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七宝山隐爆角砾岩型Cu-Au矿床流体包裹体及成矿流体演化特征 被引量:7
1
作者 徐文刚 范宏瑞 +2 位作者 胡芳芳 王永 杨奎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15-1030,共16页
山东七宝山隐爆角砾岩型Cu-Au矿床位于郯庐断裂带东侧,矿体主要赋存在七宝山杂岩体中。通过显微学观察,发现在深部蚀变斑岩的重结晶石英斑晶中发现了含子晶包裹体(Type 1型),同时伴生有气相(Type 2型)和富气相水溶液(Type 3型)包... 山东七宝山隐爆角砾岩型Cu-Au矿床位于郯庐断裂带东侧,矿体主要赋存在七宝山杂岩体中。通过显微学观察,发现在深部蚀变斑岩的重结晶石英斑晶中发现了含子晶包裹体(Type 1型),同时伴生有气相(Type 2型)和富气相水溶液(Type 3型)包裹体。浅部矿坑石英脉中的流体包裹体主要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并对较为发育的石英晶柱进行了详细的阴极发光特征和显微学观察研究。从其根部到末端可以划分为三个期次,其中第一期次石英环带中主要发育富液相包裹体(Type4型),另外还发育少量的负晶形气液两相包裹体(Type 5型),第二期石英环带中主要发育Type 5型包裹体,第三期石英环带中主要发育形态各异的气液两相包裹体(Type 6型)。显微测温结果显示,Type 1型包裹体均表现为子晶熔化均一特征,均一温度介于375-450℃之间,计算获得的盐度为43.8%-52.2%NaCleqv;Type 3型包裹体表现为临界均一特征,均一温度介于347-420℃之间,估算盐度为0.8%-7.1%NaCleqv;Type 4,5和6型包裹体均均一至液相,均一温度分别为221-327℃、199-379℃以及109-193℃,相应的盐度为2.4%-7.8%NaCleqv、10.2%-16.8%NaCleqv以及0.3%-4.0%NaCleqv。热力学计算获得Type 1型包裹体均一压力为623.46-1111.82bar,平均855.70bar。Type 3型包裹体均一压力范围为139.18-362.47bar,平均为250.70bar。由此可以认为,尽管富气相包裹体和含子晶包裹体共存,并且具备相近的均一温度范围,但是压力相差极为明显,所以这种共存特征并不能表征流体沸腾作用。根据前人实验研究结果,本文认为Type 2和3型包裹体代表了斑岩体结晶早期由于上覆地层隐爆而导致的压力降低条件下分异出来的流体,由于角砾岩筒后续固结引起压力增加,由Type 1型含子晶包裹体所代表的高盐度流体逐渐从成矿岩体中分异出来。当这两种流体沿裂隙通道向上运动时,被同期石英包裹体捕获而共存。这部分流体代表了深部斑岩成矿系统的流体。根据H-O-S同位素研究,Type 4和5包裹体主要来自岩浆流体,并且在后期经历了大气降水的混合,形成了Type 6型流体。这部分流体则代表了浅成热液系统的流体。由于Type 3和4型包裹体均为岩浆成因流体,两者盐度范围一致(5.0%-7.0%NaCleqv),并且随着温度的下降,密度演化趋势明显,从0.4101增加至0.8816g/cm^3。本文认为代表斑岩系统的深部富气相成矿流体在向上逃逸过程中由于压力扰动而在超临界区域内发生相态收缩,随着温度下降形成了富液相成矿流体,转变为浅成热液系统的流体,在此过程中不会发生流体沸腾。由于Cu和Au易于被HS-络合而在气相中运移,并且液相流体之间的混合能力较强,所以当含金的富气相流体收缩成富液相流体时,可以与浅部的天然降水或者富Fe流体发生任意比例的混合,导致了Cu和Au的卸载成矿,这应该是七宝山Cu-Au矿化主要的成矿机制,但是不排除由于温度和压力的下降而引发的金属矿物沉淀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爆角砾岩型cu-au矿床 斑岩系统 浅成热液系统 含子晶包裹体 气相收缩 流体沸腾 流体混合 七宝山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two end-member styles of epithermal Au-(Cu)deposits
2
作者 FAN Hongrui and XIE Yihan Institute of Ge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29, 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9年第S2期212-213,共2页
EPITHERMA Au-(Cu) deposits occur largely in volcano-plutonic arcs (island arcs as well as continentalarcs) associated with subduction zones, with ages similar to those of volcanism. These deposits form atshallow depth... EPITHERMA Au-(Cu) deposits occur largely in volcano-plutonic arcs (island arcs as well as continentalarcs) associated with subduction zones, with ages similar to those of volcanism. These deposits form atshallow depth,【1 km, and are hosted mainly by volcanic rocks. Modern volcanic-hydrothermal systems provide an analogue to the environment for the ancient intrusion-related and volcanic epithermal deposits. Recent studies also indicate that the volcanic epithennalore deposits are formed from magmatic fluids, although the magmatic signatures have been largely erasedby meteoric water. At depth (fig. 1), the magmatic fluid from the high-level intrusive magma will result in the formation of intrusion-related deposits (e.g. porphyry Cu, Au, Mo deposits). Detailed studies of fluid inclusions and stable isotopes indicate that the hydrothermal system that form these deposits are initi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ithermal au(cu) deposit mineralization ore-forming fluid.
原文传递
东疆卡拉塔格梅岭铜(金)矿床地质和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与紫金山式铜金矿床的对比 被引量:43
3
作者 缪宇 秦克章 +3 位作者 许英霞 方同辉 丁奎首 徐兴旺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9-88,共10页
卡拉塔格成矿带梅岭铜(金)矿床位于新疆吐哈盆地南缘的古生代隆起带中,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大南湖-突苏泉晚古生代岛弧带北段的上叠火山盆地中。其成矿阶段形成的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类型较为单一,多为气液两相包裹体,数量少,个... 卡拉塔格成矿带梅岭铜(金)矿床位于新疆吐哈盆地南缘的古生代隆起带中,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大南湖-突苏泉晚古生代岛弧带北段的上叠火山盆地中。其成矿阶段形成的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类型较为单一,多为气液两相包裹体,数量少,个体较小(3~10μm),气相百分数小(4%~10%),零星随机分布。均一温度变于化106.6~259.8℃,成矿流体盐度w(NaCleq)为0.18%~8.41%,成矿压力为3~16MPa,估算的成矿深度为0.4~0.8km。结合野外观察以及火山-次火山岩石组合、热液蚀变组合及矿石结构构造与矿化特点,提出梅岭铜(金矿区为高硫化物浅成低温热液型与斑岩型铜金矿之间的过渡类型,相当于福建紫金山式或台湾金瓜石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流体包裹体 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梅岭cu-au矿床 卡拉塔格成矿带 东天山
下载PDF
新疆西天山吐拉苏火山岩盆地浅成低温热液-斑岩型金多金属成矿系统的形成与演化 被引量:17
4
作者 顾雪祥 董连慧 +3 位作者 彭义伟 王新利 袁鹏 朱炳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83-1300,共18页
新疆西天山吐拉苏地区发育的与中酸性火山-次火山岩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斑岩型金多金属成矿系统,是在晚古生代北天山洋向南部伊犁-中天山板块之下俯冲消减的活动大陆边缘背景下形成的。赋矿的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及相关的次火山岩形成于... 新疆西天山吐拉苏地区发育的与中酸性火山-次火山岩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斑岩型金多金属成矿系统,是在晚古生代北天山洋向南部伊犁-中天山板块之下俯冲消减的活动大陆边缘背景下形成的。赋矿的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及相关的次火山岩形成于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岩石总体显示钾质-高钾质、准铝质-过铝质的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特征,其轻稀土富集、Eu负异常显著、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和高场强元素亏损等,均显示出俯冲带岛弧岩浆作用的特点。阿希(低硫型)和京希-伊尔曼得(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以及塔北、吐拉苏铅锌矿床,受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中的断裂破碎带以及具高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岩性控制;塔吾尔别克斑岩型金矿化主要受斑岩体及火山岩中的断裂和裂隙系统控制,并很可能存在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化的套合或叠加。硫、铅、碳、氧同位素特征显示,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浆所分泌的热液和/或赋矿的火山-次火山岩。根据成矿系统形成后的保存和变化情况,认为在吐拉苏盆地内剥蚀程度较低的地区,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铅锌矿床具备良好的保存条件,同时在其深部还应注意寻找斑岩型或矽卡岩型铜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多金属成矿系统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斑岩型金铜矿床 吐拉苏火山岩盆地 西天山 新疆
下载PDF
西藏班-怒带西段荣那铜(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矿床成因 被引量:13
5
作者 孙振明 任云生 +3 位作者 李才 李兴奎 王明 范建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08-617,共10页
荣那铜(金)矿床是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新发现的矿床,是多龙矿集区的重要组成矿床之一,已探明储量达大型规模,具有超大型矿床的成矿潜力。荣那铜(金)矿床矿石矿相学与岩相学研究显示其具有典型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的矿物组... 荣那铜(金)矿床是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新发现的矿床,是多龙矿集区的重要组成矿床之一,已探明储量达大型规模,具有超大型矿床的成矿潜力。荣那铜(金)矿床矿石矿相学与岩相学研究显示其具有典型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的矿物组合(明矾石、硫砷铜矿等)和矿化蚀变特征。通过资料收集与野外观察,本文将荣那铜(金)矿床的成矿过程划分为石英-黄铁矿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与碳酸盐阶段,其中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为主成矿阶段。为查明该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进一步确定矿床成因类型,对取自深部矿石中的石英脉(均为主成矿阶段含黄铁矿、黄铜矿石英脉)开展了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上述矿物中主要发育富液相、富气相和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富液相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与盐度分别为:80~440℃和4.63%~11.95%NaCl eqv;富气相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盐度分别为:320~440℃和5.55%~10.74%NaCl eqv;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与盐度分别为200~400℃和29.4%~32.56%NaCl eqv;富液相与富气相包裹体的气体成分除少量N2外,气体成分均为H2O。综合分析认为,荣那矿床成矿流体发生了强烈的沸腾作用,流体沸腾作用是该矿床的重要成矿机制。可见,荣那矿床具有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矿物组合及蚀变特征,但主成矿阶段石英脉流体包裹体特征与典型斑岩型铜(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特征相似。因此,推测荣那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铜金矿的深部存在斑岩型铜金矿化,该矿床应属浅成低温热液型-斑岩型铜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矿床成因 浅成低温热液型-斑岩型铜金矿 荣那铜(金)矿床 西藏班-怒带
下载PDF
江苏观山铜铅金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和成因 被引量:7
6
作者 梁业恒 孙晓明 +6 位作者 翟伟 马春 吴志强 丁存根 王堂喜 李爱菊 梁金龙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05-612,共8页
观山铜铅金矿矿石中含有4种类型的流体包裹体:(Ⅰ)纯液相水溶液包裹体;(Ⅱ)富液相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Ⅲ)富气相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Ⅳ)纯气相包裹体。它们的气相分数变化较大,显示成矿过程中可能发生过沸腾作用。流体包裹体的显... 观山铜铅金矿矿石中含有4种类型的流体包裹体:(Ⅰ)纯液相水溶液包裹体;(Ⅱ)富液相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Ⅲ)富气相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Ⅳ)纯气相包裹体。它们的气相分数变化较大,显示成矿过程中可能发生过沸腾作用。流体包裹体的显微测温结果显示,成矿流体的冰点温度为-0.3℃^-4.7℃,流体盐度w(NaCleq)变化范围为0.48%~7.39%,均一温度为133~304℃,对应流体密度为0.70~0.98g/cm3。同位素测定显示成矿流体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分别为δD水=-81.0‰^-90.0‰,δ18O水=0.1‰~2.3‰,说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大气降水,但在矿体深部可能有少量岩浆水的加入。热液方解石碳同位素δ13C方解石=-1.2‰~2.9‰,显示其中的C主要来源于流体对流循环过程中对基底岩石中碳酸盐地层的溶解。综合成矿地质特征、成矿流体的证据与围岩蚀变类型,初步推断观山铜铅金矿为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金属矿床,沸腾作用可能是引起矿质发生沉淀富集成矿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流体包裹体 氢氧同位素组成 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观山铜铅金矿
下载PDF
滇西宝兴厂斑岩铜钼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 被引量:7
7
作者 孙诺 黄明 +4 位作者 闵毅 陈浪 刘江涛 曹宝宝 熊伊曲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644-2656,共13页
宝兴厂斑岩铜钼金矿床是三江成矿带上与富碱斑岩有关的典型斑岩型矿床,产出于金沙江-哀牢山深大断裂带中部东侧。宝兴厂矿床铜、钼、金、铁等各类型矿化皆有发育,具有复杂的岩浆活动及热液演化。矿区岩浆岩主要为喜马拉雅期富碱复式岩体... 宝兴厂斑岩铜钼金矿床是三江成矿带上与富碱斑岩有关的典型斑岩型矿床,产出于金沙江-哀牢山深大断裂带中部东侧。宝兴厂矿床铜、钼、金、铁等各类型矿化皆有发育,具有复杂的岩浆活动及热液演化。矿区岩浆岩主要为喜马拉雅期富碱复式岩体,包括正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花岗斑岩和斑状花岗岩等,具有多期次侵入特征。铜钼矿体主要分布于花岗斑岩和斑状花岗岩内部,铁金矿体主要分布于岩体内外接触带上,矿体呈脉状、透镜状或似层状。热液蚀变由内向外分带显著,依次为钾硅酸盐化(黑云母化)、绢云母化、青磐岩化(绿泥石-绿帘石化),局部黏土化。本文通过系统的野外观测、详细的岩芯编录以及全面的岩相学观察,依据矿物共生组合、矿化热液脉体穿切关系及蚀变特征,将宝兴厂矿床内主要矿化脉体分为3类:A脉、B脉及D脉。通过对3类脉体内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显微测温工作和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条件计算,剖析了成矿流体演化特征,探讨了成矿作用过程与成因机理。A脉与钾长石化和黑云母化蚀变关系密切,多为不规则脉状,宽约1~5mm,矿物组合一般为石英±钾长石±黑云母±少量黄铜矿±少量黄铁矿。石英多呈他形细粒,少量黄铁矿、黄铜矿沿石英颗粒边界呈浸染状产出。脉体中常含有黑云母、钾长石,两侧常见钾长石蚀变晕。A脉中一般没有矿化。B脉宽约15~30mm,矿物组合一般为:石英±辉钼矿±黄铜矿±黄铁矿。靠近脉壁的石英多为他形细粒,向中心转变为长柱状垂直于脉壁对称生长。硫化物呈线状分布于脉体的中心或边缘。B脉一般没有蚀变,偶见少量的绿帘石化-绿泥石化。D脉与绿泥石化-绢云母化关系密切,脉体规则连续,脉体宽度变化范围大,为1~30mm。矿物组合一般为石英±绿泥石±黄铁矿±少量黄铜矿。石英数量较少,多呈半自形-他形粗粒,相对于B脉黄铁矿含量明显增多,黄铜矿含量减少,呈浸染状分布,脉体中钾长石、黑云母常蚀变为绢云母和绿泥石,脉体两侧常具有绿泥石-绢云母蚀变晕。A脉形成于成矿早阶段斑岩尚未固结时,其流体包裹体以含子晶(NaCl子晶为主)多相包裹体和富气相包裹体组合为特点,均一温度为364~550℃,盐度分别集中在45.64%~52.89%NaCleqv(含子晶多相包裹体)和3.3%~16.34%NaCleqv(气液两相包裹体)两个区间内,该阶段流体显示出沸腾、不混溶及发生相分离特征。根据A脉中5个含石盐子晶的包裹体压力估算图,得出宝兴厂矿床A脉中LVH相包裹体被捕获时的最低压力为50~145MPa,按地压梯度27MPa/km换算,A脉形成的深度最少1.8~5.4km。B脉形成于成矿主阶段,石英中发育含子晶多相包裹体(NaCl子晶)和富气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10~410℃,盐度集中在34.24%~52.04%NaCleqv和5.23%~13.99%NaCleqv两个区间内,该阶段成矿流体发生减压沸腾作用,使得Cu、Mo、Au大量沉淀,根据NaCl-H2O体系P-T相图压力估算,B脉的形成压力大约为15~48MPa,形成深度为0.56~1.78km。D脉形成于成矿晚阶段,石英以发育大量富液相包裹体为特征,均一温度为223~303℃,盐度集中在3.53%~11.71%NaCleqv范围内,该阶段成矿流体以中-低温、低盐度的岩浆热液与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为主,流体压力也降低到15MPa,形成深度不超过0.56km。宝兴厂矿床热液流体演化总体趋势为:由早阶段的高温、中-高盐度的岩浆热液向成矿晚阶段中-低温、低盐度的岩浆热液+大气降水混合流体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钼金矿床 矿化脉体 流体包裹体 宝兴厂 滇西
下载PDF
与火山—潜火山作用有关的浅成热液金(铜银)矿床流体成矿系统 被引量:4
8
作者 范宏瑞 谢奕汉 +2 位作者 王英兰 杨学明 杨晓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154-159,共6页
与火山—潜火山作用有关的浅成热液金(铜银)矿床可以分为低硫型和高硫型两个亚类,所对应的流体成矿系统分别为贵金属(地热)成矿系统和火山-热液成矿系统。由于成矿位置和流体成矿过程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成矿元素组合、围岩蚀变特征... 与火山—潜火山作用有关的浅成热液金(铜银)矿床可以分为低硫型和高硫型两个亚类,所对应的流体成矿系统分别为贵金属(地热)成矿系统和火山-热液成矿系统。由于成矿位置和流体成矿过程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成矿元素组合、围岩蚀变特征和成矿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潜火山作用 浅成热液金(铜银)矿床 成矿流体 成矿机理
下载PDF
安徽铜陵天马山矿床与大团山矿床流体成矿作用对比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杜杨松 田世洪 李学军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33-437,共5页
对安徽铜陵天马山矿床和大团山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流体特征 ,特别是流体成矿作用进行了较系统的对比研究 ,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在铜陵天马山和大团山矿区分别形成层控矽卡岩型金硫矿床和层控矽卡岩型铜矿床的主要原因 .研究结果表明 ... 对安徽铜陵天马山矿床和大团山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流体特征 ,特别是流体成矿作用进行了较系统的对比研究 ,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在铜陵天马山和大团山矿区分别形成层控矽卡岩型金硫矿床和层控矽卡岩型铜矿床的主要原因 .研究结果表明 ,在天马山矿区之所以形成金硫矿床 ,主要与岩浆岩岩体本身含金高而含铜低 ,围岩地层中有含有机质的赋金黄铁矿层存在 ,并且主成矿阶段的成矿流体以岩浆流体为主有关 ;而在大团山矿区之所以形成铜矿床 ,主要原因是岩浆岩岩体本身含铜高 ,成矿流体富铜 ,且主成矿阶段的成矿流体以地下水流体为主 .当然 ,流体成分演化和物理化学条件改变方面的差异导致铜或金在流体成矿过程晚期逐步分散也是这两个矿区分别形成不同类型矿床的重要原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成矿作用 对比研究 金硫矿床 铜矿床
下载PDF
西藏多龙矿集区拿顿铜金矿床成矿时代的厘定及其找矿指示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嘉 毛景文 +2 位作者 王佳新 姚佛军 李玉彬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91-1102,共12页
西藏多龙矿集区是中国新发现的具有世界级规模的铜金矿集区。目前,该矿集区的中部和北部已发现多个斑岩型和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而区内西南部也发现了多个铜金矿床,指示了良好的找矿潜力。拿顿是矿集区内西南部具有代表性的铜金矿... 西藏多龙矿集区是中国新发现的具有世界级规模的铜金矿集区。目前,该矿集区的中部和北部已发现多个斑岩型和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而区内西南部也发现了多个铜金矿床,指示了良好的找矿潜力。拿顿是矿集区内西南部具有代表性的铜金矿床,矿化类型为浅成低温热液型。野外地质调查表明,该矿床成矿作用可分为2个阶段,早阶段矿化主要赋存于角砾岩筒中,并与角砾岩筒同时形成,而晚阶段矿化主要以脉体形式产出,切穿角砾岩筒及早阶段矿化。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角砾岩筒中以角砾形式产出的花岗闪长斑岩锆石U-Pb年龄为(117.5±0.7)Ma,被后期花岗闪长斑岩(116.1±1.3Ma)侵入,由此指示角砾岩筒及早阶段矿化形成于116~117 Ma。此外,明矾石40Ar-39Ar年代学研究进一步表明,晚阶段石英-明矾石-硫化物脉形成于(111.3±2.5)Ma,这也证实该矿区成矿作用具有多阶段性特征。文章结果指示,拿顿铜金矿可能存在多期与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化有关的成矿岩体,并且多龙矿集区内也可能存在更多形成于111 Ma而未被发现的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龄 明矾石40Ar-39Ar年龄 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化 多龙矿集区 拿顿铜金矿
下载PDF
江苏观山高硫型铜铅金矿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和成因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梁业恒 孙晓明 +4 位作者 翟伟 马春 吴志强 丁存根 王堂喜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98-704,共7页
江苏观山铜铅金矿是典型的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本文通过对观山铜铅金矿床氢、氧、碳、硫同位素组成的研究,探讨成矿溶液中水、碳、硫的来源以及成矿溶液的演化。同位素测定显示石英流体包裹体水的δD=-90‰~-70‰,δ18O水=-8.9‰... 江苏观山铜铅金矿是典型的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本文通过对观山铜铅金矿床氢、氧、碳、硫同位素组成的研究,探讨成矿溶液中水、碳、硫的来源以及成矿溶液的演化。同位素测定显示石英流体包裹体水的δD=-90‰~-70‰,δ18O水=-8.9‰~-1.1‰;热液方解石流体包裹体水的δD=-90‰~-81‰,δ18O水=0.1‰~2.3‰。氢氧同位素组成说明成矿流体主要为与围岩进行过水岩反应的循环大气降水,不排除有少量岩浆水的加入。黄铁矿与黄铜矿矿石的δ34SV-CDT=5.8‰~9.9‰,平均值为7.6‰,表明该矿成矿过程中的S很可能是沉积岩来源的硫与岩浆岩来源硫的混合。矿床中可见较多的重晶石等硫酸盐矿物,这种高价态硫的矿物的存在显示其成矿溶液具有富集34S的特征,加上成矿过程中流体的沸腾导致H2S等气体大量逸出和残余岩浆流体富集34S,使得沉淀的黄铁矿、黄铜矿等硫化物同样具有富集34S的特征;热液方解石碳同位素δ13C方解石=-4.1‰~6.1‰,平均为δ13C方解石=1.3‰,显示其中的C主要来源于流体对流循环过程中对基底岩石中碳酸盐地层的溶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观山铜铅金矿 成矿溶液
下载PDF
福建紫金山矿田火成岩系列与浅成低温热液-斑岩铜金银成矿系统 被引量:69
12
作者 黄仁生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8年第1期74-86,共13页
紫金山矿田内,自地表往深部,发育早白垩世中酸性火山岩、次火山英安斑岩、浅成相花岗闪长斑岩、中深成相花岗闪长岩,构成中酸性火山-侵入岩系列。围绕着紫金山火山机构发育强烈的蚀变矿化,形成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铜金矿、低硫型浅成低... 紫金山矿田内,自地表往深部,发育早白垩世中酸性火山岩、次火山英安斑岩、浅成相花岗闪长斑岩、中深成相花岗闪长岩,构成中酸性火山-侵入岩系列。围绕着紫金山火山机构发育强烈的蚀变矿化,形成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铜金矿、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银金矿和斑岩型铜(钼)矿床。矿田内各类铜金银矿床存在着密切的时空及物源联系,它们在时间、空间上连续演化,都是同源含矿中酸性岩浆在同一成矿背景之下于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含矿热液的物化性质及时空迁移决定了它们在不同地质部位产出不同的矿床类型,构成与中酸性次火山-斑岩有关的浅成低温-斑岩铜金银矿成矿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成低温热液 斑岩型 铜金银矿 成矿系统 紫金山矿田
下载PDF
紫金山铜金矿床Ⅺ号铜矿带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黄宏祥 王少怀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16年第1期44-51,共8页
紫金山铜金矿床Ⅺ号铜矿带位于矿床的深部,是探讨矿床深部是否有斑岩型矿床找矿潜力的理想区段。在资料收集、详细岩矿鉴定的基础上,对Ⅺ号铜矿带主成矿阶段与铜蓝、蓝辉铜矿等密切共生的石英开展了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和... 紫金山铜金矿床Ⅺ号铜矿带位于矿床的深部,是探讨矿床深部是否有斑岩型矿床找矿潜力的理想区段。在资料收集、详细岩矿鉴定的基础上,对Ⅺ号铜矿带主成矿阶段与铜蓝、蓝辉铜矿等密切共生的石英开展了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Ⅺ号铜矿带主要发育液相、气相、CO_2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200~260℃和300~360℃,盐度介于0.35%~33.40%NaCl eqv;包裹体成分主要为H_2O、CO_2、NaCl、CO_3^(2-),成矿流体属于NaCl-H_2O-CO_2体系。综合分析发现,Ⅺ号铜矿带成矿流体同时具有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和斑岩型矿床的特征。因而判断Ⅺ号铜矿带为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和斑岩型矿床的叠加部位,紫金山铜金矿床为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斑岩型铜金矿床,在其深部有寻找斑岩型矿床的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斑岩型铜金矿床 紫金山铜金矿床
下载PDF
延边地区闹枝浅成热液铜金矿床稀有气体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古阿雷 孙景贵 门兰静 《世界地质》 CAS 2015年第3期646-652,共7页
在矿床地质和矿物流体包裹体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高真空惰性气体同位素质谱仪测定了闹枝铜金矿床硫化物中流体包裹体的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实验数据表明:3He/4He比值为0.033-0.104Ra,平均为0.061 Ra;20Ne/22Ne和21Ne/22Ne值分别为9.817-... 在矿床地质和矿物流体包裹体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高真空惰性气体同位素质谱仪测定了闹枝铜金矿床硫化物中流体包裹体的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实验数据表明:3He/4He比值为0.033-0.104Ra,平均为0.061 Ra;20Ne/22Ne和21Ne/22Ne值分别为9.817-9.960和0.029 0-0.029 5,具有以大气组成为主的特征;40Ar/36Ar为324-349,平均为341,略高于饱和大气水(40Ar/36Ar=295.5)。流体包裹体3He/4He显示成矿流体来自壳源,不含幔源He;流体中除壳源放射性成因40Ar*外,有大气Ar的参与,放射性成因40Ar*的含量为8.8%-15.5%,平均为13.4%,大气40Ar的贡献为84.5%-91.2%,平均86.6%。结合稳定同位素特征和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成果,进一步厘定该矿床为相对独立的浅成中硫化型铜金矿床,成矿流体来自于年轻的大陆地壳流体,含矿流体上升过程中受到循环大气降水强烈混染作用,伴随温压条件的降低,成矿流体卸载有用元素,最终沉淀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气体同位素 成矿流体 大气降水 闹枝浅成热液铜金矿床 延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