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ole of microparticles in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and arterial hypertension 被引量:14
1
作者 Thomas Helbing Christoph Olivier +2 位作者 Christoph Bode Martin Moser Philipp Diehl 《World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14年第11期1135-1139,共5页
Microparticles are small cell vesicles that can be released by almost all eukaryotic cells during cellular stress and cell activation. Within the last 1-2 decades it has been shown that microparticles are useful blood... Microparticles are small cell vesicles that can be released by almost all eukaryotic cells during cellular stress and cell activation. Within the last 1-2 decades it has been shown that microparticles are useful blood surrogate markers for different pathological conditions, such as vascular inflammation, coagulation and tumour diseases. Several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the abundance of microparticles of different cellular origins in multiple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t thereby has been shown that microparticles released by platelets, leukocytes and endothelial cells can be found in conditions of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acute and chronic vascular inflammation and hypercoagulation. In addition to their function as surrogate markers, several studies indicate that circulating microparticles can fuse with distinct target cells, such as endothelial cells or leukocyte, and thereby deliver cellular components of their parental cells to the target cells. Hence, microparticles are a novel entity of circulating, paracrine, biological vectors which can influence the phenotype, the function and presumably even the transcriptome of their target cells.This review article aims to give a brief overview about the microparticle biology with a focus on endothelial activation and arterial hypertension. More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the role of microparticles in pathophysiology and disease can be found in already published 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particles Arterial hypertension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Biological vectors INFLAMMATION
下载PDF
内皮微粒包裹的miR-204-3p介导川崎病血管炎性损伤的机制探讨
2
作者 赵颖 赵欣 +1 位作者 娄萍 罗英 《心脏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3-20,共8页
目的 探讨内皮微粒(EMP)包裹的miR-204-3p介导川崎病(KD)血管炎性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2016年4月至2021年3月,58例KD患者和50例对照组入选本研究。其中,18例KD患者伴有冠状动脉瘤(CAA),其余为无冠状动脉瘤(NCAA)。分离各组血清样品中E... 目的 探讨内皮微粒(EMP)包裹的miR-204-3p介导川崎病(KD)血管炎性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2016年4月至2021年3月,58例KD患者和50例对照组入选本研究。其中,18例KD患者伴有冠状动脉瘤(CAA),其余为无冠状动脉瘤(NCAA)。分离各组血清样品中EMP,并进行全基因组miRNA测序。在体外试验中,将VSMC或预转染miR-204-3p模拟物(AgomiR-204-3p)、miR-204-3p抑制剂(AntagomiR-204-3p)的VSMC与各组EMP共培养。结果 通过全基因组miRNA测序以及RT-qPCR分析证实miR-204-3p在KD EMP中显著增加,并且EMP中miR-204-3p水平根据冠状动脉病理严重程度显著降低,顺序为NCAA>SCAA>MCAA>GCAA。与对照组EMP共培养相比,VSMC与NCAA EMP共培养48 h后增殖率显著降低(P<0.05),VSMC分化标志物(ACTA2和CNN1)表达显著增加(P<0.05),去分化标志物(OPN和PDGFRβ)表达显著降低(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证实,EMP中miR-204-3p在功能上靶向VSMC中的PDGFRβ。在与NCAA EMP孵育的VSMC中,使用AntagomiR-204-3p可显著降低分化标记物(ACTA2和CNN1)的表达,并增加去分化标记物(OPN和PDGFRβ)的表达。在与CAA EMP孵育的VSMC中,给予AgomiR-204-3p显著增加分化标记物的表达,并降低去分化标记物的表达。结论 EMP将miR-204-3p转移到VSMC并通过靶向PDGFRβ部分介导KD血管炎性损伤。因此,靶向miR-204-3p-PDGFRβ轴可能为KD诱导的血管病变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微粒 miR-204-3p 川崎病 血管炎性损伤 血管平滑肌细胞
下载PDF
通心络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血清EMPs及MMP-9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红昆 陆永光 +3 位作者 严华 黄军章 何东明 仇昌智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54-355,361,共3页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PCI)治疗后血清内皮细胞微粒(EMPs)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AMI并接受急诊PCI患者共128例,按数字随机法分为通心络...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PCI)治疗后血清内皮细胞微粒(EMPs)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AMI并接受急诊PCI患者共128例,按数字随机法分为通心络组(A组,n=65)和常规治疗组(B组,n=63),A组在B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2粒,每日3次。分别于急诊PCI术前及术后7d抽血检测患者血清EMPs及MMP-9。结果与B组相比,A组在治疗7d后,血清EMPs和MMP-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患者血清EMPs和MMP-9呈正相关(P<0.01)。结论对于AMI PCI术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通心络可以进一步抑制炎性反应,稳定斑块,改善内皮细胞功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疾病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内皮细胞微粒 通心络
下载PDF
曲美他嗪联合硝酸异山梨酯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ET和cEMPs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朱宏旭 宋丽萍 +2 位作者 刘庚 耿学峰 常宇锋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7期754-757,共4页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硝酸异山梨酯对冠心病心绞痛(CHDA)患者内皮素(ET)、外周血循环内皮微颗粒(c EMPs)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市海淀医院收治的CHDA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梨酯组和联合组,每组...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硝酸异山梨酯对冠心病心绞痛(CHDA)患者内皮素(ET)、外周血循环内皮微颗粒(c EMPs)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市海淀医院收治的CHDA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梨酯组和联合组,每组各50例,梨酯组给予硝酸异山梨酯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曲美他嗪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ET、c EMPs、心搏出量(SV)、射血分数(EF)水平、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和梨酯组治疗后ET、c EMPs水平、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66.11±6.80)μg/ml、(833.47±86.97)×10~6/L、(2.67±0.36)次/周、(4.28±1.34)min/次和(81.43±8.45)μg/ml、(1 031.76±107.01)×10~6/L、(1.27±0.28)次/周、(8.67±1.78)min/次)]明显低于治疗前[(121.75±14.61)μg/ml、(1 220.52±30.97)×10~6/L、(7.59±2.23)次/周、(22.12±4.07)min/次和(120.45±14.13)μg/ml、(1 223.13±131.43)×10~6/L、(7.53±2.18)次/周、(22.43±4.11)min/次)],联合组治疗后ET、c EMPs水平和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明显低于梨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梨酯组治疗后SV、EF水平[(70.43±7.24)ml、(60.94±6.31)%和(62.47±6.58)ml、(55.12±5.45)%]明显高于治疗前[(46.13±4.86)ml、(48.69±5.24)%和(46.24±4.82)ml、(48.78±5.28)%],联合组治疗后SV、EF水平明显高于梨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00%)与梨酯组(12.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可有效改善CHDA患者的内皮功能及心肌收缩力,有利于降低心绞痛的发作频率、时间,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心绞痛 曲美他嗪 硝酸异山梨酯 内皮素 外周血循环内皮微颗粒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内皮细胞微粒miR-126和线粒体成分及黏附分子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5
作者 马艺萍 袁玉娟 +4 位作者 尼格热·阿力木 阿卜拉江·艾合麦提 马清玉 帕丽达·玉山江 穆叶赛·尼加提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2888-2896,共9页
背景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尽管目前心肌坏死的生物标志物被广泛应用,但AMI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目的探究内皮细胞微粒(EMPs)内含miR-126、线粒体成分、黏附分子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21年9月... 背景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尽管目前心肌坏死的生物标志物被广泛应用,但AMI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目的探究内皮细胞微粒(EMPs)内含miR-126、线粒体成分、黏附分子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21年9月—2022年9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的AMI患者50例(AMI组)、稳定性冠心病(SCAD)患者50例(SCAD组)、健康者50例(Control组),AMI患者和SCAD患者均在本院住院并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健康者均经过本院体检中心的评估。收集三组外周血标本及一般资料,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微粒的形态,流式细胞术鉴定EMPs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EMPs中miR-126的表达,ELISA检测EMPs中线粒体活性氧(ROS)及内含黏附分子[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E-选择素、P-选择素]的水平。结果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到,分离的微粒膜结构完整,直径在100~400 nm。与Control组相比,AMI组血浆EMPs中miR-126表达水平下降(P<0.001),ROS表达水平升高(P<0.001),VCAM-1表达水平升高(P=0.019),ICAM-1表达水平升高(P<0.001),E-选择素表达水平升高(P=0.019),P-选择素表达水平升高(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iR-126表达水平降低(OR=0.026,95%CI=0.003~0.210,P=0.001)是AMI的保护因素,ROS(OR=1.009,95%CI=1.005~1.013,P<0.001)、P-选择素表达水平升高(OR=1.063,95%CI=1.022~1.105,P=0.002)是AMI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miR-126诊断AM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16,ROS诊断AMI的AUC为0.892,P-选择素诊断AMI的AUC为0.728,miR-126、ROS、P-选择素联合诊断AMI的AUC为0.950。结论EMPs中miR-126、ROS、P-选择素以及三者联合指标均对AMI有诊断价值,并且三者联合指标诊断价值最高,这表明其可能为AMI患者的潜在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内皮细胞 微粒 MIR-126 线粒体 黏附分子 临床意义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EMPs、hs-CRP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袁晓红 李鹏 刘军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22期170-173,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内皮微颗粒(EMPs)、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住院治疗的AMI患者14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在我院治疗...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内皮微颗粒(EMPs)、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住院治疗的AMI患者14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在我院治疗的存在室性期前收缩的非AMI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EMPs、hs-CRP水平;采用Gensini评分评价观察组患者血管狭窄程度;应用冠状动脉造影检测观察组患者血管病变支数;比较不同Gensini评分和血管病变支数患者的血清EMPs、hs-CRP水平,分析血清EMPs、hs-CRP水平与Gensini评分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EMPs、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EMPs、hs-CRP水平随着Gensini评分的升高而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EMPs、hs-CRP水平随着血管病变支数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EMPs、hs-CRP水平与Gensini评分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均呈正相关(EMPs:r=0.583、0.527,P<0.05;hs-CRP:r=0.634、0.582,P<0.05)。结论AMI患者血清EMPs、hs-CRP水平异常升高,且其水平与患者冠状动脉严重程度和累及范围密切相关。EMPs、hs-CRP或可成为判断AMI病情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内皮微颗粒 超敏C反应蛋白 GENSINI评分 血管狭窄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内皮细胞微粒中miR-126和P-选择素及E-选择素水平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7
作者 马清玉 马艺萍 +4 位作者 阿卜拉江·艾合麦提 尼格热·阿力木 帕丽达·玉山江 刘柯 穆叶赛·尼加提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7期600-605,共6页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外周血内皮细胞微粒(EMPs)中miR-126、P-选择素、E-选择素的表达水平,探究其与AMI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5例AMI患者作为研究组,45例同期健康体...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外周血内皮细胞微粒(EMPs)中miR-126、P-选择素、E-选择素的表达水平,探究其与AMI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5例AMI患者作为研究组,4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冠状动脉狭窄的评估基于冠状动脉病变数量和Genisi评分。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的EMPs,用PCR法检测EMPs中的miR-126表达水平,通过ELISA法测定EMPs中的P-选择素、E-选择素表达。结果AMI组外周血EMPs中miR-126水平低于健康组,P-选择素和E-选择素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外周血EMPs中miR-126水平在三支血管病变组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双支病变组和单支病变组,且外周血EMPs中miR-126水平与Genisi评分呈负相关。外周血EMPs中P-选择素水平在三支血管病变组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双支病变组和单支病变组,且P-选择素与Genisi评分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外周血EMPs中P-选择素、E-选择是AMI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EMPs中miR-126、P-选择素及E-选择素单独诊断AMI的效能较低,外周血EMPs中miR-126、P-选择素及E-选择素联合诊断AMI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结论外周血EMPs中P-选择素和E-选择素是AMI的危险因素。外周血EMPs中miR-126、P-选择素及E-选择素联合对AMI有诊断价值,可作为AMI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内皮细胞微粒 MIR-126 P-选择素 E-选择素
下载PDF
替罗非班联合尼可地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及对MMP-9、EMPs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林开敏 何德化 谢强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年第13期2127-2130,共4页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尼可地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效果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内皮细胞微粒(EMPs)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本院接诊的136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AMI患者资料,按照治疗...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尼可地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效果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内皮细胞微粒(EMPs)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本院接诊的136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AMI患者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68例。对照组替罗非班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分析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两组血清MMP-9和EMPs水平,观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MMP-9和EMP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7d,两组MMP-9和EMPs水平均下降,且联合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心力衰竭发生率和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47%比11.76%、2.94%比13.24%;均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尼可地尔可显著提升行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的心电图疗效,降低外周血MMP-9和EMPs水平,改善内皮细胞功能,减少MACE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替罗非班 尼可地尔 基质金属蛋白酶 内皮细胞微粒
下载PDF
子痫前期患者血浆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外周血总循环微粒、凝溶胶蛋白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9
作者 王敏芳 吴叶丹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9期108-111,共4页
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血浆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 EPCR)、外周血总循环微粒(MPs)、凝溶胶蛋白(GSN)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江苏省太仓市中医医院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建立产前登记并确诊的子痫前期孕妇103例作为病例组,同期... 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血浆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 EPCR)、外周血总循环微粒(MPs)、凝溶胶蛋白(GSN)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江苏省太仓市中医医院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建立产前登记并确诊的子痫前期孕妇103例作为病例组,同期建立产前登记且健康的孕妇200名作为对照组。根据病例组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度子痫前期组(71例)、重度子痫前期组(32例)。比较各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s EPCR、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外周血总循环MPs及GSN;sEPCR、外周血总循环MPs、GSN与患者血压水平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病例组SBP、DBP高于对照组,PLT、TT、APTT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的s EPCR、外周血总循环MPs高于对照组,GSN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SBP、DBP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PLT低于轻度子痫前期组(P<0.05);两组TT、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s EPCR、外周血总循环MPs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GSN低于轻度子痫前期组(P<0.05)。子痫前期患者s EPCR、外周血总循环MPs与SBP、DBP呈正相关(r>0,P<0.05),GSN与SBP、DBP呈负相关(r<0,P<0.05)。结论 子痫前期患者s EPCR、外周血总循环MPs升高,GSN降低,并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可能与子痫前期患者呈高凝状态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凝溶胶蛋白 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 总循环微粒
下载PDF
血小板微粒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肾脏损伤的关系
10
作者 邵雯 杜彬 +1 位作者 杜爱翠 任召祺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779-784,共6页
目的 探讨血小板微粒(platelet microparticles,PMPs)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肾脏损伤的关系。方法 纳入30名DN患者、30名非DN的2型糖尿病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MPs的数量和... 目的 探讨血小板微粒(platelet microparticles,PMPs)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肾脏损伤的关系。方法 纳入30名DN患者、30名非DN的2型糖尿病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MPs的数量和表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angiotoninⅡ,Ang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水平,采用血生化检测肾脏功能。结果 DN组的PMPs数量为(1 564±346)个/μL,显著高于非DN组的(1 246±312)个/μL和对照组的(1 223±299)个/μL(P<0.05),DN组主要为表达CD62P和CD41a的PMPs,占(76.5±12.3)%。且PMPs水平和活化程度随DN进展而升高。PMPs数量与肾素等因子呈正相关(r=0.56~0.62,P<0.05),与肾小球滤过率(GFR)呈负相关(r=-0.64,P<0.05),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呈正相关(r=0.66,P<0.05),且是UAE的独立影响因素(β=12.34,P<0.05)。结论 PMPs在DN患者中表达升高,可能与肾脏损伤有关,但尚不足以证实其在D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微粒 糖尿病肾病 肾脏损伤 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 内皮功能障碍
下载PDF
miR-128-3p靶向TGF-β_(2)/JNK信号通路调控冠心病内皮细胞膜微粒及炎症因子的机制研究
11
作者 牛媛媛 付建平 张宏博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2期3342-3347,共6页
目的探讨miR-128-3p靶向转化生长因子β_(2)/c-Jun氨基末端激酶(TGF-β_(2)/JNK)信号通路调控冠心病(CHD)内皮细胞膜微粒(EMPs)及炎症因子的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miR-128-3p agomir组、NC agomir组、miR-128-3p... 目的探讨miR-128-3p靶向转化生长因子β_(2)/c-Jun氨基末端激酶(TGF-β_(2)/JNK)信号通路调控冠心病(CHD)内皮细胞膜微粒(EMPs)及炎症因子的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miR-128-3p agomir组、NC agomir组、miR-128-3p inhibitor组、NC inhibitor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建立CHD大鼠模型,miR-128-3p agomir组、NC agomir组、miR-128-3p inhibitor组、NC inhibitor组大鼠分别尾静脉注射miR-128-3p激动剂、NC agomir、miR-128-3p抑制剂、NC inhibitor,模型组和正常组大鼠尾静脉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采用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EMPs、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受体拮抗剂(IL-1Ra)水平;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变化;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TGF-β_(2)、JNK、p-JNK蛋白水平。结果正常组大鼠各项检测指标均明显优于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NC inhibitor组、NC agomir组心肌组织血清EMPs、NO、IL-6、TNF-α、TGF-β_(2)、JNK、p-JNK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miR-128-3p agomir组大鼠血清EMPs、IL-6、TNF-α水平下降最明显,而NO、IL-1Ra水平升高最显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miR-128-3p agomir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改善明显,心肌组织TGF-β_(2)、JNK、p-JNK蛋白水平降低最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调miR-323-3p能通过抑制TGF-β_(2)/JN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TGF-β_(2)、JNK、p-JNK)水平,降低CHD大鼠EMPs及炎症因子水平,在CHD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28-3p 转化生长因子β_(2)/c-Jun氨基末端激酶 冠心病 内皮细胞膜微粒 炎症因子
下载PDF
替格瑞洛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EMPs和sICAM-1的影响及预后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谭文鹏 李文杰 何晓青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30期142-145,共4页
目的观察并探讨替格瑞洛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血清内皮细胞微粒(EMPs)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水平变化及预后。方法选取2019年1—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NSTE-ACS患者146例,根据随机... 目的观察并探讨替格瑞洛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血清内皮细胞微粒(EMPs)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水平变化及预后。方法选取2019年1—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NSTE-ACS患者14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73例,氯吡格雷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替格瑞洛组给予替格瑞洛治疗。观察两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术后24 h、术后7 d和术后30 d的EMPs和sICAM-1的水平变化。随访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和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EMPs和sICAM-1水平在术后24 h较PCI前均明显上升,在术后7 d较术后24 h均显著下降,在术后30 d较术后7 d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EMPs和sICAM-1水平在术后7 d均低于氯吡格雷组、在术后30 d均低于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氯吡格雷组比较,替格瑞洛组总体MACE事件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治疗NSTE-ACS患者,能够更加迅速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并降低炎症反应,从而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增加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格瑞洛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 内皮细胞微粒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下载PDF
Dynamics of circulating microparticles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nd transplantation:Is it really reliable marker? 被引量:3
13
作者 Ismail Dursun Sibel Yel Emel Unsur 《World Journal of Transplantation》 2015年第4期267-275,共9页
The deterioration of endothelial structure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vascular diseases. It is believed that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starts in the early stage of kidney disease and is a risk fac... The deterioration of endothelial structure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vascular diseases. It is believed that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starts in the early stage of kidney disease and is a risk factor of an unfavorable cardiovascular prognosis. Because a direct assessment of biological states in endothelial cells is not applicable, the measurement of endothelial microparticles(EMPs) detached from endothelium during activation or apoptosis is thought to be a marker of early vascular disease and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 Few studies have shown increased circulating EMP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CKD.MPs contain membrane proteins and cytosolic material derived from the cell from which they originate. EMPs having CD144, CD 146, CD31+/CD41-, CD51 and CD105 may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damage and determine asymptomatic patients who might be at higher risk of developing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CKD and renal transpl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endothelial microparticles KIDNEY transplantatio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下载PDF
小儿川崎病EMPs、TNF-α、IL-6的水平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4
14
作者 蔡泽波 韦明 +1 位作者 贾高泉 李燕芳 《吉林医学》 CAS 2022年第4期922-925,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川崎病(KD)外周血内皮细胞微粒(EMPs)、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的表达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CALs)的关系。方法:选取KD患儿40例为观察组,其中病程中伴有CALs患儿13例为CALs组,未伴CALs患儿27例为NCALs组;选... 目的:探讨小儿川崎病(KD)外周血内皮细胞微粒(EMPs)、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的表达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CALs)的关系。方法:选取KD患儿40例为观察组,其中病程中伴有CALs患儿13例为CALs组,未伴CALs患儿27例为NCALs组;选取发热≥5 d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20例为对照组。对急性期和恢复期观察组、对照组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EMPs,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外周血TNF-α、IL-6的水平,并统计分析。结果:①观察组急性期EMPs、TNF-α、IL-6水平均高于观察组恢复期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期EMPs、TNF-α、IL-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CALs组急性期EMPs、TNF-α、IL-6水平均高于NCALs组急性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EMPs、TNF-α、IL-6预测观察组发生CALs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8(95%CI:0.687~0.968,P<0.01)、0.684(95%CI:0.489~0.878,P>0.05)、0.819(95%CI:0.688~0.950,P<0.01),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38×10^(3)/μl、31.51 pg/ml、123.17 pg/ml,约登指数分别为0.584、0.388、0.590,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9%和81.5%、46.2%和92.6%、92.3%和66.7%。结论:小儿KD外周血EMPs、TNF-α、IL-6水平存在动态变化,与机体血管炎的进展有关,特别是EMPs、IL-6的检测有利于对KD患者出现CALs的早期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病变 内皮细胞微粒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曲美他嗪结合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及血清MMP-9、MDA、cEMPs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芳兵 李艳萍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13期143-144,共2页
目的:探讨给予冠心病患者曲美他嗪结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其心功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丙二醛(MDA)、外周血循环内皮微颗粒(cEMPs)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本院接收的74例冠心病患者,通过单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给予冠心病患者曲美他嗪结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其心功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丙二醛(MDA)、外周血循环内皮微颗粒(cEMPs)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本院接收的74例冠心病患者,通过单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37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曲美他嗪治疗。对比两组心功能、血清相关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清MMP-9、MDA水平低于对照组,cEMPs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冠心病患者曲美他嗪结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改善心功能,提高cEMPs水平,降低血清MMP-9、MDA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阿托伐他汀 曲美他嗪 心功能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丙二醛 外周血循环内皮微颗粒
下载PDF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小鼠血清EMPs和NGAL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丙寅 周强 +1 位作者 段鹏 杨震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638-642,667,共6页
目的:研究小鼠血清内皮细胞微粒(EMPs)、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对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的预测价值。方法:40只SPF级昆明种小鼠均分为高吸气末峰压组、低吸气末峰压组、大潮气量组、小潮气量组及对照组,分别采... 目的:研究小鼠血清内皮细胞微粒(EMPs)、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对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的预测价值。方法:40只SPF级昆明种小鼠均分为高吸气末峰压组、低吸气末峰压组、大潮气量组、小潮气量组及对照组,分别采用相应的机械通气(MV)策略构建急性VILI模型,对照组小鼠仅切开气管;造模通气2 h时,比较5组小鼠血清EMPs、NGAL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EMPs、NGAL的相关性;观察4组MV模型小鼠肺损伤程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EMPs、NGAL对重度肺损伤的预测价值。结果:造模通气2 h时,5组小鼠血清EMPs、NGAL水平比较,高吸气末峰压组>低吸气末峰压组>大潮气量组及小潮气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EMPs与NGAL有正相关关系(r=0. 515,P=0. 003);4组MV小鼠肺损伤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轻度肺损伤、中度肺损伤小鼠血清EMPs水平低于重度肺损伤小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轻度肺损伤小鼠血清NGAL水平低于重度肺损伤小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EMPs与NGAL联合预测重度肺损伤小鼠价值较高(AUC=0. 910、敏感度为98. 0%、特异度为76. 9%)。结论:EMPs与NGAL有望作为诊断及判断VILI严重程度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内皮细胞微粒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高吸气末峰压 低吸气末峰压 大潮气量 小潮气量
下载PDF
振源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循环微粒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文波 常凤军 +3 位作者 王亚萍 杨禹娟 王群让 尤红俊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3年第10期1809-1815,共7页
目的:循环微粒(microparticles,MPs)在心血管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而振源胶囊在治疗心力衰竭方面有独到优势。本研究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服用振源胶囊前后体内MPs含量及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就诊于陕西中医药大学... 目的:循环微粒(microparticles,MPs)在心血管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而振源胶囊在治疗心力衰竭方面有独到优势。本研究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服用振源胶囊前后体内MPs含量及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就诊于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的3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抽取患者服用振源胶囊前及服用振源胶囊12周后的空腹静脉血,离心提取患者体内的MPs并检测其浓度及来源,而后检测服药前后MPs对离体SD大鼠胸主动脉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服药前比较,服用振源胶囊12周后患者体内MPs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振源胶囊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MPs对离体大鼠血管舒张功能的损害,同时还部分抑制了MPs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中eNOS和NO的下调作用(均P<0.05)。结论:振源胶囊可能部分通过抑制MPs对内皮功能的损害发挥其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心血管保护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循环微粒 一氧化氮 内皮功能
下载PDF
降尿酸治疗对痛风合并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微粒含量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玮 邓毅凡 张晶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降尿酸治疗对痛风合并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微粒(EMPs)含量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选取137例痛风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存在高尿酸血症。使用非布司他治疗3个月后,将患者根据尿酸达标情况分为达标组70例... 目的探讨降尿酸治疗对痛风合并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微粒(EMPs)含量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选取137例痛风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存在高尿酸血症。使用非布司他治疗3个月后,将患者根据尿酸达标情况分为达标组70例和非达标组67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EMPs含量及降尿酸治疗1年内MACE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组EMPs含量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标组治疗后EMPs含量为(1.64±0.48)%,低于非达标组的(1.97±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MPs降低水平与尿酸降低水平呈正相关(r=0.374,P<0.05)。达标组降尿酸治疗1年内MACE发生率为15.71%,低于非达标组的3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标性降尿酸治疗能够显著改善痛风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MACE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冠心病 高尿酸血症 内皮微粒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内皮细胞微粒预测急性脑卒中预后转归的临床价值
19
作者 杜赟 张茹 +2 位作者 江毓 刘大成 张桂莲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3年第4期484-486,491,共4页
目的 分析内皮细胞微粒(EMPs)预测急性脑卒中(AIS)预后转归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连续招募2019年4月—2021年9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明确诊断为AIS患者127例,归为AIS组;招募同期于本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30例,归为对照组。抽取所... 目的 分析内皮细胞微粒(EMPs)预测急性脑卒中(AIS)预后转归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连续招募2019年4月—2021年9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明确诊断为AIS患者127例,归为AIS组;招募同期于本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30例,归为对照组。抽取所有受试者血标本检测EMPs水平,比较两组EMPs水平差异,AIS患者院外预后转归,分析影响AIS预后不良因素,评估EMPs预测AIS临床预后的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IS组循环低密度脂蛋白(LDL-C)、同型半胱氨酸(Hcy)及EMPs水平显著升高;预后不良亚组较预后良好亚组患者Hcy、EMPs、NIHSS评分及mRs评分显著增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mRs评分、EMPs、NIHSS评分及Hcy是AIS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优势比分别为2.39(1.29~5.85)、20.77(14.01~36.32)、6.13(3.84~15.01)及1.08(1.02~1.46);EMPs预测AIS预后不良的价值曲线下面积(AUC)(95%CI)为0.83(0.77~0.91)。结论 EMPs是影响AIS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也是潜在的评估预后不良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微粒 急性脑卒中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红细胞循环调节作用与糖尿病的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丽丽 李晓晶 +1 位作者 胡毕斯哈拉图 苏燕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3年第4期399-402,共4页
传统的观点认为红细胞(RBCs)是一种结构简单功能单一的细胞,但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RBCs不是被动地对周围环境做出反应,而是具有自我调节特性的高度活跃细胞,可以改变血液的流动行为。本文从输出血管活性介质、与血管内皮细胞相互作... 传统的观点认为红细胞(RBCs)是一种结构简单功能单一的细胞,但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RBCs不是被动地对周围环境做出反应,而是具有自我调节特性的高度活跃细胞,可以改变血液的流动行为。本文从输出血管活性介质、与血管内皮细胞相互作用、改变血流变和释放衍生微粒等方面就RBCs对循环的调节作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及治疗提供新的视角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血管调节性介质 血管内皮细胞 血流变 衍生微粒 糖尿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