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2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autonomic joint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algorithm in end-to-end reconfigurable system 被引量:1
1
作者 林粤伟 《High Technology Letters》 EI CAS 2008年第3期238-244,共7页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multi-step Q-learning(MQL)algorithm as an autonomic approach to thejoint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JRRM)among heterogeneous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RATs)in theB3G environment.Through the'...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multi-step Q-learning(MQL)algorithm as an autonomic approach to thejoint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JRRM)among heterogeneous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RATs)in theB3G environment.Through the'trial-and-error'on-line learning process,the JRRM controller can con-verge to the optimized admission control policy.The JRRM controller learns to give the best allocation foreach session in terms of both the access RAT and the service bandwidth.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proposed algorithm realizes the autonomy of JRRM and achieves well trade-off between the spectrum utilityand the blocking probability comparing to the load-balancing algorithm and the utility-maximizing algo-rithm.Besides,the proposed algorithm has better online performances and convergence speed than theone-step Q-learning(QL)algorithm.Therefore,the user statisfaction degree could be improved als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通信系统 联合无线资源管理 强化学习 异质网络
下载PDF
Joint Source-Channel Bit Allocation Based on Expected End-to-End Distortion Model 被引量:1
2
作者 马汉杰 陈耀武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10年第4期458-462,共5页
An adaptive joint source channel bit allocation method for video communications over error-prone channel is proposed.To protect the bit-streams from the channel bit errors,the rate compatible punctured convolution(RCP... An adaptive joint source channel bit allocation method for video communications over error-prone channel is proposed.To protect the bit-streams from the channel bit errors,the rate compatible punctured convolution(RCPC)code is used to produce coding rates varying from 4/5 to 1/2 using the same encoder and the Viterbi decoder.An expected end-to-end distortion model was presented to estimate the distortion introduced in compressed source coding due to quantization and channel bit errors jointly.Based on the proposed end-to-end distortion model,an adaptive joint source-channel bit allocation method was proposed under time-varying error-prone channel conditions.Simulat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s could utilize the available channel capacity more efficiently and achieve better video quality than the other fixed coding-based bit allocation methods when transmitting over error-prone chann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接编码的来源隧道 端对端的失真 咬了分配 评估兼容刺穿的卷绕旋转代码
下载PDF
Determination of the Orthotropic Material Behavior of Stator Bars and of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ace Brackets
3
作者 Bemd Schlegl Florian Schonleitner +2 位作者 Andreas Mare Fritz Neumayer Franz Heitmeir 《Journa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2013年第7期1352-1361,共10页
关键词 正交异性材料 定子线棒 支架材料 特性测定 和空间 行为 端部绕组 材料模型
下载PDF
Stability Performance of Buckling-Restrained Brace with Brace Joints
4
作者 贾明明 张素梅 吕大刚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EI CAS 2010年第2期81-88,共8页
The stability and ductility of four buckling-restrained braces (BRBs) with brace joints were studied. The load-carrying element of BRB was fabricated with steel (Chinese Q235), and a layer of colloidal silica sheet (0... The stability and ductility of four buckling-restrained braces (BRBs) with brace joints were studied. The load-carrying element of BRB was fabricated with steel (Chinese Q235), and a layer of colloidal silica sheet (0.5 mm in thickness) or four layers of plastic film (0.2 mm in thickness) were used as unbonding materials to provide space to prevent the buckling of inner core in higher modes and facilitate its lateral expansion in case of compression. Based on the equation of BRBs with brace joints of different restrained stiffnesses, the buckling load is calculated considering the initial geometric imperfections and residual stress, and the theoretical values agree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 result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buckling load and ductility of BRBs are influenced greatly by the restrained stiffness of brace joints. If the restrained stiffness is deficient, the unstrained segment of BRBs with less stiffness will buckle firstly. As a result, the ultimate load of BRBs decreases, and the maximum compression load is reduced to about 65% of the maximum tension load; the stiffness also degenerates, and there is a long decreasing stage on the back-bone curve in compression phase; the ductility decreases, i.e., the ultimate tension ductility and ultimate compression ductility are approximately 15 and 1.3 respectively, and the cumulative plastic ductility is only approximately 200. If the restrained stiffness of joint is large enough, the stability will be improved as follows: the yielding strength and ultimate strength of BRBs are nearly the same, and there is an obvious strain intensification in both tension and compression phases; the ductility of brace also increases obviously, i.e., the ultimate tension ductility and ultimate compression ductility are both approximately 14, and the cumulative plastic ductility reaches 7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能稳定 支撑 屈曲 关节
下载PDF
Inverse Kinematics Analysis of a Five Jointed Revolute Arm Mechanism
5
作者 Vincent Olunloy Oyewusi Ibidapo-Obe +1 位作者 David Olowookere Michael Ayomoh 《Journal of Contro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4年第1期7-15,共9页
关键词 控制学 控制论 学习机理论 最优控制
下载PDF
基于端部绕组模块的定子励磁无刷电机冷却方法
6
作者 花为 张志恒 +2 位作者 朱新凯 王玉彬 李祥林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0-250,共11页
为了提升定子励磁无刷电机的冷却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端部绕组模块的定子励磁无刷电机冷却方法.在电机端部绕组和定子铁芯叠片端部的间隙中插入端部绕组冷却(EWC)模块,以减小定子绕组热点区域和冷却介质之间的间隙,从而提高端部绕组的... 为了提升定子励磁无刷电机的冷却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端部绕组模块的定子励磁无刷电机冷却方法.在电机端部绕组和定子铁芯叠片端部的间隙中插入端部绕组冷却(EWC)模块,以减小定子绕组热点区域和冷却介质之间的间隙,从而提高端部绕组的冷却能力.对非重叠式集中绕组长度计算模型进行改进,评估采用EWC模块前后电机定子电枢绕组长度的变化,分析EWC模块的电导率对电机定子损耗的影响.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型,对比EWC模块在不同铜耗和励磁源损耗密度下的冷却性能.结果表明,采用EWC模块可以使端部绕组的稳态温升降低约50%,热态时的绕组电阻降低7.51%,从而改善了定子的冷却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子励磁无刷电机 端部绕组 冷却设计 热态电阻
下载PDF
蜂窝梁H型柱绕弱轴向端板连接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7
作者 贾连光 李秋镕 +1 位作者 姬文婷 王春刚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3-231,共9页
目的 提出一种蜂窝梁H型柱绕弱轴向端板连接节点,探究节点抗震性能及不同因素对其影响规律,为相关设计提供借鉴。方法 理论分析蜂窝梁H型柱绕弱轴向端板连接节点传力机制,建立并验证蜂窝梁H型柱绕弱轴向端板连接节点ABAQUS模型,研究端... 目的 提出一种蜂窝梁H型柱绕弱轴向端板连接节点,探究节点抗震性能及不同因素对其影响规律,为相关设计提供借鉴。方法 理论分析蜂窝梁H型柱绕弱轴向端板连接节点传力机制,建立并验证蜂窝梁H型柱绕弱轴向端板连接节点ABAQUS模型,研究端板厚度、开孔率对节点初始转动刚度、承载能力、耗能能力、延性、刚度退化及破坏形式影响规律。结果 蜂窝梁H型柱绕弱轴向端板连接节点弯矩最终由柱腹板与正向端板抗弯、柱翼缘与侧向端板抗剪承担;剪力最终由高强摩擦型螺栓连接面间摩擦力承担;端板厚度及开孔率越大,节点耗能进入蜂窝梁耗能阶段越早,连接刚度足够时节点抗震性能主要取决于蜂窝梁。结论 提出了蜂窝梁H型柱绕弱轴向端板连接节点弯矩路径传递分配系数计算方法,建议节点端板厚度应大于1倍柱翼缘厚度,开孔率取值为60%~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窝梁柱节点 绕弱轴向 端板连接 抗震性能
下载PDF
柱端盖板型滑移摩擦节点分层装配钢框架滞回性能研究
8
作者 李成玉 李杰 吴东平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24年第3期12-20,共9页
分层装配式钢框架是一种能充分体现快速装配性的新型结构形式。基于低损伤抗震概念,针对柱端盖板型滑移摩擦节点(CPSFJ)分层装配式钢框架的滞回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和数值分析。研究发现,通过在柱端设置CPSFJ,可以有效实现在大震作用下... 分层装配式钢框架是一种能充分体现快速装配性的新型结构形式。基于低损伤抗震概念,针对柱端盖板型滑移摩擦节点(CPSFJ)分层装配式钢框架的滞回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和数值分析。研究发现,通过在柱端设置CPSFJ,可以有效实现在大震作用下以滑移摩擦耗能代替结构构件的塑性损伤耗能,进而保护结构主体构件免受损伤。试验结果表明,该结构体系在低周往复加载下,滞回曲线呈现出饱满的弓形,且骨架曲线表现为三段式平顶型,显示出良好的能量耗散能力和稳定的滞回性能。为解决梁端局部刚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了梁端加劲肋布置改进方案,能显著改善梁端应力集中现象,降低塑性损伤的可能性。本研究为分层装配式钢框架结构设计提供了新的抗震耗能方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装配 低损伤 滑移摩擦节点 柱端耗能 滞回性能
下载PDF
湿热环境下端径比对复合材料螺栓连接结构静力拉伸失效的影响
9
作者 贾宝惠 任鹏 +2 位作者 宋挺 崔开心 肖海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2-248,共7页
为研究湿热环境下复合材料螺栓连接结构的静力拉伸性能,通过对七种不同端径比的T300碳纤维复合材料单钉单剪螺栓连接结构进行静力拉伸试验,得到不同端径比的连接结构在25℃干态(RTD)和70℃平衡吸湿(ETW)环境下极限失效载荷和破坏强度的... 为研究湿热环境下复合材料螺栓连接结构的静力拉伸性能,通过对七种不同端径比的T300碳纤维复合材料单钉单剪螺栓连接结构进行静力拉伸试验,得到不同端径比的连接结构在25℃干态(RTD)和70℃平衡吸湿(ETW)环境下极限失效载荷和破坏强度的变化规律,揭示了接头的破坏模式;建立复合材料单钉单剪螺栓连接有限元模型,对比不同端径比的连接结构试验的极限失效载荷,得到最优端径比为3;研究了湿热环境下最优端径比的连接结构不同铺层的损伤形式。结果表明,端径比从1增大到3时,RTD和ETW环境下连接结构的极限失效载荷分别增加了1.1倍和1倍,破坏强度均增加了1倍,当端径比从3增大到4时,RTD和ETW环境下极限失效载荷分别降低了6.56%和9.08%,破坏强度分别降低了6.83%和9.35%;在最优端径比下,与RTD环境下相比,ETW环境下连接结构的极限失效载荷和破坏强度分别下降了9.25%和9.52%,并且层合板孔周的压缩损伤更严重,存在更明显的纤维束拔起及纤维碎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湿热环境 端径比 螺栓连接 单钉单剪 静力拉伸
下载PDF
基于AI的端到端语义编码传输方案设计
10
作者 李立华 杨琳琳 任欣然 《移动通信》 2024年第5期1-7,14,共8页
面向6G多样化场景下对高性能和低复杂度的传输需求,通过将AI架构引入无线传输收发方案的联合优化,打破基于模块化物理层设计方法和传统信息论的局限,一种基于AI的端到端语义编码传输方案被提出。首先,为了克服未知衰落信道下无法通过反... 面向6G多样化场景下对高性能和低复杂度的传输需求,通过将AI架构引入无线传输收发方案的联合优化,打破基于模块化物理层设计方法和传统信息论的局限,一种基于AI的端到端语义编码传输方案被提出。首先,为了克服未知衰落信道下无法通过反向传播联合训练发射机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CGAN的两子网架构及分阶段训练方法,有效消除衰落信道的影响。其次,进一步提出了语义信道联合编码的系统架构,在端到端的联合优化方面具有优势。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通过对语义编码和传输的联合优化提升了系统性能,并适用于实际通信中信道未知场景,具备灵活性、智能性和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到端传输 信源信道联合编码 智能通信 语义通信
下载PDF
不同屈曲角度时内侧髌股韧带重建的有限元分析
11
作者 李超杰 居来提·买提肉孜 +2 位作者 艾尔西丁·阿不来提 郑辉 涂浒第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59-1364,共6页
背景: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是目前治疗髌骨外侧脱位最常用的方法,最终目的是将髌骨调整到正常的解剖位置,恢复髌骨轨迹,目前内侧髌股韧带重建的主要核心问题在于其股骨端固定点的选取上。目的:运用有限元方法分析膝关节不同屈曲角度时重建... 背景: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是目前治疗髌骨外侧脱位最常用的方法,最终目的是将髌骨调整到正常的解剖位置,恢复髌骨轨迹,目前内侧髌股韧带重建的主要核心问题在于其股骨端固定点的选取上。目的:运用有限元方法分析膝关节不同屈曲角度时重建内侧髌股韧带对髌骨的限制作用,模拟不同股骨端固定点重建内侧髌股韧带对髌骨的限制作用,为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时股骨端固定点的选取提供帮助。方法:依据提取的膝关节CT与MRI数据建立包含骨骼及软组织的膝关节有限元模型,在模拟膝关节30°与60°屈曲角度时,选取不同的股骨端固定点构建内侧髌股韧带,比较不同点位时髌股关节间接触应力与接触面积,以及对髌骨横向约束力的大小。对不同屈曲角度时相同股骨端固定点所构建的内侧髌股韧带等长性进行验证,以研究各种内侧髌股韧带重建位置的效果。结果与结论:①建立了30°与60°屈曲角度时膝关节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构建了不同股骨端固定点的内侧髌股韧带,不同屈曲角度时相同股骨端位置构建的内侧髌股韧带具有可用的等长性;②对髌骨向外侧施加位移后,在横向方向上,不同股骨端固定点构建的内侧髌股韧带对髌骨产生了不同的横向约束力,在前端10 mm处时横向约束力最大,近端5 mm时横向约束力最小;而在纵向方向上,髌骨软骨上应力集中点位置与大小大致相同,且接触压力变化不大,但髌骨软骨与股骨软骨的接触面积相差较为明显,在前端10 mm时接触面积最大,近端5 mm时接触面积最小;③马鞍区中心点构建的内侧髌股韧带对髌骨的横向限制良好,而在纵向限制上不会对髌骨造成过度约束,可以达到对髌骨良好的限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 内侧髌股韧带 膝关节 有限元 股骨端固定点 马鞍区
下载PDF
末端按压法治疗Ⅱ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12
作者 王红杰 谢克波 +6 位作者 孟达 李论 王法利 井伽因 戴禹润 于海川 张伟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期165-169,共5页
目的研究末端按压法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2年7月至2023年2月北京市丰盛中医骨伤专科医院推拿科收治的80例Ⅱ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推拿治疗组(观察组)和外用扶他林组(对照组),每组各40例,... 目的研究末端按压法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2年7月至2023年2月北京市丰盛中医骨伤专科医院推拿科收治的80例Ⅱ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推拿治疗组(观察组)和外用扶他林组(对照组),每组各40例,定期复诊、复查,分析膝关节功能(WOMAC)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膝关节评分系统(HSS)评分、安全性评价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WOMAC评分、ROM、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第1次随访及第2次随访时,观察组WOMAC评分低于对照组,ROM及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末端按压法能有效减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症状,且安全、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骨性关节炎 末端 按压法
下载PDF
基于静力试验的柱端铰型受控摇摆钢筋混凝土框架地震响应数值分析
13
作者 杨睿 鲁亮 谢广然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58-265,共8页
柱端铰型受控摇摆钢筋混凝土框架(CR-RCFC)是一种新型的可恢复功能结构,通过摇摆节点的构造来“弱化”结构整体抗侧刚度,从而达到减小地震响应的目的。CR-RCFC结构在振动台试验中呈现了在中震和大震作用下“主体构件免损伤,耗能构件易... 柱端铰型受控摇摆钢筋混凝土框架(CR-RCFC)是一种新型的可恢复功能结构,通过摇摆节点的构造来“弱化”结构整体抗侧刚度,从而达到减小地震响应的目的。CR-RCFC结构在振动台试验中呈现了在中震和大震作用下“主体构件免损伤,耗能构件易更换”的韧性抗震效果。振动台试验后进行低周反复静载试验得到拆除阻尼器后的CR-RCFC结构柱铰节点弯矩-转角滞回曲线和转动刚度等抗震性能参数。利用静力试验得到的结构抗震性能参数进行结构地震响应数值模拟,将数值模拟结果与振动台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通过静力试验数据可以精确得到CR-RCFC结构节点抗震性能参数,根据该抗震性能参数进行的数值模拟结果与振动台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端铰 受控摇摆钢筋混凝土框架 低周反复试验 节点力学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大型汽轮发电机定子端部绕组物理参数识别及数学模型建立方法研究
14
作者 赵洋 刘晋珲 +2 位作者 肖洋 邓聪颖 马莹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2-213,共12页
从结构的数字化模型频响函数出发,利用最小二乘复频域法识别模态参数,进一步用获取的模态参数修正集中质量法推导出的物理参数,从而建立符合结构动力特性的数学模型。首先通过固支梁模型算例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然后对600 MW大型汽轮发... 从结构的数字化模型频响函数出发,利用最小二乘复频域法识别模态参数,进一步用获取的模态参数修正集中质量法推导出的物理参数,从而建立符合结构动力特性的数学模型。首先通过固支梁模型算例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然后对600 MW大型汽轮发电机端部绕组的精细化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并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此后,基于该有限元模型获取的频响函数和模态参数,识别出端部绕组的物理参数并建立其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在75~115 Hz频率段中,最小二乘复频域法识别出的端部绕组模态与有限元结果对比表明,固有频率和阻尼比的最大误差出现在第一阶模态中,分别为0.27%和0.50%,模态振型接近;通过数学模型和有限元模型计算的端部绕组固有频率最大误差为0.27%,模态振型一致;数学模型计算的频响函数与有限元结果对比表明,测点的频响函数最高匹配度可达95%,多数测点的频响函数匹配度超过85%。该方法可为大型汽轮发电机定子端部绕组动力学的准确建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子端部绕组 模态参数 物理参数 数学模型 频响函数(FRF)
下载PDF
梁端弹簧型自复位钢筋混凝土框架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
15
作者 曾敏茹 鲁亮 +1 位作者 夏婉秋 胡宇飞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66-274,共9页
梁端弹簧型自复位框架(self-centering frame, SCF)结构作为一种新型抗震结构体系,通过梁柱节点铰接构造来使整体结构抗侧刚度弱化,并在梁端设置钢板弹簧来给节点设定确定的转动刚度,从而达到地震作用下结构减震和震后结构自复位的目标... 梁端弹簧型自复位框架(self-centering frame, SCF)结构作为一种新型抗震结构体系,通过梁柱节点铰接构造来使整体结构抗侧刚度弱化,并在梁端设置钢板弹簧来给节点设定确定的转动刚度,从而达到地震作用下结构减震和震后结构自复位的目标。在已有理论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梁端弹簧型自复位框架的抗震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此类结构的抗震性能水准以及结构的抗震设计流程。结合一幢三层自复位耗能框架结构的设计实例,进行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通过有限元模拟对该结构的动力响应与常规框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梁端弹簧型自复位耗能框架结构具有较小的加速度响应和层剪力响应,以及良好的变形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梁端弹簧型自复位框架结构具有优越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端弹簧型自复位框架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 动力响应 抗震性能 有限元模拟
下载PDF
基于球面探索的超冗余机械臂逆解优化算法
16
作者 张逸琳 陈雨 +1 位作者 周青华 杨强 《智能城市》 2024年第5期1-6,共6页
超冗余机械臂逆运动学分析一直是机械臂领域的研究热点,存在计算复杂度高、关节超限以及位形偏移量大等问题。为避免关节超限,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球面探索的末端跟随算法,该算法采用分段搜索策略分别解决近侧关节超限和远侧关节超限的问... 超冗余机械臂逆运动学分析一直是机械臂领域的研究热点,存在计算复杂度高、关节超限以及位形偏移量大等问题。为避免关节超限,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球面探索的末端跟随算法,该算法采用分段搜索策略分别解决近侧关节超限和远侧关节超限的问题,自定义了无障碍物环境下末端执行器的运动轨迹,采用自适应水平位移调整机械臂的初始状态,降低关节超限的可能性。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无障碍物环境下将超限率由81.41%降低至13.72%,且该算法可以实现在关节约束范围内完成路径跟随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冗余机械臂 逆运动学 末端跟随 关节超限
下载PDF
基于ABAQUS大偏心梁柱节点损伤分析
17
作者 石海丽 姬若鹏 +3 位作者 肖冠湘 刘源 张顺强 李亚军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4年第3期167-173,共7页
为了研究大偏心梁柱节点损伤程度,结合某高层建筑框架剪力墙梁柱大偏心节点情况,研究梁柱偏心对节点核心区抗剪承载力的不利影响。通过节点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定量分析梁柱节点偏心所产生的附加扭矩、附加弯矩,以及由于梁柱偏心对节点核... 为了研究大偏心梁柱节点损伤程度,结合某高层建筑框架剪力墙梁柱大偏心节点情况,研究梁柱偏心对节点核心区抗剪承载力的不利影响。通过节点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定量分析梁柱节点偏心所产生的附加扭矩、附加弯矩,以及由于梁柱偏心对节点核心区抗剪承载力的不利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典型的强柱弱梁的节点体系(即柱子截面较大而梁截面较小的情况),在不采用梁端水平加腋的构造措施的条件下,偏心节点核心区的混凝土最大应力值仍小于节点核心区材料的抗压强度标准值。由于节点核心区周围楼板的存在可在一定程度上承担部分节点核心区由于偏心引起的附加扭矩作用,使柱节点核心区的抗剪会有较大的富余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柱大偏心节点 节点核心区抗剪承载力 强柱弱梁 梁端水平加腋
下载PDF
高速铁路大跨度连续斜拉桥上梁端一体化装置性能研究
18
作者 周智强 邢书科 +3 位作者 王兆刚 孙洪斌 董昆灵 杨荣山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69,87,共8页
目前大跨度斜拉桥上铺设无缝线路,梁端处需设置梁端伸缩装置和钢轨伸缩调节器以降低钢轨产生较大的附加应力,但此结构无法协调较大的梁轨相对位移,应用范围有限。为此,提出了一种梁端一体化装置结构,能适用于较大的梁缝伸缩情况且伸缩... 目前大跨度斜拉桥上铺设无缝线路,梁端处需设置梁端伸缩装置和钢轨伸缩调节器以降低钢轨产生较大的附加应力,但此结构无法协调较大的梁轨相对位移,应用范围有限。为此,提出了一种梁端一体化装置结构,能适用于较大的梁缝伸缩情况且伸缩阻力较小,经过现场应用效果良好。针对时速350 km下高速列车能够平稳通过大跨度斜拉桥无缝线路梁端的要求,建立了相关三维梁端车-线-桥耦合模型,确定了轮轨接触关系,验证该结构在大跨度斜拉桥下对于高速列车平稳运行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温度和梁端转角作用下钢轨会产生一定变形,钢轨垂向变形大于横向变形,最大垂向位移达到15.71 mm。对比仅施加德国低干扰不平顺谱,叠加温度或梁端转角变形后行车过程中的梁端一体化装置动力响应增大,且对钢枕振动垂向加速度的影响较为明显,从38.92 m·s^(-2)上升至48.69 m·s^(-2),增加25.1%。相比之下,极限拉伸状态比极限压缩状态下行车过程中的梁端一体化装置结构响应大,钢枕垂向加速度从40.64 m·s^(-2)上升至62.39 m·s^(-2),增加53.5%,应在高温拉伸状态下对梁端一体化装置性能进行定期检测。梁端一体化装置在以上工况下的响应均满足标准规范要求,本研究可为其在列车高速运行通过大跨度斜拉桥梁端时的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铁路桥 连续斜拉桥 无缝线路 钢轨伸缩调节器 梁端一体化装置 车-线-桥耦合 轮轨接触关系 动力响应
下载PDF
中板滑块式万向轴利废改造研究
19
作者 张永强 《酒钢科技》 2024年第2期45-49,共5页
轧机滑块式万向轴是中厚板轧机的关键部件,用于传递主电机输出的扭矩到轧机工作辊。滑块式万向轴尺寸较大、备件强度和加工精度要求高,通常采购价格费用极高,且制造周期长。中板现场通过对现有的报废十字万向轴和损坏的滑块式万向轴进... 轧机滑块式万向轴是中厚板轧机的关键部件,用于传递主电机输出的扭矩到轧机工作辊。滑块式万向轴尺寸较大、备件强度和加工精度要求高,通常采购价格费用极高,且制造周期长。中板现场通过对现有的报废十字万向轴和损坏的滑块式万向轴进行改造,加工形成新的滑块式十字万向轴备件,该项改造成本低,为现场准备了万向轴备件,保证了设备稳定运行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字万向轴 滑块式万向轴 轴端叉头
下载PDF
利用联合模型动态预测IgA肾病患者进入终末期肾病的概率
20
作者 乐伟波 施劲松 +3 位作者 曾彩虹 梁少姗 李喆 刘志红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目的:建立一个工具能够根据每次访视IgA肾病(IgAN)患者的病情变化,动态预测患者进入终末期肾病(ESKD)的概率。方法:选取1997—2007年在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长期随访的IgAN患者。利用联合模型(Joint model)分析IgAN患者所有访... 目的:建立一个工具能够根据每次访视IgA肾病(IgAN)患者的病情变化,动态预测患者进入终末期肾病(ESKD)的概率。方法:选取1997—2007年在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长期随访的IgAN患者。利用联合模型(Joint model)分析IgAN患者所有访视点的产生纵向数据,实现动态预测患者ESKD的概率,以达到个体化动态预测的目标。我们首先以肾活检时刻为基准建立了临床模型(模型A)和临床病理模型(模型B)。模型A的生存子模型部分引入了年龄、性别、尿蛋白定量(Log转换)、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eGFR下降斜率、血白蛋白水平等指标;纵向子模型部分引入了年龄、尿蛋白定量、eGFR、eGFR下降斜率以及血清白蛋白水平。模型B在模型A的基础上生存子模型上增加了牛津病理分类指标。模型C是以首次访视时间为基准重新拟合了模型A并评估了其性能。所有的纵向子模型采用访视时间t的非线性混合模型拟合。结果:本研究纳入了866例IgAN患者,以首次门诊就诊为基线,平均随访时间为12.2±5.5年,共访视22 533人次,平均每个患者访视26次。随访中260例(30.0%)患者进入ESKD,其末次随访平均eGFR为9.1±3.0 mL/(min·1.73m^(2))。将所有患者按照3∶1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650例)和测试组(216例)。以肾活检时刻为基线,模型A与模型B的性能基本一致,二者均表现出较高的预测性能,纳入或者剔除病理学变量并未明显增加联合模型对ESKD风险预测的准确性。随着随访时间的增加,模型A的预测性能持续提升,在肾活检后第5年左右达到最佳性能。AUC值由肾活检时的0.864增至肾活检后第5年的0.956;Brier评分由肾活检时的0.124降至活检后第5年的0.058。以首次访视时刻为基线的模型C也取得了类似的结果。为方便临床实践,我们利用Shiny包实现了动态预测,并将相关模型R对象、源代码公布在网络上。结论:联合模型可以用于IgAN患者访视点产生的纵向数据,高性能动态预测IgAN患者尿毒症的概率,实现个体化动态预测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联合模型 动态预测 终末期肾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