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4篇文章
< 1 2 9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the Market Revolution of America Rural Society During the First Half of the 19th Century
1
作者 Xu Jing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92-298,共7页
The Market Revolution took place in America during the first half of the 19th century,and the new trend of development promoted the transition from a traditional rural society to a market society.The influences brough... The Market Revolution took place in America during the first half of the 19th century,and the new trend of development promoted the transition from a traditional rural society to a market society.The influences brought by the Market Revolution are as follows:the status of the rural women has been improved;the ideas of market and the sense of competition have been strengthened;American economy developed rapidly,and both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s have been broadened.The experiences of the transition from rural society to market society include:government supported the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 agriculture;all sectors of society paid attention to agriculture;the quality of agriculture products was guaranteed;however,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damaged the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社会 农村妇女 美国经济 市场化 农业产品 竞争意识 国际市场 政府支持
下载PDF
Electricity Generation,Supply and Consumption Grew Steadily,Construction Efforts of urban and Rural Power Grids Intensified──Analysis of Power Production, Construction and Society's Consumption in the First Half of This Year
2
《Electricity》 2000年第3期7-10,共4页
关键词 In Construction and society’s Consumption in the First Half of This Year Electricity Generation Supply and Consumption Grew Steadily Construction Efforts of urban and rural Power Grids Intensified Grids
下载PDF
城镇化快速推进背景下新乡村的空间分化及其治理转向 被引量:2
3
作者 吴宗友 管其平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80,共9页
进入新时代以来,城市化的持续扩张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推进极大地促进了乡村传统物理空间的迭代更新、传统社会空间的现代性转变以及新型数字空间的全面建设。在城镇化发展较为突出的新乡村,乡村社会从静态稳定的空间状态向流动易... 进入新时代以来,城市化的持续扩张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推进极大地促进了乡村传统物理空间的迭代更新、传统社会空间的现代性转变以及新型数字空间的全面建设。在城镇化发展较为突出的新乡村,乡村社会从静态稳定的空间状态向流动易变的多维空间复合体迅速转型。基于此事实,为了回应时代发展要求,科学建构与乡村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空间治理范式,有必要深入分析城镇化快速推进地区乡村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所展现出来的空间机制和空间变化过程,充分揭示其衍生的多维空间张力,从而为新乡村社会空间治理实践提供理论基础。新乡村社会空间治理须注重乡村社会的多维空间特性及其治理的空间内涵,将乡村空间视为重要的实践对象和治理资源,重视空间正义,尊重村民主体性,科学整合多重空间资源,进而推动乡村社会从静态的“空间中治理”到动态的“空间治理”的治理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社会 空间分化 空间治理
下载PDF
技能型社会建设的中国特色议题及其理论拓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星 王雪莲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2,共11页
“技能型社会”作为本土原创性概念尤其需要关注中国技能型社会建设过程中的特色议题,这是其能否有效解释中国现实问题的关键。在中国技能型社会建设进程中,“社会”角色定位、劳动力市场的体制分割,以及城乡分化是其中值得重点关注的... “技能型社会”作为本土原创性概念尤其需要关注中国技能型社会建设过程中的特色议题,这是其能否有效解释中国现实问题的关键。在中国技能型社会建设进程中,“社会”角色定位、劳动力市场的体制分割,以及城乡分化是其中值得重点关注的特色议题。从跨学科的“大职业教育主义”视角对中国职业教育体系支撑技能型社会建设过程中的本土事实展开深入实证分析,才能从理论上丰富和充实“技能型社会”概念的适应性和解释力,也才能更好地从实践中探寻中国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本土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能型社会 体制分割 城乡分化 大职业教育主义
下载PDF
内外兼具:紧密型农企利益联结机制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2
5
作者 熊凤水 徐丽 《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5,共10页
构建科学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是促进龙头企业与农户稳固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要抓手。J企业以合作社为载体,通过微笑曲线两端的农资销售和产品精深加工“外”的利润弥补中间农业生产环节“内”的收益不足,并采用股权联盟... 构建科学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是促进龙头企业与农户稳固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要抓手。J企业以合作社为载体,通过微笑曲线两端的农资销售和产品精深加工“外”的利润弥补中间农业生产环节“内”的收益不足,并采用股权联盟二次分红的核心模式让生产环节“内”的农民得以分享销售环节“外”的利益。借助“职业农民代表制”和“农事宝”管理服务软件,让“外”农民有效参与企业“内”事务,用系统自动生成“内”的数据破解熟人社会拉不下脸面“外”的农业生产管理监督困境。通过“互利共赢”的村企合作方式淡化“外”企业与村庄“内”的边界,夯实下乡资本的乡土社会基础。以“内外兼具”的形式将各合作主体凝聚起来,形成稳固的利益联合体,建立多元参与、多层次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夯实多主体合作利益基础,促进了资本下乡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联结机制 乡土社会 资本下乡
下载PDF
纵横协同:新乡贤文化建设的双重路径 被引量:3
6
作者 刘社瑞 韩茹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200,共9页
新乡贤文化是由传统乡贤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而来的新型文化形态,以其独特作用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政府和社会是新乡贤文化建设的两种力量,并以此形成了政府主导式建设路径和社会主动式建设路径。政府主导式建设路径以做好顶层设... 新乡贤文化是由传统乡贤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而来的新型文化形态,以其独特作用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政府和社会是新乡贤文化建设的两种力量,并以此形成了政府主导式建设路径和社会主动式建设路径。政府主导式建设路径以做好顶层设计、整合各种资源、注重授权赋能为主要抓手,通过行政纵向推动力量引领新乡贤文化建设;社会主动式建设路径则以乡村内生力量、特色化的优势资源和参与式行动为依托,通过内生横向协商方式践行新乡贤文化建设。双重建设路径虽共存于乡村场域,但二者属性不同,需通过纵横协同形成新乡贤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使新乡贤文化建设更具持续性和实效性。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双重路径的纵横协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双重建设路径应顺应时代新要求,遵循互嵌互融逻辑,在互动-嵌入-融合中实现纵横协同,共同服务于新乡贤文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乡贤文化 政府主导式建设路径 社会主动式建设路径 协同 互嵌互融
下载PDF
风险治理视域下韧性乡村建设的生成逻辑与前进路径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毅 许晨杨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0,共10页
韧性乡村建设聚焦于常态与应急相结合的乡村风险治理体系,对于提升乡村整体韧性能力、应对各种常态化风险挑战以及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基于制度分析与发展(IAD)框架,从风险情境、制度结构以及理性行动三个维度探析韧性乡... 韧性乡村建设聚焦于常态与应急相结合的乡村风险治理体系,对于提升乡村整体韧性能力、应对各种常态化风险挑战以及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基于制度分析与发展(IAD)框架,从风险情境、制度结构以及理性行动三个维度探析韧性乡村建设的生成逻辑,并结合帕森斯AGIL功能模型从常态化风险治理机制的适应功能、乡村整体韧性的目标达成、多元化治理主体联动的整合协同以及数字技术赋能韧性乡村的模式维持四个方面提出韧性乡村建设的实践路径,厘清韧性乡村的常态化风险治理机制、目标导向、行动参与者以及良性运作手段等核心问题。面对常态化风险的冲击和干扰,韧性乡村建设通过采取理性行动、发挥多元化主体联动以及全周期风险治理的优势,提升乡村在经济、生态、文化等各方面的韧性能力,以应对各种常态化风险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乡村建设 风险治理 风险社会
下载PDF
“乡村医疗社会”的生成与显现——基于一个农村老人生病、治疗与护理的医学人类学观察与思考
8
作者 杜靖 杜若桑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4,共10页
乡村居家治疗与照护中的疾病不仅是科学的存在,也是宇宙论意义的存在以及在世的存在。就科学的存在而言,疾病是自然界的物质与病者的身体相遇而互构出来的一种界面,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在这个界面上实施干预。就宇宙论意义的存在而言,疾... 乡村居家治疗与照护中的疾病不仅是科学的存在,也是宇宙论意义的存在以及在世的存在。就科学的存在而言,疾病是自然界的物质与病者的身体相遇而互构出来的一种界面,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在这个界面上实施干预。就宇宙论意义的存在而言,疾病是宇宙神秘力量的显象,需要借助秘术和民俗医疗手段进行救治。就在世的存在而言,疾病创建了以病人为核心的医疗社会,该类医疗社会是各种医学知识观念显象、具身与交流的场域,即科学的存在和宇宙论的存在在其中存在。然而,按照西方医学科学模式开展救治和护理的城镇医院则把上述诸多内容屏蔽在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居家医疗照护 乡村医疗社会 医疗人类学 在世
下载PDF
政策激活自治:农村公共品有效供给的实践路径——以人居环境整治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波 《决策与信息》 2024年第6期57-67,共11页
在农村公共品供给中,一些村庄在政策的牵引下,动员村庄精英和普通村民积极参与公共品供给的民主实践,从而激活了村庄潜在的治理能力,实现了公共品的有效供给。这种现象可称之为“政策激活自治”。公共品供给政策的灵活性、以村干部为核... 在农村公共品供给中,一些村庄在政策的牵引下,动员村庄精英和普通村民积极参与公共品供给的民主实践,从而激活了村庄潜在的治理能力,实现了公共品的有效供给。这种现象可称之为“政策激活自治”。公共品供给政策的灵活性、以村干部为核心的组织动员能力以及以小组为单位的内生性治理能力构成了政策激活自治的政策、组织和社会基础。基于公共品分类的视角可发现,政策的牵引效应主要作用于与农民关系紧密、投入较少的建设项目上,而对与农民关系松散、投入较多的公共项目作用有限。政策激活自治的存在,启发我们在公共品供给中掌握政策统一性和灵活性的平衡,区分不同项目与农民的利益链接,通过适当的政策激发村民参与的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品供给 村民自治 政策激活自治 村庄社会 人居环境 农村社区治理
下载PDF
山西革命根据地的冬学运动与乡村社会变迁
10
作者 薛慧锋 白雪枫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96-103,共8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立足山西革命根据地,创造性地实施与当时革命战情、农村实情相结合的冬学运动,并以文化教育为主要实施媒介,以群众斗争的普遍发动为核心策略,全面开展对山西乡村民众的文化识字、政治思想、科学卫生及文...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立足山西革命根据地,创造性地实施与当时革命战情、农村实情相结合的冬学运动,并以文化教育为主要实施媒介,以群众斗争的普遍发动为核心策略,全面开展对山西乡村民众的文化识字、政治思想、科学卫生及文化娱乐等教育工作,促进了山西乡村社会的深刻变迁与现代化转型。冬学运动对乡村社会变迁的推动效应,主要体现为培养新型农民、重建乡村社会政治秩序、树立新的劳动观念和进步生产方式、确立全新社会风气、创设进步文化生活等五个方面,再现中国共产党在乡村社会如何以冬学运动为抓手,实现乡村社会现代化变迁与发展的历史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革命根据地 冬学运动 乡村社会变迁
下载PDF
再论中国社会的乡土性--阅读《乡土中国》的新探索
11
作者 赵旭东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8,153,共19页
在我们重新去阅读费孝通半个多世纪以前出版的《乡土中国》一书时,当是以深入认识此书背后作者的写作方式为开始的,借此而成为理解乡土中国自身发展历程的一种独特方式的新发现,并寻求一种在观念中存在的乡土中国来作为社会学、人类学... 在我们重新去阅读费孝通半个多世纪以前出版的《乡土中国》一书时,当是以深入认识此书背后作者的写作方式为开始的,借此而成为理解乡土中国自身发展历程的一种独特方式的新发现,并寻求一种在观念中存在的乡土中国来作为社会学、人类学知识探索的独特性路径的梳理。还需要从清楚地析分出《乡土中国》一书的剖面图而去追溯此书背后所隐含着的可能的人类学原理,而这种原理的核心的核心就在于其对乡土本色的发现和解释。与此同时,我们也同样要从一种变化的语境之中去探索乡土中国自身的文化转型的发生,这自然也体现出了日益融入到了世界文明进程中的文化自觉,这种文化自觉意识也正是费孝通一生之中从《乡土中国》一书为开始而一以贯之地试图要去予以揭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中国 费孝通 乡土性 知识探索 文化自觉
下载PDF
重访传统:从“相忘”认识近世中国的小政府特色
12
作者 罗志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6-131,214,215,共18页
近代中国在西潮冲击下发生巨变,形成一些固化的认知,导致传统常被“讲错”。传统被误读的一个基本因素是汉代确立的经典多是为“封建”时代所设计和书写的,却承担着指引郡县时代政治和民生的重大责任。充分认识封建与郡县理念的持续紧张... 近代中国在西潮冲击下发生巨变,形成一些固化的认知,导致传统常被“讲错”。传统被误读的一个基本因素是汉代确立的经典多是为“封建”时代所设计和书写的,却承担着指引郡县时代政治和民生的重大责任。充分认识封建与郡县理念的持续紧张,才能理解大一统的中国。包括专制与自治是否并存、小政府或大政府的政治模式,以及乡土社会是流动的还是呆滞的等关键问题,都需要重新认识。通过重访并据史迹重建传统的一些基本面相,可以清晰地看到,基于朝廷与民“相忘”的放任理念,在古代形成了一种上有专制、下有自治的小政府模式。而其前提,正是民间自身保持活络的流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制 自治 小政府 封建 郡县 乡土社会 流动
下载PDF
汉唐西北地区基层行政的帝制化
13
作者 刘再聪 魏铎 《古代文明(中英文)》 2024年第2期89-96,M0005,M0006,共10页
秦汉时期,中国完全进入帝制社会。帝制社会体现在很多方面,基层行政组织也不例外。近代以来,甘肃、新疆、青海、内蒙古西部等西北地区发现了大量秦汉至唐宋时期的文献资料。这些出土文书内容丰富,资料原始性强,其中大量有关县以下基层... 秦汉时期,中国完全进入帝制社会。帝制社会体现在很多方面,基层行政组织也不例外。近代以来,甘肃、新疆、青海、内蒙古西部等西北地区发现了大量秦汉至唐宋时期的文献资料。这些出土文书内容丰富,资料原始性强,其中大量有关县以下基层行政组织的记载,是研究秦汉以来乡、里、村、坊等基层行政制度实施与推行的珍贵史料,是西北地区逐步进入帝制社会曲折历程的历史见证。西汉武帝时期,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内地实施的乡里制也推行于河西走廊地区。十六国北朝时期,汉以来的以西乡、东乡、北乡、都乡等为代表的方位名乡制及里的建制在河西走廊地区以及吐鲁番地区得以沿袭和实施,地方行政体系排列顺序基本上是郡—县—乡—里。唐朝时期,内地基层行政制度推行于更向西的以羁縻州制为主的西域地区。与县以上体制多变比较,西域地区的基层行政体系更具有稳定性。总体而言,随着唐的基层行政制度在西域地区的全方位推行,西北地区最终完成了帝制社会化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行政制度 帝制社会 出土文献
下载PDF
以银发经济推进农村互助养老发展的政策支持研究——以J省X市颐养之家为例
14
作者 杨芳勇 张晓霞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24年第4期60-70,共11页
我国首部“银发经济”政策文件出台,为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提供了“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的实践场域。通过对具有全国性影响的J省X市颐养之家的典型案例分析发现,当前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主要政策目标是为有需要的农村留守、独居... 我国首部“银发经济”政策文件出台,为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提供了“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的实践场域。通过对具有全国性影响的J省X市颐养之家的典型案例分析发现,当前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主要政策目标是为有需要的农村留守、独居及困难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兜底型养老。在银发经济“产品化-商品化-产业化”阶段性发展的大趋势下,农村互助养老还可以是普惠式养老,更应该是高质量的积极养老。针对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在政策执行中分配基础、分配内容、输送策略、筹资机制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建议将发挥有效市场作用与有为政府作用更好结合,进一步完善优化政策支持,纳入“一老一小”,扩展受益对象;引进商品化竞争机制,丰富服务供给;推动多主体跨部门合作,形成网状输送;划定红线并链接资源,发展团结经济,着力推动农村互助养老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老龄化社会 银发经济 农村互助养老 社会福利政策 颐养之家
下载PDF
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保障中的实践路径与历史贡献
15
作者 张寒生 杨梦晓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24年第3期66-71,共6页
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文章回顾了图书馆在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中的法律保障、体制变革、规划引领、服务创新等实践路径,总结了其资源与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区域发展差距不断缩小、基层均等化服务显著提... 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文章回顾了图书馆在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中的法律保障、体制变革、规划引领、服务创新等实践路径,总结了其资源与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区域发展差距不断缩小、基层均等化服务显著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均得到基本保障等主要历史贡献,提出新时代图书馆应当紧密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特征,进一步推进优质均衡的图书馆现代化体系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区域平衡和人群均等化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 公共文化服务 城乡一体化 均等化服务 小康社会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林类高职院校农业特色社团建设研究
16
作者 张欢 唐智 姜宽舒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5-58,63,共5页
农林类高职院校依托专业特色主动作为,积极打造农业特色社团,在实践内容、育人功能、品牌提升、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取得了实效。现阶段,农林类高职院校农业特色社团建设还存在管理机制缺乏全局性,运行效果不佳;建设缺乏系统性,社团活力不... 农林类高职院校依托专业特色主动作为,积极打造农业特色社团,在实践内容、育人功能、品牌提升、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取得了实效。现阶段,农林类高职院校农业特色社团建设还存在管理机制缺乏全局性,运行效果不佳;建设缺乏系统性,社团活力不够;实践活动缺乏延续性,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坚持项目化执行,优化管理机制;推进品牌化建设,增强社团活力;开展常态化实践,深化校地合作等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林类高职院校 农业特色社团
下载PDF
乡村数字治理的内在逻辑、潜在风险及消解策略 被引量:2
17
作者 许欢科 韦安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5-44,共10页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与数字乡村战略等宏观顶层设计的相继提出,乡村治理的数字化转型已然成为一种必然趋向。在乡村数字治理的实践过程中,主要以数字技术整合治理资源、促进信息流通与激活乡村公共信任的价值逻辑和多元主体之间不断交织与...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与数字乡村战略等宏观顶层设计的相继提出,乡村治理的数字化转型已然成为一种必然趋向。在乡村数字治理的实践过程中,主要以数字技术整合治理资源、促进信息流通与激活乡村公共信任的价值逻辑和多元主体之间不断交织与调适后共同选择的制度逻辑与为乡村治理赋权增能的技术逻辑为主要表现内容,共同构成了乡村数字治理的内在逻辑。当前,现代化数字技术与乡村社会长期形成的传统治理模式并不会自然达成耦合协调,出现数字技术侵蚀乡土性、消解自治性与催生伦理风险等问题。未来,乡村数字治理需要通过促进数字技术与乡村社会有效融合、强化基层党组织引领责任与村级组织力量、塑造“以人民为中心”的智慧乡村伦理规范等策略加以消解,从而保护乡村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数字治理 数字乡村 乡村社会 数字技术赋能
下载PDF
中国社会性质论战与无锡、保定农村调查 被引量:1
18
作者 隋福民 孙健 《国家现代化建设研究》 2024年第1期130-145,共16页
中国社会性质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之一。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前半期,中国学术界发生了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激烈论战。著名学者陈翰笙组织青年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从当时中国最急迫的农村问题切入,在无锡、保定开展深入系... 中国社会性质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之一。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前半期,中国学术界发生了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激烈论战。著名学者陈翰笙组织青年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从当时中国最急迫的农村问题切入,在无锡、保定开展深入系统的农村经济调查,搜集了大量的实际证据,对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性质和经济结构,尤其是中国农村社会性质等问题进行了扎实的论证。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近代中国农村,地权分散、捐税负担较重,农民受到地租、高利贷等的多重剥削,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特征,由此证明了中国近代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些成果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理论提供了现实支撑,客观上促进了革命理论和思想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性质论战 无锡、保定农村调查 陈翰笙
下载PDF
双逻辑下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基于35位乡村干部访谈文本的扎根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二进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推动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有机融合、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以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例,基于北京、浙江、山东、青海、贵州5个省份的27个乡镇和35位乡村干部的访谈文本和文件资料,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探讨乡村生...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推动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有机融合、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以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例,基于北京、浙江、山东、青海、贵州5个省份的27个乡镇和35位乡村干部的访谈文本和文件资料,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探讨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影响因素和实现路径。研究发现,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受到政府和社会双重逻辑的影响。产品提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基层治理这4个要素是影响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关键。在提炼范畴的基础上,归纳出基础、推动、提升和保障四大对应机制,阐述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具体运行机理。在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的合力作用下通过扩大优质产品供给、刺激生态产品消费需求、完善基础调查监测体系、培育市场交易机制、提高支撑能力、发挥社会组织带动作用等措施促进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进而助力共同富裕,实现生态共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生态产品 政府-社会融合 扎根理论
下载PDF
数字技术嵌入乡村社会——应用场景、实践困境及优化策略 被引量:1
20
作者 卢义桦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24,共5页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建设行动进程加速,数字技术不断融合乡村生活,并形塑乡村社会形态。文章从乡村振兴的整体性视角出发,聚焦数字技术嵌入乡村社会并形塑共同体形态的应用场景,在此基础上阐释数字技术助力乡村社会共...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建设行动进程加速,数字技术不断融合乡村生活,并形塑乡村社会形态。文章从乡村振兴的整体性视角出发,聚焦数字技术嵌入乡村社会并形塑共同体形态的应用场景,在此基础上阐释数字技术助力乡村社会共同体重建的现实困境,并从基础设施、数字经济、基层治理、数字素养等方面提出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乡村社会 应用场景 实践困境 优化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