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认同在道教中国化中的意义--以净明忠孝道为例
1
作者 焦玉琴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25,共7页
以“天地君亲师”为代表的文化认同是凝聚民族共同体的精神力量,在道教中国化这一时代命题中具有重要意义。道教是孕育并生长于中国的宗教,因富含传统文化的元素,彰显出鲜明的本土文化特征。以发轫于江南地区(以江西为核心区域)的净明... 以“天地君亲师”为代表的文化认同是凝聚民族共同体的精神力量,在道教中国化这一时代命题中具有重要意义。道教是孕育并生长于中国的宗教,因富含传统文化的元素,彰显出鲜明的本土文化特征。以发轫于江南地区(以江西为核心区域)的净明忠孝道为例,它从前身的民间信仰许逊崇拜到后世跻身制度性宗教的长期发展过程中,皆与传统文化水乳交融、密不可分。净明道将中国传统观念“天地君亲师”全面融摄吸收,以之作为自己义理建构、教团组织建设、道脉赓续、祭祀圈扩展的重要支撑和文化力量。净明道至今鲜活的宗教实践,祭祀教祖许逊绵延的庙会香火,均表明文化认同是道教存续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对道教中国化这一时代课题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值得进行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中国化 文化认同 净明道 天地君亲师 西山万寿宫
下载PDF
《帝师热巴传》史料价值探析
2
作者 嘎玛东多 塔巴江才 《西藏大学学报(藏文版)》 CSSCI 2024年第3期91-113,191,192,共25页
新近发现的《帝师热巴传》,全称《众生主上师宝帝师热巴传》,系帝师热巴口述,由其弟子热巴噶布记录书写而成,可视为帝师热巴师徒二人共同完成的自传。该传也是目前与帝师热巴相关的诸多传记中,成书时间最早、记载内容最详细的一部传记... 新近发现的《帝师热巴传》,全称《众生主上师宝帝师热巴传》,系帝师热巴口述,由其弟子热巴噶布记录书写而成,可视为帝师热巴师徒二人共同完成的自传。该传也是目前与帝师热巴相关的诸多传记中,成书时间最早、记载内容最详细的一部传记。传记中记载了帝师热巴在西夏居住31年期间所亲历的西夏政教诸事,这不仅弥补了《红史》《贤者喜宴》等传统藏文史籍中西夏历史载述不足的缺陷,也为相关汉文史料及西夏文史资料提供佐证。文章从《帝师热巴传》中选取与西夏史相关的具有代表性的四则内容,即其时西夏藏传佛教僧人情况及佛教寺院史、有关末代西夏帝王的名号及史事、西夏历任帝师及相关问题、西夏与蒙古之间的战争史等内容,并通过与其他相关史料的对比分析,探讨了《帝师热巴传》在西夏史研究方面所具有的重要史料价值。认为,《帝师热巴传》是西夏史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藏文参考资料与佐证史料,对进一步深入西夏史研究有重要史料价值,对阐释以帝师热巴为代表的西藏著名宗教人物在我国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师热巴传》 西夏史 史料价值
下载PDF
元代西藏的政教合一制 被引量:4
3
作者 戴发望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62-65,共4页
元代西藏的政教合一制趋于定型,出现了统一全藏的萨迦派政教合一制政权。从元朝中央到西藏地方,在两条系统、三个层面上形成了政教权力的高度统一,即帝师制度———萨迦本钦———十三万户系统,宣政院———乌斯藏宣慰司———十三万户... 元代西藏的政教合一制趋于定型,出现了统一全藏的萨迦派政教合一制政权。从元朝中央到西藏地方,在两条系统、三个层面上形成了政教权力的高度统一,即帝师制度———萨迦本钦———十三万户系统,宣政院———乌斯藏宣慰司———十三万户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西藏 政教合一制度 帝师
下载PDF
论宋濂对朱元璋父子的教育与辅导 被引量:2
4
作者 谢其祥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8期92-96,共5页
宋濂是明代著名的教育家。在其教育生涯中,有平民教育,更重要的是帝王教育。他试图用儒家的经邦治国之道影响朱元璋的思想、决策、施政,从根本上给皇帝和皇太子"治心",造就仁德之君。以朱元璋从农民起义领袖到皇帝的转变过程... 宋濂是明代著名的教育家。在其教育生涯中,有平民教育,更重要的是帝王教育。他试图用儒家的经邦治国之道影响朱元璋的思想、决策、施政,从根本上给皇帝和皇太子"治心",造就仁德之君。以朱元璋从农民起义领袖到皇帝的转变过程而论,以宋濂为首的浙东儒生集团起了决定作用,宋濂的帝王教育是成功的。以其"复先王之道"的预期而论,则基本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濂 帝王之师 朱元璋父子 “治心”
下载PDF
浅谈“落霞”系列小说中的“帝师”形象 被引量:1
5
作者 郑先彬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64-66,共3页
二月河在“落霞”系列小说中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最为出色的当属于伍次友、邬思道、方苞等人的“帝师”形象,这些帝师形象是明清历史演义小说中“军师”形象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才子”形象的结合体。在他们的身上... 二月河在“落霞”系列小说中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最为出色的当属于伍次友、邬思道、方苞等人的“帝师”形象,这些帝师形象是明清历史演义小说中“军师”形象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才子”形象的结合体。在他们的身上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作者正是通过伍次友等人的“帝师”形象,重塑了儒家思想至高无上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月河 落霞小说 军师 才子 帝师形象 儒家思想
下载PDF
皇权下的师道尊严——中国古代经筵坐讲立讲之争 被引量:3
6
作者 陈东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3-109,共7页
中国古代经筵是为帝王研经读史而专设的御前讲席。御前讲席非常特别,"君""师"同席,"治统"与"道统"直接冲突,因此经筵中为帝王讲课的经筵官是坐讲还是立讲,备受争议。尤其是在两宋时期,争论异... 中国古代经筵是为帝王研经读史而专设的御前讲席。御前讲席非常特别,"君""师"同席,"治统"与"道统"直接冲突,因此经筵中为帝王讲课的经筵官是坐讲还是立讲,备受争议。尤其是在两宋时期,争论异常激烈。坐讲论者主张"尊师重道"。立讲论者强调"君尊臣卑"。历代帝王对此多采用折中态度,既得到了崇儒重道的名声,又得到了尊君卑臣的实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筵 立讲 坐讲 师道尊严 君尊臣卑
下载PDF
中国民间“香火”文化初探 被引量:1
7
作者 谢国荣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 2015年第1期68-71,共4页
"香火"习俗反映了中国古人对天地诸神的敬畏和崇拜,而民间"香火"主要源于中国深厚的家庭伦理和宗族传统。神位,是"香火"的核心内容。在旧时代,除了祖先和国君之外,人世间能够上香火让人供奉的人就是老师... "香火"习俗反映了中国古人对天地诸神的敬畏和崇拜,而民间"香火"主要源于中国深厚的家庭伦理和宗族传统。神位,是"香火"的核心内容。在旧时代,除了祖先和国君之外,人世间能够上香火让人供奉的人就是老师,可见老师在中华民族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香火 神位 主神 天地君亲师位
下载PDF
萨迦政权时期的两个问题
8
作者 泽勇 《西藏研究》 CSSCI 2006年第2期21-26,共6页
十三万户的建立和八思巴受封“帝师”是元代西藏历史上的两个重要问题,但十三万户建立的时间和名称以及八思巴受封帝师的时间和封号的内容,在各种汉藏文史料中记载不同,以致在教学中出现混乱现象。本文拟通过以汉藏文史料对比的形式,对... 十三万户的建立和八思巴受封“帝师”是元代西藏历史上的两个重要问题,但十三万户建立的时间和名称以及八思巴受封帝师的时间和封号的内容,在各种汉藏文史料中记载不同,以致在教学中出现混乱现象。本文拟通过以汉藏文史料对比的形式,对这两个历史问题进行考证,以期得到更符合历史史实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迦政权 十三万户 帝师 西藏
下载PDF
浅论中国儒士“诸葛崇拜”的文化心态
9
作者 杜望祥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7-9,共3页
罗贯中笔下的诸葛亮一直是广大民众崇拜的偶像之一。中国儒士"诸葛崇拜"的文化心态,更多的表现在对诸葛亮道德及品行的认同之上。诸葛亮的"力行"品格,施展才能的平台和高人逸士的姿态正是中国儒士梦寐所求。"... 罗贯中笔下的诸葛亮一直是广大民众崇拜的偶像之一。中国儒士"诸葛崇拜"的文化心态,更多的表现在对诸葛亮道德及品行的认同之上。诸葛亮的"力行"品格,施展才能的平台和高人逸士的姿态正是中国儒士梦寐所求。"诸葛崇拜"现象已内化为中国儒士的一种文化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葛亮 力行 官范 帝王师 澹泊
下载PDF
西汉帝王与帝王之学及经学之关系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强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213-220,共8页
西汉经学走向朝廷与帝王重视儒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汉初承袭秦法 ,执行“以吏为师”的思想路线。到汉武帝时 ,儒学战胜于朝廷 ,开始显露出“以师为吏”的政治端倪。经学是汉代的帝王之学 ,以武帝建元五年立五经博士为分界线 ,经学显于朝... 西汉经学走向朝廷与帝王重视儒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汉初承袭秦法 ,执行“以吏为师”的思想路线。到汉武帝时 ,儒学战胜于朝廷 ,开始显露出“以师为吏”的政治端倪。经学是汉代的帝王之学 ,以武帝建元五年立五经博士为分界线 ,经学显于朝廷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西汉帝王从经师受业自惠帝开始 ,武帝以后 ,经学成为官学 ,经师与帝王的关系空前密切。是时 ,经师任太子太傅或太子少傅为常职 ,昭帝时蔡义以人主师拜相 ,开西汉人主师为相的先例 ,此后 ,人主师为相遂成惯例。尊重经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帝王 经学 经师 官学 儒学
下载PDF
苦命天子的好命老师——简论咸丰帝师杜受田
11
作者 刘燕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23-24,45,共3页
咸丰帝师杜受田在朝政中建树不多,不为人所熟知,死后却获得清代文臣中地位最高的谥号"文正"。这并非偶然,其人一生在"生"、"试"、"事"、"逝"等环节上,其实皆有成就其地位的重要因素... 咸丰帝师杜受田在朝政中建树不多,不为人所熟知,死后却获得清代文臣中地位最高的谥号"文正"。这并非偶然,其人一生在"生"、"试"、"事"、"逝"等环节上,其实皆有成就其地位的重要因素,这应为我们所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受田 帝师 “文正”
下载PDF
晚清重臣——李鸿藻
12
作者 王莲英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15-119,共5页
李鸿藻是晚清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身为帝师,尽职尽责,帝师身份成为日后升迁的重要砝码;他身体力行其民本思想,积极治河与办赈;作为清流派首领,整肃纲纪,积极主战,影响了一时政治。对这一重要人物思想和活动的梳理,将有助于晚清史研究。
关键词 李鸿藻 帝师 民本思想 清流派首领
下载PDF
诸子与“黄帝问”故事的生成及其影响
13
作者 许中荣 许中康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93-97,共5页
“黄帝问”故事勃兴于战国秦汉之际,是士人阶层“帝王师”文化心态的直接促成,意欲在政治体系中寻求士人群体的政治地位与主体性人格,强调“道”尊于“势”;而这一理念得以施行,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战国秦汉之际君主推尊以及效法黄帝意... “黄帝问”故事勃兴于战国秦汉之际,是士人阶层“帝王师”文化心态的直接促成,意欲在政治体系中寻求士人群体的政治地位与主体性人格,强调“道”尊于“势”;而这一理念得以施行,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战国秦汉之际君主推尊以及效法黄帝意欲有所作为的政治心理。上述二者的结合,促成了“黄帝问”故事的大量出现,并对后世的政治与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子 黄帝问 帝王师 潜文本
下载PDF
简评达州第一位帝师唐瑜——以达州宣汉地区文化教育为例
14
作者 杨杰 《科教导刊》 2017年第1Z期157-159,共3页
唐瑜是永乐皇帝的老师,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辅佐朱棣夺取政权、治理朝政,又在他晚年入川后对达州一带的文化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遗泽至今犹存。本文通过简评帝师唐瑜的生平及其生前功绩,并考证他晚年入川进驻达州宣汉县... 唐瑜是永乐皇帝的老师,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辅佐朱棣夺取政权、治理朝政,又在他晚年入川后对达州一带的文化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遗泽至今犹存。本文通过简评帝师唐瑜的生平及其生前功绩,并考证他晚年入川进驻达州宣汉县的目的,以及他在达州宣汉县一带办学的情况,最后阐述了达州宣汉县的文化教育之兴盛来源于唐瑜的开拓,举例介绍了几位达州一带著名的历史文化名人予以说明。600年来至今,我们依然纪念这样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瑜 帝师 达州 文化教育
下载PDF
从名儒到帝师:明初名宦郑深道形象变迁考
15
作者 刘涛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88-95,共8页
围绕明清地方志关于郑深道由名宦到名儒再到“帝师”的形象演变,还原其文本的书写过程,分析其成因与影响。郑深道形象变迁先后获得明代福建镇海卫军户及其后人支持,其太子太傅形象既是其宗族参与清初粮户归宗改革的产物,又是清初地方官... 围绕明清地方志关于郑深道由名宦到名儒再到“帝师”的形象演变,还原其文本的书写过程,分析其成因与影响。郑深道形象变迁先后获得明代福建镇海卫军户及其后人支持,其太子太傅形象既是其宗族参与清初粮户归宗改革的产物,又是清初地方官与福建镇海卫军户后裔士人共谋的结果,见证了闽南地方社会变迁。针对其本来面目,考证其真伪,分析其书写方法。据此提出历史名人研究,应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重点进行文本分析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深道 明仁宗 形象变迁 名宦 名儒 帝师
下载PDF
科举制度下的中国传统人士——从社会交换角度看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16
作者 刘小青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100-104,共5页
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一生的追求都离不开科举,通过科举来达到他们的人生理想。本文从探寻传统士阶层这一人生追求的根源入手,运用社会交换理论来分析他们的人生心路历程。士阶层在一生当中,存在四种交流类型,分别是与君(天)、家、市民社... 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一生的追求都离不开科举,通过科举来达到他们的人生理想。本文从探寻传统士阶层这一人生追求的根源入手,运用社会交换理论来分析他们的人生心路历程。士阶层在一生当中,存在四种交流类型,分别是与君(天)、家、市民社会、师之间的交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制度 社会交换 士君家 市民社会
下载PDF
夷夏互根:明清以降清水江下游地区“天地君亲师”相关信仰习俗考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生柱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30,157,共14页
在清水江下游地区,各族民众普遍悬挂或张贴写有“天地君亲师”的神龛,这一文化标识的凸显乃是中国传统社会中“夷夏互根”文化政治传统的产物。在中国传统社会语境中,“夷”“夏”是影响深远的一种话语形式,表征着“中心”与“四方”长... 在清水江下游地区,各族民众普遍悬挂或张贴写有“天地君亲师”的神龛,这一文化标识的凸显乃是中国传统社会中“夷夏互根”文化政治传统的产物。在中国传统社会语境中,“夷”“夏”是影响深远的一种话语形式,表征着“中心”与“四方”长期互动的社会实践,因而“夷夏互根”作为一种文化政治模式,可以成为讨论中国社会一般性质的基本视角或理解中华文明的重要维度。聚焦西南地区与“天地君亲师”相关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表达,深掘“夷夏互根”这一学术概念的深邃意涵,有助于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维系的社会生活基础与日常运作机制,探寻中国历史的逻辑脉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夷夏互根 “天地君亲师” 清水江下游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