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西咸新区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林 曾磊 +2 位作者 董英 张戈 朱立峰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7-206,共10页
地下空间开发地质适宜性评价是合理进行地下空间开发、降低开发地质风险的重要手段。传统的评价方法没有考虑地下空间复杂的垂向变化,因而无法满足越来越精确的地下空间规划要求。本文以西咸新区沣东沣西为例,结合该区地质地貌背景、工... 地下空间开发地质适宜性评价是合理进行地下空间开发、降低开发地质风险的重要手段。传统的评价方法没有考虑地下空间复杂的垂向变化,因而无法满足越来越精确的地下空间规划要求。本文以西咸新区沣东沣西为例,结合该区地质地貌背景、工程地质特征、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质作用以及地下空间开发现状等特点,建立地下空间开发地质适宜性评价因子体系;利用三维精细化剖分的评估单元为载体,综合使用多种三维空间分析方法从多要素地质模型中定量或定性提取各项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模型开展研究区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60m以浅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条件优越,总体适宜开发建设。浅层空间易受文物保护区、地面水体、活动断裂影响,中层空间受城市建成区既有设施及地下构筑物影响较大,深部地下空间主要受断裂影响。该方法能够精细刻画地下空间在垂向上的差异,评估过程与结果能够立体透明化表达,能够定性、定量地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供辅助决策,以达到资源保护优先、协同开发的开发利用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地质适应性评价 三维地质模型 西咸新区
下载PDF
城市地下空间环境优化与改造研究
2
作者 王莹瑜 孙鸣皋 俞兰 《建设科技》 2024年第12期6-8,共3页
随着城市空间日趋紧张,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已成为缓解表层压力的一种方式。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如何优化地下环境、提升其使用价值和舒适度,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城市地下空间的环境构成要素及设计原则,探索改善和... 随着城市空间日趋紧张,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已成为缓解表层压力的一种方式。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如何优化地下环境、提升其使用价值和舒适度,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城市地下空间的环境构成要素及设计原则,探索改善和提升地下空间环境的途径。文章通过考察现有的成功案例,细致讨论了植物景观、山水景观、公共艺术、空间围合以及灯光设计等要素对地下空间环境质量的影响。同时,评估了安全性、舒适性、艺术性、人性化及和谐性等设计原则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通过这一过程,文章揭示了地下空间环境优化的多维策略,旨在为地下空间的有效利用和环境改善提供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下空间 环境优化 景观设计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杭州市钱塘新区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
3
作者 马青山 葛伟亚 +3 位作者 邢怀学 蒋杰 华健 康从轩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32,共13页
地下空间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是实现地下空间合理有序开发的重要环节,也是国土空间科学规划的必要前提。通过系统分析杭州市钱塘新区地质环境条件,从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活动断裂及地震效应、环境地质问题等五个方面... 地下空间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是实现地下空间合理有序开发的重要环节,也是国土空间科学规划的必要前提。通过系统分析杭州市钱塘新区地质环境条件,从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活动断裂及地震效应、环境地质问题等五个方面选取15个指标构建了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变权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浅层(0~15m)、次浅层(15~30m)、次深层(30~50m)地下空间进行了开发利用地质环境条件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和次深层地下空间更适宜开发,而次浅层地下空间适宜性好和适宜性较好的总面积仅占全区的45.7%,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具有一定的开发难度。该结果可为钱塘新区地下空间合理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开发 地质环境适宜性 变权分析法 灰色关联分析法 钱塘新区
下载PDF
星空地井一体化探测技术体系在复杂地质条件场地调查中的应用
4
作者 刘学浩 王磊 +7 位作者 涂兵 刘道涵 周岭 王平 邹金 谢文刚 张双喜 袁寿其 《华南地质》 CAS 2024年第1期111-132,共22页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场地调查往往受地形起伏、断裂构造复杂、水文地质条件变化剧烈、人类工程扰动强烈等因素影响,存在调查范围缺乏科学性、调查尺度与精度难以协同平衡导致总体工作量部署高而高风险区表征精度相对不足。本文通过融合“...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场地调查往往受地形起伏、断裂构造复杂、水文地质条件变化剧烈、人类工程扰动强烈等因素影响,存在调查范围缺乏科学性、调查尺度与精度难以协同平衡导致总体工作量部署高而高风险区表征精度相对不足。本文通过融合“星空界”、“天空界”、“地表界”、“地下界”技术,在突破单一技术手段片面零散探测的基础上,强调空天地一体化与井下探测技术的有机融合,构建了星空地井一体化探测技术体系。该一体化探测技术在湖北典型污染场地地下水污染调查中得到了有效应用验证,具有全局性视野认知、自组织高效诊断识别、兼具大时空尺度风险筛查与场地尺度分层精细表征等技术优势。此外,采用该一体化探测技术体系在江西赣南边远山区找水打井与地下水源应急供水中得到了应用验证,从技术方法上克服了传统单一方法的不确定性,科学有效地提高了基岩山区水文地质调查找水的成功率与工作效率。地表界调查圈定找水靶区,论证地下水源找水井位;地下界探测应用落地,基岩山区水文地质钻探涌水量达120 m3/d,解决了赣南革命老区季节性缺水的实际问题。作为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星空地井一体化探测技术体系在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水利巡查、应急救灾等业务领域应用前景广阔。未来在多技术方法融合、多元异质信息融合及项目应用落地方面有待进一步拓展,天空界无人机航测、地下界分层精细探测新技术新方法等尚需加强研发应用与技术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空地井一体化探测 复杂地质条件场地 环境水文地质调查 场地土壤与地下水污染调查 空天地一体化 地下水分层监测表征
下载PDF
站域地下公共空间的发展规律研究:以上海为例
5
作者 马晨骁 董蕴豪 彭芳乐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9,共11页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我国主要城市已开发较大规模的站域地下公共空间。然而,专门针对我国城市站域地下公共空间发展的理论研究较少,亦常缺乏时间维度的规律分析。本文以上海91处站域地下公共空间为例,深入剖析其时空发展规律与...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我国主要城市已开发较大规模的站域地下公共空间。然而,专门针对我国城市站域地下公共空间发展的理论研究较少,亦常缺乏时间维度的规律分析。本文以上海91处站域地下公共空间为例,深入剖析其时空发展规律与空间组织特征,为我国其他城市的地下空间开发提供借鉴。结果表明,潜在商业回报和TOD开发理念的推广是上海站域地下公共空间开发的重要动因,其时空分布规律与城镇化发展进程基本一致。城市区位、站点能级、站域空间开发水平是站域地下公共空间选址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保障地下空间连通规划的落地性,站域地下公共空间应避免采用站组域空间布局结构,应尽可能采用单级连通模式或以公共产权空间为连通媒介空间的多级连通Ⅰ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站域地下公共空间 时空发展规律 布局结构 连通模式 上海市
下载PDF
面向智慧城市的地质大数据应用模式研究
6
作者 文诗宝 许国 +3 位作者 卢鹏 黄梅婷 冯健 赵勇 《城市地质》 2024年第2期250-258,共9页
构建一种“地质大数据+X”的应用模式,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向低碳、集约方向发展。应用结果表明:基于“地质大数据+BIM”应用模式,实现城市地下溶洞的分布位置及规模可视化,辅助重大工程规划决策分析,在施工过程中有效规避地下管线,减少施... 构建一种“地质大数据+X”的应用模式,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向低碳、集约方向发展。应用结果表明:基于“地质大数据+BIM”应用模式,实现城市地下溶洞的分布位置及规模可视化,辅助重大工程规划决策分析,在施工过程中有效规避地下管线,减少施工对地下管线的破坏;2013—2016年南宁市万象城地铁站最大平均沉降速率为10.89 mm·a^(-1),累积形变量-31.4 mm,通过“地质大数据+InSAR”应用模式探明地面发生沉降的主要原因为地铁基坑开挖导致的地面承载力下降;通过对地质大数据的插值分析,获取了地铁1号线缓冲500 m范围内圆砾层的厚度等值线图,其中清川站及广西大学站区间圆砾层厚度大于10 m,长期的地下水侵蚀及压力渗透作用将会影响地铁隧道的使用寿命,应进一步加强地铁隧道防渗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大数据 智慧城市 可视化平台 地下空间开发
下载PDF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质适宜性三维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被引量:22
7
作者 邢怀学 窦帆帆 +3 位作者 葛伟亚 华健 常晓军 蔡小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07-614,共8页
地下空间开发地质适宜性三维评价是合理进行地下空间立体化开发、降低开发地质风险的重要手段,也是当前研究热点。作为地质适宜性三维评价全过程的重要一环,科学合理地建立三维评价指标体系是其能否正确开展的前提基础。通过结合杭州城... 地下空间开发地质适宜性三维评价是合理进行地下空间立体化开发、降低开发地质风险的重要手段,也是当前研究热点。作为地质适宜性三维评价全过程的重要一环,科学合理地建立三维评价指标体系是其能否正确开展的前提基础。通过结合杭州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面临的地质问题,在系统分析各评价指标对地下空间开发建设影响的特征基础上,以三维视角从地层三维结构等多个方面构建完成了一套具有多层次结构的三维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了目标权重的计算、一致性检验、排序和分析。该指标体系可划分为5个准则层21个指标层,相较于二维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融合三维地质模型和三维空间分析方法,使评价过程中能够考虑更多的评价因子,更好地描绘地下复杂的三维地质环境,丰富了三维评价结果的内涵。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杭州钱江新城二期的三维评价应用成果表明,该指标体系为三维地质模型和三维空间分析方法之间的整合提供了有力的指导,为提升三维尺度下的地下空间开发地质适宜性评价精度和准确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地质适宜性评价 三维指标体系 钱江新城二期
下载PDF
CO_(2)地质封存深部地下空间利用管理法规探讨 被引量:9
8
作者 刁玉杰 杨扬 +3 位作者 李旭峰 胡丽莎 郑长远 马鑫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67-1273,共7页
深部咸水层CO_(2)地质封存是实现温室气体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支撑技术之一。CO_(2)在地下的长期有效封存,需要直接占用深部地质体及其孔隙空间。这些深部地下空间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国土资源,需要制定相关的审批与监管法... 深部咸水层CO_(2)地质封存是实现温室气体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支撑技术之一。CO_(2)在地下的长期有效封存,需要直接占用深部地质体及其孔隙空间。这些深部地下空间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国土资源,需要制定相关的审批与监管法规来规范其科学开发利用。总结发达国家或地区管理现状与经验,参考已有参考矿产、油气资源勘查开发等经验,提出适用于我国的CO_(2)地质封存地下空间勘查利用审批与管理流程,以及地下空间利用与CO_(2)确权、场地选址勘查备案、勘查试注审批、地下空间利用权审批、封场审批与责任转移5个重要内容;同时,进一步建立了综合CO_(2)羽流、扰动边界和经济性“三级边界”的地下空间利用评估概念模型,以及各类边界的确定方法,能够为我国CO_(2)地质封存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政策制定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地质封存 深部地下空间 审批与管理 勘查开发 评估模型
下载PDF
武汉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环境地质 被引量:13
9
作者 谢连平 钟洛加 周衍龙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09-214,共6页
随着武汉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地下空间的开发所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成为武汉城市工程环境地质效应的关键问题。文章利用武汉市现有勘察资料,初步分析研究城市地下空间的物质载体及其空间组合关系,从空间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和赋水条件入手... 随着武汉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地下空间的开发所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成为武汉城市工程环境地质效应的关键问题。文章利用武汉市现有勘察资料,初步分析研究城市地下空间的物质载体及其空间组合关系,从空间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和赋水条件入手,对城市地下空间建设诱发的工程环境地质灾害的特点、生态环境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进行地下空间利用区划,指出各区在地下工程建设中需要重点防范的工程地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 环境地质效应 开发利用 生态环境
下载PDF
城市地下空间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22
10
作者 陈之毅 沈祖炎 《地下空间》 CSCD 2001年第3期188-191,共4页
本文从城市开发不足谈起 ,论述了地下空间开发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着重以上海为范例 ,分析了地下轨道交通对城市的交通压力缓解 ,对城市拓展的影响与诱导以及地下轨道出入口与城市绿地的关系。指明了合理开发。
关键词 上海市 地下空间 地下轨道交通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武清开发区地下空间开发地质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长红 张树栋 +1 位作者 吴荣泽 樊航宇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520-528,共9页
地下空间是扩大城镇空间容量和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可利用资源,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时代发展的必要手段。武清开发区作为“合村并镇”的新型城镇,被规划为武清新城的重要发展区,其对地下空间的需求将是发展过程之必然。依托于武清区重点... 地下空间是扩大城镇空间容量和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可利用资源,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时代发展的必要手段。武清开发区作为“合村并镇”的新型城镇,被规划为武清新城的重要发展区,其对地下空间的需求将是发展过程之必然。依托于武清区重点建设城镇工程地质调查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评价项目,采用GIS-模糊综合评判评价模型和方法,结合新兴城镇前期对地下空间资源利用形式,进行地下空间开发地质适宜性评价研究。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基坑、桩基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地质适宜性多为适宜、较适宜和基本适宜,局部为次基本适宜。为开发武清开发区60 m以浅的地下空间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清开发区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地下空间资源 GIS-模糊综合评价 地质适宜性评价
下载PDF
上海工程地质特征与大深度地下空间开发模式探讨 被引量:13
12
作者 胡瑜韬 田敬 彭芳乐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1期1333-1338,共6页
根据地质调查取得的地质地层成果,对上海工程地质地层的划分、工程地质特征进行了讨论。据此,综合分析了上海市深层岩土的工程性质、地下水等主要地质因素对深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影响。结合深层地质特征、地下空间开发现状、城市功能... 根据地质调查取得的地质地层成果,对上海工程地质地层的划分、工程地质特征进行了讨论。据此,综合分析了上海市深层岩土的工程性质、地下水等主要地质因素对深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影响。结合深层地质特征、地下空间开发现状、城市功能布局,对深层地下空间开发模式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地区 工程地质 深层地下空间 开发模式
下载PDF
合肥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中的若干问题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饶平平 李镜培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44-448,459,共6页
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经验及合肥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出发,阐述了合肥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紧迫性和可行性,分析了合肥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结合合肥市工程地质条件及勘察资料,对地下空间开发中可能遇到的膨胀土、软土等特殊土问题... 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经验及合肥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出发,阐述了合肥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紧迫性和可行性,分析了合肥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结合合肥市工程地质条件及勘察资料,对地下空间开发中可能遇到的膨胀土、软土等特殊土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借鉴国内其他大城市的地下空间发展与规划经验,提出了合肥市地下空间开发中应注意的地下空间规划、地下空间管理、人防工程以及与已建的地下空间关系等四个问题,为合肥城市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 地质环境 若干问题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宁波市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39
14
作者 吴炳华 张水军 +1 位作者 徐鹏雷 马勤威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16-21,共6页
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对于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研究宁波市地质环境条件,从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和环境地质问题等3个方面选取了9个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地质环境适宜性... 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对于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研究宁波市地质环境条件,从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和环境地质问题等3个方面选取了9个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GIS软件空间叠加分析功能自动划分评价单元,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宁波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地质环境适宜性划分为4个等级:适宜(Ⅰ级)、适宜性较好(Ⅱ级)、适宜性较差(Ⅲ级)和适宜性差(Ⅳ级),其中浅层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性以Ⅰ~Ⅱ级为主(占比57%),中层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性以Ⅲ~Ⅳ级为主(占比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开发 地质环境 适宜性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判法 宁波市
下载PDF
北京市东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地质风险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何静 李潇 白凌燕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465-1472,共8页
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是在地质体中进行的,因此地质体的性质和结构、地下水的赋存状态等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有重要影响。本文在对东城区地质条件(包括活动断裂,地面沉降、水文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层次... 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是在地质体中进行的,因此地质体的性质和结构、地下水的赋存状态等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有重要影响。本文在对东城区地质条件(包括活动断裂,地面沉降、水文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层次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特点,提出了该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可能出现的地质风险,并针对不同的地质风险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为今后该地区地下空间开发过程中科学辨识和规避地质风险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 开发利用 地质风险 分析
下载PDF
上海地下空间开发环境地质问题分析 被引量:35
16
作者 严学新 方正 +1 位作者 曾正强 龚士良 《上海地质》 2004年第1期1-5,共5页
根据上海特有的地质环境条件,在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中对主要的环境地质问题:地面沉降、砂性土与粉性土的液化、浅层天然气、软土、地下水。环境地质问题的特征及对地下空间开发影响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环境地质 地面沉降 土壤液化 地下空间开发 上海 浅层天然气 软土 地下水
下载PDF
地下工程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研究与认识 被引量:7
17
作者 罗国煜 李晓昭 阎长虹 《地质学刊》 CAS 2009年第1期1-7,共7页
优势面分析作为环境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可为地下工程稳定性评价、设计和施工提供基础依据。将该理论运用于三峡、黑山峡、大柳树等重大水利工程,铁路囩梁山隧道、高速公路老山隧道等重要交通干线工程,苏南核电站和蓄... 优势面分析作为环境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可为地下工程稳定性评价、设计和施工提供基础依据。将该理论运用于三峡、黑山峡、大柳树等重大水利工程,铁路囩梁山隧道、高速公路老山隧道等重要交通干线工程,苏南核电站和蓄能电站、南京市地铁等工程中。通过对工程的选址定位、安全评价、设计施工等工作中的认识和体会,就研究目标(三个稳定性和突水分析)、问题关键(找优势面、优势层)、支护设计方法(四类)、支护和防水设计的人地谐调原理(针对性、地质工程原理、顺应自然)等多方面问题作以分析和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 环境岩土工程问题 地质灾害 优势面
下载PDF
武汉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环境地质效应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钟洛加 周衍龙 +1 位作者 沈贵文 王维芳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09年第4期406-411,共6页
随着武汉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地下空间的开发所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成为武汉城市工程环境地质效应的关键问题。利用武汉市现有勘察资料,初步分析研究城市地下空间的物质载体及其空间组合关系,从空间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和赋水条件入手,对... 随着武汉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地下空间的开发所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成为武汉城市工程环境地质效应的关键问题。利用武汉市现有勘察资料,初步分析研究城市地下空间的物质载体及其空间组合关系,从空间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和赋水条件入手,对城市地下空间建设诱发的工程环境地质灾害的特点、生态环境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进行地下空间利用区划,指出各区在地下工程建设中需要重点防范的工程地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 环境地质效应 开发利用 生态环境
下载PDF
支撑服务广州市规划建设与绿色发展资源环境图集数据集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凤梅 黄长生 赵信文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102-109,10139-10150,共20页
在对最新的水工环地质调查资料和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以粤港澳大湾区三极之一的广州市为重点,编制了地学专业综合图集-《支撑服务广州市规划建设与绿色发展资源环境图集》。《图集》收集和整理了国土资源大调查以来粤港澳湾区... 在对最新的水工环地质调查资料和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以粤港澳大湾区三极之一的广州市为重点,编制了地学专业综合图集-《支撑服务广州市规划建设与绿色发展资源环境图集》。《图集》收集和整理了国土资源大调查以来粤港澳湾区开展的环境地质调查、监测数据资料和研究成果等,经二次开发研究,以通俗易读或图或表的形式表示出来。《图集》整体分为序图、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地质适宜性评价、城市规划建设应关注的重大地质安全问题、产业发展可以充分利用的优势地质资源、生态环境保护需要重视的资源环境状况和基础地质条件类图件6大类,共53张图,并提出了助力大湾区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用水安全、旅游产业发展和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等五方面的地质建议,有效服务了广州国土空间规划与海绵城市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划建设 绿色发展 地质资源 地质环境 地下空间 城市地质 图集 广州市 广东省
下载PDF
上海深部地下空间开发关键地质问题分析 被引量:16
20
作者 陈大平 《上海国土资源》 2014年第3期73-77,共5页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并呈现不断向深部拓展的趋势。上海未来城市发展规划也将40m以深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作为重点之一。上海典型的软土地区的沉积环境及其第四纪地层特点,容易在深部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引发各...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并呈现不断向深部拓展的趋势。上海未来城市发展规划也将40m以深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作为重点之一。上海典型的软土地区的沉积环境及其第四纪地层特点,容易在深部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引发各类环境地质问题。阐述了承压水突涌、粉砂土渗流液化、土体变形地面沉降、天然气喷逸等地质问题的特征及其对深部地下空间开发的不利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技术与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 环境地质 适宜性评价 地质灾害防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