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型社会建设绩效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来自两型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实证 被引量:2
1
作者 李雪松 孙博文 夏怡冰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50-55,65,共7页
构建两型社会建设绩效评级体系,并进一步通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武汉城市圈2006年至2011年"两型社会"建设成效进行综合评价,并进一步基于STIRPAT模型对影响"两型社会"建设的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和技术因素进行实... 构建两型社会建设绩效评级体系,并进一步通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武汉城市圈2006年至2011年"两型社会"建设成效进行综合评价,并进一步基于STIRPAT模型对影响"两型社会"建设的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和技术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显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总体水平明显提高,但圈内各城市"两型社会"建设不均衡,武汉市对城市圈两型建设贡献较大;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影响因素中,国民收入、城镇化水平、综合能耗、废弃物综合利用、高新技术产业、碳排放强度等都会显著影响建设成效。武汉城市圈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着力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居民人均收入,减少城乡收入差距;优化城市圈产业结构,发挥武汉集聚辐射作用,加快圈内其它城市发展;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一体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两型社会”建设 绩效评价 影响因素 STIRPAT模型
下载PDF
乡村社会环境集体抗争:生成逻辑、演进路径与治理策略——以“大连7·16溢油事故”中渔民抗争为例
2
作者 李凌汉 孙晓娟 《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41-52,共12页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和农民环保意识的提高,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环境集体抗争事件呈明显递增趋势。对农村环境抗争的考察,跳出传统的关注抗争诱因、演变过程、政府消极应对等研究路径,以典型半封闭村庄的环境抗争为蓝本,审视整个抗争过程...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和农民环保意识的提高,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环境集体抗争事件呈明显递增趋势。对农村环境抗争的考察,跳出传统的关注抗争诱因、演变过程、政府消极应对等研究路径,以典型半封闭村庄的环境抗争为蓝本,审视整个抗争过程中参与者(农户)由分散的个体逐渐形成有组织的行动群体的过程,可以更清楚地发现利益互构和情境营造两个因素在推动农村环境抗争中发挥关键性作用。通过实证研究"大连7·16溢油事故"引发的渔民抗争事件,发现乡村社会利益互构使维权组织化集结成为一种可能,而村庄营造的有利抗争情境,进一步助推集体抗争行动向纵深发展。为了降低乡村社会环境抗争发生概率,减少因抗争造成的社会损失,应着力优化乡村固有利益格局,构建削弱维权情境的基层治理体系,使环境污染损害在多方参与、平等互信、相互包容、友好合作中得到妥善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抗争 乡村社会 集体行动 利益互构 情境营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