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rrelation between TAMs and proliferation and invasion of type endometrial carcinoma 被引量:3
1
作者 Hong-Lin Hu Han-Song Bai Hai-Xia Pan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SCIE CAS 2015年第8期632-638,共7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 and the proliferation and invasion of type endometrial carcinoma. Methods: Immunohistochemistry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iltration of m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 and the proliferation and invasion of type endometrial carcinoma. Methods: Immunohistochemistry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iltration of macrophages in normal and different types of hyperplastic endometrial lesions. The proliferation and invasion ability of type endometrial carcinoma cell line RL95-2 influenced by mononuclear macrophage cell line THP-1(constructed M2 type macrophages) was detected by CCK8 and transwell technologies respectively. Transwell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recruiting ability of RL95-2 on THP-1 cells. Otherwise, the western blot was also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Cyclin D1 and MMP-2 in RL95-2 with the influence of THP-1. Results: Immunohistochemistry result showe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number of infiltrating macrophages and the progression of endometrial hyperplasia.THP-1 recruited by RL95-2 could promote its proliferation and invasion and enhance the expression of the Cyclin D1 and MMP-2 protein in a time dependent manner(P<0.05). Conclusions: Increase of the number of infiltrating macrophages and its contribution to the tumor inflammatory microenvironment may result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ype endometrial carcino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 type endometrial carcinoma PROLIFERATION INVASION
下载PDF
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对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生存状况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许静 郭哲 +1 位作者 孙慧霞 王双双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7-102,共6页
目的探讨分析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对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分析82例Ⅰ期子宫内膜癌经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后生活质量以及生存情况,采用多因素分析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术后6个月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 目的探讨分析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对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分析82例Ⅰ期子宫内膜癌经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后生活质量以及生存情况,采用多因素分析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术后6个月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高于术后3个月(P<0.05),而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G)评分低于术前后3个月(P<0.05)。术后6个月患者女性性功能量表(FSFI)总评分及性欲望、性呼唤及性高潮等单项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显示,年龄、病理分级、有复发高危因素及病理分期为Ⅰ期子宫内膜癌的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术后心理干预为Ⅰ期子宫内膜癌的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结论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5年生存率较高,术后短期时间内患者负性情绪以及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但性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子宫内膜癌 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 生活质量 预后
下载PDF
肝癌细胞与胶原蛋白Ⅰ裱衬表面粘附特性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宪航 龙勉 +5 位作者 王晓军 王红兵 罗向东 吴泽志 宋关斌 吴云鹏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686-690,共5页
本文以正常胎肝细胞的原代培养及肝癌细胞的传代培养为基础,应用微管吸吮技术在单个细胞水平上研究肝实质细胞癌细胞在胶原蛋白Ⅰ裱衬表面的粘附力学特性。实验将正常原代肝细胞与肝癌细胞进行对照,阐明肝癌细胞与胶原蛋白Ⅰ裱衬表面... 本文以正常胎肝细胞的原代培养及肝癌细胞的传代培养为基础,应用微管吸吮技术在单个细胞水平上研究肝实质细胞癌细胞在胶原蛋白Ⅰ裱衬表面的粘附力学特性。实验将正常原代肝细胞与肝癌细胞进行对照,阐明肝癌细胞与胶原蛋白Ⅰ裱衬表面粘附行为的时间与浓度依赖性,结果表明肝癌细胞与胶原蛋白Ⅰ裱衬表面具有更强的粘附力。这一研究对肝癌转移的定量研究有方法学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细胞 胶原蛋白 粘附特性
下载PDF
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与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对Ⅰ期子宫内膜癌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6
4
作者 陈冬銮 贺红英 +1 位作者 莫婧 谭广萍 《实用癌症杂志》 2017年第6期930-932,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与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对Ⅰ期子宫内膜癌的疗效。方法选择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80例,按照手术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观察组采用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比较... 目的对比分析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与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对Ⅰ期子宫内膜癌的疗效。方法选择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80例,按照手术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观察组采用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6/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5/20)(P<0.05)。2组的术后复发率及3年生存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相比,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能有效减少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并且降低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好的手术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 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 期子宫内膜癌
下载PDF
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在子宫内膜增生症及Ⅰ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关系 被引量:4
5
作者 李燕旗 陈丽平 王志学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24期72-74,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子宫内膜增生症及I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的表达,分析其与子宫内膜增生症及Ⅰ型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联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65例I型子宫内膜癌组织、47例子宫内膜增生症(典型性增... 目的通过检测子宫内膜增生症及I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的表达,分析其与子宫内膜增生症及Ⅰ型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联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65例I型子宫内膜癌组织、47例子宫内膜增生症(典型性增生30例,非典型增生17例)和22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标本的MI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MIF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症及Ⅰ型子宫内膜癌三种组织中均可见表达。在子宫内膜增生症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7.45%,在Ⅰ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7.69%。正常内膜、子宫内膜增生症及I型子宫内膜癌,经统计学卡方检验,三组标本的阳性表达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00);MIF在子宫内膜典型性增生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6.67%,在非典型增生过长的子宫内膜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6.47%,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7);MIF与I型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FIGO分期、肌层浸润、淋巴结有无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MIF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病变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 子宫内膜增生症 I型子宫内膜癌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人肝细胞癌组织内Ⅰ、Ⅲ型胶原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胡劲松 翟为溶 +1 位作者 张月娥 叶胜龙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5期347-350,共4页
研究肝癌组织内Ⅰ、Ⅲ型胶原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0例肝细胞癌组织作Ⅰ、Ⅲ型胶原定位和半定量分析。结果:患者5年生存率在癌内Ⅰ、Ⅲ型胶原染色强阳性组中明显高于中等阳性和弱阳性组(P<0.05);在出现癌栓的病... 研究肝癌组织内Ⅰ、Ⅲ型胶原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0例肝细胞癌组织作Ⅰ、Ⅲ型胶原定位和半定量分析。结果:患者5年生存率在癌内Ⅰ、Ⅲ型胶原染色强阳性组中明显高于中等阳性和弱阳性组(P<0.05);在出现癌栓的病例中,Ⅰ、Ⅲ型胶原强阳性和中等阳性组的例数明显少于无癌栓组(P<0.05);并观察到肝癌细胞胞质内Ⅰ、Ⅲ型胶原染色阳性。结论:Ⅰ、Ⅲ型胶原可作为肝癌预后判断的一个指征;癌内胶原主要来自间质细胞,但肝癌细胞有合成胶原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型胶原 Ⅲ型胶原 预后 肝肿瘤
下载PDF
TGF-β1和TβRⅠ在胆囊癌发病及预后中的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朱亚青 陈澍周 +1 位作者 陈玉泉 王学浩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448-452,共5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TβRⅠ)与胆囊癌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关系,分析其在胆囊癌发病中的机理,评价其对胆囊癌预后的价值。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原发性胆囊癌、胆囊腺瘤及慢性胆囊炎组织中TGF-...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TβRⅠ)与胆囊癌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关系,分析其在胆囊癌发病中的机理,评价其对胆囊癌预后的价值。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原发性胆囊癌、胆囊腺瘤及慢性胆囊炎组织中TGF-β1、TβRⅠ、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细胞周期素E(cyclinE)的表达,对胆囊癌患者进行随访。结果胆囊癌TGF-β1表达阳性率为57.14%(20/35),显著高于胆囊腺瘤〔20.00%(2/10)〕和胆囊炎〔10.00%(1/10)〕,P<0.01,TGF-β1表达阳性率在Nevin各分期间和是否伴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TGF-β1表达阳性率与PCNALI和cyclinE表达阳性率呈正相关(r=0.5232,P=0.0013;r=0.4065,P=0.0154)。胆囊癌中TβRⅠ表达阳性率为34.29%(12/35),显著低于胆囊腺瘤〔70.00%(7/10)〕和胆囊炎〔70.00%(7/10)〕,P<0.05,伴淋巴结和远处转移者TβRⅠ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无转移者(P<0.05),TβRⅠ表达阳性率与PCNALI呈负相关(r=-0.4024,P=0.0166)。TGF-β1和TβRⅠ表达与胆囊癌预后密切相关,TGF-β1阳性表达者预后比阴性者差(P<0.01),TβRⅠ阳性表达者预后比阴性者好(P<0.05)。结论TGF-β1和TβRⅠ表达与胆囊癌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关系密切,是判断胆囊癌发生、发展的重要生物学标志。TβRⅠ低表达而导致TGF-β1负性生长调控作用的逃逸,以及TGF-β1的促肿瘤形成作用,可能是胆囊癌变过程中的重要机理。TGF-β1和TβRⅠ是判断胆囊癌预后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癌 转化生长因子-Β1 转化生长因子β型受体 发病机理 预后
下载PDF
膜型-Ⅰ型基质金属蛋白酶mRNA在人喉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陈立 梁传余 +3 位作者 温蓓 李国义 欧华 邓伊玲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6年第10期1193-1195,共3页
目的:为了提高喉鳞状细胞癌病人的生存质量与生存率,降低致残率,减少过度治疗,寻找适当的能反映实际肿瘤浸润转移的肿瘤标志物。在转录水平研究能够降解细胞外基质的膜型-Ⅰ型基质金属蛋白酶mRNA在人喉鳞癌中定位及其定量表达的临床意... 目的:为了提高喉鳞状细胞癌病人的生存质量与生存率,降低致残率,减少过度治疗,寻找适当的能反映实际肿瘤浸润转移的肿瘤标志物。在转录水平研究能够降解细胞外基质的膜型-Ⅰ型基质金属蛋白酶mRNA在人喉鳞癌中定位及其定量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法对50例人喉鳞癌原发灶中的膜型-Ⅰ型基质金属蛋白酶mRNA进行检测,采用图像分析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并分析其与肿瘤的分期、分级、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原发灶中MT1-MMP mRNA主要在肿瘤细胞的胞浆中呈强阳性表达,进展期肿瘤的癌巢周边的基质细胞中呈弱阳性表达。MT1-MMP mRNA的表达与肿瘤的分级、淋巴结的转移、术后的复发有关(P=0.000);对有淋巴结转移的正确预测值为95.5%,无淋巴结转移的正确预测值为60.7%。结论:MT1-MMP mRNA主要在肿瘤细胞的胞浆中表达,其高表达与喉癌的浸润转移有关,是预测淋巴结转移的一个较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型-型基质金属蛋白酶 喉鳞状细胞癌 原位杂交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Ⅰ型胶原蛋白和TGF-β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程国平 吴梅娟 范柳倩 《医学研究杂志》 2016年第6期171-174,共4页
目的 研究Ⅰ型胶原蛋白和TGF-β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笔者医院接受治疗的食管鳞癌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切除的食管鳞癌组织制成标本作为观察组进行研究,另随机选取20例患者取其癌组织旁正... 目的 研究Ⅰ型胶原蛋白和TGF-β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笔者医院接受治疗的食管鳞癌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切除的食管鳞癌组织制成标本作为观察组进行研究,另随机选取20例患者取其癌组织旁正常的食管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中Ⅰ型胶原蛋白和TGF-β1的表达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分析这两种指标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在癌组织中,Ⅰ型胶原蛋白、TGF-β1均存在异常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单因素分析,发现Ⅰ型胶原蛋白、TGF-β1的高表达与是否存在淋巴结的转移以及pTNM分期有明显的关系,且发现二者的表达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r =0.744,P=0.000).结论 在食管鳞癌患者癌组织中,Ⅰ型胶原蛋白以及TGF-β1存在明显的高表达,且这两种指标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pTNM分期以及淋巴结是否转移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可见其在食管鳞癌的发生以及发展过程中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型胶原蛋白 TGF-Β1 相关性
下载PDF
Ⅰ期子宫内膜癌68例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秀芬 彭素蓉 陈小祥 《河南肿瘤学杂志》 2004年第4期262-263,共2页
目的 分析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对 85例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治疗随访 ,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结果  5年总生存率为 90 6%,存活率在Ⅰa期 10 0 %、Ⅰb期 90 2 5 %、Ⅰc期 82 41%,Ⅰa与Ⅰc相比有显著性... 目的 分析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对 85例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治疗随访 ,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结果  5年总生存率为 90 6%,存活率在Ⅰa期 10 0 %、Ⅰb期 90 2 5 %、Ⅰc期 82 41%,Ⅰa与Ⅰc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 94 0 3 %、非子宫内膜样癌中 77 78%,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在组织学分级中G1 95 45 %、G2 95 2 4%、G3 75 0 0 %,G1 与G3 相比有显著的差异 ,在给予激素治疗中 94 83 %、未给予激素治疗中 81 48%、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在手术方式中全子宫双附件中 92 5 0 %、宫体癌根治术中 88 3 7%,两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Ⅰ期子宫内膜癌手术方式的选择并不影响预后 ;手术病理分期、病理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预后
下载PDF
膜型-Ⅰ型基质金属蛋白酶mRNA在人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
11
作者 陈立 梁传余 +2 位作者 郑艳 李国义 温蓓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8年第2期190-192,共3页
目的:为研究人喉鳞状细胞癌在其浸润转移中的的生物学行为,探讨能导致肿瘤浸润转移的膜型-Ⅰ型基质金属蛋白酶mRNA在人喉鳞癌组织不同部位的定位及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对人喉鳞癌组织的原发灶50例、癌旁组织34例、淋巴结22... 目的:为研究人喉鳞状细胞癌在其浸润转移中的的生物学行为,探讨能导致肿瘤浸润转移的膜型-Ⅰ型基质金属蛋白酶mRNA在人喉鳞癌组织不同部位的定位及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对人喉鳞癌组织的原发灶50例、癌旁组织34例、淋巴结22例、正常粘膜20例进行膜型-Ⅰ型基质金属蛋白酶mR-NA的进行检测,图像分析做定量分析。结果:原发灶中MT1-MMP mRNA主要在肿瘤细胞的胞浆中呈强阳性表达,进展期肿瘤癌巢周边的基质细胞中呈弱阳性表达。在癌旁、转移淋巴结的肿瘤细胞胞浆中有阳性表达。原发灶中MT1-MMP mRNA表达与癌旁、正常粘膜组织均有显著差异(P=0.000);与淋巴结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4);正常粘膜与淋巴结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0.000);癌旁与淋巴结之间无显著差异(P=0.900);癌旁与正常组织之间亦无显著差异(P=0.260)。结论:MT1-MMP mRNA在原发灶、癌旁(淋巴结)、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呈递减趋势。提示其在喉癌浸润转移的生物学行为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型-型基质金属蛋白酶 鳞状细胞癌 原位杂交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胸苷磷酸化酶在Ⅰ型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12
作者 张云香 张娜 +1 位作者 肖冲 李湘渊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360-362,共3页
目的探讨胸苷磷酸化酶(TP)在Ⅰ型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Ⅰ型子宫内膜腺癌石蜡标本74例,其中,癌局限在子宫内膜16例、癌侵犯肌层≤1/226例、癌侵犯肌层〉1/220例、癌局部或区域转移12例,不典型增生石蜡标本1... 目的探讨胸苷磷酸化酶(TP)在Ⅰ型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Ⅰ型子宫内膜腺癌石蜡标本74例,其中,癌局限在子宫内膜16例、癌侵犯肌层≤1/226例、癌侵犯肌层〉1/220例、癌局部或区域转移12例,不典型增生石蜡标本16例,正常内膜石蜡标本1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P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正常内膜组10%TP表达,不典型增生组34.5%’rP表达,正常组与不典型增生组及内膜腺癌组比较,不典型增生组与内膜癌组比较,TP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癌局限在孑宫内膜组和癌侵犯肌层≤1/2组分别与癌侵犯肌层〉1/2组和癌局部或区域转移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Ⅰ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TP的高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子宫内膜癌 胸苷磷酸化酶 浸润 转移
下载PDF
miR-181a和CA125在Ⅰ型和Ⅱ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春艳 谭小勇 +1 位作者 朱冬梅 龙琼先 《西部医学》 2019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分析miR-181a和CA125在Ⅰ型、Ⅱ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以及相关性,为进一步探索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制及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4年6月~2016年12月收集的81例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实验标本,包括35例Ⅰ型子宫内膜癌、11例Ⅱ... 目的分析miR-181a和CA125在Ⅰ型、Ⅱ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以及相关性,为进一步探索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制及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4年6月~2016年12月收集的81例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实验标本,包括35例Ⅰ型子宫内膜癌、11例Ⅱ型内膜癌和20例内膜增生症以及15例正常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验上述实验标本中miR-181a、CA125的表达水平,同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子宫内膜癌病变中miR-181a、CA125表达的相关性。结果Ⅰ型、Ⅱ型子宫内膜癌组织的CA125、miR-181a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和子宫内膜增生组织(P<0.05);且Ⅱ型内膜癌组织miR-181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Ⅰ型,但其CA125表达水平显著低于Ⅰ型内膜癌组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在子宫内膜癌变过程中,miR-181a与CA125的表达情况呈显著负相关(r=0.816,p≤0.001)。结论 miR-181a在子宫内膜癌中呈显著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CA125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提示miR-181a有可能经过对CA125表达的调控作用来影响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可将其用于子宫内膜癌预后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81a CA125 型子宫内膜癌 Ⅱ型子宫内膜癌
下载PDF
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SR-B1、ER、PR、Ki-67在Ⅰ型子宫内膜样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超 谢燕娟 +6 位作者 郑秀妍 沈西华 江滕 牛肖 贾薇 庞丽娟 邹泓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07-512,共6页
目的检测分析Ⅰ型子宫内膜样癌组织和增生改变子宫内膜组织中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SR-B1)、ER、PR及Ki-67蛋白的表达,探讨其在Ⅰ型子宫内膜样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80例Ⅰ型子宫内膜样癌组织和47例增生改... 目的检测分析Ⅰ型子宫内膜样癌组织和增生改变子宫内膜组织中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SR-B1)、ER、PR及Ki-67蛋白的表达,探讨其在Ⅰ型子宫内膜样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80例Ⅰ型子宫内膜样癌组织和47例增生改变子宫内膜组织样本,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SR-B1、ER、PR、Ki-67蛋白表达,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SR-B1、ER、PR和Ki-67蛋白在Ⅰ型子宫内膜样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Ⅰ型子宫内膜样癌中SR-B1、Ki-67的阳性表达率为67.6%(50/74)、61.6%(45/73),较对照增生改变子宫内膜27.3%(12/44)、40.5%(17/42)高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子宫内膜样癌组织中ER、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1%(49/73)、83.1%(59/71),较对照增生改变子宫内膜97.8%(44/45)、100%(42/42)低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Ⅰ型子宫内膜样癌中,SR-B1蛋白的表达与ER、PR、Ki-67之间呈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ER在Ⅰ型子宫内膜样癌的表达随FIGO分级的升高而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R-B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临床参数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SR-B1的过表达可能参与Ⅰ型子宫内膜样癌的发生发展,ER的低表达可能提示肿瘤分化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子宫内膜样癌 SR-B1 ER PR KI-67
下载PDF
Ⅰ型子宫内膜腺癌患者术后3年生活质量相关因素分析
15
作者 张嘉慧 邱玥 +2 位作者 徐秀颖 周小铃 王英红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9年第6期6-9,共4页
目的探讨Ⅰ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影响术后3年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1月1日~2014年1月1日就诊于我院术后病理类型为Ⅰ型子宫内膜腺癌的200例患者,通过回顾性研究,整理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3个月随访一次,连续随访满3年... 目的探讨Ⅰ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影响术后3年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1月1日~2014年1月1日就诊于我院术后病理类型为Ⅰ型子宫内膜腺癌的200例患者,通过回顾性研究,整理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3个月随访一次,连续随访满3年,随访截止时间2018年1月,随访满36个月的患者填写流行病学调查QOL评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Ⅰ型子宫内膜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结果回收合格调查问卷180份(90.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IGOⅣ期、肌层浸润深度≥50%、组织学分级G3、Vim阳性表达是影响Ⅰ型子宫内膜腺癌患者术后3年生活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PR阳性表达是影响术后生活质量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研究Ⅰ型子宫内膜腺癌患者的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因子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关系,对患者术后生活的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子宫内膜腺癌 免疫组化因子 QOL评分 生活质量 危险因素
下载PDF
L1CAM在Ⅰ期Ⅰ型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鲍二臣 陆晓媛 《中国医药导刊》 2015年第10期1008-1009,1012,共3页
目的:对L1CAM在Ⅰ期Ⅰ型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进行分析与探究。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Ⅰ期Ⅰ型子宫内膜癌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免疫组化试验对其病理标本中的L1CAM含量进行检测,对比分析50例研究对象的L1CAM检测结... 目的:对L1CAM在Ⅰ期Ⅰ型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进行分析与探究。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Ⅰ期Ⅰ型子宫内膜癌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免疫组化试验对其病理标本中的L1CAM含量进行检测,对比分析50例研究对象的L1CAM检测结果情况以及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治疗后的复发率情况。结果:分别对50例患者实施检测后,阳性患者所占百分比(72.00%)与阴性患者所占百分比(28.00%)相比明显较高,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患者疾病反复发作情况(83.33%)与阴性患者疾病反复发作情况(14.28%)相比明显较高,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1CAM在正常子宫内膜中不表达,在内膜癌组织中表达,且L1CAM阳性的患者其术后的5年生存率低,复发率高,预后较差,可以用于对子宫内膜癌的检测与诊断,以及预后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1CAM 型子宫内膜癌
下载PDF
筋膜外全子宫切除联合双侧附件切除术在Ⅰ期子宫内膜癌围术期的应用
17
作者 潘小梅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3年第13期16-18,共3页
目的分析Ⅰ期子宫内膜癌(EC)患者选用筋膜外全子宫切除联合双侧附件切除术的效果。方法选取70例Ⅰ期EC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实行开腹手术,试验组实行筋膜外全子宫切除联合双侧附件切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疗... 目的分析Ⅰ期子宫内膜癌(EC)患者选用筋膜外全子宫切除联合双侧附件切除术的效果。方法选取70例Ⅰ期EC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实行开腹手术,试验组实行筋膜外全子宫切除联合双侧附件切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相比对照组,试验组围术期指标、血清相关指标及肿瘤标志物水平均较低(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Ⅰ期EC患者,选择筋膜外全子宫切除联合双侧附件切除术治疗,疗效显著,不仅能改善患者血清、围术期等指标,还能控制炎症状态,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子宫内膜癌 围术期 筋膜外全子宫切除 双侧附件切除术 开腹手术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ProMisE分子分型与脉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18
作者 戴仕芬 谢玉珍 +1 位作者 陈秋燕 陈启城 《解剖学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370-374,383,共6页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ProMisE分子分型与脉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1月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60例,同时纳入相应的癌旁组织为对照,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ProMisE分子分型方法进行分子分型...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ProMisE分子分型与脉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1月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60例,同时纳入相应的癌旁组织为对照,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ProMisE分子分型方法进行分子分型,比较组别间ProMisE分子分型情况以及后者对子宫内膜癌脉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结果 子宫内膜癌患者中POLE突变型16例(26.67%),dMMR共17例(28.33%)、p53 wt型51例(85.00%),p53 abn亚型9例(15.00%)。4种分子分型患者中,只有P53表达状态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0),而dMMR状态与脉管浸润有关(P=0.000),4种分子分型与浸润深度(P=0.037)、分化程度(P=0.010)、临床分期(P=0.016)有较大相关,但与年龄、肿瘤大小等无关(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dMMR型(OR=15.112,95%CI:6.233~47.120,P=0.001)、p53突变型(OR=10.631,95%CI:8.164~48.121,P=0.003)、浸润深度(OR=6.633,95%CI:1.699~10.122,P=0.001)是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子宫内膜癌ProMisE分子分型为p53突变型和dMMR型者患者,具有较高的脉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风险,临床应参考ProMisE分子分型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ProMisE分子分型 脉管浸润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T细胞激活抑制物免疫球蛋白可变区结构域、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H长端重复相关蛋白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9
作者 柴静 张家弘 李梦雪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4期118-121,共4页
目的分析免疫检查点T细胞激活抑制物免疫球蛋白可变区结构域(VISTA)、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H长端重复相关蛋白2(HHLA2)在子宫内膜癌(E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10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0例的EC患者作为研究... 目的分析免疫检查点T细胞激活抑制物免疫球蛋白可变区结构域(VISTA)、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H长端重复相关蛋白2(HHLA2)在子宫内膜癌(E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10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0例的E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的EC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检测EC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VISTA、HHLA2的表达;采用Spearman分析免疫检查点VISTA、HHLA2的相关性;Kaplan-Meier分析VISTA、HHLA2与预后的关系;Cox回归分析影响E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EC组织中VISTA、HHLA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癌旁组织(P<0.05)。Spearman相关性结果显示EC组织中VISTA与HHLA2表达呈正相关性(r=0.587,P<0.05)。EC组织中VISTA、HHLA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有关(P<0.05)。Kaplan-Meier曲线结果显示VISTA阳性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患者(χ^(2)=11.864,P<0.05),HHLA2阳性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患者(χ^(2)=4.975,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ISTA和HHLA2是影响E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免疫检查点VISTA、HHLA2在EC中高表达,其是影响EC预后的危险因素,二者可能是有价值的预后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激活抑制物免疫球蛋白可变区结构域 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H长端重复相关蛋白2 子宫内膜癌 预后
下载PDF
Nifedipine induced autophagy through Beclinl and mTOR pathway in endometrial carcinoma cells 被引量:11
20
作者 BAO Xiao-xia XIE Bu-shan +3 位作者 LI Qi LI Xiao-ping WEI Li-hui WANG Jian-liu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17期3120-3126,共7页
Background Endometrial carcinoma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female tract genital malignant tumors. Nifedipine, an L-type calcium channel antagonist can inhibit cell proliferation of carcinomas. Recent studies indicated... Background Endometrial carcinoma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female tract genital malignant tumors. Nifedipine, an L-type calcium channel antagonist can inhibit cell proliferation of carcinomas. Recent studies indicated that a rise in the free cytosolic calcium ([Ca2±]c) was a potent inducer of autophagy. Here, we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ifedipine and autophagy in Hec-IA cells. Methods Cells were cultured with nifedipine (10 μmol/L) and harvested at different times for counting cell number. MTT assay was applied to evaluate the cell viability and transwell assay to reveal cell migration. Apoptotic cells were detected with annexin V/PI assay. Then cells were treated with 3-methyladenine (3-MA) (2.5 mmol/L) for 0, 5, 15, 30, 60, and 120 minutes and the expression of the L-type calcium channel alphalD (Cavl.3) protein was detected. At last, cells were cultured and assigned to four groups with different treatment: untreated (control group), 10 μmol/L nifedipine (N group), 2.5 mmol/L 3-MA (3-MA group), and 10 μmol/L nifedipine plus 2.5 mmol/L 3-MA (N±3MA group). Autophagy was detected with GFP-LC3 modulation by fluorescent microscopy, and expression of the autophagy-associated proteins (LC3, Beclinl and P70s6K) by Western blotting and monodansylcadaverine (MDC) labeled visualization. Results Proliferation of Hec-lA cells was obviously suppressed by nifedipine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untreated cells for 24, 48, and 96 hours (P=0.000 for each day). The suppression of migration ability of the nifedipine-treated cells (94.0±8.2)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untreated cells (160.00±9.50, P=0.021 ). The level of early period cell apoptosis induced by nifedipine was (2.21_±0.19)%, which was (2.90±0.13)% in control group (P=-0.052), whereas the late period apoptosis level reached (10.38_±0.96)% and (4.40_±0.60)% (P=0.020), respectively. The 3-MA group induced a slight increase in the Cavl.3 levels within 15 minutes, but significantly attenuated the Cavl.3 levels after 30 minutes. There were more autophagic vacuoles labeled by MDC in the N group (20.63_±3.36) than the control group (6.29_±0.16, P=-0.015). GFP-LC3 localization revealed that the LC3 levels of cells in 3-MA group, N±3MA group, 3-MA group were 2.80_±0.29, 2.30_±0.17, and 1.80±0.21, respectively. Cells in the N group showed significant augmentation of autophagy (P 〈0.05). Western blotting analysis confirmed the down-regulation of LC3 levels in 3-MA group (0.85±0.21) and N±3MA group (1.21±0.12) compared with nifedipine treatment (2.64±0.15, P 〈0.05). The annexin-V-FITC/PI assay showed that the level of early period cell apoptosis induced in the N+3-MA group ((11.22±0.91)%) differed significantly from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2.51±0.70)%) and N group ((3.47±0.39)%). Similarly, the late period level of the N+3-MA group ((55.19±2.51)%) differed significantly from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15.81±1.36)%) and the N group ((22.09±2.48)%, P 〈0.05). The down-regulated expression of P70s6k and up-regulated expression of the Beclinl reveal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N+3-MA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P=0.025; Beclinl: P=-0.015). Conclusions Proliferation and migration in vitro of endometrial carcinoma Hec-lA cells are significantly suppressed by nifedipine. The nifedipine leads autophagy to oppose Hec-lA cells apoptosis. Autophagy inhibition by 3-MA leads down-regulation of Cavl.3 and enhances nifedipine-induced cell death. The nifedipine-induced autophagy is linked to Beclinl and mTOR pathw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FEDIPINE L-type AUTOPHAGY endometrial carcinom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