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Progress of Maternal Environmental Effects in Resource-based Regions
1
作者 Li Yanjiao Tong Weishuang +2 位作者 Gao Huashan Zhao Yan Wang Limin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CAS 2020年第4期31-35,共5页
Heavy metal pollution is common in resource-based regions.However,the morphological,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mechanisms of plants transmitting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to their offspring in environments polluted... Heavy metal pollution is common in resource-based regions.However,the morphological,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mechanisms of plants transmitting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to their offspring in environments polluted by heavy metals have not been studied yet.Taking soybean,an annual self-pollinated plant in Huang-Huai-Hai region,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morphological,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exes and heavy metal enrichment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lants under heavy metal stress were monitored continuously for about three generations,and the trans-generational differences of soybean reproduction,vegetative growth,stress resistance and life cycle in heavy metal stress environment were elucidated.The results will be helpful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long-term adaptive strategy of plants to heavy metal stress and provide the theory basis for ecological security of soybean and other crops under heavy metal str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ernal environmental effect Glycine max(L.)Merr. Heavy metal stress Plant life history Resource-based regions Transgenerational plasticity
下载PDF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东北地区覆膜水稻环境影响分析
2
作者 王玉 何文清 +3 位作者 靳拓 赵梓君 崔吉晓 刘勤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8-925,共8页
为探明覆膜水稻生命周期过程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本研究基于2021—2022两年的田间试验对东北地区覆膜水稻进行生命周期评价。结果表明:仅考虑资源消耗、气候变化和环境酸化的情况下,覆PE膜旱直播水稻的环境影响潜值更小,对环境更友好... 为探明覆膜水稻生命周期过程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本研究基于2021—2022两年的田间试验对东北地区覆膜水稻进行生命周期评价。结果表明:仅考虑资源消耗、气候变化和环境酸化的情况下,覆PE膜旱直播水稻的环境影响潜值更小,对环境更友好。东北地区覆PE膜育秧移栽水稻能源消耗、水资源消耗、气候变化、环境酸化、富营养化和生态毒性6个环境影响指标对应的环境影响潜值分别为14046.40 MJ、957082.47 kg、1663.15 kg CO_(2)-eq、8.70 kg SO_(2)-eq、1.84 kg PO^(3-)_(4)-eq和57.05 kg 1,4-DCB-eq;东北地区覆PE膜旱直播水稻这6个环境影响指标对应的环境影响潜值分别为11990.32 MJ、312102.92 kg、1071.41 kg CO_(2)-eq、6.85 kg SO_(2)-eq、1.88 kg PO^(3-)_(4)-eq和73.75 kg 1,4-DCB-eq。造成资源消耗和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氮肥和燃油的生产及使用,另外地膜生产和滴灌设备的生产也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影响。研究表明,水稻清洁生产的关键在于农资产品生产技术的优化和氮肥的合理施用。在两种覆膜水稻栽培方式中,覆膜旱直播水稻造成的环境影响更低,更适合我国农业绿色低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生命周期评价 覆膜水稻 环境影响
下载PDF
整体环境观视角下巴渝地区衙署选址研究
3
作者 李奕成 耿华峥 +3 位作者 罗锦璐 沈阳 熊亚玲 成玉宁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6-196,共11页
衙署作为中央在地方实现政权传达的载体,其营建需权衡既定规制并观照在地“形胜”以循势平衡.巴渝地区衙署选址便在多山多水的自然条件与博采融汇的人文情境影响下展现鲜明地域特色.通过田野调查、文献稽考与图示分析等方法,以整体环境... 衙署作为中央在地方实现政权传达的载体,其营建需权衡既定规制并观照在地“形胜”以循势平衡.巴渝地区衙署选址便在多山多水的自然条件与博采融汇的人文情境影响下展现鲜明地域特色.通过田野调查、文献稽考与图示分析等方法,以整体环境观视角梳理巴渝衙署选址的自然人文环境背景,分析其受风水学说与山地观念、礼法规范与权力象征、防御思维与时局意识的三大因素影响,归纳了巴渝地区衙署观照山水下适应性落位、礼教规制下在地化因循、因战事需要防御式转变的选址智慧,总结出其选址经历因应外界条件与主动参与城市形塑的“地文”系统组织过程规律.整体环境观视角下巴渝地区衙署的选址研究还提示着其遗存保护或遗址复建工作应形成统筹古城形态与山水风景资源的工作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渝地区 衙署 选址 整体环境观视角 风景园林历史
下载PDF
环境规制背景下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发展实证分析及升级对策
4
作者 王婉逾 董大朋 《中国商论》 2024年第5期147-151,共5页
新时代,高质量的绿色经济发展是我国核心追求的发展方式,但过去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给我国带来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最终导致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矛盾日益凸显。在发展初期计划经济体制下,东北三省成为关乎国家经济... 新时代,高质量的绿色经济发展是我国核心追求的发展方式,但过去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给我国带来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最终导致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矛盾日益凸显。在发展初期计划经济体制下,东北三省成为关乎国家经济命脉的重化工业聚集地,这也为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同质化和生态环境污染埋下隐患。2023年是东北振兴战略实施20周年,文章在环境规制背景下对东北地区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从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角度分别进行实证分析,其中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采用泰尔指数衡量,而高级化程度采用产业结构高级化变化值测算,并基于研究结果提出打造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和创新东北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东北全面振兴提供参考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东北地区 产业结构 绿色经济 生态环境 高质量绿色经济发展
下载PDF
环境史视域下历史时期云贵地区食野习俗研究
5
作者 杨四梅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7,共8页
云贵地区的食野习俗贯穿历史但呈式微之势。汉晋及以前,食野在饮食生产方式中占主体地位;隋至元时,食野逐渐收缩至山地民族地区但十分兴盛;明清时期,山地民族食野比重下降,但分布范围还很广;民国以来,食野遗留至云贵山腹民族村寨,比重... 云贵地区的食野习俗贯穿历史但呈式微之势。汉晋及以前,食野在饮食生产方式中占主体地位;隋至元时,食野逐渐收缩至山地民族地区但十分兴盛;明清时期,山地民族食野比重下降,但分布范围还很广;民国以来,食野遗留至云贵山腹民族村寨,比重大幅下降,直至21世纪初,食野习俗才完成退却而转换成特色饮食名片。历史时期云贵地区的食野与自然、社会环境互动大体和谐。上古时期的人类食野对环境影响微弱,食野具有效率。中国古代云贵地区人少林多,人类干涉维度有限,生产力发展不足,在各民族对生态的敬畏和关照中,云贵食野照应特殊生境的生态平衡需求,其致病性亦不强,是人类最优、最具效率之选。近代以来云贵地区生态脆弱,野味养殖危机增强,食野之弊大于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史 云贵地区 饮食习俗 野生动植物
下载PDF
近二十年间国内清代东北社会经济史研究状况述评
6
作者 陈正鹏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50-153,共4页
东北地区作为清王朝的“龙兴之地”,其社会经济发展具有较高的研究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关于清代东北的矿业开发、商业、交通运输、农业、林业等诸多领域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同时在地区社会经济研究、民族区域间的交流联系研究... 东北地区作为清王朝的“龙兴之地”,其社会经济发展具有较高的研究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关于清代东北的矿业开发、商业、交通运输、农业、林业等诸多领域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同时在地区社会经济研究、民族区域间的交流联系研究、史料档案运用等仍需要进一步完善,需要广大学者更加详细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清代 社会经济史 区域经济
下载PDF
经济史研究中档案资料的发掘和利用——以清代和民国东北档案为考察对象
7
作者 滕海键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07-117,共11页
作为原始性资料的档案对于经济史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迄今学界已整理和出版了不少清代和民国时期东北经济史档案文献史料集,发表了许多依据档案文献的经济史研究成果。不过这方面的工作还存在诸多局限,需要进一步深入挖掘东北档案的经... 作为原始性资料的档案对于经济史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迄今学界已整理和出版了不少清代和民国时期东北经济史档案文献史料集,发表了许多依据档案文献的经济史研究成果。不过这方面的工作还存在诸多局限,需要进一步深入挖掘东北档案的经济史研究价值,努力推进经济史档案文献的整理和出版工作,深化东北经济史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经济史 档案文献史料 环境经济学
下载PDF
区域性环境史研究的现代价值——鄂尔多斯地区环境问题治理的历史借鉴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崔思朋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48-67,共20页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区自然环境与气候条件复杂多样,人们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互动过程中,逐渐探索出适宜本地区自然环境与气候条件的生产及生活方式。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及活动区域的拓展,各地区的生产及生活方式出现了跨地域的...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区自然环境与气候条件复杂多样,人们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互动过程中,逐渐探索出适宜本地区自然环境与气候条件的生产及生活方式。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及活动区域的拓展,各地区的生产及生活方式出现了跨地域的传播。而其他地区生产及生活方式的传入有时会打破本地区原有的生态平衡,并改变本地区原有的经济社会格局,这在农牧交错带尤为显著。农牧交错带作为一个极不稳定的生态过渡地带,当非适宜本地区的生产及生活方式被强制推行时,会导致农牧交错范围出现波动并极易造成环境问题。鄂尔多斯地区地处内陆中高纬度地带的高原区,同时是农牧交错带的核心区。当地自然环境的脆弱性特征导致其极易遭到人为改造甚至是破坏,破坏之后又很难恢复。历史上鄂尔多斯地区多次出现环境问题,尤以清代以来的环境改造及破坏最为严重,其影响一直持续至今。现阶段,环境问题成为世界大部分地区制约人类社会生存延续的重要因素,环境问题治理与环境保护也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此时代背景下,人们开始追求新的发展路径,即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的环境问题治理与环境保护之路。鄂尔多斯地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且完整的地理区域,也是当下中国环境问题极为突出的生态环境脆弱区,有关该地环境问题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具有代表性,对中国其他地区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地区 区域性环境史 环境问题治理 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PDF
中国东北西部地区荒漠化发展前沿区域的遥感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任红玲 廉毅 +3 位作者 高枞亭 张文哲 钟林生 丁立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6-140,T003,T004,共7页
依据 1 996年 7~ 9月和 1 988年 8~ 1 0月两个时期的LandsatTM遥感信息 ,分别对中国东北西部地区荒漠化发展前沿的典型区域吉林省乾安县的盐渍化、吉林省梨树县土地沙化变化和乌尔吉木伦河与新开河间的土地利用状况 ,进行遥感解译和... 依据 1 996年 7~ 9月和 1 988年 8~ 1 0月两个时期的LandsatTM遥感信息 ,分别对中国东北西部地区荒漠化发展前沿的典型区域吉林省乾安县的盐渍化、吉林省梨树县土地沙化变化和乌尔吉木伦河与新开河间的土地利用状况 ,进行遥感解译和实地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东北西部这三个区域的生态环境 1 996年比 1 988年有所恶化 ,主要表征为盐渍化和沙化土地向东有较强发展和蔓延 ,撂荒地显著扩大 ,与沙化土地面积量级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北 荒漠化 生态环境 盐渍化 遥感 土地利用
下载PDF
东北煤矿区环境风险评价探讨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金达 于君宝 +3 位作者 刘景双 张学林 李仲根 王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10-213,共4页
对我国东北地区18个大型煤矿区的大气、地面水、声环境和矸石堆积与地面下沉的环境风险分析表明,东北煤矿区的环境风险问题相当严重,主要污染物为TSP、COD、BOD5、Cd。地面沉陷与煤矸石堆积对环境影响最大的是抚顺和南票矿区。
关键词 东北地区 煤矿区 环境问题 风险评价
下载PDF
我国东北地区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间关系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明 杜雨潇 夏恩君 《技术经济》 CSSCI 2013年第2期29-33,共5页
利用1997-2010年的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构建经济系统、环境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对我国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利用模糊数学隶属度函数计算了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的协调度。实证结果表... 利用1997-2010年的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构建经济系统、环境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对我国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利用模糊数学隶属度函数计算了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的协调度。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东北地区的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EKC关系;在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系统承受的压力仍将逐渐增大;东北地区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发展基本处于弱协调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环境质量 东北地区
下载PDF
区域史研究理论与近代东北区域史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书源 杨晓军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0-96,共7页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地方史研究的复兴,区域性历史研究也日益繁荣,并逐渐成为中国近代史学研究的一个新取向。在这种形势下,近代东北史的研究也逐渐突破了传统的地方史研究模式,兴起了一股区域史研究的浪潮。然而,在近代东北区域史...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地方史研究的复兴,区域性历史研究也日益繁荣,并逐渐成为中国近代史学研究的一个新取向。在这种形势下,近代东北史的研究也逐渐突破了传统的地方史研究模式,兴起了一股区域史研究的浪潮。然而,在近代东北区域史研究中也存在着概念混淆、理论研究不足、研究方法单一等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些关键性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推动近代东北区域史研究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史 近代 东北史
下载PDF
东北地区开发规模扩张的资源环境响应演变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艳军 张婧 王颖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6-132,共7页
提出"区域开发规模扩张的资源环境响应"的概念,并构建了区域开发规模扩张的资源环境响应指数、响应度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定量分析1995-2008年东北地区开发规模扩张的资源环境响应变化及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1995年以... 提出"区域开发规模扩张的资源环境响应"的概念,并构建了区域开发规模扩张的资源环境响应指数、响应度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定量分析1995-2008年东北地区开发规模扩张的资源环境响应变化及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1995年以来东北地区开发规模不断扩大,而资源环境水平总体呈现出"先升后降"的波动变化态势。资源环境对东北地区开发规模扩张具有由"正响应"向"负响应"转变的特征,与此相对应,区域开发规模扩张对资源环境的影响程度也呈现出由"弱促进"向"强胁迫"变化的态势,这说明近年来在东北地区开发规模加速扩展的同时,其对区域资源环境造成的压力也日益增大。1995-2008年由经济快速增长导致的资源环境压力增长是引致东北地区开发规模扩张对资源环境影响由"正向促进"向"负向胁迫"转化的重要内部因素,而区域投资的不断增长以及工业的快速发展是东北地区开发规模扩张对资源环境影响由"弱促进"向"强胁迫"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开发规模扩张 资源环境演变 响应指数 响应度 影响因素 东北地区
下载PDF
东北地区归一化植被指数与环境因子间的尺度依存关系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继红 焦裕欣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0-77,共8页
以东北地区植被指数数据为基础,设置了西南—东北方向、南—北方向两条生态样带,使用小波进行时空时频分析,了解归一化植被指数变化的多尺度特征以及与地形、气候因素的空间多尺度关联性;应用冗余分析定量研究环境因子对归一化植被指数... 以东北地区植被指数数据为基础,设置了西南—东北方向、南—北方向两条生态样带,使用小波进行时空时频分析,了解归一化植被指数变化的多尺度特征以及与地形、气候因素的空间多尺度关联性;应用冗余分析定量研究环境因子对归一化植被指数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小波能量谱可以清晰识别归一化植被指数空间尺度结构,在西南—东北、南—北样带上,主要特征为50~70、70~160 km,归一化植被指数在西南—东北方向上的变异性强于南—北方向;小波相干图谱能够直观显示归一化植被指数与环境因子随空间尺度、空间位置变化的依赖关系,在小尺度上地形对植被空间分布起着主导作用,大尺度上气候因子为主要因素。对于西南—东北方向上归一化植被指数,降水量、海拔是其主控因子,其中降水是其空间分异的首要影响因子;在南—北方向上,气温、海拔、降水量是归一化植被指数的主控因子,其中气温是其空间分布的主导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生态 环境因子 归一化植被指数 东北地区
下载PDF
“东边道”建设与区域资源环境系统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荣成 侯玲 +1 位作者 米德长 王玉祥 《世界地理研究》 2005年第2期57-63,共7页
作者回顾了“东边道”建设的历史背景,分析了“东边道”建设可能带来的物流,探讨了“东边道”建设对区域社会经济系统的战略影响。作者强调,“东边道”建设与发展应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采用绿色通道建设模式。
关键词 东北地区 “东边道” 区域资源环境系统 响应
下载PDF
2015-2018年清代地方档案整理与研究述评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彦昌 刘俊恒 《山西档案》 2020年第2期170-186,共17页
近年来清代地方档案日益受到专家学者们的关注,它们不仅为学界研究增添了新史料,扩大了历史学、法学等学科的研究视野,还促进了清代地方档案研究由王朝中央向地方史的转变。本文首先阐述了清代地方档案的概念、整理现状;其次,对当前清... 近年来清代地方档案日益受到专家学者们的关注,它们不仅为学界研究增添了新史料,扩大了历史学、法学等学科的研究视野,还促进了清代地方档案研究由王朝中央向地方史的转变。本文首先阐述了清代地方档案的概念、整理现状;其次,对当前清代地方档案的研究成果进行主题分析,主要涉及清代地方档案与政治史、经济史、法制史、社会史、环境史、文化史所取得的成就,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清代地方档案整理与研究遭遇的困境与出路,以期进一步促进清代地方档案的整理与研究得到更为充分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档案 地方档案 政治史 经济史 法制史 环境史
下载PDF
风水视阈下的中国东北朝鲜族传统村落环境的选择 被引量:1
17
作者 韦宝畏 许文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29-35,共7页
风水文化起源于中国,在古代就开始在朝鲜半岛传播和发展,对朝鲜民族居住环境的选择产生了深刻影响。从17世纪至20世纪中叶,陆续有朝鲜族人从朝鲜半岛迁移到中国东北地区聚居,作为一种民族文化意识,风水观念持续顽强地发挥作用,指... 风水文化起源于中国,在古代就开始在朝鲜半岛传播和发展,对朝鲜民族居住环境的选择产生了深刻影响。从17世纪至20世纪中叶,陆续有朝鲜族人从朝鲜半岛迁移到中国东北地区聚居,作为一种民族文化意识,风水观念持续顽强地发挥作用,指导他们进行居住环境的选择设计,进一步丰富了中国东北地域建筑文化的内涵。因此,探讨风水观念在中国东北地区朝鲜族传统村落环境选择中发挥的作用和影响,对今后更好地进行朝鲜族村落的规划和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水观念 朝鲜族 东北地区 传统村落 环境设计
下载PDF
从类型学的角度看东北民居的发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牛笑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1期46-48,共3页
建筑技术的进步与材料的丰富使得东北民居建筑发生前所未有的转变。但是仍然可以看到松散建筑布局、宽敞的院落、体形规整的单体建筑、"一明两暗"的房屋布局等等的这些类型元素,存在于广大东北农村的居住模式之中。用类型学... 建筑技术的进步与材料的丰富使得东北民居建筑发生前所未有的转变。但是仍然可以看到松散建筑布局、宽敞的院落、体形规整的单体建筑、"一明两暗"的房屋布局等等的这些类型元素,存在于广大东北农村的居住模式之中。用类型学的方法去研究传统民居的发展,可以有效的保留有重大意义的建筑片段和历史要素,并将其融入到民居发展的新结构中,对传承和发展建筑的历史特征和地域特征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类型学 东北民居 历史 地域
下载PDF
东北高寒地区麦田土壤微生物学生态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潘林 张秀娟 +1 位作者 张暴 苏永春 《高师理科学刊》 1998年第1期55-57,共3页
对东北高寒地区麦田土壤微生物及16种环境因素进行了逐月连续调查。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季节变化都具有单一的高峰值,其中细菌、放线菌的高峰值在7月,真菌的高峰值在6月。同时对影响微生物的环境因素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找出了影响... 对东北高寒地区麦田土壤微生物及16种环境因素进行了逐月连续调查。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季节变化都具有单一的高峰值,其中细菌、放线菌的高峰值在7月,真菌的高峰值在6月。同时对影响微生物的环境因素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找出了影响微生物类群数量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地区 麦田 土壤微生物 生态特性
下载PDF
战略机遇期下东北产粮区环境生态式治理探究
20
作者 李绍萍 张恒硕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5期140-147,共8页
作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东北产粮区环境治理正值“十四五”中国农村环境保护纵深推进的攻坚时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及美丽中国愿景实现的关键时期,创新东北产粮区环境治理模式意义深远。东北产粮区生态式治理强调环境治理与生态特... 作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东北产粮区环境治理正值“十四五”中国农村环境保护纵深推进的攻坚时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及美丽中国愿景实现的关键时期,创新东北产粮区环境治理模式意义深远。东北产粮区生态式治理强调环境治理与生态特色、生态现状、生态约束与生态效用的有机结合,治理过程注重环境治理的生态化手段、生态化效果与生态化循环,而现阶段东北产粮区环境治理工作仍面临多重问题。基于治理理念、机制、主体、工具、模式角度构建生态式治理框架,并从治理组织、地区与制度、资金及人力、生产服务等视域下探研生态式治理的协调保障机制,以期对加快推进东北产粮区环境整治、实现农业经济—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产粮区 环境治理 生态式治理 乡村振兴 生态新农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