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远端桡动脉途径和传统桡动脉途径穿刺对脑血管介入诊疗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温颖月 袁钟毓 +4 位作者 孟丽 张晓萍 何晓芬 于蕾 王力锋 《中国医药》 2024年第3期377-380,共4页
目的探讨远端桡动脉途径(dTRA)和传统桡动脉途径(cTRA)穿刺对脑血管介入诊疗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差异。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脑血管病科行脑血管介入诊疗的患者90例。根据操作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 目的探讨远端桡动脉途径(dTRA)和传统桡动脉途径(cTRA)穿刺对脑血管介入诊疗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差异。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脑血管病科行脑血管介入诊疗的患者90例。根据操作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cTRA组和dTRA组。使用数字评定量表(NRS)对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比较2组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指标、NRS评分以及穿刺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cTRA组57例,dTRA组33例。除饮酒比例、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比例、血糖水平外,2组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均未出现NRS评分高于5分者,dTRA组内疼痛评分低的患者比例较高。dTRA组NRS评分低于cTRA组[0(0,0.5)分比2.0(1.0,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300,P<0.001)。2组穿刺点发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围术期均无脑出血、脑梗死、心肌梗死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相对于cTRA穿刺而言,脑血管介入患者选择dTRA穿刺能减轻疼痛程度,且不增加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介入 穿刺途径 疼痛评估
下载PDF
基于奥马哈理论围手术期全程康复护理对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
2
作者 李琼 宋新 +1 位作者 刘振 吴慧云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1期1913-1917,共5页
目的探究基于奥马哈理论的围手术期全程康复护理对经远端桡动脉途径行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3月到2023年3月期间连云港市中医院收治的70例经远端桡动脉途径行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究基于奥马哈理论的围手术期全程康复护理对经远端桡动脉途径行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3月到2023年3月期间连云港市中医院收治的70例经远端桡动脉途径行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62.92±2.58)岁,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63.18±2.18)岁,实施基于奥马哈理论的围手术期全程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穿刺情况(一次穿刺成功、穿刺时间、桡动脉痉挛、局部血肿、桡动脉闭塞)、穿刺成功率(植入支架、药物球囊扩张、成功率)及负面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采用χ2检验、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人数(34/35,97.1%)高于对照组(21/35,60.0%);观察组穿刺时间为(4.17±0.17)min、桡动脉痉挛5.7%(2/35)、局部血肿2.9%(1/35)、桡动脉闭塞2.9%(1/35),对照组分别为(5.86±0.63)min、34.3%(12/35)、25.7%(9/35)、31.4%(11/3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植入支架(1/35,2.9%)、药物球囊扩张人数(2/35,5.7%)均少于对照组[(9/35,25.7%)、(12/35,34.3%)],穿刺成功率(97.1%,34/35)高于对照组(62.9%,22/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3 d,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为(40.48±4.84)分、SDS评分为(43.67±4.91)分,均低于对照组[(48.12±4.18)分、(49.34±5.27)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基于奥马哈理论的围手术期全程康复护理可以提高经远端桡动脉途径行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穿刺成功率,降低负面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马哈理论 围手术期 全程康复护理 远端桡动脉途径 心血管介入治疗 穿刺成功率 负面情绪
下载PDF
透视引导下犬椎体成形术穿刺模型建立和评价
3
作者 王浩田 刘佳 +2 位作者 黄健 齐军强 许国华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5-361,共7页
目的 通过对犬脊柱解剖形态的测量及分析,建立透视下犬椎体成形术穿刺模型,并通过术后影像学分析,评估该模型建立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测量6只12~24月龄犬腰椎标本形态及其参数:L1~L7椎体高度、椎体基底宽度、椎间盘上缘距椎体... 目的 通过对犬脊柱解剖形态的测量及分析,建立透视下犬椎体成形术穿刺模型,并通过术后影像学分析,评估该模型建立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测量6只12~24月龄犬腰椎标本形态及其参数:L1~L7椎体高度、椎体基底宽度、椎间盘上缘距椎体最狭部距离、脊椎乳突垂直线距椎间盘上缘距离、横突中点与椎间盘下缘垂直距离,以明确犬椎体解剖特点,确定骨水泥注射的最佳位置、注射方向以及注射深度后,对6只健康比格犬(体重20~25 kg)L4、L5、L6椎体建立椎体成形术用穿刺模型。术后4周处死后行影像学检查,主要观测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后植入骨水泥分布、椎管及椎体前缘完整性。结果 通过犬解剖观测,椎体高度从L1~L5逐渐增大,从L5~L7逐渐减小,椎体基底部宽度从L1~L7逐渐增大。脊椎乳突垂直线距椎间盘上缘距离呈L1~L7逐渐增加趋势(1.9~4.0 mm)。横突根部中点和椎间盘下缘的距离由L1~L5逐渐增加(4.7~6.9 mm),L4、L5、L6节段每只犬横突根部中点和椎间盘下缘的距离之间(P=0.925)无统计学意义。以脊椎横突根部中点为穿刺点,置入向和水平面呈20°~30°,头倾方向5°~15°,穿刺深度1.2~1.5 cm。若向椎体尾侧穿刺,穿刺针尾的倾角度为30°~35°,进针深度为1.5~1.8 cm,可以构建犬椎体穿刺手术模型。共成功制作15个犬椎体穿刺手术模型,单节段平均手术时间22.7±4.6 min(15~30 min)。术中1个椎体节段出现脊髓损伤导致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等症状,2个椎体骨皮质破裂,未出现麻醉或感染导致死亡。术后4周的Micro-CT三维重建均显示骨水泥在犬椎体松质骨内分布,新生骨组织包裹植入材料,无渗漏,无椎管及椎体前壁破损等并发症。结论 在犬L4~L6解剖基础上,以横突根部中点为骨性标志,可以成功建立一种安全可靠的犬椎体成形术用穿刺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椎体穿刺 动物模型 脊椎横突 穿刺入路
下载PDF
单侧椎弓根旁与经椎弓根入路行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
4
作者 陈喜安 刘绍灵 徐荟旻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7期41-47,共7页
目的探讨经单侧椎弓根旁入路穿刺至对侧旁正中线行椎体成形术(UPA-PVP)与传统经单侧椎弓根入路行经皮椎体成形术(TUA-PVP)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3年10月在岳阳市人民住院并行经... 目的探讨经单侧椎弓根旁入路穿刺至对侧旁正中线行椎体成形术(UPA-PVP)与传统经单侧椎弓根入路行经皮椎体成形术(TUA-PVP)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3年10月在岳阳市人民住院并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的254例胸腰椎OVCF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UPA-PVP组(143例)和TUA-PVP组(111例)。均为胸腰椎(T8~L2)单个椎体骨折。UPA-PVP组根据术前胸腰椎正侧位X射线片、CT及MRI评估伤椎内靶向穿刺点,即穿刺椎体对侧旁正中线与椎体前中1/3交界处,根据靶向穿刺点逆向设计穿刺路径及确定体表定位点;TUA-PVP组采用传统经椎弓根投影10点或2点方法穿刺,参考术后胸腰椎正侧位X射线片、三维CT判断骨水泥在手术椎体内的弥散分布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4 h、术后2 d及术后6个月患者的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全身恢复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两组患者骨水泥渗漏,伤椎再骨折等相关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单个椎体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UPA-PVP组单个椎体骨水泥注入量大于TUA-PVP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4 h、术后2 d及术后6个月的腰背部疼痛VAS评分和ODI指数比较,结果:(1)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腰背部疼痛VAS评分和ODI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腰背部疼痛VAS评分和ODI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腰背部疼痛VAS评分和ODI指数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PA-PVP组、TUA-PVP组患者左、右侧入路骨水泥渗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水泥总渗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24个月,所有患者达到骨性愈合。UPA-PVP组无手术椎体对侧再骨折情况,17例患者出现其他椎体压缩性骨折,再次行椎体成形术;TUA-PVP组5例患者手术椎体对侧再次出现骨折,12例患者出现其他椎体压缩性骨折,均再次行椎体成形术。UPA-PVP组手术椎体再骨折率低于TUA-PVP组(P<0.05)。UPA-PVP组与TUA-PVP组其他椎体骨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PA-PVP与TUA-PVP两种手术方法均能有效缓解OVCF患者腰背部疼痛。UPA-PVP方法治疗OVCF,以穿刺靶点为目标,逆向设计穿刺路径,简单易行,较TUA-PVP方法能达到更好的骨水泥椎体内分布,降低椎体再骨折率,有效缓解椎体骨折后腰背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 单侧椎弓根旁入路 靶点穿刺 经皮椎体成形术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单侧椎弓根穿刺入路治疗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研究
5
作者 汤华勇 《系统医学》 2024年第20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 plasty,PVP)单侧椎弓根穿刺入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效果。方法非随机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新泰市第三人民医院接...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 plasty,PVP)单侧椎弓根穿刺入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效果。方法非随机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新泰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PVP治疗的76例OVCF患者。按PVP穿刺入路方式不同分成单侧入路组(单侧椎弓根穿刺入路,41例)和双侧入路组(双侧椎弓根穿刺入路,35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和随访情况。结果单侧入路组手术时间为(26.40±3.71)min、X线曝光次数为(14.05±3.16)次、骨水泥注入量为(3.96±0.70)mL,均少于双侧入路组的(35.12±4.83)min、(20.34±3.92)次、(5.10±0.8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92、7.744、6.583,P均<0.05)。两组骨水泥渗漏、邻近椎体再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椎体高度、Cobb角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PVP采用单侧椎弓根穿刺入路治疗OVCF效果显著,并不增加骨水泥渗漏和邻近椎体再骨折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穿刺入路 骨水泥
下载PDF
两种桡动脉通路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对比
6
作者 潘宇平 王晓玉 金国森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7期135-138,共4页
目的:比较两种桡动脉通路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2年12月玉环市第二人民医院内二科收治的120例行PCI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鼻烟窝区组选择远端桡动脉入径(TRA)即鼻烟... 目的:比较两种桡动脉通路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2年12月玉环市第二人民医院内二科收治的120例行PCI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鼻烟窝区组选择远端桡动脉入径(TRA)即鼻烟窝处作为穿刺点,常规组选择经典TRA。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桡动脉痉挛发生率、手臂疼痛程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中均未发生桡动脉痉挛的情况;鼻烟窝区组手臂疼痛程度低于常规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烟窝区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低于常规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烟窝区穿刺行PCI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术后手臂疼痛程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桡动脉通路 鼻烟窝区 经典经桡动脉入径 穿刺成功率 疼痛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经横突-椎弓根外侧入路单侧穿刺双侧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创伤反应及骨水泥弥散情况的影响
7
作者 张果 张正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2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讨经横突-椎弓根外侧入路单侧穿刺双侧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6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术式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 目的探讨经横突-椎弓根外侧入路单侧穿刺双侧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6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术式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侧经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横突-椎弓根外侧入路单侧穿刺双侧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骨水泥弥散系数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后,两组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后,观察组的肾上腺素(E)、C反应蛋白(CRP)以及皮质醇(Co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及手术后1、6个月,两组的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横突-椎弓根外侧入路单侧穿刺双侧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次数,提高骨水泥弥散效果,减轻创伤反应,加快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横突-椎弓根外侧入路 单侧穿刺双侧球囊扩张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
下载PDF
CT图像参考下单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探讨 被引量:8
8
作者 狄镇海 谭中宝 +3 位作者 张建 毛学群 邹容 王庆庆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48-551,共4页
目的探讨在CT图像测量进针参数参考下单侧入路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51例患者(67个椎体),在PVP前,采用PACS系统自带测量软件于CT图像上划线模拟单侧进路的可行性,以及测量经皮进针点与棘突间的距离和进针角度,... 目的探讨在CT图像测量进针参数参考下单侧入路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51例患者(67个椎体),在PVP前,采用PACS系统自带测量软件于CT图像上划线模拟单侧进路的可行性,以及测量经皮进针点与棘突间的距离和进针角度,在X线透视下行单侧PVP,模拟线提示不能单侧进路者改用双侧进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和WHO评分法分析疼痛缓解情况。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计量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用(x±s)表示。结果在CT测量参数参考下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48例(64个椎体)模拟线满足单侧入路条件者穿刺成功率为100%。3例在CT图像测量中不能满足单侧入路,改用双侧进路PVP的方法。所有患者术后疼痛缓解率为100%,随访期间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不同患者、不同椎体PVP手术穿刺角度及穿刺点选择是不同的,术前影像学资料测量穿刺参数可以确定单侧入路的可行性,能提高单侧椎弓根穿刺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皮肤穿刺点 穿刺角度 单侧椎弓根入路
下载PDF
椎间孔镜靶向穿刺新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25
9
作者 曾月东 苏建成 +2 位作者 谢伟 谭平先 包杰 《实用骨科杂志》 2016年第3期201-204,241,共5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靶向穿刺新技术减少经皮椎间孔全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TELD)的X线暴露和避免穿刺并发症的方法。方法运用我科自主研发的腰椎间盘突出靶点瞄准仪及靶向...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靶向穿刺新技术减少经皮椎间孔全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TELD)的X线暴露和避免穿刺并发症的方法。方法运用我科自主研发的腰椎间盘突出靶点瞄准仪及靶向穿刺新方法,对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PTELD手术,对术中的X线透视次数、靶向穿刺准确性、疼痛反应程度和术后的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Mac Nab评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靶向穿刺准确性:穿刺一次成功38例(82.6%),穿刺2次6例(13.1%),穿刺3次2例(4.3%)。局麻下置入套管疼痛反应:轻度37例(80.4%),中度8例(17.4%),重度1例(2.2%)。平均X线透视次数5.6次。无神经损伤、大血管损伤和硬膜囊撕裂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10.6个月,术前术后VAS评分和OD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进行Mac Nab疗效评定:优38例,良6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5.7%。结论腰椎间盘突出靶点瞄准仪引导靶向穿刺新技术能有效减少PTELD的X线暴露,降低手术风险,减轻疼痛反应,对PTELD初学者有很好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入路 靶向穿刺 穿刺引导仪 X线暴露 腰椎间盘切除术
下载PDF
经桡动脉途径穿刺全脑血管造影6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0
10
作者 刘令强 吉训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5期351-353,共3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穿刺全脑血管造影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Allen试验阳性,无手术禁忌证的患者,在局麻下以桡动脉为穿刺点,采用Seldinger技术,在0.035英寸超滑导丝引导下,用5F猪尾导管及5 F Simmons3型导管,分别行主动脉弓...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穿刺全脑血管造影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Allen试验阳性,无手术禁忌证的患者,在局麻下以桡动脉为穿刺点,采用Seldinger技术,在0.035英寸超滑导丝引导下,用5F猪尾导管及5 F Simmons3型导管,分别行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结果60例患者中58例顺利完成手术,成功率96.7%(58/60),2例桡动脉穿刺失败者改穿同侧肱动脉成功完成手术。无手部缺血、桡动脉搏动消失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经桡动脉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操作安全可行,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对适宜病例可作为首选途径,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途径 穿刺 全脑血管造影
下载PDF
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与经直肠穿刺活检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比较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步林 曾德禄 +3 位作者 王伟 谢湘波 朱爱民 黄莉 《广西医学》 CAS 2016年第6期792-795,共4页
目的比较经直肠超声(TRUS)引导下经会阴与经直肠穿刺活检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将111例临床疑似前列腺癌患者随机分为经会阴组56例与经直肠组55例,分别在TRUS引导下行经会阴与经直肠系统性穿刺活检,每例8~9针,比较两组诊断前列腺... 目的比较经直肠超声(TRUS)引导下经会阴与经直肠穿刺活检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将111例临床疑似前列腺癌患者随机分为经会阴组56例与经直肠组55例,分别在TRUS引导下行经会阴与经直肠系统性穿刺活检,每例8~9针,比较两组诊断前列腺癌的阳性率及Gleason评分。结果经会阴组获取的标本长度为(15.75±2.54)mm,长于经直肠组的(14.40±2.62)mm(P〈0.05)。经会阴组诊断前列腺癌的阳性率为42.86%,高于经直肠组的34.55%(P〈0.05);经会阴组单针穿刺诊断前列腺癌阳性率为26.77%,高于经直肠组的19.32%(P〈0.05)。在206份阳性标本中,前列腺周缘区169份(82.04%),前列腺前区37份(17.96%)。两组间Gleaso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US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较经直肠穿刺活检准确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经直肠超声 经会阴途径 活检 穿刺
下载PDF
不同手术路径对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杨利孙 陈飞 +3 位作者 王奕鹏 邵征宇 姜源 沈敬敬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的手术路径的改进方法。方法对56例脑积水患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根据手术路径不同,分成两组。实验组22例,采用经侧脑室额角穿刺、经耳前路径的方法。对照组34例,采用传统的侧脑室枕角穿刺、耳后路径。分析比较...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的手术路径的改进方法。方法对56例脑积水患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根据手术路径不同,分成两组。实验组22例,采用经侧脑室额角穿刺、经耳前路径的方法。对照组34例,采用传统的侧脑室枕角穿刺、耳后路径。分析比较两组手术的治疗结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早期CT检查,发现实验组脑室明显缩小者占86.4%,脑室内导管位置满意者占94.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内发现,实验组导管阻塞1例(4.5%),对照组导管阻塞9例(26.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侧脑室额角穿刺、经耳前路径的手术方法可能优于传统分流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腹腔分流 手术路径 脑积水 额角穿刺 耳前路径
下载PDF
椎管内麻醉不同穿刺入路对膝关节镜手术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韩文勇 李水清 +1 位作者 李民 王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6期551-553,共3页
目的:观察直入穿刺法与旁入穿刺法2种不同椎管内麻醉穿刺方法对膝关节镜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膝关节镜手术120例,ASA 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直入法穿刺组和旁入法穿刺组。均采用一点法即针内针单间隙穿刺技术。观... 目的:观察直入穿刺法与旁入穿刺法2种不同椎管内麻醉穿刺方法对膝关节镜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膝关节镜手术120例,ASA 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直入法穿刺组和旁入法穿刺组。均采用一点法即针内针单间隙穿刺技术。观察每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穿刺成功率、神经异感、硬膜外置管困难发生率、硬膜外导管误入血管发生率、术后腰背痛发生情况,麻醉后1、5、10、30min无创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直法与旁入法腰麻硬膜外联合穿刺在麻醉起效时间(5.24±0.4)min vs(5.14±0.6)min、硬膜外置管困难发生率1.7% vs 1.7%、硬膜外导管误入血管发生率3.4% vs 1.7%、神经异感发生率3.4% vs 3.4%无显著性差异(P〉0.05)。麻醉后1、5、10、30min SBP、DBP、HR、SpO2,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旁入法术后腰背痛的发生率75.0%(45/60) vs 23.3%(14/60)及持续时间(2.44±0.8)d vs(2.04±0.7)d明显低于直入法组(x^2=32.042,P=0.000;t=2.195,P=0.004)。结论:2种麻醉穿刺方法均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膝关节镜手术;与直入法相比,旁入法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术后腰痛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麻醉 穿刺入路 关节镜
下载PDF
超声横切斜平面扫描行胸段硬膜外穿刺定位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朝辉 唐雪梅 +2 位作者 吴辉 高晓凤 刘洋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1-143,共3页
目的评价超声横切斜平面扫描辅助胸段硬膜外穿刺的准确性。方法选择52例拟在胸段硬膜外阻滞下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采用超声横切斜平面扫描成像(变换角度使成像质量最佳,6MHz凸阵探头)定位脊柱正中线、椎间隙并测量皮肤至硬膜外间隙的距... 目的评价超声横切斜平面扫描辅助胸段硬膜外穿刺的准确性。方法选择52例拟在胸段硬膜外阻滞下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采用超声横切斜平面扫描成像(变换角度使成像质量最佳,6MHz凸阵探头)定位脊柱正中线、椎间隙并测量皮肤至硬膜外间隙的距离(超声深度UD),行硬膜外穿刺,记录成功的穿刺点,利用标记有刻度的Tuohy穿刺针和直尺测量经皮肤到达硬膜外间隙的深度(进针深度ND)。通过一致性相关系数分析和95%一致性限Bland-Altman分析来计算UD及ND间的一致性。结果患者UD为(4.82±1.02)cm,ND为(4.71±1.11)cm。超声辅助定位穿刺点成功率为86.5%,61.5%的患者不需调整进针方向。UD与ND之间的一致性相关系数为0.923,95%一致性限为-0.952~0.723cm。结论超声横切斜平面扫描定位胸段硬膜外穿刺点成功率较高,UD与ND的一致性较好。超声横切斜平面扫描法可以为胸段硬膜外穿刺提供可靠的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横切斜扫描 硬膜外穿刺 胸段 定位
下载PDF
CT引导下椎弓根后外侧途径经皮穿刺活检术在胸椎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珑 倪才方 +4 位作者 肖湘生 刘一之 金泳海 朱晓黎 邹建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86-489,共4页
目的评价CT引导下椎弓根后外侧途径经皮穿刺活检对胸椎病变诊断的成功率、诊断正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CT引导下采用经椎弓根后外侧途径对12例胸椎病变行经皮穿刺活检。结果 12例病变接受13次活检,其中1例接受2次穿刺活检。CT证实1... 目的评价CT引导下椎弓根后外侧途径经皮穿刺活检对胸椎病变诊断的成功率、诊断正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CT引导下采用经椎弓根后外侧途径对12例胸椎病变行经皮穿刺活检。结果 12例病变接受13次活检,其中1例接受2次穿刺活检。CT证实13次穿刺活检,活检针均在病灶内,其中12次活检病理结果与临床最终诊断相一致,诊断准确率92.3%。所有病例无穿刺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经椎弓根后外侧途径穿刺活检诊断胸椎病变是安全、准确、微创的介入诊断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CT引导 穿刺活检 椎弓根后外侧途径
下载PDF
超声横切扫描定位在肥胖患者硬膜外穿刺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福朝 张同军 +3 位作者 孙学飞 靳红绪 王志斌 王忠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23期75-76,共2页
目的评估超声横切扫描定位在肥胖患者硬膜外穿刺应用的可行性及应用前景。方法选择76例拟行硬膜外穿刺的肥胖患者。随机分为传统定位组(c组)和超声横切扫描定位组(u组),每组各38例。c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定位穿刺,u组采用超声成像(... 目的评估超声横切扫描定位在肥胖患者硬膜外穿刺应用的可行性及应用前景。方法选择76例拟行硬膜外穿刺的肥胖患者。随机分为传统定位组(c组)和超声横切扫描定位组(u组),每组各38例。c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定位穿刺,u组采用超声成像(横切扫描,高清晰12L5高频电子线阵探头)定位脊柱正中线、所要穿刺椎间隙并测量皮肤至硬膜外间隙的距离(超声深度,UD)。穿刺成功后,利用标记有刻度的硬膜外穿刺针测量经皮肤到达硬膜外间隙的深度(进针深度,ND)。观察两组穿刺时间、成功率,术后腰痛发生率等指标以及u组UD和ND并进行比较。结果 76例肥胖患者中,u组穿刺时间比c组明显缩短(P〈0.05),38例肥胖患者均穿刺成功,成功率为100.0%;术后腰痛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c组。c组有3例下肢手术患者穿刺失败改全身麻醉。超声深度为(5.76±0.78)cm(4.4-8.7 cm),而进针深度为(5.77±0.76)cm(4.5~8.8 cm),两者行直线回归分析(r=0.571),相关性较好。结论经超声横切扫描定位的肥胖患者硬膜外穿刺成功率高,穿刺时间短,并发症少,安全性高,这提示超声横切扫描法可以为肥胖患者硬膜外穿刺提供可靠的定位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横切扫描 定位 肥胖 硬膜外穿刺
下载PDF
腰椎小关节穿刺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开明 刘运敏 +2 位作者 潘开昌 李建富 梁家龙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97-399,共3页
目的:研究腰椎小关节穿刺的解剖入路,供临床参考应用。方法:采用新鲜成人脊柱腰段标本35(男22、女13)例,通过横断断层解剖学方法,从横断面上对L1~2~L5~S1腰椎小关节的类型、关节角、上下关节突间距以及关节面的形态等进行观测。结果... 目的:研究腰椎小关节穿刺的解剖入路,供临床参考应用。方法:采用新鲜成人脊柱腰段标本35(男22、女13)例,通过横断断层解剖学方法,从横断面上对L1~2~L5~S1腰椎小关节的类型、关节角、上下关节突间距以及关节面的形态等进行观测。结果:①关节类型L1~2~L5~S1主要为上凹面型(82.6%)和平面型(17.4%),其中L5~S1有51.4%为上凹面型,48.6%为平面型;②关节角从L1~2至L5~S1腰椎关节突关节角逐渐增大,分别为26°、30°、35°、40°、45(°女性平均略大3°~5°);③关节的位置在后正中线外侧,相应的上、下腰椎棘突后缘中点之间,与后正中线的距离由上到下逐渐增加,分别为14.20、15.74、18.90、24.22、27.20mm;④穿刺要经过皮肤、浅筋膜、胸腰筋膜后层、竖脊肌、关节囊后壁。结论:腰椎小关节穿刺应根据关节的类型、关节角大小选择相应腰椎间隙中点的外14.20~27.20mm(平均20.05mm)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小关节 关节类型 关节角 穿刺解剖入路
下载PDF
硬膜下入路切除颅底肿瘤术后发热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郝淑煜 李达 +6 位作者 薛湛 王亮 肖新如 汤劼 吴震 张力伟 张俊廷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分析颅底肿瘤经硬膜下入路术后发热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经硬膜下入路治疗的103例颅底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Ⅰ类切口17例,Ⅱ类切口86例,手术时间平均(5.5±2.0)h,出血量平均(923.8±819.8)ml。住院时间平均(12.4±4... 目的分析颅底肿瘤经硬膜下入路术后发热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经硬膜下入路治疗的103例颅底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Ⅰ类切口17例,Ⅱ类切口86例,手术时间平均(5.5±2.0)h,出血量平均(923.8±819.8)ml。住院时间平均(12.4±4.0)d。体温正常组22例,发热组81例。发热病人在术后第1天和第7天人数最多(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发热与手术出血量有关(P=0.003),而与性别、年龄、既往手术史、手术切口、手术时间、管床医师级别无关(P>0.05)。结论对于术中出血多的颅底肿瘤术后发热的可能性大,应该早期行腰椎穿刺治疗,这样会缩短住院时间,减少病人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肿瘤 发热 入路 硬膜下 术中出血 腰椎穿刺
下载PDF
上颈椎前路经皮穿刺手术入路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胜 池永龙 +5 位作者 徐华梓 林焱 黄其杉 毛方敏 王向阳 倪文飞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为经皮齿状突螺钉、前路C1~C2侧块螺钉内固定技术提供解剖学基础,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具防腐和3具新鲜成人尸体标本进行逐层解剖及“C”臂机下模拟经皮前路手术内固定,测量穿刺套管经甲状腺上动脉上方与下方入路时与... 目的:为经皮齿状突螺钉、前路C1~C2侧块螺钉内固定技术提供解剖学基础,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具防腐和3具新鲜成人尸体标本进行逐层解剖及“C”臂机下模拟经皮前路手术内固定,测量穿刺套管经甲状腺上动脉上方与下方入路时与重要血管神经等结构的相应距离。回顾分析临床上颈椎的经皮穿刺和开放手术入路并发症。结果:皮肤切口的范围在C4~C5椎体水平。在C4~C5椎体水平穿刺套管与甲状腺上血管神经相邻,而距离舌下神经、舌动脉、舌咽神经等较远。经皮手术和开放手术在手术入路并发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1)经皮穿刺上颈椎前路手术入路是安全的。(2)由C4~C5椎体水平穿过颈内脏鞘和颈动脉鞘之间联合筋膜经甲状腺上动脉下方到达咽后间隙为较佳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 寰枢椎 手术入路 应用解剖
下载PDF
自制辅助定位穿刺装置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20
作者 曹正霖 禤天航 +4 位作者 于淼 关宏刚 王刚 肖隆艺 罗荣森 《广西医学》 CAS 2017年第9期1320-1324,共5页
目的探讨自制辅助定位穿刺装置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L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单一节段椎间盘突出患者120例,其中病变位于L_(4/5)节段者60例,L_5/S_1者60例。将L_(4/5)节段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30例,将L5/S1节段患者随机分... 目的探讨自制辅助定位穿刺装置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L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单一节段椎间盘突出患者120例,其中病变位于L_(4/5)节段者60例,L_5/S_1者60例。将L_(4/5)节段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30例,将L5/S1节段患者随机分为C组与D组,各30例。4组均行PELD,其中A组与C组采用自制装置进行靶向穿刺置管,B组与D组采用常规经椎间孔入路技术进行穿刺置管。比较A、B两组和C、D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定位穿刺时间、置管时间以及手术透视次数。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A组与C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定位穿刺时间、置管时间及术中X线透视次数分别优于B组与D组(P<0.05)。结论在PELD术中采用自制辅助装置能有效辅助行穿刺置管,有更高的穿刺效率,并降低术者和患者接受透视辐射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 髓核摘除术 经椎间孔入路 辅助穿刺装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