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4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补偿视角下流域跨界水污染协同治理机制设计及演化博弈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杨霞 何刚 +1 位作者 吴传良 张世玉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33-2042,共10页
针对流域相邻两地区和流域管理机构三方博弈主体,引入双向生态补偿-奖惩机制,构建流域跨界水污染三方演化博弈理论模型。通过稳定性分析得出流域跨界水污染协同治理理想状态的稳定条件,并结合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案例进行仿真分析。... 针对流域相邻两地区和流域管理机构三方博弈主体,引入双向生态补偿-奖惩机制,构建流域跨界水污染三方演化博弈理论模型。通过稳定性分析得出流域跨界水污染协同治理理想状态的稳定条件,并结合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案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1)引入双向生态补偿-奖惩机制可有效推动新安江流域相邻两地采取达标排放行为,促使系统达到(1, 1, 0)稳定状态;(2)动态奖惩机制组合使用有助于系统演化,从博弈主体初始意愿、实施效能和支持倾向等角度综合考虑,动态奖励-静态惩罚策略监管效果最优,动态奖励-动态惩罚策略次之;(3)流域跨界水污染协同治理的实现策略与相邻两地达标排放的治理成本与收益、双向生态补偿金额度、流域管理机构发放生态补偿奖励金额、积极监管成本和收益等因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水污染 演化博弈 生态补偿 动态奖惩 协同治理
下载PDF
改进灰狼算法优化GBDT在PM_(2.5)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江雨燕 傅杰 +2 位作者 甘如美江 孙雨辰 王付宇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69-1580,共12页
针对灰狼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解和全局搜索能力不足的问题,通过霍尔顿序列(Halton Sequence)搜索算法初始化狼群位置,避免灰狼算法陷入局部最优解和重复运算;引入莱维飞行和随机游动策略对灰狼算法的寻优过程进行优化,以增加算法的全局... 针对灰狼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解和全局搜索能力不足的问题,通过霍尔顿序列(Halton Sequence)搜索算法初始化狼群位置,避免灰狼算法陷入局部最优解和重复运算;引入莱维飞行和随机游动策略对灰狼算法的寻优过程进行优化,以增加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利用粒子群算法模拟灰狼种群得出的最佳适应度以用于惩罚项改进灰狼算法中的头狼更新策略。使用改进算法优化的梯度提升树(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s,GBDT)模型对北京市大气污染物监测数据中PM_(2.5)质量浓度进行预测,采用3种评估函数对各模型以及混合模型预测效果得分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本文改进的灰狼算法对梯度提升树的优化效果优于其他算法,均方根误差E RMS为6.65μg/m^(3),平均绝对值误差E MA为3.20μg/m^(3),拟合优度(R^(2))为99%,比传统灰狼算法优化结果的均方根误差减少了19.19μg/m^(3),平均绝对值误差降低了10.03μg/m^(3),拟合优度增加了9百分点;与霍尔顿序列和莱维飞行改进的(Levy Flight-Halton Sequence,LHGWO)相比,改进的灰狼算法预测得分的均方根误差降低了10.39μg/m^(3),平均绝对值误差减小了6.71μg/m^(3),拟合优度提高了5百分点。研究表明了预测模型优化的有效性,为未来城市改善空气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PM_(2.5)质量浓度预测 改进灰狼算法(GWO) 梯度提升树算法(GBDT) 莱维(Levy)飞行 霍尔顿序列(Halton Sequence) 粒子群算法(PSO)
下载PDF
接驳地铁站的共享单车碳减排效益评估
3
作者 王秋平 李浩 王肇飞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671-3678,共8页
为促进城市交通绿色低碳化发展,以接驳地铁站的共享单车为研究对象,量化共享单车在接驳地铁站时替代其他交通方式所降低的碳排放量,构建共享单车碳减排量时空矩阵,根据非负矩阵分解(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NMF)识别共享单... 为促进城市交通绿色低碳化发展,以接驳地铁站的共享单车为研究对象,量化共享单车在接驳地铁站时替代其他交通方式所降低的碳排放量,构建共享单车碳减排量时空矩阵,根据非负矩阵分解(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NMF)识别共享单车碳减排情景,从多情景层面分析共享单车碳减排效益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在全天层面,共享单车单次接驳的碳减排量为62.75 g;在多情景层面,共享单车碳减排效益存在时空差异;在时间上,各情景中碳减排量在不同时段达到峰值,早晚高峰期间的碳减排量占全天碳减排总量的45.26%;在空间上,各情景中均有明显的碳减排量高密度区域和次高密度区域,且不同情景之间这些区域的空间分布存在差异。研究成果可为城市交通减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碳减排效益 共享单车 接驳地铁站 非负矩阵分解
下载PDF
N-Calculator与NUFER耦合模型和组合预测法在食物氮足迹研究中的应用
4
作者 乔森 赵骏廷 郑洪波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78-786,共9页
为改善传统N-Calculator模型的局限性,加强食物氮足迹核算结果与环境影响的联系,提高活性氮管理预见性,将N-Calculator模型与食物系统养分流动(Nutrient Flows in Food Chains,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Use,NUFER)模型进行耦合,以估... 为改善传统N-Calculator模型的局限性,加强食物氮足迹核算结果与环境影响的联系,提高活性氮管理预见性,将N-Calculator模型与食物系统养分流动(Nutrient Flows in Food Chains,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Use,NUFER)模型进行耦合,以估算我国2001—2020年人均食物氮足迹,建立组合预测体系。结果显示:2001—2020年,我国人均食物氮足迹由16.04 kg N/a增至18.95 kg N/a;全国食物氮足迹由20.47 Mt N/a增至26.76 Mt N/a;居民饮食结构正由以植物源食物为主的低氮消费模式转向以动物源食物为主的高氮消费模式;食物生产过程产生的活性氮的最终归宿为大气(64.3%)、水体和深层土壤(35.7%);我国食物氮足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城市化率、动物源食物消费氮占比呈正相关性,与恩格尔系数呈负相关性;未来10 a我国人均食物氮足迹呈增长趋势,预测结果显示年均增幅为0.16 kg 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食物氮足迹 活性氮 N-Calculator模型 NUFER模型 组合预测模型
下载PDF
西安PM_(2.5)碳组成及水溶性有机物分子特性和来源季节差异
5
作者 杨毅 赵明佳 +1 位作者 张亚楠 刘伟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60-2868,共9页
利用平行因子分析和后向轨迹模型,采用紫外光谱法、三维荧光光谱法,分析西安市PM_(2.5)碳组成及水溶性有机物(Water-Soluble Organic Matters,WSOM)的荧光组分、分子特性和来源。结果显示,西安市各季节PM_(2.5)及其有机碳(Organic Carbo... 利用平行因子分析和后向轨迹模型,采用紫外光谱法、三维荧光光谱法,分析西安市PM_(2.5)碳组成及水溶性有机物(Water-Soluble Organic Matters,WSOM)的荧光组分、分子特性和来源。结果显示,西安市各季节PM_(2.5)及其有机碳(Organic Carbon,OC)和元素碳(Elemental Carbon,EC)的质量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冬、秋、春、夏,且南北郊差异不显著。PM_(2.5)中水溶性有机碳(Water-Soluble Organic Carbon,WSOC)质量浓度为3.50~17.29μg/m^(3),冬季WSOC质量浓度最高。四季的WSOM中均含有紫外光类腐殖质和可见光类腐殖质。秋、冬和夏季类富里酸的荧光强度占比最大。WSOM的E_(2)/E_(3)、E_(3)/E_(4)和AAE值由高到低依次是:冬、春、夏、秋。SUVA 254和MAE_(3)65值均在冬季最高,夏季最低。冬季WSOM的相对分子质量和腐殖化程度较小,分子苯环取代程度最大,光吸收能力对光吸收的波长依赖性较强;秋季WSOM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腐殖化程度较强,光吸收的波长依赖性较弱;夏季WSOM的芳香化程度和光吸收能力及春季WSOM分子苯环取代程度最弱。碳组分质量浓度、UV 254、α350和荧光强度两两呈显著正相关(p<0.01)。WSOM的荧光指数(Fluorescence Index,FI)、生物源指数(Biogenic Index,BIX)和腐殖化指数(Humification Index,HIX)值分别为1.51~2.15、0.88~1.46、1.18~3.19。冬季WSOM的自生来源最高,夏季WSOM的陆源来源比例相对较大。西安市污染气团主要来自于陕西省区域气团传输。西安市四季PM_(2.5)碳组成及WSOM的荧光组分、分子特性和来源存在季节差异,但北郊和南郊的紫外荧光光谱特性和来源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PM_(2.5) 水溶性有机物(WSOM) 荧光特性 平行因子分析 来源
下载PDF
发达地区城镇化和生态系统服务交互胁迫关系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6
作者 杨超 段斌俏 陈万旭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494-4505,共12页
在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系统退化与人类需求提升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如何平衡城镇扩张及其生态环境响应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学者关注的热点。科学地揭示经济发达地区城镇化进程与生态系统服务间的交互胁迫机理,对于推动发达地... 在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系统退化与人类需求提升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如何平衡城镇扩张及其生态环境响应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学者关注的热点。科学地揭示经济发达地区城镇化进程与生态系统服务间的交互胁迫机理,对于推动发达地区城镇化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以及生态系统保护至关重要。然而,现存研究关于发达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交互胁迫机理的研究尚不充分,这无疑阻碍了发达地区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制定出兼顾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政策。研究基于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与人口经济数据,测度了2000年、2010年和2020年广东省县域尺度城镇化进程及其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动态演变特征,并借助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和耦合协调模型,深度挖掘两者间复杂的交互胁迫机理。结果显示:研究期间广东省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整体呈现下降趋势,空间分布上则呈现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少的分布态势。双变量空间自相关结果显示,广东省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存在显著空间依赖性,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往往伴随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的削弱。在耦合协调度方面,研究期间两者间的协调度呈现逐渐上升趋势,总体上仍以中度失调和低度协调为主,其中东南地区的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耦合协调度要明显高于西北部山区。研究结果可为深入理解广东省乃至类似发达地区的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如何协同演进提供有力的方法论借鉴和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城镇化 生态系统服务 交互胁迫 广东省
下载PDF
基于Sentinel-5P的长三角大气NO_(2)污染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7
作者 曹念文 宋坤杰 方文圣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67-777,共11页
基于哨兵-5P(Sentinel-5 Precursor,Sentinel-5P)卫星反演的NO_(2)柱浓度数据,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结合自然因子和人为社会因子数据,分析长三角地区大气NO_(2)柱浓度的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Sentinel-5P卫星反演... 基于哨兵-5P(Sentinel-5 Precursor,Sentinel-5P)卫星反演的NO_(2)柱浓度数据,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结合自然因子和人为社会因子数据,分析长三角地区大气NO_(2)柱浓度的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Sentinel-5P卫星反演的NO_(2)柱浓度数据与地面观测站NO_(2)质量浓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59,p<0.01),可较为准确地反映长三角地区大气NO_(2)污染状况;(2)长三角的大气NO_(2)柱浓度呈现季节性的周期波动,呈“冬高夏低”变化趋势;(3)大气NO_(2)柱浓度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整体上东北高,西南低,呈现出一条六安至台州,即“西北—东南”方向的NO_(2)柱浓度分界线,以及一个以环太湖城市群为中心的西南向“U形口”;(4)植被指数、高程、全社会用电量、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是长三角大气NO_(2)柱浓度空间分布的重要影响因子,区域大气NO_(2)柱浓度受因子交互作用显著,高程及植被指数与其他因子的交互作用q均在0.6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NO_(2)污染 长江三角洲 Google Earth Engine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山区铁路工程“路基-环境”绿色关键要素识别研究
8
作者 鲍学英 沈杜华 +3 位作者 郭海东 李亚娟 贺振霞 万炳彤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87-795,共9页
为推动山区铁路路基工程与环境之间绿色优质协调发展,提出一种铁路“路基-环境”耦合关系分析及关键要素确定方法。首先,构建“路基-环境”交互影响网络,引入木桶理论构建绿色要素集;然后,运用系统耦合模型,测算系统耦合协调度并评估组... 为推动山区铁路路基工程与环境之间绿色优质协调发展,提出一种铁路“路基-环境”耦合关系分析及关键要素确定方法。首先,构建“路基-环境”交互影响网络,引入木桶理论构建绿色要素集;然后,运用系统耦合模型,测算系统耦合协调度并评估组合状态,分析铁路路基与环境的绿色协调状况;最后,借助复杂网络理论,以要素为节点,要素间影响强度为连边,形成协同、影响、扩散多层复杂关联网络,采取spearman和二维云模型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多层网络要素耦合强度,并结合节点删除法确定铁路“路基-环境”的关键要素集。以某铁路路基为例进行研究,得出铁路路基与环境之间的耦合协调状态处于勉强协调和初级协调之间的结论,因此应对路基边坡植被防护、路堑开挖尺寸、路堤填筑尺寸、路基边坡工程防护4个关键要素加以重点管理,以实现铁路路基工程绿色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路基工程 木桶模型 系统耦合 复杂网络 关键要素
下载PDF
生态文明视域下海南岛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杨秀敏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69-2878,共10页
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对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通过耦合协调模型、剪刀差模型和动态耦合模型对海南岛2008—2021年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2008—2021年,海南岛生态环境系统指数呈波动上... 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对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通过耦合协调模型、剪刀差模型和动态耦合模型对海南岛2008—2021年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2008—2021年,海南岛生态环境系统指数呈波动上升变化,社会经济系统指数表现为明显上升趋势。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由2008年的轻度失调发展到2021年的初级协调水平。2008—2014年两系统的演化速率差距在增加,2015—2021年两系统演化速率的差距变化不大。2008—2011年两系统耦合演化趋势处于初级协调发展阶段,2012—2019年处于低级协调共生阶段,2020—2021年又恢复到初级协调发展阶段。该研究能更直观地反映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两系统的耦合演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生态环境 社会经济 耦合协调 剪刀差 动态耦合模型
下载PDF
渤海湾滨海地区生态安全屏障功能评价: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视角
10
作者 卢学强 郑博洋 +2 位作者 连懿 莫训强 李洪远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00-1208,共9页
研究以渤海湾为生态系统服务需求区,以渤海湾滨海地区为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区,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视角,以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为问题与目标维度构建了渤海湾滨海地区生态安全屏障功能评价体系。根据渤海湾生态问题,截污净化、产水量... 研究以渤海湾为生态系统服务需求区,以渤海湾滨海地区为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区,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视角,以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为问题与目标维度构建了渤海湾滨海地区生态安全屏障功能评价体系。根据渤海湾生态问题,截污净化、产水量和生境质量3类指标被筛选为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的关键指标,并分别使用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模型(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InVEST)模型中的营养物迁移模型、产水量模型和生境质量模型进行评价。此外,对2000—2020年渤海湾滨海地区土地利用格局和截污净化、产水量、生境质量3类生态安全屏障功能指标的时空变化进行评价,并分析了生态安全屏障功能时空演变的驱动因素。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在20 a间渤海湾滨海地区,耕地、未利用地面积减少而建设用地和湿地面积增加,氮磷截留率和产水量增加,但生境质量下降。(2)渤海湾滨海地区综合生态安全屏障功能供给良好,但近年来呈下降趋势。(3)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渤海湾滨海地区生态安全屏障功能时空演变的主要驱动力。研究对渤海湾滨海地区生态安全屏障功能评价方法及结果不仅可指导本区域生态建设,同时对其他区域的生态安全屏障功能评价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生态安全屏障 生态系统服务 渤海湾滨海地区 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InVEST)模型
下载PDF
绿色金融对环境污染治理的影响研究——基于数字技术的调节作用
11
作者 郭相春 钟驿林 +2 位作者 张红霞 贾晓铭 魏永毅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646-3658,共13页
绿色金融是抑制污染减排、改善生态环境的利器。为客观评价绿色金融治污效果、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以2013—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绿色金融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数字技术在其中发挥... 绿色金融是抑制污染减排、改善生态环境的利器。为客观评价绿色金融治污效果、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以2013—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绿色金融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数字技术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绿色金融与环境污染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也越明显,即绿色金融不仅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环境污染,而且对周边地区环境污染也起到了抑制作用;数字技术在绿色金融与环境污染之间发挥着正向调节作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可以增强绿色金融的治污效果。因此,不仅要注重绿色金融发展,增强区域间绿色金融协调性,还应强化数字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绿色金融 环境污染治理 数字技术
下载PDF
壳聚糖改性生物炭对海南酸性红壤的改良试验研究
12
作者 卢徐节 符帝俊 +3 位作者 黄华集 王浩天 陈安琦 齐丹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2-321,共10页
针对海南酸性红壤结构退化、地力贫瘠以及利用大量农业废弃物制备生物炭用于改良土壤的问题,通过盆栽试验筛选了适宜海南酸性红壤的改良剂。为了提高生物炭的性能,采用壳聚糖(Chitosan, C)对稻壳(Rice husk biochar, BR)、玉米芯(Cornco... 针对海南酸性红壤结构退化、地力贫瘠以及利用大量农业废弃物制备生物炭用于改良土壤的问题,通过盆栽试验筛选了适宜海南酸性红壤的改良剂。为了提高生物炭的性能,采用壳聚糖(Chitosan, C)对稻壳(Rice husk biochar, BR)、玉米芯(Corncob biochar, BC)、甘蔗渣(Sugarcane biochar, BS)、香蕉假茎(Banana pseudostem biochar, BB)4种生物炭进行改性,并分析不同生物炭和壳聚糖改性生物炭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效果。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表征结果显示:壳聚糖改性后引入了新官能团,但壳聚糖颗粒造成了生物炭孔隙结构堵塞,致使材料比表面积减少;添加改性生物炭可使土壤pH值提升0.61~2.28,铵态氮质量浓度提升10%~43%,有效磷质量浓度提升8%~34%,速效钾质量浓度提升17%~77%,阳离子交换量(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CEC)提升26%~89%,有机质质量比提升26%~107%,蔗糖酶(Sucrase, SUC)酶活性提升5%~34%,脲酶(Urease, URE)酶活性提升7%~58%。其中BB-C对土壤pH值、铵态氮质量浓度和脲酶酶活性提升效果显著,BB对土壤有效磷质量浓度、CEC和有机质质量比改良效果显著,BR对土壤速效钾质量浓度改良效果显著,BS-C对土壤蔗糖酶酶活性改良效果显著。对于土壤有效磷质量浓度、速效钾质量浓度、CEC和有机质质量比,生物炭改良效果更好;对于土壤pH值、铵态氮质量浓度、蔗糖酶酶活性、脲酶酶活性,壳聚糖改性生物炭改良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海南 酸性红壤 生物炭 壳聚糖改性 土壤改良
下载PDF
黑土腐殖酸对全氟辛酸的吸附特征研究
13
作者 许端平 姚旺 +1 位作者 薛杨 冯肖杰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90-2398,共9页
研究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 PFOA)在黑土腐殖酸(Humic Acid, HA)中的吸附特征,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这种新兴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潜在危险。研究以PFOA作为目标污染物,探讨其在黑土腐殖酸中的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 研究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 PFOA)在黑土腐殖酸(Humic Acid, HA)中的吸附特征,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这种新兴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潜在危险。研究以PFOA作为目标污染物,探讨其在黑土腐殖酸中的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特征,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和核磁共振碳谱(13C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揭示其分子作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黑土腐殖酸对PFOA的吸附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开始为快速吸附阶段,且吸附量占总吸附量的78.8%,之后为慢速吸附阶段,直至48 h后达到吸附平衡。吸附动力学采用拉格朗日准一级动力学、准二级动力学和颗粒扩散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结果显示拉格朗日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较好(R^(2)> 0.998);吸附等温线用Henry、Freundlich和Langmuir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结果显示Freundlich和Langmuir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当温度为298.15 K时,其值为1.717 mg/g。此外,ΔH^(0)=30.81 kJ/mol,ΔS^(0)=168.72 J/(mol·K),ΔG^(0)在-19.49~-16.11 kJ/mol,表明腐殖酸对PFOA的吸附属于易自发过程,吸附自由能的减少是腐殖酸吸附PFOA的主要驱动力,吸附过程中的驱动力主要是氢键。通过对比吸附前后FT-IR和NMR图谱可知,腐殖酸对PFOA的吸附过程中存在离子交换和氢键作用,PFOA与腐殖酸的主要结合位点为芳香碳和脂肪碳,且PFOA会与HA发生原位化学反应并产生羧酸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黑土腐殖酸 全氟辛酸 吸附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核磁共振
下载PDF
碳交易机制下政府与重污染企业碳减排演化博弈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霞 何刚 +1 位作者 吴传良 王晓东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097-4107,共11页
为探寻碳交易机制下重污染企业碳减排影响因素,研究政府和重污染企业博弈互动机理,以公众和企业意愿为约束,引入碳交易、碳补贴及碳惩罚手段,构建政府与重污染企业演化博弈理论模型,确定不同情形下的系统稳定演化策略,并选取相关数据模... 为探寻碳交易机制下重污染企业碳减排影响因素,研究政府和重污染企业博弈互动机理,以公众和企业意愿为约束,引入碳交易、碳补贴及碳惩罚手段,构建政府与重污染企业演化博弈理论模型,确定不同情形下的系统稳定演化策略,并选取相关数据模拟仿真。研究表明:(1)碳惩罚、碳补贴和碳交易规制手段组合使用为最优监管策略,碳交易机制通过碳交易收入可有效抑制成本因素的负向作用,促进双方积极参与碳减排;(2)受交易价格和碳配额联动影响的碳交易收入,突破一定阈值对博弈双方起正向作用,但存在波动效应;(3)政府和重污染企业碳减排演化博弈系统受双方初始策略比例、成本收益、公众意愿、企业意愿和碳交易市场作用共同驱动,尤其是企业对政府的意愿约束作用显著,可有效推动博弈双方采取积极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碳交易 碳减排 重污染企业 演化博弈 意愿约束
下载PDF
我国挥发性有机物(VOCs)研究进展与态势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钢锋 卜梦雅 李杰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51-961,共11页
当前我国臭氧(O_(3))污染治理攻坚战已全面打响,挥发性有机物(VOCs)作为O_(3)和细颗粒物(PM2.5)的共同前体物,其污染防治已成为研究热点。采用文献计量学理论和方法,结合国内相关领域的宏观政策动态,综合分析了我国VOCs领域研究的总体... 当前我国臭氧(O_(3))污染治理攻坚战已全面打响,挥发性有机物(VOCs)作为O_(3)和细颗粒物(PM2.5)的共同前体物,其污染防治已成为研究热点。采用文献计量学理论和方法,结合国内相关领域的宏观政策动态,综合分析了我国VOCs领域研究的总体进展与趋势、不同阶段研究热点,以及不同治理技术研究热度等,以期为后续相关领域研究提供科学借鉴。结果表明:1)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起步探索VOCs治理以来,国内VOCs研究整体呈明显上升趋势;2)我国VOCs研究历程可划分为萌芽期(1981—1990年)、起步期(1991—2000年)、成长期(2001—2010年)和活跃期(2011—至今)等4个阶段,其中活跃期的出现与我国宏观政策动态密切相关,国家层面上管控政策的不断出台促进了国内VOCs研究快速升温;3)“十二五”是我国VOCs研究的分水岭,前期主要集中于室内空气污染以及吸附法、生物法等基础处理技术,“十二五”以后研究重点聚焦工业源污染治理及宏观管理政策决策;4)从不同VOCs治理技术的研究态势来看,吸附法、催化氧化法的相关研究开展最早,且最近几年的研究热度依然高涨,热力燃烧法在实际应用中较受关注,但热度相对较低;5)治理技术是贯穿我国VOCs研究的一条主轴线,预计在“十四五”甚至更长的时间里,我国VOCs研究将持续侧重于相关减排技术研发应用以及O_(3)污染管控政策决策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挥发性有机物 研究进展 研究态势 VOSviewer 文献计量
下载PDF
基于XGBoost ARIMA方法的PM_(2.5)质量浓度预测模型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拥民 罗皓懿 谢铁强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1-221,共11页
针对PM_(2.5)时间序列的非线性、高噪声、不平稳与波动性的特征,提出一种基于分解集成框架以及相关性去噪的新型XGBoost-ARIMA混合预测模型。以石家庄市为例,选择PM_(10)、SO_(2)等4个影响因子,PM_(2.5)为目标因子,构建混合预测模型以... 针对PM_(2.5)时间序列的非线性、高噪声、不平稳与波动性的特征,提出一种基于分解集成框架以及相关性去噪的新型XGBoost-ARIMA混合预测模型。以石家庄市为例,选择PM_(10)、SO_(2)等4个影响因子,PM_(2.5)为目标因子,构建混合预测模型以合理区分与处理时间序列中高频、低频数据,并通过Pearson相关性去噪方法对时间序列中的噪声因子进行去除。实例验证及与经典预测模型的对比研究表明,提出的新型XGBoost-ARIMA混合预测模型适用于大气污染治理以及环境政策制定所需的PM_(2.5)质量浓度日均数据预测,实现了针对大气污染物日均质量浓度的准确预测,能够为污染治理与政策制定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该方法与经典预测模型相比,具有更优的预测性能(平均绝对误差仅为10.46518,且希尔不等系数低至0.085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PM_(2.5)预测 混合模型 相关性去噪
下载PDF
2015—2020年臭氧对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彭林 李淇 +1 位作者 蔡青旺 邱雄辉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958-2968,共11页
基于2015—2020年中国国控监测站点的臭氧观测数据,结合高时空分辨率的农田、农作物以及生长发育旬值数据,利用累积暴露阀值超过40 nmol/mol的暴露响应关系(Accumulate Exposure Over a Threshold of 40 nmol/mol,AOT40),评估臭氧污染导... 基于2015—2020年中国国控监测站点的臭氧观测数据,结合高时空分辨率的农田、农作物以及生长发育旬值数据,利用累积暴露阀值超过40 nmol/mol的暴露响应关系(Accumulate Exposure Over a Threshold of 40 nmol/mol,AOT40),评估臭氧污染导致3种主要农作物产量的损失。结果显示:在2015—2020年,春小麦、冬小麦、早稻、一季稻、晚稻、春玉米、套种玉米、夏玉米与剩余玉米的AOT40年均摩尔比分别为8.4~11.5μmol/mol、6.7~11.5μmol/mol、4.4~8.4μmol/mol、6.8~8.3μmol/mol、5.6~10.1μmol/mol、6.1~8.5μmol/mol、7.8~10.4μmol/mol、7.8~10.4μmol/mol和10.1~12.7μmol/mol。水稻、小麦和玉米AOT40较高区域主要集中在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河南和山西等地,以及安徽、江苏等长三角地区,同时上述地区也为臭氧污染风险地区。2015—2020年中国春小麦、冬小麦、早稻、一季稻、晚稻、春玉米、套种玉米、夏玉米以及剩余玉米的相对产量损失分别为16.3%~26.1%、19.6%~33.7%、3.8%~6.6%、6.2%~7.6%、5.5%~10.5%、3.1%~4.3%、5.4%~7.0%、4.9%~6.7%和6.2%~8.0%。2015—2020年因臭氧污染引起的水稻、小麦和玉米产量损失分别为9917.5万t、30282.5万t和7700.6万t,经济损失分别为4.6×10^(10)美元、1.1×10^(11)美元和3.0×10^(10)美元。水稻、小麦和玉米等作物因臭氧污染所导致产量损失较大的区域主要为该作物主产区。本文量化了2015—2020年由于臭氧暴露导致的水稻、小麦和玉米产量及经济损失,结果可为全国臭氧污染管控与农业生产管理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臭氧污染 水稻 小麦 玉米 暴露响应关系 产量损失 经济损失
下载PDF
运用多因子LUR模型的长沙市PM_(2.5)空间预测模拟
18
作者 万大娟 赵敏 +2 位作者 王俊钦 王开心 王长梅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2-229,共8页
利用长沙市中心城区2015—2019年PM_(2.5)质量浓度监测数据,结合SPSS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功能和Arc GIS空间分析功能,构建土地利用回归(Land Use Regression,LUR)模型模拟长沙市2020年PM_(2.5)质量浓度空间分布。各季节的LUR模型拟合效果... 利用长沙市中心城区2015—2019年PM_(2.5)质量浓度监测数据,结合SPSS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功能和Arc GIS空间分析功能,构建土地利用回归(Land Use Regression,LUR)模型模拟长沙市2020年PM_(2.5)质量浓度空间分布。各季节的LUR模型拟合效果均较理想,模型的自变量可解释70%以上的PM_(2.5)质量浓度变化;在构建土地利用回归模型中,研究区内的耕草地和气温对PM_(2.5)质量浓度影响最大,餐饮和道路次之;利用构建的LUR模型对研究区PM_(2.5)质量浓度进行2020年空间尺度的预测模拟,在空间上整体则呈现出由城中心区域向四周逐渐降低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LUR 长沙市 PM_(2.5) 预测模拟
下载PDF
几种典型微塑料对镉离子的吸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春乐 刘雅慧 田甜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81-2089,共9页
选取环境中5种典型微塑料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乙烯(PE)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研究其对重金属镉离子(Cd^(2+))的吸附行为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微塑料对Cd^(2+)的吸附动力学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平... 选取环境中5种典型微塑料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乙烯(PE)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研究其对重金属镉离子(Cd^(2+))的吸附行为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微塑料对Cd^(2+)的吸附动力学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平衡时的吸附量由大到小顺序为PVC、PP、PS、PET、PE。微塑料比表面积与Cd^(2+)吸附量表现为显著正相关,比表面积是影响Cd^(2+)吸附的重要性质,而微塑料的其他性质(如结晶度、特殊官能团)也会对Cd^(2+)吸附产生影响。弗伦德利希(Freundlich)和朗格缪尔(Langmuir)模型均能较好拟合这几种微塑料对Cd^(2+)的等温吸附行为,对Cd^(2+)存在着单层和多层吸附且是非均质吸附过程。环境因素pH值、温度和共存重金属离子均会对吸附过程产生影响,pH值在3.0~7.0时,微塑料对Cd^(2+)吸附量先增加后减少,PS微塑料在pH值为5.0时吸附量最大,其他微塑料pH值为6.0时吸附量最大;微塑料对Cd^(2+)的吸附属于吸热过程,随吸附体系温度增加(15~35℃)吸附量也增加;共存重金属铅离子(Pb^(2+))或铜离子(Cu^(2+))会与Cd^(2+)产生竞争吸附而减少微塑料对Cd^(2+)的吸附,Pb^(2+)的竞争吸附作用要大于Cu^(2+)。静电引力作用是这5种微塑料吸附Cd^(2+)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微塑料 吸附 镉离子(Cd^(2+)) 重金属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低碳出行导向下城市居民共享交通方式选择行为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涂强 张佳琪 +2 位作者 郑四发 孙川 李浩然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60-2069,共10页
共享交通出行方式对合理分配城市运输资源、完善城市交通体系、降低交通领域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随机效用最大化理论,考虑出行行为心理属性等在内的4方面属性因素,构建基于能够反映个体异质性偏好的混合Logit模型,并利用贝叶斯MCM... 共享交通出行方式对合理分配城市运输资源、完善城市交通体系、降低交通领域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随机效用最大化理论,考虑出行行为心理属性等在内的4方面属性因素,构建基于能够反映个体异质性偏好的混合Logit模型,并利用贝叶斯MCMC算法对模型求解。以南昌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共享出行的选择行为和选择意向存在较大差异;交通方式相互作用机理明显,衔接性不够成熟;乘客对网约车的安全性关注度较高,性别和自然因素对网约车选择行为影响水平显著;单车停放点的不确定性降低了单车共享出行的依赖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选择行为 混合Logit模型 MCMC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