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2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ynthesis of insecticidal sucrose esters 被引量:9
1
作者 Song Zi-juan Li Shu-jun Chen Xi Liu Li-mei Song Zhan-qian 《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 CAS 2006年第3期26-29,共4页
Some synthetic sucrose esters (SE) are a relatively new class of insecticidal compounds produced by reacting sugars with fatty acids, which are safe for the environment. Especially, sucrose esters composed of C6-C12... Some synthetic sucrose esters (SE) are a relatively new class of insecticidal compounds produced by reacting sugars with fatty acids, which are safe for the environment. Especially, sucrose esters composed of C6-C12 fatty acids have desirable insecticidal properties against many soft-bodied arthropod pests. In our study, sucrose octanoate which has the highest activity against a range of arthropod species was synthesized by a trans-esterification method and proved its insecticidal property. Under the condition of a homogeneous liquid, sucrose octanoate was prepared by reacting ethyl octanoate with sucrose at reduced pressure; the yield was 79.11%. Sucrose octanoate synthesized was identified and its property analyzed by IR, TLC and spectrophotometric analysis. It was shown that the ratio of monoester to polyester in sucrose octanoate was 1.48:1. The insecticidal activity of the synthetic sucrose octanoate was evaluated at a concentration of 4 and 8 mg.mL^-1. The mortality of first-instar larvae ofLymantria dispar from its contact toxicity was 72.5% after 36 hours, the revision insect reduced rate of Aphis glycines reached above 80% at 4 and 8 mg.mL^-1 after being treated for 5 days. Since the SE products are nontoxic to humans and higher animals, fully biodegradable and hydrolyzed to readily metabolizable sucrose and fatty acid, they are not harmful to crops and appear to be good insecticide candid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ECTICIDAL sucrose ester transesterification method
下载PDF
Analysis of Sucrose Esters with Long Acyl Chain by Coupling of HPLC-ELSD with ESI-MS System 被引量:5
2
作者 朱金丽 汤艳峰 +1 位作者 李建华 张淑芬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6期1032-1037,共6页
The analysis of sucrose esters with long acyl chain by improved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ic method with evaporative light scattering detection (HPLC-ELSD) and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um (ESI... The analysis of sucrose esters with long acyl chain by improved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ic method with evaporative light scattering detection (HPLC-ELSD) and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um (ESI-MS) is investigated. The improved HPLC-ELSD method for the separation and quantitation of commercial and synthesized sucrose esters is described. Samples are analyzed by means of a reversed-phase (RP) HPLC using a Hypersil C8 column (250 mm× 4.6 mm, 5 μm particle size) with methanol-tetrahydrofuran (vo)ume ratio of 90 : 10) and water under gradientcondition as the mobile phase, in which the flow rate is 1.0 ml·min^-1 and the column temperature is set at 40℃. This procedure provides a complete separ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t monoester, diester, triester and higher esters with different acyl chain lengths in each fraction by a single run,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ESI-MS technology. With this method, it is possible to determine the approximate compositions of monoto polyesters in one analysis and quantitate pure positional isomers precisely using an external standard method. It is found that the method of ESI-MS coupling with HPLC system for the analysis of sucrose esters is straight forward, rapid and inexpensive, and can be readily applied in synthesis, purification and structure stu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crose esters long acyl chain ANALYSIS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ic method with evaporative light scattering detection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um
下载PDF
Five new sucrose esters from the whole plants of Phyllanthus cochinchinensis
3
作者 Jian-Qiang ZHAO Yan-Ming WANG +3 位作者 Dong WANG a Chong-Ren YANG Min XU Ying-Jun ZHANG 《Natural Products and Bioprospecting》 CAS 2013年第2期61-65,共5页
Chem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whole plants of Phyllanthus cochinchinensis(Euphorbiaceae)led to the isolation of five new sucrose benzoyl esters,3,6'-di-O-benzoylsucrose(1),3,6'-di-O-benzoyl-2'-O-acetylsucr... Chem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whole plants of Phyllanthus cochinchinensis(Euphorbiaceae)led to the isolation of five new sucrose benzoyl esters,3,6'-di-O-benzoylsucrose(1),3,6'-di-O-benzoyl-2'-O-acetylsucrose(2),3,6'-di-O-benzoyl-4'-O-acetylsucrose(3),3,6'-di-O-benzoyl-3'-O-acetylsucrose(4)and 3-O-benzoyl-6'-O-(E)-cinnamoylsucrose(5),together with two known secoiridoid glycosides,jasminoside(6)and jaslanceoside B(7).Their structures were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detailed spectroscopic analysis and chemical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yllanthus cochinchinensis sucrose esters secoiridoid glycosides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Highly Concentrated Silver Nanoparticles in Reverse Micelles of Sucrose Fatty Acid Esters through Solid-Liquid Extraction Method 被引量:4
4
作者 Hidetaka Noritomi Yoshihiro Umezawa +1 位作者 Saori Miyagawa Satoru Kato 《Advances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2011年第4期299-304,共6页
Silver nanoparticles were synthesized in reverse micelles consisting of sucrose fatty acid esters by dissolving reactant powder in the water pool of reverse micelles through the solid-liquid extraction. Silver nanopar... Silver nanoparticles were synthesized in reverse micelles consisting of sucrose fatty acid esters by dissolving reactant powder in the water pool of reverse micelles through the solid-liquid extraction. Silver nanoparticles having various sizes and shapes were obtained at high concentration. The size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was controlled by reaction temperature. Moreover, the size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was dependent upon the average esterification degree of sucrose fatty acid esters forming reverse micelles. The wavelength in the peaks, which corresponded upon the 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of resultant silver nanoparticles, was correlated with their siz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verse MICELLE Silver Nanoparticle Size Control SOLID-LIQUID Extraction sucrose FATTY Acid ester
下载PDF
白肋烟中糖酯类化合物的分离与鉴定
5
作者 袁凯龙 朱俊臣 +6 位作者 谢越 刘化兵 金慧清 孙翠荣 张晓兵 冯鸿儒 潘远江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5-385,I0003,共12页
烟草中糖酯类化合物是重要的致香前体物,对烟叶的品质具有重要影响。但目前还未见关于白肋烟烟叶中糖酯类化合物的分离分析研究。本实验利用高分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n)技术,从白肋烟叶提取物中共分离鉴定出4类蔗糖酯和2类葡萄糖酯... 烟草中糖酯类化合物是重要的致香前体物,对烟叶的品质具有重要影响。但目前还未见关于白肋烟烟叶中糖酯类化合物的分离分析研究。本实验利用高分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n)技术,从白肋烟叶提取物中共分离鉴定出4类蔗糖酯和2类葡萄糖酯,每类均包含多种同系物。其中,4种蔗糖酯为首次发现,8种葡萄糖酯的结构鉴定在栽培烟草中为首次报道。本研究丰富了烟草中糖酯类化合物的种类,对烟草中不同类型蔗糖酯和葡萄糖酯的分析鉴定和代谢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肋烟 蔗糖酯 葡萄糖酯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n) 结构鉴定
下载PDF
芥子酰基蔗糖酯在大鼠胃肠道菌液中的代谢研究
6
作者 徐嘉欢 许瀚洋 +2 位作者 褚建波 施菁 施琦渊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31-2536,共6页
目的考察芥子酰基蔗糖酯在大鼠胃肠道菌液中的代谢情况。方法采用体外孵育方法,研究3个远志来源芥子酰基蔗糖酯(3′,6-二芥子酰基蔗糖、sibiricose A6、tenuifoliside C)在大鼠胃肠道菌液中的代谢。结果大鼠大肠菌液对芥子酰基蔗糖酯的... 目的考察芥子酰基蔗糖酯在大鼠胃肠道菌液中的代谢情况。方法采用体外孵育方法,研究3个远志来源芥子酰基蔗糖酯(3′,6-二芥子酰基蔗糖、sibiricose A6、tenuifoliside C)在大鼠胃肠道菌液中的代谢。结果大鼠大肠菌液对芥子酰基蔗糖酯的降解具有区域选择性,其中sibiricose A6在胃、小肠、大肠菌液中较稳定;3′,6-二芥子酰基蔗糖和tenuifoliside C在胃、小肠菌液中较稳定,但在大肠菌液中迅速发生6位酯键水解,生成3′-单酰基蔗糖(sibiricose A6、球腺糖A)和芥子酸。随着孵育时间延长,蔗糖双酯3′,6-二芥子酰基蔗糖、tenuifoliside C浓度不断降低(4 h时检测不到),3′-单酰基蔗糖浓度不断升高(4 h后趋于稳定),芥子酸则呈先升高(4 h时达到峰值)后降低的趋势。芥子酸可被进一步缓慢代谢为氢化芥子酸。结论有一部分芥子酰基蔗糖酯可选择性地在大鼠大肠菌液中发生酯键水解,释放出游离态的芥子酸,具有成为后者结肠靶向前药的潜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子酰基蔗糖酯 胃肠道菌液 代谢
下载PDF
蔗糖酯二元复配乳化剂对复合骨汤乳液稳定性和品质的影响
7
作者 贺紫琼 杨杨 张立彦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0-248,共9页
为了增强复合骨汤的乳化稳定性,改善乳化品质,将蔗糖酯分别与单甘酯、大豆卵磷脂及微晶纤维素复配成不同亲水亲油平衡值(Hydrophile Lipophilic Balance,HLB)的二元乳化剂,研究其对复合骨汤乳液的乳化稳定效果及内在原因,并探讨乳液感... 为了增强复合骨汤的乳化稳定性,改善乳化品质,将蔗糖酯分别与单甘酯、大豆卵磷脂及微晶纤维素复配成不同亲水亲油平衡值(Hydrophile Lipophilic Balance,HLB)的二元乳化剂,研究其对复合骨汤乳液的乳化稳定效果及内在原因,并探讨乳液感官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复配蔗糖酯与单甘酯的HLB值为8时乳液Zeta电位值为(-34.8 mV),黏度为8.91 Pa·s,平均粒径D[4,3](1496 nm);蔗糖酯和大豆卵磷脂复配HLB值为12时乳液Zeta电位值为(-38 mV),黏度为8.94 Pa·s,平均粒径D[4,3](725.1 nm)蔗糖酯与微晶纤维素复配HLB值在10~12之间时乳液zeta电位值在(-26.3 mV)至(-29.3 mV)之间,复合骨汤乳液均表现出良好的乳化稳定性。蔗糖酯与大豆卵磷脂复配对骨汤乳液的稳定效果优于其它2组复配乳化剂,可使乳液中乳滴粒径显著降低(P<0.05),并能增大乳滴表面的电荷数量及乳液粘度,使乳滴均匀分散、不易聚集上浮。蔗糖酯与单甘酯、大豆卵磷脂两两复配后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但与微晶纤维素的协同效应不明显。二元乳化剂的复配比例对骨汤乳液的稠度、色泽和可接受度影响较大,对香气及滋味影响较小,影响作用与乳液稳定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糖酯 二元复配乳化剂 乳液稳定性 感官品质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蔗糖酯对不同油脂制备的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徐亦青 詹伟 +2 位作者 牛军 王冶 卞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0-118,共9页
为探究复合乳化剂对不同油脂乳化效果的影响,以大豆分离蛋白(SPI)和蔗糖酯(SE)为复合乳化剂,猪油(LA)、大豆油(SO)、亚麻籽油(LO)、鱼油(FO)为油相制备乳液。通过测定乳液的乳化活性、结构特性、热特性、稳定性等指标,研究了不同油相制... 为探究复合乳化剂对不同油脂乳化效果的影响,以大豆分离蛋白(SPI)和蔗糖酯(SE)为复合乳化剂,猪油(LA)、大豆油(SO)、亚麻籽油(LO)、鱼油(FO)为油相制备乳液。通过测定乳液的乳化活性、结构特性、热特性、稳定性等指标,研究了不同油相制备的乳液之间稳定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四种乳液中乳液_(LA)有最高的乳化活性和乳液稳定性(27.374 m_2/g,361.243 min),且其乳液液滴平均粒径(D)最小(8.411±0.670μm)。微观结构结果显示,四种乳液颗粒的均匀性为乳液_(LA)>乳液_(SO)>乳液_(LO)>乳液_(FO)。DSC结果表明,乳液_(LA)熔融时需要最多的能量(ΔH=-57.67±1.28 J/g),而乳液_(FO)的焓值仅为-10.18±0.10 J/g。储藏及氧化稳定性的结果表明,乳液_(LA)的稳定性最佳。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差异会影响SPI-SE对乳液的稳定效果,油相的不饱和脂肪酸比例越大、不饱和程度越高,乳液稳定性越差。该结果可丰富SPI-SE在油脂乳化上的研究,为油脂的乳化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蔗糖酯 油脂 结构特性 稳定性
下载PDF
不同乳化剂种类对硬脂酸十二烷基酯相变微胶囊的性能影响
9
作者 汪海平 李欣膂 +3 位作者 刘芸 鲁珍 余凡 胡思前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5-189,共5页
分别采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聚乙烯醇(SDBS/PVA)、吐温20和辛基苯酚聚氧乙烯醚(OP-10)3种不同的乳化剂,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了以硬脂酸十二烷基酯(DS)相变材料为核、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MUF)为壳的相变微胶囊。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分别采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聚乙烯醇(SDBS/PVA)、吐温20和辛基苯酚聚氧乙烯醚(OP-10)3种不同的乳化剂,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了以硬脂酸十二烷基酯(DS)相变材料为核、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MUF)为壳的相变微胶囊。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差式扫描量热仪(DSC)和热重分析仪(TG)对微胶囊的表面形貌、化学结构、相变性能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相变微胶囊呈圆球形,表面较为粗糙;与SDBS/PVA复配乳化剂相比,以非离子型乳化剂吐温20和OP-10制备的相变微胶囊粒径较小;当采用吐温20为乳化剂时,所得微胶囊具有良好的储热能力,熔融焓高达139.2J/g,囊芯含量为69.5%;由于DS本身的蒸发温度较高加上进一步的封装,所制备的相变微胶囊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其耐热温度可达2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脂酸酯 相变微胶囊 乳化剂 原位聚合 织物
下载PDF
蔗糖脂肪酸酯中残留溶剂的测定
10
作者 符昌雨 杨丹 程志翔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3年第3期27-31,共5页
建立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蔗糖脂肪酸酯中的甲醇、异丙醇、甲基乙基酮、乙酸乙酯和异丁醇5种残留溶剂。称取样品直接顶空进样,建立以DB-1毛细管柱(60 m×530μm,1μm)为分析柱、平衡温度80℃、平衡时间40 min的残留溶剂测定方法。结... 建立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蔗糖脂肪酸酯中的甲醇、异丙醇、甲基乙基酮、乙酸乙酯和异丁醇5种残留溶剂。称取样品直接顶空进样,建立以DB-1毛细管柱(60 m×530μm,1μm)为分析柱、平衡温度80℃、平衡时间40 min的残留溶剂测定方法。结果表明:5种残留溶剂在0.05~10.0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甲醇、异丙醇、甲基乙基酮、乙酸乙酯和异丁醇的方法定量限依次为0.0244、0.0197、0.0227、0.0245、0.0192 mg/kg,平均回收率为81.7%~96.8%,相对标准偏差为1.90%~4.52%;方法前处理操作简单快速、回收率和精密度良好,适用于蔗糖脂肪酸酯中5种残留溶剂检测;20批次蔗糖脂肪酸酯样品检测结果显示,17批次样品中检出的3种溶剂残留量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的要求,甲醇的检出率最高达到80%,亲油型样品中残留溶剂检出种类主要为甲醇,其残留量最高达到9.42 mg/kg,亲水型样品中残留溶剂检出种类较亲油型多,但含量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糖脂肪酸酯 顶空气相色谱 残留溶剂 直接进样
下载PDF
锦灯笼UPLC-Q-Orbitrap HRMS指纹图谱及抗菌活性的谱效关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传洋 杨璐嘉 +3 位作者 陈翠平 王辉 赵元静 邓放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1699-1707,共9页
建立不同产地锦灯笼(Physalis Calyx seu Fructus,PCF)的指纹图谱,并进行抗菌活性的谱-效关系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Orbitrap HRMS)建立16批锦灯笼指纹图谱,对共有峰进行归属,并进行聚类热图... 建立不同产地锦灯笼(Physalis Calyx seu Fructus,PCF)的指纹图谱,并进行抗菌活性的谱-效关系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Orbitrap HRMS)建立16批锦灯笼指纹图谱,对共有峰进行归属,并进行聚类热图和主成分分析;检测不同产地锦灯笼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进行谱效关系的研究。建立的锦灯笼指纹图谱共标定38个共有峰,根据精确的分子离子峰质量数及二级碎片信息,查阅相关文献等发现其中包括了22个蔗糖脂肪酸酯类成分、4个酸浆苦素类成分以及木犀草苷、木犀草素等化学成分;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将16批锦灯笼均按照不同产地进行了分类。16批锦灯笼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峰27(关联度≥0.85)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贡献较大,峰37、29、30、19、33、35、31、17、32、20和28(关联度≥0.85)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贡献较大,且这些特征峰均为蔗糖脂肪酸酯类化合物,表明蔗糖脂肪酸酯类成分对于锦灯笼发挥抗菌活性具有很大的贡献。通过建立锦灯笼质谱指纹图谱及初步谱效关系,筛选出锦灯笼中对抑菌活性贡献较大的特征峰,为进一步研究锦灯笼的药效成分及药理作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灯笼 指纹图谱 抑菌活性 谱效关系 蔗糖脂肪酸酯
下载PDF
两种乳化剂对冷冻麻薯坯及其烘烤品质的影响
12
作者 田霄翔 李文钊 +2 位作者 冯亚倩 王梦妍 阮美娟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0-106,共7页
为分别探究蔗糖脂肪酸酯及单硬脂酸甘油酯单独使用时对冷冻麻薯坯及其烘烤品质的影响,对添加不同乳化剂品种及用量的混粉进行糊化特性检测;对冷冻麻薯坯进行动态流变学特性以及水分分布检测;对冷冻麻薯坯烘烤后进行质构、比容测定和感... 为分别探究蔗糖脂肪酸酯及单硬脂酸甘油酯单独使用时对冷冻麻薯坯及其烘烤品质的影响,对添加不同乳化剂品种及用量的混粉进行糊化特性检测;对冷冻麻薯坯进行动态流变学特性以及水分分布检测;对冷冻麻薯坯烘烤后进行质构、比容测定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两种乳化剂均使混粉的衰减值与回生值降低,最大下降量分别为279.00 cP和173.50 cP;适量添加乳化剂可以改善冷冻麻薯坯的弹性模量、黏性模量以及水分分布状态,延缓水分迁移;烘烤品质中,加入两种乳化剂使麻薯面包硬度与对照组相比均降低;比容有所改善;当蔗糖酯添加量为0.40%、单甘酯添加量为0.15%时,综合感官评分分别为84.5和81.0,风味较好。因此,蔗糖酯添加量为0.40%和单甘酯添加量为0.15%对冷冻麻薯坯及其烘烤品质均有较好改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糖脂肪酸酯 单硬脂酸甘油酯 冷冻麻薯坯 麻薯面包 烘烤品质
下载PDF
天然产物蔗糖脂肪酸酯类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张传洋 王丽娟 +1 位作者 杨璐嘉 邓放 《中药与临床》 2023年第2期98-105,112,共9页
蔗糖脂肪酸酯类化合物是一类相对不多见的化学成分,其结构特征是以蔗糖为中心,通过酯键连有一个或多个脂肪酸链片段,因此具有众多的同分异构体。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炎、抗菌、杀虫、降血糖、抗肿瘤等活性。文中... 蔗糖脂肪酸酯类化合物是一类相对不多见的化学成分,其结构特征是以蔗糖为中心,通过酯键连有一个或多个脂肪酸链片段,因此具有众多的同分异构体。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炎、抗菌、杀虫、降血糖、抗肿瘤等活性。文中对从植物中分离得到的蔗糖脂肪酸酯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及其药理活性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更好研究开发该类化合物,并将其应用到医药、保健品、食品等相关领域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糖脂肪酸酯 化学结构 生物活性
下载PDF
玉米燕麦纤维粥工艺配方的研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明艳 申利娟 郑海平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第2期147-149,175,共4页
以糯米、麦仁、玉米、燕麦、糙米、红豆、黄豆、扁豆、魔芋和聚葡萄糖为主要原料,运用正交试验优选出玉米燕麦纤维粥5种主要原料的最佳百分比,分别为糯米3.0%、麦仁3.5%、玉米3.5%、燕麦1.5%以及红豆1.0%,黄豆、扁豆、魔芋、聚葡萄糖、... 以糯米、麦仁、玉米、燕麦、糙米、红豆、黄豆、扁豆、魔芋和聚葡萄糖为主要原料,运用正交试验优选出玉米燕麦纤维粥5种主要原料的最佳百分比,分别为糯米3.0%、麦仁3.5%、玉米3.5%、燕麦1.5%以及红豆1.0%,黄豆、扁豆、魔芋、聚葡萄糖、复配增稠稳定剂和蔗糖脂肪酸酯S-11的最佳添加量分别为0.5%、0.5%、0.5%、1.5%、0.25%和0.1%,采用杀菌条件为123℃,45 min,玉米燕麦纤维粥的稳定效果最好,产品呈糯软粥状,黏稠适度,具有较好的风味和色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宝粥 纤维粥 复配增稠稳定剂 蔗糖脂肪酸酯
下载PDF
聚甘油酯类乳化剂PolyAquol-2W形成液晶结构的研究
15
作者 蔡国强 陈莹莹 +3 位作者 潘卫 凡凡 张蕾 何一波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23年第5期25-29,126,共6页
系统地研究了配方组成和乳化工艺对聚甘油酯类乳化剂PolyAquol-2W形成液晶结构的影响,并探讨了可能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复配脂肪醇和多元醇可以促进乳液中液晶结构的形成;油脂极性会影响液晶结构的形成;PolyAquol-2W对电解质具有... 系统地研究了配方组成和乳化工艺对聚甘油酯类乳化剂PolyAquol-2W形成液晶结构的影响,并探讨了可能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复配脂肪醇和多元醇可以促进乳液中液晶结构的形成;油脂极性会影响液晶结构的形成;PolyAquol-2W对电解质具有较强耐受性。在乳化工艺上,直接乳化法和PIC转相法(水相加入油相)都能形成清晰的液晶结构,但PolyAquol-2W对机械力的耐受度一般,过高的均质速度和降温搅拌速度都会影响液晶结构的形成。体外保湿试验表明,制得的液晶结构乳液的保湿性能优于普通乳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甘油酯类乳化剂 液晶结构 配方组成 乳化工艺
下载PDF
脂肪酸蔗糖酯对戚风蛋糕的品质和烘焙特性影响分析
16
作者 向志梅 张紫薇 +5 位作者 李晨琳 王悦 郑立恒 吕坤泽 谢珊 聂相珍 《农产品加工》 2023年第18期1-4,8,共5页
为研究脂肪酸蔗糖酯(SE)对戚风蛋糕品质特性和烘焙特性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对比蛋糕的质构、比容、水分含量、面糊密度和烘焙损失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了SE的试验组样品的硬度和咀嚼性均降低,弹性和比容增大,面糊密度和烘... 为研究脂肪酸蔗糖酯(SE)对戚风蛋糕品质特性和烘焙特性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对比蛋糕的质构、比容、水分含量、面糊密度和烘焙损失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了SE的试验组样品的硬度和咀嚼性均降低,弹性和比容增大,面糊密度和烘焙损失减小,在同一贮藏的条件下,SE组含水量损失速度比空白组慢。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添加了SE的戚风蛋糕的气孔壁光滑度明显比空白组的好。这一研究发现对烘焙行业未来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剂 戚风蛋糕 蔗糖脂肪酸酯 蛋糕品质 烘焙特性
下载PDF
蔗糖脂肪酸单酯的超微孔固体碱催化选择合成与性能研究
17
作者 陈晓填 张靖雯 +3 位作者 叶大威 肖盈 麦裕良 陈佳志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7期41-44,共4页
本文开发了1,5,7-三叠氮双环[4.4.0]葵-5-烯(TBD)修饰超微孔氧化硅固体碱(TBD/SMS)催化酯交换选择合成蔗糖C8-C16脂肪酸单酯的策略,在糖/酯摩尔比1∶1、135℃、15 kPa下反应9 h,甲酯转化率为99.6%、蔗糖棕榈酸单酯选择性为88.9%,单酯选... 本文开发了1,5,7-三叠氮双环[4.4.0]葵-5-烯(TBD)修饰超微孔氧化硅固体碱(TBD/SMS)催化酯交换选择合成蔗糖C8-C16脂肪酸单酯的策略,在糖/酯摩尔比1∶1、135℃、15 kPa下反应9 h,甲酯转化率为99.6%、蔗糖棕榈酸单酯选择性为88.9%,单酯选择性较TBD均相催化过程提高43.5%。采用SEM、TEM、XRD、N2吸附-脱附分析、FT-IR、Hammett滴定法等表征TBD/SMS催化剂,结果显示:其具有p6mm二维六方超微孔结构,孔径为1.5 nm,碱量为0.96 mmol/g。评价了蔗糖C8-C16脂肪酸单酯的表面活性和抗菌性能,结果显示:合成的蔗糖单酯的HLB值为18.5~25.1,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达到99.7%以上,作为抗菌功能性生物基表面活性剂有望应用于生物农药、功效化妆品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糖脂肪酸酯 固体碱催化 选择合成 超微孔 生物活性
下载PDF
乳化剂的复配比例和用量对花生乳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8
18
作者 余权 赵强忠 赵谋明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09年第8期903-906,共4页
研究了乳化剂中蔗糖酯与单甘酯的复配比例(1:2—2:1)和用量(0.03%-0.07%)对花生乳的粒度分布、离心乳析率、离心沉淀率和储存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乳化剂中蔗糖酯(以单甘酯计)的比例上升,花生乳的粒径、离心乳析... 研究了乳化剂中蔗糖酯与单甘酯的复配比例(1:2—2:1)和用量(0.03%-0.07%)对花生乳的粒度分布、离心乳析率、离心沉淀率和储存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乳化剂中蔗糖酯(以单甘酯计)的比例上升,花生乳的粒径、离心乳析率和离心沉淀率均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当蔗糖酯和单甘酯的复配比例为2:3时储存稳定性最好;当乳化剂用量低于0.05%时,随其用量的增加,花生乳的粒径、离心乳析率和离心沉淀率均呈下降趋势,储存稳定性逐渐提高,当乳化剂用量高于0.05%时,花生乳的粒径、离心乳析率、离心沉淀率和储存稳定性变化不明显;综合考虑,当乳化剂中蔗糖酯和单甘酯的复配比例为2:3,用量为0.05%时,花生乳的稳定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剂 蔗糖酯 单甘酯 稳定性
下载PDF
蔗糖酯对乳体系影响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刘强 张可 +1 位作者 李凤舞 李全阳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10年第11期1234-1236,1191,共4页
本文从乳化剂的作用机理出发,考察了不同蔗糖酯添加量对牛奶的稳定性系数、粒度分布、粘度以及Zeta电势的影响,从而为蔗糖酯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通过实验得出,蔗糖酯可以提高牛奶体系的稳定性系数、阻止颗粒的聚集、增大粘度和... 本文从乳化剂的作用机理出发,考察了不同蔗糖酯添加量对牛奶的稳定性系数、粒度分布、粘度以及Zeta电势的影响,从而为蔗糖酯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通过实验得出,蔗糖酯可以提高牛奶体系的稳定性系数、阻止颗粒的聚集、增大粘度和颗粒电势绝对值。其中当蔗糖酯的添加量为0.12%时牛奶体系最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剂 蔗糖酯 机理 乳体系
下载PDF
无溶剂法合成蔗糖硬脂酸酯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20
20
作者 章亚东 高晓蕾 +2 位作者 蒋登高 刘诗飞 王自健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19-523,共5页
以乙醇代替有毒的甲醇与硬脂酸在酸催化下进行反应制出了硬脂酸乙酯。以硬脂酸乙酯与蔗糖为原料在催化剂和乳化剂的作用下,进行酯交换反应合成出蔗糖硬脂酸酯。详细考察了该合成反应过程中乳化剂、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原料配比,反... 以乙醇代替有毒的甲醇与硬脂酸在酸催化下进行反应制出了硬脂酸乙酯。以硬脂酸乙酯与蔗糖为原料在催化剂和乳化剂的作用下,进行酯交换反应合成出蔗糖硬脂酸酯。详细考察了该合成反应过程中乳化剂、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原料配比,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蔗糖硬脂酸酯产率的影响,得出了较佳合成工艺条件,即硬脂酸乙酯:蔗糖摩尔比为2.15:1,乳化剂与蔗糖质量比为0.1:1,催化剂与反应物料质量比为0.14:1,反应温度-120℃,压力-4.35kPa,反应时间-3.5h。以蔗糖计,蔗糖酯产率约75.2%。此外,还把蔗糖硬脂酸酯制成易挥发衍生物,建立了分析其组成的气相色谱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糖硬脂酸酯 工艺研究 蔗糖酯 无溶剂法 合成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