖像画可以较为真实地反映当时君主的服饰样式与标准,因此,各个时期的帝王肖像画成为研究当时帝王服饰的重要图像资料。本文以明宣宗的肖像画为侧重点,来介绍断腰袍、罩甲、常服等多种样式的明... 帝王服饰是中国服饰文化的组成部分,而帝王肖像画可以较为真实地反映当时君主的服饰样式与标准,因此,各个时期的帝王肖像画成为研究当时帝王服饰的重要图像资料。本文以明宣宗的肖像画为侧重点,来介绍断腰袍、罩甲、常服等多种样式的明宣宗服饰,并分析明宣宗时期帝王服饰的特征及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宣宗朱瞻基 肖像画 帝王服饰
下载PDF
沈阳故宫博物院凤凰楼圣容像存贮探微
17
作者 杜望 任万平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159,170,171,共21页
沈阳故宫博物院凤凰楼是清朝在盛京皇宫尊藏历代皇帝圣容像之所。自乾隆十五年“五代圣容”入藏凤凰楼后,清朝历代皇帝都会将先帝圣容像移至凤凰楼尊藏。但光绪二年因凤凰楼需要修缮,一应陈设品均移贮敬典阁,后再未移回。本文根据《实... 沈阳故宫博物院凤凰楼是清朝在盛京皇宫尊藏历代皇帝圣容像之所。自乾隆十五年“五代圣容”入藏凤凰楼后,清朝历代皇帝都会将先帝圣容像移至凤凰楼尊藏。但光绪二年因凤凰楼需要修缮,一应陈设品均移贮敬典阁,后再未移回。本文根据《实录》、档案、近代报刊等资料,探究了圣容像在留都盛京的入藏和流转情况,并尝试还原凤凰楼部分旧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凰楼 圣容像 存贮 沈阳故宫博物院
原文传递
杭州碑林《宋高宗御题孔子及七十二圣贤像》石刻研究
18
作者 许力 孔蓓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7,共10页
杭州孔庙碑林博物馆藏《宋高宗御题孔子及七十二圣贤像》石刻,由宋高宗赵构于绍兴二十六年(1156)敕令立石于国子监。刻石以宋高宗御制小楷序文始,下及孔子与七十二弟子御书赞辞,以白描阴线单刻的手法呈现人物图像,线条紧劲连绵,气息文雅... 杭州孔庙碑林博物馆藏《宋高宗御题孔子及七十二圣贤像》石刻,由宋高宗赵构于绍兴二十六年(1156)敕令立石于国子监。刻石以宋高宗御制小楷序文始,下及孔子与七十二弟子御书赞辞,以白描阴线单刻的手法呈现人物图像,线条紧劲连绵,气息文雅,传为李公麟所绘。刻石制作精良,其图式更成为明代及以后诸多孔子及弟子圣贤像效法的范本。本文文史资料依据历代史料、画论著录等;图像资料则包括各博物馆藏相关孔子及弟子圣贤像图卷、刻本,归于李公麟名下的作品和其他白描人物传世作品等。通过对文史资料的梳理和图像资料的对比分析,以期完善对《宋高宗御题孔子及七十二圣贤像》刻石本身的研究考订,并开启与之相关的宋代白描人物模式源流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高宗 圣贤像 石刻 李公麟 白描
原文传递
佚名油画《弘历骑马像》考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湜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7-56,共10页
本文以《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为主要文献,对故宫博物院藏佚名油画《弘历骑马像》的作者、艺术手法、绘制时间及流传经过加以考证,指出该作品是由郎世宁于乾隆六年(1741)以中西合璧的技法为南苑新衙门特制的画作。本文的个案分析... 本文以《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为主要文献,对故宫博物院藏佚名油画《弘历骑马像》的作者、艺术手法、绘制时间及流传经过加以考证,指出该作品是由郎世宁于乾隆六年(1741)以中西合璧的技法为南苑新衙门特制的画作。本文的个案分析将有助于对郎世宁绘制御容的总体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弘历 郎世宁 油画 新衙门 御容像
原文传递
崇庆皇太后画像的新发现——姚文瀚画《崇庆皇太后八旬万寿图》 被引量:9
20
作者 林姝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4-66,160,共13页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故6541"号文物,原定名"清人画颙琰万寿图",本文通过图像对比,结合乾隆朝历史档案,论证该图实为《崇庆皇太后八旬万寿图》,作者为姚文瀚。此文物的重新定名和图像分析,弥补了崇庆皇太后八旬庆典图...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故6541"号文物,原定名"清人画颙琰万寿图",本文通过图像对比,结合乾隆朝历史档案,论证该图实为《崇庆皇太后八旬万寿图》,作者为姚文瀚。此文物的重新定名和图像分析,弥补了崇庆皇太后八旬庆典图的缺失,增强了崇庆皇太后庆寿图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6541 崇庆皇太后八旬 慈宁宫 寿安宫 姚文瀚 嘉庆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