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EEMD的1470—1911年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多时间尺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
10
1
作者
毕硕本
孙力
+2 位作者
李兴宇
陈昌春
鲁颖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7-147,共11页
通过收集和整理1470—1911年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历史文献资料,重建442 a来的旱涝等级序列。分析了旱涝灾害发生的频次变化和突变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方法对其进行多时间尺度分析,获得了不同时间尺度上具有较...
通过收集和整理1470—1911年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历史文献资料,重建442 a来的旱涝等级序列。分析了旱涝灾害发生的频次变化和突变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方法对其进行多时间尺度分析,获得了不同时间尺度上具有较好平稳性特征的固有模态函数分量。利用EEMD方法,可以有效提取蕴藏在原始气候序列中的隐藏周期信号,发现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旱涝变化相对比较平稳,全区气候总体偏旱。历史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存在准3 a、准5 a、准7 a的年际变化周期和准16 a、准25 a、准50 a的年代际变化周期,同时还存在一个平均周期为87.57 a的准世纪际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eemd
)
黄河中下游地区
旱涝
多时间尺度分析
周期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成都冬季PM2.5演化的EEMD分解及自组织临界态
被引量:
9
2
作者
杜娟
刘春琼
+5 位作者
黄红良
欧阳文言
魏盈盈
龙明亮
杨杰
史凯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3-141,共9页
为探讨冬季期间大气PM2.5演化的多时间尺度效应,并阐释重度灰霾发生及演化的动力机制,该研究应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方法与自组织临界(SOC)理论,对成都市20171201-20180228冬季期间4个国控监测站点(即大石西路、金泉两河、君平街、...
为探讨冬季期间大气PM2.5演化的多时间尺度效应,并阐释重度灰霾发生及演化的动力机制,该研究应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方法与自组织临界(SOC)理论,对成都市20171201-20180228冬季期间4个国控监测站点(即大石西路、金泉两河、君平街、三瓦窑) PM2.5浓度时空演化规律进行实证研究。通过EEMD分解,获得了不同时间尺度上具有良好平稳性特征的固有模态函数(IMF)。大气PM2.5演化的主要模态存在准4 h、准8 h和准24 h的平均周期,这些典型周期对应模态的累积贡献率基本上达到95%以上。研究表明,主要模态的准周期变化与各类型生产活动、交通排放紧密关联,这反映了大气系统中人为污染源的周期性输入作用。同时,研究发现,PM2.5小时平均质量浓度波动函数服从幂律分布结构,具有标度不变性特征。进一步基于SOC理论探讨了大气PM2.5浓度时空演化的内在动力规律,结合典型区域气象特征,阐明了冬季期间严重大气污染产生的宏观涌现机制。结果表明,EEMD方法所获得的不同IMF分量可以揭示大气PM2.5时空演化的多尺度特征,但不同时间尺度上的IMF分量之间互不独立,各IMF分量的形成既受到准周期大气污染排放的作用,也受到大气系统非线性SOC动力机制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周期性
自组织临界
幂律分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EEMD的1470—1911年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多时间尺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
10
1
作者
毕硕本
孙力
李兴宇
陈昌春
鲁颖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
出处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7-147,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1410
41071253)~~
文摘
通过收集和整理1470—1911年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历史文献资料,重建442 a来的旱涝等级序列。分析了旱涝灾害发生的频次变化和突变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方法对其进行多时间尺度分析,获得了不同时间尺度上具有较好平稳性特征的固有模态函数分量。利用EEMD方法,可以有效提取蕴藏在原始气候序列中的隐藏周期信号,发现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旱涝变化相对比较平稳,全区气候总体偏旱。历史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存在准3 a、准5 a、准7 a的年际变化周期和准16 a、准25 a、准50 a的年代际变化周期,同时还存在一个平均周期为87.57 a的准世纪际周期。
关键词
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eemd
)
黄河中下游地区
旱涝
多时间尺度分析
周期性
Keywords
ensemp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m(eemd)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region
drought and flood
multiple time scales
seasonal
分类号
P429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X43 [环境科学与工程—灾害防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成都冬季PM2.5演化的EEMD分解及自组织临界态
被引量:
9
2
作者
杜娟
刘春琼
黄红良
欧阳文言
魏盈盈
龙明亮
杨杰
史凯
机构
吉首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吉首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出处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3-141,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03128)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重点项目(16A172)
+1 种基金
2019年吉首大学自然科学类科研项目(Jdy19010)
2019年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CX20190872)
文摘
为探讨冬季期间大气PM2.5演化的多时间尺度效应,并阐释重度灰霾发生及演化的动力机制,该研究应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方法与自组织临界(SOC)理论,对成都市20171201-20180228冬季期间4个国控监测站点(即大石西路、金泉两河、君平街、三瓦窑) PM2.5浓度时空演化规律进行实证研究。通过EEMD分解,获得了不同时间尺度上具有良好平稳性特征的固有模态函数(IMF)。大气PM2.5演化的主要模态存在准4 h、准8 h和准24 h的平均周期,这些典型周期对应模态的累积贡献率基本上达到95%以上。研究表明,主要模态的准周期变化与各类型生产活动、交通排放紧密关联,这反映了大气系统中人为污染源的周期性输入作用。同时,研究发现,PM2.5小时平均质量浓度波动函数服从幂律分布结构,具有标度不变性特征。进一步基于SOC理论探讨了大气PM2.5浓度时空演化的内在动力规律,结合典型区域气象特征,阐明了冬季期间严重大气污染产生的宏观涌现机制。结果表明,EEMD方法所获得的不同IMF分量可以揭示大气PM2.5时空演化的多尺度特征,但不同时间尺度上的IMF分量之间互不独立,各IMF分量的形成既受到准周期大气污染排放的作用,也受到大气系统非线性SOC动力机制的控制。
关键词
PM2.5
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周期性
自组织临界
幂律分布
Keywords
PM2.5
ensemp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m
seasonal
self-organized criticality
power-law
分类号
X51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EEMD的1470—1911年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多时间尺度特征分析
毕硕本
孙力
李兴宇
陈昌春
鲁颖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成都冬季PM2.5演化的EEMD分解及自组织临界态
杜娟
刘春琼
黄红良
欧阳文言
魏盈盈
龙明亮
杨杰
史凯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