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pping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Controlling Endosperm Traits with Molecular Marker 被引量:1
1
作者 XU Chen-wu, LI Tao, SUN Chang-sen and GU Shi-Hang( Laboratory of Quantitative Genetics ,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225009)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2年第1期5-10,共6页
Based on the genetic models for triploid endosperm traits and on the methods for mapping diploid quantitative traits loci (QTLs), the genetic constitutions, components of means and genetic variances of QTL controlling... Based on the genetic models for triploid endosperm traits and on the methods for mapping diploid quantitative traits loci (QTLs), the genetic constitutions, components of means and genetic variances of QTL controlling endosperm traits under flanking marker genotypes of different generations were presented. From these results, a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ethod for mapping QTL underlying endosperm traits in cereals was proposed, which used the means of endosperm traits under flanking marker genotypes as a dependent variable, the coefficient of additive effect (d) and dominance effect (h1 and/or h2) of a putative QTL in a given interval as independent variables. This method can work at any position in a genome covered by markers and increase the estimation precision of QTL location and their effects by eliminating the interference of other relative QTLs. This method can also be easily used in other uneven data such as markers and quantitative traits detected or measured in plants and tissues different either in generations or at chromosomal ploidy levels, and in endosperm traits controlled by complicated genetic models considering the effects produced by genotypes of both maternal plants and seeds on th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dosperm traits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lecular marker
下载PDF
Methods for mapping QTLs underlying endosperm traits based on random hybridization design 被引量:7
2
作者 WEN Yongxian WU Weire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6年第16期1976-1981,共6页
Several methods of interval mapping of QTLs underlying endosperm traits based on random hybridization designs and the triploid genetic model are proposed. The basic idea is: plants (or lines) from a population with kn... Several methods of interval mapping of QTLs underlying endosperm traits based on random hybridization designs and the triploid genetic model are proposed. The basic idea is: plants (or lines) from a population with known marker genotype information are randomly hybridized to generate a population of hybrid lines for endosperm QTL mapping; a mixture of seeds of each hybrid line is measured for the en- dosperm trait to get the mean of the line; then en- dosperm QTL mapping and effect estimation is per- formed using the endosperm trait means of hybrid lines and the marker genotype information of parental plants (or lines). The feasibility and efficiency of the methods are examined by computer simulations.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s can precisely map endosperm QTLs and unbiasedly and efficiently es- timate the three effects (additive effect, first dominant effect, second dominant effect) of endosperm QT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乳 QTLS 随机杂化设计 遗传模型
原文传递
A new statistical method for mapping QTLs underlying endosperm traits 被引量:8
3
作者 HU Zhiqiu XU Chenwu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5年第14期1470-1476,共7页
Genetic expression for an endosperm trait in seeds of cereal crops may be controlled simultaneously by the triploid endosperm genotypes and the diploid maternal genotypes. However, current statistical methods for mapp... Genetic expression for an endosperm trait in seeds of cereal crops may be controlled simultaneously by the triploid endosperm genotypes and the diploid maternal genotypes. However, current statistical methods for mapping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s) underlying endosperm traits have not been effective in dealing with the putative maternal genetic effects. Combining the quantitative genetic model for diploid maternal traits with triploid endosperm traits, here we propose a new statistical method for mapping QTLs con- trolling endosperm traits with maternal genetic effects. This method applies the data set of both DNA molecular marker genotypes of each plant in segregation population and the quantitative observations of single endosperms in each plant to map QTL. The 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 implemented via the expectation-maximization algorithm was used to the estimate parameters of a putative QTL. Since this method involves the maternal effect that may contribute to en- dosperm traits, it might be more congruent with the genetics of endosperm traits and more helpful to increasing the preci- sion of QTL mapping.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e pro- posed method provides accurate estimates of the QTL effects and locations with high statistical pow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乳特性 遗传因子 遗传模型 染色体
原文传递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for Grain Chalkiness and Endosperm Transparency Detected in Three Recombinant Inbred Line Populations of Indica Rice 被引量:19
4
作者 MEI De-yong ZHU Yu-jun +3 位作者 YU Yong-hong FAN Ye-yang HUANG De-run ZHUANG Jie-yu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11,共11页
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 for percentage of chalky grain,degree of chalkiness,and endosperm transparency were detected using 3 recombinant inbred line populations derived from crosses between parental lines of co... 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 for percentage of chalky grain,degree of chalkiness,and endosperm transparency were detected using 3 recombinant inbred line populations derived from crosses between parental lines of commercial three-line hybrids of indica rice.Two of the populations showed great variations on heading date,and the other had a short range of heading date variation.A total of 40 QTLs were detected and fell into 15 regions of 10 chromosomes,of which 5 regions were detected for 1 or more same traits over different populations,2 were detected for different traits in different populations,3 were detected for 2 or all the 3 traits in a single population,and 5 were detected for a single trait in a single population.Most of these QTLs have been reported previously,but a region located on the long arm of chromosome 10 showing significant effects in all the 3 populations has not been reported before.It was shown that a number of gene cloned,including the Wx and Alk for the physiochemical property of rice grain,and GW2,GS3 and GW5 for grain weight and grain size,could have played important roles for the genetic control of grain chalkiness in rice,but there are many more QTLs exerting stable effects for rice chalkiness over different genetic backgrounds.It is worth paying more attentions to these regions which harbor QTL such as the qPCG5.2/qDC5.2/qET5.2 and qPCG10/qDC10/qET10 detected in our study.Our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the use of segregating populations having high-uniform heading date could greatly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the identification of QTL responsible for traits that are subjected to great environmental influ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centage of chalky grain degree of chalkiness endosperm transparency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headingdate variation indica rice(Oryza sativa L.subsp.indica)
下载PDF
微胚乳玉米花粉对普通玉米籽粒性状及含油率的直感效应
5
作者 何森 郝小琴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65-472,共8页
【目的】分析微胚乳玉米花粉与普通玉米授粉杂交当代玉米籽粒的性状及含油率,为利用微胚乳玉米花粉直感效应改良普通玉米品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个微胚乳玉米自交系和6个微胚乳玉米杂交组合为父本,与3个普通玉米品种进行授粉杂交... 【目的】分析微胚乳玉米花粉与普通玉米授粉杂交当代玉米籽粒的性状及含油率,为利用微胚乳玉米花粉直感效应改良普通玉米品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个微胚乳玉米自交系和6个微胚乳玉米杂交组合为父本,与3个普通玉米品种进行授粉杂交,以普通玉米品种自交为对照(CK),测定分析各组合杂交当代玉米籽粒的百粒重、胚重比、含油率和胚含油率等性状,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以微胚乳玉米自交系的花粉和微胚乳玉米杂交组合的花粉分别与普通玉米授粉,总体上均可提高其当代籽粒的百粒重,尤其对提高桂单0810×71-72、桂单0810×45-48、桂单166×71-72、桂单166×49-52、桂单166×65-66、桂单901×61-62和桂单901×49-52组合百粒重的效果更佳;各杂交当代玉米籽粒百粒重的相对花粉直感效应值中除桂单0810×63-64组合外,其余组合较其对应的CK提高1.37%~20.27%;8个微胚乳玉米材料花粉授粉均可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P<0.01,下同)提高桂单0810、桂单166和桂单901当代籽粒的胚重比;杂交当代玉米籽粒的含油率较其对应CK提高18.55%~68.70%,其中,GD901×65-66组合的籽粒含油率最高,GD166×61-62组合的籽粒含油率最低;胚含油率较其对应CK提高16.22%~35.26%,其中,GD901×73-74组合的胚含油率最高,GD166×61-62组合的胚含油率最低。相关分析表明,杂交当代玉米籽粒的含油率与胚含油率和胚重比呈极显著正相关,百粒重与胚重比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微胚乳玉米花粉对普通玉米存在花粉直感效应,与普通玉米授粉杂交后当代玉米籽粒的胚重比、含油率和胚含油率均有所提高,因此,微胚乳玉米花粉可在普通玉米品质改良中发挥正向作用。微胚乳玉米花粉与普通玉米授粉杂交当代籽粒的含油率可通过提高籽粒胚重比、百粒重和胚含油率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胚乳玉米 普通玉米 花粉直感效应 籽粒性状 含油率
下载PDF
小麦蛋白质含量和沉淀值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董进英 赵振东 +1 位作者 刘建军 龚魁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30-333,共4页
应用胚乳性状的遗传模型,以6×6双列设计研究了小麦蛋白质含量及沉淀值的遗传。结果表明:小麦F_2代籽粒的蛋白质含量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沉淀值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控制蛋白质含量和沉淀值的基因作用方式为超显性... 应用胚乳性状的遗传模型,以6×6双列设计研究了小麦蛋白质含量及沉淀值的遗传。结果表明:小麦F_2代籽粒的蛋白质含量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沉淀值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控制蛋白质含量和沉淀值的基因作用方式为超显性,显性作用大于加性作用。F_2群体中显性等位基因的频率与隐性等位基因的频率不等。本文还比较了二倍体模型与三倍体模型的异同,讨论了小麦蛋白质含量及沉淀值的改良与选择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胚乳性状 遗传模型 育种改良
下载PDF
微胚乳超高油玉米产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赵刚 张亚平 +2 位作者 席世丽 郝小琴 吴子恺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11,共5页
选择两个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组合0410×1155和0417×1025,通过P1、F1、P2、B1、B2和F26个世代联合分析法,研究分析了几个产量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两个组合穗长的遗传都符合多基因遗传模型。0410×1155单穗粒重和百粒重... 选择两个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组合0410×1155和0417×1025,通过P1、F1、P2、B1、B2和F26个世代联合分析法,研究分析了几个产量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两个组合穗长的遗传都符合多基因遗传模型。0410×1155单穗粒重和百粒重的遗传符合多基因遗传模型;穗粗的遗传符合1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穗秃尖的遗传符合2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0417×1025穗粗的遗传符合多基因遗传模型;单穗粒重和穗秃尖的遗传符合1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百粒重的遗传符合2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微胚乳 产量性状 遗传分析
下载PDF
大麦蛋白质含量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黄志仁 周美学 +1 位作者 黄友圣 张志胜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47-53,共7页
由六个亲本组成的双列杂交试验,采用三倍体遗传模型分析蛋白质含量的遗传,经二年试验,结果表明:1.大麦蛋白质的 Wr/Vr 分析指出,F_2世代籽粒蛋白质含量符合加性-显性模型,不存在上位性效应。蛋白质含量高为隐性,Hiproly 具有最多的隐性... 由六个亲本组成的双列杂交试验,采用三倍体遗传模型分析蛋白质含量的遗传,经二年试验,结果表明:1.大麦蛋白质的 Wr/Vr 分析指出,F_2世代籽粒蛋白质含量符合加性-显性模型,不存在上位性效应。蛋白质含量高为隐性,Hiproly 具有最多的隐性基因;蛋白质含量低为显性,Ris(?)1508具有最多的显性基因。2.控制蛋白质含量的基因作用方式为超显性,且显性作用大于加性作用。但如用二倍体遗传模型分析则为部分显性,((?)/(?))^(1/2)=0.7503,因此,二种遗传模型的分析结果有较大的差异。3.根据大麦蛋白质含量的这种遗传特点,在以高蛋白质含量为育种目标时,可在杂种较高世代选择。反之,则可在较低世代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育种 蛋白 双列遗传模型
下载PDF
基于株平均值的胚乳性状QTL作图的极大似然方法 被引量:7
9
作者 徐辰武 王伟 +1 位作者 胡治球 孙长森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271-1276,共6页
根据三倍体胚乳性状的数量遗传模型,发展出一种新的专用于胚乳性状数量基因座位(QTL)区间作图的统计方法。该方法以分离群体中各植株的分子标记基因型以及植株上若干粒种子胚乳性状的平均值为数据模式,采用基于平均值混合分布理论的极... 根据三倍体胚乳性状的数量遗传模型,发展出一种新的专用于胚乳性状数量基因座位(QTL)区间作图的统计方法。该方法以分离群体中各植株的分子标记基因型以及植株上若干粒种子胚乳性状的平均值为数据模式,采用基于平均值混合分布理论的极大似然方法进行QTL分析。QTL效应估计通过EM算法实现。由于该方法利用标记基因型内QTL基因型的混合分布特性,因此,它比同样基于株平均值的最小平方QTL分析方法以及迭代重新加权最小平方QTL分析方法具有更高的统计功效和精确度。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通过计算机模拟数据分析得到了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乳性状 三倍体 区间作图 极大似然估计 EM算法
下载PDF
谷物胚乳性状QTL区间作图的贝叶斯方法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亚民 孙长森 +2 位作者 汤在祥 胡治球 徐辰武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17,共6页
将贝叶斯统计原理和胚乳性状的数量遗传模型相结合,以分离群体中各植株的分子标记基因型以及植株上若干粒种子胚乳性状的单粒观测值为数据模式,提出胚乳性状QTL区间作图的贝叶斯方法。该方法通过Gibbs以及Metropolis-Hastings抽样实现... 将贝叶斯统计原理和胚乳性状的数量遗传模型相结合,以分离群体中各植株的分子标记基因型以及植株上若干粒种子胚乳性状的单粒观测值为数据模式,提出胚乳性状QTL区间作图的贝叶斯方法。该方法通过Gibbs以及Metropolis-Hastings抽样实现的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MCMC)算法获得QTL效应和位置的估计。方法的有效性用染色体水平和基因组水平2套模拟方案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贝叶斯方法能够准确地估计胚乳性状QTL的位置和效应,并同时区分2种显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量性状基因座位 贝叶斯统计 胚乳性状 MCMC算法 GIBBS抽样 Metropolis-Hastings算法
下载PDF
基于单粒观察值的胚乳性状QTL图的构建方法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伟 胡治球 +1 位作者 孙长森 徐辰武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89-994,共6页
谷物胚乳性状是决定谷物品质的一类重要性状。由于胚乳是由雌性的两个极核和雄性的一个精核受精发育而形成的三倍体组织,因此胚乳性状的遗传基础要比通常的二倍体农艺性状复杂得多。本文根据三倍体胚乳性状的数量遗传模型,提出利用分布... 谷物胚乳性状是决定谷物品质的一类重要性状。由于胚乳是由雌性的两个极核和雄性的一个精核受精发育而形成的三倍体组织,因此胚乳性状的遗传基础要比通常的二倍体农艺性状复杂得多。本文根据三倍体胚乳性状的数量遗传模型,提出利用分布于染色体上的所有分子标记对胚乳性状数量基因座位(QTL)进行区间作图的极大似然估计方法。该方法以分离群体中各植株的分子标记基因型以及植株上若干粒种子胚乳性状的单粒观测值为数据模式进行QTL分析。由于该方法充分利用标记基因型内QTL基因型的混合分布特性,因此,它不仅可以精确定位控制胚乳性状的多个QTL,同时还可估计各QTL的两个显性效应。通过计算机模拟数据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乳性状 三倍体 区间作图 极大似然估计 EM算法
下载PDF
胚乳性状的遗传模型及其分析方法 被引量:61
12
作者 朱军 许馥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64-270,共7页
提出分析谷类作物胚乳数量性状世代平均数的遗传模型.该模型把控制胚乳性状的总遗传效应G分解为胚乳直接效应G.、细胞质效应C和母体植株效应G_(mo)而G_o又可分解为直接加性(A)和直接显性(D)遗传分量,G_m则可分解为母体加性(A_m)和母体显... 提出分析谷类作物胚乳数量性状世代平均数的遗传模型.该模型把控制胚乳性状的总遗传效应G分解为胚乳直接效应G.、细胞质效应C和母体植株效应G_(mo)而G_o又可分解为直接加性(A)和直接显性(D)遗传分量,G_m则可分解为母体加性(A_m)和母体显性(D_m)遗传分量.用MINQUE(0/l)法可以无偏地估算该模型中的直接遗传方差分量σ_A^2和σ_D^2细胞质遗传方差σ_c^2及母体植株的遗传方差分量σ_(Am)~2和σ_(Dm)~2,也可估算胚乳基因与母体植株基因的遗传协方差分量σ_(A.Am)和σ_(D.Dm).成对性状的遗传协方差分量同样可用MINQUE(0/1)法估算.该模型中的随机遗传效应则可用MINQUE(0/1)法作调整无偏预测.由于遗传变异是从若干组合的不同世代间估计,因而有关胚乳数量性状的测定可以整个世代的籽粒为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乳性状 遗传模型 谷类作物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统计的谷物胚乳性状QTL多区间作图方法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亚民 汤在祥 +1 位作者 陆鑫 徐辰武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569-1575,共7页
贝叶斯统计学已被广泛地应用在现代科学的各个研究领域。本研究将贝叶斯统计方法和谷物三倍体胚乳性状数量遗传模型相结合,以F2群体中各植株的分子标记基因型以及植株上若干粒自交种子胚乳性状的单粒观测值为数据模式,提出了胚乳数量性... 贝叶斯统计学已被广泛地应用在现代科学的各个研究领域。本研究将贝叶斯统计方法和谷物三倍体胚乳性状数量遗传模型相结合,以F2群体中各植株的分子标记基因型以及植株上若干粒自交种子胚乳性状的单粒观测值为数据模式,提出了胚乳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多区间作图的贝叶斯方法。该方法首先构建胚乳性状的多区间多QTL遗传模型,然后通过基于Gibbs抽样和Metropolis-Hastings算法实现的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MCMC)方法同时获得多个QTL效应和位置的估计。方法的有效性通过一条长染色体的模拟实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贝叶斯多区间方法能够准确地估计胚乳性状QTL的位置和效应,并可有效区分两种显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叶斯统计 胚乳性状 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 数量性状基因座位
下载PDF
玉米籽粒性状的遗传模型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红伟 孔繁玲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1期56-64,共9页
用10个遗传上和籽粒形态性状上具有差异的玉米自交系,依多种可能的交配方法获得亲本P1、P2、F1(P1× P2)、F2、B1(F1×P1)、B2(F1× P2)及其相应反交RF1、RF2、RB1、RB2共1... 用10个遗传上和籽粒形态性状上具有差异的玉米自交系,依多种可能的交配方法获得亲本P1、P2、F1(P1× P2)、F2、B1(F1×P1)、B2(F1× P2)及其相应反交RF1、RF2、RB1、RB2共10个种子世代。种植2年。依广义遗传模型建立包括种子胚乳加性、胚乳显性、母体加性、母体显性和细胞质效应的遗传模型,运用种子数量性状的精细鉴别法[1]和混合模型分析法[2,3],对粒长、粒宽、粒长宽比、粒厚及百粒重作了性状表达遗传机制的鉴别与探讨。单个组合的遗传模型精细测验表明,5个籽粒性状的遗传主要受母体显性和胚乳基因型(包括加性和灵性)的控制,一个组合的粒宽、粒厚和百粒重上还检测到细胞质效应。对25对 F1正反交组合世代均值依MINQUE法分析的结果表明,5个籽粒性状的遗传方差中,母体遗传方差占60%以上,胚乳基因型方差低于40%,粒长和百粒重还有细胞质效应,约占10%~30%。可见,籽粒性状的遗传特点是受多套遗传系统控制,其中以母体基因型的作用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遗传模型 胚乳性状 母体效应 籽粒性状
下载PDF
基于NC Ⅲ和TTC设计的胚乳性状QTL区间作图方法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学枫 汤在祥 +2 位作者 王亚民 宋雯 徐辰武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734-1743,共10页
根据三倍体胚乳性状的遗传模型,提出基于NCIII以及TTC两种遗传设计的胚乳性状QTL作图新方法,并通过计算机模拟数据,对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分析验证。模拟研究供试因素包括QTL遗传力、F2群体植株数和每家系混合样品测定的胚乳... 根据三倍体胚乳性状的遗传模型,提出基于NCIII以及TTC两种遗传设计的胚乳性状QTL作图新方法,并通过计算机模拟数据,对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分析验证。模拟研究供试因素包括QTL遗传力、F2群体植株数和每家系混合样品测定的胚乳数。考察指标包括QTL的统计功效以及QTL位置和效应估计的准确度与精确度。结果表明,2种设计均有较高的QTL统计功效,在供试的大多数处理中,即使QTL的遗传力只有5%,其被发现能力也可达100%。两种设计均可有效区分胚乳QTL的各种遗传效应。基于TTC设计的胚乳QTL作图方法,在QTL的统计功效、位置估计和效应估计上,均优于NCIII设计,虽然这一优势随着QTL遗传力的提高以及样本容量的增大而有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乳性状 QTL作图 NCⅢ设计 TTC设计 极大似然估计 EM算法
下载PDF
利用三倍体胚乳遗传模型定位玉米籽粒淀粉含量QTL 被引量:6
16
作者 董永彬 李玉玲 牛素贞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401-1406,共6页
在两种环境条件下种植以普通玉米自交系丹232和爆裂玉米自交系N04为亲本构建的259个F2:3家系群体,采用SSR标记构建了包含183个标记的玉米遗传连锁图谱,覆盖玉米基因组1 762.2 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9.6 cM。利用三倍体胚乳遗传模型和区... 在两种环境条件下种植以普通玉米自交系丹232和爆裂玉米自交系N04为亲本构建的259个F2:3家系群体,采用SSR标记构建了包含183个标记的玉米遗传连锁图谱,覆盖玉米基因组1 762.2 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9.6 cM。利用三倍体胚乳遗传模型和区间作图方法对籽粒淀粉含量进行了QTL定位和遗传效应分析,春、夏播条件下共检测到10个QTL,春播条件下检测到的QTL在夏播均被检测到,分别位于第1、3、4、5、7染色体上,可解释淀粉的表型总变异分别为36.84%和72.65%,单个QTL解释表型变异介于4.74%~11.26%。在检测到的QTL中,有2个QTL的遗传作用方式在春播均表现为超显性,而夏播分别为加性和部分显性;其他2个为加性,1个为部分显性,5个为超显性。3个QTL的增效基因来自丹232,其余QTL的增效基因均来自N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裂玉米 淀粉含量 三倍体胚乳 数量性状位点
下载PDF
胚乳性状主基因的分离分析方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辰武 胡治球 +1 位作者 王学枫 王伟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317-1323,共7页
根据胚乳性状的数量遗传模型,发展出专用于胚乳性状主基因检测、主基因效应与变异估计的分离分析方法。该方法以EM算法实现的极大似然估计方法进行主基因的分离比例、主基因效应和剩余变异估计,以似然比统计量进行主基因检测。用水稻杂... 根据胚乳性状的数量遗传模型,发展出专用于胚乳性状主基因检测、主基因效应与变异估计的分离分析方法。该方法以EM算法实现的极大似然估计方法进行主基因的分离比例、主基因效应和剩余变异估计,以似然比统计量进行主基因检测。用水稻杂交组合IR50×CP231的P1、P2和F2胚乳世代直链淀粉含量(AC)资料演示了分析程序。结果表明该组合的AC遗传涉及一个主基因,该主基因无第一显性效应,其加性效应和第二显性效应分别为5.37和6.85;主基因变异尺度约为微基因变异尺度的两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分析方法 胚乳性状 主基因 似然比统计量 直链淀粉含量 基因检测 基因效应 显性效应 基因变异 遗传模型 估计方法 极大似然 算法实现 杂交组合 分析程序 加性效应 水稻 世代 F2
下载PDF
利用三倍体胚乳遗传模型定位爆裂玉米子粒蛋白含量QTL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玉玲 王延召 董永彬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16,共4页
在两种环境条件下种植以普通玉米自交系丹232和爆裂玉米自交系N04为亲本构建的259个F23∶家系群体,采用SSR标记构建了包含183个标记的爆裂玉米遗传连锁图谱,覆盖玉米基因组1762.2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9.6cM。利用三倍体胚乳遗传模型和区... 在两种环境条件下种植以普通玉米自交系丹232和爆裂玉米自交系N04为亲本构建的259个F23∶家系群体,采用SSR标记构建了包含183个标记的爆裂玉米遗传连锁图谱,覆盖玉米基因组1762.2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9.6cM。利用三倍体胚乳遗传模型和区间作图方法对子粒蛋白含量进行了QTL定位和效应分析。在春、夏播条件下均检测到6个QTL,分别位于第1、3、4、6、7和第8染色体上,其中春、夏播条件下都检测到的QTL有3个,可解释的表型总变异分别为42.85%和53.19%,单个QTL可解释的表型变异为4.50%~17.70%。表现为加性、部分显性、显性和超显性的QTL数目分别为2、2、2和6。3个QTL的增效基因均来自丹232,其余QTL的增效基因均来自N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裂玉米 蛋白含量 三倍体胚乳 数量性状位点
下载PDF
色稻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名位 彭仲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30-436,共7页
应用莫惠栋的胚乳遗传模型,以3个3^2世代设计和1个7×7双列杂交F1代和F2代设计爸稻直链淀粉含量(AC)的遗传。结果表明:AC在F1代和回交世代的正、反交之间差异显著在F2代正反交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出现广泛的... 应用莫惠栋的胚乳遗传模型,以3个3^2世代设计和1个7×7双列杂交F1代和F2代设计爸稻直链淀粉含量(AC)的遗传。结果表明:AC在F1代和回交世代的正、反交之间差异显著在F2代正反交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出现广泛的遗传分离,证实AC是一个受三倍体核基因控制的胚乳性状,其遗传不存在细胞质铲应和母体效应;模型测验符合加性-显性模型,显性作用和加性作用都重要,显性等位基因对AC起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直链淀粉含量 胚乳性状遗传
下载PDF
利用三倍体胚乳遗传模型定位爆裂玉米膨爆特性QTL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玉玲 董永彬 +3 位作者 崔党群 牛素贞 王延召 余永亮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48-455,共8页
【目的】探讨爆裂玉米膨爆特性的分子遗传基础,为遗传改良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有益信息。【方法】以普通玉米自交系丹232和爆裂玉米自交系N04为亲本构建259个F2﹕3家系群体,利用SSR标记构建分子标记遗传图谱,利用三倍体胚乳遗传模型... 【目的】探讨爆裂玉米膨爆特性的分子遗传基础,为遗传改良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有益信息。【方法】以普通玉米自交系丹232和爆裂玉米自交系N04为亲本构建259个F2﹕3家系群体,利用SSR标记构建分子标记遗传图谱,利用三倍体胚乳遗传模型和区间作图法对F2﹕3群体在两种环境条件下的膨爆特性进行了QTL定位和效应分析。【结果】构建的爆裂玉米SSR遗传连锁图谱包含183个标记,覆盖玉米基因组1762.2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9.63cM。爆裂玉米的膨爆特性是由效应不等的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同时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两种环境条件下共检测到18个爆花率QTL,17个膨化体积QTL和21个膨化倍数QTL。单个QTL可解释的表型变异介于4.4%~28.0%,可解释的表型总变异为65.8%~96.6%,基因的作用方式为加性、部分显性、显性和超显性的QTL数目分别为2、1、4、20和1、5、1、22,超显性在膨爆特性的遗传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结论】与以往膨爆特性以加性效应遗传为主的研究结果不一致的主要原因在于三倍体胚乳模型对显性效应的细分和对显性效应较小QTL的显性效应的高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裂玉米 三倍体胚乳 数量性状位点 QTL定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