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sdiagnosed dystrophic epidermolysis bullosa pruriginosa:A case report
1
作者 Zi Wang Yi Lin +3 位作者 Xing-Wu Duan Hai-Yan Hang Xia Zhang Ling-Ling Li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1年第13期3090-3094,共5页
BACKGROUND Dystrophic epidermolysis bullosa pruriginosa(DEB-Pr)is a rare subtype of DEB,characterized by recurrent pruritus of the extremities,pruritus papules,nodules,and mossy-like plaques.To date,fewer than 100 cas... BACKGROUND Dystrophic epidermolysis bullosa pruriginosa(DEB-Pr)is a rare subtype of DEB,characterized by recurrent pruritus of the extremities,pruritus papules,nodules,and mossy-like plaques.To date,fewer than 100 cases have been reported.We report a misdiagnosed 30-year-old man with sporadic late-onset DEB-Pr who responded well to tacrolimus treatment,thereby serving as a guide to correct diagnosis and treatment.CASE SUMMARY A 30-year-old man presented with recurrent itching plaques of 1-year duration in the left tibia that aggravated and involved both legs and the back.Examination revealed multiple symmetrical,purple,and hyperpigmented papules and nodules with surface exfoliation involving the tibia and dorsum of the neck with negative Nissl's sign,no abnormalities in the skin,mucosa,hair,or fingernail,and no local lymph node enlargement.Blisters were never reported prior to presentation.Serum immunoglobulin E level was 636 IU/mL.Clinical manifestations suggested DEB-Pr.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showed subepidermal fissure,scar tissue,and milia.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showed no obvious abnormalities.However,we were unable to perform electron microscopy or genetic research following his choice.We treated him with topical tacrolimus.After 2 wk,the itching alleviated,and the skin lesions began to subside.No adverse reactions were observed during treatment.CONCLUSION Topical tacrolimus is a safe treatment option for patients with DEB-Pr and can achieve continuous relief of severe itch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fferential diagnoses Dystrophic epidermolysis bullosa pruriginosa PRURITUS Nodular prurigo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s Case report
下载PDF
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一家系调查 被引量:8
2
作者 闫薇 王琳 +2 位作者 冉玉平 李薇 雷观鲁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38-439,共2页
报告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一家系调查结果。该家系共5代34名成员,其中患病者15例(男8例,女7例),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证者,女性,18岁。于1岁左右双踝部出现数个水疱,双胫前皮肤在外伤、搔抓后形成圆形或卵圆形丘疹、结节... 报告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一家系调查结果。该家系共5代34名成员,其中患病者15例(男8例,女7例),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证者,女性,18岁。于1岁左右双踝部出现数个水疱,双胫前皮肤在外伤、搔抓后形成圆形或卵圆形丘疹、结节,似米粒至花生米大,暗红色,质地较硬,部分皮损表面有痂壳。双足多个趾甲增厚或脱失。皮损组织病理学表现为多处表皮下裂隙形成,真皮内散在较多的表皮样囊肿,并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该家系中其他患者的皮损与先证者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松解症 大疱性 痒疹样营养不良型 家系调查 显性遗传
下载PDF
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一家系调查 被引量:4
3
作者 喻标 杨庆华 +3 位作者 景海霞 曾静 唐吉云 段德鉴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86-988,共3页
先证者女,18岁。躯干、四肢反复水疱、丘疹、结节伴痒6年。皮肤科情况:双下肢胫前多发密集米粒至花生米大小扁平丘疹、结节,色泽淡红至暗红,部分呈脐样凹陷,上覆白色糠状鳞屑,见点状糜烂、结痂;躯干及双上肢散在粟粒至黄豆大小淡白色、... 先证者女,18岁。躯干、四肢反复水疱、丘疹、结节伴痒6年。皮肤科情况:双下肢胫前多发密集米粒至花生米大小扁平丘疹、结节,色泽淡红至暗红,部分呈脐样凹陷,上覆白色糠状鳞屑,见点状糜烂、结痂;躯干及双上肢散在粟粒至黄豆大小淡白色、淡红色丘疹及萎缩性疤痕,部分皮损表面糜烂、结痂;指趾甲及黏膜未见受累。皮损组织病理示:角化过度,颗粒层、棘层中度不规则增厚,表皮下见裂隙及大疱,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内皮细胞及纤维组织明显增生,血管周围少许淋巴细胞浸润。诊断: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家系调查4代39人,共有24人患病,每代均有发病,其中男17人、女7人患病,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松解 大疱性 营养不良型 痒疹样 家系调查
下载PDF
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1例及家系调查 被引量:2
4
作者 袁景桃 李俊杰 +2 位作者 林绍华 王鲁梅 曾碧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61-663,共3页
报告1例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并进行了家系调查。先证者男,26岁。患者1岁左右时双踝部出现数个水疱,双胫前皮肤在外伤、搔抓后形成圆形或卵圆形丘疹、结节,米粒至花生米大,暗红色,质地较硬,部分皮损表面有痂壳。双足多个... 报告1例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并进行了家系调查。先证者男,26岁。患者1岁左右时双踝部出现数个水疱,双胫前皮肤在外伤、搔抓后形成圆形或卵圆形丘疹、结节,米粒至花生米大,暗红色,质地较硬,部分皮损表面有痂壳。双足多个趾甲增厚或脱失。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多处表皮下裂隙形成,真皮内散在较多的表皮样囊肿,并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该家系共4代30名成员,14人患有本病(男9例,女5例),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松解症 大疱性 痒疹样营养不良型 家系调查
下载PDF
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误诊1例 被引量:1
5
作者 余剑兰 马寒 谢淑霞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95-996,共2页
患者女,46岁。反复双下肢结节、水疱13年,加重伴泛发全身2年。先后在各地多家医院进行了4次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痒疹、扁平苔藓"等。躯干背部、肘关节、双下肢胫前对称性分布紫红色丘疹、斑块,部分斑块上可见水疱,Nikolsky... 患者女,46岁。反复双下肢结节、水疱13年,加重伴泛发全身2年。先后在各地多家医院进行了4次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痒疹、扁平苔藓"等。躯干背部、肘关节、双下肢胫前对称性分布紫红色丘疹、斑块,部分斑块上可见水疱,Nikolsky征阴性,局部见散在抓痕、结痂。皮肤病理示表皮下裂隙形成,直接免疫荧光结果IgG,IgA,IgM,C1q,C3a均阴性。确诊为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松解 大疱性 营养不良型 痒疹样
下载PDF
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3例及其家系调查
6
作者 苗青 贾名妍 于伟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602-605,共4页
报告3例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例1.男,30岁。躯干及下肢反复水疱、丘疹、结节,指(趾)甲增厚、萎缩20余年。例2.男,30岁。指(趾)甲增厚、萎缩25年,躯干及四肢反复丘疹、结节、水疱15年。例3.女,3个月余,系例2的女儿。双手... 报告3例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例1.男,30岁。躯干及下肢反复水疱、丘疹、结节,指(趾)甲增厚、萎缩20余年。例2.男,30岁。指(趾)甲增厚、萎缩25年,躯干及四肢反复丘疹、结节、水疱15年。例3.女,3个月余,系例2的女儿。双手、足起水疱3个月余。例1与例2均经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检查及直接免疫荧光确诊为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例3因年龄原因未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例1家系4代成员中无类似疾病。例2和例3家系4代12人中有4人患该病,男2例,女2例,连续4代每代均有1例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痒疹样 营养不良型 遗传 家系调查
下载PDF
1例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COL7A1基因突变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7
作者 李桐 项蕾红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49-452,共4页
目的:研究1例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DEB-Pr)家系中的基因突变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取皮损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免疫荧光学检查。提取患者及相关亲属外周血DNA,以100例无关正常人外周血DNA作对照,应... 目的:研究1例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DEB-Pr)家系中的基因突变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取皮损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免疫荧光学检查。提取患者及相关亲属外周血DNA,以100例无关正常人外周血DNA作对照,应用PCR扩增COL7A1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并行测序。结果:皮损病理学检查见表皮下水疱,伴数个表皮样囊肿(粟丘疹)形成。患者COL7A1基因出现c.G6235A杂合突变,导致编码Ⅶ型胶原的多肽链发生p.G2079R突变。其父母及弟弟未检出同位点突变,故该病例为散发患者。100例无关正常人对照的COL7A1基因均未发现该位点异常。结论:c.G2079R是引起该家系中患者发生DEB-Pr的特异突变,而非多态性变化,且为de novo突变。该位点突变在国内尚无先例报道,故本研究进一步补充了目前显性遗传DEB-Pr(DDEB-Pr)的突变位点库,并为患者及其家属遗传咨询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营养不良型 痒疹样 COL7A1基因 基因突变
下载PDF
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一家系临床表型及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仵宁 肖生祥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26期1-2,7,共3页
目的研究1个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DEB-Pr)患者家系的基因突变。方法对1个确诊的DEB-Pr先证者的家系进行现场调查,采集该家系中6人(4例患者,2例健康人)及与该家系无关的健康体检者50例的外周静脉血样本,提取血液中的DNA,采... 目的研究1个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DEB-Pr)患者家系的基因突变。方法对1个确诊的DEB-Pr先证者的家系进行现场调查,采集该家系中6人(4例患者,2例健康人)及与该家系无关的健康体检者50例的外周静脉血样本,提取血液中的DNA,采用PCR扩增COL7A1基因的部分外显子,PCR产物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该家系共有3代16人,其中7人患病(男2例,女5例),每代均有患病,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皮损表现为胫前,足踝、背部、上肢伸侧痒疹样结节,伴程度不同的瘙痒、瘢痕、甲受累;家系中检测的4例患者COL7A1基因第110号外显子存在c.8111G>A,使得COL7A1基因第2704位密码子GGA→GAA,导致编码甘氨酸被谷氨酸替代,系甘氨酸替代突变。同时检测家系中的2例正常人及与该家系无关的50名健康对照者,未发现该突变。目前该位点突变罕见病例报道。结论该DEB-Pr家系存在一个新的甘氨酸替代突变,即COL7A1基因Exon110 c.8111G>A,P.Gly2704Glu(GGA>GAA),这可能是该家系患者发病的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临床表型 基因突变
下载PDF
胫前显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段妍 曾抗 +2 位作者 梁燕华 张启国 赵小燕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Ⅶ型胶原基因(COL7A1)在胫前显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DDEB—Pt)发病中的意义。方法收集中国汉族1例DDEB—Pt散发患者及其家庭成员和100例健康对照的外周血标本,用改良盐析法提取外周静脉血中的基因组DNA,通过PCR... 目的探讨Ⅶ型胶原基因(COL7A1)在胫前显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DDEB—Pt)发病中的意义。方法收集中国汉族1例DDEB—Pt散发患者及其家庭成员和100例健康对照的外周血标本,用改良盐析法提取外周静脉血中的基因组DNA,通过PCR反应扩增和测序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测序结果显示,COL7A1基因73号外显子的第6109位碱基鸟嘌呤(G)转化为腺嘌呤(A),使得三螺旋区第2037位密码子由GCT变成ACT,编码氨基酸由甘氨酸(Gly)变为精氨酸(Arg),即c.G6109A(p.Gly2037Arg)甘氨酸替换突变。结论COL7A1基因甘氨酸替换突变为致病性突变,是一新发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 基因 显性 遗传 突变 COL7A1基因
原文传递
罕见亚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3例及家系调查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付英 杨伟琴 +4 位作者 张蓓蓓 王雨蒙 王建波 姚志荣 李明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82-685,共4页
目的报道3例罕见亚型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其亲属的临床资料,全外显子测序筛查先证者致病基因,采用Sanger或qPCR测序对患者及其亲属进行突变验证。结果例1表现为背部线状红色瘢痕,患者及有相似临床表现的母亲... 目的报道3例罕见亚型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其亲属的临床资料,全外显子测序筛查先证者致病基因,采用Sanger或qPCR测序对患者及其亲属进行突变验证。结果例1表现为背部线状红色瘢痕,患者及有相似临床表现的母亲、无症状女儿均携带COL7A1基因c.4573G>A(p.Gly1525Arg)突变。例2表现为全身网状色素沉着,偶伴手足水疱,携带KRT5基因c.74C>T(p.Pro25Leu)新发突变。例3表现为曝光部位为主的色素异常伴左手不完全并指,先证者携带FERMT1基因2-6号外显子纯合缺失突变,分别来自无症状父母。例1诊断为显性痒疹型营养不良型EB,例2诊断为斑驳色素型单纯型EB,例3诊断为Kindler EB。结论EB临床异质性高,基因检测对于罕见亚型EB的明确诊断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疱性表皮松解 DNA突变分析 斑驳色素型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痒疹型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Kindler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原文传递
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COL7A1基因变异
11
作者 邵依 王建波 +4 位作者 张莎莎 窦进法 王晨 张守民 李振鲁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5期518-521,共4页
目的对1个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dystrophic epidermolysis bullosa pruriginosa,DEB-Pr)家系进行基因检测,探讨其可能的致病原因,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二代皮肤靶向测序包检测基因变异,再用Sanger测序验证。对变... 目的对1个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dystrophic epidermolysis bullosa pruriginosa,DEB-Pr)家系进行基因检测,探讨其可能的致病原因,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二代皮肤靶向测序包检测基因变异,再用Sanger测序验证。对变异的致病性进行分析。结果2例患者COL7A1基因均存在c.4128delT(p.Pro1376fs)移码杂合变异和c.8234G>A(p.Arg2745Gln)错义杂合变异,两变异分别来自患者母亲和父亲。其中c.4128delT(p.Pro1376fs)变异为未报道的变异,参照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评级指南提示其为致病性变异(PVS1+PM2+PP4),c.8234G>A(p.Arg2745Gln)变异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M2+PM3+PP1+PP4)。结论COL7A1基因c.4128delT和c.8234G>A复合杂合变异可能为本家系的致病原因,基因检测结果扩展了COL7A1的基因变异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COL7A1基因 基因型 临床表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