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地方实践与优化策略——基于社会学“知-行-演-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 被引量:4
1
作者 张莹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54-166,共13页
融合程度不高是高等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存在的普遍问题。“知-行-演-评”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是社会学专业彰显学科特色,将专业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度嵌合的创新性尝试。以社会调查实践为引领... 融合程度不高是高等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存在的普遍问题。“知-行-演-评”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是社会学专业彰显学科特色,将专业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度嵌合的创新性尝试。以社会调查实践为引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无痕嵌合专业教学,引导学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同,从情感依附到内化于心,从行动自觉到知行合一,可为高等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学实践供给实践范型与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课程思政 民族高校 社会学专业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中国古代“民族”一词钩沉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宏超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61-71,共11页
“民族”是影响我国民族研究的基础型概念,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词源。中国古代“民族”一词于不同历史时期各民族的叙述有差异性,历经诸多的语境嬗变。自先秦“民族”二字联结出现,至西晋形成“民族”的名词形式,再经唐宋“民... “民族”是影响我国民族研究的基础型概念,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词源。中国古代“民族”一词于不同历史时期各民族的叙述有差异性,历经诸多的语境嬗变。自先秦“民族”二字联结出现,至西晋形成“民族”的名词形式,再经唐宋“民族”记述和思想理念的进一步拓展,于明清时“民族”的使用指代已呈现出泛化。中国古代的“民族”一词体现出多元内涵,这些内涵根植于中华的文化传统理念,体现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发展关系和民族国家共同体意识。钩沉中国古代的“民族”一名也是对近代以来西方“民族”概念及其影响的回应,有助于新时代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念下,从中国的话语空间辩证认识“民族”的历史价值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 交往交流交融 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