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ggshell and environmental bacteria contribute to the intestinal microbiota of growing chickens 被引量:3
1
作者 Joel J.Maki Elizabeth A.Bobeck +1 位作者 Matthew J.Sylte Torey Looft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4期1245-1260,共16页
Background: The initial intestinal microbiota acquired from different sources has profound impacts on animal health and productivity. In modern poultry production practices, the source(s) of the establishing microbes ... Background: The initial intestinal microbiota acquired from different sources has profound impacts on animal health and productivity. In modern poultry production practices, the source(s) of the establishing microbes and their overall contribution during develop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tract communities are still unclear. Using fertilized eggs from two independent sources, we assessed the impact of eggshell-and environmental-associated microbial communities on the successional processes and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throughout the intestinal tract of chickens for up to 6 weeks post-hatch.Results: Culturing and sequencing techniques identified a viable, highly diverse population of anaerobic bacteria on the eggshell. The jejunal, ileal, and cecal microbial communities for the egg-only, environment-only, and conventionally raised birds generally displayed similar successional patterns characterized by increasing community richness and evenness over time, with strains of Enterococcus, Romboutsia, and unclassified Lachnospiraceae abundant for all three input groups in both trials.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s differed significantly based on trial and microbiota input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e egg-exposed and conventional birds in the jejunum at week 1 and the ileum at week 6. Cecal community structures were different based on trial and microbiota input source, and cecal short-chain fatty acid profiles at week 6 highlighted functional differences as well.Conclusion: We identified distinct intestinal microbial communities and differing cecal short-chain fatty acid profiles between birds exposed to the microbiota associated with either the eggshell or environment, and those of conventionally hatched birds. Our data suggest the eggshell plays an appreciabl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cken intestinal microbiota, especially in the jejunum and ileum where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of the eggshellonly birds was similar to the structure of conventionally hatched birds. Our data identify a complex interplay between the eggshell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ta during establishment and succession within the chicken gut.Further studies should explore the ability of eggshell-and environment-derived microbes to shape the dynamics of succession and how these communities can be targeted through interventions to promote gut health and mitigate food-borne pathogen colonization in poul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S rRNA gene Eggshell microbiota environmental microbiota HATCHING Intestinal colonization SCFA Succession
下载PDF
不同生长阶段中国花鲈肠道和环境微生物群落分析
2
作者 梁祖銮 赵吉臣 +1 位作者 廖敏泽 孙成波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5-224,共10页
为探究中国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不同生长阶段肠道和养殖环境微生物组成,选择3月龄(小规格组,体质量为79.89 g±14.97 g)、6月龄(中规格组,体质量为212.67 g±30.32 g)和9月龄(大规格组,体质量为427.56 g±69.56 g)... 为探究中国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不同生长阶段肠道和养殖环境微生物组成,选择3月龄(小规格组,体质量为79.89 g±14.97 g)、6月龄(中规格组,体质量为212.67 g±30.32 g)和9月龄(大规格组,体质量为427.56 g±69.56 g)3个不同生长阶段的中国花鲈,采集其肠道微生物和环境微生物(养殖水和池塘底泥)进行16S rDNA基因测序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月龄的中国花鲈肠道微生物与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有较大差异,而不同生长阶段的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环境微生物中双色藻属(Cyanobium_PCC-6307)作为差异物种,表现出与硝酸盐氮呈负相关;肠道微生物分析显示,门水平上,3月龄和6月龄中国花鲈肠道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丰度低于9月龄中国花鲈,属水平上,3月龄和6月龄中国花鲈肠道中富集的可促进糖利用的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丰度高于9月龄中国花鲈,罗姆布茨菌属(Romboutsia)肠道微生物差异贡献度最高。研究表明,不同养殖阶段的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无显著性差异,不同月龄中国花鲈间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有显著性差异,中国花鲈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受养殖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花鲈 肠道微生物 环境微生物 池塘底泥
下载PDF
水生动物肠道微生物与环境污染物互作机制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思琪 侯瑞 徐向荣 《环境生态学》 2024年第4期27-38,共12页
环境污染物暴露所导致的水生动物肠道微生物失调已成为当前水生生态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肠道微生物也同时具有代谢环境污染物并改变其毒性的能力。本研究综述了水生动物肠道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功能及其与宿主健康的关系,分析了环境污染物... 环境污染物暴露所导致的水生动物肠道微生物失调已成为当前水生生态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肠道微生物也同时具有代谢环境污染物并改变其毒性的能力。本研究综述了水生动物肠道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功能及其与宿主健康的关系,分析了环境污染物暴露通过引起肠道微生物失调从而诱导宿主代谢、内分泌、免疫和神经毒性的相关研究结论。环境污染物能通过改变肠道微生物的组成结构、降低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来扰乱肠道微生态稳态,从而导致肠道炎症、胃肠道和神经系统疾病以及肥胖等代谢疾病。此外,本研究还讨论了水生生物肠道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代谢转化过程及其生物可利用性和毒性的影响。本研究全面梳理了环境污染物与水生动物肠道微生物的双向作用,以期为污染物生态效应评估与水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物 肠道微生物 毒性 生物转化 宿主
下载PDF
食物过敏与炎症性肠道疾病关联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陈碧华 吴雨泓 +2 位作者 吴欢 孟轩夷 陈红兵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94-304,共11页
随着全球过敏人群数量的增加,食物过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炎症性肠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对食物过敏的发生具有重要的免疫学意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食物过敏与IBD具有相似的流行病学研究数据、发病机制、临床症... 随着全球过敏人群数量的增加,食物过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炎症性肠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对食物过敏的发生具有重要的免疫学意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食物过敏与IBD具有相似的流行病学研究数据、发病机制、临床症状以及治疗方法,并且IBD能够增加患者患食物过敏的几率。本文在阐述食物过敏与IBD发病率和临床症状相似性的基础上,重点讨论食物过敏与IBD的发病机制以及影响两种疾病发生的关联因素,最后概述针对IBD患者未来缓解以及避免食物过敏的方法和应对策略。通过了解食物过敏与IBD的关联性,可为认知IBD患者发生食物过敏的风险因素提供科学依据,并为预防及治疗IBD患者发生食物过敏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科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过敏 炎症性肠道疾病 肠道黏膜免疫 环境因素 肠道微生物
下载PDF
健康与患病大黄鱼消化道微生物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姜燕 于超勇 +6 位作者 徐永江 柳学周 郑炜强 陈佳 刘莹 王滨 史宝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2-40,共9页
为研究患病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消化道中可能的病原微生物,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详细分析了健康和患病大黄鱼的胃、幽门盲囊和肠道中微生物群的组成信息和分布特征。研究显示,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为健康和患病大黄鱼消... 为研究患病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消化道中可能的病原微生物,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详细分析了健康和患病大黄鱼的胃、幽门盲囊和肠道中微生物群的组成信息和分布特征。研究显示,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为健康和患病大黄鱼消化道的优势菌门,且其丰度在两类鱼消化道中差异显著。拟杆菌属和乳杆菌属为健康大黄鱼消化道的主要优势菌属;Aliivibrio和弧菌属则为病鱼消化道的主要优势菌属。患病鱼消化道各部位中Aliivibrio的丰度是健康大黄鱼的1702.83~10957.55倍,且差异显著。健康鱼消化道微生物参与的部分代谢通路的基因数目与病鱼样本存在显著差异。大黄鱼消化道菌群和环境菌群相似性分析及主要菌群分布特征显示,饲料中微生物群对消化道菌群的影响相对较大,说明包括饲料在内的环境微生物的卫生质量在健康养殖中的作用非常关键。通过研究推断Aliivibrio和弧菌属为主要病原菌,养殖过程中维持鱼体消化道微生物群的动态平衡对机体健康至关重要,本研究为大黄鱼健康养殖中疾病的定向防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菌群 消化道 高通量测序 大黄鱼 微生物群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扩增子测序技术解析中高温大曲微生物来源 被引量:23
6
作者 周天慈 何宏魁 +4 位作者 周庆伍 曹润洁 马叶胜 杜海 徐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66-71,共6页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中高温大曲及其制作环境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利用微生物溯源追踪技术对发酵开始时大曲中的微生物来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曲室外到曲室内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逐渐被选择、富集。从大曲发酵开始到结束,细菌群...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中高温大曲及其制作环境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利用微生物溯源追踪技术对发酵开始时大曲中的微生物来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曲室外到曲室内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逐渐被选择、富集。从大曲发酵开始到结束,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增加,而真菌群落的多样性降低。发酵开始时大曲中细菌以魏斯氏菌属(Weissella)为主,发酵结束大曲中细菌以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为主;在发酵开始和结束时大曲中的真菌以曲霉属(Aspergillus)和根霉属(Rhizopus)为主。发酵开始的大曲中细菌89.3%来自于原料,5.6%来自于室内草席;大曲中53.7%真菌来自于室外地面,23%真菌来自于室内屋顶。该研究解析了中高温大曲微生物的来源,为优化制曲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温大曲 微生物溯源 高通量测序 环境微生物 固态发酵
下载PDF
浓香型大曲与生产环境微生物群落间的溯源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刘英杰 黄钧 +5 位作者 秦辉 张宿义 董异 王超 王小军 周荣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207-214,共8页
为揭示浓香型大曲微生物群落的来源,以同企业的新老制曲基地及生产的大曲为对象,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大曲与生产环境的微生物群落进行了溯源性研究。生产环境在大曲的制造过程中起关键作用,SourceTracker结果显示,老厂曲坯中微生物主... 为揭示浓香型大曲微生物群落的来源,以同企业的新老制曲基地及生产的大曲为对象,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大曲与生产环境的微生物群落进行了溯源性研究。生产环境在大曲的制造过程中起关键作用,SourceTracker结果显示,老厂曲坯中微生物主要来源于原料和制曲工具,新厂曲坯微生物主要来源于原料。老厂环境对曲坯和成曲(刚转房的大曲)细菌群落组成的贡献度都更高,但真菌群落相对稳定,受环境微生物的影响较小。由于撒陈曲(存放3个月以上)粉强化,新厂曲坯和成曲的微生物还来源于陈曲。通过适当强化方式改善和营造了适合大曲生产的环境,对维持大曲品质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揭示了浓香型大曲微生物群落的来源,为解析大曲群落定向驯化和驱动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溯源 大曲微生物 环境微生物
下载PDF
肠道菌群的环境毒理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月月 王琛 +5 位作者 赵晓丽 吴丰昌 白英臣 滕苗苗 汪霞 时迪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991-2000,共10页
肠道菌群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已经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环境毒理学研究的又一新兴课题.由于肠道和肠道菌群系统是大部分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后第一个暴露接触点,污染物必然要通过这层屏障进一步诱导毒性效应.因此,研究环境污染... 肠道菌群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已经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环境毒理学研究的又一新兴课题.由于肠道和肠道菌群系统是大部分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后第一个暴露接触点,污染物必然要通过这层屏障进一步诱导毒性效应.因此,研究环境污染物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其与宿主健康互作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①污染物对肠道菌群丰度和多样性的干扰作用是目前研究的焦点,个人护理品、医用药物、重金属、农药、新污染物、空气污染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七大类常见污染物的毒理学研究中均发现肠道菌群的改变.②有益菌群可以彼此影响并与肠道系统相互作用,参与调控宿主营养物质消化、免疫系统反应、内分泌调节、神经元活动等多方面的生理过程;相关分析表明,对拟杆菌、厚壁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群的改变是污染物毒性效应的关键途径.③环境污染物暴露可以影响肠道菌群结构和代谢活动,通过肠道菌群的介导作用,进而破坏肠道屏障功能和完整性,影响免疫反应、代谢调控、内分泌信号通路、神经发育等一系列生理生化过程最终影响宿主健康.研究显示,肠道菌群可以作为环境毒理学研究中的新型终点,对深入研究污染物的毒性效应和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物 肠道菌群 毒理效应 宿主健康
下载PDF
肠道微生物与环境健康关系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4
9
作者 高渊 陆晨希 +1 位作者 袁鹏 胡献刚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0,共10页
尽管肠道微生物群落在调节宿主多种生理功能的稳态以及抵抗环境污染物的毒性等方面至关重要,但是其在环境健康上的作用直到近几年才引起关注.本综述主要概述了环境污染物对肠道微生物的作用导致的健康效应的最新研究进展.发展迅速的高... 尽管肠道微生物群落在调节宿主多种生理功能的稳态以及抵抗环境污染物的毒性等方面至关重要,但是其在环境健康上的作用直到近几年才引起关注.本综述主要概述了环境污染物对肠道微生物的作用导致的健康效应的最新研究进展.发展迅速的高通量测序平台与合成生态学方法有助于快速确定肠道微生物组成,结合信息化综合分析方法可进一步探明肠道微生物对污染物的调节机制.本综述进一步重点举例,讨论了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纳米颗粒、微塑料与肠道微生物群落相互作用的机制,及其对宿主健康产生的影响.目前对于肠道微生物群落介导环境污染物诱发环境健康效应的研究还不够成熟,存在诸多需要克服的科学技术难点.综述在最后从研究对象、技术方法和应用方面提出了对未来研究内容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 环境健康 环境毒理 重金属 有机污染物 纳米颗粒
下载PDF
典型环境污染物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进展
10
作者 丁晗 周童 +3 位作者 王娟 刘颖 许平 许安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4-49,共16页
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国内外有关环境污染物导致健康风险的毒性机制研究已引起广泛关注。然而,环境污染物对机体肠道菌群结构、功能的改变及其对毒性效应的调控作用研究尚处起步阶段。本综述在归纳近年来国内外人体及模式生物的肠道菌... 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国内外有关环境污染物导致健康风险的毒性机制研究已引起广泛关注。然而,环境污染物对机体肠道菌群结构、功能的改变及其对毒性效应的调控作用研究尚处起步阶段。本综述在归纳近年来国内外人体及模式生物的肠道菌群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以重金属污染物、微纳米颗粒污染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以及抗生素为代表的典型环境污染物对肠道菌群结构、组成、数量以及代谢等的影响,总结了肠道菌群在机体毒性效应中潜在调控作用,为后续肠道菌群在环境污染物毒理学效应及人类健康风险方面的系统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物 肠道菌群 毒性效应 机制
下载PDF
鸡肠道微生物组成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6
11
作者 黄强 文超良 +1 位作者 孙从佼 杨宁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6-105,共10页
鸡的消化道内定植着数量庞大且种类丰富的微生物群落,其在饲料消化、营养物质吸收和肠道稳态维持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是一个动态发育的过程,并且不同区段之间的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组成也存在一定... 鸡的消化道内定植着数量庞大且种类丰富的微生物群落,其在饲料消化、营养物质吸收和肠道稳态维持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是一个动态发育的过程,并且不同区段之间的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组成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深入了解鸡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定植发育及其影响因素,将为制定相关措施合理调控肠道菌群、提高鸡生产性能奠定重要理论基础。因此,文章综述鸡肠道微生物的早期定植和演替规律,简述鸡消化道微生物的空间差异,并重点介绍各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鸡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及主要研究进展,以期为肠道微生物功能发掘、调控及其与宿主互作机制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 定植规律 空间差异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下载PDF
浅谈中枢性性早熟的发病机制 被引量:27
12
作者 倪娜 苏恒 孔祥阳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27-732,共6页
性早熟(precocious puberty,PP)是一种常见的儿科性发育异常疾病。其中,中枢性性早熟(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CPP)是由于下丘脑-垂体-性腺(hypothalamic-pituitary-gonadal,HPG)轴提前激活,导致促性腺激素的激素释放提前且大量释放... 性早熟(precocious puberty,PP)是一种常见的儿科性发育异常疾病。其中,中枢性性早熟(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CPP)是由于下丘脑-垂体-性腺(hypothalamic-pituitary-gonadal,HPG)轴提前激活,导致促性腺激素的激素释放提前且大量释放,使性腺提前发育,青春期提前开始的疾病。青春期的发生受到基因和环境等因素的共同调控。目前的临床研究发现,KISS1基因的功能获得性突变、KISS1R即GPR54基因的功能丧失性突变、MKRN3环指印迹基因的功能丧失性突变,以及DLK1印迹基因的功能丧失性突变均是中枢性性早熟重要的单基因致病原因。KISS1基因是一种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R基因编码1个G蛋白偶联受体,该受体与其配体Kisspeptin形成GnRH分泌的兴奋性神经调节系统。它们在HPG轴的上游发挥作用。MKRN3基因是一种母系印迹基因,DLK1基因是一种调节细胞生长的基因,它们在HPG轴的下游发挥作用。近年来中枢性性早熟的发病率愈来愈高,这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导致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ors,EEDs)的过多暴露有关。多项调查发现,儿童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暴露程度与性早熟的发病率显著相关。而在人体中,这些内分泌干扰物也会影响肠道微生物的代谢。本文就目前中枢性性早熟的单基因致病机制、表观遗传修饰、肠道微生物以及环境因素等方面的研究展开综述,以期为该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遗传修饰 肠道微生物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下载PDF
生物多样性视角下的植物花粉致敏问题溯源及景观设计对策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龚惠莉 翟俊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1-116,共6页
工业革命后,世界花粉过敏症发病率不断提高。回溯了大量医学、生态、环境等领域的相关研究,从生物多样性的视角总结了花粉致敏现象加剧的原因、作用机制和影响路径。研究发现,伴随着工业革命后普遍的生境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人体免疫... 工业革命后,世界花粉过敏症发病率不断提高。回溯了大量医学、生态、环境等领域的相关研究,从生物多样性的视角总结了花粉致敏现象加剧的原因、作用机制和影响路径。研究发现,伴随着工业革命后普遍的生境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人体免疫调节回路中的重要环节——环境微生物群落也在改变和丧失,进而引发了人体免疫功能障碍,表现为过敏等疾病发病率的上升;而部分绿地中致敏植物种植密度高、植物多样性低,提升了植物花粉致敏原的浓度,更增加了居民罹患过敏相关疾病的风险。基于上述发现,提出从源头对致敏植物进行识别和致敏性评估,因地制宜、合理选用,从而控制空气中的花粉致敏原;在传播过程中利用空间营造阻挡消解一定的致敏花粉;通过生境修复和再野化环境微生物群落为人体提供有益的免疫保护,帮促还原人体微生物与环境微生物在长期互动中形成的平衡状态。为常见的花粉致敏问题提供了景观研究思路,为健康导向的景观设计提供了创新视角和理论借鉴,以期促进基于自然的健康干预计划与环境修复相结合,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人类健康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植物 花粉过敏症 致敏植物 环境微生物群落 健康导向的景观设计策略 基于自然的途径 公共健康
下载PDF
鱼菜共生系统中植物根系微生物及氮转化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邱楚雯 王韩信 施永海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4-132,共9页
鱼菜共生系统是指水产养殖技术与水耕栽培结合的一种绿色养殖新模式.该系统内的微生物参与不同类型的氮循环,调节养殖水环境,其中植物根系微生物在鱼菜共生系统中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鱼菜共生系统养殖新模式的研究中,由于水生动物... 鱼菜共生系统是指水产养殖技术与水耕栽培结合的一种绿色养殖新模式.该系统内的微生物参与不同类型的氮循环,调节养殖水环境,其中植物根系微生物在鱼菜共生系统中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鱼菜共生系统养殖新模式的研究中,由于水生动物、菜种类繁多、环境多变、共生系统设计多样,导致植物根系微生态群落的研究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在总结鱼菜共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鱼菜共生系统中根系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作用、氮转化的影响因素和微生物群落研究技术手段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4个有关鱼菜共生系统中植物根系微生物的研究方向:(1)开展微生物根定植的研究;(2)探究植物生长促进微生物的作用机制;(3)筛选植物根系优质菌种并加以应用;(4)验证植物生长促进微生物大规模应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菜共生 植物根系微生物 环境因子
下载PDF
The development and role of microbialhost interactions in gut mucosal immune development 被引量:18
15
作者 C.R.Stokes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2期307-316,共10页
At birth the piglet's immune system is immature and it is dependent upon passive maternal protection until weaning.The piglet's mucosal immune system develops over the first few weeks but has not reached maturity at... At birth the piglet's immune system is immature and it is dependent upon passive maternal protection until weaning.The piglet's mucosal immune system develops over the first few weeks but has not reached maturity at weaning ages which are common on commercial farms. At weaning piglets are presented with a vast and diverse range of microbial and dietary/environmental antigens. Their ability to distinguish between antigens and mount a protective response to potential pathogens and to develop tolerance to dietary antigens is critical to their survival and failure to do so is reflected in the high incidence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the post-weaning period. A growing recognition that the widespread use of antibiotics to control infection during this critical period should be controlled has led to detailed studies of those factors which driv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ucosal immune system, the role of gut microbiota in driving this process, the origin of the bacteria that colonise the young piglet's intestine and the impact of rearing environment. This review briefly describes how the mucosal immune system is equipped to respond "appropriately" to antigenic challenge and the programmed sequence by which it develops. The results of studies on the critical interplay between the host immune system and gut microbiota are discussed along with the effects of rearing environment. By comparing these with results from human studi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allergies in children, an approach to promote an earlier maturation of the piglet immune system to resist the challenges of weaning are outl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t microbiota Intestine Mucosal immune development Pig Rearing environment
下载PDF
环境污染物与肠道菌群互作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冯宇希 冯乃宪 +3 位作者 陈昕 王一泽 郭静婕 莫测辉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9-111,共13页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量污染物进入到环境中,这些污染物在食物链中传递和放大,最终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环境污染物通过摄食进入消化道,影响肠道微生物稳态,进而危害宿主健康。目前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物对肠道微...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量污染物进入到环境中,这些污染物在食物链中传递和放大,最终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环境污染物通过摄食进入消化道,影响肠道微生物稳态,进而危害宿主健康。目前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物对肠道微生物的丰富度和多样性的影响,而对环境污染物、肠道微生物和宿主健康互作关系的研究鲜有报道。本文综述了环境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农药、微塑料、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等对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及其代谢活动的影响,阐明了环境污染物诱导肠道菌群失衡而致病的关键步骤,为肠道微生物毒理学评价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物 肠道微生物 毒性评价 宿主健康
下载PDF
生命早期抗生素暴露与儿童健康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熊万红 耿梦龙 陶芳标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6-233,共8页
生命早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窗口期,但这一精妙而复杂的时期极易受到各种外源性化学物质干扰,进而对个体健康状况造成短期或长期不良影响。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导致其在生命早期就已普遍暴露,同时可能会对儿童的健康结局造成不利影响,当... 生命早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窗口期,但这一精妙而复杂的时期极易受到各种外源性化学物质干扰,进而对个体健康状况造成短期或长期不良影响。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导致其在生命早期就已普遍暴露,同时可能会对儿童的健康结局造成不利影响,当前已引起公共卫生领域的高度关注。本文总结近年来生命早期抗生素暴露的人群流行现况及其与儿童生长发育、过敏及心理行为问题等健康结局关联的流行病学研究,并进一步介绍上述关联潜在的生物学机制。当前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提示包括孕期和婴幼儿期在内的生命早期抗生素暴露与儿童过敏性疾病(如特应性皮炎、哮喘等)、生长发育(如肥胖、出生身长等)和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如自闭症、焦虑症等)等关联密切,肠道菌群、甲状腺功能、炎症因子、线粒体功能以及表观遗传等可能是联结生命早期抗生素暴露和儿童健康的潜在生物学机制。未来研究应依托大样本的前瞻性出生队列,在生命早期多时点收集生物学样本,测定其中不同类型抗生素的内暴露水平并分析其与儿童健康结局的关联,同时进一步开展相关的生物学机制研究,为生命早期环境暴露儿童健康效应领域提供高质量研究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环境暴露 生命早期 儿童疾病 肠道微生物群
原文传递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肠道微生物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杰 陈燕惠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9期986-989,共4页
肠道微生物群及其代谢产物与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神经免疫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等共同构成的微生物-肠-脑轴(MGB)被认为是环境危险因素参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病理机制的桥梁,在ADHD研究中深受关注的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及... 肠道微生物群及其代谢产物与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神经免疫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等共同构成的微生物-肠-脑轴(MGB)被认为是环境危险因素参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病理机制的桥梁,在ADHD研究中深受关注的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紊乱与MGB失衡密切相关。肠道微生物组成存在地域差异,探究生活习惯对不同地区患者肠道微生物种属特点和代谢产物的影响及其在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有助于理解MGB参与ADHD发病的机制,为制定精确的ADHD防治策略及生活指导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微生物-肠-脑轴 发病机制 环境因素 生物标志物
原文传递
不同地理纬度笼养狼肠道菌群多样性比较研究
19
作者 张宇硕 姚红玉 +7 位作者 吴楠 武芳婷 张生 王媛 赵玲玲 贾天赐 吴弘 赵大鹏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0-262,共13页
动物肠道菌群关系其健康状态,而菌群组成受到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探究其中关系有利于更好地进行物种保护。本研究基于非损伤性取样,利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开展不同地理纬度笼养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狼(Canis lupus)的肠道... 动物肠道菌群关系其健康状态,而菌群组成受到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探究其中关系有利于更好地进行物种保护。本研究基于非损伤性取样,利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开展不同地理纬度笼养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狼(Canis lupus)的肠道菌群结构比较和初步功能预测。针对取自天津市动物园(38°88′N)和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31°14′N)两地饲养的狼粪便样本(分别简称为天津样本和南京样本)进行高通量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比较分析两组样本的微生物组成和多样性差异。结果表明:Student’s t和Welch’s t检验显示南京样本的α多样性显著高于天津样本。在门水平上,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是两组样本中的优势菌门,天津样本中弯曲杆菌门(Campilobacterota)的丰度显著高于南京样本。在属水平上,两组样本的肠道菌群中优势菌属均包括艰难梭菌属(Peptoclostridium)、柯林斯菌属(Collinsella)和狭义梭菌属(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基于Unweighted UniFrac距离进行PCoA分析,发现天津样本和南京样本的菌群结构存在明显差异。最后,通过PICRUSt分析预测可能的代谢通路,并与两地狼的肠道菌群进行相关性分析。期望本研究结果为该物种饲养种群的异地保护和野生种群的综合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肉目 肠道菌群 环境差异
原文传递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校园欺凌 被引量:1
20
作者 靳镇坤 张功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9期990-995,共6页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在儿童期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其主要症状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ADHD儿童在学业成绩、同伴关系和情绪调节等方面存在困难。校园欺凌是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在儿童期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其主要症状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ADHD儿童在学业成绩、同伴关系和情绪调节等方面存在困难。校园欺凌是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行为,对欺凌者和受欺凌者的心理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与正常儿童相比,ADHD儿童更容易参与校园欺凌行为,且校园欺凌对ADHD儿童造成的影响更严重。年龄和ADHD症状等个人特征因素,同伴关系和父母教养方式等风险因素都可能是影响ADHD儿童参与校园欺凌的潜在因素,而校园欺凌经历可能导致ADHD儿童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对于校园欺凌的干预策略需考虑到ADHD儿童的特殊性,从家庭、学校和社会对ADHD儿童进行多层面的干预可能是更有效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校园欺凌 同伴关系 心理健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