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ruce budworm feeding and oviposition are stimulated by monoterpenes in white spruce epicuticular waxes 被引量:1
1
作者 Darragh Ennis Emma Despland +2 位作者 Fei Chen Pat Forgione Eric Bauce 《Insect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期73-80,共8页
Monoterpenes, source of the distinctive odor of conifers, are generally considered plant defensive compounds. However, they are also known to act as long-range insect attractants, as they are volatile and permeate for... Monoterpenes, source of the distinctive odor of conifers, are generally considered plant defensive compounds. However, they are also known to act as long-range insect attractants, as they are volatile and permeate forest airspaces. Moreover, they are lipid soluble and can be absorbed into plant epicuticular waxes. We test their role in short-range host plant choice by both adult females and larvae of a folivorous forest pest (Choristoneura fumiferana). We conducted laboratory assays testing the responses of Eastern spruce budworm to an artificial monoterpene mix (α-pinene, β-pinene, limonene, myrcene) and to white spruce (Picea glauca) epicuticular waxes in closed arenas. Ovipositing females pre- ferred filter paper discs treated with P. glauca waxes to controls, and preferred the waxes + monoterpenes treatment to waxes alone. However, females showed no preference between the monoterpene-treated disc and the control when presented without waxes. Feeding larvae prefered wax discs to control discs. They also consumed discs treated with realistic monoterpene concentrations and wax preferentially over wax-only discs, but showed no preference between extremely high monoterpene concentrations and wax-only controls. In an insect-free assay, P. glauca epicuticular wax decreased monoterpene volatilization.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P. glauca waxes and realistic concentrations of monoterpenes are stimulatory to both egg-laying females and feeding larvae, and that their effects are synergist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oristoneura fumiferana epicuticular waxes MONOTERPENES natural defense OVIPOSITION Picea glauca
原文传递
Tribological application and mechanism of epicuticular wax 被引量:3
2
作者 Xuwen ZHONG Yanqiu XIA Xin FENG 《Friction》 SCIE CSCD 2019年第1期44-58,共15页
The plant cuticle is a complex mixture of omnipresent, commonly monofunctional, fatty acid derivatives and taxon-specific, generally bifunctional, specialty compounds. This study explored expanded applications for the... The plant cuticle is a complex mixture of omnipresent, commonly monofunctional, fatty acid derivatives and taxon-specific, generally bifunctional, specialty compounds. This study explored expanded applications for these substances. Four types of plant cuticles were distilled from leaves and the resulting lipid mixtures were analyzed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These were then used as additives for a synthetic ester lubricant. A reciprocating friction and wear testing machine was utilized to investigate the resulting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The worn surfaces of the lower discs were observed and analyzed using optical microscopy and time-of-flight 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metry.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cuticular waxes can modify the friction properties of the base oil. Furthermore, cuticular waxes demonstrate better performance when compared to the commercially available additive molybdenum dithiocarbamates. A protective adsorption film was identified as the reason for the improved friction reduction and anti-wear properties of the lubricant on the friction pair. This study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study of new types of non-sulfur, phosphorus, and other active element additives and demonstrates considerable potential for the economical utilization of plant leaf wax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icuticular wax TRIBOLOGICAL APPLICATION GC-MS TOF-SIMS ADSORPTION
原文传递
甘蓝型油菜光叶性状的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
3
作者 关志林 靳丰蔚 +7 位作者 刘婷婷 王毅 谭莹莹 杨春慧 李蕊彤 王博 刘克德 董云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0-662,I0001,共14页
【目的】表皮蜡质是覆盖植物叶片和茎秆等部位的疏水层,在植物抵御逆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会影响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甘蓝型油菜作为世界上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研究表皮蜡质突变体的遗传机制,为实现油菜高产稳产提供参考。【方法... 【目的】表皮蜡质是覆盖植物叶片和茎秆等部位的疏水层,在植物抵御逆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会影响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甘蓝型油菜作为世界上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研究表皮蜡质突变体的遗传机制,为实现油菜高产稳产提供参考。【方法】对油菜光叶突变体M8和普通蜡质叶中双11(ZS11)和C20的叶片表征进行记载,使用便携式植物光合作用测量系统测定叶片光合速率;利用M8和ZS11、C20分别杂交获得2个F1、自交构建2个F2分离群体,用于分析油菜光叶性状的遗传规律;选取M8和ZS11杂交的F2群体中光叶和蜡质叶表型单株分别进行混池,通过集团分离分析法结合靶向测序技术进行基因克隆,结合比较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进行候选基因预测,并通过RT-PCR验证候选基因。【结果】甘蓝型油菜光叶表型叶片气孔导度更大、光合效率更高;遗传分析表明M8光叶性状受1对基因控制,光叶相对蜡质叶为隐性。图位克隆将光叶控制基因定位至A08染色体0.134—0.699 Mb物理区间内。进一步分析发现,相比于ZS11,光叶突变体M8中A08染色体0.22—0.58 Mb区间存在大片段缺失,ZS11在该区段中的Bna A08G0006900ZS(Bna A08.SAGL1)可能为光叶的候选基因,该基因编码一个Kelch-F-box蛋白,在ZS11叶片中表达量高而M8中未检测到,该基因缺失可能导致了M8光叶表型。【结论】甘蓝型油菜光叶新突变体M8相比野生型蜡质叶片光合速率更高,该光叶表型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图位克隆鉴定到光叶性状调控基因为Bna A08.SAGL1,基因缺失产生了光叶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光叶 蜡质 图位克隆 BnaA08.SAGL1
下载PDF
宁夏枸杞果实性状和预处理对果实制干的影响
4
作者 赵娟红 米娟娟 +5 位作者 李治刚 包晗 黄婷 秦垦 杨涓 郑国琦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44,共10页
【目的】探究不同品种(系)宁夏枸杞果实性状和预处理对果实制干的影响,为枸杞制干工艺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方法】以制干差异较大的不同品种(系)宁夏枸杞为试验材料,采用称重法、石蜡切片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果实加工性状、果皮及... 【目的】探究不同品种(系)宁夏枸杞果实性状和预处理对果实制干的影响,为枸杞制干工艺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方法】以制干差异较大的不同品种(系)宁夏枸杞为试验材料,采用称重法、石蜡切片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果实加工性状、果皮及角质层结构、果皮蜡质微形态和不同预处理枸杞果实制干时间进行探究,明确不同品种(系)宁夏枸杞果实性状和预处理对果实制干的影响。【结果】1)不同品种(系)枸杞果实纵径、百粒质量、单果体积存在显著差异,‘16-23-7-8’横径、纵径、百粒质量、单果体积均最高,‘宁杞1号’最低。2)随着果实发育,果皮和角质层厚度逐渐增加且存在显著差异。‘宁杞5号’果皮厚度最大,达768.273μm;‘宁杞1号’果皮厚度最小,为445.100μm。‘14-402’角质层最厚,达9.420μm;‘16-23-7-8’最低,为7.528μm。3)成熟期枸杞果实表皮被束状蜡质层覆盖,蜡质晶体呈无规则片状,片状蜡质层较厚,排列较紧密。4)不同品种(系)枸杞果实制干时间存在显著差异,由易到难依次为‘宁杞1号’、‘Z44’、‘16-23-7-8’、‘14-402’、‘宁杞5号’。与对照相比,碱处理后,平均制干时间缩短4.10 h;氯仿处理后,平均制干时间缩短16.94 h。【结论】枸杞果皮结构通过影响水分运输进而影响枸杞果实制干过程;预处理可破坏枸杞表皮蜡质层缩短制干时间。本研究5个枸杞品种(系)中,‘宁杞5号’不易制干,‘宁杞1号’最易制干,在枸杞制干时,应用的预处理方式必须考虑品种间存在的组织和形态解剖学特征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枸杞 果实性状 果皮结构 角质层 表皮蜡质 预处理 制干时间
下载PDF
灰霉菌侵染对红提表皮蜡质和采后品质的影响
5
作者 于姝莉 吕云皓 +1 位作者 韩彤 江英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1期8-15,共8页
以红提为试验原料,研究灰霉菌对常温(25.0±0.5)℃贮藏红提表皮蜡质主要化学组分及其贮藏品质的影响。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红提果实蜡质主要成分,发现在整个贮藏期间,酸类、酯类相对... 以红提为试验原料,研究灰霉菌对常温(25.0±0.5)℃贮藏红提表皮蜡质主要化学组分及其贮藏品质的影响。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红提果实蜡质主要成分,发现在整个贮藏期间,酸类、酯类相对含量较高,醇类、烷烃、萜类、醛类物质次之。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两组果实的烷烃、萜类、醛类相对含量减少。灰霉菌侵染会导致表皮蜡质组成成分相对含量的降低,进而减少其表皮蜡质含量。贮藏期间,灰霉病加重红提果实的失重和软化,降低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总酚和总黄酮的含量。蜡质主要组成成分与品质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红提表皮蜡质是影响其贮藏品质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提 表皮蜡质 组成成分 灰霉菌 贮藏品质
下载PDF
Distribution and variability of n-alkanes in waxes of conifers 被引量:1
6
作者 Mohamad Hassanzadeh-Khayyat Maryam Akaberi +2 位作者 Hamideh Moalemzadeh Haghighi Amirhossein Sahebkar Seyed Ahmad Emami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2期429-433,共5页
Epicuticular waxes have vital roles i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plants and in defense. Conifers have 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waxes on their cones and leaves.Here we characterized the n-alkane composition of Iran... Epicuticular waxes have vital roles i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plants and in defense. Conifers have 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waxes on their cones and leaves.Here we characterized the n-alkane composition of Iranian conifers, including Juniperus oblonga, J. foetidissima, J.sabina, J. communis subsp. hemisphaerica, J. excelsa,Cupressus sempervirens, Platycladus orientalis from Cupressaceae and Taxus baccata from Taxaceae for the first time using GC-FID analyses. In the waxes, 25 n-alkane homologs with chain lengths ranging from C7 to C32 were identified. Short-chain n-alkanes were dominant in almost all samples with some exceptions. Complementary studies to elucidate complete wax constituents of Iranian conifers and n-alkane distribution pattern as a function of geographical and bioclimatic variables are recommen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YMNOSPERMS IRANIAN CONIFERS epicuticular waxes CUPRESSACEAE TAXACEAE
下载PDF
表皮蜡质及其与果实贮藏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韩彤 于姝莉 +1 位作者 刘忆冬 江英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91-198,共8页
表皮蜡质覆盖在水果表皮细胞的最外层,是一种疏水性物质。它在植物果实的生长、发育和贮藏中起着重要作用。表皮蜡质主要由超长链脂肪酸(very long chain fatty acids, VLCFAs)及其衍生物组成,它们的衍生物包括醛、烷烃、酯、伯醇、仲... 表皮蜡质覆盖在水果表皮细胞的最外层,是一种疏水性物质。它在植物果实的生长、发育和贮藏中起着重要作用。表皮蜡质主要由超长链脂肪酸(very long chain fatty acids, VLCFAs)及其衍生物组成,它们的衍生物包括醛、烷烃、酯、伯醇、仲醇、酮和三萜类化合物。这种复杂的脂质混合物可能是在大多数植物的表皮细胞中生物合成的,并渗出到表面。表皮蜡不仅能使水果不易受到微生物的感染,而且还能减少对水果的机械损伤,从而保持了水果的商业价值。迄今为止,很多研究主要集中在果实采收前蜡质的变化、功能和调控上,而忽略了果实贮藏过程中蜡质的变化和功能。因此,本文对水果表皮蜡的化学组分、结构及其合成调控进行简单概述,重点阐述了表皮蜡质对果实采后品质的影响,包括水分损失、果实软化、生理失调和抗病害。研究表皮蜡质的合成机制来减少果实采后损失,并对表皮蜡质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为延长果实采后货架期和提高抗病性,研究新的优良品种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实 表皮蜡质 贮藏
下载PDF
小麦叶片表面蜡质及其与品种抗蚜性的关系 被引量:34
8
作者 王美芳 陈巨莲 +1 位作者 程登发 原国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1-346,共6页
建立了一套适宜小麦表面蜡质的提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离和鉴定的方法,测定了16种不同小麦品种的叶表蜡质成分,初步分析了不同抗虫品种及不同生育期各组分的变化动态与趋势.从小麦表面蜡质的提取物中分离和鉴定出30余种化合物... 建立了一套适宜小麦表面蜡质的提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离和鉴定的方法,测定了16种不同小麦品种的叶表蜡质成分,初步分析了不同抗虫品种及不同生育期各组分的变化动态与趋势.从小麦表面蜡质的提取物中分离和鉴定出30余种化合物,为9种烷烃、7种脂肪醇、10种脂肪酸、2种醛和2种酮;并以GC-MS进行组分鉴定,以峰面积值为指标,定量计算和比较表面蜡质各组分的含量,其中主要成分是脂肪醇,占68.1%,仅C28醇就占分离物质总量的50.14%,其次为烷烃,再次为脂肪酸和醛,酮含量最低.抗蚜与感蚜小麦品种表面蜡质的组成变化不大,但大多数组分的含量差异明显,其中醇、酸和醛的含量均有随小麦品种抗蚜性增强而升高的趋势;不同生育期,小麦表面蜡质各组分的含量也存在明显差异,在小麦孕穗-抽穗期,抗蚜小麦品种中C28醇、C30醇及总醇的含量高于感蚜小麦品种.室内、田间小麦苗期及孕穗-抽穗期表面蜡质中的C28醇,C28酸、C18酸、C18烯酸,C26醛、C28醛的含量则随抗性增加而升高.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展小麦表面蜡质单一组分对麦蚜寄主选择和抗蚜作用影响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叶表蜡质 麦蚜 抗虫性 BSTFA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下载PDF
植物表面蜡质对植食性昆虫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9
作者 王美芳 陈巨莲 +3 位作者 原国辉 雷振生 吴政卿 赵献林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55-1160,共6页
植物表面蜡质的最初角色是防止植株体内水分的散失和外界水分的进入,其分布的部位、化学成分和结构的复杂性与复杂的生态角色相对应。植物表面蜡质的物理化学特性能够抵抗各种各样生物与非生物侵害,这些侵害包括真菌病害、植食性昆虫、... 植物表面蜡质的最初角色是防止植株体内水分的散失和外界水分的进入,其分布的部位、化学成分和结构的复杂性与复杂的生态角色相对应。植物表面蜡质的物理化学特性能够抵抗各种各样生物与非生物侵害,这些侵害包括真菌病害、植食性昆虫、太阳射线、冻结温度等。植物表面蜡质还是植物、植食性昆虫及其捕食者和寄生者相互作用的竞技场,其特有的化学成分和形态学特征赋予它特有的生态机能,这些机能之一便是植物与植食性昆虫之间相互作用的媒介。植物表面蜡质的物理结构和数量能够影响植食性昆虫的附着和移动。表面蜡质可通过影响天敌对植食性害虫的捕食,从而间接影响植食性害虫的行为。表面蜡质提取物和单一的蜡质成分能够刺激或者抑制植食性昆虫产卵、活动和取食。烷烃、蜡酯、游离脂肪醇和酸等脂肪族化合物是表面蜡质的主要成分,在植食性昆虫选择寄主植物中,长链脂肪族化合物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芳香族化合物也影响昆虫对寄主植物的选择。植食性昆虫较少在光滑蜡质少表现型的作物上取食,在光滑蜡质少表现型的作物上,表面蜡质的数量少,化学组分和形态学特征也不同。研究光滑蜡质少作物抗虫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有助于阐明植物表面蜡质在植物与昆虫之间所起的作用。表面蜡质的理化特性能够改变害虫与寄主植物间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农业影响,已成为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蜡质 植食性昆虫 植物保护
下载PDF
盐生植物星星草叶表皮具有泌盐功能的蜡质层 被引量:38
10
作者 韦存虚 王建波 +2 位作者 陈义芳 周卫东 孙国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451-2456,共6页
利用扫描电镜和 X射线电子探针研究了星星草 (Puccinellia tenuiflora)的叶表皮及其与生境高盐的关系。结果表明 ,叶表皮由表皮细胞和气孔器组成 ,下表皮气孔器多于上表皮 ,且常下陷 ,表皮具表皮毛。表皮细胞外存在丰富的蜡质纹饰和蜡... 利用扫描电镜和 X射线电子探针研究了星星草 (Puccinellia tenuiflora)的叶表皮及其与生境高盐的关系。结果表明 ,叶表皮由表皮细胞和气孔器组成 ,下表皮气孔器多于上表皮 ,且常下陷 ,表皮具表皮毛。表皮细胞外存在丰富的蜡质纹饰和蜡质颗粒 ,这些蜡质包含盐离子 ,具有泌盐的功能。这些特征表明星星草受外界生态因素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星草 叶表皮 蜡质层 泌盐 生态适应
下载PDF
‘粉红女士’苹果果皮蜡质油腻化的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王晓飞 任小林 +3 位作者 杨艳青 亢键 樊丽 于建娜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1-205,I0003,共6页
【目的】探讨1-MCP(1-甲基环丙烯)处理和果皮蜡质变化对苹果果皮蜡质油腻化的影响。【方法】以‘粉红女士’苹果为试材,用1-MCP进行处理,研究常温贮藏过程中果实表皮油腻化的感官变化、蜡质含量和蜡质超微形态的变化。【结果】随着贮藏... 【目的】探讨1-MCP(1-甲基环丙烯)处理和果皮蜡质变化对苹果果皮蜡质油腻化的影响。【方法】以‘粉红女士’苹果为试材,用1-MCP进行处理,研究常温贮藏过程中果实表皮油腻化的感官变化、蜡质含量和蜡质超微形态的变化。【结果】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粉红女士’苹果果皮蜡质含量不断增加,果皮油腻化程度加深;果皮蜡质含量与果皮油腻化指数呈正相关,达到极显著水平;果皮蜡质超微形态处于动态变化过程,蜡质颗粒不断进行融合;1-MCP处理能较好地抑制果皮蜡质含量和油腻化指数的上升,延缓果皮蜡质超微形态变化和果皮油腻化的发生。【结论】(1)果皮蜡质变化导致果皮油腻化现象。(2)果皮油腻化的发生规律为:最先发生在柄部,后扩大至赤道部位,最后发生在萼部。(3)1-MCP处理抑制并延缓果皮油腻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红女士’苹果 油腻化 蜡质 1-甲基环丙烯
下载PDF
有机溶剂对秸秆蜡质层溶解和生物降解率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钱玉婷 常志州 +2 位作者 王世梅 吴军伟 徐霄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60-1064,共5页
水稻或小麦秸秆表面均有蜡质层,它的存在是否影响微生物对秸秆的降解?试验选用几种不同有机溶剂,并以传统的酸碱预处理方法为对照,以溶解水稻秸秆表层的蜡质,然后接种微生物,探讨秸秆蜡质层对秸秆微生物降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乙... 水稻或小麦秸秆表面均有蜡质层,它的存在是否影响微生物对秸秆的降解?试验选用几种不同有机溶剂,并以传统的酸碱预处理方法为对照,以溶解水稻秸秆表层的蜡质,然后接种微生物,探讨秸秆蜡质层对秸秆微生物降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乙醚、氯仿、正己烷等3种有机溶剂对秸秆进行预处理后,生物降解速率明显提高,正己烷处理效果最佳,秸秆失重率为29.4%,比未处理样(24.3%)提高了21.0%;有机溶剂正己烷预处理秸秆的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率分别为50.4%、28.1%、27.8%,比对照分别提高了22.2%、20.8%、28.0%,但低于传统的碱预处理。结果表明秸秆蜡质层影响秸秆生物降解,如果将秸秆蜡收集利用与秸秆生物降解预处理相结合,可探索出一条秸秆综合利用与生物降解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蜡质层 预处理 生物降解 有机溶剂
下载PDF
1-MCP处理对库尔勒香梨采后果皮蜡质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2
13
作者 赵晓敏 杨玉荣 +3 位作者 李建鲲 袁峰 程俊嘉 李学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262-266,共5页
以库尔勒香梨为实验材料,采用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处理,研究其在库尔勒香梨常温贮藏过程中对果皮蜡质含量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1-MCP处理对库尔勒香梨油渍化及衰老的影响。库尔勒香梨经1μL/L 1-MCP处理后,放... 以库尔勒香梨为实验材料,采用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处理,研究其在库尔勒香梨常温贮藏过程中对果皮蜡质含量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1-MCP处理对库尔勒香梨油渍化及衰老的影响。库尔勒香梨经1μL/L 1-MCP处理后,放置在室温(20±1)℃、80%~85%相对湿度的条件下,对香梨表皮油渍化程度、蜡质含量和蜡质超微形态结构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常温贮藏条件下,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库尔勒香梨果皮蜡质含量不断增加,果皮油渍化程度加深;果皮蜡质超微形态处于动态变化过程,蜡质颗粒不断进行融合;1-MCP处理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果皮油渍化的发生,能较好地延缓果皮蜡质含量的上升。果皮油渍化的发生规律为:最先发生在萼部,后扩大至赤道部位,最后发生在梗部。1-MCP可能是通过抑制果皮蜡质超微结构变化从而延缓库尔勒香梨采后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尔勒香梨 1-甲基环丙烯 蜡质 油渍化
下载PDF
低温胁迫下拟南芥表皮蜡质的响应机制 被引量:19
14
作者 倪郁 宋超 王小清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2-261,共10页
【目的】低温是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而表皮蜡质是植物抵御外界胁迫的第一层保护性屏障。研究低温胁迫对拟南芥表皮蜡质组分含量、结构及相关蜡质基因表达的影响,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植物表皮蜡质与低温互作机制,从而对... 【目的】低温是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而表皮蜡质是植物抵御外界胁迫的第一层保护性屏障。研究低温胁迫对拟南芥表皮蜡质组分含量、结构及相关蜡质基因表达的影响,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植物表皮蜡质与低温互作机制,从而对后续作物的抗性机制研究起指导作用。【方法】以野生型拟南芥与蜡质突变体cer1、cer3、cer4、cer6、cer10、cer20及kcs1为试验材料,待植株生长至5—6周时进行4℃胁迫处理10 d和18 d。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表皮蜡质晶体结构变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蜡质组成及含量变化;利用qRT-PCR技术检测蜡质基因CER1、CER3、CER4、KCS1、WIN1的表达。【结果】低温胁迫后,拟南芥蜡质晶体结构在分布密度、形状与大小方面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野生型拟南芥蜡质晶体熔融成片,大面积覆盖茎秆表面,这可能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低温阻隔作用,并减少水分散失。cer1突变体表现出松针状晶体显著减少,并以小型树枝状结构为主;cer3与cer10杆状晶体显著减少;而cer6与cer20蜡质晶体在低温胁迫后有所增加;kcs1蜡质晶体在低温胁迫后垂直杆状结构显著减少,水平杆状结构出现,并伴有蜡质晶体熔融现象。低温胁迫对一级醇减少突变体cer4结构无显著影响。GC-MS分析结果表明,拟南芥野生型与各突变体在低温胁迫下表皮蜡质组分含量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野生型中醛类与酮类含量显著减少、一级醇类含量显著增加。各突变体则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蜡质组分中醛类、酮类含量增加或无显著变化、一级醇含量减少或无显著变化;受低温胁迫较重的cer3﹑cer10表皮蜡质中一级醇含量显著下降。拟南芥表皮蜡质在低温胁迫下显著积累(cer3无显著变化、cer10蜡质总量减少),且主要通过增加烷类与次级醇含量来增加蜡质总量。低温胁迫诱导了野生型CER1基因的强势表达,植株通过上调CER1的表达促进烷类物质的合成以响应低温胁迫;CER4的表达上调促进了一级醇的合成。KCS1、CER3与WIN1在低温胁迫下表达下调,暗示了植株蜡质总量的增加主要是通过蜡质合成的下游途径如烷合成途径增加。【结论】低温胁迫可以改变表皮蜡质晶体结构及组分含量,蜡质组分中烷类与次级醇类含量的上升是响应低温胁迫的主要方式,蜡质总量的增加主要来自于烷类的增加。CER1是响应低温胁迫的主要蜡质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低温胁迫 表皮蜡质 基因 蜡质突变体
下载PDF
5个苜蓿品种叶片表面蜡质覆盖与抗旱性的关系 被引量:11
15
作者 周玲艳 刘胜洪 +3 位作者 秦华明 黎佩凤 杨凤婷 赵钢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96-601,共6页
以5个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苜蓿王、阿尔冈金、大富豪、WL525和WL2321为材料,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叶片表面蜡质覆盖情况,以热氯仿法抽提和测定叶片表面蜡质含量,并测定叶片叶绿素浸提率和脯氨酸含量,同时以质量分数为20%的PEG-6000进... 以5个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苜蓿王、阿尔冈金、大富豪、WL525和WL2321为材料,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叶片表面蜡质覆盖情况,以热氯仿法抽提和测定叶片表面蜡质含量,并测定叶片叶绿素浸提率和脯氨酸含量,同时以质量分数为20%的PEG-6000进行模拟干旱处理,分析叶片表面蜡质覆盖量与苜蓿抗旱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苜蓿王的叶片表面蜡质分布较密集,含量较高,而WL525叶片表面蜡质分布较稀疏,含量较少;苜蓿王的叶片叶绿素浸提速率相对较慢,WL525的叶片叶绿素浸提速率相对较快;苜蓿王的脯氨酸含量较高,而WL525的脯氨酸含量较低;模拟干旱处理发现苜蓿王对干旱敏感性最低。综合考虑,苜蓿品种叶片表面蜡质覆盖量与其抗旱能力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叶片表面蜡质 抗旱性
下载PDF
植物表皮蜡质与抗旱及其分子生物学 被引量:35
16
作者 李魏强 张正斌 李景娟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05-512,共8页
植物表皮蜡质是覆盖在植物最外层的一类有机混合物总称,它是植物自我防护的最后一道屏障,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文章就植物表皮蜡质的成分、转运、晶体的形成和发育、形态结构以及环境变化对表皮蜡质的影响,特别是在蜡质与... 植物表皮蜡质是覆盖在植物最外层的一类有机混合物总称,它是植物自我防护的最后一道屏障,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文章就植物表皮蜡质的成分、转运、晶体的形成和发育、形态结构以及环境变化对表皮蜡质的影响,特别是在蜡质与角质蒸腾、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关系以及蜡质的生理作用和合成过程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方面做了系统综述,并对植物蜡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做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蜡质 抗旱 基因克隆 水分利用效率 微观结构
下载PDF
银杏(Ginkgo biloba)叶表皮特征及其气孔的发育 被引量:15
17
作者 陈立群 李承森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7-422,i007-i009,共9页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 ,对离析和未离析的、成熟的和刚开始发育的银杏叶表皮进行了研究。表皮基本特征 :两面生气孔型 ,但气孔主要分布在下表皮 ,上表皮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因个体而异 ;气孔器为单唇单环式 ,围绕每个气孔的副卫...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 ,对离析和未离析的、成熟的和刚开始发育的银杏叶表皮进行了研究。表皮基本特征 :两面生气孔型 ,但气孔主要分布在下表皮 ,上表皮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因个体而异 ;气孔器为单唇单环式 ,围绕每个气孔的副卫细胞数目多为 5~ 6个 ;副卫细胞的平周壁明显加厚 ,具乳突状突起 ,拱盖着下陷的保卫细胞 ;偶有双气孔发生 ;上表皮厚于下表皮 ;表皮细胞可明显分为叶脉区和脉间区。角质外蜡质层 :在高倍扫描电子显微镜下 ,管状的蜡质晶体交错覆盖在叶片的外表面 ,还观察到有些管状的蜡质晶体呈分叉状态。气孔的发育 :通过我们的观察 ,认为银杏气孔的发生属于典型的周源型 ,即副卫细胞与保卫细胞各自发生于不同的母细胞 ,而不是前人报道的中———周型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孔 银杏 蜡质 发育 皮厚 细胞数目 表皮 观察 乳突 生气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大麦叶片表皮蜡质含量及主要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7
18
作者 张海禄 齐军仓 王祥军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0-283,共4页
为了探究大麦对干旱胁迫的反应机制,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干旱胁迫对不同大麦品种灌浆期旗叶和旗叶鞘表皮蜡质含量及主要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水分处理相比,干旱胁迫可促进大麦表皮蜡质的合成;大麦不同品种间蜡质含量差异显著... 为了探究大麦对干旱胁迫的反应机制,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干旱胁迫对不同大麦品种灌浆期旗叶和旗叶鞘表皮蜡质含量及主要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水分处理相比,干旱胁迫可促进大麦表皮蜡质的合成;大麦不同品种间蜡质含量差异显著,抗旱品种的蜡质含量显著高于干旱敏感品种。在干旱胁迫下,大麦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及气孔导度显著降低,且抗旱品种降低幅度较干旱敏感品种缓慢;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显著增加,且抗旱品种的增加幅度低于干旱敏感品种。品种因素对大麦叶片蜡质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的影响较水分处理的影响大。大麦表皮蜡质含量与水分利用效率呈显著正相关,表明表皮蜡质对提高大麦抗旱性有一定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干旱胁迫 表皮蜡质含量 生理指标
下载PDF
苹果果皮蜡质组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杨艳青 陈柏 +1 位作者 王晓飞 任小林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4-112,共9页
为进一步给研究苹果果皮蜡质组分同苹果贮藏特性之间的关系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以蜜脆和嘎拉苹果为试材,建立一套适合苹果果皮蜡质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离和鉴定方法。通过硅胶和氧化铝柱将氯仿提取物分为非极性、弱极性和极性3个馏... 为进一步给研究苹果果皮蜡质组分同苹果贮藏特性之间的关系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以蜜脆和嘎拉苹果为试材,建立一套适合苹果果皮蜡质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离和鉴定方法。通过硅胶和氧化铝柱将氯仿提取物分为非极性、弱极性和极性3个馏分,再进行GC-MS分析,并比较分析品种之间的组分。蜜脆鉴定出20种烷烃,18种脂肪酸,18种酯类和4种烯烃。嘎拉鉴定16种烷烃,21种脂肪酸,19种酯类和5种烯烃。蜜脆和嘎拉烷烃均以C29烷和C27烷为主,脂肪酸以饱和脂肪酸为主,嘎拉和蜜脆的烷烃和脂肪酸分别表现出奇数碳优势和偶数碳优势。不同品种间组分存在差异,嘎拉烷烃组分中缺少nC16、nC17、nC32和nC33烷烃,蜜脆中质量分数最高的脂肪酸为饱和脂肪酸十六烷酸,而嘎拉中质量分数最高的脂肪酸为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酯类组分差异最大,仅有6种共有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表皮蜡质 柱层析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下载PDF
Δ12-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fad2)突变对油菜叶片表面结构和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敬乔 陈薇 +4 位作者 曾黎琼 和江明 董云松 寸守铣 李根泽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92-198,共7页
首次报告了利用简单的叶片氧化实验可区别油菜正常株系及具有高油酸 (低亚油酸 )性状的fad2基因 (Δ12 fattyaciddesaturasegene)突变体。突变体叶片内的有色或具还原性的物质能被次氯酸钠及硝酸银溶液在 5~ 10min漂白或氧化 ,正常株... 首次报告了利用简单的叶片氧化实验可区别油菜正常株系及具有高油酸 (低亚油酸 )性状的fad2基因 (Δ12 fattyaciddesaturasegene)突变体。突变体叶片内的有色或具还原性的物质能被次氯酸钠及硝酸银溶液在 5~ 10min漂白或氧化 ,正常株系及突变体的fad2基因功能补偿转化体的叶片被漂白的时间需要 2 4~ 4 8h。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揭示了突变体与正常株系之间叶片表面蜡颗粒沉积均匀性上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 :fad2基因的突变改变了叶片表面蜡的沉积结构并增大了叶片表层的溶液渗透性 ,其原因可能与木质(cutan)的合成受抑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fad2基因突变 表面蜡与木质 叶片氧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