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响应面法优化金针菇栽培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李莹 赵新海 +3 位作者 张庆华 钟丽娟 胡琴琴 白晓瑞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2期99-107,共9页
以提高金针菇单瓶产量为目的,以常规生产为对照,通过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试验、响应面优化法、验证试验分析培养基装瓶量、灭菌前pH、接种量、搔菌深度、搔菌补水量对金针菇单瓶平均产量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单瓶平均产... 以提高金针菇单瓶产量为目的,以常规生产为对照,通过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试验、响应面优化法、验证试验分析培养基装瓶量、灭菌前pH、接种量、搔菌深度、搔菌补水量对金针菇单瓶平均产量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单瓶平均产量分别在装瓶量1000 g、灭菌前pH值6.80、接种量35 mL、搔菌深度10 mm、搔菌补水量10 mL时达到最大值;Plackett-Burman试验表明装瓶量、灭菌前pH和搔菌补水量是影响金针菇单瓶平均产量的关键因素;响应面优化法预测的最优化条件为培养基装瓶量1004.05 g、灭菌前pH值6.83、搔菌补水量11.41 mL,金针菇单瓶平均产量为473.81 g;结合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预测,将验证试验设置为培养基装瓶量(1000±5)g、灭菌前pH值(6.80±0.10)、搔菌补水量(11±1)mL、搔菌深度(10±2)mm、接种量(35±5)mL,金针菇单瓶平均产量为466.36 g,比对照组提高11.63 g,与预测值接近,相对误差为1.57%,试验设计符合生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金针菇 单瓶平均产量 单因素试验 栽培工艺
下载PDF
白色金针菇工厂化袋式栽培生长周期优化试验 被引量:2
2
作者 陈秀娟 《福建农业科技》 2012年第3期71-74,共4页
通过白色金针菇袋式栽培各生产阶段优化试验,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各生产阶段时间对金针菇整个栽培周期与产量的影响,提出最佳方案:当每公斤售价高于5.6元时,采用培养时间26 d、催蕾时间13 d、再生时间10 d、抑制时间6 d的方式进行生产... 通过白色金针菇袋式栽培各生产阶段优化试验,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各生产阶段时间对金针菇整个栽培周期与产量的影响,提出最佳方案:当每公斤售价高于5.6元时,采用培养时间26 d、催蕾时间13 d、再生时间10 d、抑制时间6 d的方式进行生产;当售价低于5.6元时,采用培养时间26 d、催蕾时间9 d、再生时间10 d、抑制时间6 d的方式进行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金针菇 工厂化周年栽培 袋栽 优化试验
下载PDF
中国五种重要食用菌学名新注 被引量:99
3
作者 戴玉成 杨祝良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572-1577,共6页
基于最新的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研究、《国际藻类、菌物和植物命名法规》和《汉语学名法规》,对毛木耳、玉木耳、金针菇、阿魏侧耳和白灵侧耳等5种重要食用菌的学名进行了解析和介绍,建议使用下述规范名称:毛木耳Auriculariacornea Ehrenb.... 基于最新的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研究、《国际藻类、菌物和植物命名法规》和《汉语学名法规》,对毛木耳、玉木耳、金针菇、阿魏侧耳和白灵侧耳等5种重要食用菌的学名进行了解析和介绍,建议使用下述规范名称:毛木耳Auriculariacornea Ehrenb.,玉木耳Auricularia cornea Ehrenb.,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 (Z.W. Ge et al.) P.M. Wang, Y.C. Dai, E. Horak&Zhu L. Yang,阿魏侧耳(阿魏菇)Pleurotus eryngii var. ferulae (Lanzi) Sacc.,白灵侧耳(白灵菇)Pleurotus tuoliensis (C.J. Mou)M.R. Zhao&Jin X. Zhang。虽然拉丁名称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为了保持汉语学名的稳定性,上述5种食用菌的汉名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木耳 玉木耳 金针菇 阿魏侧耳 白灵侧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