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sensus on Epigastralgia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2017)
1
作者 Zhang Shengsheng zhou qiang 《World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2018年第3期11-20,共10页
Epigastralgia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syndromes in internal medic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Many upper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such as peptic ulcer, chronic gastritis, functional dyspepsia and so o... Epigastralgia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syndromes in internal medic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Many upper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such as peptic ulcer, chronic gastritis, functional dyspepsia and so on can induce the symptom of epigastralgia. In September 1983, National Symposium on Spleen and Stomach Disease was held by China Associ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of Physicians, and programmed Diagnosis and evaluation standard of stomachache (draft )[1]. In 1993, Clinical research guideline of new drugs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epigastralgia was promulgated by Ministry of Health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igastralgia INTERNAL MEDICINE China ASSOCIATION
下载PDF
STUDY 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THERAPY FOR TREATMENT OF EPIGASTRALGIA
2
作者 李建中 周吕 +9 位作者 柳力公 张德华 张荣 赵自强 王立东 张士英 刘东 刘韵清 李玉芬 刘冬立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2001年第1期13-19,共7页
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in treatment of 42 cases of epigastralgia was observed using multiple objective indexes, including electrogastrogram (EGG), output of gastric acid and pepsas... 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in treatment of 42 cases of epigastralgia was observed using multiple objective indexes, including electrogastrogram (EGG), output of gastric acid and pepsase, plasma prostaglandin (PG) E and gastrin contents, the number and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of gastrin (G) cells of the antrum mucosa. These 42 cases included 18 cases of deficiency syndrome type, 13 excess syndrome type and 11 mixed type of deficiency and excess. Zhongwan (CV 12), Neiguan (PC 6) and Zusanli (ST 36) were punctured combined with other acupoints according to syndrome patterns. After treatment, 32 cases (76.19%) were cured, 6(14.29%) had remarkable improvement and 4 (9.52%) had improvement, with a cure plus markedly effective rate of 90.48%. Gastroscopic and EGG examination suggested that the function and structure of the stomach returned to normal after acupuncture. In addition, acupuncture stimulation had a bi directional regulative action on gastric acid secretion, gastrin content, EGG activity, etc. Conclusion: Acupuncture treatment has a good regulative action on gastric function and structure in epigastralgia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G PG CV ST
下载PDF
隔姜灸与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干预在胃脘痛患者中应用对症状改善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沈璐 沈倩 陶以理 《临床护理杂志》 2023年第2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隔姜灸与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干预在胃脘痛(脾胃虚寒型)患者中应用对症状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我科接收的82例胃脘痛(脾胃虚寒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行中药穴位贴敷干预和观察组41例在对照组的... 目的探讨隔姜灸与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干预在胃脘痛(脾胃虚寒型)患者中应用对症状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我科接收的82例胃脘痛(脾胃虚寒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行中药穴位贴敷干预和观察组41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隔姜灸。比较两组中医症状改善情况、疼痛症状缓解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胃脘隐痛、喜温喜按、四肢倦怠、脘腹痞满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隔姜灸与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干预可有效缓解胃脘痛(脾胃虚寒型)患者中医症状及疼痛症状,并进一步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脘痛 穴位贴敷 隔姜灸
下载PDF
针灸对脾胃虚寒胃脘痛患者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郑叶君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2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针灸对脾胃虚寒胃脘痛患者的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胃炎症状积分、胃肠激素指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永春县中医院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22例脾胃虚寒胃脘痛患者。根据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针灸对脾胃虚寒胃脘痛患者的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胃炎症状积分、胃肠激素指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永春县中医院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22例脾胃虚寒胃脘痛患者。根据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西药治疗,研究组给予温针灸法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临床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胃炎症状积分、胃肠激素指标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研究组的胃炎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的前列腺素E2(PGE2)、生长抑素(SS)和表皮生长因子(EGF)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温针灸法治疗脾胃虚寒胃脘痛患者的临床综合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清胃肠激素表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临床治疗脾胃虚寒胃脘痛的可靠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脾胃虚寒 胃脘痛 血清胃肠激素
下载PDF
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辨治慢性胃炎经验 被引量:11
5
作者 娄莹莹 刘小发 +1 位作者 张金丽 孙润雪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10期1384-1387,共4页
总结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辨治经验及临床用药特点,李教授在治疗中倡导浊毒学说,强调从整体论治,四诊合参,全面了解病情,识别真伪,探求本原;同时重视辨证论治,分型论治,总结出慢性胃炎浊毒证的特色辨证思路;证症结合,慢性... 总结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辨治经验及临床用药特点,李教授在治疗中倡导浊毒学说,强调从整体论治,四诊合参,全面了解病情,识别真伪,探求本原;同时重视辨证论治,分型论治,总结出慢性胃炎浊毒证的特色辨证思路;证症结合,慢性胃炎分为痛、胀、痞、满、呆、嗳、烧、酸、烦症进行论治,专症专药;重在运脾,巧用“运”法,使补中寓消,消中有补,补不碍滞,消不伤正,恢复动而不息之态;斡旋中焦、调和胃气在慢性胃炎的治疗中至关重要,总结出化浊解毒和胃、养肝健脾和胃、理气降逆和胃、活血化瘀和胃、解毒养心和胃、通腑下气和胃六法;强调精神因素的关键影响,疏肝养心调神,达到安和调达;整体制方忌过偏过亢,用药轻灵平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胃脘痛 痞满 嘈杂 反酸 临证经验
下载PDF
广东地区胃癌患者中医临床证候分型与miR-449表达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立平 吴炜景 +2 位作者 邱娴 李晓 赵亚刚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12期2695-2698,I0026,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中医症候临床分型胃癌患者癌变组织miR-449表达差异,探讨胃癌患者中医证候临床分型与miR-449表达情况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0月就诊于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消化内科及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的... 目的:研究不同中医症候临床分型胃癌患者癌变组织miR-449表达差异,探讨胃癌患者中医证候临床分型与miR-449表达情况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0月就诊于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消化内科及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的患者,其中以"胃脘痛"为中医诊断并确断为"胃癌"患者60名为研究对象,中医四诊对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胃镜下钳取胃癌组织及癌旁周围正常组织为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标本miR-449表达情况。结果:①60名患者中医证型以"脾胃湿热型"为主,占46.67%,明显高于其他证型比率。②相对于癌旁正常组织,所有患者胃癌组织miR-449表达下调,相对表达量为32.367±7.318(P=0.001)。③"脾胃湿热型"患者胃癌组织miR-449相对表达量为26.250±2.287,明显低于其他证型(P<0.05)。结论:广东地区胃癌患者中医症候临床分型以"脾胃湿热证"为主,"脾胃湿热证"患者胃癌组织内miR-449表达下调,表明湿热之邪可能通过诱导组织miR-449表达下调参与胃癌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 MiR-449 中医证型 胃癌 胃脘痛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与胃脘痛中医分型的关系 被引量:67
7
作者 冯莲君 延文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0年第2期105-106,共2页
对210例胃脘痛的不同中医证型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胃粘膜的组织病理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中性白细胞浸润及渗出坏死越明显,HP阳性率越高。脾胃湿热型HP阳性率(87.14%)明显高于肝胃不和型(42.85%)及胃阴亏虚型(54.05%)。脾胃湿热... 对210例胃脘痛的不同中医证型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胃粘膜的组织病理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中性白细胞浸润及渗出坏死越明显,HP阳性率越高。脾胃湿热型HP阳性率(87.14%)明显高于肝胃不和型(42.85%)及胃阴亏虚型(54.05%)。脾胃湿热型61.43%表现为慢性活动性胃炎,肝胃不和型64.29%表现为浅表性胃炎,脾胃虚寒型60.78%表现为消化性溃疡。提示HP感染继而引起的胃粘膜组织病理改变与中医分型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脘痛 幽门螺杆菌 胃粘膜病理变化 中医 分型
下载PDF
针灸治疗胃脘痛的疗效观察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周吕 柳力公 +2 位作者 张荣 李建中 张德华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23-25,493,共4页
针灸治疗42例胃脘痛患者,主穴取中脘、内关、足三里:虚证配公孙、脾俞,实证配阳陵泉、太冲,虚实夹杂证配三明交、胃俞。结果全部有效.治愈显效率达90.18%。同时观察了胃镜、胃电图、胃蛋白酶、胃泌素等生化指标,结果表明... 针灸治疗42例胃脘痛患者,主穴取中脘、内关、足三里:虚证配公孙、脾俞,实证配阳陵泉、太冲,虚实夹杂证配三明交、胃俞。结果全部有效.治愈显效率达90.18%。同时观察了胃镜、胃电图、胃蛋白酶、胃泌素等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针灸对机体生理。力能具有调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腕痛/针灸疗法 胃炎/针灸疗法 胃电图描记 胃蛋白酶类/代谢 五肽促胃液素/分析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雷 夏玲 《中医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523-524,共2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方法:在一般治疗基础上用自拟益中助消汤加减配合雷尼替丁、多潘立酮、维生素B1、硫糖铝、克拉霉素等治疗5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采用半定量法按症状分为轻中重3级,按评分计算疗效指数评...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方法:在一般治疗基础上用自拟益中助消汤加减配合雷尼替丁、多潘立酮、维生素B1、硫糖铝、克拉霉素等治疗5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采用半定量法按症状分为轻中重3级,按评分计算疗效指数评定疗效。结果:显效25例,有效28例,无效5例,有效率91.4%。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脘痛 益中助消汤
下载PDF
胃脘痛辨证分型沿革探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玉兴 刘树巍 曾又佳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57-59,共3页
通过对历代著名方书的阅读分析和归纳总结,探索分析了胃脘痛辨证分型的演变过程。从宋以前方书对胃脘痛证型的研究、宋代方书对胃脘痛证型的规范、金元时期方书对胃脘痛证型的继承以及明清时期方书对胃脘痛证型的完善与发展等视角阐述... 通过对历代著名方书的阅读分析和归纳总结,探索分析了胃脘痛辨证分型的演变过程。从宋以前方书对胃脘痛证型的研究、宋代方书对胃脘痛证型的规范、金元时期方书对胃脘痛证型的继承以及明清时期方书对胃脘痛证型的完善与发展等视角阐述了各个历史时期著名医学家对胃脘痛辨证分型的特点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辨证 胃脘痛 证候分型
下载PDF
寒性胃脘痛的艾灸治疗与护理 被引量:10
11
作者 钟绍敏 朱启梦 邹艳红 《中国中医急症》 2014年第10期1956-1958,共3页
目的观察艾灸治疗寒性胃脘痛的疗效及护理经验。方法采用艾灸治疗133例寒性胃脘痛,收集、观察、随访治疗效果,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133例患者,治愈43例,有效62例,无效28例,总有效率78.9%。结论艾灸治疗寒性胃脘痛,操作简便,价廉有效。
关键词 艾灸 胃脘痛 护理
下载PDF
赵树华治疗胃脘痛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明晖 赵树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33期120-124,共5页
目的分析赵树华教授治疗胃脘痛处方用药特点和配伍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赵树华教授2017年12月~2019年5月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中医科门诊诊治的胃脘痛患者,采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纳入处... 目的分析赵树华教授治疗胃脘痛处方用药特点和配伍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赵树华教授2017年12月~2019年5月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中医科门诊诊治的胃脘痛患者,采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纳入处方进行药物频数、配伍规律、核心药物组合等分析。结果纳入处方308首,涉及药物207味。频次≥60次的药物15味;药性以温性、寒性、平性为主,药味以苦味、辛味、甘味为主,药物归经以脾、胃、肺、肝四经为主;高频药对16对;挖掘得到关联规则13条,提取新处方16首。结论赵树华教授治疗胃脘痛善于应用补益中焦、化湿和胃、调畅气机等方法,特点鲜明,紧扣经典,符合流行病学特点,值得学习、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脘痛 赵树华 名医经验 用药规律
下载PDF
胃脘痛“同功穴”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徐小茹 王富春 《吉林中医药》 2015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总结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胃脘痛的腧穴规律,整理胃脘痛"同功穴"规律谱,为腧穴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网络检索与人工检索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胃脘痛的腧穴,分析胃脘痛的"同功穴"及其规律,对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胃... 目的总结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胃脘痛的腧穴规律,整理胃脘痛"同功穴"规律谱,为腧穴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网络检索与人工检索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胃脘痛的腧穴,分析胃脘痛的"同功穴"及其规律,对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胃脘痛的腧穴进行频次统计分析,腧穴归经分析,腧穴归属部位分析,规律谱分析,并与《腧穴主治·国家标准GB/T30233-2013》、205部古医籍以及312篇现代文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7部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胃脘痛的腧穴共有54个,其中出现频次为27(100%)的腧穴有7个;在归经方面,以足阳明胃经腧穴最多,占总腧穴的24.07%;从腧穴所在部位看,以胸腹部最多,占总腧穴的35.19%。结论我们将使用频次在24次以上的腧穴纳入一级谱,共有16个,一级谱中的16个"同功穴"与《国家标准·腧穴主治》高度一致,与古今文献记载也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胃脘痛 同功穴 针灸教材
下载PDF
舒肝丸治疗胃脘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邢建峰 侯家玉 +2 位作者 封卫毅 郑晓鹤 王献坤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4-128,共5页
目的 :研究舒肝丸 (川楝子 ,延胡索 ,白芍 ,木香 ,厚朴 ,枳壳等 )治疗胃脘痛的作用。方法 :以热板法和扭体法观察其镇痛作用 ;以小鼠水浸应激性、利血平性及无水乙醇性胃溃疡模型观察舒肝丸对胃溃疡的保护作用 ;幽门结扎收集胃液 ,观察... 目的 :研究舒肝丸 (川楝子 ,延胡索 ,白芍 ,木香 ,厚朴 ,枳壳等 )治疗胃脘痛的作用。方法 :以热板法和扭体法观察其镇痛作用 ;以小鼠水浸应激性、利血平性及无水乙醇性胃溃疡模型观察舒肝丸对胃溃疡的保护作用 ;幽门结扎收集胃液 ,观察其对胃液分泌的影响 ;以小鼠胃排空及小肠推进方法观察舒肝丸对胃肠运动的影响。结果 :舒肝丸可提高小鼠的热痛阈 ,减少小鼠的扭体次数 ;对小鼠水浸应激性、利血平性及无水乙醇性胃溃疡模型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能抑制大鼠胃酸及胃蛋白酶的分泌 ,促进胃黏液的分泌 ;舒肝丸能抑制正常小鼠胃排空及新斯的明所致的胃排空和肠推进亢进 ,对阿托品所致的胃排空肠推进迟缓有协同作用 ,但不明显。结论 :舒肝丸具有镇痛、抗胃溃疡、抑制胃酸分泌及胃平滑肌运动等作用。这些作用是其治疗胃脘痛的药理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肝丸 胃脘痛 镇痛
下载PDF
王行宽教授运用柴百连苏饮治疗胃脘痛经验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剑勇 王行宽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9期37-38,共2页
王行宽系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全国第二、三、四、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级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擅长中医治疗脾胃系疾病、心脑疾病、内分泌疾病、急危... 王行宽系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全国第二、三、四、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级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擅长中医治疗脾胃系疾病、心脑疾病、内分泌疾病、急危重症及疑难杂症。治病特色:提倡杂病从肝论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脘痛 柴百连苏饮 百合 柴胡 黄连 吴茱萸 王行宽
下载PDF
药竹罐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21
16
作者 肖艳平 周元林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1年第6期1432-1434,共3页
[目的]探讨药竹罐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将336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68例。对照组予奥美拉唑、克拉霉素、胶体果胶铋、甲硝唑等药物治疗,按胃脘痛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 [目的]探讨药竹罐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将336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68例。对照组予奥美拉唑、克拉霉素、胶体果胶铋、甲硝唑等药物治疗,按胃脘痛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药竹罐疗法,施以中医特色护理,包括饮食指导、生活起居指导、穴位经络养生指导、皮肤护理及调摄情志等。[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满意度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竹罐疗法并配合中医特色护理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可提高疗效、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病人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脘痛 脾胃虚寒型 药竹罐疗法 护理
下载PDF
热敷后穴位按摩辅助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7
作者 徐小慧 张建芳 储士娟 《中医临床研究》 2014年第22期145-146,共2页
目的:探讨热敷后穴位按摩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62例我科住院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热敷后穴位按摩,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 目的:探讨热敷后穴位按摩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62例我科住院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热敷后穴位按摩,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敷后穴位按摩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好,适合推广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虚寒型胃脘痛 热敷后穴位按摩 护理
下载PDF
联合服用奥美拉唑与加味香砂六君膏治疗胃脘痛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金燕 《安徽医药》 CAS 2021年第1期181-183,共3页
目的探索奥美拉唑联合加味香砂六君膏用于治疗胃脘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胃脘痛50例,按简单随机化1∶1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病人服用奥美拉唑,研究组在对照组... 目的探索奥美拉唑联合加味香砂六君膏用于治疗胃脘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胃脘痛50例,按简单随机化1∶1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病人服用奥美拉唑,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服用加味香砂六君膏,比较两组之间的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服用药物3个疗程后,两组证候积分均有下降,研究组(6.10±1.58)分低于对照组(10.37±2.60)分,研究组病人的总有效率为92.0%,高于对照组(68.0%),且不良反应发生率(4.0%)低于对照组(24.0%),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单纯使用奥美拉唑,奥美拉唑联合加味香砂六君膏可提高胃脘痛病人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临床治疗胃脘痛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疾病 腹痛 奥美拉唑 加味香砂六君膏 胃脘痛
下载PDF
调理中气法论治胃脘痛规律探讨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在纲 杨珂 +1 位作者 王亨飞 秦忠 《河南中医》 2007年第9期6-8,共3页
胃脘痛病位在胃脘,多缘中气变动,故对其调治当首重中气,以扶偏救逆、通调气机为主,同时兼顾其他脏腑。其法包括:益气温阳调中法、养阴益胃调中法、辛开苦降调中法、运脾导滞调中法、祛痰理气调中法、健脾除湿调中法、温胃散寒调中法、... 胃脘痛病位在胃脘,多缘中气变动,故对其调治当首重中气,以扶偏救逆、通调气机为主,同时兼顾其他脏腑。其法包括:益气温阳调中法、养阴益胃调中法、辛开苦降调中法、运脾导滞调中法、祛痰理气调中法、健脾除湿调中法、温胃散寒调中法、清热和胃调中法、疏肝和胃调中法、清肝泄热调中法、宣达肺气调中法、调和气血以助中气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脘痛 调理中气法 气一元论 证治规律
下载PDF
胃脘痛证型与甲皱微循环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包力 刘翠霞 乔惠珑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2,共2页
本文对胃脘痛组66例和健康对照组44例进行了甲皱微循环检查。并按田牛氏加权积分法进行综合分析。检测结果表明胃脘痛组(包括虚、实证)的甲皱微循环加权积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和0.001),其中胃脘痛实证组的加权积分值又明显高... 本文对胃脘痛组66例和健康对照组44例进行了甲皱微循环检查。并按田牛氏加权积分法进行综合分析。检测结果表明胃脘痛组(包括虚、实证)的甲皱微循环加权积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和0.001),其中胃脘痛实证组的加权积分值又明显高于虚证组(P<0.001)。据此认为胃脘痛患者“血淤”之病理机制是较普遍存在的,甲皱微循环加权积分值可作为临床区分胃脘痛虚、实证的客观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脘痛 甲皱微循环 辨证客观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