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大厂铜坑银锌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银的赋存状态
1
作者 成永生 李向阳 +9 位作者 王雷 欧恩国 李祥瑞 魏宏炼 张泽文 曾德兴 王崧朴 李业正 周瑶 余子俊 《矿产勘查》 2024年第9期1555-1570,共16页
地处右江盆地东北缘的铜坑矿床是大厂矿田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矿区内发现多处银锌多金属矿(化)体,但对于银的赋存状态以及银多金属的富集成矿规律认识十分有限。通过野外调查以及矿物学研究,将铜坑银锌矿划分为4个阶段,包括锡石-石英... 地处右江盆地东北缘的铜坑矿床是大厂矿田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矿区内发现多处银锌多金属矿(化)体,但对于银的赋存状态以及银多金属的富集成矿规律认识十分有限。通过野外调查以及矿物学研究,将铜坑银锌矿划分为4个阶段,包括锡石-石英阶段(Ⅰ)、锡石-硫化物阶段(Ⅱ)、含银-方铅矿阶段(Ⅲ)和石英-方解石阶段(Ⅳ),发现银矿化主要发生在含银-方铅矿阶段(Ⅲ)。运用BSE-EDS和EPMA等分析方法,对矿石矿物特征以及银的赋存状态进行研究,探究了银的产出特征与富集规律,剖析了制约银产出与富集的关键因素。结果显示,铜坑银锌矿中的银以可见银(>1μm)为主,另有少量的不可见银(<1μm);可见银以辉锑银铅矿和脆硫锑银铅矿为主。辉锑银铅矿在405中段以包裹体的形式分布于方铅矿中,在455中段则以包裹体、骨针状和正交网格状分布于方铅矿中或以不规则状产于方铅矿间隙和边缘。脆硫锑银铅矿仅产出于455中段方铅矿的边缘及其间隙。不可见银则主要以类质同象或次显微包裹体的形式赋存于方铅矿以及部分含锡硫盐矿物中;方铅矿作为重要的载银矿物,Cu^(+)和Sb^(3+)都会影响Ag^(+)进入方铅矿。Cu^(+)会结合Ag^(+)沉淀于早期黝铜矿中,而非方铅矿中。Sb通过Ag^(+)^(+)Sb^(3+)=2Pb^(2+)的方式,使Ag进入方铅矿晶格,形成成矿晚期的含银硫盐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厂 铜坑 银锌多金属矿 赋存状态 富集规律 元素置换
下载PDF
扬子地区奥陶纪—志留纪转折期多事件耦合关系及有机质富集 被引量:2
2
作者 梁超 刘雨迪 +4 位作者 操应长 吴靖 韩豫 谢浩然 籍士超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2,共12页
从地质事件的影响角度出发,讨论扬子地区奥陶纪—志留纪转折期多地质事件的耦合关系、地质事件的环境响应以及对富有机质页岩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构造运动增强的大陆硅酸盐风化作用以及火山事件增加的碳埋藏都导致大气CO_(2)浓度的下... 从地质事件的影响角度出发,讨论扬子地区奥陶纪—志留纪转折期多地质事件的耦合关系、地质事件的环境响应以及对富有机质页岩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构造运动增强的大陆硅酸盐风化作用以及火山事件增加的碳埋藏都导致大气CO_(2)浓度的下降,当达到阈值以下便引发赫南特冰期事件;火山喷发出的硫会在平流层形成硫酸盐气溶胶,增加反射率,促进冰期的发展;冰期增大纬度温度梯度,促进上升流的形成;冰期降温的突发性、水体硫化缺氧环境的扩张以及火山事件所输入的汞和砷等有毒重金属是导致晚奥陶世生物大灭绝事件(LOME)的主要机制;火山事件输入的火山灰和上升流给海洋表层带来大量营养元素,以及冰期海平面迅速下降期间导致溶解性无机磷酸盐(DIP)浓度的增加,增强海洋初级生产力,促进有机质的生产;大量有机质在沉降过程中消耗氧气导致深层形成最小含氧带(OMZ),火山灰快速吸收溶解氧以及冰期结束海平面快速上升都会导致水体缺氧条件的扩张,从而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主要的沉积作用是悬浮沉积,但局部也因构造运动、水体变浅以及陆源输入增强等因素发育部分重力滑塌、浊流、碎屑流、风暴流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陶纪—志留纪转折期 地质事件 耦合关系 环境响应 有机质富集 页岩发育
下载PDF
川南自贡地区海相页岩沉积环境及有机质富集主控因素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姚天星 李忠诚 +3 位作者 郭世超 宋鹏 王海龙 唐晓丹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9-86,共8页
为深化对川南自贡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海相页岩沉积环境特征及有机质富集机理认识,通过开展有机地球化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等实验,对Z303井沉积环境特征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海相页岩有机质丰度高,TOC平均为2.15%,矿物组成以石英... 为深化对川南自贡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海相页岩沉积环境特征及有机质富集机理认识,通过开展有机地球化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等实验,对Z303井沉积环境特征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海相页岩有机质丰度高,TOC平均为2.15%,矿物组成以石英和黏土矿物为主,氧化还原环境是自贡地区有机质富集的主控因素;五峰组和下龙马溪组沉积时期有机质富集条件相比中龙马溪组和上龙马溪组沉积时期更加优越,形成了一套富含有机质且脆性矿物含量高的优质页岩,是研究区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首选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五峰组-龙马溪组 沉积环境 有机质富集机理 自贡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低温结晶法富集鳡鱼内脏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 被引量:16
4
作者 罗庆华 宋英杰 +3 位作者 王海磊 黄美娥 王苗苗 向建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6-39,共4页
以95%乙醇为溶剂,碘值和回收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正交试验优化低温结晶法富集鳡鱼内脏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6,结晶温度-30℃,结晶时间5 h;在最佳条件下,PUFA产品的碘... 以95%乙醇为溶剂,碘值和回收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正交试验优化低温结晶法富集鳡鱼内脏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6,结晶温度-30℃,结晶时间5 h;在最佳条件下,PUFA产品的碘值(I)为203.80 g/100 g,回收率为72.82%;富集后PUFA含量提高了24.26个百分点,其中,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提高了3.81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不饱和脂肪酸 鱼油 皂化 低温结晶 富集 鳡鱼
下载PDF
菠菜叶蛋白泡沫法分离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龙 张炜 +3 位作者 陈元涛 刘海彬 高中超 雷蕾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9-175,共7页
为有效开发利用菠菜叶蛋白资源,以菠菜叶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回收率和富集比为指标,选取稀释倍数、气速、温度和pH值为考察因素,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进行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得出泡沫法分离菠菜叶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为有效开发利用菠菜叶蛋白资源,以菠菜叶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回收率和富集比为指标,选取稀释倍数、气速、温度和pH值为考察因素,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进行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得出泡沫法分离菠菜叶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稀释倍数16倍、气速260mL/min、温度40℃、pH 7.5,在该条件下,回收率和富集比分别达81.56%、14.94。研究结果表明泡沫分离技术是实现菠菜叶蛋白粗分离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菜叶 蛋白 泡沫分离 回收率 富集比
下载PDF
罩式退火冷轧家电板的耐腐蚀性能及腐蚀机理 被引量:2
6
作者 田亚强 吴健 +2 位作者 魏英立 宋进英 陈连生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3-36,41,共5页
采用电化学加速模拟腐蚀试验、组织观察等研究了罩式退火冷轧家电板的耐腐蚀性能及腐蚀机理,并与连续退火冷轧家电板的耐腐蚀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连续退火冷轧板的耐腐蚀性能优于罩式退火冷轧板的;罩式退火冷轧板的保温时间长、... 采用电化学加速模拟腐蚀试验、组织观察等研究了罩式退火冷轧家电板的耐腐蚀性能及腐蚀机理,并与连续退火冷轧家电板的耐腐蚀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连续退火冷轧板的耐腐蚀性能优于罩式退火冷轧板的;罩式退火冷轧板的保温时间长、保温温度高,易产生锰、铬、硅等活性元素向其表面富集而生成颗粒状氧化物;以这些氧化物为负极、铁基体为正极构成的腐蚀微电池是罩式退火冷轧家电板表面锈蚀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电用冷轧板 电化学测试 罩式退火 锰元素富集
下载PDF
侧吹熔炼铜渣的直流电贫化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韦其晋 袁朝新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9-22,36,共5页
使用小型交直流矿热电炉对富氧侧吹熔炼工艺产出的水淬铜渣进行贫化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下负直流电贫化60min后渣含铜从0.73%降至0.28%,铜回收率约65%,比交流电提高约10个百分点。在1 160~1 350℃时熔渣温度对铜回收率影响不明显。黄... 使用小型交直流矿热电炉对富氧侧吹熔炼工艺产出的水淬铜渣进行贫化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下负直流电贫化60min后渣含铜从0.73%降至0.28%,铜回收率约65%,比交流电提高约10个百分点。在1 160~1 350℃时熔渣温度对铜回收率影响不明显。黄铁矿精矿添加量为渣重10%时,渣含铜可降至0.24%,铜回收率约70%。渣含铜随冰铜品位的增高稍有增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渣 贫化 直流电 矿热电炉 回收率 富氧侧吹熔炼
下载PDF
重组白地霉脂肪酶催化菜籽油水解制备α-亚麻酸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付建红 汪世娟 +2 位作者 吕豪豪 白希 王志勇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41-45,共5页
利用毕赤酵母GS115表达白地霉的脂肪酶基因,以离子交换法纯化的重组脂肪酶催化菜籽油水解,确定了最佳水解条件为温度42℃,水油比为1.5∶1,p H 8.0,酶用量为250 U/g,反应18 h水解率可达到40.1%。以水解得到的混合脂肪酸为原料,建立一种... 利用毕赤酵母GS115表达白地霉的脂肪酶基因,以离子交换法纯化的重组脂肪酶催化菜籽油水解,确定了最佳水解条件为温度42℃,水油比为1.5∶1,p H 8.0,酶用量为250 U/g,反应18 h水解率可达到40.1%。以水解得到的混合脂肪酸为原料,建立一种尿素包合法富集α-亚麻酸的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影响尿素包合富集效果的包合温度、时间、溶剂配比进行研究,由正交试验得到包合过程的最佳工艺条件为m(脂肪酸)∶m(尿素)∶V(乙醇)为1∶4∶20,包合温度-20℃、包合时间14 h,此条件可使其中α-亚麻酸的含量由8.03%提高至19.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脂肪酶 水解 菜籽油 Α-亚麻酸 尿素包合法 富集
下载PDF
聚苯乙烯-g-聚乙二醇的制备及其表面改性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钱浩 徐华明 黄胜梅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27-1031,共5页
通过沉淀聚合方法,利用自由基共聚制备了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SMA),利用SOCl2的酰氯反应,在SMA大分子链上接枝聚乙二醇侧链,制备了聚苯乙烯-g-聚乙二醇(PEG-g-PS)的大分子表面改性剂。利用大分子表面改性剂在聚苯乙烯基体中具有... 通过沉淀聚合方法,利用自由基共聚制备了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SMA),利用SOCl2的酰氯反应,在SMA大分子链上接枝聚乙二醇侧链,制备了聚苯乙烯-g-聚乙二醇(PEG-g-PS)的大分子表面改性剂。利用大分子表面改性剂在聚苯乙烯基体中具有选择性迁移扩散的特性,实现了对聚苯乙烯薄膜表面极性的改善作用。采用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表面静态接触角法检测了聚苯乙烯的表面极性。结果发现,PEG-g-PS上的聚醚链段可以有效的富集在聚合物表面,明显改善PS的表面极性和亲水性,表面极性可提高3倍,达到11.6mN/m。同时,大分子表面改性剂和聚苯乙烯基体间有一定的相容性,有效地克服了小分子表面改性剂容易流失,改性寿命较短的重要缺陷,使表面改性的持久性充分增加,实现对聚合物表面改性效果终生化的目的。而且大分子表面改性剂在极性溶剂的诱导作用下,可以实现进一步的迁移扩散,充分提高了聚苯乙烯的表面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分子表面改性剂 聚苯乙烯-g-聚乙二醇 表面富集 表面改性持久性
下载PDF
煤热解中微量元素迁移规律的再探索 被引量:20
10
作者 杨建业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227-2233,共7页
为探寻煤热解过程中微量元素活动的普适规律,对河南义马煤和山东兖州煤在不同温度下热解时煤的微量元素迁移规律进行了再探索。结果发现:在非自然的人工煤热解过程中,煤中微量元素的挥发率和富集率变化趋势总体上符合元素周期律。并据此... 为探寻煤热解过程中微量元素活动的普适规律,对河南义马煤和山东兖州煤在不同温度下热解时煤的微量元素迁移规律进行了再探索。结果发现:在非自然的人工煤热解过程中,煤中微量元素的挥发率和富集率变化趋势总体上符合元素周期律。并据此,在1 000℃以下的范围内,对河南义马煤的难挥发元素分为3类:第1类,为最难挥发的元素,有V,Cr,Co,Cu,Ga,Zr,La,Pr,Nd,Tm等10个元素;第2类,为难挥发元素,有稀土元素Sm,Eu,Gd,Tb,Dy,Ho,Ta等7个元素;第3类,为较难挥发的元素,有Li,Ge,Nb,Mo,Er等5个元素。在煤热解过程中,镧系元素的转化总体上也遵从镧系元素地球化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迁移规律 煤热解 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挥发率 元素的富集率
下载PDF
高效液膜法分离富集与测定钢、钼中的痕量锌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献科 李玉萍 李莉芬 《中国钼业》 2002年第4期35-37,共3页
用HDEHDTP、PX - 10 0和n -Hexane高效液膜体系研究Zn2 + 的迁移行为。在适宜条件下10min内Zn2 + 的迁移率达 99.5 %以上。液膜体系 :膜相为 7%HDEHDTP、2 %PX - 10 0和 91%n -Hexane;内相为 0 .2mol/LH2 SO4溶液 ;外相为pH 3~ 4。实... 用HDEHDTP、PX - 10 0和n -Hexane高效液膜体系研究Zn2 + 的迁移行为。在适宜条件下10min内Zn2 + 的迁移率达 99.5 %以上。液膜体系 :膜相为 7%HDEHDTP、2 %PX - 10 0和 91%n -Hexane;内相为 0 .2mol/LH2 SO4溶液 ;外相为pH 3~ 4。实验表明 ,Fe3 + 、Al3 + 、Cu2 + 、Cd2 + 、Mo6+ 、Co2 + 、Ni2 + 、Hg2 + 等 ,碱金属、碱土金属 ;Cl-、NO-3 、ClO-4、F-、SiO2 -3 、SO2 -4等离子都不影响 ,只有Zn2 + 能从这些离子中得到满意的分离富集。此法已用于富集、测定钢铁和钼中痕量锌 ,结果相当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状液膜 分离富集
下载PDF
改性蒙脱石富集-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量水中微量铜锌镉铅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强 赵鹏 +2 位作者 裴立军 张辉 刘凯 《分析仪器》 CAS 2020年第3期47-50,共4页
能量散射X射线荧光光谱法(ED-XRF)是一种快速、实用的现场检测方法,但是使用ED-XRF直接检测水中微量的Cu、Zn、Pb、Cd元素仍无法完成。本实验建立了一种ED-XRF快速检测水中微量的铜锌镉铅的方法:通过对蒙脱石改性制备钠基蒙脱石,以钠基... 能量散射X射线荧光光谱法(ED-XRF)是一种快速、实用的现场检测方法,但是使用ED-XRF直接检测水中微量的Cu、Zn、Pb、Cd元素仍无法完成。本实验建立了一种ED-XRF快速检测水中微量的铜锌镉铅的方法:通过对蒙脱石改性制备钠基蒙脱石,以钠基蒙脱石粉末为吸附剂,富集水中的Cu、Zn、Pb、Cd元素后进行EDXRF检测。在最佳实验参数条件下建立标准工作曲线,工作曲线线性拟合良好,Cu、Zn、Pb、Cd元素检出限分别为1.53、1.39、2.57、1.19μg/L。对浓度均为50μg/L的试样连续测定5次,相对标准偏差最高8.29%。利用本方法对未知水样进行检测,所测结果与ICP-MS测量结果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 蒙脱石 富集 重金属
下载PDF
内蒙古锡林浩特早白垩世晚期钾玄质火山岩成因及构造环境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良玉 廖群安 +5 位作者 江云川 罗婷 胡朝斌 肖典 汤帅 刘洋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19-931,共13页
通过锆石定年和剖面研究,将大兴安岭西南段锡林浩特地区原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重新厘定为下白垩统梅勒图组。火山岩分为上、下两段,下部主要为粗面安山岩及少量粗面岩;上部为粗面岩和流纹岩,上部粗面岩的锆石U-Pb年龄为118.1... 通过锆石定年和剖面研究,将大兴安岭西南段锡林浩特地区原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重新厘定为下白垩统梅勒图组。火山岩分为上、下两段,下部主要为粗面安山岩及少量粗面岩;上部为粗面岩和流纹岩,上部粗面岩的锆石U-Pb年龄为118.1±1.3Ma,限定其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该组火山岩富碱、富钾、铝含量高但变化范围大、Fe_2O3/FeO值高(>0.5),富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Pb等),贫高场强元素(Nb、Ta、P等),在AFM图上表现出明显的贫铁演化趋势,在SiO_2-K_2O图上表现出倒钩型演化趋势,具有明显的钾玄岩特征。研究表明,研究区梅勒图组中酸性火山岩具同源岩浆演化的特征,岩浆源自交代的富集地幔,是伸展构造背景下的产物,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后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西南段 早白垩世晚期 梅勒图组 伸展环境 交代富集地幔
下载PDF
高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鸡蛋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2
14
作者 潘学燕 高玉鹏 《家畜生态学报》 2007年第6期94-96,121,共4页
多不饱和脂肪酸是所有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对机体的激素代谢和许多酶的活性起调控作用。动物和人自身不能合成亚油酸和亚麻酸,必需从外源食物中供给,因此对高多不饱和脂肪酸蛋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从鸡蛋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调控机... 多不饱和脂肪酸是所有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对机体的激素代谢和许多酶的活性起调控作用。动物和人自身不能合成亚油酸和亚麻酸,必需从外源食物中供给,因此对高多不饱和脂肪酸蛋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从鸡蛋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调控机制、多不饱和脂肪酸在鸡蛋中的富集、高多不饱和脂肪酸蛋的生产途径及研究应用现状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综述,为其进一步开发研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蛋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 ω-6PUFA/ω-3PUFA比值 调控机制 ω- 3PUFA的富集
下载PDF
西秦岭铀矿床含矿热液物理化学条件改变对铀沉淀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何明友 《矿物岩石》 CAS CSCD 1996年第2期90-95,共6页
本文研究了西秦岭铀矿床合矿热液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对铀沉淀富集的影响。研究表明,铀在相对还原条件下迁移,而在相对氧化条件下沉淀富集。铀的沉淀富集主要发生在含矿热液的温度、压力和氧逸度大幅度降低、酸性增强双氧化-还原电位... 本文研究了西秦岭铀矿床合矿热液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对铀沉淀富集的影响。研究表明,铀在相对还原条件下迁移,而在相对氧化条件下沉淀富集。铀的沉淀富集主要发生在含矿热液的温度、压力和氧逸度大幅度降低、酸性增强双氧化-还原电位增高的物理化学条件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床 含铀热液 物理化学条件 沉淀
下载PDF
核酸适体及其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丽 桑宏庆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38-44,共7页
核酸适体作为一种具有替代抗体潜能的新型仿生生物识别元素,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在食品安全领域,抗生素、重金属、食源性致病菌、生物毒素等多种物质的核酸适体已被成功筛选和应用。本文介绍了核酸适体的特点和优势、识别靶分子的机制... 核酸适体作为一种具有替代抗体潜能的新型仿生生物识别元素,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在食品安全领域,抗生素、重金属、食源性致病菌、生物毒素等多种物质的核酸适体已被成功筛选和应用。本文介绍了核酸适体的特点和优势、识别靶分子的机制、体外筛选的流程,综述了核酸适体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适体 食品安全 分子识别 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
下载PDF
青海省南祁连盆地砂岩铜矿成矿地质特征与控矿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天继 罗晓丽 丁建军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6期52-56,共5页
南祁连盆地广泛分布的二叠纪地层中近年来发现了多处砂岩铜矿化点,笔者在总结含铜砂岩出露区地质特征、分析典型的矿化点特征的基础上,认为铜矿化发生在上二叠统忠什公组灰绿或灰白色砂岩与灰紫色砂岩交互带,受岩性、岩相控制明显,而铜... 南祁连盆地广泛分布的二叠纪地层中近年来发现了多处砂岩铜矿化点,笔者在总结含铜砂岩出露区地质特征、分析典型的矿化点特征的基础上,认为铜矿化发生在上二叠统忠什公组灰绿或灰白色砂岩与灰紫色砂岩交互带,受岩性、岩相控制明显,而铜质的来源为晚奥陶世隆起的北祁连造山带的风化产物,在盆地内三角洲沉积相中还原条件下,铜质富集沉淀,形成矿源层,在成岩过程中改造富集矿化。这些有利的成矿条件应该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铜矿 二叠纪 铜质来源 矿化富集 南祁连
下载PDF
水生植物对养殖池塘重金属污染底泥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19
18
作者 施沁璇 孙博怿 +2 位作者 胡晓波 盛鹏程 罗毅志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956-1962,共7页
采用生态缸模拟养殖环境,选取菹草(Potamogetoncrispus)、黑藻(Hydrillaverticillata)、荷花(Nelumbonucifera) 3种浙江省常见的水生植物,探求其对养殖池塘底泥中Hg、As、Pb、Cd的富集效应和去除作用。结果表明,3种水生植物对底泥... 采用生态缸模拟养殖环境,选取菹草(Potamogetoncrispus)、黑藻(Hydrillaverticillata)、荷花(Nelumbonucifera) 3种浙江省常见的水生植物,探求其对养殖池塘底泥中Hg、As、Pb、Cd的富集效应和去除作用。结果表明,3种水生植物对底泥中Hg、As、Pb、Cd均有较好的富集效应和去除作用,且植物体内与底泥中重金属质量比呈现显著负相关(p 〈0. 05)。因此3种水生植物均可作为养殖池塘Hg、As、Pb、Cd污染底泥的修复植物。从富集系数(BSAF)看,3种水生植物对底泥中As、Cd的富集系数均大于1,菹草、黑藻对底泥中Hg的富集系数均大于1,因此黑藻可作为养殖期间池塘Hg、As、Cd复合污染底泥生态修复的先锋植物,而菹草适宜于秋冬空闲期间Hg、As、Cd污染底泥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菹草 黑藻 荷花 重金属 养殖池塘底泥 富集效应
下载PDF
滇东磷矿风化型矿石的判别指标讨论及次生风化富集作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戈定夷 刘永先 曾允孚 《矿物岩石》 CAS CSCD 1994年第3期29-42,共14页
风化型磷矿石-风化磷块岩是滇东最主要的磷矿石,为判别矿石为原生成风化磷块岩,前人已提出过10余种作为判别标志的风化指标,但是这些指标的计算仅以矿石的化学组成为依据。笔者研究后指出,应以次生风化作用过程中磷块岩的组成和... 风化型磷矿石-风化磷块岩是滇东最主要的磷矿石,为判别矿石为原生成风化磷块岩,前人已提出过10余种作为判别标志的风化指标,但是这些指标的计算仅以矿石的化学组成为依据。笔者研究后指出,应以次生风化作用过程中磷块岩的组成和结构变化为基础,再合理使用上述某些判别指标,才能正确确定风化矿石,决定其利用价值和方法。笔者还指出,在次生风化作用中被溶蚀的不仅是碳酸盐,只要条件适当,石英和粘土矿物也可以溶蚀,使磷矿石品位增高,结构疏松,成为有利于洗选的优质矿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块岩 次生富集作用 磷矿石 风化型矿石
下载PDF
重金属Cd、Cu、Zn在小麦全生育期中的富集规律 被引量:4
20
作者 孙芳立 张金恒 +2 位作者 孙永红 郭庆增 苏忠亮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5期34-41,共8页
为研究土壤重金属污染对小麦的胁迫机理,通过系统的田间小区控制试验,研究了铜、锌、镉3种重金属在小麦不同生长期干样中3种重金属的含量,以及小麦干样根细胞和叶细胞中的重金属分布规律。研究表明:3种重金属对小麦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毒... 为研究土壤重金属污染对小麦的胁迫机理,通过系统的田间小区控制试验,研究了铜、锌、镉3种重金属在小麦不同生长期干样中3种重金属的含量,以及小麦干样根细胞和叶细胞中的重金属分布规律。研究表明:3种重金属对小麦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毒害作用,其中重金属铜对小麦的毒害作用最强。根是重金属的主要富集器官,重金属向地上部分的转移很少。除成熟期外,重金属含量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器官中由多到少的分布浓度为根>茎>叶。在成熟期Cd、Zn含量在不同器官中由多到少为茎叶>穗,Cu在不同器官中含量由多到少为穗>茎叶。不同的重金属在籽粒和茎叶中的富集浓度几乎相同。不同重金属在小麦的不同器官及不同生育期表现出不同的富集规律,在同一处理水平下,Cd在小麦根和茎叶中的富集浓度都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在灌浆期又再次上升的趋势;Cu在根细胞中的富集浓度是在低浓度处理下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在高浓度处理水平下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Cu在叶细胞中的富集浓度与处理水平、生长周期没有太大的关系,呈现出持平的状态;Zn在小麦根和茎叶中的富集浓度是随着生长期的延长而降低,在分蘖期重金属的富集浓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全生育期 富集规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