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ynamic response of mountain tunnel,bridge,and embankment along the Sichuan-Tibet transportation corridor to active fault based on model tests
1
作者 HUANG Beixiu QIAO Sijia +2 位作者 CHEN Xulei LI Lihui QI Shengwe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1期182-199,共18页
The Sichuan-Tibet transportation corridor is prone to numerous active faults and frequent strong earthquakes.While extensive studies have individually explored the effect of active faults and strong earthquakes on dif... The Sichuan-Tibet transportation corridor is prone to numerous active faults and frequent strong earthquakes.While extensive studies have individually explored the effect of active faults and strong earthquakes on different engineering structures,their combined effect remains unclear.This research employed multiple physical model tests to investigate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various engineering structures,including tunnels,bridges,and embankments,under the simultaneous influence of cumulative earthquakes and stick-slip misalignment of an active fault.The prototype selected for this study was the Kanding No.2 tunnel,which crosses the Yunongxi fault zone within the Sichuan-Tibet transportation corridor.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tunnel,bridge,and embankment exhibited amplification in response to the input seismic wave,with the amplification effect gradually decreasing as the input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PGA)increased.The PGAs of different engineering structures were weakened by the fault rupture zone.Nevertheless,the misalignment of the active fault may decrease the overall stiffness of the engineering structure,leading to more severe damage,with a small contribution from seismic vibration.Additionally,the seismic vibration effect might be enlarged with the height of the engineering structure,and the tunnel is supposed to have a smaller PGA and lower dynamic earth pressure compared to bridges and embankments in strong earthquake zones crossing active faults.The findings contribute valuable insights for evaluating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various engineering structures crossing an active fault and provide an experimental reference for secure engineering design in the challenging conditions of the Sichuan-Tibet transportation corrid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namic response engineering structure Sichuan-Tibet transportation corridor active fault earthquake Model test
下载PDF
Ge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of traffic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mong 7.0-8.5 magnitude earthquake areas:Practice from the Sichuan-Tibet transport corridor in the eastern Tibetan Plateau
2
作者 Ning Zhong Xian-bing Zhang +5 位作者 Chang-bao Guo Zhen Yang Hao Yu Rui-an Wu Yang Wang Hai-bing Li 《China Geology》 CAS CSCD 2024年第4期605-629,共25页
At least 13 active fault zones have developed in the Ya'an-Linzhi section of the Sichuan-Tibet transport corridor,and there have been undergone 17 MS≥7.0 earthquakes,the largest earthquake is 1950 Chayu MS 8.5 ea... At least 13 active fault zones have developed in the Ya'an-Linzhi section of the Sichuan-Tibet transport corridor,and there have been undergone 17 MS≥7.0 earthquakes,the largest earthquake is 1950 Chayu MS 8.5 earthquake,which has very strong seismic activity.Therefore,carrying out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n the Sichuan-Tibet transport corridor is a huge challenge for geological technological personnel.To determining the spatial geometric distribution,activity of active faults and geological safety risk in the Sichuan-Tibet transport corridor.Based on remote sensing images,ground surveys,and chronological tests,as well as the deep geophysical and current GPS data,we investigated the geometry,segmentation,and paleoearthquake history of five major active fault zones in the Ya'an-Linzhi section of the Sichuan-Tibet transport corridor,namely the Xianshuihe,Litang,Batang,Jiali-Chayu and Lulang-Yigong.The five major fault zones are all Holocene active faults,which contain strike-slip components as well as thrust or normal fault components,and contain multiple branch faults.The Selaha-Kangding segment of the Xianshuihe fault zone,the Maoyaba and Litang segment of the Litang fault zone,the middle segment(Yigong-Tongmai-Bomi)of Jiali-Chayu fault zone and Lulang-Yigong fault zone have the risk of experiencing strong earthquakes in the future,with a high possibility of the occurrence of MS≥7.0 earthquakes.The Jinsha River and the Palong-Zangbu River,which is a high-risk area for geological hazard chain risk in the Ya'an-Linzhi section of the Sichuan-Tibet transport corridor.Construction and safe operation Ya'an-Linzhi section of the Sichuan-Tibet transport corridor,need strengthen analysis the current crustal deformation,stress distribution and fault activity patterns,clarify active faults relationship with large earthquakes,and determine the potential maximum magnitude,epicenters,and risk range.This study provides basic data for understanding the activity,seismicity,and tectonic deformation patterns of the regional faults in the Sichuan-Tibet transport corrid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thquake belt active fault PALEOearthquake Seismicity earthquake landslide Sichuan-Tibet transport corridor Tectonic deformation pattern Stress distribution Geological disater survey engineering Remote sensing survey
下载PDF
2022年青海门源M_(S)6.9地震地表破裂带宽度调查与启示
3
作者 牛鹏飞 韩竹军 +2 位作者 郭鹏 李科长 吕丽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8-570,共23页
地震地表破裂带是地震破裂在地表的直接表现,其宽度是活断层"避让带"和工程抗震设防重要的指示参数.无人机等测量手段的发展为获取地表破裂带的高分辨率影像数据、精细测量破裂带宽度、分析破裂带宽度空间分布特征以及限定合... 地震地表破裂带是地震破裂在地表的直接表现,其宽度是活断层"避让带"和工程抗震设防重要的指示参数.无人机等测量手段的发展为获取地表破裂带的高分辨率影像数据、精细测量破裂带宽度、分析破裂带宽度空间分布特征以及限定合理的活断层"避让带"提供了有利条件.2022年门源M_(S)6.9地震在青藏高原东北缘冷龙岭与托莱山断裂阶区部位产生了显著的左旋走滑型地表破裂带.基于震后获取的高精度无人机正射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文中在门源地震地表破裂带全段精细解译的基础上,沿走向间隔100 m测量了251个宽度数据,R1破裂带最大宽度为209.78±14 m,平均宽度为42 m,R2破裂带最大宽度为115.31±15.72 m,平均宽度为26.14 m.宽度沿走向具有差异性,这主要受控于同震变形强度、破裂带几何结构以及地表第四系松散层发育状况;具体表现为同震位移量大、阶区等复杂几何结构以及穿过第四系松散层区段的破裂带比同震位移量小、平直段以及基岩区段的破裂带要宽.通过对去除离散值后的破裂带宽度数据统计分析,计算出95.4%和68.2%置信区间的有效宽度分别是70或50 m.在工程抗震设防中,若走滑型活断层评估的最大潜在震级与此次门源地震震级相近(~M 7.0),根据建(构)筑物类别,建议确定"避让带"宽度时参考本文获得的破裂带有效宽度(70或50 m).对于单一走滑型错动面发育地段,按建(构)筑物类别向两侧各扩展35或25 m即可;而对于活断层斜列阶区、平行断层围限区、走向弯曲区和双陡倾角错动面发育地段,在这些复杂几何结构分布范围的基础上需要各向两侧扩展35或25 m.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建(构)筑物选址避让走滑型断层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型地震 地震地表破裂带 活断层"避让带"宽度 门源M_(S)6.9地震 工程抗震设防
下载PDF
藏南佩枯错地堑西缘岗彭庆断裂带活动特征及工程效应
4
作者 李蒙 《地质学刊》 CAS 2024年第2期115-124,共10页
岗彭庆断裂带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北侧、佩枯错—措勤裂谷西南侧,是马拉山东侧的控制性活动断裂带。通过区域地质背景分析、航空航天遥感技术、地面调查、物理勘探及槽探等方法,查明了岗彭庆断裂带的准确位置、空间展布特征,以及断裂组合... 岗彭庆断裂带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北侧、佩枯错—措勤裂谷西南侧,是马拉山东侧的控制性活动断裂带。通过区域地质背景分析、航空航天遥感技术、地面调查、物理勘探及槽探等方法,查明了岗彭庆断裂带的准确位置、空间展布特征,以及断裂组合、断裂深部结构等断层要素。结合断裂地貌实地测量及阶地、探槽古地震年代学测试分析,确定了该断裂带晚第四纪以来的活动性强弱、活动周期和活动速率。岗彭庆断裂带中北段表现为3条次级断裂,自西向东分别为F_(1)、F_(2)、F_(3),其中,F_(1)、F_(2)活动时间较早,为非全新世活动断裂;F_(3)活动时间较晚,为全新世活动断裂。F 3断层垂直滑动速率中等,晚更新世垂直滑动速率约为0.28 mm/a,全新世垂直活动速率为0.10~0.60 mm/a,断层活动周期为6000~8000 a,最新活动时间约为7000 a.BP。岗彭庆断裂带具有长期、分段和多期活动的显著特征,断层不同段落的地貌特征、空间展布形态和深部结构均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带来的工程效应存在较大不同。藏南裂谷区该类型活动断裂普遍发育,研究成果可为藏南线性交通工程穿越该类型活动断裂的方案选择、工程设置及结构设计提供重要的基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特征 断层活动性 古地震 线性工程 岗彭庆断裂带 藏南
下载PDF
强震区断裂活动与大型滑坡关系研究 被引量:36
5
作者 张永双 苏生瑞 +4 位作者 吴树仁 石菊松 孙萍 姚鑫 熊探宇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3503-3513,共11页
活动断裂带与大型滑坡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汶川Ms8.0级地震活动断裂和大型滑坡调查,阐述龙门山活动断裂带大型滑坡形成的地质背景,总结活动断裂带大型地震滑坡的分布特征、形态特征、启动特征和分段特征及其相关... 活动断裂带与大型滑坡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汶川Ms8.0级地震活动断裂和大型滑坡调查,阐述龙门山活动断裂带大型滑坡形成的地质背景,总结活动断裂带大型地震滑坡的分布特征、形态特征、启动特征和分段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基于野外调查资料,以龙门山中央断裂带谢家店子滑坡为例,采用离散元方法模拟分析滑坡的启动和快速运移过程,提出高速远程滑坡的致灾后果决定于启动方式、飞行路径和堆积特征3个方面。本项研究对于认识断裂活动与大型滑坡之间的关系以及滑坡成灾后果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工程 汶川地震 地震滑坡 活动断裂 数值模拟 离散元法
下载PDF
三河-平谷活断层汞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7
6
作者 王传远 杜建国 周晓成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2-136,共5页
应用QM201G便携式测汞仪在河北省潘各庄进行野外现场勘测,研究了三河 平谷活断层汞地球化学特征,确定了该区段断层的具体位置。测区土壤中气态汞浓度为0.001~0.246ng/L,背景值为0.015ng/L。在断裂破碎带的土壤中气态汞含量高出背景值... 应用QM201G便携式测汞仪在河北省潘各庄进行野外现场勘测,研究了三河 平谷活断层汞地球化学特征,确定了该区段断层的具体位置。测区土壤中气态汞浓度为0.001~0.246ng/L,背景值为0.015ng/L。在断裂破碎带的土壤中气态汞含量高出背景值十多倍。地震断裂带由多个单条断裂组成,断层走向为N45~60°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汞地球化学 活断层 地震 三河-平谷
下载PDF
活断层设防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铁瑞 郭明珠 +1 位作者 何喆 王俊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1-186,共6页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活断层分布广泛。对活断层地震的防御通常采用避让和抗震设防设计两种手段。避让距离的确定和在抗震规范中如何考虑近场地震动的影响两方面的研究目前正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文中主要针对这两方面的研究...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活断层分布广泛。对活断层地震的防御通常采用避让和抗震设防设计两种手段。避让距离的确定和在抗震规范中如何考虑近场地震动的影响两方面的研究目前正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文中主要针对这两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做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断层灾害 断层工程避让 近场地震设防
下载PDF
关于工程地震实践若干问题 被引量:15
8
作者 蒋溥 梁小华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1-26,共26页
本文介绍和讨论了有关工程地震实践中的某些成果和问题:(1)考虑近源地震动饱和的衰减场模式及其转换;(2)核电厂厂址设计基准地面运动和不同核法规对人工设计时程合成的技术要求对比;(3)水利水电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 本文介绍和讨论了有关工程地震实践中的某些成果和问题:(1)考虑近源地震动饱和的衰减场模式及其转换;(2)核电厂厂址设计基准地面运动和不同核法规对人工设计时程合成的技术要求对比;(3)水利水电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4)以金沙江中下游地区为例介绍地震设防区划和设防区划图系;(5)从科学性和工程可接受性,以工程法规为基础提出工程活动断裂的定义、断裂活动性工程分类和地震断错形变工程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震 地震动 设防区划 活动断裂
下载PDF
台湾海峡隧道工程的若干工程地质问题与选线方案探讨 被引量:4
9
作者 叶银灿 潘国富 +1 位作者 彭阜南 李起彤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8-63,共6页
对台湾海峡的地质状况了进行了分析 ,作者认为 ,台湾海峡的工程地质条件复杂 ,地震、活动断裂、岩土体稳定性、海底底床活动性等是隧道工程将遇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隧道的线路选择应进行全面、深入的技术、经济比较。
关键词 台湾海峡 隧道工程 工程地质问题 选线方案
下载PDF
中国大陆中东部M_s≥8.0级特大地震发震背景初步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谭成轩 秦向辉 +5 位作者 王瑞江 龙长兴 邓乃恭 孙叶 张春山 孙炜锋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2期3598-3607,共10页
从构造地貌、地质体特征及其物理力学性质、现今GPS位移场、活动断裂与现代构造应力场和能量场等方面探讨中国大陆中东部部分Ms≥8.0级特大地震发震背景。初步认为,地震是地壳局部或区域活动的表现,诱发地震的主因来自地球内部地应力、... 从构造地貌、地质体特征及其物理力学性质、现今GPS位移场、活动断裂与现代构造应力场和能量场等方面探讨中国大陆中东部部分Ms≥8.0级特大地震发震背景。初步认为,地震是地壳局部或区域活动的表现,诱发地震的主因来自地球内部地应力、能量聚集和瞬间释放;发生地震的部位一般是地壳构造活动带或地壳结构的薄弱带,诸如活动断裂带等;活动断裂在发展演化过程中,当其穿过构造地貌、刚性结晶基底等特殊地质环境时,其活动受阻,引起地应力和能量集中。当地应力和能量积累超过岩体(石)强度,导致岩体(石)破裂,诱发地震;活动构造、地质体特征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是地震发生的必要条件,地应力和能量集中是地震发生的充分条件。最后,提出中国大陆中东部中长期需重点关注的区带及工作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 Ms≥8.0级特大地震 构造地貌 地质体特征 现今GPS位移场 活动断裂 现代构造应力场和能量场
下载PDF
银川隐伏活动断裂工程避让问题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雷启云 孟广魁 +3 位作者 柴炽章 杜鹏 王银 谢晓峰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4-321,共8页
基于多手段多层次综合探测的结果,评估了银川隐伏活动断裂及其分支断裂未来产生地震地表破裂的可能性;通过对多种勘探剖面深浅部的衔接性分析,讨论了未来地表破裂发生的原地重复性。考虑勘探精度和前人对地震地表破裂带宽度的统计资料,... 基于多手段多层次综合探测的结果,评估了银川隐伏活动断裂及其分支断裂未来产生地震地表破裂的可能性;通过对多种勘探剖面深浅部的衔接性分析,讨论了未来地表破裂发生的原地重复性。考虑勘探精度和前人对地震地表破裂带宽度的统计资料,确定了银川隐伏活动断裂未来地震地表破裂带的可能范围,划分了断裂附近的危险地带和不利地带,并给出了不同类型建筑物避让危险地带的建议距离,可供城市规划和建设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伏活动断裂 地表破裂 工程避让
下载PDF
我国工程地震研究的开拓者——谷德振先生 被引量:1
12
作者 车用太 鱼金子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11-716,共6页
系统查阅谷德振先生的生前论著,发现他不仅是国内外著名的工程地质学家,而且还是我国工程地震研究的开拓者。早在治淮工程开始就注意工程建设中的地震问题,1959年新丰江水库诱发地震后,特别关注工程地震问题,提出了工程区域地震稳定性... 系统查阅谷德振先生的生前论著,发现他不仅是国内外著名的工程地质学家,而且还是我国工程地震研究的开拓者。早在治淮工程开始就注意工程建设中的地震问题,1959年新丰江水库诱发地震后,特别关注工程地震问题,提出了工程区域地震稳定性评价的科学思路与技术方法,提出了活动断层的新概念,建议把晚更新世以来活动断裂称为活断层,并提出了从区域构造发展历史出发识别活断层的方法,提出了水库诱发地震是水库水体荷载与沿断裂带库水下渗引起的强度弱化和孔隙压力共同作用的科学观点等。他把上述观点、思路与方法,成功应用到新丰江水库诱发地震治理、葛洲坝工程与丹江口工程坝址勘选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实践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震 水库诱发地震 活断层 工程区域地震安全性评价
下载PDF
强震活动断裂带铁路隧道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被引量:9
13
作者 何川 耿萍 《中国铁路》 2020年第12期61-68,共8页
介绍强震活动断裂带对隧道工程建设的挑战与风险;总结活动断裂带蠕滑特性及场地地震效应、穿越活动断裂带隧道静动力响应分析方法及抗震抗断技术对策;针对铁路隧道穿越活动断裂带面临的重大技术难题,提出相关思考与建议,重点研究内容包... 介绍强震活动断裂带对隧道工程建设的挑战与风险;总结活动断裂带蠕滑特性及场地地震效应、穿越活动断裂带隧道静动力响应分析方法及抗震抗断技术对策;针对铁路隧道穿越活动断裂带面临的重大技术难题,提出相关思考与建议,重点研究内容包括:活动断裂带形变几何关系预判、深部黏滑错动至隧址处映射关系、穿越活动断裂带隧道受荷释能模式、跨断裂带结构自适应体系、工程场地效应耦合断裂带活动效应、活动断裂带地下水运移机制及突涌水预测防控、活动断裂带地热赋存与耦合传热机制及热害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工程 隧道建设 地震 活动断裂带 抗震抗断技术
下载PDF
穿越活动断层隧道抗减震措施及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丁祖德 廖明荣 +2 位作者 肖南润 任志华 刘正初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9-139,共11页
依托格巧高速某穿越活动断层公路隧道,建立了考虑隧道-围岩-断层相互作用的三维地震响应计算模型,研究了设置减震层、减震缝、柔性接头等单一措施和组合措施下的隧道结构地震响应规律,探讨抗减震措施的减震效果及适用性。结果表明:横向... 依托格巧高速某穿越活动断层公路隧道,建立了考虑隧道-围岩-断层相互作用的三维地震响应计算模型,研究了设置减震层、减震缝、柔性接头等单一措施和组合措施下的隧道结构地震响应规律,探讨抗减震措施的减震效果及适用性。结果表明:横向地震作用下,3种单一减震措施均能有效降低衬砌结构的地震损伤,但不同措施的减震效果有所差异。采取减震层时,减小了整个结构地震响应,降低了结构在断层区域的应力集中程度。采取减震缝、柔性接头时,明显减小了损伤分布范围,起到了隔断衬砌损伤蔓延的作用,但局部损伤值降低不明显。组合措施下,结构的拉、压损伤分布特征与单一措施下的相似,但进一步限制了地震动及断层错动对隧道结构损伤的影响范围。地震动强度和地震波入射方向对结构地震损伤有重要影响。随着地震动强度的增大,衬砌损伤范围迅速增大,损伤严重程度急剧增加。地震波入射方向对结构地震损伤的影响由小到大依次为:竖向、横向、斜向和纵向地震动。组合减震措施对竖向地震动的适用性好,而对纵向地震动的适用性差,采取的抗减震措施需要考虑地震动入射方向。所得结论可为高烈度区穿越活动断层隧道抗减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活动断层 抗减震措施 地震动强度 地震动方向 适应性
下载PDF
生命线工程的防震减灾——以新疆某输油气管道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薄建杰 郝凯 +3 位作者 郭建立 赵晓云 高云峰 王继 《山西地震》 2019年第3期1-5,共5页
生命线工程作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对保障国家公共安全、维持社会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震灾严重的国家,输油气管道作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命脉的重要工程之一,其地震安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以新疆某... 生命线工程作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对保障国家公共安全、维持社会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震灾严重的国家,输油气管道作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命脉的重要工程之一,其地震安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以新疆某输油气管道的地震安全性评价为例,阐述了历史地震灾害调查、地质构造调查、活动断裂抗断评价和地震地质灾害评价等工作,最后给出工程抗震设防参数,并对减轻长输油气管道的地震灾害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裂 生命线工程 输油气管道 地震地质灾害 抗震设防参数
下载PDF
地球化学在工程地震中的应用──瘦狗岭活动断裂探测 被引量:2
16
作者 文爱花 徐兵 汤爱平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1999年第2期97-101,共5页
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的近场区活动断裂评价是确定近场区地震活动水平的重要一环。实践证明,地球化学方法探测隐伏活动断裂效果很好.本文利用地球化学方法确定了瘦狗岭断裂东段的具体位置.
关键词 工程地震 活动断裂 地球化学 断层
下载PDF
滇中引水工程穿过活动断裂防震抗震思路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周云 房艳国 +1 位作者 王家祥 吴世泽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7-11,共5页
滇中引水工程输水总干渠以隧洞、倒虹吸等引水建筑物共穿越16条活动断裂,其中全新世活动断裂5条,晚更新世活动断裂11条;现行有关规范规定,工程建筑物布置要避开活动断层并与之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云南地区活动断裂十分发育,断裂走向以... 滇中引水工程输水总干渠以隧洞、倒虹吸等引水建筑物共穿越16条活动断裂,其中全新世活动断裂5条,晚更新世活动断裂11条;现行有关规范规定,工程建筑物布置要避开活动断层并与之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云南地区活动断裂十分发育,断裂走向以近南北向为主,次为北西向、北西西向;断裂延伸长度大,穿过地域广,滇中引水总干渠线路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布置,经多次方案比选仍无法绕避诸多活动断层,这给工程的抗震防震、断层活动变形对建筑物的影响评价及设防措施研究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本文根据穿过引水工程断层的位错和地震活动特征,提出长距离引水工程建筑物穿过活动断层防震抗震主动设防和被动设防措施的思路,为工程建设、运行和用水区安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层 防震抗震与位错 工程安全 滇中引水
下载PDF
论如何审核确定抗震设防要求
18
作者 郄晓芸 田爱青 阎正萃 《山西地震》 2003年第4期2-5,共4页
为使县级以上地震部门做好审核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工作,介绍了确定抗震设防要求的4个依据、程序、重大重要建设工程的划分依据、活动断裂分类与分级规定等。指出,确定抗震设防要求既是一项法定的行政审批工作,又是一项严谨的科学技术... 为使县级以上地震部门做好审核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工作,介绍了确定抗震设防要求的4个依据、程序、重大重要建设工程的划分依据、活动断裂分类与分级规定等。指出,确定抗震设防要求既是一项法定的行政审批工作,又是一项严谨的科学技术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设防 工程抗震对策 抗震设计 活动断裂 《山西省防震减灾条例》
下载PDF
活动断裂带断层泥研究与流体地球化学结合的可能性探讨
19
作者 程书婷 曹建劲 《四川地震》 2017年第1期24-28,共5页
活动断裂带是防震减灾工作中的研究重点。目前,对于活动断裂带断层泥的研究集中在矿物学、显微构造方面,无法直接运用于地震短期临震预报。而活动断裂带的流体地球化学研究虽有利用CO_2异常进行地震临震预报的成功案例,但无法筛选与地... 活动断裂带是防震减灾工作中的研究重点。目前,对于活动断裂带断层泥的研究集中在矿物学、显微构造方面,无法直接运用于地震短期临震预报。而活动断裂带的流体地球化学研究虽有利用CO_2异常进行地震临震预报的成功案例,但无法筛选与地震活动直接关联的异常指标,缺乏异常气体与地震活动关联的理论解释。本文旨在总结上述两个方向上的研究,对于活动断裂带断层泥研究与流体地球化学结合的可能性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裂带 断层泥 流体地球化学 临震预报
下载PDF
深部采动断层异变的强制逆冲机制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李铁 王金安 刘军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02期3760-3765,共6页
在老虎台矿,发现深部开采过程正断层活化异变为逆冲断层运动,灾变为强矿震能量释放。应用微震监测和震源机制解答技术,结合现场调查、地应力测量和三维数值试验,探索这种现象的力学机制。分析得出:煤矿采动导致断层活化,断层的运动方式... 在老虎台矿,发现深部开采过程正断层活化异变为逆冲断层运动,灾变为强矿震能量释放。应用微震监测和震源机制解答技术,结合现场调查、地应力测量和三维数值试验,探索这种现象的力学机制。分析得出:煤矿采动导致断层活化,断层的运动方式受采动应力作用方式主导,可以改变原生断层的破裂机制;深部正断层从下盘跨越断层后在上盘开采,采动集中应力导致正断层改变运动方向,发生采动强制逆冲运动,灾变为强矿震能量释放,并可剪断凸凹体和障碍体,发生双震型矿震;开采过程应根据采动应力作用的方式,动态确定防范正断层灾变的内容;装备高精度微震设备,跟踪分析岩体破裂源空间分布和破裂机制,可早期发现采动断层活化及异变动向,提早采取防范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深部开采 断层活化 矿震 震源机制 强制逆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