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ay in touch with 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 被引量:2
1
作者 Sha Sun Gan Zhao +14 位作者 Mingkang Jia Qing Jiang Shulin Li Haibin Wang Wenjing Li Yunyun Wang Xin Bian Yan G.Zhao Xun Huang Ge Yang Huaqing Cai Jose C.Pastor-Pareja Liang Ge Chuanmao Zhang Junjie Hu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30-257,共28页
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ER),which is composed of a continuous network of tubules and sheets,forms the most widely distributed membrane system in eukaryotic cells.As a result,it engages a variety of organelles by est... 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ER),which is composed of a continuous network of tubules and sheets,forms the most widely distributed membrane system in eukaryotic cells.As a result,it engages a variety of organelles by establishing membrane contact sites(MCSs).These contacts regulate organelle positioning and remodeling,including fusion and fission,facilitate precise lipid exchange,and couple vital signaling events.Here,we systematically review recent advances and converging themes on ER-involved organellar contact.The molecular basis,cellular influence,and potential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for ER/nuclear envelope contacts with mitochondria,Golgi,endosomes,lysosomes,lipid droplets,autophagosomes,and plasma membrane are summar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doplasmic reticulum nuclear envelope MITOCHONDRIA Golgi apparatus ENDOSOME LYSOSOME lipid droplets AUTOPHAGOSOME plasma membrane membrane contact site
原文传递
线粒体相关内质网膜及其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胡爽 温静 +1 位作者 范晓迪 李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01-1006,共6页
一直以来,细胞器被认为具有各自特异的组成和结构,独立发挥作用。现在越来越多研究表明,相邻的不同细胞器之间可以通过蛋白-蛋白或蛋白-脂质形成膜接触点,从而发生相互作用。线粒体相关内质网膜(mitochondria-associated endoplasmic re... 一直以来,细胞器被认为具有各自特异的组成和结构,独立发挥作用。现在越来越多研究表明,相邻的不同细胞器之间可以通过蛋白-蛋白或蛋白-脂质形成膜接触点,从而发生相互作用。线粒体相关内质网膜(mitochondria-associated endoplasmic reticulum membranes,MAMs)是线粒体与内质网之间相互接触的膜结构,多种蛋白富集在MAMs上,对内质网和线粒体之间的物质交流及二者的功能,起严格的调控作用。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中,MAMs参与线粒体分裂、线粒体自噬、氧化应激、钙失衡等一系列关键的病理进程,对病情的发展、转归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一个很有希望的治疗靶点。该文着重于MAMs的结构、功能和其对MIRI进程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一个详细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相关内质网膜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器相互作用 内质网-线粒体微域 钙信号 内质网-线粒体接触位点
下载PDF
线粒体-内质网接触点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陈祥宁 余志斌 《心脏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18-323,328,共7页
线粒体-内质网接触点(mitochondria-endoplasmic reticulum contacts,MERCs)是线粒体与内质网之间通过多种连接蛋白形成的物理结构。MERCs在多种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如Ca^(2+)与脂质转运、线粒体ATP合成、线粒体融合与分裂以及线粒... 线粒体-内质网接触点(mitochondria-endoplasmic reticulum contacts,MERCs)是线粒体与内质网之间通过多种连接蛋白形成的物理结构。MERCs在多种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如Ca^(2+)与脂质转运、线粒体ATP合成、线粒体融合与分裂以及线粒体自噬等。在病理条件下,MERCs部位线粒体外膜的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VDAC)开放,使线粒体膜间腔中的凋亡诱导因子如细胞色素C释放,导致细胞凋亡;或者线粒体通透性孔(MPTP)开放,使ROS、心磷脂与mtDNA等外溢出线粒体,在MERCs部位激活NLRP3炎性小体装配,从而作为炎症的起始点,诱发低强度且持续的炎性反应,在慢性心血管疾病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MERCs可作为心血管疾病治疗的重要靶点。本文介绍了MERCs的结构特征与功能,重点讨论了MERCs作为NLRP3炎性小体装配位点在多种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内质网接触点 NLRP3炎性小体 炎症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Immortalized hippocampal astrocytes from 3xTg-AD mice,a new model to study disease-related astrocytic dysfunction:a comparative review 被引量:1
4
作者 Laura Tapella Giulia Dematteis +2 位作者 Armando A Genazzani Massimiliano De Paola Dmitry Lim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8期1672-1678,共7页
Alzheimer's disease(AD)is characterized by complex etiology,long-lasting pathogenesis,and celltype-specific alterations.Currently,there is no cure for AD,emphasizing the urgent need for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 Alzheimer's disease(AD)is characterized by complex etiology,long-lasting pathogenesis,and celltype-specific alterations.Currently,there is no cure for AD,emphasizing the urgent need for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cell-specific pathology.Astrocytes,principal homeostatic cell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are key player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including AD.Cellular models greatly facilitate the investigation of cell-specific pathological alterations and the dissection of molecular mechanisms and pathways.Tumor-derived and immortalized astrocytic cell lines,alongside the emerging technology of adult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are widely used to study cellular dysfunction in AD.Surprisingly,no stable cell lines were available from genetic mouse AD models.Recently,we established immortalized hippocampal astroglial cell lines from amyloid-βprecursor protein/presenilin-1/Tau triple-transgenic(3xTg)-AD mice(denominated as wild type(WT)-and 3Tg-iAstro cells)using retrovirus-mediated transduction of simian virus 40 large T-antigen and propagation without clonal selection,thereby maintaining natural heterogeneity of primary cultures.Several groups have successfully used 3Tg-iAstro cells for single-cell and omics approaches to study astrocytic AD-related alterations of calcium signaling,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s,disproteostasis,altered homeostatic and signaling support to neurons,and blood-brain barrier models.Here we provide a comparative overview of the most used models to study astrocytes in vitro,such as primary culture,tumor-derived cell lines,immortalized astroglial cell lines,and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derived astrocytes.We conclude that immortalized WT-and 3Tg-iAstro cells provide a noncompetitive but complementary,low-cost,easy-to-handle,and versatile cellular model for dissection of astrocyte-specific AD-related alterations and preclinical drug discov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heimer's disease astrocytes immortalization astroglial Alzheimers's disease model blood-brain barrier calcium signaling central nervous system homeostasis disproteostasis endoplasmic reticulum-mitochondria contacts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derived astrocytes protein synthesis
下载PDF
细胞器互作分子机制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黄淑贞 王广基 谢媛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89-396,共8页
细胞器有其特殊的功能,且同时细胞器之间会发生相互作用,通过相互协调来完成一系列重要生理功能。细胞器的相互作用通常发生在膜接触位点(membrane contact sites,MCSs),其中以膜性细胞器内质网最为核心,膜接触位点上特定的束缚蛋白与... 细胞器有其特殊的功能,且同时细胞器之间会发生相互作用,通过相互协调来完成一系列重要生理功能。细胞器的相互作用通常发生在膜接触位点(membrane contact sites,MCSs),其中以膜性细胞器内质网最为核心,膜接触位点上特定的束缚蛋白与细胞器膜结合,各种蛋白质复合物协同工作,执行特定的功能,例如脂质转运、Ca^ 2+的转移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膜接触位点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在细胞器中的关键作用研究,主要关注内质网与质膜、线粒体和高尔基体之间的连接,以及膜接触位点上的关键蛋白与各种疾病发生发展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器 内质网 相互作用 膜接触位点 Ca^ 2+ 脂质转运
下载PDF
内质网-线粒体接触与抗病毒免疫应答 被引量:1
6
作者 沈娱汀 李娟 +2 位作者 宋云 方亮 陈丽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86-1390,共5页
内质网和线粒体是人体内参与组织代谢的重要细胞器,研究人员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内质网和线粒体之间存在着特殊的物理连接,将之称为内质网-线粒体接触。既往研究表明,内质网-线粒体接触不仅可以调控机体的炎症反应、细胞自噬和磷脂合成等... 内质网和线粒体是人体内参与组织代谢的重要细胞器,研究人员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内质网和线粒体之间存在着特殊的物理连接,将之称为内质网-线粒体接触。既往研究表明,内质网-线粒体接触不仅可以调控机体的炎症反应、细胞自噬和磷脂合成等生理过程;还在病毒致病或机体抗病毒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围绕内质网和线粒体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其与机体抗病毒免疫应答这两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对内质网-线粒体接触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并为临床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提供新的靶点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质网 线粒体 内质网-线粒体接触 抗病毒免疫应答
下载PDF
线粒体融合蛋白2在2A型腓骨肌萎缩症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7
作者 周如梦 丁曼 卢祖能 《医学综述》 CAS 2022年第16期3127-3131,3139,共6页
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是位于线粒体外膜的大型跨膜蛋白,参与线粒体网络结构的调节。MFN2是一种重要的多功能蛋白,在线粒体融合、线粒体-内质网连接、线粒体轴突运输、线粒体自噬等生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功能异常与神经系统疾病的... 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是位于线粒体外膜的大型跨膜蛋白,参与线粒体网络结构的调节。MFN2是一种重要的多功能蛋白,在线粒体融合、线粒体-内质网连接、线粒体轴突运输、线粒体自噬等生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功能异常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特别是MFN2基因突变导致2A型腓骨肌萎缩症(CMT2A)的发生。CMT2A是最常见的遗传性感觉运动性周围神经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且暂无有效的治疗方案。因此,充分了解MFN2的生理功能,对于研究CMT2A的发病机制和潜在治疗靶点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A型腓骨肌萎缩症 线粒体融合蛋白2 线粒体融合 线粒体-内质网连接 线粒体轴突运输
下载PDF
炎症微环境下线粒体融合蛋白2及其介导的内质网-线粒体偶联对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翟启明 李蓓 +3 位作者 王智伟 刘露 金岩 金钫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53-458,共6页
目的探讨内质网与线粒体偶联及线粒体融合蛋白(mitofusion 2,Mfn2)对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为促进牙周炎患者牙周组织再生提供理论基础和治疗靶点。方法刮取正常及牙周炎牙齿... 目的探讨内质网与线粒体偶联及线粒体融合蛋白(mitofusion 2,Mfn2)对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为促进牙周炎患者牙周组织再生提供理论基础和治疗靶点。方法刮取正常及牙周炎牙齿(由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收集)的牙周膜组织,用原代和有限稀释法单克隆化培养健康来源的(health,H)PDLSC(H-PDLSC)及炎症来源的(periodontitis,P)PDLSC(P-PDLSC),透射电镜及细胞器特异性荧光染色检测内质网-线粒体偶联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检测两种来源PDLSC中Mfn2的表达差异;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模拟炎症微环境,分别应用正常培养基及含5、10 mg/L TNF-α的培养基培养H-PDLSC,设为H-PDLSC组、H-PDLSC+TNF-α(5 mg/L)组和H-PDLSC+TNF-α(10 mg/L)组,培养7 d后qPCR检测Mfn2表达水平;通过小干扰RNA Mfn2(siMfn2)下调P-PDLSC中Mfn2的表达,成骨诱导液培养7 d后qPCR检测成骨因子的表达差异,培养28 d后茜素红染色及氯化十六烷基吡啶定量检测各组矿化结节形成差异。结果透射电镜下观察内质网与线粒体偶联结构,与H-PDLSC组(偶联长度/线粒体周长为0.23±0.07、偶联长度/内质网周长为0.18±0.05)相比,P-PDLSC组中内质网线粒体偶联水平显著增加(偶联长度/线粒体周长为0.55±0.10、偶联长度/内质网周长为0.44±0.08)(P〈0.01);特异性荧光染色检测内质网与线粒体共定位显示,P-PDLSC组内质网与线粒体共定位系数(0.71±0.09)显著高于H-PDLSC组(0.40±0.10)(P〈0.01)。P-PDLSC组Mfn2表达量(1.46±0.10)显著高于H-PDLSC组(0.99±0.08)(P〈0.01);H-PDLSC+TNF-α(5 mg/L)组及H-PDLSC+TNF-α(10 mg/L)组Mfn2表达量均显著高于H-PDLSC组(P〈0.01)。成骨诱导7 d qPCR结果显示,P-PDLSC+siMfn2组碱性磷酸酶、Runt相关转录因子2及骨钙蛋白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8 d茜素红染色及氯化十六烷基吡啶定量结果与qPCR结果一致。结论炎症微环境下PDLSC的内质网-线粒体偶联增加,线粒体融合蛋白Mfn2表达量升高导致PDLSC成骨分化能力下降,其具体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膜干细胞 炎症微环境 内质网线粒体偶联 成骨分化
原文传递
内质网与线粒体接触复合物ERMES在真菌中的结构组成和功能 被引量:2
9
作者 魏雯帆 郑碧玉 符传孩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7-75,共9页
真核生物细胞中,双层膜细胞器线粒体会进行持续的分裂与融合,从而改变自身形态来满足细胞在不同生长条件下的能量代谢需求.除此之外,线粒体的动态与功能还依赖于与其他细胞器的互作及一些代谢产物在互作过程中的双向交流.与线粒体互作... 真核生物细胞中,双层膜细胞器线粒体会进行持续的分裂与融合,从而改变自身形态来满足细胞在不同生长条件下的能量代谢需求.除此之外,线粒体的动态与功能还依赖于与其他细胞器的互作及一些代谢产物在互作过程中的双向交流.与线粒体互作的细胞器包括脂滴、过氧化物酶体、液泡和内质网等.在真菌细胞中,线粒体与内质网的互作由存在二者之间的内质网-线粒体接触复合物(ER and mitochondria encounter structure,ERMES)介导.ERMES复合物对于维持线粒体的形态和功能至关重要,其破坏会影响线粒体的动态、钙离子信号、磷脂组分的转运、真菌耐药性和致病真菌的毒力等.本文着重对ERMES复合物在真菌细胞中的组装、功能及其组装调控机制进行系统的总结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内质网 接触位点 细胞器互作 ERMES 真菌
原文传递
囊泡运输和细胞骨架在植物发育和环境适应中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寇晓月 KHOSO Muneer Ahmed +1 位作者 宋扬 李立新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89-1022,共34页
微管和微丝构成的植物细胞骨架对于植物发育和响应环境刺激至关重要。细胞骨架是高度动态且严格调控的网络,为胞内和胞间的交流与生理活动提供微环境。植物内膜系统由内质网、高尔基体、内体、液泡等膜封闭的细胞器组成。这些细胞器相... 微管和微丝构成的植物细胞骨架对于植物发育和响应环境刺激至关重要。细胞骨架是高度动态且严格调控的网络,为胞内和胞间的交流与生理活动提供微环境。植物内膜系统由内质网、高尔基体、内体、液泡等膜封闭的细胞器组成。这些细胞器相互联系,完成囊泡运输、增殖、免疫、胁迫应答等细胞活动。内质网是蛋白质合成的平台和分泌途径起始位点。内质网形态和功能的维持主要依赖微丝骨架。真核生物普遍具有内质网-质膜接触位点(EPCS),其功能与内膜动力学、细胞骨架排列以及胞间信号转导密切相关。EPCS还是响应环境刺激的信号平台。由皮层微管和皮层微丝构成的皮层细胞骨架与质膜、细胞壁、植物激素协同作用,调控植物细胞分裂、形态建成和防御。细胞结构与信号之间的相互作用受多种因素以及信号通路的严格调控。简言之,内膜系统与细胞骨架网络协同调控植物发育及其响应并适应环境刺激。本文综述了植物细胞骨架网络和内膜系统在植物发育和防御中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泡运输 细胞骨架网络 内质网-质膜接触位点 细胞壁动力学 生长素运输 防御 成膜体扩张 细胞板
原文传递
牵张力对牙周膜干细胞内质网线粒体偶联及其介导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宽 包立辉 +3 位作者 张彩娣 翟启明 邸天凯 王爽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312-316,共5页
目的探究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s)在受到牵张力作用下的成骨分化能力及其内质网线粒体偶联的变化。方法从牙周膜分离原代PDLSCs并进行传代培养,使用第3代细胞以施加或不施加牵张力处理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 目的探究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s)在受到牵张力作用下的成骨分化能力及其内质网线粒体偶联的变化。方法从牙周膜分离原代PDLSCs并进行传代培养,使用第3代细胞以施加或不施加牵张力处理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并在加力后收取细胞进行成骨诱导培养,采用茜素红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PDLSCs成骨分化水平和成骨相关基因[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钙素(OCN)、碱性磷酸酶(ALP)]的表达水平。用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内质网的空间接触变化,采用qRT-PCR检测线粒体融合蛋白-1(mitofusion 1,Mfn1)和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on 2,Mfn2)的基因表达水平,采用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检测PDLSCs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结果茜素红染色和qRT-PCR检测结果显示,施加牵张力后PDLSCs的成骨分化能力显著增强(P<0.05)。透射电镜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PDLSCs内质网线粒体偶联长度与线粒体周长之比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细胞Mfn2基因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Mfn1基因表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与对照组相比则显著升高(P<0.05)。结论施加牵张力可促进PDLSCs的成骨分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DLSCs内质网线粒体的偶联、升高线粒体膜电位趋势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膜干细胞 牵张力 内质网线粒体偶联 线粒体膜电位 成骨分化
原文传递
内质网相关细胞器互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颜冰 胡俊杰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19年第2期175-184,共10页
真核细胞中内质网是由片状和管状两种不同形态组成的连续的生物膜结构,参与细胞内蛋白质和脂质的合成以及钙离子稳态的调控等。内质网通过蛋白-蛋白及蛋白-脂质的相互作用与多种膜性细胞结构建立膜接触位点,进行物质的交换、信号转导、... 真核细胞中内质网是由片状和管状两种不同形态组成的连续的生物膜结构,参与细胞内蛋白质和脂质的合成以及钙离子稳态的调控等。内质网通过蛋白-蛋白及蛋白-脂质的相互作用与多种膜性细胞结构建立膜接触位点,进行物质的交换、信号转导、膜动态性调控等生理活动。内质网与膜性细胞结构互作的缺陷也会引发许多人类重大疾病。该文介绍了内质网与一系列膜性细胞结构接触位点形成的分子机制及其潜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质网 细胞器 膜接触位点 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肌肉细胞内质网-质膜互作与CRAC信号通路
13
作者 孙傲敏 陈一兰 +1 位作者 荆吉 王友军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27,共11页
细胞通过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 ER)-质膜(plasma membrane, PM)之间的膜接触点(简称为ER-PM连接区)进行脂类传递和钙信号转导.该连接区占据神经元胞体处质膜表面积的12%,且是肌肉细胞兴奋-收缩偶联所必须的.当前对神经元中该... 细胞通过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 ER)-质膜(plasma membrane, PM)之间的膜接触点(简称为ER-PM连接区)进行脂类传递和钙信号转导.该连接区占据神经元胞体处质膜表面积的12%,且是肌肉细胞兴奋-收缩偶联所必须的.当前对神经元中该区的动态特征及生物学功能还所知甚少,对兴奋性细胞中该区中的蛋白质图谱也了解得比较有限.而作为连接区内介导ER-PM互作的蛋白质机器,钙池释放钙通道钙释放激活钙(calcium releaseactivated calcium, CRAC)通道在兴奋性细胞中的调控、生理和病理作用也有待进一步阐明.近年来,超分辨成像,光遗传学技术及蛋白邻近标记技术的出现,为回答这些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本文因而总结了ER-PM连接区的动态观测与蛋白质组学鉴定,及肌肉细胞的CRAC通路等研究方向上的最新进展,并对后续相关研究进行了初步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质网 质膜 膜接触点 钙释放激活钙通道 邻近标记 光遗传学
原文传递
Observations on Localization of 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and Acetylcholinesterase Positive nervesin Goat Oviductal Isthmus and Comparison with Chicken Oviduct
14
作者 Jameel Ahmed Gandahi Bian xunguang +3 位作者 Yang Ping Zhang Qian Zhang Linli Chen Qiusheng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223-223,共1页
In the goat oviductal isthmus,the ICC showed spindle shaped bipolar morphologies with a large nuclear to cytoplasmic content ratio,numerous mitochondria,rough endoplasmic reticulum and many caveolae.They were frequent... In the goat oviductal isthmus,the ICC showed spindle shaped bipolar morphologies with a large nuclear to cytoplasmic content ratio,numerous mitochondria,rough endoplasmic reticulum and many caveolae.They were frequently found near the nerve fibers and the blood vessels.No specialized contacts could be observed between the ICC and the muscles or nerves,except the labyrinth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toplasmic endoplasmic Synthase contacts reticulum specialized bipolar NUMEROUS CAJAL mitochondri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