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1,304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aining Mode of Personnel Majoring in Network Engineering Based on Three Main Lines
1
作者 Hongzhuo Qi Guanglu Sun Zhiyong Luo 《国际计算机前沿大会会议论文集》 2016年第2期33-34,共2页
Network engineering is an emerging major across many disciplines,so there is yet to be an established personnel training program for this field.Moreover,there is a lack of reference material concerning personnel train... Network engineering is an emerging major across many disciplines,so there is yet to be an established personnel training program for this field.Moreover,there is a lack of reference material concerning personnel training.Therefore,it is especially urgent to explore a model suitable for personnel training in network engineering and study relevant personnel training systems.In this paper,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network engineering personnel training in China is analyzed,and basic orientation and training targets of network engineering major are explored.We find that network engineering personnel training is based on three main combinations:theory and practice,learning and innovation under the social computing environment,and classroom and employment experience,thereby providing constructive experience for training high-quality personnel specializing in network enginee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twork engineering personnel TRAINING SOCIAL COMPUTING TEACHING PRACTICE
下载PDF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of Engineering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2
作者 Jing Zuo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heory and Management》 2017年第1期88-90,共3页
Due to the difference of engineering and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engineering students for the status of technology industry to understand deeply, but the lack of training and tra... Due to the difference of engineering and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engineering students for the status of technology industry to understand deeply, but the lack of training and training in the humanities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capabilities, combined with engineer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tudents teaching ability advantages and weak part, suggestions from the revision of personnel training for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mechanism, buil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urriculum education system, improve the innovative practice education system to carry ou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gineering MAJ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ersonnel TRAINING
下载PDF
The Study on th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based on the occupation ability development and excellence engineer training
3
作者 Chao-Wang Yongchun-Xie Xingqiang-Tan 《Interna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Research》 2014年第10期94-96,共3页
As the application undergraduate cour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 distinctive talent training system must be formed to achieve the target of 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which needs to constantly expl... As the application undergraduate cour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 distinctive talent training system must be formed to achieve the target of 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which needs to constantly explore and innovate teaching mode. In the paper, talent training model based on the occupation ability development and Excellence Engineer training has carried on the deep discussion and research, thorough study and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agement of teaching development of occupation ability excellence engineer training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下载PDF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上海市临床工程人员数量配置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王佳玉 郑蕴欣 +2 位作者 陈颖 汪黎君 李斌 《中国医疗设备》 2025年第1期104-108,123,共6页
目的分析临床工程人员数量配置的影响因素,并构建临床工程人员数量配置的数学模型。方法基于《2021年上海市医疗器械管理质控中心年度基线调查表》,应用Stata 15.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探究是否成立采购中心、业务是否外包、医院床... 目的分析临床工程人员数量配置的影响因素,并构建临床工程人员数量配置的数学模型。方法基于《2021年上海市医疗器械管理质控中心年度基线调查表》,应用Stata 15.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探究是否成立采购中心、业务是否外包、医院床位数、医院等级和医疗设备总资产等与临床工程人员数量的统计学关系,使用最小二乘法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后验分析。结果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工程人员数量与医院床位数(r=0.7665,P<0.05)、医院等级(r=0.5942,P<0.05)、业务是否外包(r=-0.2924,P<0.05)有相关性,决定系数R2=0.6229,模型的拟合度较好。在后验分析中,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VIF=1.74<5),无明显异常值(D_(max)=0.394<0.5),残差不存在自相关(d=1.936>du,du=1.73),且残差符合正态分布(P=0.199>0.05),满足方差齐性,因此该多元回归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影响上海市临床工程人员数量的因素有医院床位数、医院等级和业务是否外包3个变量,其中医院床位数和医院等级与临床工程人员数量呈正相关关系,而业务是否外包与临床工程人员数量呈负相关关系。本研究构建的回归模型可为各医疗机构的临床工程人员数量配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工程人员 医学装备管理 人员配置 多元回归 最小二乘法 后验分析
下载PDF
CDIO Based Optimization of Urban Planning Personnel Training Courses in Forestry Universities 被引量:6
5
作者 Ming SUN Jun ZHANG +1 位作者 Jun DONG Bing CHANG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4年第9期81-84,共4页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existing course system of urban planning discipline,this paper came up with a framework for optimization of urban planning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and course system,oriented towards training ...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existing course system of urban planning discipline,this paper came up with a framework for optimization of urban planning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and course system,oriented towards training practical engineering personnel and based on CDIO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teaching platform. Then it made empirical study on setting of the urban planning discipline in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It proposed changing the original "3 + 2" course system,exploring and optimizing the course system,improving teaching effect of urban planning personnel training courses,and raising planning and design ability of stud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ining mode of URBAN planning personnel CDIO ENG
下载PDF
工程教育背景下化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5
6
作者 张郃 孔祥鹏 +1 位作者 常西亮 牛宇岚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4年第2期79-81,共3页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专业建设依据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来进行是工程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担负着提供化学工程领域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职责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专业建设依据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来进行是工程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担负着提供化学工程领域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职责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加强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创业能力,发挥培养符合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及新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认证 应用型人才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下载PDF
面向国家能源战略需求的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新体系构建与实践 被引量:2
7
作者 吴小林 金衍 +2 位作者 李景叶 詹亚力 耿娇娇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2,共5页
行业特色高校由其办学属性决定,在培养卓越工程师等高端人才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作为一所油气能源特色高校,面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能源战略转型发展双重使命挑战,坚持“强优、拓新、创一流”的学科建设思路,构... 行业特色高校由其办学属性决定,在培养卓越工程师等高端人才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作为一所油气能源特色高校,面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能源战略转型发展双重使命挑战,坚持“强优、拓新、创一流”的学科建设思路,构建了学科发展新格局,以此为龙头,依托产学研合作办学优势,打造“思政引领、创新驱动、融合发展”的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并建立了“内部保证、外部认证、智能赋能”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取得了显著的人才培养成效,其创新成果具有较大的应用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工程人才培养 学科体系 培养模式 质量保障体系 行业高校
下载PDF
智能制造背景下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探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赵永满 陈江春 +3 位作者 欧亚明 周雪 刘娜 魏子凯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2期96-99,共4页
根据《中国制造2025》的相关要求,为充分适应智能制造背景下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高等院校工业工程专业在办学过程中,需要对课程体系进行进一步完善,以适应产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该文结合高校工业工程专业办学过程中课程体系设... 根据《中国制造2025》的相关要求,为充分适应智能制造背景下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高等院校工业工程专业在办学过程中,需要对课程体系进行进一步完善,以适应产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该文结合高校工业工程专业办学过程中课程体系设计存在的问题来展开探究,从制约院校办学水平的因素出发对智能制造背景下对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如何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此来助力高等院校工业工程专业的跨越式发展,提升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制造 工业工程 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 探究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专业课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3
9
作者 刘畅 胡青 +1 位作者 张晶泊 宁博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4年第5期68-70,共3页
基于OBE理念,对电子信息类专业课进行了“1中心+3融合+5驱动”的教学改革实践,搭建“四方联动”的教学环境,设计“全方位”考评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两性一度”培养目标,为新工科背景下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关键词 新工科 OBE 立德树人 人才培养
下载PDF
新工科下集成电路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探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骁 黄炜炜 余亚云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13期173-176,共4页
集成电路产业是支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是体现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面对西方国家对我国集成电路企业的技术封锁,高校应加强集成电路专业人才培养,构建多样化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集成电路产业是支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是体现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面对西方国家对我国集成电路企业的技术封锁,高校应加强集成电路专业人才培养,构建多样化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首先,从教学内容与实践课程的设计、考核方式等总结当前高校集成电路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新工科建设的宗旨,针对上述问题提出高校应通过更新课程内容、强化实践内容和实践评估、产教融合等方面改革创新人才培养环境,以提高集成电路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目标,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复合型、应用型的集成电路专业人才,实现国家人才强国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集成电路专业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建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景刚 罗景辉 +3 位作者 鲍玲玲 汪庆 穆永超 柳朋浩 《云南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198-201,共4页
“双碳”战略的确立,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双碳”战略的需求,有必要探索适应“双碳”背景的建环专业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分析“双碳”背景下建环专业人才的具体... “双碳”战略的确立,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双碳”战略的需求,有必要探索适应“双碳”背景的建环专业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分析“双碳”背景下建环专业人才的具体要求,制订了人才培养目标,总结了课程设置及质量、教学方法以及实践教学三方面的改进措施。提出的优化建议对加强建环人才培养,推动实现“双碳”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人才培养
下载PDF
智能建造视阈下建筑工程类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以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小玲 张信 吴静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1-94,共4页
在智能建造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建筑行业技术革新日新月异,建筑业已经从传统的建造模式转型升级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模式发展,“互联网+建筑业”在工程技术中逐步应用,对建筑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信息化、... 在智能建造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建筑行业技术革新日新月异,建筑业已经从传统的建造模式转型升级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模式发展,“互联网+建筑业”在工程技术中逐步应用,对建筑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信息化、多元化、智能化、现代化”的人才培养需求调研结果,结合信息技术与建造技术的深度融合要求,从专业内容交叉、教学技术手段创新、生产性实训室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等方面,给出了智能建造视阈下建筑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具体举措,为高职院校智能建造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建造 建筑工程类专业 人才培养 职业教育
下载PDF
面向智能制造的机械类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耀宁 万晓静 李长勇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4年第7期121-123,130,共4页
面向新时期人才培养的新需求,探索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传统工科专业的升级转型策略。聚焦传统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课程体系及内容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和构建实践交叉融合创新型实践体系四个方面提... 面向新时期人才培养的新需求,探索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传统工科专业的升级转型策略。聚焦传统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课程体系及内容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和构建实践交叉融合创新型实践体系四个方面提出了面向智能制造的传统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升级改造措施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制造 人才培养 机械工程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机械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被引量:2
14
作者 强华 武时会 王晓阳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0期177-180,共4页
新时代的人才被赋予新的使命,高校教育要始终坚持成才与成人并重。专业课起到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作用,又担负着实现思政教育和人文素养的培养作用。“三全育人”格局下,教师队伍是育人的“主力军”,针对机械专业课程思政进行研究,以教师... 新时代的人才被赋予新的使命,高校教育要始终坚持成才与成人并重。专业课起到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作用,又担负着实现思政教育和人文素养的培养作用。“三全育人”格局下,教师队伍是育人的“主力军”,针对机械专业课程思政进行研究,以教师为抓手,不断强化教师队伍的课程思政意识,提升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以实践教学为切入点,通过完善课程建设,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内容素材,采用恰当的方式将课程思政融入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实现育人与育才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机械专业 课程思政 教学探索 人才培养
下载PDF
“新工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基于产教融合的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孔晓红 王超 宁欣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4年第5期151-153,156,共4页
针对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机电类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结合机电类专业特色及目前存在的人才培养特点不鲜明、无法满足现代工程技术型人才培养要求等问题,在分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新工科建设辩证关系的基础上,从... 针对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机电类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结合机电类专业特色及目前存在的人才培养特点不鲜明、无法满足现代工程技术型人才培养要求等问题,在分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新工科建设辩证关系的基础上,从调整专业结构、转变教育理念、搭建实践教学平台、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全方位多视角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改革建议,以期在机电类专业实现新工科建设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机电类专业 人才培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机器人工程专业多学科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世玲 韦海燕 《成才之路》 2024年第6期1-4,共4页
新工科是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路径。文章分析新工科背景下高校机器人工程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阐述新工科背景下高校机器人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意义,探讨新工科背景下高校机器人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指... 新工科是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路径。文章分析新工科背景下高校机器人工程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阐述新工科背景下高校机器人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意义,探讨新工科背景下高校机器人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指出新工科背景下高校机器人工程专业教学改革要以矩阵组织和学科具体任务驱动交叉融合为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多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提供组织保障,定制柔性化、学科交融及多方协同育人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并制定机器人工程专业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新工科 机器人工程 学科融合 人才培养 应用型人才
下载PDF
纯电动和燃油公交车的火灾发展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17
作者 朱凯 杨亚鹏 +3 位作者 孙峰 王强 孔杰 王小飞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904-2910,共7页
为了研究纯电动和燃油公交车火灾发展特性的异同,采用FDS数值模拟方法,考虑动力电池发生热失控喷射释放可燃气体并燃烧形成喷射火,对比电池包和燃油两类典型点火源下,公交车整车燃烧的热烟释放与火灾发展特性。结果表明:对于10.5 m长的... 为了研究纯电动和燃油公交车火灾发展特性的异同,采用FDS数值模拟方法,考虑动力电池发生热失控喷射释放可燃气体并燃烧形成喷射火,对比电池包和燃油两类典型点火源下,公交车整车燃烧的热烟释放与火灾发展特性。结果表明:对于10.5 m长的纯电动和燃油公交车火灾,火灾增长速率均位于超快速火和快速火之间,在前500 s燃油公交车的热释放速率(Heat Release Rate,HRR)大于电动公交车,然而电动公交车HRR在500 s后大于燃油车;纯电动和燃油公交车峰值热释放速率(Peak Heat Release Rate,PHRR)分别为25.4 MW和24.2 MW,总热释放量(Total Heat Release,THR)分别为20.2 GJ和17.5 GJ,电动公交车相比燃油车具有更高的PHRR和THR,但PHRR达峰时间滞后144 s;在点火源距离后门较近和火灾前期100 s门窗均处于关闭状态最不利情况下,相比燃油公交车,电动车上部内饰的引燃时间提前、下部有所延迟,后天窗附近窗户破窗时间提前;在公交车火灾发展中,电动车窗户等开口部位处溢流火的高度大于燃油车,1 min内是人员逃生关键时间,且车厢内中后部温度均高于前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电池热失控 纯电动公交车 火灾特性 人员逃生
下载PDF
课程思政引领下土木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18
作者 李学华 徐俊 +1 位作者 蒋耿民 石静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94-98,共5页
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其本质在于立德树人。目前高校土木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立德树人要求不明确、师资队伍课程思政建设能力不足、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融合生硬、学生思政考核评价体系缺... 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其本质在于立德树人。目前高校土木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立德树人要求不明确、师资队伍课程思政建设能力不足、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融合生硬、学生思政考核评价体系缺乏等问题。文章将课程思政融入土木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人才培养目标修订、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思政框架构建及课程评价体系健全等方面进行研究,把思政教育贯穿始终,实现专业教育的增智与立德同行,为国家培养出政治方向正确、理论知识扎实、具备研究创新能力的土木类专业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土木类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考虑大五人格特质的应急救援人员派遣模型
19
作者 王喆 王志 +1 位作者 况星园 李墨潇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982-3991,共10页
为提高应急救援人员任务分配的科学性,针对应急救援人员性格特征对履行救援任务的关键作用,提出了考虑大五人格特质的应急救援人员派遣模型。构建应急救援人员大五人格特质与任务的匹配模型,进而描述其救援能力,运用证据理论结合最佳-... 为提高应急救援人员任务分配的科学性,针对应急救援人员性格特征对履行救援任务的关键作用,提出了考虑大五人格特质的应急救援人员派遣模型。构建应急救援人员大五人格特质与任务的匹配模型,进而描述其救援能力,运用证据理论结合最佳-最差方法(Best Worst Method,BWM)定量化地评估应急救援人员与救援任务的匹配性。以知识累积函数中的边际效用递减效应预估应急救援人员紧急培训的最佳时间。以人员与任务匹配度最大和救援人员培训和派遣时间最短建立应急救援人员派遣优化模型。通过算例验证表明,该模型能使人员与任务的匹配性达到最佳,有效提升应急救援人员的救援能力,提高应急救援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社会工程 人员派遣 大五人格 应急救援 优化模型
下载PDF
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隧道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
作者 方勇 杨宇 +1 位作者 王士民 蒋雅君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28期72-75,共4页
“隧道工程”是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大类的一个重要分支,课程理论知识广而深,应用性及实践性较强,涉及交叉专业多且更新较快。在新时代,当前“隧道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须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开创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针对目前我... “隧道工程”是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大类的一个重要分支,课程理论知识广而深,应用性及实践性较强,涉及交叉专业多且更新较快。在新时代,当前“隧道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须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开创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针对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建设发展新形势,结合新时代背景下的技术革新、“隧道工程”课程特点、当下交通隧道领域的发展需求及多年的教学与授课经验,对“隧道工程”教学方法及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系列推动“隧道工程”教学质量进一步改善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