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Commuting Modal Shift in Consideration of Social Interaction of Consciousness for Environment
1
作者 Masashi Okushima 《Journa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2024年第2期63-80,共18页
It is the matter for achievement of the low carbon transport system that the excessive use of private vehicles can be controlled appropriately.Not only improvement of service level of modes except private vehicle,but ... It is the matter for achievement of the low carbon transport system that the excessive use of private vehicles can be controlled appropriately.Not only improvement of service level of modes except private vehicle,but also consciousness for environmental problem of individual trip maker is important for eco-commuting promotion.On the other hand,consciousness for environment would be changed by influence of other person.Accordingly,it is aimed in the study that the structure of decision-making process for modal shift to the eco-commuting mode in the local city is described considering environmental consciousness and social interaction.For the purpose,the consciousness for the environment problem and the travel behavior of the commuter at the suburban area in the local city are investigated by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The covariance structure about the eco-consciousness is analyzed with the database of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by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As the result,it can be confirmed with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that the individual environmental consciousness is strongly related with the intention of self-sacrifice and is influenced with the local interaction of the individual connections.On the other hand,the intention of modal shift for the commuting mode is analyzed with the database of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It can be found out that the environmental consciousness i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for commuting mode choice with the present poor level of service of public transport.However,the intention of self-sacrifice for the prevention of the global warming is statistically confirmed as the factor of modal shift with the operation of eco-commuting bus service with the RP/SP integrated estimation method.As the result,the multi-agent simulation system with social interaction model for eco consciousness is developed to measure the effect of the eco-commuting promotion.For the purpose,the carbon dioxide emission is estimated based on traffic demand and road network condition in the traffic environment model.On the other hand,the relation between agents is defined based on the small world network.The proposed multi-agent simulation is applied to measure the effect of the eco-commuting promotion such as improvement of level of service on the public transport or education of eco-consciousness.The effect of the promotion plan can be observed with the proposed multi-agent system.Finally,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proposed multi-agent simulation with social interaction for eco-consciousness is useful for planning of eco-commuting promo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modal shift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RP/SP combined estimation multi-agent simulation local interaction small world network consciousness for environment commuting shuttle bus local city
下载PDF
武汉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被引量:114
2
作者 张杨 刘艳芳 +1 位作者 顾渐萍 丁庆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280-1285,共6页
利用1996年和2006年两期TM遥感影像解译图获取武汉市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基于GIS空间分析与数理统计方法对1996~2006年武汉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运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类型生态贡献率,对研究... 利用1996年和2006年两期TM遥感影像解译图获取武汉市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基于GIS空间分析与数理统计方法对1996~2006年武汉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运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类型生态贡献率,对研究时段内武汉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以及导致武汉市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土地利用变化类型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1996~2006年期间武汉市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土地的减少,林地、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的增加的态势。②1996年~2006年武汉市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从0.451上升至0.468。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着相对平衡,并呈现出一种上升趋势。但生态环境改善和恶化的两种趋势并存。③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呈负向发展,其中城市化引起的空间扩张对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产生影响最为深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生态环境效应 武汉市
下载PDF
武汉城市湖泊汞的环境地球化学评价 被引量:18
3
作者 苏秋克 祁士华 +3 位作者 蒋敬业 马振东 吴辰熙 倪倩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5-270,共6页
汞由于其在环境中的持久性、生物地球化学可循环性以及潜在的生态威胁性而受到格外关注。对武汉远郊、城乡结合部和市区三种环境中6个湖泊的水、沉积物和生物(鱼)中汞污染特征进行了调查采样,用原子荧光光谱仪进行了汞含量的测定。采用H... 汞由于其在环境中的持久性、生物地球化学可循环性以及潜在的生态威胁性而受到格外关注。对武汉远郊、城乡结合部和市区三种环境中6个湖泊的水、沉积物和生物(鱼)中汞污染特征进行了调查采样,用原子荧光光谱仪进行了汞含量的测定。采用Hakanson提出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直接评价了武汉湖泊汞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与国家食品卫生标准鱼肉中汞含量(≤300ng/g)相比,除梁子湖乌鱼(汞含量为676ng/g)外,6个湖泊3种鱼肉中汞含量均未超标,表明武汉城市湖泊汞元素尚未造成明显的生态效应;与国家Ⅲ类水质汞含量标准(0.1μg/L)相比,除金银湖水汞含量(0.137μg/L)略有超标外,其他湖水汞含量分布在0.048~0.081μg/L之间,均在合格标准线以下,武汉地区湖水中重金属汞污染不严重,不会构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应用Hakanson评价模型,据单个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排出所研究湖泊沉积物汞污染程度的序列为:东湖>墨水湖>金银湖>梁子湖>汤逊湖>鲁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湖泊 沉积柱 汞污染 环境地球化学 武汉市
下载PDF
武汉市城市化过程中的空气质量响应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黄亚林 丁镭 +2 位作者 张冉 曾克峰 刘超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4-289,共6页
以武汉市2000—2013年的城市化水平和空气质量状况数据为基础,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目标比率模型构建综合评价体系,并用多元回归模型进行检验,探究城市化过程中的空气环境质量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2000年以来,武汉城市化进入稳增长的快... 以武汉市2000—2013年的城市化水平和空气质量状况数据为基础,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目标比率模型构建综合评价体系,并用多元回归模型进行检验,探究城市化过程中的空气环境质量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2000年以来,武汉城市化进入稳增长的快速抬升阶段,空气污染综合指数总体变化平稳,2013年有变坏的趋势;2)不同类型的污染物对城市化水平具有不同的响应规律和影响程度,SO2为倒"U"型,表明随着城市发展,SO2浓度得到控制并呈下降趋势;NO2为"U"型,近9年来NO2浓度不减反增,对空气环境污染严重;而PM10及空气质量综合水平表现为倒"N"型特征,表明现阶段空间环境呈现污染加重的趋势;3)城市化快速扩张过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筑扬尘,汽车尾气排放、工业烟尘等是影响武汉空间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需有针对性地加强城市空气环境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空气质量 环境响应特征 城市化 武汉市
下载PDF
城市环境影响模拟的系统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陈书忠 周敬宣 +1 位作者 李湘梅 肖人彬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822-1827,共6页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已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对城市环境影响的模拟研究是确定合理的城市发展规模和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以采取措施从源头控制环境质量的恶化。城市环境属于复合多动态系统,传统的一些方法可以实现城市环境影响的...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已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对城市环境影响的模拟研究是确定合理的城市发展规模和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以采取措施从源头控制环境质量的恶化。城市环境属于复合多动态系统,传统的一些方法可以实现城市环境影响的模拟预测,但参数调控方面的功能较不完善。文章将基于信息反馈控制理论的系统动力学引入城市环境影响模拟中,构建城市环境、社会、经济之间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调整环保投入、科技投入、经济增长速率以及单位能耗等系统变量,对武汉市未来发展的主要污染物(SO2、COD)排放量和主要资源消耗量(能源、水)等进行了四种情景动态模拟。结果表明:(1)系统动力学适合于研究复杂系统行为,具有较强的模拟和调控能力,同时可以避免繁琐的计算和信息成本高等缺点;(2)"两型"发展模式(Ⅳ)下的资源消耗量和污染物排放量明显低于其它3种情景,但仍处于较高的水平。武汉市污染物削减、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繁重,开发新的替代能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仍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利用 环境影响 系统动力学 武汉市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TOPSIS模型的武汉市环境承载力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 被引量:31
6
作者 刘启君 黄旻 +1 位作者 宋艺欣 董理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91-195,共5页
从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三个方面选取19个指标构建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TOPSIS法分析了2000~2013年武汉市环境承载力状况,并利用障碍度对影响环境承载力的障碍因子进行诊断。结果表明:(1)总体来看,2000~2013... 从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三个方面选取19个指标构建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TOPSIS法分析了2000~2013年武汉市环境承载力状况,并利用障碍度对影响环境承载力的障碍因子进行诊断。结果表明:(1)总体来看,2000~2013年武汉市环境承载力总体水平不断上升,综合指数从0.3099增加到0.5494;(2)从分项指标来看,经济环境承载力、社会环境承载力和生态环境承载力均呈不同幅度上升趋势;(3)长远来看,经济环境承载力是影响武汉市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研究期内经济环境承载力和社会环境承载力的障碍度分别以年均0.45%和2.26%的速度增加,而生态环境承载力的障碍度则以年均11.66%的速度下降;(4)影响武汉市环境承载力的主要障碍因子包括人均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人均GDP、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承载力 灰色关联TOPSIS法 障碍度 武汉市
下载PDF
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耦合分析——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15
7
作者 熊征 谈兵 +1 位作者 宋成舜 翟文侠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8-283,共6页
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均衡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深入分析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等有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武汉市土地利用现状,从土地产出的综合效益均衡角度,形成了由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两个子系统构... 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均衡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深入分析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等有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武汉市土地利用现状,从土地产出的综合效益均衡角度,形成了由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两个子系统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对武汉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进行评价;再构建武汉市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耦合模型,辨识两者之间的协调关系,分析两者之间的协调程度。研究结果显示,1996—2010年武汉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均呈上升态势,其中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出起点低、增幅大、速度快的特征,而生态环境效益则呈现出起点较高,增幅较大,在波动中稳定上升的特点。土地利用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度评价结果显示,在1996—2010年,武汉市城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耦合演化进程近似于对数曲线,从形成初期的不协调至激烈博弈后的利益分化,之后经历相对最佳协调后,又逐渐向不协调发展并呈现新的演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效益 武汉市 生态环境效益 耦合关系
下载PDF
武汉市城区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及趋势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洪松 王少平 +3 位作者 吴胜军 郑泽厚 田献民 王文革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6-82,共7页
对武汉市7城区1991~1995年间的大气环境质量进行分析评价,并通过模式计算污染物的多年平均地面浓度分布。在此基础上,运用等维灰数递补技术预测大气质量的变化趋势并进行预评价。结果表明,武汉市城区大气SO2浓度逐年下... 对武汉市7城区1991~1995年间的大气环境质量进行分析评价,并通过模式计算污染物的多年平均地面浓度分布。在此基础上,运用等维灰数递补技术预测大气质量的变化趋势并进行预评价。结果表明,武汉市城区大气SO2浓度逐年下降,TSP浓度基本持平,煤烟型污染将有所改善。但石油燃料燃烧排放的NOX将有显著增加,整个大气环境质量仍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市 大气环境质量 模糊聚类 大气扩散
下载PDF
武汉市江夏区碳汇造林基线碳储量的计量 被引量:14
9
作者 袁传武 张华 +2 位作者 张家来 郑兰英 孙亮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15,共6页
为了正确评估中国绿色碳基金中国石油武汉江夏碳汇项目在碳汇中的作用,在GPS技术的支持下,结合收集的基础研究资料数据、野外实地调查数据及2008年的江夏区森林资源调查资料,构建了马尾松、杉木的材积模型和土壤碳储量的计量模型,估算... 为了正确评估中国绿色碳基金中国石油武汉江夏碳汇项目在碳汇中的作用,在GPS技术的支持下,结合收集的基础研究资料数据、野外实地调查数据及2008年的江夏区森林资源调查资料,构建了马尾松、杉木的材积模型和土壤碳储量的计量模型,估算了基线的碳储量。计量结果为:非树木植被碳储量为1 463.06 t,马尾松、杉木等散生木的碳储量为364.03 t,土壤有机碳总储量为26 046.44 t,项目活动引起的CO2排放量为313.04 t。计量结果准确地反映了江夏区碳汇造林基线情景下的碳储量基本状况,对于准确预估(事前估算)江夏区碳汇项目造林的净碳汇量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生态学 碳汇造林 基线 碳储量 计量 武汉市江夏区
下载PDF
武汉市水环境保护的水文化建设思考 被引量:5
10
作者 梅惠 李兆华 +1 位作者 李长安 江炎生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3-57,共5页
武汉市水资源十分丰富,但江河近岸污染和湖泊富营养化等问题突出,水环境状况不容乐观。近年来,虽然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种保护措施和治理技术相继得以实施,但水环境状况并未得到实质性的改变。究其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人们... 武汉市水资源十分丰富,但江河近岸污染和湖泊富营养化等问题突出,水环境状况不容乐观。近年来,虽然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种保护措施和治理技术相继得以实施,但水环境状况并未得到实质性的改变。究其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人们的水环境保护意识十分薄弱,致使水环境保护未能形成一种社会氛围,边治理边污染的现象依然严重,治理效果也就大打折扣。笔者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重视文化的力量,发挥水文化的引导、约束、规范、凝聚和激励功能,开展水文化建设。将水环境保护上升到文化的层面,营造成一种城市文化,才能真正起到自觉规范人类行为的作用,提高人们爱水、护水的自觉性。武汉市水文化建设要从开展资源调查研究、进行建设规划编制和建设城市水文化景观3个方面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市 水环境保护 水文化
下载PDF
武汉市“三废”排放的库兹涅茨特征及原因探析 被引量:37
11
作者 刘耀彬 李仁东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4-45,共2页
通过分析武汉市1985—2001年近16年的"三废"排放量变化情况,发现武汉市"三废"的排放总量在波动中呈现上升趋势,但各类排放的时间规律相差明显。建立模型,将其人均GDP与"三废"排放的标准化值进行拟合,其... 通过分析武汉市1985—2001年近16年的"三废"排放量变化情况,发现武汉市"三废"的排放总量在波动中呈现上升趋势,但各类排放的时间规律相差明显。建立模型,将其人均GDP与"三废"排放的标准化值进行拟合,其计算结果显示:武汉市"三废"排放与人均GDP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三次曲线特征,在1985—1994年曲线呈持续下降趋势,而1995—2001年曲线初步显现出标准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计算表明:武汉市"三废"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转折点为人均GDP为12338.46元左右。通过环境经济学分析发现武汉市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变动、能源结构变动和环境政策等4项因素是武汉市出现非标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市 “三废”排放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经济增长 人均GDP
下载PDF
武汉市“十一五”规划战略环境评价实践 被引量:8
12
作者 田丽丽 徐鹤 朱坦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1-64,共4页
以武汉市"十一五"规划战略环境评价为例,探讨了我国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的技术路线、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表明,对城市空间布局、产业布局、产业结构以及城市交通的环境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是这类规划... 以武汉市"十一五"规划战略环境评价为例,探讨了我国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的技术路线、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表明,对城市空间布局、产业布局、产业结构以及城市交通的环境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是这类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的重要特征;互动式的评价模式能使环境因素及时、有效地纳入到决策过程中;指标体系是预测评价的基础,指标的选择除考虑科学性、代表性外还应强调可获得性、可量化性及可考核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战略环境评价 指标 武汉
下载PDF
武汉市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分析 被引量:19
13
作者 高练 周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73-77,共5页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环境效应是土地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该文以武汉市为例,通过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研究,分析了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988~2004年,武汉市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共减少46...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环境效应是土地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该文以武汉市为例,通过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研究,分析了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988~2004年,武汉市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共减少46248.41hm2;园地、林地、水域、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其中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最多,达27842.65hm2。而园地面积增加速度最快,年变化率达6.6%,未利用地减少速度最快,年变化率为-1.42%。土地利用变化引起了区域生态环境的响应,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发生了变化,16年间增加了1.8701×108元,年变化率为0.10%,但生态系统提供的气候调节、土壤形成与保护、食物生产等单项服务功能却减弱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 环境效应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武汉市
下载PDF
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田丽丽 徐鹤 +1 位作者 朱坦 吴婧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33-36,共4页
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是否科学,会直接影响到城市其他规划的科学性,对城市未来的发展及生态环境状况影响重大。本文论述了对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开展战略环境评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结合《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是否科学,会直接影响到城市其他规划的科学性,对城市未来的发展及生态环境状况影响重大。本文论述了对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开展战略环境评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结合《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探讨了我国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的技术思路和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战略环境评价 武汉
下载PDF
生态足迹方法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武汉化工新城总体规划》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熊姁 刘胜祥 +4 位作者 罗宪庆 陈吉斌 付小沫 方建章 李向阳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8年第3期99-102,共4页
尝试生态足迹方法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并以《武汉化工新城总体规划》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为实例,计算得出:武汉化工新城规划区人均生态足迹为2.471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782hm2,人均生态赤字1.689 hm2。规划后生态需求增加,生... 尝试生态足迹方法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并以《武汉化工新城总体规划》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为实例,计算得出:武汉化工新城规划区人均生态足迹为2.471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782hm2,人均生态赤字1.689 hm2。规划后生态需求增加,生态承载力降低,根本原因在于规划引起的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可作为度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手段,此项工作将补充并丰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规划环境评价 总体规划 武汉市
下载PDF
环境意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昆明市中小学生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角媛梅 王金亮 +1 位作者 何云燕 李亚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1期54-56,共3页
文章通过对昆明市中小学生环境意识的调查和研究 ,总结了环境意识的主要内容 ,提出了环境意识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并根据实际情况 。
关键词 昆明市 中小学生 环境意识评价 指标体系 评价原则 评价方法 环境教育
下载PDF
中国的环境抗争:一项文献研究 被引量:37
17
作者 陈涛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1期33-43,90,共11页
环境抗争已经成为中国的重要社会问题,并对社会结构产生着深刻影响。学术界有关环境抗争的研究议题,包括抗争困境论、政治机会结构论、文化与心理论、网络与策略论以及性别差异论等5个维度。虽然环境抗争研究呈现出较为快速的增加态势,... 环境抗争已经成为中国的重要社会问题,并对社会结构产生着深刻影响。学术界有关环境抗争的研究议题,包括抗争困境论、政治机会结构论、文化与心理论、网络与策略论以及性别差异论等5个维度。虽然环境抗争研究呈现出较为快速的增加态势,但与当前的污染事件及其引发的抗争频率和态势相比,仍然不匹配。中国的环境抗争研究需要在4个方面予以加强:一是加强经验研究基础上的理论研究,二是对海洋污染事件中环境抗争的特殊性加强研究,三是加强环境抗争的比较研究,四是加强追踪研究,探索环境抗争的倒逼机制。鉴于涉及问题的深层次性,环境抗争研究需要由"多学科"向"跨学科"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抗争 文献研究 环境意识 网络社会 社会结构
下载PDF
武汉市大气环境质量库兹涅茨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胡明秀 胡辉 刘臻 《武汉工业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72-75,80,共5页
以武汉市 1986-2003年经济增长(GDP)和大气环境质量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各类典型大气污染指标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建立武汉市大气环境污染物排放量与人均GDP增长之间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武汉市四种大气污染物 (SO2、NOX、TSP、JCL)排... 以武汉市 1986-2003年经济增长(GDP)和大气环境质量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各类典型大气污染指标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建立武汉市大气环境污染物排放量与人均GDP增长之间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武汉市四种大气污染物 (SO2、NOX、TSP、JCL)排放量与人均GDP增长之间基本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均GDP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武汉市 经济增长 指标 特征分析 回归模型 大气环境质量 大气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物
下载PDF
我国居民环保意识及环保行为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闻佳 明庭权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72-77,共6页
环境意识是多层次、全方位地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内容体系,环保行为是指主体在环保意识支配下的一切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环境改善的积极做法。环保行为受环境意识的影响,又反作用于环境意识。本文对武汉市市民的环境意识和行为做了调查,分... 环境意识是多层次、全方位地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内容体系,环保行为是指主体在环保意识支配下的一切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环境改善的积极做法。环保行为受环境意识的影响,又反作用于环境意识。本文对武汉市市民的环境意识和行为做了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调动广大市民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大力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意识 环保行为 武汉
下载PDF
耕地资源利用中的环境成本分析与评价——以湖北省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16
20
作者 宋敏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6-83,共8页
针对耕地资源利用集约程度提高所产生的环境代价,本文以湖北省武汉市为例,在分析和调查耕地资源利用所产生的环境影响的基础上,依据资源环境经济学的相关理论,采用有效成本法、市场价值法、人力资本法、预防性支出法和条件价值评估法等... 针对耕地资源利用集约程度提高所产生的环境代价,本文以湖北省武汉市为例,在分析和调查耕地资源利用所产生的环境影响的基础上,依据资源环境经济学的相关理论,采用有效成本法、市场价值法、人力资本法、预防性支出法和条件价值评估法等相关理论与评估技术构建了核算模型,对耕地资源利用的环境成本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在武汉市利用耕地资源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由于化肥、农药和塑料薄膜的使用,会产生诸如水体富营养化、生活用水污染、生物多样性及人群健康损失、环境美观程度下降等环境成本;经核算,2011年该市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塑料薄膜而导致的环境成本分别为4 265.47万元、2 529.87万元和1 150.65万元,总环境成本为7 960.26万元,相当于其当年种植业产值的2.73%,如果以耕地面积计算,则相当于每公顷耕地用于农业生产所产生的环境成本为384.76元。应综合运用补贴、提高耕地资源利用者综合素质等方式控制和降低耕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 环境成本 评价 武汉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