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case of EMRC for basaloid squamous carcinoma of the cervical esophagus 被引量:1
1
作者 Munetaka Nakamura Jun Nishikawa +4 位作者 Shigeyuki Suenaga Takeshi Okamoto Fumiki Okamoto Osamu Miura Isao Sakaid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CAS 2012年第8期373-375,共3页
Basaloid squamous carcinoma (BSC) of the esophagus is a rare esophageal tumor. A 79-year-old man with a history of proximal gastrectomy for gastric adenocarcinoma in 2000 was followed-up by esophagogastroduodenoscopy ... Basaloid squamous carcinoma (BSC) of the esophagus is a rare esophageal tumor. A 79-year-old man with a history of proximal gastrectomy for gastric adenocarcinoma in 2000 was followed-up by esophagogastroduodenoscopy (EGD) annually. In June 2010, EGD revealed a new protruding lesion in the cervical esophagus. The small lesion was approximately 5 mm in size. A biopsy specimen showed poorly differentiate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We performed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using a cap-fi tted endoscope (EMRC). The histological diagnosis of the endoscopically resected specimen was BSC and the invasion depth was limited to the muscularis mucosa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margins were negative. We report the case of superfi cial BSC in the cervical esophagus successfully resected by EMR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OPHaGUS BaSaLOID SQUaMOUS carcinoma ESOPHaGEaL cancer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using a cap-fitted ENDOSCOPE
下载PDF
大肠类癌45例内镜诊治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廖山婴 刘婉薇 +4 位作者 沙卫红 梁伟民 张晓光 王启仪 梅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2747-2750,共4页
目的:分析大肠类癌内镜下的表现特点,探讨内镜对大肠类癌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3年3月广东省人民医院伟伦内镜室接受结肠镜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大肠类癌患者45例,总结其内镜下表现特点及治疗情况。结果45例... 目的:分析大肠类癌内镜下的表现特点,探讨内镜对大肠类癌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3年3月广东省人民医院伟伦内镜室接受结肠镜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大肠类癌患者45例,总结其内镜下表现特点及治疗情况。结果45例患者均完成全大肠镜检查,按病灶部位不同分为:直肠类癌42例(93.4%)、乙状结肠类癌1例(2.2%)、升结肠类癌1例(2.2%)、盲肠类癌1例(2.2%)。直肠类癌多位于距肛缘〈11 cm,其中34例(75.6%)距肛缘〈8 cm。内镜下病灶直径0.3-3.0 cm,其中0.3-1.0 cm者41例(91.2%),1.1-2.0 cm者2例(4.4%),2.1-3.0 cm者2例(4.4%)。内镜下病灶主要表现为广基半球形或扁平隆起,多为黄白色,表面光滑,黏膜完整,边界清楚,用活检钳触之质地偏硬、活动度尚好。直径2.1-3.0 cm的病灶镜下表现为溃疡浸润型肿物。11例直肠类癌行超声内镜检查,超声扫描表现为病变来源于黏膜肌层和/或黏膜下层,呈低回声或混合回声改变,病灶内部回声均匀或欠均匀。除2例表现为浸润型肿物者行手术治疗以及1例直肠类癌镜下钳除外,42例大肠类癌患者均行内镜黏膜切除术( EMR)、内镜黏膜吸引切除术( EMRC)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SD)并全瘤送检。显微镜下见瘤细胞呈圆形、卵圆形或柱状,体积较小,大小一致,瘤细胞排列呈梁状、缎带样、巢状及腺样,可见菊形团结构;细胞质丰富,嗜酸性,细胞核多呈圆形空泡状,核分裂象无或少见;瘤细胞多数位于黏膜下层,少数位于黏膜层;切缘均未见类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神经内分泌肿瘤标记物:突触素阳性率为88.4%(38/43), CD56阳性率为81.4%(35/43),CAM5.2阳性率为72.1%(31/43)。45例患者中成功随访38例(84.4%),随访时间为3个月-3年;随访期间无死亡,所有患者无复发及转移。结论掌握大肠类癌的内镜下特点,经超声内镜检查判断内镜治疗的可行性,EMR及ESD全瘤切除病灶送检是内镜下诊断及治疗大肠类癌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癌瘤 内窥镜检查 胃肠道 诊断 治疗 内镜黏膜切除术 内镜黏膜吸引切除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下载PDF
透明帽辅助的内镜黏膜下切除术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效果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杨永涛 李连勇 +4 位作者 陈琰 钟长青 王晓英 梁淑文 屈昌民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269-272,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透明帽辅助的内镜黏膜下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with a cap,EMR-C)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s,NETs)的效果差异。方法收集2... 目的回顾性分析透明帽辅助的内镜黏膜下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with a cap,EMR-C)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s,NETs)的效果差异。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解放军第306医院接受EMR-C(27例)或ESD(15例)治疗的42例直肠NETs患者。分析两组患者在整块切除率、病理完整切除率、根治性切除率、手术时间、并发症、随访复发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EMR-C组和ESD组的肿瘤平均大小分别为(5.1±1.2)mm和(6.8±2.1)mm(P=0.013),整块切除率分别为92.6%和100%(P=0.280),水平切缘阳性均为0,垂直切缘阳性率分别为11.1%和13.3%(P=0.831),脉管浸润率分别为0和6.7%(P=0.174),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81.5%和80.0%(P=0.907),手术时间分别为(5.83±1.32)min和(31.43±8.12)min(P<0.001),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4%和13.3%(P=0.531),随访均未见局部复发及转移。结论 EMR-C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直肠NETs内镜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 透明帽辅助的内镜黏膜下切除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并发症
下载PDF
内镜前端透明帽的特点和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杨根源 龚飞跃 《新医学》 2013年第1期11-14,共4页
内镜前端透明帽是内镜诊断与治疗中经常使用的附件。有多种类型的内镜前端透明帽可供使用。透明帽辅助内镜下黏膜切除(EMRC)是其最常见的使用方式。透明帽还被用于辅助止血治疗、异物取出、放大内镜检查、改善切线位和观察困难部位病变... 内镜前端透明帽是内镜诊断与治疗中经常使用的附件。有多种类型的内镜前端透明帽可供使用。透明帽辅助内镜下黏膜切除(EMRC)是其最常见的使用方式。透明帽还被用于辅助止血治疗、异物取出、放大内镜检查、改善切线位和观察困难部位病变的内镜成像观察。适用于大的病变整块切除的新式透明帽已经研发出来。内镜前端透明帽使用简便。依据病变的部位和适应证选择合适类型的内镜前端透明帽对操作的成功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切除 内镜下黏膜下切除术 透明帽 止血治疗 放大内镜 结扎治疗
下载PDF
经内镜诊治直肠类癌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斌 李长锋 +4 位作者 王芳 杨蕾 李丹丹 张宝刚 金景鹏 《中国消化内镜》 2008年第7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直肠类癌内镜下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内镜下诊治直肠类癌45例(直径0.3~1.0cm39例,直径1.0~1.5cm6例),病变隆起较明显者行EMR术(19例),病变隆起不明显者行EMRC术(26例);切除后标本送检病理。结果43例抬举征阳性,内镜切除术后... 目的探讨直肠类癌内镜下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内镜下诊治直肠类癌45例(直径0.3~1.0cm39例,直径1.0~1.5cm6例),病变隆起较明显者行EMR术(19例),病变隆起不明显者行EMRC术(26例);切除后标本送检病理。结果43例抬举征阳性,内镜切除术后病理回报:42例标本残端无残留;1例抬举征阳性,内镜切除术后病理回报残端有残留,补做外科手术;2例抬举征阴性,切下标本后,病理结果阳性,补做外科手术;本组病例内镜下诊断准确率100%,内镜下切除根治率93.3%。结论经内镜诊治直肠类癌准确率高,安全、微创、痛苦小、费用低,应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类癌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下黏膜吸引切除术 抬举征
下载PDF
透明帽法切除食管上段颗粒细胞瘤1例
6
作者 谢宏民 杨新魁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1期4890-4892,共3页
1例28岁的女子因为上腹闷痛入院,伴有吞咽困难.超声内镜检查示:距门齿20 cm食管后壁见一黏膜下隆起,大小约0.5 cm×0.6 cm,表面光滑,超声探头扫查食管示,病变位于黏膜肌层.切面大小约2.5 mm×3.2 mm.内部呈不均匀低回声.黏膜下... 1例28岁的女子因为上腹闷痛入院,伴有吞咽困难.超声内镜检查示:距门齿20 cm食管后壁见一黏膜下隆起,大小约0.5 cm×0.6 cm,表面光滑,超声探头扫查食管示,病变位于黏膜肌层.切面大小约2.5 mm×3.2 mm.内部呈不均匀低回声.黏膜下层和固有肌层清晰完整.使用透明帽法合并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切除肿物.组织学检查证实为完整切除肿瘤.临床过程很顺利,6 wk后复查胃镜显示完全切除肿瘤.目前颗粒细胞瘤的治疗主张EMR行黏膜下切除.食管上段的肿物视野不佳,操作过程中易出现咽喉水肿,操作失败等,内镜下透明帽辅助食管上段颗粒细胞瘤理论上更有效、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帽吸引法黏膜切除术 食管颗粒细胞瘤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下载PDF
透明帽辅助下内镜黏膜切除术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疗效分析
7
作者 陈樑 梁玮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30期39-43,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透明帽辅助下内镜黏膜切除术(EMR-C)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对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直径<7 mm与≥7 mm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福建省立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内镜下透明帽辅助下黏膜切除术(EMR... 目的回顾性分析透明帽辅助下内镜黏膜切除术(EMR-C)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对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直径<7 mm与≥7 mm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福建省立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内镜下透明帽辅助下黏膜切除术(EMR-C)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直径大小分为直径<7 mm组(n=65)及直径7~15 mm组(n=45),比较两组间行EMR-C和ESD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整块切除、组织学完全切除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直径<7 mm组及肿瘤直径≥7 mm组中,EMR-C及ESD两组性别、年龄、类癌直径、距肛门齿状线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径<7 mm组共65例,其中行EMR-C 31例,整块切除29例(93.5%),组织学完全切除29例(93.5%),术后出血1例(3.2%)。行ESD 34例,整块切除31例(91.2%),组织学完全切除31例(91.2%),术后2例出血(5.8%)。直径<7 mm组中,EMR-C及ESD两组的整块切除、组织学完全切除及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7~15 mm组共45例,20例行EMR-C,整块切除11例(55.0%),组织学完全切除13例(65.0%),术后出血1例(5.0%)。25例行ESD中,整块切除24例(96.0%),组织学完全切除24例(96.0%),术后出血1例(4.0%)。直径7~15 mm组中,EMR-C组与ESD组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成功随访92例(83.6%),均无复发、转移及死亡。结论肿瘤直径<7 mm的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EMR-C与ESD均能有效且安全切除,而≥7 mm者,ESD完全切除率明显高于EMR-C,建议应用ES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 内镜下透明帽辅助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并发症
下载PDF
内镜透明帽辅助黏膜切除术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Ⅰ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刘金燕 项英 +5 位作者 袁颖 王振宇 王亚楠 吕瑛 王雷 徐桂芳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2年第9期1084-1089,共6页
目的 比较内镜下透明帽辅助黏膜切除术(EMR-C)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Ⅰ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疗效,并探究Ⅰ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6年11月至2022年5月南京市鼓楼医院确诊为Ⅰ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例,... 目的 比较内镜下透明帽辅助黏膜切除术(EMR-C)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Ⅰ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疗效,并探究Ⅰ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6年11月至2022年5月南京市鼓楼医院确诊为Ⅰ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EMR-C组和ESD组,比较两组的疗效;分析Ⅰ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患者的平均年龄(52.2±10.8)岁,肿瘤直径中位值0.5 cm(IQR 0.3~0.9 cm)。14例行EMR-C治疗,63例行ESD治疗,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EMR-C组手术切除时间明显较ESD组短,住院总费用也较ESD组低(P均<0.01)。单因素分析显示Ⅰ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复发与肿瘤个数相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显示肿瘤个数[多发vs单发,HR(95%CI):5.468(1.892-15.808),P=0.002]是影响Ⅰ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复发的独立因素。结论 直径较小、局限于黏膜层和黏膜下层、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Ⅰ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EMR-C治疗较ESD治疗更具优势;肿瘤个数是Ⅰ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 内镜下透明帽辅助黏膜切除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预后
下载PDF
超声内镜下诊治上消化道良性隆起型病变118例 被引量:11
9
作者 丁向萍 张锦华 +4 位作者 庄剑波 缪连生 张富花 袁菊霞 陈丽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2208-2211,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良性隆起型病变(upper gastrointestinal benign protrusive lesions,UGBPL)的诊断价值和不同治疗方法的优缺点.方法:运用超声内镜检查118例上消化道隆起型病变,并对其中80例分别用内镜下高频电直接切除、...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良性隆起型病变(upper gastrointestinal benign protrusive lesions,UGBPL)的诊断价值和不同治疗方法的优缺点.方法:运用超声内镜检查118例上消化道隆起型病变,并对其中80例分别用内镜下高频电直接切除、透明帽下黏膜切除术(cap-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cEMR)、尼龙绳结扎、圈套器套扎及鼠齿钳钳夹治疗.结果:食管隆起病变以平滑肌瘤最常见,占食管良性病变的62.2%;胃间质瘤占胃良性隆起性病变的50%,十二指肠以息肉多见,占十二指肠良性隆起性病变57.9%,囊肿占31.6%;本组施行内镜下治疗仅cEMR术中少量渗血,用氩气或者钛夹即可止血.结论:超声内镜下高频电直接切除、尼龙绳结扎、圈套器套扎、鼠齿钳钳夹方法安全、有效,cEMR相对有出血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上消化道 平滑肌瘤 间质瘤 治疗 透明帽下黏膜切除术
下载PDF
内镜下透明帽法黏膜切除术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切除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海军 张印 徐显林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13期1659-1662,共4页
目的观察内镜下透明帽法黏膜切除术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4年1—12月间来我院消化内镜中心诊断的黏膜下肿瘤,并进行透明帽法黏膜下切除术。结果 86例患者肿瘤部位与病理性质结果为食管35例,胃32... 目的观察内镜下透明帽法黏膜切除术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4年1—12月间来我院消化内镜中心诊断的黏膜下肿瘤,并进行透明帽法黏膜下切除术。结果 86例患者肿瘤部位与病理性质结果为食管35例,胃32例,十二指肠19例;平滑肌瘤42例、间质瘤15例、类癌3例、脂肪瘤5例、布氏腺瘤12例、淋巴结1例、异位胰腺8例;肿瘤大小1.5~2.0 cm10例、1.0~1.5 cm70例、〈1.0 cm6例。并发急性出血患者11例、无迟发性出血、无急性及迟发性穿孔;术中发现残留者6例。所有的患者均在术后3个月后复查均无复发及残留。内镜下透明帽法黏膜切除术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切除中有效率100%,一次性切除率93.02%,并发急性出血12.79%,但出血量小(5~10ml)。结论透明帽法黏膜切除术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2.0cm)切除中安全、快速、有效。内镜下透明帽法黏膜切除术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切除中值得在无超声内镜设备的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帽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上消化道 黏膜下肿瘤
下载PDF
黏膜下注射法及透明帽辅助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大肠无蒂息肉的效果与安全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谭彬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14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中黏膜下注射法及透明帽辅助法治疗大肠无蒂息肉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102例行EMR治疗的大肠无蒂息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黏膜下注射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透...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中黏膜下注射法及透明帽辅助法治疗大肠无蒂息肉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102例行EMR治疗的大肠无蒂息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黏膜下注射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透明帽辅助法治疗。比较两组一次性切除成功率、手术相关指标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性切除成功率为94.12%(48/51),高于对照组的78.43%(4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耗时(17.86±1.44)min长于对照组的(12.88±1.70)min,术后恢复饮食时间(18.25±2.73)h、住院时长(7.06±1.00)d均短于对照组的(20.84±2.27)h、(8.10±1.08)d,术中出血量(7.25±1.77)ml少于对照组的(8.02±1.1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局限性腹膜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出血发生率3.92%低于对照组的1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独黏膜下注射法相比,联合透明帽辅助EMR(EMR-C)能明显提高大肠无蒂息肉切除效果,降低术后出血风险,改善患者预后,同时缩短住院时长,减轻患者负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大肠无蒂息肉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无蒂息肉 黏膜下注射法 透明帽辅助法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安全性
下载PDF
内镜下透明帽辅助黏膜切除术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较小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贺德志 宋李娟 +8 位作者 刘冰熔 李建生 韩艳妙 王小彤 徐海莉 郑研艳 岳来福 魏珂乐 赵梦月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2021年第8期658-662,共5页
本研究对2014年8月—2019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5例直径≤12 mm的胃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G⁃NENs)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按内镜切除方式分成内镜下透明帽辅助黏膜切除术组(EMR⁃C组,35例)和内镜黏膜下... 本研究对2014年8月—2019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5例直径≤12 mm的胃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G⁃NENs)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按内镜切除方式分成内镜下透明帽辅助黏膜切除术组(EMR⁃C组,35例)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组(ESD组,20例),结果发现:2组手术成功率、整块切除率和完整切除率均为100.0%;与ESD组比较,EMR⁃C组中位手术时间更短(12.00 min比28.35 min,P<0.001),平均住院费用更少(21165.19元比28400.35元,P=0.004),并发症总体发生率相近[2.86%(1/35)比0,P=1.000];截至2020年3月,EMR⁃C组和ESD组复发率分别为28.6%(10/35)和15.0%(3/20)(P=0.418)。提示,对于直径≤12 mm、未侵犯肌层且无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的G⁃NENs,内镜下透明帽辅助黏膜切除术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均安全有效,但内镜下透明帽辅助黏膜切除术在手术时间和住院花费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瘤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 内镜下透明帽辅助黏膜切除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原文传递
帽状息肉病临床和内镜特征及内镜下切除治疗效果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淑佳 祁胜宾 +2 位作者 孙秀静 李鹏 张澍田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2022年第10期838-840,共3页
为了探讨帽状息肉病的临床、内镜特征,并评价其内镜下切除治疗效果,对2017年6月—2021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或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 为了探讨帽状息肉病的临床、内镜特征,并评价其内镜下切除治疗效果,对2017年6月—2021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或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结直肠息肉切除治疗,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帽状息肉病的14例病例(共56枚息肉)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男8例,女6例;年龄14岁~74岁,其中<60岁7例,≥60岁7例;7例(50.0%)伴消化道症状;息肉多发4例,单发10例(71.4%);息肉位于直肠42枚(75.0%),乙状结肠13枚(23.2%),横结肠1枚;山田分型Ⅰ型44枚(78.6%),Ⅱ型3枚,Ⅲ型5枚,Ⅳ型4枚;内镜下息肉表面可见明显白色帽状覆盖物41枚(73.2%)、明显充血发红23枚,其中两者均可见8枚;2例行ESD治疗、12例行EMR治疗,均完全切除,均未出现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7例伴消化道症状者术后临床症状均获得缓解;11例(78.6%)随访期间完成肠镜复查,均未见息肉复发。由此可见,帽状息肉病无性别、年龄发病差异,息肉多单发,直肠及乙状结肠多见,形态以山田Ⅰ型为主,表面多有白色帽状覆盖物,患者可无明显消化道症状,内镜下切除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息肉 帽状息肉病 临床特征 内镜特征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内镜黏膜切除术
原文传递
EMR-C及ESD在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莉 王李心 +3 位作者 王国芬 高旭东 李英茹 盛丽荣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8年第4期389-392,共4页
目的比较透明帽辅助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C)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本院内镜中心就诊并行内镜下切除治疗的直径<10 mm的52例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病历资料... 目的比较透明帽辅助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C)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本院内镜中心就诊并行内镜下切除治疗的直径<10 mm的52例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手术的方式分为EMR-C组(n=29)和ESD组(n=23),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完整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肿物大小及距肛缘距离、完整切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MR-C组手术时间较ESD短(P<0.05),ESD组有2例出现术后迟发性出血,两组均没有出现穿孔病例。结论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应用EMR-C与ESD行内镜下治疗,两者的完整切除率相当,但前者手术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更少,可以作为内镜下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优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 透明帽辅助内镜黏膜切除 内镜黏膜下剥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