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奥美拉唑碳酸氢钠干混悬剂(Ⅱ)四联疗法与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患者的效果比较
1
作者 杜志强 王飞 李春艳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10期1397-1398,共2页
目的 对比奥美拉唑碳酸氢钠干混悬剂(Ⅱ)四联疗法与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88例Hp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阿莫西林片+克拉霉素片+枸橼酸铋钾颗粒治疗,研究... 目的 对比奥美拉唑碳酸氢钠干混悬剂(Ⅱ)四联疗法与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88例Hp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阿莫西林片+克拉霉素片+枸橼酸铋钾颗粒治疗,研究组给予奥美拉唑碳酸氢钠干混悬剂(Ⅱ)+阿莫西林片+克拉霉素片+枸橼酸铋钾颗粒治疗,比较两组的Hp根除率、抑酸效应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的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胃内24 h平均pH值高于对照组,抑酸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抑酸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血清IL-6、 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四联疗法相比,奥美拉唑碳酸氢钠干混悬剂(Ⅱ)四联疗法对Hp的根除效果更佳,可更好地发挥抑酸效应,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美拉唑碳酸氢钠干混悬剂(Ⅱ) 雷贝拉唑钠肠溶片 四联疗法 幽门螺旋杆菌 炎性因子
下载PDF
铝镁加混悬液联合幽门螺杆菌四联疗法治疗胃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效果
2
作者 郭春丽 陈巧玲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34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铝镁加混悬液联合幽门螺杆菌四联疗法对胃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PGⅠ与PGⅡ的比值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单县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胃... 目的:探讨铝镁加混悬液联合幽门螺杆菌四联疗法对胃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PGⅠ与PGⅡ的比值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单县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胃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129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n=64)和观察组(n=65)。对照组接受幽门螺杆菌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65例接受铝镁加混悬液联合幽门螺杆菌四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胃功能指标、相关组织修复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治疗后,两组PGⅠ、PGⅡ、PGR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铝镁加混悬液联合幽门螺杆菌四联疗法治疗胃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能调节患者胃功能,加强相关组织修复因子表达量,进而提升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四联疗法 铝镁加混悬液 胃溃疡
下载PDF
铝镁加混悬液联用埃索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关瑞云 廖朝峰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4年第14期2134-2136,共3页
目的 观察铝镁加混悬液联用埃索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2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抗Hp治疗,7天后单用埃索美拉唑;治疗组用埃... 目的 观察铝镁加混悬液联用埃索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2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抗Hp治疗,7天后单用埃索美拉唑;治疗组用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抗Hp治疗,7天后应用埃索美拉唑联合铝镁加混悬液;治疗4周后复查胃镜,观察十二指肠溃疡愈合情况,停药4周后复查14C呼气试验,比较两组患者溃疡愈合率、治疗有效率及Hp根除率.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61.29%和66.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溃疡有效率分别为82.26%和9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5.153,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Hp清除率分别为82.26%和79.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铝镁加混悬液联用埃索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优于单用埃索美拉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溃疡 幽门螺旋杆菌 铝镁加混悬液 埃索美拉唑
下载PDF
联合利福昔明干混悬液、庆大霉素缓释片四联疗法治疗一线根治失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婉珺 余朝阳 +4 位作者 郝文凯 刘福侠 来秀娟 李斌 杨玉捷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87-89,共3页
目的:观察以利福昔明干混悬液、庆大霉素缓释片为核心的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Hp)感染一线根治失败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门诊及住院患者378例,14C呼气试验、病理HE染色检查确诊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并接受一线方案Hp根... 目的:观察以利福昔明干混悬液、庆大霉素缓释片为核心的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Hp)感染一线根治失败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门诊及住院患者378例,14C呼气试验、病理HE染色检查确诊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并接受一线方案Hp根除治疗,4周后14C呼气试验仍阳性确定Hp根除治疗失败,使用利福昔明干混悬液、庆大霉素缓释片为核心的四联疗法再次治疗14d,并以14C呼气试验检测判定治疗结果。结果:采用一线方案根除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68例根除治疗失败,二线补救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根治成功率为76.5%,副作用发生率为10.3%,主要为恶心、上腹不适、腹痛、便秘、转氨酶轻度升高,症状轻微,治疗结束相关症状消失。结论:以利福昔明干混悬液、庆大霉素缓释片为核心的四联疗法对一线根治失败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旋杆菌 根治失败 四联疗法 利福昔明干混悬液 庆大霉素缓释片
下载PDF
硫糖铝混悬液联合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 被引量:19
5
作者 高境蔚 杨代兰 +2 位作者 李罗红 欧艳 杨小莉 《西部医学》 2020年第7期990-993,共4页
目的探讨硫糖铝混悬液联合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REG)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9年5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REG患者82例,采取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观察组患者予以硫糖铝混悬液联合奥美拉唑肠... 目的探讨硫糖铝混悬液联合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REG)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9年5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REG患者82例,采取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观察组患者予以硫糖铝混悬液联合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患者予以抗生素进行根除H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Hp转阴率的差异性,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胃泌素-17(GAS-17)、炎症因子[白介素-8(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胃黏膜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抗原Ki-67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Hp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血清PGⅠ、GAS-17水平和PGR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PGⅡ、IL-8、IL-10、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胃黏膜EGF、bFGF、Ki-67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硫糖铝混悬液联合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REG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胃黏膜功能恢复,有利于疾病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起糜烂性胃炎 硫糖铝混悬液 奥美拉唑 幽门螺杆菌 胃蛋白酶原
下载PDF
等量幽门螺杆菌不同灌胃方法对小鼠胃黏膜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徐文娇 黄雨梅 +3 位作者 钟晓琳 康敏 石蕾 李昌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28-633,共6页
目的:探讨等量幽门螺杆菌不同灌胃方法对小鼠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及小鼠胃黏膜感染幽门螺杆菌程度的影响。方法:将含等量NCTC11637幽门螺杆菌的布氏肉汤混悬液通过A,B,C,D 4种方法感染6周龄的雄性C57BL/6小鼠。A方法用幽门螺杆菌悬液0.2 ... 目的:探讨等量幽门螺杆菌不同灌胃方法对小鼠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及小鼠胃黏膜感染幽门螺杆菌程度的影响。方法:将含等量NCTC11637幽门螺杆菌的布氏肉汤混悬液通过A,B,C,D 4种方法感染6周龄的雄性C57BL/6小鼠。A方法用幽门螺杆菌悬液0.2 mL/只灌胃小鼠,隔天1次,共5次。B方法用幽门螺杆菌悬液0.2 mL/只灌胃小鼠,每天1次,连续5次。C方法第1天用幽门螺杆菌悬液灌胃小鼠0.4 mL/只,以后连续3 d每天灌胃1次,每次0.2 mL/只。D方法第1天用幽门螺杆菌悬液灌胃小鼠0.4 mL/只,以后隔天灌胃1次,每次0.2 mL/只,共3次。E方法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小鼠。灌胃后第2,4,6周处死小鼠,其胃黏膜组织用快速尿素酶检测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并取胃黏膜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胃黏膜组织的感染程度。结果:2周后A,B,C,D组小鼠的感染率分别为33.3%,50.0%,66.7%,33.3%;炎症的感染程度C方法>B方法>D方法>A方法>E方法。4周后A,B,C,D组小鼠的感染率分别为50.0%,83.3%,83.3%,66.7%;炎症的感染程度C方法>B方法>D方法>A方法>E方法。6周后A,B,C,D组小鼠的感染率均为100%;炎症的感染程度C方法>D方法>B方法>A方法>E方法。结论:在幽门螺杆菌急性感染期,灌胃方法不同小鼠的感染率不同,炎症程度不同;在幽门螺杆菌的慢性感染期,灌胃方法不同小鼠的感染率相同,感染的炎症程度不同。采用第1天灌0.4 mL,以后连续3 d每天1次,0.2 mL/次的灌胃方法最有利于幽门螺杆菌在小鼠胃黏膜定植,感染炎症程度最严重,有利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模型的成功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量幽门螺杆菌悬液 灌胃方法 胃黏膜 小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