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built-land changes between Fujian and Taiwan provinces 被引量:2
1
作者 WEI Suqiong CHEN Jianfei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7年第2期245-256,共12页
Comparative study of LUCC between Fujian and Taiwan provinces could be a good case for study because of their geographical proximities and historical, cultural similarities. Fujian and Taiwan had gone through and curr... Comparative study of LUCC between Fujian and Taiwan provinces could be a good case for study because of their geographical proximities and historical, cultural similarities. Fujian and Taiwan had gone through and currently are in differ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stages. Taiwan is in the stage of post-industrialization and Fujian is in the intermediate stage of industrialization. By using the official statistics, changes of built-land in Fujian and Taiwan were analyzed in detail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se two provinces seemed to have the same characteristics of built-land changes, i.e., accelerating development, and concentrated distribution on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s, forming a pattern with the economic layout of two sides acting in cooperation with eath other. If comparing different industrialized areas in Fujian with industrialized stages in Taiwan, it is clear that these two provinces seemed to have the same characteristics of synthesized index of built-land change (Lc), i.e., which is from stabilization or comparative stabilization at the initial stages of industrialization to high expansion at the intermediate stages of industrialization, then followed by low consumption at later stages of industrialization, but the Lc of the initial and the later stages of industrialization in Taiwan were sligh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Fujian. The results from comparison on relevant indexes have show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ing rate of Fujian is actually higher than that of built-land in Taiwan, but its using efficiency of regional built-land is also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in Taiwan in the intermediate and later stages of industrialization of Fujian. The major driving forces of the built-land changes in both provinces were analyzed in Causal Models of Path Analysis, and its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difference in built-land changes of the two province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ir economic development stages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Countermeasure for the realization of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built-land in Fujian put forward in this article is to strengthen its intension and tap the latent pow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ilt-land change regional comparison INDUSTRIALIZATIon fujian taiwan
下载PDF
SEAWATER FLUX THROUGH TAIWAN STRAIT 被引量:1
2
作者 傅子琅 胡建宇 余国明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1991年第3期232-239,共8页
After the winter and summer current structures on two or three latitudinal sections in Taiwan Strait were obtained from the measured current data, the seawater flux through the sections were cal -culated. In summer, t... After the winter and summer current structures on two or three latitudinal sections in Taiwan Strait were obtained from the measured current data, the seawater flux through the sections were cal -culated. In summer, the currents in the central and northern part of Taiwan Strait normally flow northward at a net flux of 3.32×l06m3 /s. In winter, the high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Kuroshio and South China Sea water enter Taiwan Strait from the southern section at 1.69× 106m3/s and 0.59×10 m3/s respectively, while the East China Sea water enters Taiwan Strait from the northern section at 1.02×106m3/s. About 0.40×106m3/s of the seawater enters the South China Sea along the coast of Fujian and Guangdong; the other 0.62×106m3/s of the seawater is mixed with the Kuroshio water and the South China Sea water in the northern sea area . The net northward flux is 1.74×106m3/s in win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WARD winter enters seawater SECTIonS taiwan SALINITY CURRENTS fujian entering
下载PDF
闽台海岸带生境质量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3
作者 许梦杰 陈凌秀 +4 位作者 谢慧黎 施智勇 戴洪霞 张娇 刘兴诏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6-556,共11页
快速城镇化、工业化背景下对海岸带生境质量进行评估,揭示影响生境变化的关键驱动因子,对于海岸带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福建东海岸和台湾西海岸(以下合称闽台海岸带)为研究对象,借助1990年、2000年、2010年、2020年的... 快速城镇化、工业化背景下对海岸带生境质量进行评估,揭示影响生境变化的关键驱动因子,对于海岸带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福建东海岸和台湾西海岸(以下合称闽台海岸带)为研究对象,借助1990年、2000年、2010年、2020年的土地利用以及社会经济数据,运用InVEST模型及地理探测器分析土地利用变化下生境质量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城市生态空间优化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1990-2020年两岸土地利用变化以建设用地的增长及耕地的减少为主要特征。建设用地2000-2010年面积增长最多,年均增长5.66%。耕地作为建设用地面积最大转入来源,面积共减少1781 km^(2),年均减少2.55%。土地变化福建东海岸大于台湾西海岸。(2)1990-2020年闽台海岸带生境质量均值为0.82,总体生态质量良好,但呈下降趋势。2000-2010年两岸低等级生境面积增长最快,2010年后增长速度趋缓。生态用地向非生态用地的转移对生境退化的贡献率超过70%。(3)夜间灯光指数、人口密度、GDP、高程、坡度为影响生境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30年间主导因素由地形因素变为社会经济因素。研究为闽台沿海地区陆海土地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对区域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境质量 InVEST模型 地理探测器 用地变化 闽台海岸带
下载PDF
基于空间自相关的闽台城镇建设用地分布研究 被引量:57
4
作者 韦素琼 张金前 陈健飞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17,127,共8页
空间自相关是一种重要的空间统计方法,用来检验某种地理现象或某一属性值的整体分布状况,判断此现象或属性值在空间上是否有聚集特性存在。本文利用2002年ASTER影像数据作为遥感数据源提取闽台建设用地信息,闽台建设用地密度的分布呈现... 空间自相关是一种重要的空间统计方法,用来检验某种地理现象或某一属性值的整体分布状况,判断此现象或属性值在空间上是否有聚集特性存在。本文利用2002年ASTER影像数据作为遥感数据源提取闽台建设用地信息,闽台建设用地密度的分布呈现出沿台湾海峡呈对称集聚分布的态势。通过建设用地密度的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闽台建设用地空间分布整体上呈显著的空间正相关,集聚现象明显;而在局部上则呈现出不同的空间结构形态,建设用地高密度区主要集聚分布在闽东南沿海的闽江口、厦门湾和泉州湾三大城镇密集区及台湾西部的台北、台中和高雄三大都会区。这种空间相关关系的探讨对于认识闽台人口和社会经济的空间分布及福建省建设用地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对福建省社会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 空间统计 空间自相关 GIS 闽台
下载PDF
闽台建设用地变化与工业化耦合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31
5
作者 韦素琼 陈健飞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7-95,i0002,共10页
闽台因其区域自然背景及历史文化的相似性和经济发展时序递差性成为区域对比研究的理想对象之一。利用闽台相关统计资料对比显示,闽台建设用地增长速度均体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并集中分布于台湾海峡两岸,与两岸的经济布局成东西呼应格... 闽台因其区域自然背景及历史文化的相似性和经济发展时序递差性成为区域对比研究的理想对象之一。利用闽台相关统计资料对比显示,闽台建设用地增长速度均体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并集中分布于台湾海峡两岸,与两岸的经济布局成东西呼应格局。从福建不同工业化区域以及台湾工业化阶段对比,闽台建设用地综合变动系数均经历了由工业化初期的稳定型或相对稳定型发展到工业化中期的剧变型,并于工业化后期步入缓变型的过程,但福建工业化初期及后期的综合变动系数值略低于台湾。相关指标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台湾而言福建产业结构变动率快于建设用地变化率,但福建工业化中期及后期区域的建设用地效率还明显低于台湾。通径分析的结果说明闽台建设用地变化的差异与两地经济发展阶段及产业结构密切相关。文章最后提出福建建设用地实现可持续利用的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 工业化 耦合 闽台
下载PDF
闽台耕地非农化及关联因子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4
6
作者 韦素琼 陈健飞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68-576,共9页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区域对比分析被国际地理学联合会LUCC工作组列为2000~2004年期间的三大研究目标之一,闽台因其区域自然背景及历史文化的相似性和经济发展时序递差性成为区域对比研究的理想对象之一。利用闽台相关统计资料对比显示...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区域对比分析被国际地理学联合会LUCC工作组列为2000~2004年期间的三大研究目标之一,闽台因其区域自然背景及历史文化的相似性和经济发展时序递差性成为区域对比研究的理想对象之一。利用闽台相关统计资料对比显示,福建1979~2001年与台湾1969~1998年的耕地非农化呈现周期性变化。对影响耕地非农化因子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显示:人口增加及城市化水平提高、农业发展共同构成闽台耕地非农化的第一、二驱动因子;经济发展水平影响闽台耕地非农化的规模与利用效率,从同一时点比较,福建非农化土地利用效率远低于台湾,但就同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发展阶段比较,福建非农化土地的利用效率明显高于台湾;农副产品的对外贸易量对台湾耕地非农化的影响强于福建。最后分析了闽台不同经济发展时期经济发展政策与土地管理法规对耕地非农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非农化 关联因子 灰色关联度 闽台
下载PDF
基于闽台对比的福建耕地变化趋势演绎 被引量:8
7
作者 韦素琼 陈健飞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6-211,共6页
闽台因其区域自然背景及历史文化的相似性和经济发展时序递差性成为区域对比研究的理想对象之一。利用闽台相关统计资料对比显示,闽台耕地变化共同呈现出先增后减、时有波动、总体减少的特点,但台湾耕地的先增后减时序后移,并且减少的... 闽台因其区域自然背景及历史文化的相似性和经济发展时序递差性成为区域对比研究的理想对象之一。利用闽台相关统计资料对比显示,闽台耕地变化共同呈现出先增后减、时有波动、总体减少的特点,但台湾耕地的先增后减时序后移,并且减少的总趋势较缓。以各市县平均耕地产出计算,福建新增耕地质量低于被占耕地质量,而台湾正好相反。文章最后通过对福建2010年耕地面积的多元回归预测以及闽台耕地对比演绎,说明福建要实现耕地保护目标,除了依靠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外,依靠农业以及非农业的发展,提高现有耕地综合生产力更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耕地 区域对比 演绎 闽台
下载PDF
闽台耕地数量变化及驱动力因子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韦素琼 陈健飞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06-515,共10页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区域对比分析被国际地理学联合会LUCC工作组列为2000~2004年期间的三大研究目标之一,闽台因其区域自然背景及历史文化的相似性和经济发展时序递差性成为区域对比研究的理想对象之一.利用闽台相关统计资料对比显示,...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区域对比分析被国际地理学联合会LUCC工作组列为2000~2004年期间的三大研究目标之一,闽台因其区域自然背景及历史文化的相似性和经济发展时序递差性成为区域对比研究的理想对象之一.利用闽台相关统计资料对比显示,闽台耕地变化共同呈现出先增后减、时有波动、总体减少的特点,但福建耕地变动较大的时序后移,而台湾耕地减少的总趋势较缓.闽台人均耕地变化速率相当,但每一农业劳动力占有耕地数量差距甚大.在对闽台耕地变化直接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对影响耕地变化间接因子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农业结构调整、非农建设、灾毁和开荒等因素是引起耕地变化的直接驱动因子;人口增加及城市化水平提高、第一产业的发展共同构成闽台耕地变化的第一、二间接驱动因子;农副产品的对外贸易量对台湾耕地的影响强于福建.最后文章分析了闽台不同经济发展时期经济发展政策与土地管理法规对耕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变化 驱动力 灰色关联度 闽台
下载PDF
闽台建设用地空间特征分形对比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金前 韦素琼 陈健飞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1-95,共5页
运用分形几何学理论和数理统计方法,在遥感技术与G I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2002-2004年闽台A STER影像数据经过几何校正等处理后提取建设用地斑块的面积和周长,对闽台建设用地分布的空间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闽台建设用地斑块存在明... 运用分形几何学理论和数理统计方法,在遥感技术与G I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2002-2004年闽台A STER影像数据经过几何校正等处理后提取建设用地斑块的面积和周长,对闽台建设用地分布的空间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闽台建设用地斑块存在明显的统计意义上的自相似性,具有分形结构特征,其空间形态受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因素特别是地形和交通的影响十分显著.同时台湾建设用地的平均斑块面积、分维值和规模大的斑块比重均高于福建,反映了闽台两地建设用地空间特征的区域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 建设用地 遥感 GISI 福建 台湾省
下载PDF
闽台建设用地图像数据空间特征分形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金前 韦素琼 +1 位作者 陈健飞 陈志强 《地球信息科学》 CSCD 2006年第3期119-124,共6页
利用2002年闽、台ASTER影像数据,运用分形几何学理论、数理统计方法,对闽台建设用地分布的空间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分维值是定量刻画土地利用类型空间格局的重要参数,对遥感影像中直接提取土地利用类型的图形因子进行不同区域... 利用2002年闽、台ASTER影像数据,运用分形几何学理论、数理统计方法,对闽台建设用地分布的空间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分维值是定量刻画土地利用类型空间格局的重要参数,对遥感影像中直接提取土地利用类型的图形因子进行不同区域土地利用分形结构的差异研究,具有快速、方便、准确的性质。闽、台建设用地斑块的空间分布具有分形特征,其空间形态受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因素,特别是地形地貌和交通的影响十分明显。同时台湾建设用地的平均斑块面积、分维值和规模大的斑块比重均高于福建,反映了闽、台建设用地空间特征的区域差异,这对闽、台两地,特别是福建省加强建设用地规划,合理配置空间资源,及福建省加强中心城市建设和交通规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 建设用地 遥感 GIS 闽台
下载PDF
农民土地权益保护与闽台农业合作深化 被引量:4
11
作者 林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5期14-18,共5页
从利益关系视角出发,认为利益是合作的根本基础,在深入剖析闽台农业合作中的农民土地权益保护问题的基础上,指出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是深化闽台农业合作的迫切要求,强调新时期下适时转变合作模式与发展思路、在新的层面上找寻利益交汇点是... 从利益关系视角出发,认为利益是合作的根本基础,在深入剖析闽台农业合作中的农民土地权益保护问题的基础上,指出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是深化闽台农业合作的迫切要求,强调新时期下适时转变合作模式与发展思路、在新的层面上找寻利益交汇点是保护农民土地权益、深化闽台农业合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权益 闽台农业合作 共同利益 战略转型
下载PDF
闽台耕地数量变化过程线的分形对比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志强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156-158,共3页
以闽台为研究区域,以统计数据为原始数据,绘制闽台耕地数量变化过程线,运用ArcGIS计算得到两者的计盒维数。结果表明:(1)闽台耕地数量变化过程线的栅格单元边长与栅格数目在双对数坐标下呈显著线性分布,体现出明显分形特征;(2)福建耕地... 以闽台为研究区域,以统计数据为原始数据,绘制闽台耕地数量变化过程线,运用ArcGIS计算得到两者的计盒维数。结果表明:(1)闽台耕地数量变化过程线的栅格单元边长与栅格数目在双对数坐标下呈显著线性分布,体现出明显分形特征;(2)福建耕地数量变化过程线的计盒维数为1.027,台湾为1.004,表明福建耕地数量变化过程更复杂,福建耕地数量变化过程线的峰谷变化幅度大于台湾,而峰谷变化频度小于台湾;(3)采用计盒维数结合传统指标,对耕地数量变化过程的评价会更全面、科学,但分形维数的应用还存在诸多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分形 计盒维数 福建 台湾
下载PDF
闽台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志强 陈健飞 韦素琼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16-118,133,共4页
以闽台为研究对象,对两地土地利用时空格局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从空间格局上看,闽台土地利用类型齐全,闽台两地皆以林地为主,耕地次之,各地类面积和区域差异较大.福建的林地、未利用土地面积比重高于台湾,耕地、建设用地相反.福建林... 以闽台为研究对象,对两地土地利用时空格局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从空间格局上看,闽台土地利用类型齐全,闽台两地皆以林地为主,耕地次之,各地类面积和区域差异较大.福建的林地、未利用土地面积比重高于台湾,耕地、建设用地相反.福建林地比重由西向东,由北往南逐渐减少,台湾反之,福建耕地及建设用地比重由西向东、由北往南逐渐增加,而台湾则由东向西,由南北往中部依次上升;从时间变化上看,闽台耕地均以递减为主,闽台建设用地均以递增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时空 格局 福建 台湾省
下载PDF
工业化进程中闽台耕地变化及转用效率比较研究
14
作者 韦素琼 陈健飞 《世界地理研究》 2004年第2期64-71,共8页
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的区域对比分析被国际地理学联合会LUCC工作组列为 2 0 0 0 -2 0 0 4年期间的三大研究目标之一 ,闽台因其区域自然背景及历史文化的相似性和经济发展时序递差性成为区域对比研究的理想对象之一。利用闽台相关统计资... 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的区域对比分析被国际地理学联合会LUCC工作组列为 2 0 0 0 -2 0 0 4年期间的三大研究目标之一 ,闽台因其区域自然背景及历史文化的相似性和经济发展时序递差性成为区域对比研究的理想对象之一。利用闽台相关统计资料分析显示 ,台湾经济已进入后工业化发展阶段 ,而福建经济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发展阶段。在工业化进程中福建耕地表现出持续下降的变化特点 ,而台湾耕地是先增后减 ,总体下降的趋势 ,但台湾水田变化为持续下降。闽台人均耕地变化速率相当 ,但每一农业劳动力占有耕地数量差距甚大。从发展过程看 ,闽台耕地转用的利用效率均得到了迅速提高 ,但闽台就工业化发展的同一阶段比较 ,福建耕地转用的利用效率明显低于台湾。最后文章分析了闽台不同经济发展时期经济发展政策与土地管理法规对耕地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化 耕地变化 耕地转用效率 闽台
下载PDF
福建农业结构对闽台土地合作利用的影响
15
作者 周江梅 林卿 《台湾农业探索》 2002年第2期8-12,共5页
福建农业结构的变化影响了其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随着大陆与台湾的入世 ,这种结构变化正逐渐影响着闽台农村土地利用的合作 。
关键词 福建 农业结构 台湾省 农村土地 土地利用
下载PDF
闽台乡村旅游合作发展中土地问题的思考
16
作者 欧荔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52-57,共6页
在新的发展时期,土地权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闽台乡村旅游深度合作的瓶颈之一,造成土地使用急功近利、利益相关者矛盾激化、不科学持续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在国家农村改革新政背景下,根据"土地发展权"理论,从用地权限、补偿平衡... 在新的发展时期,土地权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闽台乡村旅游深度合作的瓶颈之一,造成土地使用急功近利、利益相关者矛盾激化、不科学持续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在国家农村改革新政背景下,根据"土地发展权"理论,从用地权限、补偿平衡机制、用地规范、协同创新、人才合作等方面进行破解,尤其是建立新型的"H型橄榄模式",调动协会在土地发展中的主动性,扩大两地协会合作,促进闽台乡村旅游合作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台合作 乡村旅游 土地权限 H型橄榄模式
下载PDF
闽台农业合作中农民土地权益问题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叶亚野 林翊 《台湾农业探索》 2011年第5期17-20,共4页
简述了闽台农业合作中农民土地权益问题冲突的根本原因,并结合实际论述了闽台农业合作农民土地权益冲突的具体表现,最后从尊重合作双方的基本权益出发,提出深化闽台农业合作过程中有效保障农民土地合法权益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闽台农业合作 土地权益 问题分析
下载PDF
“登台入闽”型台风波浪传播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唐艳平 冉晓俊 李涵钊 《水道港口》 2018年第6期665-670,708,共7页
以Holland模型风场叠加CCMP背景风场驱动目前国际先进的第三代海浪模式SWAN(simulating waves nearshore),对"登台入闽"类型的3个台风"9608"号、"0519"号和"0604"进行波浪数值模拟。分析该类... 以Holland模型风场叠加CCMP背景风场驱动目前国际先进的第三代海浪模式SWAN(simulating waves nearshore),对"登台入闽"类型的3个台风"9608"号、"0519"号和"0604"进行波浪数值模拟。分析该类型台风的波浪时空分布特性,以期为此类台风研究和减灾防灾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台风中心未进入台湾海峡前,波浪主要通过岛端部进入海峡,有效波高较小;台风中心位于海峡口门附近时,海峡峡口内、外波浪分布表现出明显的不对称性,外大内小;福建沿海危险时段为台风中心进入海峡到登陆的过程,需要在台风中心进入海峡前部署好防灾减灾工作;台风中心位置和台风移动方向不同时,最大风速、有效波高出现区域相对于台风中心的位置会呈现较大的差异,给防灾减灾带来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台入闽” 波浪传播特性 台风浪 SWAN模型
下载PDF
关于福建和台湾晚更新世存在陆桥之说质疑 被引量:2
19
作者 程乾盛 《福建地质》 1998年第4期214-220,共7页
据近年来福建沿海大陆架和相邻的浙江宁波发现的晚更新世海相、海-陆过渡相地层和新构造期活动断裂的研究成果,对前人提出的福建台湾晚更新世存在陆桥之说进行探讨。
关键词 陆桥 晚更新世 福建 台湾 地层
下载PDF
1910年代赴台游记中的台湾形象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洪送胜 《闽台文化研究》 2021年第4期106-111,共6页
台湾自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被割让给日本,迄1945年光复,与祖国分离了51年之久。割台之后,国人眼中的台湾形象必然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本文以1910年代福建三种赴台游记为考察对象,研究考察人员笔下呈现的台湾形象。这些台湾形象对... 台湾自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被割让给日本,迄1945年光复,与祖国分离了51年之久。割台之后,国人眼中的台湾形象必然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本文以1910年代福建三种赴台游记为考察对象,研究考察人员笔下呈现的台湾形象。这些台湾形象对于我们认识特定历史时期台湾社会的发展状况、了解时人对于日据时期台湾的情感态度和认知程度、及进一步印证两岸割舍不断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赴台游记 台湾形象 故土 现代 殖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