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8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paration and evaluation of sustained-release diltiazem hydrochloride pellets 被引量:3
1
作者 Xiaopeng Han Linan Wang +5 位作者 Yinghua Sun Xiaohong Liu Wanjun Liu Yuqian Du Lin Li Jin Sun 《Asi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3年第4期244-251,共8页
In this study,diltiazem hydrochloride(DTZ)pellets were prepared successfully by extrusionespheronization method.Then methacrylic acid and ethylcellulose coating formulations were employed to make the DTZ pellets sus... In this study,diltiazem hydrochloride(DTZ)pellets were prepared successfully by extrusionespheronization method.Then methacrylic acid and ethylcellulose coating formulations were employed to make the DTZ pellets sustained release.The pellets with different coatings were investigated by in vitro dissolution tests.At last,the pellets with the best coating copolymer were subjected to pharmacokinetic studies in beagle dogs.The dissolution profiles of pellets coated with EudragitNE30D were similar to Herbesser,one of the marketed sustained release capsules.In the bioavailability study,the principal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of self-made pellets and the marketed ones were comparable;the relative bioavailability of DTZ sustained release capsules compared with Herbesserwas 98.536.4%.All the data indicated self-made sustained pellets could prolong the release of DTZ,decrease the fluctuation of drug level in vivo,and increase the compliance of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ltiazem hydrochloride sustained release pellets In vitro and in vivo studies
下载PDF
Preparation and in vitro-in vivo evaluation of intestinal retention pellets of Berberine chloride to enhance hypoglycemic and lipid-lowing efficacy 被引量:6
2
作者 Guofei Li Mingming Zhao +2 位作者 Xianying Su Lin Song Limei Zhao 《Asi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9年第5期559-568,共10页
Berberine chloride(BBR) is a pharmacokinetic profile of drug with poor bioavailability but good therapeutic efficacy,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iscovery of BBR intestinal target.The major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Berberine chloride(BBR) is a pharmacokinetic profile of drug with poor bioavailability but good therapeutic efficacy,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iscovery of BBR intestinal target.The major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develop BBR intestinal retention type sustained-release pellets and evaluate their in vivo and in vitro behaviors base on the aspect of local action on intestinal tract. Here,wet milling technology is used to improve dissolution and dissolution rate of BBR by decreasing the particle size and increasing the wettability. The pellets are prepared by liquid layer deposition technology,and then the core pellets are coated with Eudragit~?L30 D-55 and Eudragit~?NE30 D aqueous dispersion. The prepared pellets show high drug loading capacity,and the drug loading up to 93%. Meanwhile,it possesses significant sustained drug release effect in purified water which is expected to improve the pharmacokinetic behavior of BBR. The pharmacokinetics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halflife of BBR w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from 24 h to 36 h and the inter-and intra-subject variability are decreased compared to commercial BBR tablets. The retention test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ellet size and Eudragit~?NE30 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tention time of the pellet,and it is found that the pellets with small particle size and high Eudragit~?NE30 D coating content can stay longer in the intestine than the pellets with large particle size. All in all,BBR intestinal retention type pellets are prepared successfully in this study,and the pellets show satisfactory in vivo and in vitro behavi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BR pellets sustained release INTENTION Pharmacokinetics
下载PDF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微丸保护性衣层对其缓释片形成的影响与初步评价
3
作者 王全亮 耿文凤 +1 位作者 王元晓 宋彦廷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7期883-888,共6页
目的评价羟丙纤维素及羟丙甲纤维素对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微丸的机械保护作用及差异。方法用不同分子量等级的羟丙纤维素和羟丙甲纤维素对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微丸进行包衣,通过检测微丸负压载荷、微丸完整性、体外溶出曲线,评价两种高分... 目的评价羟丙纤维素及羟丙甲纤维素对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微丸的机械保护作用及差异。方法用不同分子量等级的羟丙纤维素和羟丙甲纤维素对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微丸进行包衣,通过检测微丸负压载荷、微丸完整性、体外溶出曲线,评价两种高分子材料对微丸的保护效果。通过制备了羟丙纤维素和羟丙甲纤维素薄膜并考察两种高分子材料薄膜的抗张强度、延展率、韧性和弹性模量等方面的机械性能差异。结果包被羟丙纤维素和羟丙甲纤维素的琥珀酸美托洛尔微丸,断裂载荷增加,压片后微丸完整性提高,机械性能提升,药物泄漏率降低。结论羟丙纤维素和羟丙甲纤维素保护层包衣对琥珀酸美托洛尔片释放单元有一定的机械保护作用,羟丙纤维素具有相对更高的保护能力,可以为多单元微丸药物释放系统的微丸保护策略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丙纤维素 羟丙甲纤维素 缓释微丸 琥珀酸美托洛尔 薄膜包衣
下载PDF
盐酸伊伐布雷定缓释微丸的制备工艺及其药动学研究
4
作者 李翰铭 尹虹 +4 位作者 张金伟 吴燕 邢佳丽 刘雨欣 赵利刚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7期875-882,共8页
目的制备盐酸伊伐布雷定缓释微丸,考察其载药率、体外释放度及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采用流化床包衣法制备盐酸伊伐布雷定缓释微丸,以载药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载药层工艺参数,以体外释放度为评价指标,通过响应... 目的制备盐酸伊伐布雷定缓释微丸,考察其载药率、体外释放度及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采用流化床包衣法制备盐酸伊伐布雷定缓释微丸,以载药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载药层工艺参数,以体外释放度为评价指标,通过响应面实验设计优化缓释层处方。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2组:盐酸伊伐布雷定缓释微丸组和盐酸伊伐布雷定片组,单次给药后,测定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运用Das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载药层处方:盐酸伊伐布雷定原料药075 g、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80 g、水40 g,流化床工艺参数:进风量13 m^(3)·h^(-1)、进风温度50℃、雾化压力12 bar、蠕动泵流速09 mL·min^(-1);缓释层处方:乙基纤维素78%、聚乙二醇400091%、柠檬酸三乙酯20%。平均载药率924%,12 h累计释放度为9237%;盐酸伊伐布雷定缓释微丸较普通片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3559%。结论盐酸伊伐布雷定缓释微丸制备工艺重现性良好,体内外缓释效果明显,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为盐酸伊伐布雷定缓释制剂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伊伐布雷定 缓释微丸 流化床 正交试验 响应面试验设计 药动学
下载PDF
灯盏花素缓释微丸制备工艺与处方优化的研究 被引量:30
5
作者 陈大为 张彦青 +2 位作者 邹艳霜 李淑斌 赵秀丽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990-993,共4页
目的 考察灯盏花素缓释微丸的制备工艺和最优处方 ,并对释药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利用挤出滚圆法制备骨架型微丸 ,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设计筛选最优处方 ,通过方程拟合探讨释药机制。结果 所得微丸的制备工艺简单 ,微丸大小均匀 ,载... 目的 考察灯盏花素缓释微丸的制备工艺和最优处方 ,并对释药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利用挤出滚圆法制备骨架型微丸 ,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设计筛选最优处方 ,通过方程拟合探讨释药机制。结果 所得微丸的制备工艺简单 ,微丸大小均匀 ,载药量大且药物含量均匀 ,能达到缓释 12 h的试验设计要求 ;释药机制以药物扩散为主 ,兼有骨架溶蚀。结论 利用挤出滚圆法制备灯盏花素缓释微丸方法简单 ,适于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素 缓释微丸 制备工艺 处方优化 挤出滚圆法 释药机制
下载PDF
双嘧达莫缓释微丸的研制及其体外释放特性 被引量:22
6
作者 王文刚 崔光华 +1 位作者 王睿 周筱青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28-531,共4页
目的 :制备双嘧达莫 pH非依赖型缓释微丸 ,使药物释放不受胃肠道pH值变化及个体差异的影响。 方法 :采用固体分散技术 ,将药物与联合载体 (EudragitL、EC和PEG 60 0 0 )的混和有机液喷包于微晶纤维素 (MCC)空白丸芯上形成膜衣骨架型共... 目的 :制备双嘧达莫 pH非依赖型缓释微丸 ,使药物释放不受胃肠道pH值变化及个体差异的影响。 方法 :采用固体分散技术 ,将药物与联合载体 (EudragitL、EC和PEG 60 0 0 )的混和有机液喷包于微晶纤维素 (MCC)空白丸芯上形成膜衣骨架型共沉淀物结构 ,以正交设计进行处方优化 ,考察不同pH条件下缓释微丸的释放特性。结果 :缓释微丸的体外药物释放呈pH非依赖型释放特征 ,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结论 :具有溶解度pH依赖性的药物 ,以固体分散技术处理 ,通过不同性质载体的调节作用 ,可以制成pH非依赖型的缓释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嘧达莫 缓释微丸 pH非依赖型释放 抗心绞痛药
下载PDF
多元定位释药技术制备舒胸缓释胶囊的研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宋洪涛 郭涛 +3 位作者 康鲁平 姜鹏 陈大为 何仲贵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993-998,共6页
目的采用多元定位释药技术制备舒胸缓释胶囊。方法将处方药材精制后制备成舒胸微丸,然后分别采用HPM C、Eudrag it L 30D-55、Eudrag it L 100-Eudrag it S100混合物(1∶5)制备成3种包衣微丸,并按一定比例混合装入胶囊中。结果HPM C包... 目的采用多元定位释药技术制备舒胸缓释胶囊。方法将处方药材精制后制备成舒胸微丸,然后分别采用HPM C、Eudrag it L 30D-55、Eudrag it L 100-Eudrag it S100混合物(1∶5)制备成3种包衣微丸,并按一定比例混合装入胶囊中。结果HPM C包衣微丸在任何pH值条件下均可释药,Eudrag it L 30D-55包衣微丸在pH≥5.5时开始释药,Eudrag it L 100-Eudrag it S100(1∶5)包衣微丸在pH≥6.8时开始释药。由3种包衣微丸混合制备而成的缓释胶囊,在模拟人体胃肠道pH变化条件下,呈现出一种pH依赖型梯度缓释特征,而且处方中的主要成分三七总皂苷、红花黄色素、阿魏酸、川芎嗪的释放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采用定位释药技术制备而成的舒胸缓释胶囊中理化性质不同的各成分在缓释的同时可以达到同步释放,遵循了中药制剂复方配伍的整体观和用药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胸缓释胶囊 微丸 多元定位释药技术
下载PDF
左金胃漂浮缓释片中小檗碱、巴马汀、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体外释放规律和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陶世 赵新慧 +2 位作者 狄留庆 蔡宝昌 黄耀洲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154-1157,共4页
目的探讨左金胃漂浮缓释片体外多成分释放的规律和机制。方法采用转篮法以人工胃液为介质,以HPLC法测定左金胃漂浮缓释片中小檗碱、巴马汀、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在8 h内的体外累积释放率,通过相似因子比较法、Higuchi方程,零级、一级... 目的探讨左金胃漂浮缓释片体外多成分释放的规律和机制。方法采用转篮法以人工胃液为介质,以HPLC法测定左金胃漂浮缓释片中小檗碱、巴马汀、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在8 h内的体外累积释放率,通过相似因子比较法、Higuchi方程,零级、一级释放方程等释放模型拟合法以及Peppas方程研究左金胃漂浮缓释片多成分释放的规律。结果左金胃漂浮缓释片中4种生物碱的平均释放曲线相互之间的相似因子均大于80%,均以Higuchi释放模型为最佳拟合模型,释放机制均为扩散协同骨架溶蚀作用。结论左金胃漂浮缓释片中生物碱类成分的释放具有均衡缓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金丸 胃漂浮缓释片 小檗碱 巴马汀 吴茱萸碱 吴茱萸次碱 释放度
下载PDF
麝香保心pH依赖型梯度释药微丸的研究 被引量:45
9
作者 宋洪涛 郭涛 +3 位作者 张汝华 马燕 李铣 毕开顺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812-817,共6页
目的 制备麝香保心pH依赖型梯度释药微丸并进行体内外考察。方法 分别以HPMC ,EudragitL 30D 5 5和EudragitL10 0 EudragitS10 0 (1∶5 )为包衣材料制备pH依赖型梯度释药微丸 ,并进行体外释放度、胃肠道转运和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目的 制备麝香保心pH依赖型梯度释药微丸并进行体内外考察。方法 分别以HPMC ,EudragitL 30D 5 5和EudragitL10 0 EudragitS10 0 (1∶5 )为包衣材料制备pH依赖型梯度释药微丸 ,并进行体外释放度、胃肠道转运和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 冰片和人参总皂苷体外释放度的f2 值为 79 6 ,3种包衣微丸分别在胃、十二指肠和空回肠部崩解 ,由 3种微丸组成的缓释胶囊中冰片的Tmax与原丸剂相近 ,而Cmax明显降低 ,相对生物利用度为 96 %。结论缓释胶囊中的冰片和人参总皂苷在体外可同步缓释 ,在体内具有pH依赖性崩解溶散的特征 ,冰片作为指标性成分具有梯度缓释的药代动力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中药 麝香保心微丸 pH依赖型梯度释药系统 胃肠道转运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双嘧达莫缓释微丸的药动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文刚 崔光华 +1 位作者 王睿 周筱青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612-615,共4页
目的 :以市售双嘧达莫普通片为参比制剂 ,评价自制双嘧达莫缓释微丸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 :采用随机交叉分组实验设计 ,给 4条Beagle犬分别给予单剂量 5 0mg的双嘧达莫缓释微丸和普通片 ,po ,按设计采集 12h内动态血标本 ... 目的 :以市售双嘧达莫普通片为参比制剂 ,评价自制双嘧达莫缓释微丸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 :采用随机交叉分组实验设计 ,给 4条Beagle犬分别给予单剂量 5 0mg的双嘧达莫缓释微丸和普通片 ,po ,按设计采集 12h内动态血标本 ;以经改进的HPLC法测定血浆药物浓度 ,以二室模型计算 2种制剂在动物体内的药动学参数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 :参比制剂和测试制剂的Tmax 分别为 (0 .92± 0 .0 9)h和 (1.5 7± 0 .12 )h ,Cmax分别为 (434.4± 36 .93)ng·mL- 1 和 (2 79.5 2± 2 4 .8)ng·mL- 1 ,AUC0~ 1 2 分别为 (92 2 .5 6± 5 2 .73)ng·h·mL- 1 和(115 2 .87± 5 5 .18)ng·h·mL- 1 ,t1 2 α分别为 (0 .6 9± 0 .0 5 )h和 (0 .89± 0 .12 )h ,t1 2 β分别为 (4.71± 0 .71)h和(17.6± 5 .5 3)h ,MRT分别为 (2 .91± 0 .14 )h和 (3.5 4± 0 .0 6 )h ,统计分析显示 ,各主要药动学参数均有显著性差异。双嘧达莫缓释微丸相对于普通片的平均生物利用度为 (12 5 .0 6± 4 .38) %。结论 :双嘧达莫缓释微丸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 ,其生物利用度和药物吸收程度显著优于双嘧达莫普通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嘧达莫 缓释微丸 药动学 生物利用度 生物等效性
下载PDF
苦参碱缓释包衣微丸的研制 被引量:26
11
作者 宋磊 张亚琼 +1 位作者 郭圣荣 殷明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1238-1241,共4页
目的采用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Surelease)制备苦参碱缓释微丸。方法采用溶液上药法(流化床底喷装置)制备苦参碱微丸,并进行微丸质量评价及粉体学性质研究;用Surelease作为包衣材料、微型流化床进行包衣,对微丸体外释放进行评价并考察热... 目的采用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Surelease)制备苦参碱缓释微丸。方法采用溶液上药法(流化床底喷装置)制备苦参碱微丸,并进行微丸质量评价及粉体学性质研究;用Surelease作为包衣材料、微型流化床进行包衣,对微丸体外释放进行评价并考察热处理对微丸释放的影响。结果制备的微丸质量良好,苦参碱缓释微丸需要热处理,适宜的热处理温度为60℃,热处理时间为12 h,体外释放曲线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结论制备的苦参碱缓释微丸具有明显缓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缓释微丸 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 流化床
下载PDF
离心造粒法制备盐酸二甲双胍缓释微丸 被引量:11
12
作者 胡连栋 唐星 +1 位作者 丁怡 张倩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41-544,共4页
在盐酸二甲双胍微丸外依次包滑石粉隔离层和Eudragit缓释层,并考察两者对体外释放度的影响。采用EudragitNE30D-L30D55(20∶1)包衣所得微丸表现出缓释特征,在体内与参比制剂生物等效。
关键词 盐酸二甲双胍 缓释 微丸 包衣 离心造粒 生物等效
下载PDF
不同包衣条件下银杏缓释微丸体外释放考察 被引量:20
13
作者 施路 李三鸣 +2 位作者 宋红光 刘凯 殷丹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6-180,199,共6页
目的考察不同包衣条件下银杏缓释微丸的体外释放。方法采用单因素考察及正交设计法。结果以丙烯酸树脂EudragitRL30D和EudragitRS30D为包衣材料,质量比为4∶1,包衣增重10 % (w) ,增塑剂的用量为2 0 % (w ) ,无需熟化,可满足2 4h缓释的... 目的考察不同包衣条件下银杏缓释微丸的体外释放。方法采用单因素考察及正交设计法。结果以丙烯酸树脂EudragitRL30D和EudragitRS30D为包衣材料,质量比为4∶1,包衣增重10 % (w) ,增塑剂的用量为2 0 % (w ) ,无需熟化,可满足2 4h缓释的要求。结论包衣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包衣微丸 银杏提取物 丙烯酸树脂 流化床
下载PDF
熔融高速搅拌法制备氢氯噻嗪缓释微丸 被引量:10
14
作者 尔艳 王洪光 +3 位作者 林晓 于少云 孙长山 张汝华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47-250,259,共5页
通过对处方和工艺进行优化和筛选 ,采用熔融高速搅拌法制备了利尿药氢氯噻嗪的缓释微丸。结果表明 :以固体石蜡和单硬脂酸甘油酯为粘合剂 ,在 6 4℃、70 0r/min条件下操作 ,成粒子后再加入少量固体石蜡和钙盐 ,继续搅拌 ,降温整粒 8min... 通过对处方和工艺进行优化和筛选 ,采用熔融高速搅拌法制备了利尿药氢氯噻嗪的缓释微丸。结果表明 :以固体石蜡和单硬脂酸甘油酯为粘合剂 ,在 6 4℃、70 0r/min条件下操作 ,成粒子后再加入少量固体石蜡和钙盐 ,继续搅拌 ,降温整粒 8min可得圆整的缓释微丸。验证了应用熔融高速搅拌法制备氢氯噻嗪缓释微丸的适用性和技术特殊性 ,为工业生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高速搅拌法 氢氯噻嗪 缓释微丸 利尿药
下载PDF
6-巯基嘌呤结肠黏附缓释微丸的处方筛选及体外释放的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阳 张志荣 +2 位作者 韩静 任科 龚涛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1515-1518,共4页
目的:制备6-巯基嘌呤结肠黏附缓释微丸,并对释药特性进行研究。方法:以羟丙甲基纤维素K4M和卡波姆为黏附性骨架材料,乳糖为赋形剂。采用湿法制粒包衣锅滚圆法制备载药微丸,并进行Eud-ragit S100包衣。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处方筛选,确... 目的:制备6-巯基嘌呤结肠黏附缓释微丸,并对释药特性进行研究。方法:以羟丙甲基纤维素K4M和卡波姆为黏附性骨架材料,乳糖为赋形剂。采用湿法制粒包衣锅滚圆法制备载药微丸,并进行Eud-ragit S100包衣。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处方筛选,确定生物黏附材料HPMC、卡波姆的用量及配比与制剂体外释放度的关系。结果:所得微丸的制备工艺简单,微丸大小均匀,能达到缓释12 h的试验设计要求。结论:HPMC、卡波姆的用量及配比对释药速率均有较大影响。优选处方微丸的释药特性符合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巯基嘌呤 结肠黏附 缓释微丸 体外释放
下载PDF
尼莫地平速释微丸及缓释微丸的制备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智军 李红英 唐星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4-78,共5页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速释微丸及缓释微丸的制备方法。方法通过溶剂蒸发-沉积法制备尼莫地平速释型及缓释型固体分散体;应用挤出-滚圆技术和离心造粒技术制备尼莫地平速释微丸及缓释微丸。结果依据处方1、2、3,采用挤出-滚圆技术制得的尼莫...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速释微丸及缓释微丸的制备方法。方法通过溶剂蒸发-沉积法制备尼莫地平速释型及缓释型固体分散体;应用挤出-滚圆技术和离心造粒技术制备尼莫地平速释微丸及缓释微丸。结果依据处方1、2、3,采用挤出-滚圆技术制得的尼莫地平缓释微丸于1、3、5、12、18h的累积溶出百分率分别为18%、34%、49%、79%、100%;12%、18%、24%、36%、51%;42%、55%、61%、90%、100%。依据处方4、5得到速释微丸于45、90 min的累积溶出百分率分别为92%、100%;80%、89%,符合速释制剂的溶出要求。由处方6、7制备的缓释微丸于1、3、5、12、18h的累积溶出百分率分别为35%、48%、53%、77%、92%;30%、40%、47%、56%、80%。结论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准WS1-(X-171)-2003Z为依据设计的尼莫地平微丸处方较理想,制备工艺简单易行,值得广泛应用于尼莫地平微丸的工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地平 固体分散体 速释微丸 缓释微丸 挤出-滚圆法 离心造粒法
下载PDF
盐酸青藤碱缓释微丸的研制 被引量:12
17
作者 赵铁 张伟 +1 位作者 何仲贵 菅凌燕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60-362,共3页
目的:制备盐酸青藤碱缓释微丸,并对其体外释药行为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离心造粒技术制备盐酸青藤碱素丸,在流化床内采用丙烯酸树脂水分散体对其包衣,制备盐酸青藤碱缓释微丸。对包衣材料种类、配比及用量进行选择,对包衣微丸体外释药机... 目的:制备盐酸青藤碱缓释微丸,并对其体外释药行为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离心造粒技术制备盐酸青藤碱素丸,在流化床内采用丙烯酸树脂水分散体对其包衣,制备盐酸青藤碱缓释微丸。对包衣材料种类、配比及用量进行选择,对包衣微丸体外释药机理进行研究。结果:包衣材料Eudragit NE30D增重5%时,包衣微丸在水中呈现良好的缓释效果,体外释药过程基本符合Higuchi方程:Y=0.093 8+0.084 6t(r=0.996 5)。结论:采用离心造粒技术和丙烯酸树脂流化床包衣,成功地制备了盐酸青藤碱缓释微丸,其体外释药缓慢、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青藤碱 缓释微丸 丙烯酸树脂 离心造粒 流化床
下载PDF
盐酸青藤碱缓释组合微丸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邓艳平 肖衍宇 +2 位作者 平其能 顾晓震 包全英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2-226,共5页
目的:建立线性叠加组合微丸释药模型,以盐酸青藤碱为模型药,进行模型验证和预测。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速释丸,流化床底喷包衣制备肠溶和缓释微丸。根据各种微丸的释药机制选择适宜的释放模型,利用Matlab的曲线拟合工具箱进行拟合... 目的:建立线性叠加组合微丸释药模型,以盐酸青藤碱为模型药,进行模型验证和预测。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速释丸,流化床底喷包衣制备肠溶和缓释微丸。根据各种微丸的释药机制选择适宜的释放模型,利用Matlab的曲线拟合工具箱进行拟合,根据相关统计参数选择最佳拟合方程,将各种微丸释药方程进行线性叠加,得到组合微丸理论释药方程。根据预期的24h释放要求,利用Matlab解析线性不等式或线性方程组,预测各种微丸所需用量并实际组合,将释放试验结果与预测值进行对比验证。结果:对组合系统释药行为的数学解析结果显示,预测值(组合微丸理论释药方程)与实测值较接近,说明组合系统的释药行为是可控的,能较好地预测组合各种微丸所需的用量以满足不同释放行为的需要。结论:有预见性地组合不同的微丸或为不同组合比例提供了一种设计缓释系统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青藤碱 速释丸 肠溶微丸 缓释微丸 组合释药 MATLAB
下载PDF
布洛芬缓释微丸的制备及其药物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柏 屠锡德 +1 位作者 陆振达 朱家璧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266-270,共5页
采用膜控法制备布洛芬缓释微丸,应用转篮法(50r/min,37±1℃)比较了缓释微丸和普通片剂的体外药物溶出速率,采用HPLC法测定了制剂的血药浓度,并研究了制剂在人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缓释微丸的体外药物溶出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K_r=0.45... 采用膜控法制备布洛芬缓释微丸,应用转篮法(50r/min,37±1℃)比较了缓释微丸和普通片剂的体外药物溶出速率,采用HPLC法测定了制剂的血药浓度,并研究了制剂在人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缓释微丸的体外药物溶出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K_r=0.4505h^(-1));体内动力学过程符合一级吸收和一级消除的单室模型,k_a=0.27h^(-1),K=0.27h^(-1),V_d=7.54L,t_(max)=3.97h,C_(max)=19.52μg/ml。多剂量给药血药浓度测定及计算表明:缓释微丸具有维持有效血药浓度(8.5μg/ml)时间长,血药浓度波动范围小的特点。此外,缓释微丸的体内外数据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洛芬 缓释微丸 制备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盐酸二甲双胍缓释骨架微丸的研制 被引量:7
20
作者 谢英花 胡易 +3 位作者 马燕山 陈卉 侯东岳 孙勇军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224-229,共6页
采用挤出滚圆造粒机制备盐酸二甲双胍缓释骨架微丸,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设计筛选最优化处方及工艺条件,评价了微丸的粉体学性质和体外释放度。本工艺中微晶纤维素(MCC)的质量分数为10%,乙基纤维素(EC)和硬脂酸物质的量比为1∶1,黏合剂... 采用挤出滚圆造粒机制备盐酸二甲双胍缓释骨架微丸,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设计筛选最优化处方及工艺条件,评价了微丸的粉体学性质和体外释放度。本工艺中微晶纤维素(MCC)的质量分数为10%,乙基纤维素(EC)和硬脂酸物质的量比为1∶1,黏合剂采用质量分数为2%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 K4M),在此条件下经烘干制得的盐酸二甲双胍缓释骨架微丸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释药动力学符合Higuchi方程,且圆整度好。本方法制备盐酸二甲双胍缓释骨架微丸工艺可靠,质量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二甲双胍 骨架缓释微丸 挤出滚圆法 释放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