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ME FEATURES OF CARBON CYCLES IN KARST SYSTEM AND THE IMPLICATION FOR EPIKARSTIFICATION —An Example of Yaji Karst Experimental Site in Guilin,China 被引量:15
1
作者 Pan Genxing Tao Yuxiang Shun Yuhua Teng Yongzhong Han Fushun College of Resource & Environment Science,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Nanjing, 210095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1997年第3期48-57,共10页
The carbon pools of biomass,littering,and SOC wre studied with regards to carbon cycles in epikarst zone,taking an example of Yaji Karst Experiemnt Site in Guilin.This study was focused on SOC and its lability,SOC dec... The carbon pools of biomass,littering,and SOC wre studied with regards to carbon cycles in epikarst zone,taking an example of Yaji Karst Experiemnt Site in Guilin.This study was focused on SOC and its lability,SOC decomposition rate,CO 2 regime in the soils. 13 ctracing was used to persua the relation of bicarbonate in karst water to soil carbon.The results indicated sufficient carbon pool in SOC for the driveing CO 2 in the karst system.It was revealed that about 60percent of carbon in epi-karst springs resulted from SOC during spring and summer.Thus,the CO 2,driving the karstification,was not simply due to adsorption of atmospheric CO 2 but due to carbon transfer through the pathway of air-plant-soil-water.The driving force should not be overlooked for the epi-karst formation by soil as an interface of carbon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cycle carbon transfer epikarst SOC.
下载PDF
典型表层岩溶动力系统的环境敏感性研究——以广西马山县弄拉峰丛洼地为例 被引量:15
2
作者 章程 袁道先 +1 位作者 李强 汪进良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8-80,共3页
利用多参数自动记录仪(CTDP300)对广西马山县弄拉监测站的降雨量及表层岩溶泉水的水位、水温、pH值、电导率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系统对环境变化响应及时。其地球化学行为表现为明显的季节与昼夜动态变化,且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水化学... 利用多参数自动记录仪(CTDP300)对广西马山县弄拉监测站的降雨量及表层岩溶泉水的水位、水温、pH值、电导率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系统对环境变化响应及时。其地球化学行为表现为明显的季节与昼夜动态变化,且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水化学动态变化有不同的表现。在正常气候(无雨)条件下,水温、pH与电导率之间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暴雨期间,降雨开始阶段稀释作用明显。降雨中后期,CO2效应逐渐占主导地位。因此有必要把水、岩、CO2气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解释表层岩溶作用的水文地球化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岩溶动力系统 物理化学指标 降雨效应 敏感性 马山弄拉
下载PDF
土壤碳作为湿润亚热带表层岩溶作用的动力机制:系统碳库及碳转移特征 被引量:52
3
作者 潘根兴 曹建华 +3 位作者 何师意 陶于祥 孙玉华 滕永忠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9-52,共4页
以桂林丫吉村岩溶实验场为例, 分析了表层带岩溶系统中碳库组成, 测定了各碳库的碳稳定性同位素丰度, 表明土壤碳是系统中最大的碳库, 生物的 C O2 吸收同化与土壤有机质分解导致的土壤 C O2 释放是系统中主导的碳流通过程,... 以桂林丫吉村岩溶实验场为例, 分析了表层带岩溶系统中碳库组成, 测定了各碳库的碳稳定性同位素丰度, 表明土壤碳是系统中最大的碳库, 生物的 C O2 吸收同化与土壤有机质分解导致的土壤 C O2 释放是系统中主导的碳流通过程, 系统活动态碳组分主要由土壤碳贡献, 从而揭示了土壤碳对表层岩溶作用的动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岩溶系统 碳库 碳转移 土壤碳
下载PDF
中国典型表层岩溶系统的地球化学动态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61
4
作者 刘再华 袁道先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24-327,共4页
以中国6个典型表层岩溶系统为例,总结了它们的地球化学动态特征,并对其所反映出的环境意义作了分析。中国典型表层岩溶系统的地球化学动态特征主要表现为土壤CO_2含量的季节变化和逐年递增趋势,及地下水HCO_3^-量的CO_2效应和稀释效应... 以中国6个典型表层岩溶系统为例,总结了它们的地球化学动态特征,并对其所反映出的环境意义作了分析。中国典型表层岩溶系统的地球化学动态特征主要表现为土壤CO_2含量的季节变化和逐年递增趋势,及地下水HCO_3^-量的CO_2效应和稀释效应。前者可能反映了全球气温升高的影响,而后者则反映出表层岩溶系统对大气CO_2具有良好的调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岩溶系统 地球化学动态 环境意义 岩溶
下载PDF
表层带岩溶作用:以土壤为媒介的地球表层生态系统过程——以桂林峰丛洼地岩溶系统为例 被引量:124
5
作者 潘根兴 曹建华 《中国岩溶》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89-296,共8页
作者基于在桂林丫吉村岩溶试验场的长期、系统观测及有关实验研究进展,从影响岩溶作用的土壤化学因素、土壤CO2 及土壤有机碳行为等方面论证了土壤对于表层带岩溶作用的媒介及驱动意义,提出岩溶地球化学过程涉及到土壤中Ca2+ 的移出及... 作者基于在桂林丫吉村岩溶试验场的长期、系统观测及有关实验研究进展,从影响岩溶作用的土壤化学因素、土壤CO2 及土壤有机碳行为等方面论证了土壤对于表层带岩溶作用的媒介及驱动意义,提出岩溶地球化学过程涉及到土壤中Ca2+ 的移出及交换释放,土壤CO2对系统空气CO2 浓度及HCO3- 排释的控制,并指出土壤有机碳是岩溶作用碳转移的重要媒介。作者认为表层带岩溶系统的发育演进为石质岩溶→生物岩溶→土壤岩溶→生态系统岩溶,因而表层带岩溶作用是以土壤为媒介的表层生态系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带 岩溶系统 岩溶作用 土壤媒介 生态系统
下载PDF
亚热带森林岩溶区土壤CO_2迁移动态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冉景丞 何师意 曹建华 《贵州地质》 2001年第4期247-252,共6页
贵州茂兰是研究森林覆盖下岩溶表层系统结构特征、运行规律的重要基地。本文初步研究了该地区碳迁移的若干特征 :(1)土壤剖面中CO2 浓度变化。秋、冬季土下CO2 浓度 ,5 0cm处始终高于 2 0cm处 ,而在春、夏季土壤剖面中CO2 浓度变化幅度... 贵州茂兰是研究森林覆盖下岩溶表层系统结构特征、运行规律的重要基地。本文初步研究了该地区碳迁移的若干特征 :(1)土壤剖面中CO2 浓度变化。秋、冬季土下CO2 浓度 ,5 0cm处始终高于 2 0cm处 ,而在春、夏季土壤剖面中CO2 浓度变化幅度大 ,2 0cm处的浓度时常高出5 0cm处。土下 2 0cm、 5 0cm处CO2 浓度在不同季节的变化趋势是夏季 (32 833× 10 - 6、 386 6 6× 10 - 6)春季 (2 4 4 16× 10 - 6,2 880 0× 10 - 6)秋季 (6 4 5 0× 10 - 6) ,142 16× 10 - 6>冬季 (3833× 10 - 6,8833× - 6) ,土下CO2 浓度变化趋势与温度和降雨量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 2 0cm处的CO2 浓度变化与温度的相关系数r =0 89,与降雨量的相关系数r =0 70 ;5 0cm处的CO2 浓度变化与温度的相关系数r =0 6 9,与降雨量的相关系数r =0 6 6。 (2 )土壤呼吸释放CO2 的速率有类似的变化规律 :夏季为 339 6 8mg m- 2 h- 1、为 2 81 74mg m- 2 h- 1、秋季为 2 0 6 5 9mg m- 2 h- 1、冬季为 6 5 5 3mg m- 2 h- 1。年均排放量为 1 96kg m- 2 yr- 1。 (3)随水排泄HCO3 - 1是岩溶表层泉碳迁移的重要组分。表层泉水的HCO3 - 1浓度的季节变化与气温、月降雨量、土下 2 0cm处CO2浓度存在着负相关 ,其相关系数r =- 0 5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亚热带岩溶森林区 贵州茂兰 岩溶作用 二氧化碳 迁移
下载PDF
广西弄拉表层岩溶动力系统水循环碳汇效应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康志强 梁礼革 +2 位作者 何师意 罗允义 杨志强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81-486,共6页
基于对广西弄拉表层岩溶泉水文动态自动化监测研究,发现在良好的森林植被覆盖条件下,泉域内水资源的排泄方式在不同季节差异较大。丰水期主要以泉口径流排泄为主,而枯水期则以泉域内生态需水消耗为主。4至8月降水量占全年总量的66.24%,... 基于对广西弄拉表层岩溶泉水文动态自动化监测研究,发现在良好的森林植被覆盖条件下,泉域内水资源的排泄方式在不同季节差异较大。丰水期主要以泉口径流排泄为主,而枯水期则以泉域内生态需水消耗为主。4至8月降水量占全年总量的66.24%,泉口水资源输出量却高达全年总量的90.89%。与之相对应,碳输出量占全年总量的90.46%。上述数据说明岩溶碳汇过程主要发生在径流系数较高的丰水季节。在碳汇方式上,碳汇过程明显受到雨水稀释效应、CO2效应及水岩相互作用的控制。在降水初期,受到雨水的混合稀释,HCO3-浓度明显下降。期间受到CO2效应及水岩相互作用的影响,使HCO3-浓度波动较大。但随着流量的衰减,水岩相互作用重新又占主导地位,HCO3-浓度动态变化趋于平稳。根据近十年来的监测结果表明,在次生森林植被覆盖条件恢复下,岩溶动力系统中的Ca2+、Mg2+和HCO3-离子浓度均明显增高。以HCO3-浓度增长最为明显,2003—2005年平均值为356.55 mg/L,而2012年上升为432.97 mg/L,其差值76.42 mg/L,十年间增幅达2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循环 岩溶碳汇 表层岩溶动力系统
下载PDF
广西果化龙何地区表层带岩溶水系统及其水资源特征 被引量:18
8
作者 劳文科 祁晓凡 +3 位作者 刘慧敏 蒋忠诚 覃小群 覃星铭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2-128,共7页
从区域岩溶水系统分析入手,详细论述了龙何地区表层带岩溶水系统的结构特征及水循环过程,并按水动力条件将区内表层带岩溶水系统划分为若干个汇流状或散流状表层带岩溶水子系统。在此基础上,通过表层岩溶泉长观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本区... 从区域岩溶水系统分析入手,详细论述了龙何地区表层带岩溶水系统的结构特征及水循环过程,并按水动力条件将区内表层带岩溶水系统划分为若干个汇流状或散流状表层带岩溶水子系统。在此基础上,通过表层岩溶泉长观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本区表层带岩溶水天然资源量为31.9×104m3/a,约占本区年降水总量的9.5%。在表层带岩溶水天然资源量中,表层岩溶泉的可开采资源量为5.9×104m3/a,可有效利用资源量为7 732.4m3/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带岩溶水 岩溶水系统 水资源特征 果化龙何
下载PDF
灌江流域岩溶环境与石漠化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兆林 杜毓超 陈宏峰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3-106,共4页
石漠化是岩溶地区脆弱的岩溶地质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荒漠化现象,它的产生与岩溶环境条件直接相关。通过对流域内的岩性、地貌、岩溶形态、表层岩溶带、地下管道在岩溶水系统中构成的水文网络及动态变化等岩溶环境特征的调查研究,论述了不... 石漠化是岩溶地区脆弱的岩溶地质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荒漠化现象,它的产生与岩溶环境条件直接相关。通过对流域内的岩性、地貌、岩溶形态、表层岩溶带、地下管道在岩溶水系统中构成的水文网络及动态变化等岩溶环境特征的调查研究,论述了不同环境条件下,对生态环境影响程度及其产生的后果。根据石漠化的分布现状与岩溶环境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石漠化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地学 岩溶环境 表层岩溶带 地下水系统 生态环境 石漠化
下载PDF
以古溶洞主导的白云岩岩溶储渗体分布模式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克勇 鲁洪江 +3 位作者 何怡坤 徐伟 鲁杰 冯曦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16,共4页
文中通过综合研究岩心观察和成像测井、常规测井、钻井、录井等各种基础资料,结合古构造恢复分析,提出了研究区厚层藻云岩中以古溶洞充填型储层为主导的碳酸盐岩溶储渗体形成机制及分布模式。通过对储渗体内部储层解析,在成像测井和常... 文中通过综合研究岩心观察和成像测井、常规测井、钻井、录井等各种基础资料,结合古构造恢复分析,提出了研究区厚层藻云岩中以古溶洞充填型储层为主导的碳酸盐岩溶储渗体形成机制及分布模式。通过对储渗体内部储层解析,在成像测井和常规测井剖面上识别出了单井钻遇的古溶洞充填型储层和埋藏岩溶储层。根据单井厚度统计,绘制了古溶洞充填型储层分布和相对应的储渗体平面分布图,该结果与气藏实际开发情况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溶洞充填型储层 海岸型岩溶 埋藏岩溶 岩溶储渗体 白云岩
下载PDF
Geophysical Surveys over Karst Recharge Features,Illinois,USA
11
作者 Philip J.CARPENTER Shawkat AHMED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49-253,共5页
Karst aquifers supply a significant fraction of the world's drinking water. These types of aquifers are alsohighly susceptible to pollution from the surface with recharge usually occurring through fractures and so... Karst aquifers supply a significant fraction of the world's drinking water. These types of aquifers are alsohighly susceptible to pollution from the surface with recharge usually occurring through fractures and solution openings at the bedrock surface. Thickness of the protective soil cover, macropores and openings within the soil cover, and the nature of the weathered bedrock surface all influence infiltration. Recharge openings at the bedrock surface, however, are often covered by unconsolidated sediments, resulting in the inadvertent placement of landfills, unregulated dump sites, tailing piles, waste lagoons and septic systems over recharge zones. In these settings surface geophysical surveys, calibrated by a few soil cores, could be employed to identify these recharge openings, and qualitatively assess the protection afforded by the soil cover. In a test of this hypothesis, geophysical measurements accurately predicted the thickness of unconsolidated deposits overlying karstic dolomite at a site about 100 km south of Chicago, Illinois. Zones of elevate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high ground-penetrating radar (GPR) attenuation within the sediments coincided with subcropping solutionally-enlarged hydraulically active bedrock fractures. These fractures extend to over 12-m depth, as shown by 2-D inverted resistivity sections and soil coring. Anomalous electromagnetic (EM) conductivity and GPR response may be due to higher soil moisture above these enlarged fractures. An epikarstal conduit at 2.5-m depth was directly identified through a GPR survey.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surface geophysical surveys are a viable tool for assessing the susceptibility of shallow karst aquifers to contami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RST GEOPHYSICS epikarst soil pipes RECHARGE INFILTRATION SINKHOLES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深层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精细地质建模技术
12
作者 吕心瑞 孙建芳 +4 位作者 李红凯 夏东领 邬兴威 韩科龙 侯加根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2024年第5期1195-1210,共16页
深层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受古地貌、构造及岩溶作用控制,储集体类型多样,尺度差异大,高度离散,非均质性极强,传统建模方法难以直接应用。以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针对此类油藏建模缺乏储集体发育模式指导、真... 深层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受古地貌、构造及岩溶作用控制,储集体类型多样,尺度差异大,高度离散,非均质性极强,传统建模方法难以直接应用。以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针对此类油藏建模缺乏储集体发育模式指导、真实统计规律约束、缝洞结构模拟及优化算法等关键问题,攻关形成了以“成因分类、多元约束、多点统计”为核心的缝洞结构精细建模技术系列。在储集体结构表征、物性模拟和分类融合等方面构建5大特色技术,包括:(1)古暗河结构多点统计建模方法;(2)分区带多元约束断控岩溶建模方法;(3)成因控制表层岩溶协同模拟方法;(4)岩溶相控与等效计算相结合的物性模拟方法;(5)基于成因次序的分类模型融合及动态优化方法。缝洞型油藏地质建模实现了4个转变:(1)建模对象从储集体外部形态轮廓转向缝洞内部成因结构;(2)井间模拟实现了单一约束到多元控制;(3)建模方法由以地震雕刻为主发展为多学科协同表征;(4)建模工具由商业软件发展为与自研模块相结合的方式。结果表明:地质模型与实钻井符合率显著提升,支撑了15个单元的地质建模,覆盖地质储量1.5×108 t。模型应用于细化储量构成、油藏数值模拟和开发方案调整等,效果显著,为此类油藏剩余油挖潜和提高采收率措施制定奠定了地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暗河系统 断控岩溶 表层岩溶 缝洞结构 精细地质建模 碳酸盐岩储层 深层-超深层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表层岩溶动力系统中土壤水分及其岩溶效应 被引量:10
13
作者 邓艳 覃星铭 +2 位作者 蒋忠诚 罗为群 祁晓凡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586-1590,共5页
对广西弄拉表层岩溶动力系统中森林和灌丛的土壤容重、非毛管孔隙度等物理性质以及土壤CO2、土壤水和泉水水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森林和灌丛环境下的土壤物理性质存在显著性差异,影响土壤含水量.土壤水固定CO2浓度和土壤CO2之... 对广西弄拉表层岩溶动力系统中森林和灌丛的土壤容重、非毛管孔隙度等物理性质以及土壤CO2、土壤水和泉水水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森林和灌丛环境下的土壤物理性质存在显著性差异,影响土壤含水量.土壤水固定CO2浓度和土壤CO2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森林土壤水中游离CO2浓度为0,灌丛为5.33×103mg.m-3.土壤水和泉水中pH、Ca2+、Mg2+、Cl-浓度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其K+、Na+、HCO3-浓度和有机碳含量存在正相关关系.经过雨水的淋溶,土壤层各离子浓度均大幅度增加,其溶蚀能力大大增强.森林环境下的岩溶作用稳定但强度大,灌丛环境下的岩溶作用活跃但强度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岩溶动力系统 土壤水 表层岩溶泉 岩溶效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