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ACE LIFE SCIENCE IN 2000-2001
1
作者 YANG Tiande SHEN Xianyun GU Dingliang XIAO Zhijun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129-150,共22页
Chinese scientists studied some of the problems in the field of space life science and achieved success in the area during 2000-2001. Space biological experi ments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orbit and the results of grou... Chinese scientists studied some of the problems in the field of space life science and achieved success in the area during 2000-2001. Space biological experi ments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orbit and the results of ground studies on protein crystallization, space radiation, space motion sickness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 influences of simulated weightlessness on the brain-function, the car diovascular, endocrine hormones, immunity, skeletal and muscle systems were presented. In addition, gravity medicine and space environment medicine, as well as countermeasures to space deconditioning, such a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re also repor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ce BIOLOGY experiments space motion sickness Cardiovas cular system Brain function Simulated weightlessness space environment medicine space radiation Protein CRYSTALLIZATION
下载PDF
基于TSpaces的并行计算环境
2
作者 李小强 林琳 张超 《计算机与现代化》 2010年第2期114-117,共4页
讨论TSpaces技术的通讯和同步机制,提出一种基于TSpaces的并行计算模型,设计基本并行函数。实验结果表明该并行计算环境的可行性、实用性。
关键词 Tspaces 元组空间 并行函数 并行计算环境
下载PDF
基于“生态-气候适应性-游憩”多功能耦合的复合绿地生态网络格局优化
3
作者 周媛 黎贝 +5 位作者 李朋瑶 姚婧 陈明坤 唐密 张莉 陈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854-5866,共13页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构建多功能耦合的绿地生态网络格局是促进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以成都市为研究区,基于“源-汇”理论,综合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MSPA)、景观连通性...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构建多功能耦合的绿地生态网络格局是促进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以成都市为研究区,基于“源-汇”理论,综合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MSPA)、景观连通性指数、电路理论等方法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环境改善、游憩服务构建单因子网络,分析源地、廊道、生态战略点等空间要素特征,形成基于“生态-气候适应性-游憩”多层级、多功能复合生态网络优化格局。结果表明:(1)筛选出“源”-“汇”景观(生态159—29个,气候适应性30—14个,游憩208—40个)。生物迁徙廊道在研究区中部、西南部呈团簇状分布;气候适应性廊道呈中部集聚、东西稀疏的分布特征;游憩廊道相对密集,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向四周扩散。(2)多层级“源-汇”景观网络中,总长度上,游憩廊道>生物迁徙廊道>气候适应性廊道;总面积上,生物迁徙廊道>游憩廊道>气候适应性廊道。一、二级廊道的适宜宽度为生态廊道200、100m,气候适应性廊道100、60m;游憩廊道60、30m。(3)叠加多目标廊道获得生态关键点753个,干扰点2371个。游憩源地中8.18%的面积应退让给生态廊道和气候适应性廊道。多功能耦合的生态网络优化格局可激活不同景观资源的潜在价值,对协调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双向需求,实现绿地资源在城市空间中的最优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保护 热环境改善 游憩服务 绿地生态网络 多功能耦合
下载PDF
基于特定设计条件分析的空间赋形思维模型构建
4
作者 周琮 房立敏 +1 位作者 门艳红 郑恒祥 《华中建筑》 2024年第7期169-173,共5页
通过讨论“造形问题”在建筑设计中的关键作用,认为设计工作的核心是以空间赋形的方式综合处理各种分支问题,教学内容只有当其直接或间接地与这一过程相关,才具有意义。随后以“环境”和“功能”为主要线索,尝试构建空间赋形的思维模型... 通过讨论“造形问题”在建筑设计中的关键作用,认为设计工作的核心是以空间赋形的方式综合处理各种分支问题,教学内容只有当其直接或间接地与这一过程相关,才具有意义。随后以“环境”和“功能”为主要线索,尝试构建空间赋形的思维模型。结合建筑学二年级的幼儿园课程设计内容,通过教案编排使教学内容与思维模型匹配,达到有效训练“群落式”建筑空间赋形的目的,进而培养学生在建筑入门阶段具备将建筑形态与具体问题结合,在不同因素中获得主导权的设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 空间赋形 环境与功能 群落式空间 思维模型
下载PDF
高温热浪期间城市空间热环境特征及人群热舒适度评价研究——以重庆渝中区典型空间为例
5
作者 黄海静 介鹏宇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6,共9页
针对高密度城市空间的高温热浪问题,以山地城市重庆的核心城区渝中区为例,对商业区、住区、山地公园、滨江公园3类4种典型城市功能空间进行一个热浪周期的实测,通过空气温度、地表温度、相对湿度、太阳辐射等热环境参数分析,比较不同城... 针对高密度城市空间的高温热浪问题,以山地城市重庆的核心城区渝中区为例,对商业区、住区、山地公园、滨江公园3类4种典型城市功能空间进行一个热浪周期的实测,通过空气温度、地表温度、相对湿度、太阳辐射等热环境参数分析,比较不同城市空间热环境特征;结合城市人群热舒适相关问卷调研,选取生理等效温度(PET)描述人体热感受,归纳城市空间高温热浪期间对人群热舒适的影响要素及规律,建立夏季室外热舒适度预测模型。显示:1)高温热浪期间热环境受城市空间要素影响且具有差异化特征,老旧住区受高温热浪影响严重,商业区紧随其后,公园绿地较好;2)室外热舒适度与空间要素紧密相关,PET、空气温度和地表温度与热感觉和热舒适显著负相关,相对湿度与热感觉和热舒适呈显著正相关,空气温度和热辐射对热舒适度影响较大,相对湿度与地表温度影响相对较小;3)合理的空间形态和遮阴规划、植被及水体设置、高蓄热性下垫面等设计要素可缓解高温热浪,降低热中性温度,提高热舒适性。研究结果为山地城市高温热浪形成机制探究及城市空间热环境优化设计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高密度城市 高温热浪 热环境 热舒适度 城市功能空间
下载PDF
“三生空间”功能演变及对生态环境的响应--以湖北省恩施州为例
6
作者 李雪 常胜 +1 位作者 杨容 罗贤涛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57-64,共8页
以湖北省恩施州为例,构建“三生空间”功能分类体系,使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重心转移模型、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模型和生态贡献率模型研究“三生空间”功能演变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响应。结果表明,2000-2020年,生活空间面积整体呈上升趋势,生... 以湖北省恩施州为例,构建“三生空间”功能分类体系,使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重心转移模型、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模型和生态贡献率模型研究“三生空间”功能演变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响应。结果表明,2000-2020年,生活空间面积整体呈上升趋势,生态空间面积整体呈下降趋势,生产空间面积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生活空间转移距离最大,其次是生产空间,生态空间转移距离最小;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农业生产用地转为重点生态用地和一般生态用地、一般生态用地转为重点生态用地是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因素,重点生态用地转为农业生产用地和一般生态用地是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功能演变 生态环境响应 生态环境质量 湖北省恩施州
下载PDF
Algorithm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Traffic Environmental Variation to City Radiation Scope Based on P.D.Converse Breaking Points Model
7
作者 Qiusheng Tang Yulong Ren Ping Li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2008年第1期63-70,共8页
关键词 计算方法 交通管理 交通环境变异 分析方法
原文传递
基于“三生”空间的农牧交错区城市土地利用转型及生态环境效应分析——以包头市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梦圆 荣丽华 +1 位作者 李伊彤 党慧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58-967,共10页
农牧交错区的土地利用转型及生态环境建设,是我国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基于“三生”空间视角,运用包头市2000、2010、2020年3期遥感数据,通过土地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生态贡献率等方法,分析其土地利用转型特征与生... 农牧交错区的土地利用转型及生态环境建设,是我国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基于“三生”空间视角,运用包头市2000、2010、2020年3期遥感数据,通过土地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生态贡献率等方法,分析其土地利用转型特征与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包头市“三生”空间总体格局稳定,生产、生态用地减少,生活用地持续增加。牧草生态用地转出面积最多,农业生产用地次之;城镇生活用地与工矿生产用地流入面积最大。(2)2000—2020年包头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下降,分别为0.6292、0.6208、0.6194,但改善趋势大于恶化趋势;城市北部生态高质量区面积有所减少;中部中质量区缓慢减少,南部低质量区持续向东南方向递增。(3)牧草生态用地被占用产生的生态环境负效应较大,而其他生态用地、农业生产用地向牧草生态用地转化则为生态环境改良的主导因素。通过研究包头市的土地利用转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以期为农牧交错区城市的“三生”空间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土地利用转型 生态环境效应 农牧交错地区 包头市
下载PDF
安宁河流域土地利用转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被引量:2
9
作者 王雪力 覃发超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6期605-611,共7页
为探究安宁河流域土地利用功能转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采用土地利用功能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土地利用功能转型生态贡献率等构建安宁河流域土地利用功能转型与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体系,定量分析1985—2020年安宁河流域土地利用功能... 为探究安宁河流域土地利用功能转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采用土地利用功能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土地利用功能转型生态贡献率等构建安宁河流域土地利用功能转型与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体系,定量分析1985—2020年安宁河流域土地利用功能变化与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安宁河流域土地利用功能转型主要体现在生产和生活用地的增加,生态用地的减少,具体表现为草地生态用地、农业生产用地、林地生态用地和建设生活用地的转变;(2)安宁河流域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12.190%,土地利用功能变化极为缓慢;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中,建设地的动态度最大,为7.808%,农产地、林态地和草态地利用功能变化极缓慢;(3)安宁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从1985年的0.213下降至2020年的0.205,从2010年开始,整体生态环境质量出现持续下降的趋向;(4)草态地和农产地转为林态地导致生态环境改善,转入面积为675.17 km^(2),占生态环境改善总贡献率的99.48%,林态地向农产地、草态地、其他生态用地的转化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转化面积达532.44 km^(2),占生态环境恶化总贡献率的89.78%。因此,应合理规划“三生空间”,优化土地资源分配,为安宁河流域生态持续改善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宁河流域 “三生”空间 土地利用功能转型 变化特征 生态环境效应
下载PDF
现代建筑设计的艺术性与现代医院的功能性的高效融合——怀远县中医院整体新建项目设计实录
10
作者 谢健东 杨建锋 《建筑与装饰》 2023年第19期30-33,共4页
本文研究的怀远县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在设计上针对空间环境和功能设计采用了一些策略和方法,将舒适的环境和复杂的功能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高效、人性的治愈空间。通过本次研究,为医院设计方和建设方提供一套有效的设计思路,使医院建... 本文研究的怀远县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在设计上针对空间环境和功能设计采用了一些策略和方法,将舒适的环境和复杂的功能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高效、人性的治愈空间。通过本次研究,为医院设计方和建设方提供一套有效的设计思路,使医院建筑最终呈现出医疗理性的功能要求与建筑感性的形式表现的完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空间 医疗功能 融合 高效 人性化
下载PDF
作战仿真技术综述 被引量:107
11
作者 黄柯棣 刘宝宏 +6 位作者 黄健 曹星平 尹全军 郭刚 张琦 张传富 刘云生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9期1887-1895,共9页
作战系统是社会复杂巨系统,仿真可以在实验室研究与学习战争,是对军事学科发展和实验研究的补充。对作战仿真的几个主要共性技术问题进行了简要论述,包括:任务空间功能模型、综合自然环境建模、多分辨率建模、基于多智能体的计算机生成... 作战系统是社会复杂巨系统,仿真可以在实验室研究与学习战争,是对军事学科发展和实验研究的补充。对作战仿真的几个主要共性技术问题进行了简要论述,包括:任务空间功能模型、综合自然环境建模、多分辨率建模、基于多智能体的计算机生成兵力建模、复杂大系统建模与仿真的VV&A、仿真支持环境、基于网格技术的网络中心战仿真等。在作战仿真研究过程中,应建立一个综合虚拟战场支撑环境,将作战仿真所有共用部分建成一个平台,在此基础上开发各用户为某种目的的仿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战仿真 任务空间功能模型 综合自然环境 多分辨率模型 多智能体 校核、验证和确认 仿真支持环境 网络中心战仿真
下载PDF
体育实践空间的社会学研究——理论假设与中国的经验分析 被引量:23
12
作者 陆小聪 曹祖耀 陈静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3-13,共11页
主要围绕体育实践空间及其如何对其进行分析的议题,在分别对功能主义、型构社会学、文化霸权理论和文化研究学派的相关研究做出概要性梳理与评述的基础上,指出了它们在三个方面不适合用来分析中国的体育实践空间。随后,重点阐释了法国... 主要围绕体育实践空间及其如何对其进行分析的议题,在分别对功能主义、型构社会学、文化霸权理论和文化研究学派的相关研究做出概要性梳理与评述的基础上,指出了它们在三个方面不适合用来分析中国的体育实践空间。随后,重点阐释了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及其对体育实践空间的分析思路,并基于中国的实际情况对之做了若干理论上的修正和方法论上的补充。基于上述思考,对中国体育实践空间研究提出了基本的理论假设,并阐释了该理论假设对中国体育实践空间的解释逻辑。最后,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了一个分析性的研究框架,并指出在具体的分析中要加以考虑的3个重要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实践空间 功能主义 型构社会学 文化霸权理论 文化研究学派 社会实践理论 供给 需求
下载PDF
基于“三生空间”的土地利用主导功能转型及其生态环境响应——以重庆市巴南区为例 被引量:40
13
作者 罗刚 廖和平 +3 位作者 李强 廖涟漪 李义龙 房傲雪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5-113,共9页
基于重庆市巴南区2009年、2013年、2016年3期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矢量数据,按照"生产-生态-生活"土地利用主导功能分类,采用土地利用功能转移矩阵、重心转移、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用地功能变化类型生态贡献率等研究方法对巴南... 基于重庆市巴南区2009年、2013年、2016年3期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矢量数据,按照"生产-生态-生活"土地利用主导功能分类,采用土地利用功能转移矩阵、重心转移、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用地功能变化类型生态贡献率等研究方法对巴南区2009-2016年土地利用功能结构转型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生态环境响应等问题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2009-2016年间巴南区土地利用功能结构转型以农业生产用地、林业生态用地、农村生活用地、草地生态用地向城镇生活用地、工矿生产用地、服务以及其他生产用地转化为主;(2)各功能用地重心在2009-2013年转移幅度相对较小,2013-2016年转移幅度相对较大;城镇生活用地重心一直沿西南方转移,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逐渐减小,其余各功能用地均先向东北再向西南转移,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先增大后减小;(3)农村生活用地复垦为农业生产用地、农业生产用地转化为湿地生态用地、农业生产用地退耕还林是巴南区生态环境改善的主导因素,林业生态用地、农业生产用地转换为城市生活用地是巴南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土地利用功能转型 生态环境响应 巴南区
下载PDF
凸显文化教育功能:关于大学校园环境设计的思考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华春 朱慧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7-20,共4页
校园环境是大学重要的教育场所,环境设计与教育之间存在双向互动关系。一个成功的大学校园环境设计,不仅应注重发挥校园总体规划的引导作用、发掘校园景观设计的文化记忆和校园主体建筑的价值内涵,构建良好的教育人文环境,还要通过对校... 校园环境是大学重要的教育场所,环境设计与教育之间存在双向互动关系。一个成功的大学校园环境设计,不仅应注重发挥校园总体规划的引导作用、发掘校园景观设计的文化记忆和校园主体建筑的价值内涵,构建良好的教育人文环境,还要通过对校园古老自然景观的展现、校园历史人物景观的营造和校园历史文化小品的创设,体现其教育历史功能。只有从塑造教育空间环境、构建教育人文环境、再现教育历史环境等方面来表现其文化教育功能,才能将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融汇于校园之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大学生教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校园 环境设计 空间环境 教育功能 文化
下载PDF
拉萨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探讨 被引量:4
15
作者 秦新光 吴义士 +2 位作者 杜莉莉 吴才锐 陈凌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7-144,共8页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重视。文章以拉萨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为例,根据其地下空间开发现状及工程地质条件,以补充城市土地资源、节约城市能源和优化城市环境为...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重视。文章以拉萨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为例,根据其地下空间开发现状及工程地质条件,以补充城市土地资源、节约城市能源和优化城市环境为指导思想,从满足城市地下停车和行人过街需求、引导市民充分利用地下空间、优化城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保证各片区市民安全公正4个方面,进行地下交通系统规划、地下公共设施规划、地下市政设施规划和地下人防设施规划,以期构建安全便利、功能复合、环境舒适的综合型地下空间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规划 安全便利 功能复合 环境舒适 拉萨市
下载PDF
基于“三生空间”的土地利用功能演变及生态环境响应——以桂西资源富集区为例 被引量:50
16
作者 黄天能 张云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48-359,共12页
分析土地利用功能演变及生态环境响应是区域"三生空间"划定和管控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依据。以桂西资源富集区为例,基于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5期遥感数据,构建"三生空间"土地利用主导功能分... 分析土地利用功能演变及生态环境响应是区域"三生空间"划定和管控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依据。以桂西资源富集区为例,基于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5期遥感数据,构建"三生空间"土地利用主导功能分类体系,运用转移矩阵、重心转移和生态环境响应模型分析研究区20年土地利用功能演变特征及生态环境响应情况,结果表明:(1)研究区生态生产空间和生活生产空间面积呈上升趋势,生产生态空间和生态空间面积呈下降趋势。(2)生态生产空间重心转移距离最大,其次是生活生产空间重心,生产生态空间和生态空间重心转移距离较小。(3)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从1995年的0.6337持续降至2015年的0.6323,整体质量有所下降。(4)以林草地为主要地类的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较高,重点矿产资源型县域和农产品生产基地生态环境质量较低,城镇化重点县域生态环境质量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土地利用功能演变 生态环境响应 桂西资源富集区
下载PDF
日本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特点与案例解析(上) 被引量:11
17
作者 戴菲 艾玉红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3-87,共5页
日本是亚洲较早开展绿地系统规划的发达国家之一。通过研究日本的规划特点和优秀案例,为我国提供借鉴与参考。围绕现状调查、分析评价两方面展开:日本规划的现状调查不仅注重整体绿地的空间分布和历史演变,而且注重市民的意识调查;分析... 日本是亚洲较早开展绿地系统规划的发达国家之一。通过研究日本的规划特点和优秀案例,为我国提供借鉴与参考。围绕现状调查、分析评价两方面展开:日本规划的现状调查不仅注重整体绿地的空间分布和历史演变,而且注重市民的意识调查;分析评价强调从绿地的4大主要功能——环境保护、游憩、防灾、景观塑造出发,进而综合叠加。分析评价的成果是规划构思的基础,并指导了4大主要层面的规划布局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绿地系统规划 生态环境 游憩功能 景观形成 防灾功能
下载PDF
日本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特点与案例解析(下) 被引量:6
18
作者 戴菲 陈福妹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5-31,共7页
日本是亚洲较早开展绿地系统规划的发达国家。通过研究日本绿地系统的规划特点和优秀案例,期望能够为我国的绿地系统规划提供借鉴与参考。着重探讨目标设置、规划布局、实施策略3个方面。目标设置既包括制定量化指标,也包括将抽象宏观... 日本是亚洲较早开展绿地系统规划的发达国家。通过研究日本绿地系统的规划特点和优秀案例,期望能够为我国的绿地系统规划提供借鉴与参考。着重探讨目标设置、规划布局、实施策略3个方面。目标设置既包括制定量化指标,也包括将抽象宏观的大目标,逐步分解细化为可操作的实施策略。规划布局从环境保护、游憩、防灾、景观等系统出发,在形成各自布局方针的基础上,进而构筑综合的绿地网络系统。实施策略通过方针图与体系图,将绿地建设与保护、推进绿化的各项措施,落实到空间与管理等各层面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绿地系统规划 生态环境 游憩功能 景观塑造 防灾功能
下载PDF
基于“三生空间”的雄安新区土地利用功能转型与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被引量:91
19
作者 高星 刘泽伟 +3 位作者 李晨曦 查理思 宋昭颖 张学儒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7113-7122,共10页
基于“三生空间”土地利用功能转型与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是雄安新区完善区域生态功能的理论基石。从雄安新区“生产—生活—生态”的土地利用功能分类入手,解译1988、1998、2008和2018年4期遥感影像获取雄安新区土地利用变化数据,计算... 基于“三生空间”土地利用功能转型与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是雄安新区完善区域生态功能的理论基石。从雄安新区“生产—生活—生态”的土地利用功能分类入手,解译1988、1998、2008和2018年4期遥感影像获取雄安新区土地利用变化数据,计算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土地利用转型生态贡献率,定量分析雄安新区“三生空间”的时空演变及其功能转型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表明:①1988—2018年,雄安新区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生活用地面积持续增加,共计增加了82.35 km2,生产用地面积先升后降,累计增加了50.34 km2,生态用地面积大幅下降,共计减少了132.70 km2。②雄安新区土地利用功能转型转出面积最大的为水域生态用地,转出面积共计94.36 km2,占总转出面积的41.06%,转入面积最大的是农业生产用地,共计135.91 km2,占总转入面积的近三分之二,其他它用地类型均有一定程度的相互转换。③雄安新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呈现波动减少的变化趋势。沙地等生态质量指数较低的其他生态用地转入农业生产用地是雄安新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主导因素,占生态环境正效应贡献率的67.04%;农业生产用地以及城镇和农村生活用地对水域生态用地的占用,则是导致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重要因素,占到生态环境负效应贡献率的75%以上。总体看来,过去三十年雄安新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大于生态环境改善趋势。因此,定量研究过去30年土地利用功能转型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演变规律,有助于为雄安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雄安新区 土地利用转型 生态环境质量
下载PDF
基于生态环境评价的小城镇旅游发展规划研究——以陕西省三原县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郝玲 刘顺 吴左宾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42-846,共5页
以陕西省三原县为例,在分析县域生态环境现况的基础上,通过环境与经济协调度的分析,对其整体生态环境现状进行定量综合评价,并依照生态功能区划原则,综合考虑三原县的各类环境要素,将县域分为四大生态功能区。旅游发展规划基于对县域生... 以陕西省三原县为例,在分析县域生态环境现况的基础上,通过环境与经济协调度的分析,对其整体生态环境现状进行定量综合评价,并依照生态功能区划原则,综合考虑三原县的各类环境要素,将县域分为四大生态功能区。旅游发展规划基于对县域生态环境要素、历史文化资源分布、基本农田保护等方面内容的综合考虑,积极实施生态环境治理和保育,在生态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法,对三原县展开旅游空间布局规划及旅游线路组织规划研究。三原旅游发展应强化生态功能,加强对区域生态环境、历史文化资源和基本农田等空间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实现城乡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原 生态环境评价 生态功能区划 旅游发展规划 空间布局规划 旅游线路组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